![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后分层练)(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2F/29/wKhkFmZOmdaAXWCNAAKQBcmLPfs367.jpg)
![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后分层练)(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2F/29/wKhkFmZOmdaAXWCNAAKQBcmLPfs3672.jpg)
![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后分层练)(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2F/29/wKhkFmZOmdaAXWCNAAKQBcmLPfs3673.jpg)
![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后分层练)(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2F/29/wKhkFmZOmdaAXWCNAAKQBcmLPfs3674.jpg)
![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后分层练)(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2F/29/wKhkFmZOmdaAXWCNAAKQBcmLPfs36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后分层练)(解析版)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后分层练)(解析版)PAGEPAGE1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后分层练)(解析版)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固基培优阶梯训练题目录第一阶教材必备知识精炼——基础通关第二阶易错易混疑难集训——期中期末通关1、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第二任哈里发宣称,哈里发不再是先知的代理人,而是神在人世间的代表;将皇宫所在地设为巴格达城的中心,改变了以往以宗教场所为中心的格局。这些变化反映了阿拉伯帝国()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权威C.废除政教合一D.统治中心变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哈里发削弱了宗教的政治、社会力量,提升了自身地位,加强了君主的权威,B项正确;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通过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来实现的,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废除政教合一,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统治中心变迁,排除D项。2、阿拉伯历史上曾有“百年翻译运动”,翻译了大量波斯、希腊、罗马的经典。在此之中,他们广泛吸收这些文明成果,以至于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不仅是阿拉伯人的故事,更是整个西亚、北非,甚至印度等地的故事。这说明阿拉伯人()A.以文化而不是武力建起庞大帝国 B.融合东西方文明造就帝国的繁荣C.重视文学艺术成就忽视科技创新 D.控制亚欧通道影响世界贸易交流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他们广泛吸收这些文明成果,以至于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不仅是阿拉伯人的故事,更是整个西亚、北非,甚至印度等地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吸取融合东西方文明,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文明,融合东西方文明造就帝国的繁荣,B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其忽视科技,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控制亚欧通道,排除D项。故选B项。3、奥斯曼帝国认为被征服地区的统治者,只要对帝国苏丹宣誓效忠,接受某种附庸地位,就可以继续维持自己的贵族身份,甚至可以管理原来的领地。在奥斯曼征服其他地区的过程中,无论是军事精英还是宗教精英,通常都会不带歧视地被纳入奥斯曼人的管理体制中。这反映出奥斯曼帝国()A.政教合一的管理模式B.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C.政治体制极具包容性D.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答案】C【解析】奥斯曼帝国政府的这种统治策略体现出其政治体制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所以能够在不同民族、宗教、文化地区维持长时间的统治,C项正确。政教合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奥斯曼帝国的地方管理策略,并非文化的生命力,排除B项;材料内容并非因俗而治,排除D项。4、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崛起。就其历史发展过程看,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有()①地理位置都位于西亚地区②都信奉伊斯兰教③政治制度中体现政教合一特点④通过灭亡拜占庭帝国建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亚两大帝国的情况,两大帝国的地理位置、政治体制、宗教信仰具有相似性,故A项正确。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是奥斯曼帝国,与阿拉伯帝国无关。5、奥斯曼帝国财政税收系统由财政总监掌管,直接向苏丹负责。国库的收支必须完全按照他的指令来进行。帝国的主要财政收入是土地税、贡赋、人头税等。为了确保财源,帝国每隔三四十年就要调查一次纳税人口,材料反映了()①君主集权程度较高②帝国税收系统比较完善③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④征税是对全国人口控制的重要原因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权力至高无上,君主集权程度高;苏丹是宗教领袖,同时是国家首脑,说明国家实行政教合一;根据材料“帝国的主要财政收入是土地税、贡赋、人头税等。为了确保财源,帝国每隔三四十年就要调查一次纳税人口”可知,征税是对全国人口控制的重要原因。C项正确;材料只提及财政总监负责税收,不能得出税收系统完善,排除A、B、D项。故选C项。6、古代南亚文明诞生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后来文明中心逐渐转移到今天的印度北部,这里先后建立起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笈多帝国最早兴起于恒河下游 B.德里苏丹国由突厥人建立C.笈多帝国时期佛教已成为国教 D.德里苏丹国印度教为国教【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B项正确;4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笈多帝国,不是恒河下游,排除A项;印度教逐渐发展为主要宗教,不是国教,排除C项;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D错误。故选B项。7、英国著名科学史家WC·丹皮尔指出,印度数字先由希腊人发明,后传入印度,再以早期的形式传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又修改为古巴尔字体(又称阿拉伯数字),替代了累赘的罗马数字。这体现了()A.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 B.古印度科技领先世界C.商业贸易加速文明交流 D.阿拉伯善于学习创新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印度数字先由希腊人发明,后传入印度,再以早期的形式传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又修改为古巴尔字体(又称阿拉伯数字),替代了累赘的罗马数字”可知,阿拉伯数字是希腊人发明,传入印度,又传入阿拉伯,反映了文明的进步是由于各文明交流促进的,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贸易,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人的创新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8、镰仓幕府建立后,设有负责幕府领地内行政的政所、统辖与源氏结成主从关系的御家人(武士)的侍所和审理御家人诉讼的问注所。将军任命御家人到全国各地任地方行政单位“国”的守护和各庄园的地头。这表明()A.开启了日本由中央贵族掌握实权的时代B.天皇成为傀儡,幕府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C.镰仓幕府时期御家人沦落为社会最底层D.在贵族时代地位高的武士退出历史舞台【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政所”“侍所”“问注所”和御家人的职责可知,镰仓幕府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成为实际统治日本的机构,日本天皇成为傀儡,故B项正确;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由中央贵族掌握实际统治权的时代结束了,在贵族时代地位较低的武士阶层登上了历史舞台,故排除A、D两项;幕府是以将军为首、御家人为骨干的武士政权,与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并存,但握有实权,故排除C项。9、“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种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与这一论述相符的是()A.阿拉伯人把印度的数字传人非洲 B.新罗效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C.奥斯曼帝国把印度教改造为国教 D.日本效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较先进的文明对落后文明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日本的大化改新便是当时较落后的日本学习较先进的唐朝,故选D。阿拉伯人把印度的数字传入非洲不是学习对方,而是起到一个传播中介的作用,排除A。新罗主要学习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排除B。奥斯曼帝国信仰伊斯兰教,排除C。10、8世纪中叶,新罗(今朝鲜)在中央设执事省,地方设州、郡、县、乡,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考科目。这反映出当时的朝鲜()A.“仿唐”之风盛行 B.民族文化意识淡薄C.与中国平等交往 D.重视政治制度创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的朝鲜在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以及选官制度上都是学习唐朝制度,这说明当时的朝鲜“仿唐”之风盛行,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当时的朝鲜“仿唐”之风盛行,没有体现民族文化意识淡薄,排除B项;与中国平等交往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当时的朝鲜“仿唐”之风盛行,不是重视政治制度创新,排除D项。故选;A。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突厥人、波斯人、叙利亚人等。各族通过互相接触、互相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存斗争中认同了阿拉伯文化。……埃及、叙利亚、波斯等地,都是世界上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阿拉伯人在征服这些地区后,不仅受到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且吸收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伊斯兰教的诞生,就没有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就不会有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也就不会有阿拉伯文化的问世。伊斯兰教不仅是阿拉伯统一的旗帜,也是阿拉伯文化的核心和主体。材料二在公元9世纪到11世纪之间,阿拉伯掀起了一场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翻译运动。9世纪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公元9世纪时,巴格达以有100多家书商而自豪。阿拉伯人对书籍的爱好,除了那时的中国人以外,没有一个地方的人可以比得上。有个医生宣称他图书馆中的藏书,需要400头骆驼才能搬动。另一个酷爱读书的藏书家,死后留下了600箱书,每箱都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得起。……阿拉伯人发现印度数字的优点,在帝国境内推广应用。随后,阿拉伯人又通过西班牙将印度数字传入欧洲,并传播到世界各国。……大数学家穆罕默德·伊本·穆萨(约公元780—850年)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并发明了代数符号。阿拉伯天文学家批判地球中心说,预测了地球自转并绕太阳转,他们还测出了子午线的长度。(1)根据材料一概述阿拉伯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说明阿拉伯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特点:阿拉伯文化是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多民族性;注重把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文化的灵魂。(2)表现:保存并传播了西方古典文化;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非欧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加以发展,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解析】(1)根据材料一“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突厥人、波斯人、叙利亚人等。各族通过互相接触、互相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存斗争中认同了阿拉伯文化。……”,可得出,阿拉伯文化是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多民族性;根据材料一“……埃及、叙利亚、波斯等地,都是世界上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阿拉伯人在征服这些地区后,不仅受到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且吸收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可得出,注重把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根据材料一“……没有伊斯兰教的诞生,就没有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就不会有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也就不会有阿拉伯文化的问世。伊斯兰教不仅是阿拉伯统一的旗帜,也是阿拉伯文化的核心和主体”,可得出,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文化的灵魂。(2)根据材料二“……9世纪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阿拉伯文化保存并传播了西方古典文化;根据材料二“……阿拉伯人发现印度数字的优点,在帝国境内推广应用。随后,阿拉伯人又通过西班牙将印度数字传入欧洲,并传播到世界各国。……”,可得出,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非欧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根据材料二“……大数学家穆罕默德·伊本·穆萨(约公元780—850年)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并发明了代数符号。阿拉伯天文学家批判地球中心说,预测了地球自转并绕太阳转,他们还测出了子午线的长度”,可得出,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加以发展,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12、(2023·山东临沂高一下期末·4)表1为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表1数学改进印度数字,传入欧洲
医学阿拉伯人伊本·西那的医学著作《医典》传入欧洲,在12—17世纪一直是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天文花拉子密天文表成为东西方天文表蓝本
哲学通过阿拉伯人翻译保存的希腊古典著作在中古后期传入欧洲,使欧洲人重新关注研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著作文学《一千零一夜》融汇各地民间故事,被译成多国语言A.传播体现扩张性B.成果缺少创新性C.内容呈现民族性D.影响具有广泛性【答案】D【解析】阿拉伯人把印度数字改进并传播到欧洲,其《医典》成为欧洲大学的医学教科书,其天文表成为东西方天文表的蓝本,翻译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传入欧洲,其融汇各地民间故事而成的《一千零一夜》被译成多国文字,这说明阿拉伯文化成就影响到了东西方的众多国家和地区,具有广泛性,故选D项;阿拉伯文化的传播是通过和平的方式,不具有强制性,所以并不能体现扩张性,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成就对东西方的影响,而不是其成果自身的特征,且其中的《医典》和花拉子密天文表等本身就是创新性成果,B的说法不符合题目主旨,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表格中文化成就里的科技成果不具有民族性,而文学和哲学则是对各地文学和古希腊哲学的汇编和翻译,也不具有明显的民族性,排除C项。13、(2023·湖南怀化高一下期末·12)伊斯兰西班牙(711年—1492年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统治者信仰伊斯兰教,但允许基督教和犹太教信仰的存在。他们将希腊和罗马的学问和知识传入西班牙,并将许多古希腊和古罗马学者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这表明()A.宗教隔阂已经被消除B.政权相对宽容和进步C.中世纪是一进步时期D.多元文化决定共存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伊斯兰西班牙允许基督教和犹太教信仰的存在,并将希腊和罗马的学问和知识传入西班牙,反映了统治者对其他宗教和文化的宽容,具有进步性,故选B项;宗教之间一直都存在隔阂,并没有被消除,排除A项;中世纪是黑暗时期,排除C项;统治者宽容的政策决定共存性,排除D项。14、(2023·福建三明高一下期末·4)阿拉伯人建立了地域辽阔的帝国,从中国引入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炼丹术等技术,并将之传到欧洲;将伊斯兰文化传向了东方与西方,又将东西方文化带进伊斯兰世界。据此推知阿拉伯人()A.推动了海上贸易繁荣发展B.深刻影响各种文化的互相交流与融合C.成为沟通世界贸易的桥梁D.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从中国引入……伊斯兰世界”可知,中古时期的阿拉伯人对中西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的桥梁作用,深刻影响了各种文化的互相交流、融合,故选B项;材料强调阿拉伯人对文化交流的影响,与海上贸易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阿拉伯人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而非世界贸易的桥梁,排除C项;材料仅强调阿拉伯人将伊斯兰文化传向了东方与西方,未体现创造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排除D项。15、(2023·浙江绍兴上虞区高一下期末·19)某一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扼黑海入口,为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它是古代“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该城市曾是下列哪两大古代帝国的首都()A.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B.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C.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D.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答案】C【解析】据材料该城市“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扼黑海入口,为欧亚交通要冲”并结合纲要下册第3、4课所学可知,该城市为君士坦丁堡(后改为伊斯坦布尔),故选C项;亚历山大帝国的首都为巴比伦城,位于西亚两河流域,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的首都为巴格达,也位于西亚两河流域,排除B、D项。16、(2023·贵州安顺高一下期末·4)某中学历史课堂场景:同学们围绕主题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A.中古亚洲国家B.上古欧亚文明C.中古欧洲国家D.上古亚非文明【答案】A【解析】据材料“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结合所学可知,天皇、大化改新是日本文化的代表,阿拉伯半岛和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代表,说明其探究的是中古亚洲国家,故选A项;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涉及的是中古时期,并不是上古时期,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亚洲国家,并不是欧洲国家,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古时期的亚洲国家,并不是上古亚非文明,排除D项。17、(2023·河南新乡高一下期末·3)某一古代帝国盘踞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掌握亚欧的陆上交通线约600年。其最高统治者使用伊斯兰教宗教领袖的尊号,同时又宣称自己是东罗马皇帝的正统继承者。这一帝国是()A.德里苏丹国B.奥斯曼帝国C.阿拉伯帝国D.俄罗斯帝国【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位于欧亚两洲交界地带,它从15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掌握亚欧陆上交通线,并且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世俗政治领袖,另外,它的前身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故宣称自己是东罗马皇帝的正统继承者,故选B项;德里苏丹国未宣称自己的君主是东罗马皇帝的继承者,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也没有宣称自己是东罗马皇帝的正统继承者,排除C项;俄罗斯帝国没有掌握国亚欧陆上交通线,排除D项。18、(2023·江西名校联考高一下期中·6)笈多王朝统治时期,水利工程的兴建和管理、贸易的调整、商路的巡逻和保护、防御外族入侵的军事活动,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笈多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由地区藩臣的军队组成。这反映出笈多王朝()A.经济政策宽松B.政令高度统一C.等级制度严格D.中央集权较弱【答案】D【解析】据材料“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笈多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由地区藩臣的军队组成”可知,笈多王朝地方具有较大的权力,这说明还没有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故选D项;虽然“贸易的调整、商路的巡逻和保护,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但这说明地方权力大而不是经济政策宽松,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地方各项事务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这恰好说明地方各省权力大,政令不够统一,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地方权力大,中央相对式微,而不是各阶层之间的等级关系,排除C项。19、(2022·河南豫东名校高一下期末·4)公元11世纪,突厥人远征北印度,在极短的时间内消灭了大部分北印度国家或使其臣服,建立了德里苏丹国。下列有关德里苏丹国的历史解释正确的是()A.地方上推行行省制B.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C.以婆罗门教为国教D.国王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答案】A【解析】德里苏丹地方上推行行省制,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故选A项;德里苏丹不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排除B项;德里苏丹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排除C项;德里苏丹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拥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排除D项。20、(2023·浙江宁波九校高一下期末·14)武士在日本最初被称为“侍”,意思是卫士或随从,重要从事与战争有关的活动,10世纪贵族及庄园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重要性日益增强。以下关于日本历史上武士的论述正确的是()A.“大化改新”时期,武士集团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B.镰仓幕府统治时期,武士对将军承担纳贡兵役等义务C.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武士集团实行锁国政策,抵御了外来侵略D.明治维新时期,武士集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在慕府统治时期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效忠并承担纳贡兵役等义务,故选B项;大化改新发生在646年,而日本武士在九世纪中期才开始出现,所以在大化改新时期还没有武士集团,排除A项;锁国政策并不能完全抵御外来侵略,“抵御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明治维新之后,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权力,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而非武士集团,排除D项。21、(2023·福建泉州高一下期末·16)10世纪,高丽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考试科目主要包括进士科、明经、杂科。进士科以文章选才,明经科以儒家经典按理解程度取士,杂科则设有律令、医、卜等考试科目,选拔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这表明高丽王朝()A.深受中华文明影响B.模仿唐朝监察制度C.强调官员全面发展D.开启封建化的进程【答案】A【解析】据纲要下册第4课所学—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政府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等,与题意相合,故选A项;“监察制度”不合史实,应为“官员选拔制度”,排除B项;“官员全面发展”不合题意,与材料中的科举制选拔各类人才相悖,排除C项;“开启”不合史实,朝鲜封建化的进程开启于7世纪,排除D项。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以后立即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战争。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都被囊括在他的帝国之下。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无疑加深了东西方之间彼此的了解,为新的希腊化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材料二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电脑镇痛泵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电动汽车高压直流继电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IO-Link信号灯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堆栈式CMOS图像传感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经典居间合同
- 农机作业服务合同
- 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合同
- 热长期供货合同
- 安全监控系统集成服务合同
- 政府与企业合作协议
- 中医诊疗设备种类目录
- 战略管理与伦理
-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课件
- 徐金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新讲义
- 沥青拌合设备结构认知
- GB/T 13234-2018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 (课件)肝性脑病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第5课时 人民币兑换
- 工程回访记录单
-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课件:“配速法”解决摆线问题
- 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