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专题0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0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0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0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0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0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高考历史复习:专题0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PAGEPAGE1高考历史复习:专题0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专题0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目录01挑战真题·查知识漏洞02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回顾知识体系回顾核心考点易混易错归纳03知识通关演练1.(2023·重庆卷)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则进一步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故《墨子》载:”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倡导人人平等 B.劳动教育开始普及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 D.平民阶层得到发展2.(2023·辽宁卷)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收录两汉及以前画家16人;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128人,其中包括顾恺之、张僧繇等杰出画家.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有(

)①纸张的普遍使用②门阀士族的推动③北人的大量南迁④儒家思想的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辽宁卷)《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

)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 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 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4.(2023·江苏卷)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

)思想家观点程颐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朱熹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A.主经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 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 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5.(2023·广东卷)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 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 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6.(2023·海南卷)下图的主题突出反映了(

)清代《升平乐事图》局部(注:①魁星②鳌)A.艺术作品带有时代印记 B.科举文化影响世俗生活C.商品经济推动社会发展 D.清代文人追求意境情趣7.(2023·海南卷)琼剧源于明代传入的”军戏”.它以中板为主,融会了多种外来剧种的声腔和曲牌,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现名.有戏谚云:”生脚儒雅且潇洒,旦脚文静又婉娇.彩旦辣,花生刁,书僮天真梅香飘.”独特的文化内蕴和表演形式使其远播粤、桂等地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一历程主要反映(

)A.故土情结助推文化传承 B.人口迁徙促进文化交流C.商路畅通带动文化传播 D.艺术形态彰显文化魅力8.(2023·浙江卷6月)我国古代有位科学家改进和创制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皆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所未及者”.他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历成,(世祖)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这位科学家是(

)A.郭守敬 B.裴秀 C.徐光启 D.沈括9.(2023·浙江卷6月)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下列项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

)A.无为而治 B.”相生相胜” C.反对苛政 D.”兼爱”“非攻”10.(2023·全国新课标卷)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1.(2023·全国甲卷)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

)A.”百姓日用即道”B.”心外无物” C.”存天理,灭人欲” D.”工商皆本”12.(2023·全国甲卷)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实录历史事实 B.提升周王权威C.维护等级秩序 D.强调文化差异13.(2023·全国乙卷)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14.(2023·天津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共70多万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桑蚕、种植等12个门类.徐光启撰写6万多字,皆为亲身体验所得.他在书中转录了大量前代和同时代的农业文献,并附有自己的见解或评论.17世纪末至18世纪,《农政全书》传至日本和朝鲜.日本学者据《农政全书》整理、编写了”救荒本草”“野菜谱”“甘薯记”,此后,这些内容在日本应对历次大饥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后,《农政全书》仍然受到重视,为推进现代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1735年,法国人杜赫德等编写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书中含有《农政全书》等中国科技典籍的部分内容;1738年,该书英译本在伦敦出版,中国桑蚕织造技术和经验促进了法英两国丝织业的发展.18~19世纪,俄国翻译了《农政全书》,推广了中国的桑蚕织造技术.——摘编自《科学技术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农政全书》的基本特点;说明该书在国外的传播及所起的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简述对明清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状况的认识.15.(2023·辽宁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旧唐书》200卷,后晋刘啕等历时4年撰成.编修者以唐代国史、实录及朝报、吏牍、家状等为主要编撰材料,但对材料缺少剪裁和整理,”敷衍成帙”.纪传中大量抄录唐代皇帝诏敕和臣僚奏疏、表章、诗赋等,屡现”本朝”“今上”等文字.因其保存很多原始材料,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唐纪》时,纪事多取自《旧唐书》.北宋时,仁宗令欧阳修等重修唐史,历时17年乃成《新唐书》225卷.书中创设4表,增加3志及列传331人,列传部分还参考了碑志、家谱等新材料.新设《藩镇》《奸臣》《叛臣》《逆臣》等类传,并将《忠义》调至类传第一.大删《旧唐书》所录诏令、奏疏等,或直接将骈文改写成散文,总字数比《旧唐书》少约16万字.——摘编自陈高华等《中国古代史史料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料角度分别概括《旧唐书》与《新唐书》的价值.(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唐书》的编修原因及其编纂原则.16.(2023·北京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南学与北学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1)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走向统一的过程及意义.一回顾知识体系二回顾核心考点核心考点1:先秦思想(尤其是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1)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两人都是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2)战国时期:①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代表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的利益.②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③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核心考点2:西汉新儒学的内容和汉武帝尊儒的措施(董仲舒主张的背景、内容及特点,罢黜百家的实质和影响.)(1)西汉新儒学的内容: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以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以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提出”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以维护统治秩序.(2)汉武帝尊儒措施: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上,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教育上,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核心考点3:宋明理学的主张及影响(朱熹的主张,王阳明的主张.宋明理学的地位和影响.)(1)主张:①程朱理学:宇宙观上,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宣扬三纲五常,要人们”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明道德之善.②陆王心学:宇宙观上,提出”心即理也”,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识论上,强调”发明本心”,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的统一)的学说.(2)影响:①积极影响,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②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注意:宋明理学尤其是心学,也使儒学逐渐走向世俗化核心考点4:明末清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明清进步思想产生原因,明清思想共同主张,尤其黄宗羲主张.)(1)代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2)特点: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否定了孔子是”天生圣人”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惊惧不已.反封建专制——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强调”经世致用”——顾炎武力图以此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反映时代要求——黄宗羲提倡”工商皆本”的主张.主张唯物主义——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这启发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影响:批判的继承传统了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核心考点5: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1)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注意中西科技特点对比)(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3)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宋元明清的市民文学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4)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总体中国古代史无论是对政治制度的建设还是社会经济生活或突出人物的考察,常集中于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唐宋、清前期这几个阶段.三易混易错归纳1.”多元一体观”【易错】不懂其含义【阐释】多元:中华文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都具有多元性.一体:文明、民族、文化的内聚性;华夏认同(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中原)文化作为政治文化实体被周边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同祖观念;文化认同(儒家文化、礼乐文明);制度认同(汉制);民族交融,多元聚为一体,一体容纳多元.”多元一体”既体现了充分尊重多元(多样性),坚持平等和谐,又凸显了高度认同一体(统一性),不断同心聚力.2、.道家与道教【易错】分不清含义【阐释】道家是指春秋时期兴起的一种思想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就是一种宗教信仰了,它与道家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本身就是从道家思想的理论结合从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生出来的一种宗教,道教兴起于东汉.3、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易错】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与先秦儒学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阐释】相同点:都重视对人民的教化;重视以礼治国;强调重义贱利;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不同点:1.来源不同.汉代儒学是以先秦儒学为基础,依据《公羊春秋》学说,吸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2.内容不同.汉代儒学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成为正统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4、三教合一并非佛、道、儒合为一个整体【易错】概念不明【阐释】三教合一并不是说佛、道、儒三教合并为一体,而是说三教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借鉴.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也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隋朝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5、宋明理学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两部分.【易错】分不清含义【阐释】宋明理学大致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

个阶段.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和”知行合一”说.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6、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未推动社会转型,但启发了近代的民主思想.【易错】不懂含义【阐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但只是着眼于黑暗现实的披露,

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更没有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故未能推动社会转型.但它对晚清先进知识

分子改造社会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1.(2024·福建厦门·二模)如图为郑州博物馆所藏隋大业二年《李渊为子李世民祈福造像记碑》碑文.据此可知,当时(

)A.皇室利用宗教加强统治 B.权贵阶层精通佛学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佛教具备世俗功用2.(2024·湖南·一模)下图是中国两大河流域史前文化圈的分布情况,据图可以推断(

)A.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 B.各地区之间商品交易较为频繁C.中原文化易受北方游牧文化冲击 D.各地区之间文化交流存在可能3.(2024·山东枣庄·二模)在君臣孰劳问题上,慎子主张:”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韩非子认为”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方可谓”贤主之经”.这表明二者()A.政治出身的相似B.等级观念的差异 C.治国理念的相通 D.学术观点的分歧4.(2024·湖南衡阳·二模)孔子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据此可知,他们倡导(

)A.施行仁政 B.教化民众 C.隆礼重法 D.敬天保民5.(2024·山东枣庄·二模)下图为唐代出土文物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舞马是选择西域良马经过特殊训练后,让马在音乐节奏下进行的一种表演.唐中宗时期,舞马已经出现在宫廷宴会中,且规模十分庞大.这一时期舞马的发展反映了()A.政治奢靡的景象 B.民族交融的加强C.军事战争的扩大 D.礼乐制度的完善6.(2024·安徽池州·二模)如图为唐初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展现了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部下击败匈奴后带回战利品”祭天金人”和”汉宣帝(前73年一前49年在位)不知祭天金人名号故派张骞出使西域问佛”的场景.该壁画(

)A.内容虚构,不具有史料价值 B.是实证汉代佛教传入中国的史料C.内容真实,能反映历史事实 D.是研究唐初佛教发展的重要史料7.(2024·天津南开·一模)明朝文渊阁大学士丘濬在《伍伦全备记》中写道:”近世以来做南北戏文,用人搬演,虽非古礼,然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这可用来说明,明代戏曲(

)A.重在宣传儒家思想 B.大众化的色彩突出C.属于高雅艺术范畴 D.深受商品经济影响8.(2024·湖南常德·二模)宋朝饮茶之风盛行.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描写当时的斗茶活动:"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如图《撵茶图》中细致描绘了磨茶、点茶、挥翰、赏画的文人雅士茶会场景.这反映了(

)A.理学思想渗入茶文化 B.政府推广经济作物C.士人精神的外在寄托 D.山水画的成就突出9.(2024·广东·二模)在义利关系上,李贽不同意董仲舒提倡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认为人类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考虑,只不过情况不同、功利大小有所差别.李贽还认为天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不在天边的庙堂里,更不在空谈说教里.上述主张(

)A.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思想 B.对传统儒学思想提出了挑战C.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D.宣扬了人人平等的政治理念10.(2024·天津·一模)北宋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认为”既致知,又须力行.若致知,而不力行,与不知同”.两者的共同点是(

)A.力图唤醒内心的良知,为君主服务B.蔑视权威和教条,坚持民主与自由C.捍卫儒家尊严,争得更高社会地位D.强调责任与担当,为社会现实服务11.(2024·天津·一模)唐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汉字讹变丛生、异体纷呈的现象,书法强调书写的规范、统一,注重规范和法度.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局对文化产生影响 B.文化发展的多样性C.书法审美功能的发展 D.汉字体系开始成熟12.(2024·四川·二模)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开创了以边角式小山小水代替全景式大山大水的山水画新局面,为后世画家所追捧,被称为”马一角”和”夏半边”.但喜爱书画的明成祖朱棣却对这种创作方式不以为然,认为”残山剩水,宋僻安之物也,何取焉”!这表明(

)A.皇帝喜好决定艺术方向 B.价值取向影响艺术评价C.边角山水成为绘画主流 D.商业发展促进绘画变革13.(2024·江西九江·二模)孔子认为统治者不仅要怀德,而且要怀刑,并高度赞扬郑国政治家子产”宽以济猛,猛以济宽”的治绩.据此可知,孔子认为国家治理应(

)A.隆礼重法 B.为政以德 C.外儒内法 D.德法兼行14.(2024·江苏·一模)下图是南宋淳祐九年(1249年)晦明轩刻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的目录页,左侧有”晦明轩记”钟式牌记和”平阳府张宅印”琴式牌记.这折射出,当时(

)A.中医药学进入总结时期 B.活字印刷术已普遍使用C.出版业的竞争较为激烈 D.政府加强商业活动规范15.(2024·江苏·一模)清代学者阮元在释”学而时习之”时云:”学必兼诵之,行之,其义乃全.”释”吾道一以贯之”又云:”此言孔子之道皆于言行见之,非徒以文学为教也.……故以行事训贯,则圣贤之道归于儒;以通彻训贯,则圣贤之道近于禅矣.”他旨在强调(

)A.格物致知 B.实践为先 C.经世致用 D.援儒入佛16.(2024·辽宁·一模)东汉时期印度佛雕传入我国,规模小且只是单纯的雕刻形象;魏晋时期中国佛雕注重细节和装饰,如,佛像头部会雕刻发髻和头饰,身上的袈裟会加以细致的雕刻和铜饰,菩萨像开始穿上华丽的中式服装,面容也更接近东亚人.这说明(

)A.佛教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符号 B.佛教内涵渐趋本土化的趋势C.中国传统美学影响佛教发展 D.佛雕提高了中华文化影响力17.(2024·辽宁鞍山·二模)《溪山行旅图》是北宋画家范宽创作的传世名画:画中巨峰巍然耸矗、灌木丛生,山涧中瀑布直泻而下,山脚下雾气迷蒙、溪水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赶着驮队走过.这一名画(

)A.开创了古代山水画的先河 B.体现了绘画的商品性倾向C.气势磅礴彰显盛世风采 D.对景造意具有写实风格18.(2024·河北邢台·模拟预测)宋初,儒家学者认为礼源于俗,故从俗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循礼.而程颐认为从俗需要符合义理,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