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1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2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3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4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小学管桂梅

【教材分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2篇文章。

本单元的主题是“理想和信念”。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

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习作时选择适合的

方式进行表达。本篇文章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

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这篇文章从女儿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位革命先

烈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达了对父亲为理

想献身的精神的理解、敬佩,表达了对反动派残杀革命者的痛恨,以及对父亲的

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稚、避”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避免、严峻”

等词语,理解“严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梳理课文内容,能说出

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4.了解课文对比手法烘托丰满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5.交流相关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按照时间的顺序梳理课文内容,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2.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

概。

3.了解课文对比手法烘托丰满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稚、避”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避免、严峻”

等词语,理解“严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梳理课文内容,能说出

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1.按照时间的顺序梳理课文内容,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2.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每到这时候,我们都要祭拜先人或者去

烈士碑前缅怀革命先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缅怀一位伟人一一李大钊同志,

(出示人物照片)我们一起走进第11课。(齐读课题)

出示第一自然段: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

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简介李大钊,教师作适当补充。课件出示:人

物资料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读准字音。对比识记“避”与“僻”

幼稚避免严峻尖锐僻静魔鬼瞅了瞅

苦刑执行皮靴瞪眼棉袍捆绑啃窝窝头

2.理解词义。

出示句子,“严峻”一词在这两个句子中,意思一样吗?自己读读句子,

想一想。

a.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b.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

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这个词语在词典中有两个意思,出示:

严峻:1.严厉;严肃:严峻的考验、严峻的神情

2.严重:形势严峻

师:根据以上义项,请你选一选吧。

3.播放音频,出示背景资料。

4.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边读边圈画思考。

这篇文章的内容长,写的事情很多,但本文关于时间描写的词语写得特别清

楚。这些事情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快速浏览课文,重点关注描写时间的词

语,看看在什么时间都发生了哪些事情。请同学们再次按下暂停键,完成表格(出

示表格)

时间发生的事情

我们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出示第一自然段)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

16年了。

这段话的时间是1927年4月28日,发生的事情父亲被害。出示以下表格1:

时间发生的事情

1927年4月28日父亲被害

再次出示表格2,修改一下自己的表格。

时间发生的事情

1927年4月28日父亲被害

那年春天、父亲烧文件和书籍、

才过了两天、工友闫振三被抓、

第二天父亲坚持留在北京

4月6日的早晨父亲被捕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28日黄昏父亲在法庭上被审

第二天、昨天是4月28日父亲被害,记住遇难日

我们按照这种梳理方法,就把一篇1800多字的文章读短了。本文是作者李

星华在父亲李大钊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

上的情形以及父亲被害后全家人的沉痛心情,表达了对父亲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文章在开头先直接交代父亲遇难的具体日子,接着按时间顺序详细叙述了父亲遇

难的经过,我们把这种叙述顺序叫做倒叙。

三、抓住重点,精读感悟

1.通过读课文,李大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怎么说。播放音频。

2.出示阅读指南:

阅读指南

1.读课文2--30自然段,画出描写李大钊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

2.反复朗读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说一说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体会李

大钊的高尚品质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3.引导学生展开汇报交流。

预设1:被捕前:高度负责,忠于革命

(播放学生音频,课件出示)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

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

能离开呢?”

你抓住人物的语言来体会,那么,这些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件:改为陈述句读读,比较哪种表达效果更好?

通过对比读,我们体会到,反问句更能突出父亲坚持留在北京工作的坚决态

度。

1927年前后,军阀疯狂地镇压革命者,许多革命者被迫离开北京,整个北

京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局势这样紧张,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置个人安

危于不顾,多么忠诚于革命事业呀!这就是“我”的父亲。时隔十六年,“我”

仿佛听到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请你按下暂停键,读一读这个片段。再次出示课

件。

预设2:被捕时:临危不惧

我们接着听一听小明同学的发言。播放学生音频,出示课件:

(1)“没有什么,不要怕。”

(2)“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3)“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

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这一部分重点描写了父亲的言行,听其言观其行,父亲镇定从容、临危不乱

的形象跃然纸上。

预设3:法庭上:视死如归

我们继续交流。听听***同学的发言。

播放学生音频,出示课件: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

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通过关注李大钊的外貌、神态,我们感受到李大钊是一个镇定沉着、坚贞不

屈的人。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有感情地读一读你画下的句子,边读边感悟李大

钊的高贵品质。

四、总结提升、升华情感

师;课文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言行、神态、外貌等人物描写的方法,

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李大钊。

五、布置作业:

1.讲讲李大钊的故事给父母听。

2.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对比手法烘托丰满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2.交流相关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对比手法烘托丰满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完成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写完后,对照屏幕自己批改。(出示课件)

幼稚避免严峻僻静皮靴魔鬼苦刑执行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重点关注了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悟了李

大钊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中对比的手法,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1.师:课文中除了对父亲的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还用大量篇幅描写了

敌人,请画出来这些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展示交流:

预设1:播放音频,课件同时出示。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

纷乱的喊叫。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

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

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预设2:播放音频,课件同时出示。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山:“你认识他吗?”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

好,别让他自杀!”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

师:我们再来听听小六同学的发言

预设3:播放音频,课件同时出示。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3.刚才同学们抓住描写敌人言行地句子进行交流。那么,作者用这么多的篇

幅来写敌人,这是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

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

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

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

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这个部分将敌人的数量、态度、兴师动众与李大钊进行对比,更加反衬出了

大钊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品格。再次出示课件:

对比敌人:兴师动众

父亲:从容镇定

本文中,作者多处运用对比描写的手法,从不同的方面来烘托人物的品质。

请你再找一下课文中还有哪些方面的对比。请大家按下暂停键。

师:你找到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

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

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被捕前,一向耐心回答我问题的父亲,当我好奇地问父亲为何烧毁书籍和文

件时,父亲严峻的态度与之前的慈祥形成鲜明对比。课件出示: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

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

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自己的前后对比

出示课件: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

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

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亲友劝说父亲离开北京,而父亲却坚定地拒绝面对,面对越来越危急的局势,

亲友与父亲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对待工作高度负责的革命精

神。再次出示课件:

与亲友对比

与敌人对比,与自己的前后对比,与亲友对比,本文一个很重要的表达特点

就是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了丰满的革命者形象。出示课件:

对比手法:与敌人对比

与自己的前后对比

与亲友对比

三、了解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表达的好处。

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读一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出示课件: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

16年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

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4月28日。”(首尾呼应)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都写了李大钊遇害的具体日期,首尾形成一种呼

应。两次出现李大钊遇害的日期,使文章结构严谨,深化中心,表达了对父亲的

深切怀念。

(出示:首尾呼应)

在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前后照应的句子,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出示课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

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又慈祥的脸。

这些句子前后照应,使人读了会对事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