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36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揣摩语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原卷版+解析)_第1页
考向36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揣摩语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原卷版+解析)_第2页
考向36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揣摩语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原卷版+解析)_第3页
考向36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揣摩语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原卷版+解析)_第4页
考向36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揣摩语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36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揣摩语言一、(2021·新高考=2\*ROMAN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放猖废名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去“猖”一下,所以驱疫也。“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哪里“猖”了回来呢?”猖神例以壮丁扮之,都是自愿的。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这便等于额外兵,是父母替他许愿,当了猖兵便可以没有灾难,身体健康。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猖兵赤膊,着黄布背心,这算是制服,公备的。另外,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装束好了以后,再来“打脸”。打脸即是画花脸,这是我最感兴趣的,看着他们打脸,羡慕已极,其中有小猖兵,更觉得天下只有他们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这天生的,本来如此的脸面,算什么呢?打脸之后,再来“练猖”,即由道士率领着在神前画符念咒,然后便是猖神了,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他们不说话,他们已经同我们隔得很远,他们显得是神,我们是人是小孩子,我们可以淘气,可以嬉笑着逗他们,逗得他们说话,而一看他们是花脸,这其间便无可奈何似的,我们只有退避三舍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察郎当郎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说到叉,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做把柄,其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我的叉的铁轮是在城一个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的。在练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实放猖,即由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是“游猖”,这时不是跑,是抬出神来,由五猖护着,沿村或沿街巡视一遍,灯烛辉煌,打锣打鼓还要吹喇叭,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还不如不说话。(有删改)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用了多个“跑”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二、(2020·新高考海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师(节选)双雪涛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有删改)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三、(2022·福建福州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戏迷老章林红宾老章叫章之涵,从小聪悟强记,过目不忘,尤其爱好京戏,好多唱词能背诵得滚瓜烂熟。他长得不雅,年过三十就秃顶了,显得少年老成,加之前额大而亮,像个老寿星。人们都说他满脑子盛着国粹,把个好端端的头颅累成了不毛之地。他为人随和,大家不愿叫他的名字,而直呼他老章,他也不挑剔,答应得顺顺溜溜的。老章十岁那年,看戏就有了瘾,只要听见锣鼓铿锵丝竹悠扬,心里就痒痒了,不亲临现场观看,心里就难受。那年秋后,百花剧团来演出,曾演了一场红生戏《千里走单骑》。戏演完了,观众顿作鸟兽散,演职员也忙着收场,老章却站在台子边无动于衷。饰关公的演员好奇地问他:“小家伙,散戏了怎么还不回家?”老章认真地说:“我在这里给你看护赤兔马呢。”“关公”一听乐了:“我的马怎么会在这里?”老章说:“我明明看见你将赤兔马拴在这棵树上,后来再没见你解开牵走。”“关公”不由得一怔,赶忙抱拳道歉:“小师傅,‘关某’让您受累了,请到后台品茶。”“来不及啦,俺妈还等我回去烧火做饭呢。”老章说罢蹦蹦跳跳地走了。后来,老章学业有成,参加了工作,有了薪水,看戏愈发着迷,只要稍有名气的剧团来演出,他必定去观看。有一次,港城京剧团过来演《三堂会审》,老章见刘秉义身穿红袍,按常规应穿蓝袍,就觉得别扭。俗话说宁穿破,不穿错。在这众目睽睽的戏台上乱穿戏装是不允许的。当下,老章来到后台,问:“谁是团长?”团长应声作答:“在下便是,找我何事?”老章开门见山地问:“刘秉义为何身穿红袍?”团长闻言暗吃一惊,深知来者不善,慌忙让座,遂解释道:“团里一个女主角大病初愈,为了庆贺,故穿红袍。”老章说:“常看戏的都知道,蓝袍刘秉义,红袍潘必正,这是约定俗成的。你们这么做,有失规矩。”团长引经据典地说:“当年慈禧太后做寿时,京城著名演员献演《三堂会审》,刘秉义就身穿红袍。”老章冷冷一笑:“你团里一个女演员怎能跟西太后相提并论?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团长自知遇上了行家,况且此举欠妥,便满脸赔笑,一个劲地敬烟献茶,并应允从此以后老章来看戏,一律免票。老章确实会看戏,也能“捡漏”。有一次,有家京剧团下来演连本戏《封神榜》,演到土行孙与邓婵玉洞房花烛夜的戏,夫妻俩互相说俏皮话。邓婵玉说:“你是属猪八戒的──倒打一耙。”老章听罢苦苦一笑,径直来到后台,朝演职员问:“谁是编剧?”有人站起:“你找我有事?”老章问:“《封神榜》这个连本戏出自何朝?”答曰:“出自商朝。”老章又问:“猪八戒出自何朝?”答曰:“出自唐朝。”老章说:“商朝与唐朝隔着那么多年的岁月,二者怎能混到一起呢?”编剧瞠目结舌,稍一寻思,说:“这词儿并非我编的,纯粹是演员信口开河临场发挥而已。”老章正色道:“国粹就是国粹,容不得随意篡改。”编剧自知出了纰漏,朝老章再三赔礼道歉,并保证引以为戒。有一年初夏,老章到烟台办事,事情办妥后便到剧院看京戏《天门走雪》。当演到一青衣怀抱婴儿在雪地行走时,因为气温较高,那个青衣边唱边表演,不免脸上流汗了。老章喝了一声倒好,顿时剧院鸦雀无声。团长赶忙登台朝观众抱拳说道:“何人如此赏脸?敬请上台指教。”老章不卑不亢登上戏台,说:“既然数九寒天,怎能汗流满面?”团长傲慢地说:“气温较高,焉能不出汗?”老章反驳道:“演员如果入戏,自会不寒而栗。”团长不无揶揄地说:“如此说来先生是内行,不妨当场现身说法。”是的,这倒好可不是随便喝的,光说不能做,那可是故意找茬砸场子,是要承担责任的。这阵子,观众也异口同声地怂恿老章上台比画一番。好个老章,略一化装,头扎青巾,怀抱“婴儿”,很快入戏,恍若朔风呼啸,大雪纷飞,脚踩积雪,饥寒难耐,浑身瑟瑟发抖,直磕牙帮,身上真的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演职员们惊呆了。观众们喝了个满堂彩。那个青衣正要叩拜师傅,老章赶忙阻止,说:“我并不会演戏,但是看戏却爱入戏。希望你们唱戏能够充分体验剧情,演得逼真。只有这样,观众才会买账。”打那,戏迷老章名声大噪。(有删改)文中画横线句子“老章确实会看戏,也能‘捡漏’”有何作用?一、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如比喻义、象征义、反语义、双关义、指代义等。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象征义,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反语义,要将褒贬互换;双关义,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指代义,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分析句子的含义可从句中重点词语、句子类型和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切入。句中的重点词语是句子的基本内涵,句子的类型和文中位置决定答题的方向。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修辞句、接榫句等。情感句要联系上下文找到表达的情感;哲理句要抓住中心词,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修辞句注意找到句中的本体,用喻体特征概括本体特征;接榫句注意同时照顾上下文的内容。句子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注意考虑文章的主旨,句子在文章的中间要考虑和上下文的关系。易错点【01】词语句子含义理解肤浅。回答句子或词语的含义不要只看字面的含义,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引申义、比喻义和主旨等。易错点【02】句子作用分析不全面。分析句子的作用注意从和标题、上下文等角度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注意从和主旨以及人物情节等分析内容上的作用,从句子本身的特征等角度分析表达效果上的作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苦菜的思念尉峰北方的春天是从青草长出芽尖开始的,当它们星星点点地在荒草中探头探脑的时候,苦菜还了无踪影。但人们已在翘首期盼。性子急的不信草芽上来了苦菜芽没上来,就会拿着挑铲和篮子或者口袋到地里走上一遭,抑或走上一天。当看到土黄的光秃秃的田间确实找不到一丁点苦菜的灰绿的时候,才会无奈地返回。不过,这时的心踏实多了,虽然馋苦菜,但已经能耐住性子了。熟悉土地的人们知道,杨花挂满枝头、柳眉儿妩媚动人的时候,苦菜芽才会拱出地皮。但是不多,这里一株,那里一株,稀稀拉拉的,如同一两只羊偶尔经过,落下几粒羊粪蛋,少得可怜。乡亲们爱吃苦菜,我的朋友们也不例外,但逢聚会,总会点下这道菜。吃苦菜不仅仅因为它是绿色食品,好吃又有药用价值,还因为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痛苦的回忆;特别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人,没人会忘记那些面黄肌瘦的日子,忘记苦菜的舍身相助。人们常说,从小吃啥,长大以后便爱吃啥。这话不假。反正我是这样,依然爱吃小时吃过的苦菜、玉米面水饸饹、烧山药……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吃食极少,能填饱肚子已实属不易。不可否认,记住那个年代其实是从记住那个年代的粗茶淡饭开始的,而且,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的日益丰富,对那时饭菜的印象就越来越深刻,有如一块块经过精雕细琢的石碑,刻满那个岁月的痕迹,潜藏在脑海深处。我在部队待了13年,每天不是白面就是大米,但依旧没有改变少时养成的饮食习惯。以至我每每回乡探亲,总要在饱餐几顿小时爱吃的饭菜后,才会恋恋不舍地归队。转业回到故乡后,自然而然,一日三餐拿起又放下的仍是小时爱吃的茶饭。我想,少时的茶饭不仅仅是一种记忆,还蕴藏着一种思念。这种思念无时不在,就像风,从春刮到冬,从小刮到大,还将刮到老,不知疲倦,也不会停歇。有时呼呼的,有时柔柔的,从心头刮过,从脑海刮过,看似虚无,却充盈着每一个思念的空间。这种思念也许不是痛苦的那种,却和亲人息息相关,甚至相融相杂,人牵着事,事连着人,分不清彼此。我对母亲的思念就是如此,不知道是因为想母亲而想起苦菜,还是因为想苦菜而想起母亲。一次,战友们在一起聚餐,照例点了鲜嫩的苦菜芽,我吃着吃着就走神了,拿着筷子的手在空中悬了好大一会儿。战友们以为我喝多了,其实我是想起母亲了。那一刻,我的思念悄无声息地回到了老家东崖头村,回到了那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回到了母亲身边,回到了她老人家调拌好的苦菜旁,贪婪地嗅着那诱人的鲜香……记得有一年我从部队探亲归来,正是苦菜肆意生长的季节。母亲为了让我顿顿吃上新鲜可口的苦菜,每天都会早早地去田野挑苦菜。归队前,母亲问我,你们首长爱吃苦菜吗?城市里有卖苦菜的吗?我蓦地想起,战友们也爱吃苦菜,只是吃法和我们有所不同。他们更喜欢生吃,把苦菜择洗干净后直接蘸甜面酱吃,不像家乡的人们,要么用水焯了凉拌,要么和白萝卜丝一起腌制成酸菜吃,吃不了的就晒干,等冬天享用。当母亲听说我的首长和战友们也爱吃时,就又到田间挑了两天苦菜,让我带给他们。那几天,即使母亲戴着草帽,带着水壶,脸膛仍被晒得黝黑,嘴唇脱皮,两个裤腿的膝盖处无不沾满黄土,拍也拍不掉。母亲分明是蹲不下去了跪着挑的苦菜啊!瞧着母亲疲惫的样子,当时我懊悔不已,后悔不该告诉她实情。那一年,母亲已年近七旬。如今母亲已辞世多年,但不管以前还是现在,只要一吃苦菜,我就会想起她挑完苦菜后虽疲倦却喜悦的神情、虽昏花却认真的眼神,以至于每每泪花模糊了双眼。看来,想起苦菜似乎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就如同想起母亲、梦见母亲一样,久久不愿醒来。(有删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少时的茶饭不仅仅是一种记忆,还蕴藏着一种思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解密麦家日伪时期,杭州西子湖畔的裘庄里,一夜之间,突然囚禁了金生火、吴志国、白小年、李宁玉、顾小梦等五位军事要员。据密报,五人中有一人是代号为“老鬼”的地下党。特务处长王田香配合日本上司肥原,须在五天内揪出“老鬼”,攻破其地下组织。张司令认定吴志国是老鬼,可吴志国拿着枪指自己的脑子赌咒发誓指认译电员①李宁玉,“难道是我误入歧途?”肥原有点坐立不安起来。肥原准备跟李宁玉过过招。雨过天晴,东楼的小草湿漉漉的,绿得发亮。肥原进门,看见李宁玉坐在阳台上,跷着二郎腿,好像挺享受的。走近,才发现她在画画。李宁玉画的是山坡上的两棵无名野树。肥原看她画得有些样子,夸奖道:“不错嘛,看来你真学过画画。”李宁玉不抬头,继续画:“这下你更有理由怀疑我在偷练吴志国的字了。”肥原一时不明白她说的:“为什么?”李宁玉随手在树下画了株小草,解释道:“因为写字和画画都是线条艺术,我能临摹山水,临摹个字就更容易了。”肥原笑:“然后你要告诉我,如果你是老鬼,在盗用吴部长的字传情报,你就不会在我面前暴露你会画画是不是?”李宁玉停下笔,没理他,进房间,躺靠在床边,继续画。肥原跟到房间:“我想问你个问题,李宁玉,你家里有几个人?”李宁玉不理他,他又继续说,“你是不是老鬼明天晚上就见分晓,如果是,现在承认,我只拿你一个人问罪,否则我要灭你全家,一个不剩,包括两个孩子。”李宁玉没抬眼:“明天你就会知道,我不是老鬼。”肥原有些没趣,正好王田香上来说有事情报告,便出了东楼。“那就打吧,”王田香讨好地说,“有些人就是不识相的。”……挨打后的李宁玉头破血流,话都说不清,却还嘴硬,要肥原再打:“打……把我打死……你不打死我……我上军事法庭告你……你逼供,我要告你……他们都是证人……”肥原冷笑着说:“你告我?去军事法庭告?你以为你是什么人!我打死你就像打死一条狗,没人管得了!”李宁玉听了这话,目光一滞,转眼间,河流决堤,声泪俱下,“我是一条狗啊,……我是一条狗啊,让我去死吧……”说着挣扎着爬起来,一头往墙上撞去,把现场的人都吓呆!李宁玉撞墙没死,可第二天,李宁玉死了,是吃毒药死的。这在她的遗言中有明确交代。李宁玉留下的遗言共有两份,分别给张司令以及她的丈夫。遗言内容如下:尊敬的张司令:一年前,在我接受译电科科长重任时,组织上发给我这颗剧毒药丸,我深知,当我掌握的秘密面临威胁,我应一无犹疑地吞下这颗药丸。今日我吞下这颗药丸,绝非因秘密遭受威胁,实属我个人的忠诚遭到深深质疑。肥原怀疑我是共匪,视我辈如蝇狗,我深痛之。知我者莫如您,我一生只求忠心报国,今死有余恨!切望司令明冤。您忠诚的部下李宁玉良明吾夫: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我执行公务急病而亡,当属因公殉职,死而无憾。只念孩子年幼,于心不忍。我忍病作画一幅,寄望他们能在你的培育下,成树成材,福禄一生。我在西天保佑你们。小宁肥原和王田香把李宁玉的所有遗物找出来,集中在一起:笔记本、钢笔、发夹、口红、扎头巾、一幅素描画。画已经完成,画的是两棵不知名的树,粗壮,挺拔,并排而立,地面上长满一溜小草,还题有一句话:牛儿、小玉,妈妈希望你们要做大树,不要做小草。画很简单,用单线勾勒,没有一处色块。树下的小草长长的一排,高矮不等,一半在地面下,一半在地面上,疏密有度又无度,看上去画得非常不经心,多数是一笔带过。但肥原仍担心画里面藏字,正面看,反面看,对着灯光看,用放大镜看。总之,每一样东西,都一一细致地检查,确信无疑后方纳为遗物,派人交给她丈夫。肥原又怀疑起自己来,但不管怎么样,等晚上进城的抓捕行动抓了人,他就知道谁是老鬼了。可晚上他没有抓到人:老K、老虎、老鬼……一个都没有,影子都没有。眼前只有一座空荡荡的黑院子,像刚从黑地里长出来,一切都还没开始。其实是结束了。(有删改)【注】①译电员:战场上熟知摩斯密码等密码通信手段的关键战斗人员。请结合文本,分别说明结尾两处画横线句子的含义。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泰山石刻汪曾祺①第一次看见经石峪字,是在昆明一个旧家,一副四言的集字对联,厚纸浓墨,是较早的拓本。百年老屋,光线晦暗,而字字神气俱足,不能忘。②经石峪在泰山中路的岔道上。这地方的地形很奇怪,在崇山峻岭之中,怎么会出现一片一亩大的基本平整的石坪呢?泰山石为花岗岩,多为青色,而这片石坪的颜色是姜黄的。四周都没有这样的石头,很奇怪。是一个什么人发现了这片石坪,并且想起在石坪上刻下一部《金刚经》呢?经字大径一尺半。摩崖大字,一般都是刻在直立的石崖上,这是刻在平铺的石坪上的,很少见。这样的字体,他处也极少见。③经石峪的时代,众说纷纭。说这是从隶书过渡到楷书之间的字体,则多数人都无异议。④经石峪保存较多隶书笔意,但无蚕头雁尾,笔圆而体稍扁,可以上接《石门铭》,但不似《石门铭》的放肆,有人说这和《瘗鹤铭》都是王羲之写的,似无据。王羲之书多以偏侧取势,经石峪非也。《瘗鹤铭》结体稍长,用笔瘦劲,秀气扑人,说这近似二王书,还有几分道理(我以为应早于王義之)。书法自晋唐以后,都贵瘦硬。杜甫诗“书贵瘦硬方通神”,是一时风气。经石峪字颇肥重,但是骨在肉中,肥而不痴,笔笔送到,而不板滞。假如用一个字评经石峪字,曰:稳。这是一个心平而志坚的学佛的人所写的字。这不是废话么,《金刚经》还能是不学佛的人写的?不,经字有佛性。⑤这样的字,和泰山才相称。刻在他处,无此效果。十年前,我在经石峪待了好大一会,觉得两天的疲劳,看了经石峪,也就值了。“经石峪”是“泰山”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泰山即使没有别的东西,没有碧霞元君祠,没有南天门,只有一个经石峪,也还是值得来看看的。⑥我很希望有人能拓印一份经石峪字的全文(得用好多张纸拼起来),在北京陈列起来,即使专为它盖一个大房子,也不为过。⑦名山之中,石刻最多,也最好的,似为泰山。大观峰真是大观,那么多块摩崖大字,大都写得很好,这好像是摩崖大字大赛,哪一块都不寒碜。这块地场(这是山东话)也选得好。石岩壁立,上无遮盖,而石壁前有一片空地,看字的人可以在一个距离之外看,收其全貌,不必像壁虎似的趴在石壁上。其他各处的摩崖石碑的字也都写得不错。摩崖字多是真书,体兼颜柳,是得这样,才压得住(蔡襄平日写行草,鼓山的石刻题名却是真书。董其昌字体飘逸,但写大字却是颜体)。看大字碑刻题名,很多都是山东巡抚。大概到山东来当巡抚,先得练好大字。⑧有些摩崖石刻,是当代人手笔。较之前人,不逮也。有的字甚至明显地看得出是用铅笔或圆珠笔写在纸上放大的。是乌可哉。⑨很奇怪,泰山上竟没有一块韩复榘写的碑。这位老兄在山东,待了那么久,为什么不想到泰山来留下一点字迹?看来他有点自知之明。韩复榘在他的任内曾大修过泰山一次,竣工后,电令泰山各处:“嗣后除奉令准刊外,无论何人不准题字、题诗。”我准备投他一票。随便刻字,实在是糟蹋了泰山。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经石峪字颇肥重,但是骨在肉中,肥而不痴。(2)摩崖字多是真书,体兼颜柳,是得这样,才压得住。一、(2022·湖南岳阳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京人(节选)曹禺《北京人》主要描写一个旧中国典型的封建家庭如何从“家运旺盛”的时代,逐步走向衰落以至于彻底崩溃的过程。剧中人物:曾皓,封建家长;曾文清,是曾皓的长子,与表妹愫芳情投意合,却未能与愫方结合,在父母的主持下与曾思懿结合;曾思懿,是曾文清的妻子,掌管家中财权和具体事务;江泰,是曾皓的女婿,曾文彩的丈夫,出国留学回来后曾做官,后来失势寄居曾家。曾思懿:

(提出正事)媳妇听说袁先生不几天就要走了,不知道愫妹妹的婚事爹觉得——曾

皓:

(摇头,轻蔑地)这个人,我看——(江泰早猜中他的心思,异常不满地由鼻孔“哼”了一声,曾皓回头望他一眼,气愤地立刻对那正要走开的愫芳)好,愫芳,你先别走。乘你在这儿,我们大家谈谈。愫

芳:

我要给姨父煎药去。江

泰:

(善意地嘲讽)咳,我的愫小姐,这药您还没有煎够?(迭连快说)坐下,坐下,坐下,坐下。[愫芳又勉强坐下。]曾

皓:

愫芳,你觉得怎么样?愫

芳:

(低声不语)曾

皓:

愫芳,你自己觉得怎么样?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不过照我看,袁先生这个人哪——曾思懿:

(连忙)是呀,愫妹妹,你要多想想,不要屡次辜负姨父的好意。以后真是耽误了自己——曾

皓:

(也抢着说)思懿,你让她自己想想。这是她一辈子的事情,答应不答应都在她自己,(假笑)我们最好只做个参谋。愫芳,你自己说,你以为如何?江

泰:

(忍不住)这有什么问题?袁先生并不是个可怕的怪物!他是研究人类学的学者,第一人好,第二有学问,第三有进款,这,这自然是——曾

皓:

(带着那种“稍安勿躁”的神色)不,不,你让她自己考虑。(转对愫芳焦急地)愫芳,你要知道,我就有你这么一个姨侄女,我一直把你当我的亲女儿一样看,不肯嫁的女儿,我不是也一样养么?曾思懿:

(抢说)就是啊!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曾文清:

(再也忍不下去,只好拔起脚就向书斋走——)曾思懿:

(斜睨着文清)咦,走什么?走什么?[文清不顾由书斋小门下。]曾

皓:

文清怎么?曾思懿:

(冷笑)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回头对愫芳又万分亲热地)愫妹妹,你放心,大家提这件事也是为着你想。你就在曾家住一辈子谁也不能说半句闲话。(阴毒地)嫁不出去的女儿不也是一样得养么?何况愫妹妹你父母不在,家里原底就没有一个亲人——曾

皓:

(当然听出她话里的根苗,不等她说完——)好了,好了,大奶奶,请你不要说这么一大堆好心话吧。(曾思懿的脸突然罩上一层霜,曾皓转对愫芳)那么愫芳,你自己有个决定不?曾思懿:

(着急,对愫芳)你说呀!曾文彩:

(听了半天,一直都在点头,突然也和蔼地)说吧,愫妹妹,我看——江

泰:

(猝然,对自己的妻)你少说话![曾文彩嘿然,愫芳默默立起,低头向通大客厅的门走。]曾

皓:

愫芳,你说话呀,小姐。你也说说你的意思呀。愫

芳:

(摇头)我,我没有意思。[愫芳由通大客厅的门下。]曾

皓:

唉,这种事怎么能没有意见呢?江

泰:

(捺不下)你们要我说话不?曾

皓:

怎么?江

泰:

要我说,我就说。不要我说,我就走。曾

皓:

好,你说呀,你当然说说你的意见。江

泰:

(痛痛快快)那我就请你们不要再跟愫芳为难,愫芳心里怎么回事,难道你们看不出来?为什么要你一句我一句欺负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小姐?为什么——曾思懿:

欺负?曾文彩:

江泰。江

泰:

(盛怒)我就是说你们欺负她,她这些年侍候你们老的少的,活的,死的,老太爷,老太太,少奶奶,小少爷,一直都是她一个人管。她现在已经过了三十,为什么还拉着她,不放她,这是干什么?曾

皓:

你——曾文彩:

江泰!江

泰:

难道还要她陪着一同进棺材,把她烧成灰供祖宗,拿出点良心来!我说一个人要有点良心。我走了,这儿有封信,(把信硬塞在曾皓的膝上)你们拿去看吧。曾文彩:

江泰![江泰气呼呼地由通大客厅的门下。]1.下列对节选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愫芳长期寄居在姨父曾皓家,侍候一家老少,还要看人脸色,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B.愫芳“低声不语”和“我没有意思”的回答,说明她想留在姨父家,不急于出嫁。C.曾思懿的“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话语中,暗示了愫芳与曾文清有微妙的关系。D.江泰说“这药你还没有煎够?”这既是对愫芳的一种担忧,也是对她的一种嘲讽。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剧本中多处使用破折号,都表示由于一方抢话而使另一方的话语中断,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B.剧本中关于愫芳的舞台说明与对话极其简省,但其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性格特征却十分鲜明。C.剧本中的舞台说明主要用于说明人物的神情、动作,对刻画人物、凸显人物形象有重要作用。D.剧本选取平凡的日常生活和家务琐事,在貌似平静的生活画面下涌动着人物情感和性格的较量。3.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不肯嫁的女儿,我不是也一样养么?——(2)就是啊!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4.文中江泰后来说的话表明了他怎样的情感态度?从中可以看出江泰怎样的性格特点?二、(2022·湖北荆州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第二个太阳(节选)刘白羽解放大军一到武汉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武汉从慌乱与惊恐中苏醒过来,它睁大两眼,展开双臂,迎接亲人。顷刻之间,路面上已经拥挤得水泄不通了,万人夹道,男女老少,振臂欢呼。大街两旁的楼窗上也万头攒动,招手鼓掌。楼上垂下一挂挂鞭炮,刹时间,爆竹声震天惊地响起来。人们的热情比长江的浪涛还要汹涌,歌声喊声,像海浪般回环激荡。夜晚,秦震一个人悄没声地走下楼梯,走出大门。他要做一件重要的事,不过他要亲自去做,不愿意让旁人知道。天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变阴了,从江汉一路拐向洞庭街,这块地方离长江很近,可以听见江涛怒潮澎湃。雾正从江上升起,黄色的雾,像大团大团云烟,给风吹得向市街上飞扬弥漫,一转眼工夫,大雾如同棉絮塞满天地之间,阴凄凄的。路灯只留下一圈淡淡黄影,江涛声似乎也变得低沉、喑哑了。秦震觉得脸上粘腻腻的,像挂上了蜘蛛网,又像是从大江上吹来的不知是雨还是水星。当他从法国梧桐下走过,才发现,雾是那样大,在梧桐叶上凝聚起来变成雨,一滴滴地落在地面上,把整个地面弄得一片湿滑。他沿马路走下去。战士就一个挨一个蜷曲在人行道上睡觉。他一阵心疼,一阵喜悦。他们没一个人去敲人家的门窗,他们没一个人躲在人家的门洞里——这就是我们的队伍呀!他们保护了广厦千万间,却露宿街头。他仔细察看:战士们连背包也没打开,就枕在头下,合衣抱枪而睡。他们睡得那样香甜舒适,有的打鼾,有的嚅动嘴巴,有的脸上牵出一丝笑意;可是,他们头发都太长了,身上穿的还是东北战场上发的老棉衣,经过烟熏火燎、风吹日晒,没有一个人的衣服再是完整的了;他再看他们的脚,有的胶皮鞋底都磨光了,露出血淋淋的脚底……他不觉之间一阵心酸,兀自站了下来。而后他低着头慢慢走。他们,都有父母,都有兄弟姊妹,家里不管是富裕还是贫寒,总有块暖乎炕头呀!可是他们走,走,走到这里来,睡到冰凉的地上。他盘算着补给的数字,运输的时间,……他下定决心:“无论怎样艰难也要给战士换装,这是第一件大事,否则就对不起大家!”但,他的眉毛皱了一下,眼光凌厉地一转:我们面前还有很遥远、很艰难、很困苦的路,前面还有多少人,水深火热,嗷嗷待哺……是的,我们还要忍辱负重呀!一个战士梦中翻了个身,把棉衣撩在旁边。秦震小心地把棉衣给他压好,棉衣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他怔征站了一小会。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这时,他看见一个黑人影向他这边移动过来,哦,是一个战士,披着棉大衣,抱着冲锋枪,在值班放哨。秦震朝他走去,那人也朝他走来,仔细端详了一阵,敬礼,报告:“六连一排二班班长牟春光。”“你认识我是谁?”“老司令!夏季攻势进公主岭,你甩着一根马鞭子,瞪着两颗大眼睛,骑马飞跑,我挡了你的路,你大喝一声:‘闪开!’你带着一群马队,就一阵风一样朝街里跑去。”秦震笑了笑,一个指挥员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在战士脑子里留下这么个印象。“老战友,这么说我得向你道个歉了。”“咳,都是执行任务嘛!”牟春光这几句话唤起老熟人的亲切感,两人伸出手握住。秦震终于吐露出他沉重的心情:“你们太苦了!”牟春光明白秦司令员指的是什么,他开怀一笑说:“这有什么?就拿我说吧,当了十几年劳工,在兴安岭老黑林子里伐木,在鹤岗煤矿里挖炭,吃橡子面,披麻袋片。人嘛,就怕前思后想。将今比昔,兴旺多啦!再说,那时给人当牛做马,受苦,窝囊!现在是给穷人统一天下,遭点罪,痛快!”牟春光的话在秦震心里激起一阵阵波澜,战士的心就是这样豁亮,浓雾遮不住,冷雨浇不灭,江风吹不透。他暗暗觉得有点羞愧,为什么他刚才只想战士们的苦难,而没想到战士心里都揣着一颗太阳?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牟春光压低声音说:“首长,我有个要求!”“你说吧!”“解放全国的战斗正在节骨眼上,你可别忘记我们六连,咱可是出了名的尖刀连!”秦震扑哧笑出声来:“老班长,别老说‘我们六连’。我该向你报个到,我就是这个连队里出身的战士。”“你?”“一九二七年。”是的,二十二前,大革命失败,阴云密布,多少人血洒武汉街头。自己就是在这里接上组织,从汉江上坐船逃出武汉,赶往南昌……江风拂面,吹散了浓雾,也卷走了耻辱、沉疴、巨痛。历史好像是从这儿开始,又回到这儿歇一下脚,好迈上新的途程。【注】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从解放战争中的武汉战争起笔,以战争进程为经线,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渡江江南下的广阔背景下,描写了秦震等解放军官兵的革命历程,用小说人物的个人生命体验与情感,折射中国技革命的伟大与神圣。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用生动形象的笔触描写了解放军进入武汉后,人民夹道欢迎、振臂欢呼的动人场面,让读者心情也随之昂扬振奋。B.解放大军到达武汉时描写天气的阴凄沉闷,真实地还原了历史,也预示着战争的艰难,反衬出解放军战士的伟大。C.小说写秦震在经历了白天的热闹后夜晚独自出门,只交代他要去“做一件重要的事”,增强文章的神秘性,引起读者的好奇心。D.解放军战士们秉持军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队伍组织纪律严明,而秦震为不能给予他们更好的物资保障而内心感到愧疚。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牟春光“开怀一笑”回应秦司令员的话。短句居多,语言简洁明快,充满诗意,表现了他快人快语、耿直豪爽的性格特点。B.小说借秦震的视角,由外在行动到内在精神,由群体形象到个体典型,逐层深入地展现了战士们刚毅不屈和坚定乐观的高尚品质。C.小说结尾写泰震回忆起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经历,在悲慨之余更燃起了革命的希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和历史纵深感。D.小说在描绘艰难紧张的军事场景的同时,也涂抹着旖旎多姿的人情伦理、信念情操等精神形态的图画,构成更加逼近战争生活真实的整体风貌。7.文中关于“风”和“雾”的自然环境描写出现了两次,但内容和作用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8.刘白羽历来注重对人物形象的立体塑造,对人生况味的感觉领悟。请仔细品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两次“觉醒”的不同含义,并谈谈这样写的作用。三、(2022·广东揭阳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汤湖陈蔚文“喏,手心朝上。”安村茶场的老梁示范给我们看,这个手法叫“阳手”,也叫提手采。拇指和食指轻捏芽头,稍用力提,厚实的芽头便摘下来了。在赣西南的遂川汤湖镇,几乎无人不会采茶,不少孩子童年就把茶园当乐园,从小跟着父母采茶。茶园也不乏八九十岁的老人身影,采了一辈子茶,手掌与茶建立了磁场,大概不用看便能感应到。不能用机采吗?我问当地诗人叶小青。据说一台双人台式采茶机每天可采鲜茶三千斤左右,相当于四五十名采茶工的采摘量。当然不能。叶小青干脆答道,像是要捍卫茶叶的尊严。一叶一芽只能人工采摘,精确的手势保证了叶芽的外形完整、匀净,机采易折断枝条或老嫩一把捋,这样采下的茶叶等级不分,不能保证精品茶的筛选。此刻,井冈南麓的汤湖,我捧着一杯狗牯脑茶端看。芽端微勾,载浮载沉,一叶叶在杯中起舞弄影。啜一口,清气缭绕。三四泡之后,茶色渐淡,入口仍有余香。老梁给我们讲茶的故事,有次他携自家海拔九百米高的山上采摘的新茶参加茶叶评展,一位江南的茶专家喝过他的茶后,当即说好,向老梁预订了七斤,让他每年春分后寄来。老梁依嘱每年寄茶,有一年霜冻冻伤了茶树新芽。老梁怕专家等急,把当时承包基地的新茶寄了去。专家喝后与他联系,说,茶依旧不错,只是不如之前,这次茶叶的海拔,可能比之前的茶要低个两三百米吧?专家用的是温和的询问口气,但话中的了然让老梁听后大惊且羞愧。他和专家说了实情,此后把这事当作生意不可“忽悠”的教训,时常讲给来喝茶的人听。直到现在,专家仍然每年购买老梁的新茶。自古以来,太多文人爱茶,喝茶,写茶。文人以茶会友,叙物,代酒,寄情。茶,还近乎是中国文人人格理想的化身。在文人看来,茶有淑女之态,君子之气,茶中还包含自然万象——把“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茶是闲情的化身,一点苦涩,几缕回甘,正是“断不可少”的人生片刻。惯喝茶的人是有瘾的。我祖父在江浙兰溪小城,一生基本在酒肆茶馆度过。《兰溪市志》载,民国十七年,兰溪城区有茶馆一百一十六家,到民国二十四年,兰溪有茶馆一百九十五家。茶客每天要喝三次茶,早、午、夜三个时段,老茶客风雨无阻,天蒙蒙亮已赶到各自常去的茶馆坐定,沏杯茶,或配大饼油条过早。读到这段资料时顿时浮现出祖父大早披衣出门的身影。小茶馆的茶,和他在家喝的一样,都是最普通的粗茶,谈不上品级,唯耐泡。他坐在乌沉的八仙桌旁画马给我看,深目高鼻,瘦长的手指蘸着茶水。这是我对他最深的印象。遂川一友也说起他的父亲,老人家采了一辈子茶,却从不喝品级好的,尽喝粗茶。对他父亲来说,粗茶好喝,因其可畅饮,不用小心翼翼,惦记价钱——他和妹妹当年读书费用,多出自父母辛苦采摘的品级好茶。每逢采茶季,天刚泛点鱼肚白,父母就要背起茶篓,爬上高山去采茶。品质最好的茶通常在海拔八百至一千米。当地人常说:“清明茶叶是个宝,立夏过后茶粗老,谷雨茶叶刚刚好。”采茶人争分夺秒,为争取更多时间采到新茶,带着干粮当午餐。初春尚有春寒,高山上尤其冷,要裹着棉衣采茶;谷雨过后,茶林有时升温到三十多摄氏度,仍要挥汗采摘。那时,父亲总要带上一只大水壶,灌满浓酽的茶水。“你现在应当多孝敬你父亲好茶。”我说。“我父亲去年走了。”朋友说。杯中的茶,此时不仅仅意味清雅,更有了其他厚重意味。老舍先生说,烟酒虽好,却是男性的,粗莽,热烈,却也有火气,未若茶之温柔、雅洁,茶是女性的。其实,茶也是男性的,在它的温柔雅洁中同样含有粗莽、热烈,含有风霜的涩和汗水的咸。午后,去依山而建的茶园,沿斜坡面开设的梯状茶林,远望如一幅秀美图画:一行行梯田状的青翠,依山环雾,如民间传说中神仙驾云出没的地方。我问叶小青,写过与茶有关的诗吗?他说没有。茶校毕业,又在此地生活多年,竟没有写过与茶有关的诗,有点奇怪,但再想,不写,才好像是他。这位内向瘦小的诗人,在汤湖镇政府工作,妻儿在遂川县,他每周回一次家。多年来,笔名“五里路”的他一直在乡村生活,在寂静的山梁与盆地间写诗:只有在这里才能真正安静下来四周青山的绵延与水田的有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它们总是不卑不亢地一年又一年,用自身的存在回答了人世的问题。在这里听一听鸡鸣就知道几点钟他们把时间还给了时间,把生活还给了平淡、卑下、琐碎、重复这何尝不是生活的真谛这时,茶林前方涌起玉带般的雾气,眺望升起的雾,我对茶突然有了别样的理解。“一壶得真趣”,人们喜欢赋予茶以高山流水的诗意,甚或高蹈的禅机。它总是与精舍云林、幽人名士联系在一起,但对另一些人,比如我的祖父、朋友的父亲来说,茶这种古老的双子叶植物提供的是解乏止渴,“茶为食物,无异米盐”。茶不仅入得雅室,也广布田闾,饮者从中获得同样的满足。这正是茶的浩大之处。它不仅是水样的轻盈与清澈,还有着泥土的宽厚与温柔。(有删改)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老梁示范手工采茶的场景开篇,既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又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让画面生动,引发读者兴趣。B.引用《兰溪市志》的记载,意在点明旧时茶馆规模之庞大,表现当时百姓以茶会友的闲情逸致和舒适惬意的生活状态。C.写友人父亲只喝粗茶及采茶的艰辛,塑造了一位朴素节俭、吃苦耐劳的父亲形象,赞扬了像父亲一样的众多劳动者。D.文章以“实”写“虚”,由“茶”这一实物生发联想感悟,茶既是文人名士的品格化身,也蕴含了百姓的物质和精神追求。10.关于文中老梁讲的故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与上文手工采茶的叙述,分别说明海拔高度和采摘方式会影响茶叶的品质。B.茶专家用询问的语气而非直接说破,这样处理体现了他对产茶人的信任与体恤。C.老梁讲故事,除了要表明自己诚信经营的态度,更是为了赞扬茶专家的道行之深。D.讲故事方式增加了文章吸引力,与后文故事互为补充,共同体现茶在民间的主题。11.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12.本文通篇写茶,却在文末引入一首看似与茶无关的短诗,有何作用?四、(2022·河北沧州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私塾师陆蠡今年的春天,我在一个中学里教书,学校的所在地是离我的故乡七八十里的山间。这里是天然的避难所和游击战的根据地。学校便是为了避免轰炸,从近海的一个城市迁来的。有一天,一位同学走进我的房间,说是一位先生要见我。这使我很惊讶。在这里,除了学校的同事外,我没有别的朋友。我搜寻我的记忆,摸不着头脑,而这住先生已跨进来了。他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一瞥眼我就觉得很熟识,可是一时想不起来,我连忙让坐,倒茶,递烟,点火,我借种种动作来延长我思索的时间,我苦苦地记忆。忽然我叫起来。“兰畦先生!”兰畦先生是我幼年的私塾师,他有着古铜色的脸,端正的鼻子,整齐的八字胡,他穿了一件宽大的蓝布长衫,外面罩上黑布马褂。头上戴一顶旧皮帽,着一双老布棉鞋。他手里拿了一根长烟管,衣襟上佩着眼镜匣子。这种的装束,令人一望而知他是一个山里人。他在我家里坐馆,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我是一个很小的孩子,兰畦先生对我很严厉:破晓起床,不洗脸读书;早饭后背诵,点句,读书,写字;午饭后也是写字,读书;天黑了给我做对仗,填字。夜间温课,熬过两炷香。兰畦先生有时还无理地责打我,呵斥我,我小小的心中起了反感和憎恨。现在,他坐在我的面前。“啊,二十多年了!”终于我说了出来。“二十多年,你成了大人,我成了老人。”“身体好么?”“穷骨头从来不生病。你的父母都好么?”“好。”“姐妹们呢?”“都好。”他逐个地问着我家庭中的每一人,这不是应酬敷衍,是出于一种由衷的关切。他不复是严峻的塾师,倒是极温蔼的老人了。他告诉我,他原要到离此十几里的一个山村去,是顺路经过此地的。他说他是无意中从同学口里听到我在这里教书,他想看看隔了二十多年的我是怎个样子。他说他立刻就要动身。我挽留他。“下次再有机会。”他伸手去取他的随身提箧。我望着这提箧,颇有几斤重量,而且去那边的山岭相当陡峻,我说:“送先生去吧。”他推辞着。他眉宇间却露出一种喜悦,是一种受了别人尊敬感觉到的喜悦。我坚持要送他。窗外,站着许多同学,交头接耳地在议论些什么,好像是猜测这位老先生和我的关系。我大声地向他们介绍,说这位是我的先生,我幼年的教师。同学中间起了窃窃的语声,看他们的表情,好像说,“你有了这样的一位教师,不见得怎么光荣。”于是我又向他们介绍:“这是我的先生。”路上,我们有着琐碎的谈话。“如果我在家乡住久些,还想请先生教古文呢。”“太客气了,现在应该我向你请教了。”这句话并没有过分。真的,他有许多地方是该向我请教了。他向我诉说他的家境的寒苦,私塾现在是取消了,他不得不去找一个小学教员的位置。“现在的课本我真弄不来,有一次说到‘咖啡’两字,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还有许多陌生字眼,我不知怎么解释也不知怎么读。例如气字底下做个羊字,或是巠字,金旁做个乌字或白字,这不知是些什么东西。”他说到他这般年纪,是应该休息了。他不愿意坑害人家子弟,把错误的东西教给孩子们。“先生是应该教古文而不该教小学的。”我说。“这边的小学,每星期二三十点钟,一年的薪金只有几十块钱。”我知道这情形。在这山乡间,小学仍不过是私塾的另一个形式。通常一个小学只有一个教师,但也分成好几年级,功课也有许多门:国语,常识,算术,音乐,体操等。大凡进过中学念过洋书的年轻人,不肯干这苦职业,于是这被人鄙视的位置,只有失去了希望的老塾师们肯就。“现在你到××干什么呢?”“便是来接洽这里的小学位置哟!”好像十分无奈似的。我们踅过了山头。前面,在一簇绿色的树林中里露出几座白垩墙壁。“到了,”他对我说,他有点微喘。我停住脚步,将手中提箧交给他,说我不进去,免得打扰人家。他要我在假期中千万到他家去玩玩。我下山走。我心里有一种矛盾的想头:我想到这位老塾师,又想到他所教的一批孩子。“他没有资格教孩子,但他有生存的权利。”我苦恼了。我又想中国教育的基础,最高学府建筑在不健全的小学上,犹如沙上筑塔,忽然听到脑后有人喊。“喂,向左边岔路走哪。”原来我信步走错了一条路。我回头,望见我的先生,仍站在山头上,向我挥手。“我认识路的,再见,先生。”我重向他挥手。(有删改)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虑到兰畦先生年事已高,却要携提箧翻越陡峻的山岭,加上想向兰畦先生多了解家乡基础教育的情况,“我”决定送兰畦先生去目的地。B.小时候,“我”憎恨兰畦先生;如今,与兰畦先生重逢,“我”对他没有了恨意。“我”对兰畦先生态度的转变,表明“我”已变得成熟。C.“好像是猜测这位老先生和我的关系”“好像十分无奈似的”等句子体现了“我”对相应人物心理的揣测,“好像”一词使句子表意更准确。D.文章运用了顺叙和插叙的叙述方法:按时间顺序叙述“我”与兰畦先生相逢、同行、相别,插叙了兰畦先生二十多年前在“我”家坐馆之事。14.下列与本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陆蠡的散文善于通过对琐细的生活的生动描述,揭示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这篇文章就体现出这一特点。B.陆蠡的一些散文具有一定的写实性,比如他会在一些散文中交代真实的时代背景,这篇文章的开头就是如此。C.陆蠡的这篇文章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写人记事散文,两篇文章都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对话,塑造人物形象。D.陆蠡的这篇文章中的私塾师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那位书塾先生有几分相似,他们都教学严格,方正质朴。15.文章中两处画横线句子写同学的反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6.“他没有资格教孩子,但他有生存的权利”这句话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关键,请根据这句话,并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五、(2022·山东德州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的高歌冯至大家游西山回来,坐在滇池的船上,回望西山的峭壁,总不免要把那峭壁上凿出来的龙门作为谈话的资料。“这峭壁上一段小小的工程,比起云冈、敦煌等地的石窟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M君这样说。C君,略微知道一些昆明的掌故,听了这话,不以为然,他说道:“不能这样比。你要知道,像云冈,像敦煌,以及河南的龙门,多半是从南北朝开端,经过隋唐,一直到宋时,还在那儿开凿,那是几世纪内,千万只手的成绩。而这里的龙门规模虽然小,却是一个人左手持凿,右手持锤,只是两只手一点一点地凿成的——”M君不回答,C君回转头来,望着山腰上的三清阁继续说:“在乾隆年间有一个石匠,他姓吴,他在没有正式工作的时候,也离不开他的凿和锤,他在昆明城内或四郊到处走着,看见路上或桥上有什么残败的地方,就施展开他手里的工具,加以修补。一天,他正在西郊修补一座小石桥,对面来了一个人,用手指着那峭壁向他说,你看那巉岩,那上边有一座石室,从三清阁到石室是没有道路的,人们只在岩石边架上一条铁索。人在铁索上走着,稍一不慎,便会跌落到湖里。况且铁索如今也朽败不堪了,你为什么不一劳永逸,因山就势,开凿出一条石路呢?“那石匠听了,望着西山的峭壁,心中就从岩石里盘算出一条宛宛转转,高下不平的小路。不久,他开始了他的工作:左手持凿,右手持锤,不顾寒暑,不管风天或雨天,日日和那顽固的岩石搏斗。他不受任何人的帮助,十多年如一日,终于完成了我们方才登临过的那条石路。这十多年的工夫,是单调的,除却一凿一锤从早到晚的声音外,恐怕连话都没有说的机会。“现在逛西山的人,没有一个不到那里去玩一玩眺望湖景。就艺术来看,它当然抵不住云冈的任何一个石窟,但它的开凿人的意志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尤其是因为他在刚凿成的那一年便死去了。”M君听了这段话,也不敢再小看这段工程了,只是说了一句:“这类的故事,恐怕当时在云冈,在敦煌也少不了吧。”这时同游的友人里有一位T君,显着很沉默,当大家正在唏嘘赞叹的时刻,他说:“我望着这湖水总爱想到海,方才我听完这段不言不语、与岩石搏斗的故事,不知怎么想起一个和海水有关系的人了。“我的原籍是一片硵地,不用说五谷不能生长,就是院子里想种一点花草,都必须到天津去取些泥土放在花盆里栽。粮食必须到外处去运,所以往营口的那条航线就成了那一带居民的生命线了。在这线上有一块只有两三个渔村的荒岛,附近的礁石最多,遇风暴或浓雾时最容易迷失方向,远处也许有比这里更凶险的地方,但是人们死在这里的最多。——在许多年前,也许是我祖母的儿童时代,有一只船跟平素一样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早晨从大沽口起锚出发了。走了两三天,正在这荒岛的附近,海上起了暴风,这只船触在礁上沉没了。其中有一个人,在垂死的时候遇了救,被另一只船载到营口。“这人在垂死的时候遇了救,觉得仿佛又换了一个生命一般,同时想到那无情的礁石和全船将沉时恐怖的情况以及自己临死时的心情,刹那间就决定了一件事:在那荒岛上为什么不建筑起一座灯塔呢?“从此他就飘流在营口一带。他在他的家乡成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有的说他死在海里了,有的说他遇了救不知流落在什么地方,有的说在营口街上被同乡看见过,好像成为乞丐。他本人呢,却像是化缘的和尚一般,到处请求布施,说是要在一座荒岛上建设一座灯塔。“陆地上的人很少有人想到海。谁听他这样荒唐的话呢?他用尽种种的言辞,翻来覆去地想使人相信他所说的不是谎话。有的是相信了,但大半的人以为他不是个疯子,便是个骗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所募到的钱距离他所希望的数目还太远,他想,在他未死前完成这件事,他不能不想出一种残酷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手指用布缠起,浸上菜油,在不肯施舍的人们的面前,把那块缠在手指的油布用火点燃,让火慢慢地燃到指尖。最后等到他的钱够建筑一座灯塔时,他的十指几乎都烧到了。他在营口出重资雇了几位泥水匠,率领着他们到了那只有两三个渔村的荒岛,开始了他们建塔的工作。“建塔的人从此就天天在那塔上走上走下,在雾里,在风雨里,在海上的黄昏里,燃起一点比长庚星的光大不了多少的橙黄色的灯光。船上的人们望着这点光,分辨得出方向,他们怀着感谢的心情,以为是岛上有什么仙人出现,在怜悯他们。“那人后来衰老得不成样子,但是他认为他是不能死的,因为塔上的灯光一天也不能缺少。据说,一天他病势很重了,他勉强爬到塔顶,燃着了灯,再也走不下来,他就望着那盏灯光,永久地闭上了眼睛。当时的海上起了很大的风涛……”我们的船在湖上慢慢地走着,大家倾听T君的这段话,在T君刚一闭口的时候,C君说出他的感想:“方才我说完那段石工的故事,M先生曾经说,这类的故事,恐怕当时在云冈,在敦煌也少不了吧。我这时也觉得,在深山,在大海,在许多穷乡僻壤,也总少不了与这建塔者类似的故事。人间实在有些无名的人,躲开一切的热闹,独自作出来一些足以与自然抗衡的事业。”一九四二年,写于昆明(有删改)1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作者与三位友人游览西山后的感想落笔,先后讲述了两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B.石匠没有正式工作时,会对路、桥残败处加以修补,可见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他开凿龙门的原因也在于此。C.建灯塔者不惜以伤害身体的方式残忍地对待自己,目的是表达诚意,取得人们的理解和信任,进而筹钱建塔。D.无论是意志坚定、忍受枯燥与单调的石匠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壮举的建塔者,都体现出超然的勇敢和担当。1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的语言以叙述为主,穿插议论、描写,饱含情感又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句式长短灵活,富于变化。B.文章主要故事分别由C君和T君讲述,这样的叙事方法可以避免平板、单调,使内容真实可信且更具感染力。C.写云冈、敦煌及河南龙门等石窟开凿时间长、参与人员多,直接表现了吴姓石匠凭一己之力完成开凿的艰难。D.文中画浪线的语句通过T君的联想,把有着共同精神特质的不同人物的故事有机连结在一起,过渡巧妙自然。19.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先后两次出现,有什么作用?20.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人的高歌”是如何统摄全文的。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36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揣摩语言一、(2021·新高考=2\*ROMAN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放猖废名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去“猖”一下,所以驱疫也。“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哪里“猖”了回来呢?”猖神例以壮丁扮之,都是自愿的。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这便等于额外兵,是父母替他许愿,当了猖兵便可以没有灾难,身体健康。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猖兵赤膊,着黄布背心,这算是制服,公备的。另外,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装束好了以后,再来“打脸”。打脸即是画花脸,这是我最感兴趣的,看着他们打脸,羡慕已极,其中有小猖兵,更觉得天下只有他们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这天生的,本来如此的脸面,算什么呢?打脸之后,再来“练猖”,即由道士率领着在神前画符念咒,然后便是猖神了,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他们不说话,他们已经同我们隔得很远,他们显得是神,我们是人是小孩子,我们可以淘气,可以嬉笑着逗他们,逗得他们说话,而一看他们是花脸,这其间便无可奈何似的,我们只有退避三舍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察郎当郎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说到叉,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做把柄,其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我的叉的铁轮是在城一个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的。在练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实放猖,即由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是“游猖”,这时不是跑,是抬出神来,由五猖护着,沿村或沿街巡视一遍,灯烛辉煌,打锣打鼓还要吹喇叭,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还不如不说话。(有删改)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用了多个“跑”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答案】(1)形象的解说了“放猖”的内涵,就是各处乱跑一阵;(2)连用“跑”字渲染了“放猖”民俗热闹的气氛;(2)表现孩子对自由自在奔跑的羡慕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划线部分文字记叙的是乡下“放猖”的习俗,一连用了六个“跑”字,“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跑进去,又跑来”“家家跑遍”。一是形象的照应并解说了“放猖”的内涵,前文有“‘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二是连用“跑”字,再现了“放猖”驱疫习俗中的精彩场景,上演了一场快乐的闹剧,渲染了一种热烈的氛围,使“放猖”这一民间习俗充满热闹的气氛;三是“跑”中有一种天地间唯一的自由,表现作为孩子的“我”对他们自由自在奔跑的羡慕之情。

二、(2020·新高考海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师(节选)双雪涛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有删改)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答案】①父亲追求的是下棋的纯粹,恪守君子之交,绝不拿棋艺换取世俗利益,这既关乎下棋之道,更关乎个人尊严;②父亲这话既是说给“眼镜”听,以拒绝对方馈赠,也是说给儿子听,含有言传身教的意味。【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下棋是下棋”是父亲针对眼镜输了棋,拿出一支钢笔送给“我”的行为所说的话;从文章整体来看,父亲下棋从来不“挂”任何东西,“下棋是下棋”,就是指不能让下棋变成赌博、利益之争,而仅仅只是切磋棋艺,体现出父亲恪守棋道的君子之风;同时,父亲此时的生活是相当落魄的,他下岗后“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终日在棋摊泡着”,在经济上十分贫困,但父亲却从不因此贪图利益,不肯拿棋艺换取生活物资,体现出他的个人尊严,令人尊重;“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的钢笔是送给“我”的,父亲代“我”做了决定,因此这番话也不只是对眼镜说,也是对“我”的提醒,“他有笔”提示“我”不要贪图利益,“下棋是下棋”提示“我”也要恪守棋道,不可让纯粹的棋艺追求沾染了世俗的污浊。三、(2022·福建福州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戏迷老章林红宾老章叫章之涵,从小聪悟强记,过目不忘,尤其爱好京戏,好多唱词能背诵得滚瓜烂熟。他长得不雅,年过三十就秃顶了,显得少年老成,加之前额大而亮,像个老寿星。人们都说他满脑子盛着国粹,把个好端端的头颅累成了不毛之地。他为人随和,大家不愿叫他的名字,而直呼他老章,他也不挑剔,答应得顺顺溜溜的。老章十岁那年,看戏就有了瘾,只要听见锣鼓铿锵丝竹悠扬,心里就痒痒了,不亲临现场观看,心里就难受。那年秋后,百花剧团来演出,曾演了一场红生戏《千里走单骑》。戏演完了,观众顿作鸟兽散,演职员也忙着收场,老章却站在台子边无动于衷。饰关公的演员好奇地问他:“小家伙,散戏了怎么还不回家?”老章认真地说:“我在这里给你看护赤兔马呢。”“关公”一听乐了:“我的马怎么会在这里?”老章说:“我明明看见你将赤兔马拴在这棵树上,后来再没见你解开牵走。”“关公”不由得一怔,赶忙抱拳道歉:“小师傅,‘关某’让您受累了,请到后台品茶。”“来不及啦,俺妈还等我回去烧火做饭呢。”老章说罢蹦蹦跳跳地走了。后来,老章学业有成,参加了工作,有了薪水,看戏愈发着迷,只要稍有名气的剧团来演出,他必定去观看。有一次,港城京剧团过来演《三堂会审》,老章见刘秉义身穿红袍,按常规应穿蓝袍,就觉得别扭。俗话说宁穿破,不穿错。在这众目睽睽的戏台上乱穿戏装是不允许的。当下,老章来到后台,问:“谁是团长?”团长应声作答:“在下便是,找我何事?”老章开门见山地问:“刘秉义为何身穿红袍?”团长闻言暗吃一惊,深知来者不善,慌忙让座,遂解释道:“团里一个女主角大病初愈,为了庆贺,故穿红袍。”老章说:“常看戏的都知道,蓝袍刘秉义,红袍潘必正,这是约定俗成的。你们这么做,有失规矩。”团长引经据典地说:“当年慈禧太后做寿时,京城著名演员献演《三堂会审》,刘秉义就身穿红袍。”老章冷冷一笑:“你团里一个女演员怎能跟西太后相提并论?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团长自知遇上了行家,况且此举欠妥,便满脸赔笑,一个劲地敬烟献茶,并应允从此以后老章来看戏,一律免票。老章确实会看戏,也能“捡漏”。有一次,有家京剧团下来演连本戏《封神榜》,演到土行孙与邓婵玉洞房花烛夜的戏,夫妻俩互相说俏皮话。邓婵玉说:“你是属猪八戒的──倒打一耙。”老章听罢苦苦一笑,径直来到后台,朝演职员问:“谁是编剧?”有人站起:“你找我有事?”老章问:“《封神榜》这个连本戏出自何朝?”答曰:“出自商朝。”老章又问:“猪八戒出自何朝?”答曰:“出自唐朝。”老章说:“商朝与唐朝隔着那么多年的岁月,二者怎能混到一起呢?”编剧瞠目结舌,稍一寻思,说:“这词儿并非我编的,纯粹是演员信口开河临场发挥而已。”老章正色道:“国粹就是国粹,容不得随意篡改。”编剧自知出了纰漏,朝老章再三赔礼道歉,并保证引以为戒。有一年初夏,老章到烟台办事,事情办妥后便到剧院看京戏《天门走雪》。当演到一青衣怀抱婴儿在雪地行走时,因为气温较高,那个青衣边唱边表演,不免脸上流汗了。老章喝了一声倒好,顿时剧院鸦雀无声。团长赶忙登台朝观众抱拳说道:“何人如此赏脸?敬请上台指教。”老章不卑不亢登上戏台,说:“既然数九寒天,怎能汗流满面?”团长傲慢地说:“气温较高,焉能不出汗?”老章反驳道:“演员如果入戏,自会不寒而栗。”团长不无揶揄地说:“如此说来先生是内行,不妨当场现身说法。”是的,这倒好可不是随便喝的,光说不能做,那可是故意找茬砸场子,是要承担责任的。这阵子,观众也异口同声地怂恿老章上台比画一番。好个老章,略一化装,头扎青巾,怀抱“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