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人教版)(原卷版+解析)_第1页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人教版)(原卷版+解析)_第2页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人教版)(原卷版+解析)_第3页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人教版)(原卷版+解析)_第4页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人教版)(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基础达标练]知识点1噪声的来源1、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能有效地减弱噪声B.消除噪声的有效办法是关闭所有声源C.现代的高科技能杜绝噪声的污染D.强烈的迪士高音乐总不会成为噪声2.关于噪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噪声只能从声源处加以控制B.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噪声C.优美的乐音也可能成为噪声D.噪声也可以加以利用3.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B.在家中,音响播放音乐一定不是噪声C.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D.从环保角度看,不符合环保的声音都是噪声知识点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A.mm B.cm C.dm D.dB5.如图1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声音声音强弱等级/dB频率/Hz甲701100乙110700监测器监测器声源A.乙音调较高B.甲响度较大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6.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甲乙丙丁甲乙丙丁A.图甲中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C.图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传递信息 D.图丁中的共鸣现象不能在真空中出现知识点3控制噪声7.(2022·广东)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B.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D.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8.对减弱噪声的途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人耳可以戴上防噪声耳塞 D.以上说法都不对9.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B.公路旁安装隔音板C.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D.关闭教室门窗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11.中考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传入耳朵的;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在处减弱噪声.12.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道路两旁载行道树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13.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的干扰,以下方法无效的是A.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B.在教室周围植树C.上课时关闭门窗 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能力提升练]14.白天你的邻居装修房子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合理可行的()A.叫邻居不装修房子 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C.赶快将家中的门窗光闭 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水下仍能听见音乐,说明水能传声B、江泉高架路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发声的音色不同D、医学上用超声波碎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16.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B、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C、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1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汽车上安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18.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19.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是乐音的波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生明显变化的声音的特征量是

,这说明该特征量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20.如图所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大雪过后万籁俱寂的绝美画卷,为什么大雪过后,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高频考题实战练]21.(2022·四川遂宁)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中涉及诸多物理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小朋友捂住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元宵节吃汤圆,煮熟后的汤圆漂浮在水面,是因为汤圆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C.端午节赛龙舟,观众的呐喊声“震耳欲聋”,是因为声音的音调高;D.中秋节吃月饼,月饼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2.(2022·贵州黔东南州)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B.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是需要介质;D.丁图: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基础达标练]知识点1噪声的来源1、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能有效地减弱噪声B.消除噪声的有效办法是关闭所有声源C.现代的高科技能杜绝噪声的污染D.强烈的迪士高音乐总不会成为噪声【答案】A【解析】A、道路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的说法正确.B、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关闭所有声源这种做法不可行.C、现代的高科技也不能杜绝噪声的污染,所以C是错误的。D、强烈的迪士高音乐在深夜或在校园、公司周围时,会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也会成为噪声。故D是错误的。噪声的定义有两个:①从产生角度定义,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②从环保角度定义,凡是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③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本题考点:噪声及来源;防治噪声的途径.考点点评:此题考查了噪声的定义.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再动听的声音都有可能成为噪声.本题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关于噪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噪声只能从声源处加以控制B.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噪声C.优美的乐音也可能成为噪声D.噪声也可以加以利用【答案】A【解析】A、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的说法错误.B、凡是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故B正确.C、从产生角度,乐器发出的声音有时是乐音,有时是噪声,如不会拉小提琴的人拉琴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出发,即使是乐器发出非常悦耳的声音,但时间和地点不对,也会成为噪声,故C正确.D、噪声也有有利于生活的一面,例如:噪声可以刺激杂草种子的提前发芽,便于农民提前锄草,保护庄稼,故D正确.故选A.3.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B.在家中,音响播放音乐一定不是噪声C.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D.从环保角度看,不符合环保的声音都是噪声【答案】D【解析】分析:噪声是指妨碍人正常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生活中可以从三种渠道防治噪声: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从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如果声音超过90分贝,就会影响听力,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低于90分贝的声音也有可能成为噪声.所以噪声不一定会致人伤害.故A说法不正确.B、在家中,播放音乐可能会影响别的正常休息或学习,都属于噪声.故B说法不正确.C、防治噪声: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从人耳处减弱.故C说法不正确.D、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正常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噪声定义的了解情况,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是环保的热门话题.知识点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A.mm B.cm C.dm D.dB【答案】D【分析】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解答】解: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故选:D。5.如图1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声音声音强弱等级/dB频率/Hz甲701100乙110700监测器监测器声源A.乙音调较高B.甲响度较大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答案】D【解析】声音的强弱表示响度,其大小用单位分贝(dB)表示,分贝值越大表示声音的响度越大;声音的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而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由表知,声音甲的分贝值小于乙声音的分贝值,故甲声音的响度较小;甲声音的频率高于乙声音的频率,故甲声音的音调较高。故应选D。6.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甲乙丙丁甲乙丙丁A.图甲中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C.图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传递信息 D.图丁中的共鸣现象不能在真空中出现【答案】B【解析】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故A正确;B、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降低噪声。故B错误;C、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故C正确;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音叉间的共鸣现象在真空中不可能出现。故D正确。知识点3控制噪声7.(2022·广东)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B.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D.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答案】D【解析】【详解】A.为了改善室内的居住环境,建筑师在设计窗户时常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是:①隔热,②隔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长期戴着耳机听高分贝音量的音乐,有可能损伤鼓膜,致使听力下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形成的音响效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声呐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而不是利用次声波,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对减弱噪声的途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人耳可以戴上防噪声耳塞 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D【解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故A,B,C三项都是正确的.所以错误的是D,故选D项.9.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B.公路旁安装隔音板C.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D.关闭教室门窗【答案】【解析】A、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可以在噪声的人耳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B、公路旁安装隔音板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不符合题意;D、关闭教室门窗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A.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答案】D【解析】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①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②空气等介质的传播;③鼓膜的振动,中间有一处故障,就不能听到声音,故选项A不正确;“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响度小,故选项B不正确;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中减弱噪声,故选项C不正确;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超声波能引起“结石”振动具有能量,故选项D正确;故选D。【考点定位】声现象11.中考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传入耳朵的;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在处减弱噪声.【答案】空气;声源

【解析】声音靠介质传播,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考点定位】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12.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道路两旁载行道树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答案】A【解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道路两旁载行道树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戴上防噪声的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限制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考点定位】减弱噪声的途径13.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的干扰,以下方法无效的是A.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B.在教室周围植树C.上课时关闭门窗 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答案】A【解析】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为减弱教室外部的噪声,应该在声源处禁鸣喇叭,在传播过程中植树,或关闭门窗,但无效的是戴一个防噪声耳罩,因为学生要听课。故选A。考点:减弱噪声的方法[能力提升练]14.白天你的邻居装修房子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合理可行的()A.叫邻居不装修房子 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C.赶快将家中的门窗光闭 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答案】C【解析】A、叫邻居不装修房子可以在噪声的产生减弱噪声,但不合理;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更加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不可行;C、关紧门窗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合理可行;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检测出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不可行;故选C。【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水下仍能听见音乐,说明水能传声B、江泉高架路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发声的音色不同D、医学上用超声波碎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答案】C【解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故A正确;建立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B正确;同一面鼓发声的音色不变,用力大时,声音的响度会变大,故C错;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用超声波碎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应选C。【考点定位】声现象16.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B、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C、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答案】D【解析】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A错误;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B错误;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正确,故选D。【考点定位】声音的产生,声音的要素,噪声的控制1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汽车上安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答案】C【解析】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错;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晌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故D错;应选C。【考点定位】声现象18.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答案】B

【解析】A、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A正确;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B不正确;C、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品不同的原因,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品来辨别主人的.C正确;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D正确.故选B.【考点定位】声音的综合利用19.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是乐音的波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生明显变化的声音的特征量是

,这说明该特征量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答案】甲;音调;频率.【解析】分析:(1)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噪声的振动无规律,由此判断.(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如图,解:(1)由图可知,甲图中的声音有规律,乙图中的声音无规律,有规律的是乐音,无规律的是噪声.(2)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从木梳上划过,快些划过去时,梳齿振动的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故答案为:甲;音调;频率.20.如图所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大雪过后万籁俱寂的绝美画卷,为什么大雪过后,你会发现周围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