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押题地理试卷01(人教版2019)(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押题地理试卷01(人教版2019)(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押题地理试卷01(人教版2019)(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押题地理试卷01(人教版2019)(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押题地理试卷01(人教版2019)(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押题卷01(人教版2019)(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范围: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前三章)第Ⅰ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图示意北半球人口分布。读图,完成下题。北半球的人口稠密区大多分布在(

)A.中低纬内陆地区 B.中低纬沿海地区C.中高纬内陆地区 D.中高纬沿海地区〖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都位于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B正确;中低纬度内陆地区,气候干旱不适宜人类居住,交通不,人口稀疏,A错误;中高纬度内陆地区、中高纬度沿海地区,终年严寒,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疏,CD错误。故选B。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该线东侧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侧人口密度小,人口少。下图为中国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是(

)A.植被种类多B.土地面积大C.水热条件好D.土壤肥力好3.广东比湖南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

)A.气候温暖湿润B.耕地面积较大C.开发历史悠久D.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答案〗2.C3.D〖解析〗2.黑河一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是地处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适宜人类生存,C正确;植被种类、土壤肥力在黑河一腾冲一线以东的地区南北差异也很大,对该线以东人口密度大的影响相对较小,AD错误;土地面积黑河-腾冲一线西北部更大,东南部较小,B错误。故选C。3.广东省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D正确;广东省和湖南省都有气候温暖湿润、耕地面积大,开发历史悠久的特点,ABC不是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2021年7月,经济以钢铁工业为主的攀枝花发放育儿津贴,以500元每月的标准补贴二孩、三孩生育直至3岁,属全国首创。下表为攀枝花和成都人口普查数据。完成下面小题。城市2010年常住人口(万)2020年常住人口(万)人口年龄结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攀枝花121.41121.2214%66.24%19.76%成都1404.7682093.7813.28%68.74%17.98%4.攀枝花与成都常住人口的变化差异,最能反映两地(

)A.年龄结构差异B.环境承载差异C.出生人口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5.攀枝花发放育儿津贴,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人口均衡发展B.缓解居民就业压力C.促进全国人口发展D.提高居民生活水平6.为了更好地激发生育意愿,当地还可以(

)①转移钢铁工业②降低育儿成本③降低结婚年龄④延长陪护假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4.D5.A6.D〖解析〗4.由表中信息可判断,攀枝花常住人口在十年间是减少的,而成都常住人口数量在十年间剧增。表格中显示年龄结构的差异不大,A不符合题意;出生人口中攀枝花比例更高,但常住人口是下降的,C不符合题意;短期内环境承载力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成都人口却剧增,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更大,D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故选D。5.攀枝花市发放育儿津贴主要目的是刺激鼓励生育,而不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D错误;津贴数量不高,不能起到缓解居民就业压力作用,B错误;攀枝花市人口政策主要影响的是当地人口合理增长,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而不是全国,故C错误,A正确。故选A。6.转移钢铁工业对激发生育意愿影响很小,故①错误;通过补贴降低育儿成本,可提高生育意愿,故②正确;结婚年龄由国家法律规定,不能随意降低,年龄太小也不吻合生理规律,故③错误;延长陪护假期可提高生育意愿,故④正确。ABC错,D对,故选D。我国西藏地区人口密度大约为2人/km2,而长江三角洲地区约为500人/k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造成西藏与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差异巨大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A.地形、气候B.地形、矿产C.植被、水源D.植被、土壤8.下列措施中,可以合理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扩大耕地面积B.大规模建设新城市C.提高科技水平D.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9.我国东南沿海城市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宜人B.环境优美C.经济发达D.婚姻家庭〖答案〗7.A8.C9.C〖解析〗7.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西藏人口密度小,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两地人口密度差异大;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密度小;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人口密集,造成两地人口密度差异大的因素是地形和气候,A正确;土壤、植被、水源、矿产等对人口分布有一定影响,使人口密度出现一定差异,但都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CD错误。故选A。8.结合所学知识:扩大耕地面积、大规模城市建设新城市、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等表面上看是增加了人口容量,但他们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违背了持续性、公平性的原则,时间一长,势必会造成环境人口容量减少,并且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缺乏,ABD错误;环境人口容量与科技水平成正相关,所以可以通过提高科技水平,进而提高环境人口容量,C正确。故选C。9.我国东南沿海城市在中国范围内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工资待遇,所以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迁入,C正确;气候、环境、婚姻家庭会有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我国东部某学校地理研学小组考察了所在城镇,提出了该城镇进一步规划的建议。下图示意研学小组成员绘制的该城镇简图,图中甲、乙、丙表示城市主要功能区。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11.下列地租水平曲线能正确反映沿图中POQ一线的是(

)A.B.C.D.〖答案〗10.B11.D〖解析〗10.由图中甲、乙、丙的位置及占地面积可以判断,甲交通通达度最高,占地面积小,应为商业区;乙临近次干道,远离商业区、住宅区,为工业区;丙临近商业区,临近主干道,占地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故选B。11.影响地租的因素有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市中心地租最高,距离市中心越远,地租越低;附近有公路交汇,地租较高,故靠P那一侧会有一个地租次高峰。故选D。下图是某城市空间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A.同心圆模式B.多核心模式C.扇形模式D.田园城市模式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处是商业区 B.②处是高级住宅区C.④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D.⑤处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14.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①保护城市环境

②拓展城市范围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促进郊区发展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12.C13.B14.A〖解析〗12.读图可知,图示交通干线经过城市,该城市功能区由市中心沿交通线向外作扇形辐射,即由市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分布,判断为扇形模式,C正确,ABD错。故选C。13.图示①③布局于交通干线两侧,交通发达,且位于河流下游,判断为工业区,故A错误;图示②处靠近公园,又位于河流上游,远离工业区和铁路,故环境优美,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B正确;图示④处位于河流上游,布局钢铁工业会造成水体污染,且离矿产地和铁路较远,因此不适宜布局钢铁工业区,C错误;⑤处远离城市,交通方式单一,不适合布局高新技术产业,D错误。故选B。14.工业区向城市边缘迁移,可减低地价,故降低生产成本,且可减少对市中心的环境污染,利于保护市区的环境,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驱动力。下图为江西篁岭村1999~2021年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时空演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5.影响篁岭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是(

)A.景观B.政策C.市场D.交通16.关于篁岭村乡村旅游聚落各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区用地规模扩大B.各景观区通达度增强C.服务区等级不断提高D.居住区向新村外搬迁〖答案〗15.C16.B〖解析〗15.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格局的时空变化,其驱动因素中景观资源属于内在因素,市场需求属于客观因素,因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其旅游景点增多(2021年峡谷景区),且随着当地旅游业发展,聚落的规模也有所扩大,空间联系也增多,所以导致其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是市场,C正确;当地景观是存在时间早,不属于本题中的时间的短期变化,并非主要因素,A错误;政策与交通是辅助因素,不是影响篁岭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BD错误。故选C。16.1999年该区域的对外通道只有一处,而2010年开始对外通道有两处,说明当地的对外交通有所改善,区域内部新增的索道以及交通线也说明了各景观区通达度增强,B正确;如图示生产区中的天街和梯田用地规模并未扩大,A错误;服务区的面积没有变化,等级并未提高,C错误;居住区早2010年到2021年位置和区域面积都保持稳定,不能说明向新村外迁移,D错误。故选B。表为近两年我国西部两省区城镇和乡村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省区2022年常住人口数量/万人2023年常住人口数量/万人城镇乡村城镇乡村甲1350.641141.781368.051097.43乙2280.32933.022287.45903.9817.表中数据表明(

)A.甲省区城镇化率更高 B.乙省区人口变化幅度更大C.甲省区劳动力不足 D.乙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18.乙省区常住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省区(

)A.乡村收入水平低B.城镇产业结构升级C.产业向城镇转移D.城镇辐射功能减弱〖答案〗17.D18.A〖解析〗17.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可以通过城市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计算出来。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乙省区城镇人口明显超过农村人口很多,不需要计算便能看出,乙省区城镇化率更高,A项错误;由题意可知,甲省区城镇人口数据从2022年到2023年期间增加要高于乙省区,乡村人口减少同样也多于乙省区,所以甲省区的人口变化幅度更大,B项错误;从材料无法获取甲省区劳动力不足的信息,C项错误;乙省区城镇化率更高,说明乙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项正确。故选D。18.由表中数据推断可知,乙省区乡村人口减少近30万人,而其城镇人口才增加7万左右,说明乡村少的这些人应该是为了更高的经济收入选择了外出务工,所以常住人口总量才会减少,起主导的应该是经济因素,说明该地乡村收入较低,A项正确;由题意可知,乙省区常住人口总量减少,说明本省区产业并没有进行结构升级,就业岗位少,B项错误;乙省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城镇增加的人口远小于乡村减少的人口,所以不可能是产业向城镇转移带来的人口减少,C项错误;仅凭表中给出数据的看不出来乙省区城镇对乡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否减弱,毕竟城市地区总人口也有所增加,假设城镇辐射减弱,那么城镇常住人口总数应该也会有所减少,D项错误。故选A。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全年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夏季为雨季,气候炎热,冬春季寒冷干燥,多风沙天气。灵石县境内民居多为单坡顶式屋顶,屋顶只有一侧是斜平面,斜面向院内倾斜,外侧墙体高,且窗体较小。下图示意灵石县某单坡顶式民居。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民居仅单坡外侧留小窗体的主要目的是(

)①增加光照面积②减轻受风沙灾害的影响③减少冷空气入室④增强通风效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0.屋顶单斜面向院内倾斜,有利于(

)A.储存生活用水B.向外排泄雨水C.预防火灾影响D.减弱院内光照〖答案〗19.C20.A〖解析〗19.据材料可知,灵石县冬春季寒冷干燥,多风沙天气,外侧墙体高,且窗体小,利于减少冬春季冷空气进入室内,减轻受风沙灾害的影响,②③正确;窗体小,不利于采光和通风,①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结合材料可知,灵石县全年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屋顶内斜便于夏季收集雨水,储存生活用水,A正确;内斜利于向院内排泄雨水,B错误;内斜顶与预防火灾没有必然联系,C错误;灵石县内斜顶利于增加院内光照,冬季利于采光,D错误。故选A。生姜喜温怕冷,适宜温度为25-28°C,低于20°C发芽缓慢,遇霜凋谢,四川内江威远的姜农每年秋季选择土地埋水管,通过锅炉烧水循环热水的方法种植嫩姜,次年更换土地种植,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当地称之为“锅炉姜”。完成下面小题。21.种植“锅炉姜”主要改善的条件是(

)A.水分B.温度C.土壤D.肥力22.“锅炉姜”经济效益较好,主要得益于(

)A.实现薄利多销B.市场售价高C.种植成本较低D.储藏技术好〖答案〗21.B22.B〖解析〗21.依据材料,“锅炉姜”是四川内江威远的姜农每年秋季选择土地埋水管,通过锅炉烧水循环热水的方法种植嫩姜。因为生姜喜温怕冷,适宜温度为25-28°C,低于20°C发芽缓慢,遇霜凋谢。所以“锅炉姜”主要改善了温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22.“锅炉姜”没有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提高经济效益,A错误;“锅炉姜”经济效益较好,主要是因为通过这种方式会使当地生姜提前上市,获得较高的价格,从而提高经济效益,B正确;“锅炉姜”种植成本较高,C错误;材料无信息体现储存技术对“锅炉姜”经济效益的影响,D错误。故选B。某连锁品牌书店原主要布局在机场,其主营图书类别为商业财经、社科人文和少儿类等。近年来,该品牌书店部分机场店关闭,而城市店越来越多,致力于打造成书店、咖啡馆、创意礼品店等为一体的文化生活空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该书店属于(

)A.公共服务业B.生活性服务业C.生产性服务业D.非营利性服务业24.该品牌书店在市区布局的优选场所是(

)A.住宅小区B.仓储式超市C.工业园区D.高端写字楼25.影响该品牌书店布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人口规模B.交通状况C.市场需求D.发展空间〖答案〗24.B25.D26.C〖解析〗24.书店为第三产业(服务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不是公共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AD错误,主要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求,不是为生产活动提供服务,属于生活性服务业,B正确,C错误。故选B。25.据材料可知,该品牌书店是连锁品牌书店,而且兼有咖啡、礼品等文化服务,属于较为高端的产业。高端写字楼通常是商业和金融中心,人流量大,消费能力强,符合该品牌书店的主营图书类别,D正确;住宅小区、仓储式超市、工业园区相应的消费人群较少,不是该品牌书店的优选场所,ABC错误。故选D。26.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该品牌书店致力于打造成书店、咖啡馆、创意礼品店等为一体的文化生活空间,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影响该品牌书店布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C正确;部分机场店关闭,而城市店越来越多,说明布局变化的主导因素不是交通状况,B错误;品牌书店布局变化主要与其主营图书对应的消费人群及对文化生活有需求的特定消费人群有关,而与人口规模、发展空间关系不大,AD错误,故选C。第Ⅰ卷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表格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6分)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类型的关系生活类型富裕型小康型宽裕型温饱型可承载人口(万人)8535893894104330117370(1)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承载的人口数量;并且人口合理容量总是资源环境承载力。(2)由上表可以看出____。A.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B.土地人口承载力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C.生活消费水平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D.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呈正相关(3)图中A表示的因素是,它是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图中B表示的因素是,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一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_____(填“变化”或“稳定”)的。(4)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是____。①控制人口数量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④提高对外开放程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最大最适宜小于(2)A(3)自然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变化(4)C〖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承载的最适宜人口数量;并且人口合理容量总是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2)根据所学知识,环境资源承载力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A正确;人口合理容量总是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B错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区域自然资源,C错误;生活消费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D错误。故选A。(3)根据所学知识,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区域自然资源;技术发展水平可以改变人们利用资源的途径,提高利用率,丰富利用资源的手段;一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受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力发展科技,探明资源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交通网,提高区域开放程度,是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②④正确;控制人口数量在短期内对提升人口合理容量作用不大,①不符合题意;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消费水平的提高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③排除。故选C。27.(每空2分,共18分)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见下图),分析回答:(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A.规模的大小B.重要的程度C.付出租金的高低D.由政府的决策(2)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其中主要的是(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土地利用方式③交通通达度④企业的支付能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区,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故租金最。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图中的。(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区,原因是。〖答案〗(1)C(2)B(3)A商业消费人群高B(4)居住有利工人上下班,有利于购物〖解析〗(1)经济因素是决定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功能分区有不同的经济活动,每种经济活动能够付出地租高低决定了其在这个区域的竞争能力,而不是规模、重要性和政府决策,C对,A、B、D错。故选C。(2)城市土地租金高低的一般规律:距离市中心越近,地价越高,逐渐向外递减,且交通便利的地区,地价较高,B对,A、C、D错。故选B项。(3)市中心为城市的中心位置,各类经济活动付租能力最高的区域,故为A,由于商业活动的付租能力最高,故应为商业区。因这里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即市场,交易机会最大,故租金最高。城市中人口居住的空间占据了最大面积,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图中的B居住区。(4)B区域内居住区的付租能力最高,故适宜居住区布局,因为这里既靠近市中心商业区,便于购物,又接近工业区,便于上下班,较为适合居住。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东起上海、西至云南,主要由三大城市群构成,涉及上海、重庆、江苏、湖北、浙江、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安徽9个省2个直辖市。面积约占全国21%,人口和GDP均超过全国40%。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略图。(1)简述湖南省发展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8分)(2)结合材料说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8分)〖答案〗(1)湖南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河流众多,水资源充足;水电丰富,能源充足;水陆交通发达;劳动力丰富;发展历史悠久,有色金属冶炼技术先进,人才众多;距离川渝和长三角城市群近,市场需求量大。(2)长江经济带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淡水资源丰富,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国家政策扶持;有中国著名工业生产基地等,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达,大城市集中,市场广阔;人才和劳动力资源丰富。〖解析〗(1)结合图文信息可知,湖南省地处我国长江流域,水源充足,水能丰富,能够满足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需求;由图示可知湖南省内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长江水系发达,水量大,水运便利;长江经济带所处三大城市群,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市场需求量大。(2)长江经济带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农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淡水、土地和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各种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东起上海、西至云南,主要由三大城市群构成,涉及上海、重庆、江苏、湖北、浙江、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安徽9个省2个直辖市;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东西、南北交通干线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水运发达;面积约占全国21%,人口和GDP均超过全国40%,人口众多,人才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GDP占比较高,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有中国著名的工业生产基地和农业商品性基地。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押题卷01(人教版2019)(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范围: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前三章)第Ⅰ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图示意北半球人口分布。读图,完成下题。北半球的人口稠密区大多分布在(

)A.中低纬内陆地区 B.中低纬沿海地区C.中高纬内陆地区 D.中高纬沿海地区〖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都位于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B正确;中低纬度内陆地区,气候干旱不适宜人类居住,交通不,人口稀疏,A错误;中高纬度内陆地区、中高纬度沿海地区,终年严寒,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疏,CD错误。故选B。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该线东侧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侧人口密度小,人口少。下图为中国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是(

)A.植被种类多B.土地面积大C.水热条件好D.土壤肥力好3.广东比湖南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

)A.气候温暖湿润B.耕地面积较大C.开发历史悠久D.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答案〗2.C3.D〖解析〗2.黑河一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是地处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适宜人类生存,C正确;植被种类、土壤肥力在黑河一腾冲一线以东的地区南北差异也很大,对该线以东人口密度大的影响相对较小,AD错误;土地面积黑河-腾冲一线西北部更大,东南部较小,B错误。故选C。3.广东省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D正确;广东省和湖南省都有气候温暖湿润、耕地面积大,开发历史悠久的特点,ABC不是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2021年7月,经济以钢铁工业为主的攀枝花发放育儿津贴,以500元每月的标准补贴二孩、三孩生育直至3岁,属全国首创。下表为攀枝花和成都人口普查数据。完成下面小题。城市2010年常住人口(万)2020年常住人口(万)人口年龄结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攀枝花121.41121.2214%66.24%19.76%成都1404.7682093.7813.28%68.74%17.98%4.攀枝花与成都常住人口的变化差异,最能反映两地(

)A.年龄结构差异B.环境承载差异C.出生人口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5.攀枝花发放育儿津贴,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人口均衡发展B.缓解居民就业压力C.促进全国人口发展D.提高居民生活水平6.为了更好地激发生育意愿,当地还可以(

)①转移钢铁工业②降低育儿成本③降低结婚年龄④延长陪护假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4.D5.A6.D〖解析〗4.由表中信息可判断,攀枝花常住人口在十年间是减少的,而成都常住人口数量在十年间剧增。表格中显示年龄结构的差异不大,A不符合题意;出生人口中攀枝花比例更高,但常住人口是下降的,C不符合题意;短期内环境承载力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成都人口却剧增,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更大,D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故选D。5.攀枝花市发放育儿津贴主要目的是刺激鼓励生育,而不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D错误;津贴数量不高,不能起到缓解居民就业压力作用,B错误;攀枝花市人口政策主要影响的是当地人口合理增长,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而不是全国,故C错误,A正确。故选A。6.转移钢铁工业对激发生育意愿影响很小,故①错误;通过补贴降低育儿成本,可提高生育意愿,故②正确;结婚年龄由国家法律规定,不能随意降低,年龄太小也不吻合生理规律,故③错误;延长陪护假期可提高生育意愿,故④正确。ABC错,D对,故选D。我国西藏地区人口密度大约为2人/km2,而长江三角洲地区约为500人/k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造成西藏与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差异巨大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A.地形、气候B.地形、矿产C.植被、水源D.植被、土壤8.下列措施中,可以合理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扩大耕地面积B.大规模建设新城市C.提高科技水平D.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9.我国东南沿海城市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宜人B.环境优美C.经济发达D.婚姻家庭〖答案〗7.A8.C9.C〖解析〗7.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西藏人口密度小,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两地人口密度差异大;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密度小;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人口密集,造成两地人口密度差异大的因素是地形和气候,A正确;土壤、植被、水源、矿产等对人口分布有一定影响,使人口密度出现一定差异,但都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CD错误。故选A。8.结合所学知识:扩大耕地面积、大规模城市建设新城市、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等表面上看是增加了人口容量,但他们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违背了持续性、公平性的原则,时间一长,势必会造成环境人口容量减少,并且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缺乏,ABD错误;环境人口容量与科技水平成正相关,所以可以通过提高科技水平,进而提高环境人口容量,C正确。故选C。9.我国东南沿海城市在中国范围内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工资待遇,所以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迁入,C正确;气候、环境、婚姻家庭会有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我国东部某学校地理研学小组考察了所在城镇,提出了该城镇进一步规划的建议。下图示意研学小组成员绘制的该城镇简图,图中甲、乙、丙表示城市主要功能区。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11.下列地租水平曲线能正确反映沿图中POQ一线的是(

)A.B.C.D.〖答案〗10.B11.D〖解析〗10.由图中甲、乙、丙的位置及占地面积可以判断,甲交通通达度最高,占地面积小,应为商业区;乙临近次干道,远离商业区、住宅区,为工业区;丙临近商业区,临近主干道,占地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故选B。11.影响地租的因素有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市中心地租最高,距离市中心越远,地租越低;附近有公路交汇,地租较高,故靠P那一侧会有一个地租次高峰。故选D。下图是某城市空间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A.同心圆模式B.多核心模式C.扇形模式D.田园城市模式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处是商业区 B.②处是高级住宅区C.④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D.⑤处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14.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①保护城市环境

②拓展城市范围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促进郊区发展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12.C13.B14.A〖解析〗12.读图可知,图示交通干线经过城市,该城市功能区由市中心沿交通线向外作扇形辐射,即由市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分布,判断为扇形模式,C正确,ABD错。故选C。13.图示①③布局于交通干线两侧,交通发达,且位于河流下游,判断为工业区,故A错误;图示②处靠近公园,又位于河流上游,远离工业区和铁路,故环境优美,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B正确;图示④处位于河流上游,布局钢铁工业会造成水体污染,且离矿产地和铁路较远,因此不适宜布局钢铁工业区,C错误;⑤处远离城市,交通方式单一,不适合布局高新技术产业,D错误。故选B。14.工业区向城市边缘迁移,可减低地价,故降低生产成本,且可减少对市中心的环境污染,利于保护市区的环境,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驱动力。下图为江西篁岭村1999~2021年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时空演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5.影响篁岭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是(

)A.景观B.政策C.市场D.交通16.关于篁岭村乡村旅游聚落各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区用地规模扩大B.各景观区通达度增强C.服务区等级不断提高D.居住区向新村外搬迁〖答案〗15.C16.B〖解析〗15.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格局的时空变化,其驱动因素中景观资源属于内在因素,市场需求属于客观因素,因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其旅游景点增多(2021年峡谷景区),且随着当地旅游业发展,聚落的规模也有所扩大,空间联系也增多,所以导致其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是市场,C正确;当地景观是存在时间早,不属于本题中的时间的短期变化,并非主要因素,A错误;政策与交通是辅助因素,不是影响篁岭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BD错误。故选C。16.1999年该区域的对外通道只有一处,而2010年开始对外通道有两处,说明当地的对外交通有所改善,区域内部新增的索道以及交通线也说明了各景观区通达度增强,B正确;如图示生产区中的天街和梯田用地规模并未扩大,A错误;服务区的面积没有变化,等级并未提高,C错误;居住区早2010年到2021年位置和区域面积都保持稳定,不能说明向新村外迁移,D错误。故选B。表为近两年我国西部两省区城镇和乡村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省区2022年常住人口数量/万人2023年常住人口数量/万人城镇乡村城镇乡村甲1350.641141.781368.051097.43乙2280.32933.022287.45903.9817.表中数据表明(

)A.甲省区城镇化率更高 B.乙省区人口变化幅度更大C.甲省区劳动力不足 D.乙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18.乙省区常住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省区(

)A.乡村收入水平低B.城镇产业结构升级C.产业向城镇转移D.城镇辐射功能减弱〖答案〗17.D18.A〖解析〗17.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可以通过城市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计算出来。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乙省区城镇人口明显超过农村人口很多,不需要计算便能看出,乙省区城镇化率更高,A项错误;由题意可知,甲省区城镇人口数据从2022年到2023年期间增加要高于乙省区,乡村人口减少同样也多于乙省区,所以甲省区的人口变化幅度更大,B项错误;从材料无法获取甲省区劳动力不足的信息,C项错误;乙省区城镇化率更高,说明乙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项正确。故选D。18.由表中数据推断可知,乙省区乡村人口减少近30万人,而其城镇人口才增加7万左右,说明乡村少的这些人应该是为了更高的经济收入选择了外出务工,所以常住人口总量才会减少,起主导的应该是经济因素,说明该地乡村收入较低,A项正确;由题意可知,乙省区常住人口总量减少,说明本省区产业并没有进行结构升级,就业岗位少,B项错误;乙省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城镇增加的人口远小于乡村减少的人口,所以不可能是产业向城镇转移带来的人口减少,C项错误;仅凭表中给出数据的看不出来乙省区城镇对乡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否减弱,毕竟城市地区总人口也有所增加,假设城镇辐射减弱,那么城镇常住人口总数应该也会有所减少,D项错误。故选A。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全年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夏季为雨季,气候炎热,冬春季寒冷干燥,多风沙天气。灵石县境内民居多为单坡顶式屋顶,屋顶只有一侧是斜平面,斜面向院内倾斜,外侧墙体高,且窗体较小。下图示意灵石县某单坡顶式民居。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民居仅单坡外侧留小窗体的主要目的是(

)①增加光照面积②减轻受风沙灾害的影响③减少冷空气入室④增强通风效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0.屋顶单斜面向院内倾斜,有利于(

)A.储存生活用水B.向外排泄雨水C.预防火灾影响D.减弱院内光照〖答案〗19.C20.A〖解析〗19.据材料可知,灵石县冬春季寒冷干燥,多风沙天气,外侧墙体高,且窗体小,利于减少冬春季冷空气进入室内,减轻受风沙灾害的影响,②③正确;窗体小,不利于采光和通风,①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结合材料可知,灵石县全年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屋顶内斜便于夏季收集雨水,储存生活用水,A正确;内斜利于向院内排泄雨水,B错误;内斜顶与预防火灾没有必然联系,C错误;灵石县内斜顶利于增加院内光照,冬季利于采光,D错误。故选A。生姜喜温怕冷,适宜温度为25-28°C,低于20°C发芽缓慢,遇霜凋谢,四川内江威远的姜农每年秋季选择土地埋水管,通过锅炉烧水循环热水的方法种植嫩姜,次年更换土地种植,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当地称之为“锅炉姜”。完成下面小题。21.种植“锅炉姜”主要改善的条件是(

)A.水分B.温度C.土壤D.肥力22.“锅炉姜”经济效益较好,主要得益于(

)A.实现薄利多销B.市场售价高C.种植成本较低D.储藏技术好〖答案〗21.B22.B〖解析〗21.依据材料,“锅炉姜”是四川内江威远的姜农每年秋季选择土地埋水管,通过锅炉烧水循环热水的方法种植嫩姜。因为生姜喜温怕冷,适宜温度为25-28°C,低于20°C发芽缓慢,遇霜凋谢。所以“锅炉姜”主要改善了温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22.“锅炉姜”没有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提高经济效益,A错误;“锅炉姜”经济效益较好,主要是因为通过这种方式会使当地生姜提前上市,获得较高的价格,从而提高经济效益,B正确;“锅炉姜”种植成本较高,C错误;材料无信息体现储存技术对“锅炉姜”经济效益的影响,D错误。故选B。某连锁品牌书店原主要布局在机场,其主营图书类别为商业财经、社科人文和少儿类等。近年来,该品牌书店部分机场店关闭,而城市店越来越多,致力于打造成书店、咖啡馆、创意礼品店等为一体的文化生活空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该书店属于(

)A.公共服务业B.生活性服务业C.生产性服务业D.非营利性服务业24.该品牌书店在市区布局的优选场所是(

)A.住宅小区B.仓储式超市C.工业园区D.高端写字楼25.影响该品牌书店布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人口规模B.交通状况C.市场需求D.发展空间〖答案〗24.B25.D26.C〖解析〗24.书店为第三产业(服务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不是公共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AD错误,主要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求,不是为生产活动提供服务,属于生活性服务业,B正确,C错误。故选B。25.据材料可知,该品牌书店是连锁品牌书店,而且兼有咖啡、礼品等文化服务,属于较为高端的产业。高端写字楼通常是商业和金融中心,人流量大,消费能力强,符合该品牌书店的主营图书类别,D正确;住宅小区、仓储式超市、工业园区相应的消费人群较少,不是该品牌书店的优选场所,ABC错误。故选D。26.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该品牌书店致力于打造成书店、咖啡馆、创意礼品店等为一体的文化生活空间,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影响该品牌书店布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C正确;部分机场店关闭,而城市店越来越多,说明布局变化的主导因素不是交通状况,B错误;品牌书店布局变化主要与其主营图书对应的消费人群及对文化生活有需求的特定消费人群有关,而与人口规模、发展空间关系不大,AD错误,故选C。第Ⅰ卷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表格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6分)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类型的关系生活类型富裕型小康型宽裕型温饱型可承载人口(万人)8535893894104330117370(1)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承载的人口数量;并且人口合理容量总是资源环境承载力。(2)由上表可以看出____。A.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B.土地人口承载力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C.生活消费水平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D.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呈正相关(3)图中A表示的因素是,它是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图中B表示的因素是,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一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_____(填“变化”或“稳定”)的。(4)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是____。①控制人口数量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④提高对外开放程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最大最适宜小于(2)A(3)自然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变化(4)C〖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承载的最适宜人口数量;并且人口合理容量总是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2)根据所学知识,环境资源承载力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A正确;人口合理容量总是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B错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区域自然资源,C错误;生活消费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D错误。故选A。(3)根据所学知识,影响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