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流行病学_第1页
伤害流行病学_第2页
伤害流行病学_第3页
伤害流行病学_第4页
伤害流行病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害流行病学InjuryEpidemiology

1

:每年因伤害与暴力死亡五百多万,占全球死亡人数的9%。发达国家:7.6%发展中国家:10.7%在各国的死因顺位排列中伤害位居第4-5位。我国每年有70万人死于伤害,占全部死亡的11%。15-29岁人群的前15项死因中,八种与之相关:交通伤害、自伤、人际暴力、溺水、失火、战争伤害、中毒和跌倒。每死亡一人,就有数十人入院,上百次急诊和上千次求诊。许多伤害和暴力的幸存者遭受伤残及其它后果。伤害和暴力造成的全球疾病负担还在攀升。WHO报告2主要内容伤害及伤害流行病学概述伤害的流行特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防策略与措施3第一节概述伤害(injury):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在机体组织无法耐受的水平上,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或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统称为伤害。4Injury≠accident

伤害意外事故有意识或无意识行为无意识的/意料之外有害后果潜在有害可以预防无法预防5我国伤害的操作性定义到医疗机构诊治,诊断为某一种伤害由家人、老师或其他人作紧急处置或看护因伤请假半天以上6伤害的分类按伤害意图分类按伤害地点分类按伤害性质分类

71.按伤害意图分类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injury)自杀与自伤(suicideandself-inflictedinjury)

暴力与他杀(violenceandhomicideinjury)8意外伤害是指无目的性、无意识的伤害,主要包括车祸、跌落、烧烫伤、中毒、溺水、切割伤、医疗事故。9自杀与自伤是由受害人对自己的有意识伤害,包括自杀、自疟、自残等。10暴力与他杀是由他人有意识的加害而造成的伤害,包括家庭暴力,虐待儿童、强奸、他杀、斗殴等。112.按伤害地点分类机动车车祸劳动场所职业性伤害家庭家庭暴力公共场所如溺水123.按伤害性质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伤害分类有两种体系:伤害部位分类卫生领域常用伤害外部原因和性质分类临床上常用131415中国疾病分类

(Chineseclassificationofdiseases,CCD)

CCD所确定的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分类是我国卫生部于1987年参照ICD-9分类的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制订的。我国卫生部2002年开始正式推广ICD-10。16CCD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分类E1损伤和中毒全部原因E9意外机械窒息E2机动车辆交通事故E10砸死E3机动车辆以外交通事故E11机械切割和穿刺工具意外事故E4意外中毒E12触电E5意外跌落E13其他意外效应和有害效应E6火灾E14自杀E7自然和环境因素所致事故E15他杀E8溺水(吴系科,1996年)

17伤害的危害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原因常见、多发、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181.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感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是危害人类健康的3大疾病负担。1920各国期望寿命

国家健康期望寿命寿命损失人年归因男女传染病非传染病伤害美国677197517日本727887616澳大利亚717457717荷兰70737858安哥拉32358488南非434577158中国6365235621印度5354582913《2007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1Source:WHO,Evidence,InformationandPolicy,200022死因顺位19901995200020061恶性肿瘤96.6921.88脑血管病83.7022.17恶性肿瘤90.2424.38恶性肿瘤90.6727.252脑血管病88.2920.83恶性肿瘤88.0521.85脑血管病70.7421.28心脏病52.9717.663心脏病66.2115.81呼吸系病59.0115.73心脏病58.0117.74脑血管病51.6917.134呼吸系病68.3715.76心脏病56.7915.31呼吸系病41.8613.29呼吸疾病38.8913.065损伤和中毒34.986.91损伤和中毒32.826.89损伤和中毒27.025.91损伤和中毒25.336.14《2007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1990-2006年我国前5位死因的死亡率和构成比232.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原因伤害是低年龄人群的首位死因:美国0-44岁人口首位死因。我国1990-1995年疾病监测显示,35岁以下人口中51%的死亡为伤害死亡,而伤害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占全部PYLL的24%。24排名男性女性1-5-10-15-20-1-5-10-15-20-12941414843123522312421291479211326161932422585858415511117425350100001013>500000000011977-1981年58个国家伤害在前5位死因中的排名253.具有常见、多发、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常见、多发:冰山一角死亡率高:自杀问题1996年全球自杀死亡约占全部伤害死亡的16%。WHO统计全球每天平均有3000人自杀,约30秒钟就有一个生命被自己扼杀,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

“世界预防自杀日”致残率高:美国每年8万人因伤致残,车祸导致6000例截瘫。我国肢体残疾中26.14%是由意外伤害所致。261995年美国伤害负担

死亡147891

住院2591000

急诊36961000

伤害报告59127000274.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伤害本身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美国伤害导致的医疗花费占总医疗花费的12%,约2600亿美元。我国每年各类需就医伤害约为6200万人次,直接医疗费达650亿元/年,因休工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0多亿元/年。劳动力人口健康丧失,影响经济发展。28伤害流行病学(injuryepidemiology)运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描述伤害的发生频率及其分布,分析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干预和防制措施,并对措施效果做出评价的一门流行病学分支学科。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重点需要和优先安排,阐明分布,明确因果关系,制定和评价控制策略。

29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史最近20-30年,全球范围大规模的开展伤害研究。美国前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负责人Haddon将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系统应用于伤害研究和干预项目,是伤害流行病学的奠基人。WilliamHaddon30伤害流行病学的最新进展研究地区和部门扩展建立各类各级伤害监测系统,监测动态和趋势从一般死因分析和伤害描述扩展到各类多方法多学科交叉增多开展社区伤害研究伤害描述指标的拓展与丰富加强国际交流,建立国际合作31伤害流行病学的最新进展由个别发达国家扩展到全世界,从科研机构向各部门扩展建立各类各级伤害监测系统,监测伤害发生动态和趋势从一般死因分析和伤害描述扩展到各类伤害研究交通事故到其他火灾跌倒溺水等研究方法从描述到分析性和实验型研究进行多学科交叉,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工程学、社会经济学、法学等应用于伤害开展社区伤害研究,创建安全社区是伤害控制的必由之路,把伤害防治工作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伤害描述指标的拓展与丰富加强国际交流,建立国际合作32第二节伤害的分布特征全球分布特征全球每年有500万人死于伤害,占全部死亡的1/10;高发年龄为15-59岁;男性占2/3;伤害致死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自杀、战争、火灾、暴力、职业伤害和溺水;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呈上升趋势。3334地区分布发展中国家的伤害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3536人群分布年龄分布:1.伤害为l~45岁人群的主要死因。2.不同年龄组伤害死因分布不同0~5岁中毒、溺水;5~34岁机动车交通事故,他杀是婴儿和15~34岁人群的第2位伤害死因5~18岁人群的他杀死亡率增长最快。55岁以上人群主要死因为跌落。37性别分布:伤害死亡中男性占2/3,大多数伤害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381997~1998年部分国家男女伤害标化死亡率(1/10万)39时间分布交通伤害: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交通和道路等的安全性能提高,发达国家伤害的发生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职业性伤害:从1951~1998年期间,意大利的职业性伤害死亡率每年平均下降4.42%。美国也有下降趋势自杀和他杀的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在过去50年自杀率上升了60%40

时间分布

1980和1992年美国伤害种类分布变化JessF.Kraus,199841美国1935~1997年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

TomSonger,200142我国的伤害流行特征431996年我国伤害死亡率为62.86/10万,每年大约有75万人死于伤害。1990~1995年伤害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1%,疾病负担占17%。自杀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绝对数世界第一。44地区分布在城乡分布上,城市与农村的伤害死亡均排在死因顺位的第5位。城市伤害死亡的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坠落、中毒、他杀、溺水、火灾和烧伤;农村伤害死亡的原因依次为:自杀、交通事故、溺水、意外坠落、中毒、他杀、火灾和烧伤。451991-1995年中国城乡人群伤害的主要死因死因城市农村死亡数死亡率AYPLL死亡数死亡率AYPLL交通事故269.2312.28562.1813.962885.43自杀143.736.56308.151756.6022.893938.33意外坠落118.635.41126.39352.654.59604.82意外中毒72.913.33139.96334.034.35831.11他杀65.743.00189.81189.812.34526.85溺水55.282.52160.34794.8010.353154.43火灾12.250.5623.69129.531.69296.02医疗事故5.980.274.698.670.1122.50合计884.7538.541749.385540.8972.1914629.3杨功焕199746人群分布性别分布男性伤害死亡率是女性的1.43倍男性:交通事故为女性的2.76倍女性:自杀占首位,达21.65/10万47年龄分布0~14岁组:溺水15~59岁男性:交通事故(总死亡的1/3)15~59岁女性:自杀(总死亡的40.17%)60岁以上组:自杀481991~1995年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伤害死亡率49时间分布交通事故所致意外死亡持续上升。由9.82增至14.32/10万(↗60%)。他杀上升趋势明显,尤以城市为著。由2.56增至3.50/10万(↗36.7%)。50第三节研究内容和方法一、测量指标二、伤害原因及影响因素研究三、伤害危险因素研究方法四、伤害监测

51

1.伤害频率测量指标‰一、测量指标:52

2.伤害造成的损失程度测量

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

是指人们由于伤害未能活到该国平均期望寿命而过早死亡,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DALY)是指从发生伤害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生命年。限制活动天数、卧床残疾天数

5354二、伤害原因及影响因素研究致病因子宿主环境55致病因子能量的异常交换或短时间暴露于大剂量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几种能量:动能热能电能辐射能化学能56宿主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职业等行为心理特征:饮酒、安全措施、心理因素57

人口学特征年龄不同年龄发生不同的伤害性别除自杀外均为男性高于女性种族存在种族差异职业以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坠落和车祸为主

58行为心理特征饮酒是车祸、跌落、烧伤的重要原因:我国有3%的驾驶员责任车祸与饮酒过量有关。安全带美国车祸中有13%的伤害由司机未系安全带所致,我国比例更高。心理因素

心理脆弱——自杀,A型性格——事故倾向(车祸、溺水、坠落)59A型性格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出人头地;性情急躁,缺乏耐心,容易激动;有时间紧迫感,行动匆忙;对人有敌意。60

环境自然环境气象条件(雨雪、浓雾、干燥、潮湿闷热)社会环境伤害预防的法律、法规及执行情况生产环境安全防护设施、生产管理水平、劳动时间、强度及操作规范生活环境

地面湿滑

61三、伤害危险因素研究方法经典流行病学方法: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及类实验研究等;其他:病例交叉设计

Meta分析巢式病例对照研究62该方法以受伤害者作为自身对照,通过比较同一个体在危险期和对照期对某种活动或因素的暴露信息,对疾病和暴露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

用于研究伤害发生以前异常而又短暂的暴露对罕见、急性疾病发生的瞬间效应。如:饮酒、使用镇静剂、移动电话使用与交通事故的关系病例交叉设计(casecrossoverdesign)63Meta分析是将许多目的相同、相互独立的研究结果,进行质量评估、定量综合后得出比较精确的结论。能提高统计功效,计算出综合联系和防治效果。20世纪80年代开始,Meta分析被用于有关伤害危险因素探索、治疗、康复等。64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case-controlstudy)将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先建队列,然后收集每个队列的暴露信息。确认随访期内发生的病例,并在同一队列中选择对照作病例对照分析。适用于登记系统健全的人群:工伤事故的危险因素研究、镇静剂使用与机动车交通事故关系研究等。65捕捉-标记-再捕捉法

(capture-mark-recapture,CMR)为估计某地有某病或某种特征人数多少的一种快速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该方法要开展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调查,对第一次调查患某种疾病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予以登记,在以后的调查中再查出其中登记在案的人,通过统计学处理,估计患病人数及可信限。66四、伤害监测伤害监测是指长期不间断地收集不同人群伤害的发生、死亡、伤残和经济损失等资料,阐明伤害的分布特点和趋势,确定与特定地点、人群相关的伤害类型,以寻找伤害预防和控制方法,并对伤害控制进行系统评价,从根本上减少伤害发生。67伤害监测系统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医院、职业病防治部门、交通部门、公安、社区、保险业、学校、厂矿、中毒防治部门、医疗事故管理部门等部门中建立监测点,相互之间组成监测网络。68伤害监测系统发达国家(美、澳、新西兰等)及部分发展中国家(以色列、菲律宾、乌干达等)已先后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迄今尚无完整伤害监测系统。伤害相关信息来源:社区调查、家庭医生记录、急诊室记录、住院病历记录、重症监护病房记录以及死亡登记、死因监测系统,道路交通伤害、职业伤害等。69伤害监测系统为探索以急诊室为基础建立伤害监测系统在我国的可行性,CDC慢病中心从2003年至2004年在我国11个省/市70家医院开展了全国伤害监测试点工作。此模式导致大量漏报而造成监测信息不准确。调整为因伤害到医院所有相关科室就诊的患者。70伤害监测系统《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由各监测哨点医院医生/护士填报。内容主要包括:1.患者一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户籍,文化程度,职业等。2.伤害事件基本情况:发生时间,地点、原因、意图,就诊时间,伤害发生时的活动等。3.伤害临床信息:如严重程度、结局、临床诊断、性质、部位等。4.填报人信息。71第四节伤害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监测伤害发生率

确定危险因素

制定干预措施

效果评价

社会因素卫生保健确定发病率死亡率花费伤害控制模型72研究证据说明适当干预可预防伤害与暴力。证明有效的干预措施如:安全带、头盔、血液酒精含量限制——交通伤害;安全盖——中毒;居家危险改造——老人跌倒;池塘边加护栏——溺水;治疗抑郁——自杀;基于学校的教育项目——亲密伙伴间的暴力行为;家访项目——儿童虐待。伤害与暴力是可以研究和记录归档的,其成因也是可以理解和对之采取行动的。73预防策略三级预防主动干预与被动干预Haddon预防伤害的十大策略74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75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76三级预防(tertiaryprevention)77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减少能量传递或暴露的机制,以减少致伤事件举例:游泳池护栏有毒物品的安全盖全人群策略:提高全民对伤害的认识高危人群策略:高危人群的针对性教育和培训健康促进策略:环境与健康的整和策略7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