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备考: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1-35_第1页
2023高考作文备考: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1-35_第2页
2023高考作文备考: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1-35_第3页
2023高考作文备考: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1-35_第4页
2023高考作文备考: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1-3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

题立意专家解析31-35

一、四川川省隆昌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三2月

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

匹克格言)

材料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社会用实

际行动诠释了“更团结〃的含义,让极少数西方政客鼓

噪的“不派官员参加北京冬奥会〃的杂音成为国际笑

话。正如巴赫所说,此次一些国家系首次派出代表

团参加冬奥会,这充分表明北京冬奥会得到国际社

会的广泛支持。央视网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启发?

请选好角度,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

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

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一中,

奥林匹克的口号原来是“更快、更高、更强”;但2021

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正式通过,将“更团结”

(together)加入奥林匹克格言中。虽然仅仅是增加了

三个字,但是却大大丰富了奥林匹克的精神要义。这意

味着,奥林匹克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文

化交流与融合,因此,我们必须“更团结”。而材料二

中关于北京冬奥会的一系列风波,显示了部分西方国家

与政客力图孤立中国的阴谋永远不会得逞,也意味着世

界各国必将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唯有“更团结”,

才能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

围绕“团结”进行思考,指出共享共赢才是本届奥运会

的精髓,也是我们人类社会的最终出路。我们在写作时,

可以借助找近义词法开拓思路,比如团结协作、互惠互

利、合作共赢、同舟共济、戮力同心、齐心协力等等。

立意:1.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2.团队永远高于个人,

“我们”永远大于“我”。3.“更快、更高、更强”,

更为了“团结”。

优秀作文

北京冬奥会,又一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

北京冬奥会是一面团结全人类并肩作战、共克时艰

的旗帜。它不仅是中国的一件大事,更是全人类的一次

盛会。体育兴则国家兴,体育强则世界强。作为一

个全世界运动员公平竞争的舞台,共赢共享是现代奥运

会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方案的内在精髓。当今社会,

每个人和每个国家的安危与整个人类的安危都日益紧

密地联系在一起,面对全球性挑战,每一个国家都不能

置身事外。当此时刻,一个国家的强大,既不取决

于你是否武装到牙齿,也不取决于你是否富甲天下,而

是取决于你能否与整个人类命运与共、共克时艰。从这

一意义上说,北京冬奥会就是一面旗帜,一面团结全人

类并肩作战、共克时艰的旗帜。共赢才是出路,共

享才有力量。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国际体

系,是完全独立的。从一开始,他就不允许任何来自政

治、经济或社会的因素对其进行干涉,强调用其忠诚和

献身精神打卫奥林匹克理想和原则的尊严。尤其是在新

冠肺炎疫情威胁当今世界的时刻,人类需要的是携手共

同筑起团结抗疫的坚强防线,走向共赢共享。唯有如此,

新时代的奥运才会风雨无阻,勇往直前。“遇风尽

是同舟客”。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各国休戚相关、

命运与共。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

脉的文化基因;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是中国人民始终

不变的共同信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坚定执

着的实际行动。这种崇尚团结的文化传统,展现的是中

国精神、中国力量,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理念相

契合,不断激发着正能量。天安门城楼上有两句标语,

其中之一就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这句标语历经

风雨沧桑而更显恒久魅力,启示人们消除歧见、相向而

行,用行动传递团结的智慧,激荡团结的力量。作

为祖国未来的青年一代,我们更应当提升自己,融入集

体。无论是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团队,还是办公室中

编辑文本的工薪职员,都挥洒汗水在自己的团队之中。

只要大家劲儿往一处使,万众一心,定能在中国伟大复

兴的征程上绘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值此新春佳节和

北京冬奥双喜临门的时刻,让我们团结在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光辉旗帜下,共同汇聚开辟人类光明前景的强大力

量,守卫好千年不熄的圣。

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人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

山。”可也有人说,“就算世界倒塌了下来,一片的废墟

也不会改变他的脸色。”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首先分析两个“有人说”。第一个句子,意思是时代

的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件重如泰

山的大事。此句实际上是强调“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在滚滚的时代洪流面前,个人真的是太渺小了,个人的力

量很难与时代抗衡。这就启示我们,个人的发展离不开时

代的大环境,要学会顺应时代潮流,否则有可能遭遇灭顶

之灾。

第二个句子,“世界倒塌”是一件很严重的事,然而

“一片的废墟也不会改变他的脸色”则体现了一种处变不

惊的大气和沉稳,这是一种“不屈”的品格。这让我们想

到了一句俗语一一勇者无惧。的确,面对时代的种种危险,

只有克服内心的恐惧,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

你才会有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淡定和坦然,才

会拼出自己向往的人生。

这两则材料貌似对立,实则辩证统一。考生应当全面

分析“个人”在“时代”中应当如何把握自己的思想和行

为,做到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不惧时代变化,勇敢实现人

生价值。建议考生论述时将两个句子当做两个分论点,最

后再综合起来辩证论述。

立意:

1.与其盲目蛮干,不如顺应时代潮流。

2.在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

3.迎接时代挑战,我辈从不畏惧。

三、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3月联

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十一所三室青年攻坚团

队再次立功,他们参与研制的电喷航空活塞发动机搭载

某型无人直升机首飞成功,成为我国又一款具有重要意

义的飞航“心脏”。这支与发动机打交道的年轻团队,

平均年龄29岁,前不久获得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称号、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一等奖。根据三十一所

统计,三室成立40年来,创造了多个国内第一,为我

国飞航武器装备打造了国产化“心脏”,使该所成为该

领域的领头羊。这其中,青年攻坚团队正是该室航天动

力事业的“主力军”。该党支部书记王子健说,从

三室成立至今,一代又一代青年在他们的奋斗征程中,

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研制初期遭遇很大困难和挫折,

研制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青年设计师们曾创下一年驻

外场189天的纪录。每一次试验任务,青年面孔总是冲

到最前线,他们一起经历风雨,奋力拼搏,每个人都是

英雄。光明中学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举办“青

年与国之重任”主题演讲比赛,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

篇演讲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

为记叙类材料。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以“青年与国之

重任”为主题进行写作,这要求我们对材料进行具体分

析。首先,我们从“心脏”领头羊”“主力军”等词中,

可以看出青年是可以担当国家重任的。从“驻外场189

天的纪录”“冲到最前线”“经历风雨,奋力拼搏”等

词语,可以看出青年人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担当国

家重任。从“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一等奖”“创造

了多个国内第一”等词语,可以看出青年应勇于创新,

方不负国之重任。从称号“青年攻坚团队”“一起经历

风雨”“一代又一代青年”等词语,可得知青年要完成

国之重任,应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在

写作时,应围绕青年与报国这一核心思想进行思考。根

据材料内容,我们可以论证出青年有能力成为国家的主

力军。但是,这一主力军并不是随意得来的,而必须要

我们国之青年担国之重任,必须甘于奉献。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在奉献的过程中积极团结同辈、团队前辈等,

不断地努力创新,寻求突破。此外写作的时候,要注意

贴合“光明中学”“五四青年演讲比赛”的情境和

“演讲稿”的文体要求,不要写成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立意:1.吾辈青年,国之栋梁,应勇担国之重任。2.

国之青年,奋力拼搏,方能担国之重任。3.我们青年,

为实现国之重任,应甘于奉献。4.团结协作,共克时艰,

完成国之重任。

优秀作文

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青年是

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

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又一个五四青年节来临

之际,无数深植家国情怀、怀揣远大理想的青年,正奋

战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为民族复兴铺路搭桥、为祖国建

设添砖加瓦,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就要坚定信仰、爱

党爱国。100年前,面对风雨飘摇、水深火热的旧中国,

为了救亡图存,为了民族振兴,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

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

革命运动——五四运动爆发。这一运动唤醒了沉睡的中

国,照亮了一个民族前行的道路。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

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要自觉坚持党的

领导,坚定信仰,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去

努力、去奋斗,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就要奋发图强、敢

于担当。“五四精神”之所以被称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就在于其以青年敢为风气之先,打破上世纪笼罩在中华

民族上空的沉闷停滞和封闭僵化,使中国命运彻底跳出

了近代以来的“谷底通道”。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把

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

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急难险重

任务的勇于担当,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

砖加瓦。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就要

开拓创新、志存高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

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

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新时代青年要瞄准世界

科技前沿,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把自

己的人生理想带入到国家事业的伟大洪流中,保持初生

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

头,争做时代先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新思路、

新举措探索发展新路径。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

千里。”我们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书写着无愧时代的壮

丽篇章。我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

一代又一代青年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谢谢大家!

四、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现实生活中,有人会为了避免不好的结果而避免了开

始,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

【文题解析】:

本题介绍了生活中不少人都会存在的一种心态:一种

不想面对伤感的结局而干脆不开始的人生态度。

“开始”是指努力去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或追求梦想

的起点,有些人为了避免某种结果,免受挫折或失败,而

拒绝了开始。作文可以引申出很多思考角度,比如:害怕

失去,所以不敢开始,说出了现在很多没有安全感的人的

心声。换个角度看问题,不能因为害怕有不好的结果就选

择不开始,其实经历的过程也是一种收获;不能因为害怕

而不开始,只有开始了,才会在过程当留下很多值得记忆

的美好,在结束时才不会后悔。由此还可以引申到一些人

害怕失败而没有奋斗,最终碌碌而为,平平淡淡一生。

写作时,考生可以反对这种人生态度,为了避免结束,

而避免开始,是在逃避生活;也可以赞同这种人生态度,

将其理解为喜欢平淡如水的生活;还可以理解为寻求平衡。

当然也可以辩证看待,对于理想追求类的东西要大胆开始,

不惧结局,而对于“知其不可为”的事情,就干脆不要开

始。无论怎样写,都要观点明确,脉络清晰。

参考立意:

1.无谓结局,享受过程。

2.大胆开始行走,欣赏人生美丽的风景。

3.知其不可为,切莫开始行。

4.来过,奋斗过,足矣!

四、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只有在行动的过程中才形成自身,塑造自

我,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对此,

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出了一个问题:人应怎样塑造自我。材料给出

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和一个不明确的答案。明确的答案是人

只有在行动的过程中才形成自身,塑造自我,人是自己行

动的结果,这个观点强调了“行动”是“形成自身,塑造

自我”的唯一条件,其实“行动”的过程中确实能够形成

自身,塑造自我,不要拿还有时间和机会去麻痹自己,也

不要拿明天和后天来哄骗自己,如果你不行动,就不会有

进步和提升的可能。有一句话说:“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

行动上的矮子。”一个人的想法再好,计划再完美,再有

改变的勇气和决心,如果不去行动,那么一切都是空想和

空谈。当一个人真正想要改变自己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去

行动,因为在行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形成自身,塑造自

我。但是这个回答并不科学,因为人”形成自身,塑造自

我”的过程中只有“行动”还不够,还需要其他的东西作

辅助,题干中的观点其实是互相补充的,缺一不可,我们

可以强调某一点,但不能否定另一点,如“行动”需要有

目标、有梦想作为指引,我们不能只有眼前的行动,没有

目标指引的“行动”就会像无头苍蝇,而合适自己的目标,

会指引“行动”的方向,会促进行动有更好的效果,能让

自己变的更好。如我们除了行动,还要自我反思,在自我

反思中清楚“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哪里需要改进”“哪

些优点要继续发扬”等等,以形成更好的自我。

写作中,如果把文章写成议论文,则可运用举例论证

的方法充分说理,如可举宁泽涛的事例,宁泽涛曾是一个

相当怕水的孩子。为了克服恐惧,锻炼自己,他毅然选择

了学游泳。有记者曾问他内心有没有软弱的时候,他说:

“其实我也会哭,但是不会让别人看到,有时就在水里面

哭。”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挑战它,是宁泽涛成功

塑造自己的关键。

参考立意:

1.用行动塑造自我。

2.塑造自我需要不断反思自己。

3.塑造更好的自我,需要有目标的行动。

五、四川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2月大

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一[北宋]司马

光《资治通鉴》材料二:考察一个人判断力,主要考察

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无数可怜人,长期生活在单一

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

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一一[印度]阿玛蒂

亚-森(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材料三:法国社

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一书中指出,当个人为孤立个体时,有着自己鲜明的个

性特征;当个人融入群体后,其所有个性都会被群体湮

没,个体思想就会迅速被群体思想取代。这引发了

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

体验。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

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审题:这是一道言论组合类材料作文题。材料

一是中国古代名句,意思是说: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

能明辨是非;只听一方面的话容易产生片面性。材料二

解说了个人判断力与信息来源多寡(多样与单一)的关

系,诠释了导致愚昧、自信的最大原因。材料三指出作

为孤立个体的个人的思想与融入群体之后的个性被群

体思想替代的现象。三则材料都涉及个体与外在信息的

联系,指出信息对个体判断、认知与思想的复杂影响。

生逢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公民当如何应对纷至沓来的

各种信息,如何分清是非善恶美丑,如何对外界信息兼

收并蓄、集思广益、斟酌取舍,如何对纷纭信息做出科

学理性的判断,如何做一个有主见的、又能善于听取意

见的人,如何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这些问题既关

乎个体自我的健康成长,也关乎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

写作这道作文题,我们不妨联系当下社会各种芜杂、多

元信息“喧哗”的舆论场中的相关案例,比如“鸡蛋返

生”论文现象等,采用破立结合的方式,阐明自己的主

张,并阐述具体理由。也可采取记叙类文体,如小小说,

通过讲述故事,来诠释自己的见解。立意:

1.青年人应恪守真理、尊重事实、讲

求逻辑。2.甄别取舍,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判断。3.

君子须有不和众嚣、独具我见的胆识。

优秀作文

做一棵有判断力的苇草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是帕斯卡尔哲学代表作《思

想录》中的名篇,它揭示了人之所以伟大的根本在于思

想:“只有思想,才能令人真正的伟大。”“人全部的

尊严就在于思想。”然而,人虽然具备“会思想”的天

然属性和比较优势,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拔节长成“会思

想的芦苇”。“会思想”当然不是胡思乱想和吠形

吠声,而是陈寅恪先生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之思想。比如,有人参与公共话题讨论时,完全不讲事

实、常识和逻辑,不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

杆卫你说话的权利”,而是搞意见垄断和话语霸权;不

是以偏盖全偏听偏信,以自己“选择性接受”获得的片

面信息作为唯一权威结论,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对

与自己不同意见发动网络暴力和秽语攻击,甚至现场动

粗或约架决斗将“嘴仗”升级为“肉搏”。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洞见:“考察一个人的判

断力,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无数的可怜人,

长期生活在单一的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的,

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

希特勒统治德国期间,举国陷入暴力与谎言。为了维护

极权,希氏施以两个手段:利用盖世太保监视民众一言

一行,一旦有“风吹草动”便将人拉入监狱,甚至很多

人被秘密处死;另一手段便是动用国家机器,不断利用

媒体宣传“纳粹思想”,不断制造谎言达到洗脑目地。

“纳粹喉舌”“创造希特勒的人”戈培尔曾毫不隐讳

地公开叫嚣:“宣传只有一个目标:征服群众。所有一

切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都是好的。”无独有偶,昭和

十六年(1941年)、日本山梨县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笔

记中,大量记录了崇拜日本军队、崇尚侵略的内容。在

那个疯狂时代,如是作文甚至命题作文要求小学生必须

完成,而且老师要检查批阅,藉此向他们强制灌输军国

主义思想。在如此这般洗脑土壤上,谁又能长成一根

“会思想的芦苇”呢?人作为“会思想的芦苇”,

一旦停滞思想,势必导致大脑虽长在自己头颅上,思想

却存活于别人大脑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者,也被称为

乌合之众。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

洞见,当个人为孤立个体时,有着自己鲜明个性特征,

当个人融入群体后,其所有个性都会被群体湮没,个体

思想就会迅速被群体思想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

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勒

庞阐释了为何群体往往呈现出“盲目”“冲动”“狂

热”“轻信”特点,而统治者又是如何“正中下怀”利

用之,建立和巩固自身统治。“人只不过是一根苇

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他却是一根能思想

的苇草。”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人

作为“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拔节长成”会思想的芦

苇”,抑或夭折异化为不能思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归根到底取决于自己一一能否于“乱花渐欲迷人眼”

中,恪守住追求真理、尊重事实、敬畏常识、讲求逻辑

的为人底线,进而做到刚正不阿、不被绑架、拒绝裹挟、

特立独行。

六、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人说:一个人对别人的批评不但不生气,反而很高

兴,那就证明这个人很有修养;一个人听到别人批评就不

高兴,那就证明这个人还有很长的一段修行路要走。那么,

接受别人的批评真的是有修养的证明吗?请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乐于听取意见,善于接受批评,不对批评者产生抵触、

怨恨,反而感到高兴、心怀感激,无疑是有修养的表现。

相反,如果听到批评则感到不愉快,虽然是人之常情,但

也的确说明自己的心胸还不够广博,还只能容纳与自己同

一立场的观点和意见,无法忍受他人对自己的指摘和挑剔,

确实还需要更多的磨练。考生应围绕题目中提出的“接受

别人的批评真的是有修养的证明吗”这一问题进行辩证思

考,无论是否赞成这一说法,都是成立的。

假如赞同这个说法,可以论说批评的意义所在,从批

评带给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