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隋唐大一统格局下的国家治理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选官制度、中枢机构、赋税制度的演变等重要史实,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体悟家国古今

思辨历史真意一、中枢之变中央官制的完备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三省六部制的演变(1)三省雏形:魏晋南北朝时,尚书台改称尚书省,形成三省。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逐渐制度化中外朝制(中朝:尚书令、侍中)尚书台尚书省门下省

逐渐制度化(2)初创于隋【隋文帝】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3)完善于唐评价3: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节制君权;(二)评价三省六部制阅读课本P44页和《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完成探究任务。《三省六部制示意图》【探究】唐朝某年夏天,连日大雨导致关中发生水灾,皇帝下诏要求做好赈灾工作。这道诏书都经历哪些流程?体现了三省六部制怎样的特点?皇帝赈灾拨款+减税修建房屋审核同意执行→分工不同意(封驳)放粮;疏浚河道(涂归)评价1:

相权三分,相互牵制,加强皇权;评价2:

职责明确,程序化、规范化;

材料: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唐《文献通考》评价4:

群相于政事堂集议的沟通机制,集思广益,避免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防止了宰相专权。总结: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完善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深远影响!吏部人事:职官铨选户部财政:户籍税收礼部文教:礼仪外事兵部兵事:兵籍军令刑部司法:司法刑狱工部土木:营造工程(2021·北京卷·2)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

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D巩固:(2018·全国Ⅱ卷高考·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C时期中枢机构权力分配西汉武帝前三公九卿制丞相集决策、行政、用人、审议和司法于一身武帝后中外朝制中朝决策,外朝执行东汉三公和尚书台三公荣誉,尚书台掌决策和行政魏晋南北朝尚书、中书、门下形成三省三省共同辅助决策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起草诏令、门下封驳审议、尚书执行发展趋势历代中枢机构的演变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2020·山东卷·3)表1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D二、选官之变选官制度的成熟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两汉:察举制【品德】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汉末民谣现实困境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现实困境孝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者也。——《晋书》1.封建经济发展,庶族地主阶层壮大,士族没落。2.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豪强地主操纵选官。3.政府加强中央集权,打击豪强大族势力的需要。4.统治者重视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2.隋唐科举制科举制形成原因一、大国选材——选官制度的成熟2.隋唐科举制隋朝形成唐朝完善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贞观)武则天唐玄宗(开元)阅读教材,自主填写科举制形成和发展过程表。

进士科录取率百分之一二,考诗赋、策论。明经科录取率十分之一二,考贴经、墨义。废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增加科目:进士、明经两科扩大人数;首创武举、殿试任用高官主持提高科举地位宋朝改革明清鼎盛清末废除放宽资格;糊名;誊录;殿试成为制度重视学校;八股取士清末新政1905年废除科举制一、大国选材——选官制度的成熟2.隋唐科举制科举制演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①选官标准:家世门第→才能,逐渐严密科学②选拔方式:血缘/推荐/品评→中央公开考试③选官形式:逐渐制度化,公平公开客观④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雁塔题名处,蟾宫折桂新。——《郡燕新进士胡文》2.隋唐科举制科举制影响积极影响:①考试相对公平,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扩大统治基础;②打击门阀势力,利于打破特权垄断;③推动儒学和教育发展;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④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⑤历朝沿用,被世界各国借鉴,影响西方文官制度。消极影响:⑥重才轻品:易忽视官员素质和品德。⑦官本位思想。⑧后期禁锢思想。⑨忽视实用,阻碍科技。⑩不利于近代学习西方。三、财政有道赋税制度的创新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提高生产积极性政府的赋税收入有所保障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各地数额地税田亩户税人丁、资产夏秋两次征收①量出为入②地税+户税(以财产为主)③夏、秋两次纳税三、财政有道

——赋税制度的创新时移事迁:社会现实北魏强大孝文改革唐初盛世国家强大中唐安史之乱后风雨飘摇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均田制(封建土地国有制)沿用均田制(封建土地国有制)租调制(人丁为主)租庸调制(人丁为主)均田制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