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34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34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34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34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学情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20小题,共20分)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始修建大运河B.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始修建大运河C①开始修建大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始修建大运河③灭亡陈朝【答案】B【解析】【详解】观察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军南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从605年起,隋炀帝命人开始开凿大运河,B项正确。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灭亡陈朝,排除A项;从605年起,隋炀帝命人开始开凿大运河,589年,隋朝灭亡陈朝,排除C项;从605年起,隋炀帝命人开始开凿大运河,589年,隋朝灭亡陈朝,排除D项。故选B项。2.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做了主题演讲,下列表述中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隋唐历史的基本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繁荣的表现是出现了的盛世局面,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放的表现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C项正确;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征,排除A项;两宋时期,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不断发展,元朝时期民族融合得到大发展,宋元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诗句出自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当时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大唐文化。下列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与此相关的是()A.日本晁衡(阿倍仲麻吕)辞帝都 B.甘英出使大秦 C.鉴真东渡 D.日本派遣唐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当时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大唐文化”和所学知识可知,鉴真是唐朝高僧,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六次东渡,终达日本,鉴真东渡日本后,不但弘扬了佛法,还把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C项正确;日本晁衡(阿倍仲麻吕)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排除A项;东汉时期,甘英出使大秦,也就是罗马,与本题时空不符,排除B项;日本派遣唐使是日本人来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4.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铭》中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A.发挥了农业灌溉作用 B.起到防洪减灾作用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导致了隋朝的灭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并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开通以后,成为连通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C项正确;ABD所述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5.中国有位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他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这位皇帝是()A.唐高宗 B.唐玄宗 C.唐太宗 D.唐肃宗【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时常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来告诫自己,在治国过程中注意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C项正确;唐高宗、唐玄宗,唐肃宗都是唐代的皇帝,但是与题干所述“贞观之治”的表现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6.某学习小组在整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时,收集了“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连中三元”等关键词。这个学习小组研究的古代制度首创于哪个朝代()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隋朝【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连中三元”反映的是科举制度,隋炀帝时期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D项正确;秦朝、汉朝时期,科举制未诞生,排除AB项;唐朝在隋朝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7.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神”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唐玄宗统治前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开元”,当时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出自杜甫的《忆昔》中的诗句,描述的是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繁荣富庶的景象,A项正确;“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朝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人杰”“鬼雄”指的是项羽,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与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景象无关,排除B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是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远在天边就好像近在眼前,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亲近,与盛世景象无关,排除C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对英雄人物的向往,排除D项。故选A项。8.下面是小明整理唐朝灭亡后的历史信息。其中正确的是()①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②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延续③政权更迭与分立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④五代十国时期统一仍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①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而ABC项概括不全,排除ABC项。故选D项。9.赵匡胤(宋太祖)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所提计策起到的作用是()A.杜绝了官员贪腐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加速了宋朝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削夺地方官员行政权力,剥夺地方财政权力,收缴地方精壮兵力。派文臣担任各地知州且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通过以上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杜绝官员贪腐需要整顿吏治,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削弱地方势力,与提高了行政效率无关,排除C项;宋朝并没有完成全国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10.某历史板报中有四个栏目(见下图),由此推断该历史板报的主题是()主题:______在陈桥驿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A.唐朝的政治 B.元朝的政治 C.北宋的政治 D.明朝的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并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根据题意,C项正确;ABD项均与“杯酒释兵权”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11.史学家陈寅恪在《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认为()A.民族交融促成盛世之局 B.李唐实为胡人王朝C.治世局面改善民族关系 D.中原文明弊病已除【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可以归纳为李唐王朝容纳塞外和中原文化,民族交融促进李唐王朝的盛世天下,A项正确;李唐实为胡人王朝,在材料中没有找到依据,排除B项;治世局面与民族关系,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材料强调是塞外民族吸收中原文化除去本身的弊病,而非中原文明弊病已除,排除D项。故选A项。1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诗句。唐末农民起义()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黄巢起义转战南北,并攻人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可知唐末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A项正确;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与唐末农民大起义没有联系,排除B项;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与唐末农民大起义没有联系,排除C项;安史之乱之后,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与唐末农民大起义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13.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导致二人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A.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C.仕途不同 D.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李白和杜甫不同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他们作品风格迥异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时代和经历不同即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A项正确;BCD项会影响创作风格的不同,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14.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①日本派遣唐使来华②玄奘西游天竺③鉴真东渡日本④甘英出使大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传播唐朝文化,唐太宗前期,玄奘西游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唐太宗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经历见闻由弟子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①②③符合题意;甘英出使大秦是在东汉时期,④不符合题意。所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5.学者吕思勉认为“唐代天宝之乱,原因孔多,边兵之重,要为其大者”。该学者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边疆军事防务所致 B.藩镇割据局面形成C.地方完全脱离中央管控 D.君主专制遭到严重削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边兵之重,要为其大者”可知,安史之乱爆发主要原因是“边兵之重”即边疆军事防务所致,边疆形势日益紧张,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内轻外重的局面,最终导致节度使发动叛乱,A项正确;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排除B项;题干体现不出地方完全脱离中央管控和君主专制遭到严重削弱,排除CD项。故选A项。16.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的增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族以及文化思想诸方面,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起到了一种强烈的凝聚力作用。材料从整体上体现出该阶段的特点是()A.藩镇割据的延续 B.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凝聚力C.政权分立中孕育着统一 D.各地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的增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族以及文化思想诸方面,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起到了一种强烈的凝聚力作用”和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时期是政权分立的时期,但政权分立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为北宋的统一奠定基础,C项正确;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延续,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统一因素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凝聚力,其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族以及文化思想诸方面,排除B项;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7.史学界对宋朝的某项政策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这项政策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宋朝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第二种观点,这项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这项政策应该是()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这项政策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宋朝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第二种观点,这项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武将受到严格限制,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B项正确;重农抑商是经济政策,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和亲会盟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闭关锁国是清朝的对外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18.《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1077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与治平(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据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A.抑制土地兼并 B.增加财政收入C.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1077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与治平(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结合所学分析可知,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项正确;抑制土地兼并,与题干材料意思不符,排除A项;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这两项不但不符合题意,而且叙述也错误,排除CD项。故选B项。19.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如图的文物,这些文物反映了()A.民族交融 B.北宋经济发展 C.宋夏和约 D.辽宋议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文物可知,北宋、契丹和西夏钱币的形状都是圆形方孔,图中文物钱币都延用和效仿了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说明少数民族契丹和党项族在经济文化方面与汉族政权北宋之间的交融,A项正确;契丹和西夏的钱币并不能说明北宋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与题目无关,排除C项;辽宋议和与西夏钱币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0.历史上,每个时期都有其时代特征。下面漫画再现了辽、北宋、西夏时期的政权格局,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政权并立 C.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D.早期国家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漫画再现了辽、北宋、西夏时期的政权格局”结合所学知识,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北宋是汉族建立的政权,建立者是赵匡胤。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建立者是元昊。综上所述了辽、北宋、西夏时期反映的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B项正确;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反映的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大一统国家的形成是秦朝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早期国家的发展是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题(3小题,共30分)21.“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相乐。”盛唐气象万千,表现在各个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经济繁荣——底气】材料一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1)材料一中的“盛世”和“鼎盛”局面在历史上各自称为什么?根据材料,归纳“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民族交融——和气】材料二蕃人旧日不耕犁(少数民族原来不会耕地),相学如今种禾黍(如今也学会了种植庄稼)。——王建《凉州行》女为胡妇学胡妆(妇女都愿意学胡人化妆),伎进胡音务胡乐(歌女也愿意唱胡人音乐)。——元稹《法曲》(2)上引诗句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请写出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证明该政策。【对外开放——大气】材料三公元645年,高僧玄奘离中土十六年之后由印度回国,第二个唐朝皇帝李世民亲予接见。当日龙颜大悦,御前传旨,使玄奘有了各样的助手和各种方便,将梵文经典657件译为华文。——摘自黄仁宗《中国大历史》(3)材料三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材料指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文艺多彩——才气】材料四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4)请列举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名家一例。【答案】21.盛世局面:“贞观之治”。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原因: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善于改革;关注民生等。22.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例子: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尺带珠丹)。23.事件:玄奘西行。对外政策:开放或对外开放的政策。24.事例:颜真卿、柳公权或欧阳询。【解析】【小问1详解】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信息“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鼎盛时期:根据材料二信息“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的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材料二信息“重用贤能”,可得出:善于用人;根据材料一信息“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材料二信息“发展经济”,可得出:重视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一信息“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材料二信息“改革税制”,可得出:善于改革;根据材料一信息“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关注民生等。【小问2详解】民族政策:根据材料二信息“少数民族原来不会耕地……如今也学会了种植庄稼”“妇女都愿意学胡人化妆……歌女也愿意唱胡人音乐”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当时,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例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641年,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唐蕃再度和亲,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尺带珠丹)迎娶了金城公主,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小问3详解】事件:根据材料三信息“公元645年,高僧玄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故材料反映的是玄奘西行。对外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实行开放或对外开放的政策,与很多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