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学设计6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30/14/wKhkFmZMkwGAYnv3AAFBgfOC7NY725.jpg)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6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30/14/wKhkFmZMkwGAYnv3AAFBgfOC7NY7252.jpg)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6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30/14/wKhkFmZMkwGAYnv3AAFBgfOC7NY7253.jpg)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6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30/14/wKhkFmZMkwGAYnv3AAFBgfOC7NY7254.jpg)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6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30/14/wKhkFmZMkwGAYnv3AAFBgfOC7NY72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3、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让每一个学生在透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潜力。6、透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教学重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教学难点: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1、读题导入:这天我们要一齐走进季羡林的一篇文章《怀念母亲》。怀念母亲,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它使将近百岁老人季羡林终身遗恨,度日如年,我们也带着终身遗恨,度日如年的情绪来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季羡林为什么终身遗恨,度日如年呢让我们一齐走进作者的内心。2、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①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把课文读通读顺。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是哪两个母亲③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出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的语句,并记录自己的体会。④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个性创作。二、展示学习成果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1、小组内自学生字词,透过查字典词典及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在组内展示。2、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小组里的同学讨论。3、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4、我明白文章主要写: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向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5、我明白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二)学文悟情展示(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A、交流对亲生母亲的敬意和爱慕之情1.小组自学,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B、互动交流,教师点拨:1、交流:从哪些语句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重点语句:生: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母亲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无比的悲哀,一连痛苦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可见作者对母亲有多么爱。师:不仅仅吃不下饭,还寝不安席,你明白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吗生;就是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师:是呀,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如此痛苦不堪生:因为作者六岁就离开了母亲,而且平时也很少回家,没有很好地帮忙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所以感到很内疚。生:我觉得还有一点,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一眼,心里必须也很痛苦。师: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一想到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绞。(指导朗读)师: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生:会想起自己以前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生:会想起母亲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日夜操劳的情景。师:这也许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了,因此当母亲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理解让我们一齐读这句话。师: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句话,你能读懂些什么师:是呀,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出示资料:我暗暗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状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离去,带给作者多大的伤痛,母亲的去世,更是作者的终生遗憾。师:是呀,当作者即将大学毕业,即将有潜力赡养母亲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自己,这怎样不让作者难过、悔恨带着这种感受一齐读这段话。C、出示补充资料《赋得永久的悔》。这是留存在作者脑海中最深刻的记忆,因此,当母亲逝去时,作者内心又怎样能理解得了,你从哪句话读到了这种情感指读,交流体会。D、小结;正如作者所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却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离去带给作者多大的伤痛,这也正能体现作者对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1、小组自由选读最喜欢的一段话。2、小组展示自己想象到的一位母亲着急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与季羡林此时的心会想说的一些话。三、朗读全文,师生小结。四、课外知识拓展。查找资料,搜集季羡林先生写的文章来读,并写一写体会。第二课时一、提出学习目标1、启发导入。我多少爱,多少温暖,远在异国他乡的作者怀念的仅仅是亲生母亲吗还有祖国母亲。这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季羡林的《怀念母亲》。2、引导学生提出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2)、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3)、收集有关的资料,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个性创作。二、展示学习成果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一)、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文中的几则日记,并交流一下,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回指导)(二)、汇报交流。(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明白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从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完美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完美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有感情地朗读。3、出示第三句: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亲的样貌和容颜,但无奈模糊不清,只能尽力地怀念,不断地回想。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4、小结:从几则日记中我们真实地感到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这也正体现作者对祖国母亲的崇高敬意和真挚爱慕之情。(三)、创造性展示1、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思念,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效果如何(如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作者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自己两位母亲,字里行间个性是真实地引用日记写出了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忘的爱意。更能真真切切地看出季老先生对亲生母亲的一片孝心,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心。)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明白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齐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4.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随文识记生字、辨析字形、词义。2.初知课文资料,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深沉的爱。并摘抄相关句段。3.了解文章写作方法。开门见山,点明主题,首尾呼应。以及文章特有的引用格式。二、教材、学情分析本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生我的母亲,一位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生生活是幸福无忧的,在父母浓浓的爱中,细致的呵护中,对季老这份复杂的感情,缺乏现实的体验。加之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必须的困难。三、教学策略基于上述原因,我预设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透过对中心句的反复体会,让学生明晰两位母亲在作者心中的分量。指导对弃养,与第三段的研读,了解怀念源于离开。怀念是在不断的回忆中纠缠。对生母的悔恨透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去体会季老在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中的煎熬。同时引入古诗词《游子吟》,加深学生感悟。对祖国的眷恋,透过默读勾划出魂牵祖国的句子,在读中体会,抄写中感悟。最后借第三段两个不明白为什么来生发学生对作者,对文章的质疑。解疑的同时存疑,适时引入《永久的悔》,《寻梦》作为课后阅读资料,深入感悟作者之情。四、板书设计五、教学过程导入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来自谁的哪篇文章?(季羡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天我们再来品味季老的一篇有关母亲的散文。感受季老对母亲深沉的爱。2.板书课题一)围绕课题,检测预习。了解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1.课文大家都预习了,再读题目,你都明白了什么?2.引入第一段的感悟。了解写法开门见山,点明主题。母亲指生母,祖国(板书)明确文章中心句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读后,尝试缩句。找出季老对两位母亲深沉的爱敬意、爱慕(板书)3.过渡:季老何以怀念母亲,何以离开母亲?我们再次走进文章去寻找答案。二)且读且思,抓关键词句,理解恨之深,悔之切。1.指名读第二段1)读中理解弃养揭示怀念母亲是因为母亲离开了我(板书离开)2)抓关键词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概括成语(寝食难安)3)指导感悟作者心中的悲痛,引入《游子吟》让学生想象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思念中都会想到什么?4)再读。范读创设情境,自主练习。5)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心中的感受.恨悔。带着这个字去触摸作者的心(读)。三)自读自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魂牵梦萦。1.痛失母亲的悔恨还未淡去,李老又离开了祖国。(板书离开)思国,思乡,追忆母亲的复杂情感,季老是如何表达的呢?(日记)2.介绍引用较多文章的另一种格式。以冒号标注开始,另段用不同字体表示。后应对散文的引用也是如此。大家在写作中能够尝试。3.默读。勾划季老魂牵祖国的句子。4.练习朗读。5.交流1)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指导凄的写法,理解凄凉的词义。指导朗读。2)11月20日日记。指导不能忍耐。3)11月28日日记,第五段。抓关键词思潮起伏心潮腾涌,感受作者所思之乱,所想之多。指导朗读。4)朗读第七段,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段对文章的总结,情感的升华。并点明其与开头的呼应。五)读中生惑,为后续学习存疑。拓展阅读《永久的悔》,,《寻梦》。1.大家已经被季老这深沉的爱所感染,可他自己却不断在问自己(读第三段)你明白为什么吗?2.学生谈体会。引入游子思乡的诗词。3.请同学们再回到文章中,与季老对话,与文字同游。找找你心中的为什么。4.默读,生疑。5.同桌交流,指名汇报。6.推荐文章《永久的悔》,,《寻梦》。这两篇文章中能够帮忙大家解释心中的疑问,下节课我们来谈谈你悟到了什么。六)积累词句,总结文章情感基调,升华单元主题。1.请同学们把刚才你勾划的季老魂牵祖国的句子抄一抄,再来体会季老对祖国的眷恋,写一写你的体会。2.我这有四句话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这是季老送给大家的。期望对同学们有所启迪。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1、准确读写课文8个生字和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朦胧、可见一斑、真挚等六个词语。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述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3、品味揣摩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旅居海外时对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4、在读懂课文资料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学习体会关键词句,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资料的读书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透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敬意与真挚爱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文章,齐读课题2、复习:①首先来复习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看屏幕,一齐读读: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朦胧、可见一斑、真挚②透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已有了初步了解,课文以怀念母亲为题,写了哪两个母亲(板书:生身母亲、祖国母亲)他对这两个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板书: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3、引入: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资料掌握十分扎实,这节课我们就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研读课文,并在研读过程中用心体会作者对两位母亲的崇高敬意与真挚爱慕。二、整体读文,初步体会1、谁愿意和老师一齐来读课文2、你读第一自然段,老师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按顺序往后读,大家边听边初步体会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三、默读课文,自主学习1、提出学习要求:一边读一边把文中描述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与真挚的爱慕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反复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体会,体会深刻的在空白处简单做做批注,如果有问题在旁边做出标记。2、读完的同学快到小组里去,把你读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提出来和他们一齐研究一下,把体会深刻的地方跟他们交流。四、群众汇报交流(一)、体味对生母的情感着重引导理解以下几个句子1、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①学生初读谈自己的理解,谈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这句话。②问题设计:母亲去世,作者为什么会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再读读这一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联系上文: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只活了四十多岁。体会作者心中的悲哀难过。感情朗读联系下文:我真想随母亲与地下数十年如一日。问题设计:你明白作者有什么愿望吗补充资料:作者以前暗下决心,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立即迎养母亲,以弥补长久离开母亲的遗憾,然而没等作者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作者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指导朗读:而今母亲去世了,即使他大学毕业,即使他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吗此时此刻,你觉得充溢在作者心中的还仅仅是难过、悲哀吗是什么(遗憾、悔恨、自责)带着这样的体会,谁来给大家读读。2、下文中还有你关注的句子吗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理解后感情朗读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一、语调低沉;二、语速缓慢)感情朗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痛苦与遗憾的事吗让我们一齐带着对母亲的爱慕,带着失去母亲的痛苦,也带着永远无法实现愿望的遗憾再读读这部分。3、看到她的神情,我想着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作者为什么真想哭再快速浏览这则日记,结合课外资料来谈。感情朗读:刚才我们体会到作者悲哀母亲去世了,而今他成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更加真挚,更加深厚,所以他连用两个感叹号,来表达心中喷涌的情感。大家读时要注意语气的把握,指名读,齐读。4、在文中还有一句话也写出了作者对生身母亲的这种深厚情感,明白是哪句吗读给大家听一听。过渡:读到这,老师不由得想到了王维的两句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异国他乡,季老怀念的还仅仅是自己的生母吗还有谁(祖国母亲)(二)、体味对祖国母亲的情感1、请同学们看看你们画出的描述对祖国母亲爱慕与敬意的词句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他对祖国母亲的魂牵梦绕指名读①理解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明白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这句也出现了一个频来入梦你是怎样理解的问题设计:祖国母亲为什么也会一次又一次走进作者的梦中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日记。②在日记里找到了哪些关键句,哪个小组之后来汇报。Ⅰ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浓浓地糊在心头。在这段的学习中,你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吗预设:作者为什么而凄凉,为什么这凄凉又是甜蜜的,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吗师小结指导朗读:作者运用凄凉与甜蜜这一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的词语巧妙的将自己远离家乡亲人的孤寂与想起亲人的甜蜜进行了比较,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的十分充分。因此读这句时要注意前半句酸酸的、有点凄凉与甜蜜的、浓浓的语气上的区分。指名读Ⅱ我此刻还真是想家,想故国不能忍耐。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思念)这种思念你能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你积累的诗句来形容吗指导朗读:艾青曾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借用一下来表达我此时的感受:为什么我的眼里满是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同学们,这种深沉、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怎样透过读传达出来呢练习读一读指名读Ⅲ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飘过窗外③透过刚才学习,联系上文和下文,你能回答为什么祖国母亲也会频来入梦吗2、引读师:旅居海外的日子,作者的心中不断涌现着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着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这份情感在作者的心头不仅仅挥之不去,反而因地域的距离而变得更加强烈了,请同学们与老师一齐再深情地朗读他的日记,再一次走进老人浓浓的思念生:11月16日日记师: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生:11月20日日记师: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轻轻地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生:11月28日日记(三)体会《寻梦》的情感过渡:为了更好的表达对两位母亲的敬意与爱慕,作者除了引用日记外,还引用了他的散文《寻梦》的开篇、结尾,让我们来读读这两段文字,用心去体会、感悟。(分男女生读)①这样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②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结合搜集的资料谈)(四)学习最后一段过渡:这样的思绪能够在文章中找到许多许多,母亲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资料,快速读读课文做后一段。说说从这一段中的哪个词、哪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感情朗读五、体会文章写法1、浏览课文开篇、结尾2、你发现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了吗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文章是怎样首尾照应的。3、小结:像这样首尾照应就能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六、总结延伸这篇课文首尾照应使每一个读此文的人都能深切的意识到作者在欧洲的十一年是对母亲思念异常强烈的十一年,生身母亲与祖国母亲化为一体,成为支撑他在国外漫长岁月中的巨大精神力量。课后请同学们把文中描述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摘抄下来,愿意进一步了解季羡林先生的同学,能够读读《季羡林画传》、《重返哥廷根》、《季羡林论人生》。怀念母亲教学设计(四):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3.积累语言。课件:季羡林相关资料谈话导入1.了解作者。谁明白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3)出示课题。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齐走进《怀念母亲》。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资料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资料,说说读懂了什么。如,题目的双重含义。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资料初步理解: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品读课文(一)抓课文主线。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此刻梦中;留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述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之后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明白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明白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1.从什么地方能够看出十分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就应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能够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向十一年等。)(二)品读思母之情。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明白是为什么,我们一齐来看看为什么。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此刻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明白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向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指读或师范读。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教师相机引读: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之后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明白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三)品读思国之情。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2)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设计想象说话:如,因为季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设计想象说话:如,他想到_________________,仿佛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5)朗读其他相关资料。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11月16日(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11月20日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11月28日(四)抒发情感这样的思绪能够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资料。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4.从文中找出描述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拓展升华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最后向我走来了。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此刻最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国母亲怎样能不称之为宝呢?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五):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2.感悟课文资料,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3.感情朗读。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明白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课文吧!怀念母亲。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向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明白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此刻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向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1.透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明白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课时)四、朗读全文,师生小结。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明白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从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完美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完美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有感情地朗读。(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有感情地读。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教学说明】此部分教学,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讲解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找出句子,不分先后秩序,学生找到的句子老师与学生共同朗读、共同讨论,得出祖国母亲与自己生母一般,让作者思念,作者那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同时透过文字也传递给了我们。教师应多指导学生透过朗读及抓住句子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装句子的意思。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透过读表达出来。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明白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齐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4.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板书:怀念母亲崇高的敬意真挚爱慕生身母亲=祖国母亲怀念母亲教学设计(六):教学目标:1、准确读写课文8个生字和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朦胧、可见一斑、真挚等六个词语。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述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3、品味揣摩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旅居海外时对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4、在读懂课文资料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学习体会关键词句,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资料的读书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透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敬意与真挚爱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文章,齐读课题――2、复习:①首先来复习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看屏幕,一齐读读: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朦胧、可见一斑、真挚②透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已有了初步了解,课文以怀念母亲为题,写了哪两个母亲?(板书:生身母亲、祖国母亲)他对这两个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板书: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3、引入: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资料掌握十分扎实,这节课我们就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研读课文,并在研读过程中用心体会作者对两位母亲的崇高敬意与真挚爱慕。二、整体读文,初步体会1、谁愿意和老师一齐来读课文2、你读第一自然段,老师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按顺序往后读,大家边听边初步体会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三、默读课文,自主学习1、提出学习要求:一边读一边把文中描述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与真挚的爱慕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反复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体会,体会深刻的在空白处简单做做批注,如果有问题在旁边做出标记。2、读完的同学快到小组里去,把你读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提出来和他们一齐研究一下,把体会深刻的地方跟他们交流。四、群众汇报交流(一)、体味对生母的情感着重引导理解以下几个句子1、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①学生初读谈自己的理解,谈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这句话。②问题设计:母亲去世,作者为什么会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再读读这一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联系上文: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只活了四十多岁。体会作者心中的悲哀难过。感情朗读联系下文:我真想随母亲与地下数十年如一日。问题设计:你明白作者有什么愿望吗?补充资料:作者以前暗下决心,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立即迎养母亲,以弥补长久离开母亲的遗憾,然而没等作者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作者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指导朗读:而今母亲去世了,即使他大学毕业,即使他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吗?此时此刻,你觉得充溢在作者心中的还仅仅是难过、悲哀吗?是什么?(遗憾、悔恨、自责)带着这样的体会,谁来给大家读读。2、下文中还有你关注的句子吗?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理解后感情朗读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一、语调低沉;二、语速缓慢)感情朗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痛苦与遗憾的事吗?让我们一齐带着对母亲的爱慕,带着失去母亲的痛苦,也带着永远无法实现愿望的遗憾再读读这部分。3、看到她的神情,我想着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作者为什么真想哭?再快速浏览这则日记,结合课外资料来谈。感情朗读:刚才我们体会到作者悲哀母亲去世了,而今他成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更加真挚,更加深厚,所以他连用两个感叹号,来表达心中喷涌的情感。大家读时要注意语气的把握,指名读,齐读。4、在文中还有一句话也写出了作者对生身母亲的这种深厚情感,明白是哪句吗?读给大家听一听。过渡:读到这,老师不由得想到了王维的两句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异国他乡,季老怀念的还仅仅是自己的生母吗?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4章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 旅行社申请书
- 二零二五版离婚房产分割协议详细规定房产分割细则2篇
- 电力行业的大数据技术发展趋势
- 公司住房申请书
- 2025年度数据中心机房装修及恒温恒湿系统建设合同
- 2025年度水电安装施工人员培训与考核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智能新能源汽车销售与服务合同范本
- 急救护理学第十章灾难救护讲解
- 2025年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Unit2 No rules no order Section A Grammar 英文版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职责(4篇)
- 2024年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版消防设计质量问题案例分析手册建筑机电专业
- GB/T 19411-2024除湿机
- 四年级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 简约喜庆元宵节介绍模板 教学课件
- 降“四高”健康教育课件
- 心理评估与诊断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