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荒漠化的人为原因_第1页
2.1-荒漠化的人为原因_第2页
2.1-荒漠化的人为原因_第3页
2.1-荒漠化的人为原因_第4页
2.1-荒漠化的人为原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

建设制作高二地理备课组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类型。2.了解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措施。【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人口激增

干旱

气候异常

土地资源

水资源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

【读图思考】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首先是

,其次才是不合理的

。⑵.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

几个方面。这些行为及其产生的环境后果,说明了人类活动不当,对

资源、

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是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土地水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丝绸之路图2.5沙漠掩盖下的丝绸之路【读图思考】⑴.从总的趋势看,图中的河流多呈什么流向?为什么该地区的河流多呈平行状分布、流程短小,越往下游流量越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⑵.图中“现在城镇”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⑶.图中交通线(公路、铁路)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⑷.图中“现在城镇”相对于“古城遗址”的位置变化及形成原因?⑸.图中“古城”被废弃的原因是什么?该地区的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如何?由四周流向中间发源于周围高山,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且受地形影响主要分布在盆地四周山麓地带的绿洲地区水源公路呈环状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铁路呈半环状分布在盆地北部边缘的天山山麓。社会经济因素往河流上游移动绿洲退化绿洲退化加剧【课堂探究】列表比较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和主要危害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破坏原因主要危害①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挖药材、发菜等。干旱的草原牧区和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特异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从事农业生产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缺乏能源的地区干旱、半干旱的沙质土壤地区严重破坏草场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沙质土壤遭受风蚀,进而形成流沙地【课堂探究】阅读讨论: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1.哪些地区会产生次生盐渍化?2.次生盐渍化形成过程是怎样的?3.若条件允许,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是否可以将青藏高原的冰川用来发展灌溉农业?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积。开放性题目,可以从灌溉和土壤次生盐渍化两个方面来回答都行。【读图思考】⑴.图中的红点表示

,以红点为中心的圆表示

。⑵.结合教材图2.6探究分析水井数量的不同对牧场有何影响?

其导致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井被破坏的草地当井的数目不很多,而且间隔很远时,在以井为中心裸地之间还有大片正常的牧场以维持牲畜的生存。当井的数目很多,而且间隔很近时,会使水井周围的草场受到过度践踏而无法得到恢复。过度放牧

1.萨赫勒地区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活动

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根据图2.8,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早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加剧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的恶化及荒漠化的发展。

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上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请你解释下图(图2.10),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对点演练】

目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已在我国形成。风沙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已达30%。读“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1~2题。AD1.土地严重荒漠化的地区有()A.南疆B.北疆C.呼伦贝尔草原D.辽河上游2.地区不同,荒漠化的主要形成原因也不同。下列风沙地域与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河套平原——过度放牧B.锡林郭勒草原——过度采矿C.南疆——过度利用地下水D.河西走廊——过度垦伐【对点演练】该题主要考查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明确各地的荒漠化形成的地理背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第(1)题,结合图例可知,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南部、黄土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南部以及沈阳西北部的辽河上游地区。第(2)题,河套平原地区以灌溉农业为主,造成次生盐渍化;锡林郭勒草原则是过度放牧。在南疆,绿洲上发展农业因过度利用水资源造成荒漠化,而在河西走廊则是过度垦伐,造成土地荒漠化。【解析】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⑵人为因素: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根本原因):首先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其次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②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我国西北地区的概况: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⑴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加剧荒漠化进程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课时小结】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绿洲地区:在荒漠地区作物生长必须依靠水源灌溉。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迫于人口增加的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灌溉农业区: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出现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如:掘井的负作用7、在别人嘴里,永远不会是原本的自己。9、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19、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2、忍是一种眼光,忍是一种胸怀,忍是一种领悟,忍是一种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种规则的智慧。7、只要有%的希望,就要用%的努力去争取。19、有时候必须自己做自己的英雄。6、那些尝试去做某事却失败的人,比那些什么也不尝试做却成功的人不知要好上多少。2、一个人的出路,是在工作当中寻找的,而不是坐在那里想出来的。5、十年前你是谁,一年前你是谁,甚至昨天你是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你是谁?7、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18、时间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