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导学案——《兰亭集序》命制人:陆洋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掌握文中的文言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多义实虚词,领略本文骈散结合的句式风格,掌握序言的相关知识。、抓住文中的情感线索,感受作者深沉感叹中蕴藏的复杂情感,探究情感变化的成因和作者的人生观、生死观。、感受“流觞曲水”的盛会佳况,感悟“群贤毕至”的欣喜,体会“畅叙幽情”的慨叹。【知识链接】、兰亭:位于绍兴西南,相传越王勾践在此种植兰草,汉代设置驿亭,故名“兰亭”。兰亭有三绝:君民碑(康熙手书“兰亭”无数游客抚摸得名)、祖孙碑(正面康熙手书《兰亭集序》背面乾隆手书《兰亭即事》)、父子碑(上书“鹅池”二字,“鹅”为王羲之手书,“池”为王夫之手书)。最为古今传诵不绝的是“兰亭集会”: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赠序,是一种与序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很大不同的一种散文,它是专门为了送别亲友而写的以述友谊、叙交游、道惜别为主的文辞。描述文人雅集的《兰亭集序》、记述高阁盛宴的《滕王阁序》、自勉励人的《送东阳马生序》、交待写作因由的《〈呐喊〉自序》,等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序跋”之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行书法帖。、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作《兰亭集序》被称为“行书之龙”。【预习问题】、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梳理文中的成语,翻译课文。、细读课文,画出文中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说作者情感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画出文中表现作者人生观的语句,说说作者对人生有怎样的看法?你赞同这种看法吗?【导学问题】(一)熟读第一节,尝试背诵。解决相关问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形作名,名流)毕至,少长咸(形作名,不同年龄的人;都)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长,高)竹,又有清流激湍(动作名,流水;形作名,湍急的流水),映带(名作动,环绕)左右,引以为(引导(溪水);古今异义,把…作为)流(使动)觞曲水,列坐其次(古今异义,溪水旁边)。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一觞(名作动,用酒杯喝酒)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古今异义,天地万物)之盛,所以(古今异义,用来)游目骋怀(动词使动,使…纵展;动词使动,使…奔驰),足以极(穷尽)视听之娱,信(确实,实在)可乐也。【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解释加点的词语,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翻译划线语句,注意特殊句式省略句式、倒装句式。()我们在会稽山南的兰亭集会,是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使酒杯流动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思考】、第一节分三层,第一层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层写了兰亭美景和士大夫的集会行为;第三层写天气和人的主观感受。仔细读读课文,说说这三层该如何划分?在文中用“‖”在上文中划分。、仔细读读课文,说说作者说“信可乐也”一句中“乐”的原因有哪些?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贤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赏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真情(畅叙幽情,信可乐也)人与环境和谐统一。(二)熟读第二节,解决相关问题。夫人之相与(相交),俯仰(短暂的时间,古今异义)一世。或取诸(从…中取得)怀抱(古今异义,胸怀抱负),悟言(同“晤”,坦诚交谈)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同“取”,取向,或同“趋”,趋向;舍弃)万殊,静躁(安静和躁动)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到,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附着)之矣。向(过去,从前)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形作名,寿命长)短(形作名,寿命短)随化,终期(至,极)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形作名,大事)矣”,岂不痛哉!【译文】人与人的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在室内长谈自己的抱负胸怀;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解释加点的词语,注意其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翻译划线语句,注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人与人的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思考】、第二节分为两层,前一层将人际交往分为静态、动态两类;后一层则就此发出感慨。细读课文,用“‖”在上文分层。、第二节段尾“岂不痛哉”一句中的“痛”字作何理解?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作者由“乐”转“痛”,他为何而痛?()喜爱某物时,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厌倦该物时,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回顾由喜到厌的过程时,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好花不常开”,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面临死亡时,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这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作者从不同处世形态的共性——“情”“怀”出发,抒发了自己“重死生”的感慨。(三)熟读第三节,解决相关问题。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面对)文嗟悼,不能喻(明白)之于怀。固(本来)知一(数作动,等同,把…看作一样)死生为虚诞,齐(形作动,把…看作相等)彭殇为妄作(判断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纵使)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动词使动,使…兴起),其致(情致)一(数作动,是一样的)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今异义,这篇文章)。【译文】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解释加点词语,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翻译划线语句。()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思考】自己读读课文,前后联系,想一想,第三节中“悲夫”一句中的“悲”字作何理解,作者“悲”什么?如何理解王羲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人生观?提示:郭沫若认为:王羲之兴怀太悲,与兰亭集会情境不合。“高高兴兴地在饮酒赋诗”,“却悲得太没有道理”。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读书应不盲从,不迷信,读二、三段,看看作者的悲痛之情合不合乎道理?★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生短暂★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种态度★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两种体验痛的原因:★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盛衰无常★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死生有命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死生,齐彭殇”,可王羲之觉得士大夫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正因为他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览昔者……”。王“悲”古人,因为他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人们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见不鲜的。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分离诀别更容易使人伤怀!再说相聚是困难的、短暂的,分散是容易的,也是长久的。本来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形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使人联想到人生无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拓展迁移】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览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在的诗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人生苦短”无论对凡夫俗子,还是英雄伟人似乎都是一个万古恒新的话题。且不必说《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也不必说汉武帝的“少壮几时奈老何”;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也发出“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叹吗?可以说,“人生苦短”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态。那么王羲之对此感慨万千,有什么不可呢?何况,作者并没有因人生短促、“人生无常”就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了此一生,而是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在玄学盛行,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哲学的东晋是难能可贵的。【全文总结】本文仅字,先记兰亭会概况,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文笔冼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写景: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字已尽四周之景,令人心旷神怡。叙事:“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游宴情形。所用皆素词,少调饰,却将宴会细节和人物高雅情致极尽表现。抒情:“情随事迁,感情系之”一语道尽历代文人之心事;“临文嗟悼”这是许多人读古文时的共同体验。本文是一篇书序,文章先叙兰亭修禊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是作诗缘由;“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作诗情形;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意义。本文之奇奇在作者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他的生死观,批判当时士大夫的“一死生、齐彭殇”的消极虚无思想,立意高远而不同凡响。《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从书法角度看,《兰亭集序》飘逸流动,人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得到历代帝王和无数书法爱好者的喜爱,甚至让唐太宗喜爱到派人偷窃、死后带入皇陵的地步。“郗(ī)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世说新语·雅量》“羲之尝在聚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老姥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晋书·王羲之传》“山阴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归。”——《晋中兴书》《兰亭集序》极具景趣、情趣、理趣,细读课文,说说上述特点在文中如何体现?★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惆怅)★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并不消极)★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人也会惆怅)★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快乐与生命不能永恒的感伤与惆怅)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生前备受贪污丑闻困扰的韩国前总统卢武铉日跳崖自杀身亡。他在遗书中写道:那段时间实在是太累了,生与死没有区别,将我火葬吧。生可以创造价值,是一种情趣,是一种思维,而死是使一切化为消亡。对人来说,生是偶然,死是必然。对待生命:积善德行,死后升入天堂。——基督教吃斋念佛,死后上西天极乐世界。——佛教追求不朽,有所作为。——儒家把握好今天,诗意的栖居。——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及时行乐,潇洒走一回。——享乐主义者【巩固练习】、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会计会稽修禊契约激湍挣揣流觞曲水记忆之殇.管弦船舷静躁聒噪嗟悼蹉跎游目骋怀娉婷动人.虚诞诞辰崇山鬼祟峻岭疏浚放浪形骸骇人听闻.俯察俯仰妄作虚妄欢娱娱乐感慨系之系统工程、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王羲之也是一个放浪形骸之人,当年郗太傅招婿,众才子都正襟危坐,只有他袒腹而卧于东床,却被人惊为奇才,被郗太傅招为女婿,“东床快婿”也由此而来。.“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列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大会,会议聚集了各国政治大腕,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会上还闹出了不少笑话。.家乡的山丘实在太矮,不足以抒发他的远大抱负,他渴望远赴北方,在燕赵之地的崇山峻岭之间,高声吟唱,喊出郁积心中的慷慨之言。.小屋不大,但够高,仿佛立于空中。清晨醒来,推开轩窗,游目骋怀,让人心旷神怡,心情为之一松,世间烦恼也抛诸脑后。、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修禊事也况修短随化(举行,做;长).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酒杯;喝酒).若合一契其致一也(一样).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用来;…的原因)、下列各项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列坐其次.亦将有感于斯文.或取诸怀抱.死生亦大矣、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当其欣于所遇.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不能喻之于怀、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齐彭殇为妄作.清流急湍【阅读迁移】《兰亭集序》三美景趣之美《兰亭集序》属写景抒怀之作,但其真正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并不多。原因在于作者写景的追求,不在景而在趣,不为形而为意,不重实而重虚,即以最少的笔墨,创造一种最能体现自我审美追求、最便于抒发独特情理的清淡脱俗而又空灵虚净的意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便是文章第一段、也是全文最迷人的有关自然风景的两句描写。前句不写水美山肥、青山叠翠,也不写绿水白浪、彩石丽鱼,而是避开一切具体的色彩,用最简洁的线条、最少的笔墨、最清淡的语言,极写山高林茂竹修长、水清流激映兰亭的和谐与疏朗。水是山的灵魂,山是水的骨肉。唯其水美,方使林茂竹秀;缘何山崇岭峻,只因清流映带。正如某些古代山水画一样,看似无色,其实有意,看似简单,其实有趣,这既是作者独特的审美意趣之所在,也是时代审美精神的体现。魏晋时期,思想界崇尚老庄,高谈玄理,在山水描写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清淡空灵的意象美。后句写天气与风力的描写更突出了人对自然的一种感悟与亲近,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其景中清净淡雅,舒适宜人的灵性美,绝非鸟语花香、虫鸣蝶舞的艳丽与欢快所能比及。这种以少胜多、以虚当实、以简驭繁的写法,除了表现作者的审美趣味而外,更重要的是以留白的方式,为兰亭盛会中曲水流觞的禊祓之事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背景,有利于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文章整体情趣与理趣的阐发。这也是作者写景的意趣之所在。情趣之美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来看,本文情感呈现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且“乐”“痛”“悲”“感”有张有弛,情趣超凡。作者写景记事,意在抒情。流觞曲水,畅叙幽情,其乐融融,自不待言;天朗气清,游目骋怀,仰观俯察,亦视听之娱。这是人在自然美景面前所产生的生理上的一种快感,是一种比较浅的感官享受,当属一种本能的体现,所以作者感到“信可乐也”。比这种自然的情趣美更深的是一种人生社会的情趣美。无论静躁,无论内外,人之相与,欣然所遇,快然自足,事过境迁,感慨万千。由此及彼,不难想象,人之一生,修短随化,终归于尽。抛开一切的事务,无论多大的情怀,面对无奈的死生,孰不觉其痛哉!这种生命的感悟,表面看来与前文之乐截然相反,其实,这正是由耳目之乐联想到了人世间的一切快乐及其快乐过后的感慨,并紧承其怀,想到死生,顿生痛感,此等情怀,绝非俗人所感。第三段先言“悲”,后得“感”。“悲”不是简单地对前文“死生亦大矣”的痛感的强调,而是为人类永远无法超越的认识上的局限性而感到悲伤。具体说来,包含两层意思。不明白为什么昔人兴感之由与自己能如符契一般相吻合,因此只能临文嗟悼,叹息不已,此其一也。明知时人崇尚的老庄思想中视生死为同一是荒诞和虚幻的,可后人依然会和今人有同样的感慨。文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许多人以为此处之悲仍为死生,其实不然。这里的“悲”系指人类对死生认识上的局限性,即对当时社会文人士族借老庄思想来逃避现实,逸情山水,麻醉自己,漠视生命的态度,而且这种无法摆脱的认识上的局限性古今同一,此为其二。结尾的“感”出自“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由“悲”类推而来。正因为古人和今人在认识上有不可抗拒的共性,所以兰亭盛会的诗文也将使后来的读者产生同样的感触,即情感上的共鸣。文情至此,作者的“悲”与“痛”应该说已经被“感”所取代,转变为一种相对平和舒缓,甚至趋于欣慰或愉悦的状态,进而使文章的情感走向与开头的“乐”产生呼应的迹象,使文章感情境界得到升华,较之前文的视听之娱,当属难得的精神享受或超凡的情趣转化。起于游目骋怀所产生的快感,承之于一切快感过后所产生的死生无奈的痛感,转而抒发古今不可逾越的认识上的悲哀,不由得回合呼应到与本文相关的咏怀兰亭盛会之诗作所包含的通贯古今的美感。如此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如此起承转合的章法艺术,使文章情感内涵的变化,从深度与广度上,不断地超越眼前的实情实景,超越个人的生活经验,超越时空的局限,尽现文章的情趣之美。理趣之美理趣之美,在于文章二三段快然自足、倦然有感和临文嗟悼、世殊致一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与人文价值。“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本体有限的社会活动的极限概括。无论谁,不管什么样的人,其生命的过程之短暂,简直就像抬头俯首一样,瞬间而已。尤其当我们“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处于一种“快然自足”乃至忘我的兴奋状态中,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消亡往往不易觉察。等到快乐过后,相对处于一种疲倦懈怠的抑郁状态时,我们就会很明显地产生一种回味咀嚼、余味无穷的感受与情随事迁、感慨万千的叹息。这便是一件事中得到的时间快慢、生命消长的体验与感觉。以此类推,生命有限,死生无奈,“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中的“痛”就显得更加合乎情理。作者能超越当时的游目骋怀之乐,意识到快然自足中孕育着怅然若失、人生易老之痛,不能不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理性思索和人文联想,充斥着乐痛相依、阴阳相伴的人生辩证思想,闪现出人生哲理中理趣美的光芒。比第二段乐倦相伴、人生苦短的理趣美更难得的是,作者在第三段从自己面对昔人文章“临文嗟悼”的不解出发,在结尾得出了虽然“世殊事异”,但人们兴怀作文的情致却有着古今同一的人文价值。由生命的有限之痛又联想到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虽然不认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以老庄思想来麻醉自我的虚无主义思想,但是仍然不明白为什么昔人对生命产生感慨的缘由与自己完全相同,可自己还是要对着古人的文章感慨叹息。这就把对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的死生规律的思索,进一步推向对难以名状、不可捉摸的认识现象的悲叹。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从表面情绪来看,属一种不幸与悲哀,但从古今诗文创作的美育意义来看,却正是审美体验能够引发联想、超越时空、陶冶情操、育化心灵等人文体验的价值所在,是不幸中的大幸、悲哀中的欣慰,这种人文体验与价值也就包含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趣美。和其他古典名作的学习一样,《兰亭集序》的学习难点,不应该是哪一个文言字句本身的讲解和翻译,而是如何从文学作品的趣味品读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境界和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品读此文空灵清淡的景趣、起伏多变的情趣、生命感悟的理趣,足以领略到这篇千古美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魏晋时代的风尚,感受到王羲之独特的精神品位与审美雅趣。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牧笛横吹黄酒小菜有几碟夕阳余晖如你的羞怯似醉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与你共留余味一行朱砂到底圈了谁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弹指岁月倾城顷刻间烟灭青石板街回眸一笑你婉约恨了没你摇头轻叹谁让你蹙着眉而深闺徒留胭脂味人雁南飞转身一瞥你噙泪掬一把月手揽回忆怎么睡又怎么会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若花怨蝶你会怨着谁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阅读赏析】“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那一段爱情好像如兰亭的行书,纤细,婉约,不羁,似行云流水,却又不乏细腻,有一些青花瓷的味道。但是,你早已经离我而去,那份爱就像碑上残缺的题序,揣摩不定,我的真心要送给谁呀?“山月不知心里事”,风月又怎么能了解我的失意?爱情不在,因为我不了解你,无法捕捉到你的内心,我该怎么办?只有在碑上题序了。看着那岸边千叠的浪,这却是我的行书!承载着我的爱,只是,写完行书我才发现有空空荡荡的感觉?为什么?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呀,我抓不住你的内心!!!“又怎么会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我心中有愤恨万千,只因为没有你。但方文山继承青花瓷的风格,并没有直接点出我心中的悲伤,我是静静的,柔婉的,在碑前题序。只等春雷,惊醒你——也很有“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味道。但青花瓷是一种等待,毕竟彼此相爱,这份爱会继续,只是相见无期。而兰亭序中的爱,是我已经失去的,再等下去,也只是等待一种无奈。因为彼此不了解,所以等待变成了单相思。唉!就把希望寄托在春雷上好了,听到那春雷,你会爱我吗?人生的意义不管你是否愿意,太阳注定要东升西落;无论你是否接受,人总是一天天走向死亡。你是否思考过,在百年身后,你会给后世留下点什么?是名誉、权势、财富抑或美貌、才华、仇怨?不,一切一切,在你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瞥里,都会黯然失色的。那么怎样的人生才是永不褪色的?在历史的回望里,什么才能让后世永世瞻仰?重要的不是你曾经的拥有,而是你曾经的创造。在后世的工具里,是否留有你设计的痕迹,在后代的思想烈火里,是否还在燃烧你播撒的火种。重要的不是你怎样得到,而是你怎样的付出。在后人欣享的成果里,是否有你辛勤的汗水,在后辈幸福的笑靥里,是否留存你恩泽的影子。重要的不是活了多长,而是你是否值得人们去怀念。在未来的精神家园里,是否会飘扬着你的旗帜,在永世传颂的故事中,是否有你不朽的名字。人生是短暂的,而人生的意义是我们必须慎重选择的。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导学案——《兰亭集序》命制人:陆洋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掌握文中的文言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多义实虚词,领略本文骈散结合的句式风格,掌握序言的相关知识。、抓住文中的情感线索,感受作者深沉感叹中蕴藏的复杂情感,探究情感变化的成因和作者的人生观、生死观。、感受“流觞曲水”的盛会佳况,感悟“群贤毕至”的欣喜,体会“畅叙幽情”的慨叹。【知识链接】、兰亭:位于绍兴西南,相传越王勾践在此种植兰草,汉代设置驿亭,故名“兰亭”。兰亭有三绝:君民碑(康熙手书“兰亭”无数游客抚摸得名)、祖孙碑(正面康熙手书《兰亭集序》背面乾隆手书《兰亭即事》)、父子碑(上书“鹅池”二字,“鹅”为王羲之手书,“池”为王夫之手书)。最为古今传诵不绝的是“兰亭集会”: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赠序,是一种与序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很大不同的一种散文,它是专门为了送别亲友而写的以述友谊、叙交游、道惜别为主的文辞。描述文人雅集的《兰亭集序》、记述高阁盛宴的《滕王阁序》、自勉励人的《送东阳马生序》、交待写作因由的《〈呐喊〉自序》,等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序跋”之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行书法帖。、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作《兰亭集序》被称为“行书之龙”。【预习问题】、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梳理文中的成语,翻译课文。、细读课文,画出文中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说作者情感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画出文中表现作者人生观的语句,说说作者对人生有怎样的看法?你赞同这种看法吗?【导学问题】(一)熟读第一节,尝试背诵。解决相关问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解释加点的词语,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翻译划线语句,注意特殊句式省略句式、倒装句式。【思考】、第一节分三层,第一层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层写了兰亭美景和士大夫的集会行为;第三层写天气和人的主观感受。仔细读读课文,说说这三层该如何划分?在文中用“‖”在上文中划分。、仔细读读课文,说说作者说“信可乐也”一句中“乐”的原因有哪些?(二)熟读第二节,解决相关问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解释加点的词语,注意其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翻译划线语句,注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思考】、第二节分为两层,前一层将人际交往分为静态、动态两类;后一层则就此发出感慨。细读课文,用“‖”在上文分层。、第二节段尾“岂不痛哉”一句中的“痛”字作何理解?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作者由“乐”转“痛”,他为何而痛?(三)熟读第三节,解决相关问题。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解释加点词语,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翻译划线语句。【思考】自己读读课文,前后联系,想一想,第三节中“悲夫”一句中的“悲”字作何理解,作者“悲”什么?如何理解王羲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人生观?提示:郭沫若认为:王羲之兴怀太悲,与兰亭集会情境不合。“高高兴兴地在饮酒赋诗”,“却悲得太没有道理”。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读书应不盲从,不迷信,读二、三段,看看作者的悲痛之情合不合乎道理?★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拓展迁移】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览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全文总结】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从书法角度看,《兰亭集序》飘逸流动,人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得到历代帝王和无数书法爱好者的喜爱,甚至让唐太宗喜爱到派人偷窃、死后带入皇陵的地步。“郗(ī)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世说新语·雅量》“羲之尝在聚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老姥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晋书·王羲之传》“山阴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归。”——《晋中兴书》《兰亭集序》极具景趣、情趣、理趣,细读课文,说说上述特点在文中如何体现?★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生前备受贪污丑闻困扰的韩国前总统卢武铉日跳崖自杀身亡。他在遗书中写道:那段时间实在是太累了,生与死没有区别,将我火葬吧。生可以创造价值,是一种情趣,是一种思维,而死是使一切化为消亡。对人来说,生是偶然,死是必然。对待生命:积善德行,死后升入天堂。——基督教吃斋念佛,死后上西天极乐世界。——佛教追求不朽,有所作为。——儒家把握好今天,诗意的栖居。——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及时行乐,潇洒走一回。——享乐主义者【巩固练习】、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会计会稽修禊契约激湍挣揣流觞曲水记忆之殇.管弦船舷静躁聒噪嗟悼蹉跎游目骋怀娉婷动人.虚诞诞辰崇山鬼祟峻岭疏浚放浪形骸骇人听闻.俯察俯仰妄作虚妄欢娱娱乐感慨系之系统工程、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王羲之也是一个放浪形骸之人,当年郗太傅招婿,众才子都正襟危坐,只有他袒腹而卧于东床,却被人惊为奇才,被郗太傅招为女婿,“东床快婿”也由此而来。.“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列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大会,会议聚集了各国政治大腕,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会上还闹出了不少笑话。.家乡的山丘实在太矮,不足以抒发他的远大抱负,他渴望远赴北方,在燕赵之地的崇山峻岭之间,高声吟唱,喊出郁积心中的慷慨之言。.小屋不大,但够高,仿佛立于空中。清晨醒来,推开轩窗,游目骋怀,让人心旷神怡,心情为之一松,世间烦恼也抛诸脑后。、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修禊事也况修短随化(举行,做;长).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酒杯;喝酒).若合一契其致一也(一样).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用来;…的原因)、下列各项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列坐其次.亦将有感于斯文.或取诸怀抱.死生亦大矣、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当其欣于所遇.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不能喻之于怀、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齐彭殇为妄作.清流急湍【阅读迁移】《兰亭集序》三美景趣之美《兰亭集序》属写景抒怀之作,但其真正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并不多。原因在于作者写景的追求,不在景而在趣,不为形而为意,不重实而重虚,即以最少的笔墨,创造一种最能体现自我审美追求、最便于抒发独特情理的清淡脱俗而又空灵虚净的意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便是文章第一段、也是全文最迷人的有关自然风景的两句描写。前句不写水美山肥、青山叠翠,也不写绿水白浪、彩石丽鱼,而是避开一切具体的色彩,用最简洁的线条、最少的笔墨、最清淡的语言,极写山高林茂竹修长、水清流激映兰亭的和谐与疏朗。水是山的灵魂,山是水的骨肉。唯其水美,方使林茂竹秀;缘何山崇岭峻,只因清流映带。正如某些古代山水画一样,看似无色,其实有意,看似简单,其实有趣,这既是作者独特的审美意趣之所在,也是时代审美精神的体现。魏晋时期,思想界崇尚老庄,高谈玄理,在山水描写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清淡空灵的意象美。后句写天气与风力的描写更突出了人对自然的一种感悟与亲近,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其景中清净淡雅,舒适宜人的灵性美,绝非鸟语花香、虫鸣蝶舞的艳丽与欢快所能比及。这种以少胜多、以虚当实、以简驭繁的写法,除了表现作者的审美趣味而外,更重要的是以留白的方式,为兰亭盛会中曲水流觞的禊祓之事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背景,有利于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文章整体情趣与理趣的阐发。这也是作者写景的意趣之所在。情趣之美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来看,本文情感呈现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且“乐”“痛”“悲”“感”有张有弛,情趣超凡。作者写景记事,意在抒情。流觞曲水,畅叙幽情,其乐融融,自不待言;天朗气清,游目骋怀,仰观俯察,亦视听之娱。这是人在自然美景面前所产生的生理上的一种快感,是一种比较浅的感官享受,当属一种本能的体现,所以作者感到“信可乐也”。比这种自然的情趣美更深的是一种人生社会的情趣美。无论静躁,无论内外,人之相与,欣然所遇,快然自足,事过境迁,感慨万千。由此及彼,不难想象,人之一生,修短随化,终归于尽。抛开一切的事务,无论多大的情怀,面对无奈的死生,孰不觉其痛哉!这种生命的感悟,表面看来与前文之乐截然相反,其实,这正是由耳目之乐联想到了人世间的一切快乐及其快乐过后的感慨,并紧承其怀,想到死生,顿生痛感,此等情怀,绝非俗人所感。第三段先言“悲”,后得“感”。“悲”不是简单地对前文“死生亦大矣”的痛感的强调,而是为人类永远无法超越的认识上的局限性而感到悲伤。具体说来,包含两层意思。不明白为什么昔人兴感之由与自己能如符契一般相吻合,因此只能临文嗟悼,叹息不已,此其一也。明知时人崇尚的老庄思想中视生死为同一是荒诞和虚幻的,可后人依然会和今人有同样的感慨。文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许多人以为此处之悲仍为死生,其实不然。这里的“悲”系指人类对死生认识上的局限性,即对当时社会文人士族借老庄思想来逃避现实,逸情山水,麻醉自己,漠视生命的态度,而且这种无法摆脱的认识上的局限性古今同一,此为其二。结尾的“感”出自“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由“悲”类推而来。正因为古人和今人在认识上有不可抗拒的共性,所以兰亭盛会的诗文也将使后来的读者产生同样的感触,即情感上的共鸣。文情至此,作者的“悲”与“痛”应该说已经被“感”所取代,转变为一种相对平和舒缓,甚至趋于欣慰或愉悦的状态,进而使文章的情感走向与开头的“乐”产生呼应的迹象,使文章感情境界得到升华,较之前文的视听之娱,当属难得的精神享受或超凡的情趣转化。起于游目骋怀所产生的快感,承之于一切快感过后所产生的死生无奈的痛感,转而抒发古今不可逾越的认识上的悲哀,不由得回合呼应到与本文相关的咏怀兰亭盛会之诗作所包含的通贯古今的美感。如此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如此起承转合的章法艺术,使文章情感内涵的变化,从深度与广度上,不断地超越眼前的实情实景,超越个人的生活经验,超越时空的局限,尽现文章的情趣之美。理趣之美理趣之美,在于文章二三段快然自足、倦然有感和临文嗟悼、世殊致一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与人文价值。“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本体有限的社会活动的极限概括。无论谁,不管什么样的人,其生命的过程之短暂,简直就像抬头俯首一样,瞬间而已。尤其当我们“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处于一种“快然自足”乃至忘我的兴奋状态中,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消亡往往不易觉察。等到快乐过后,相对处于一种疲倦懈怠的抑郁状态时,我们就会很明显地产生一种回味咀嚼、余味无穷的感受与情随事迁、感慨万千的叹息。这便是一件事中得到的时间快慢、生命消长的体验与感觉。以此类推,生命有限,死生无奈,“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中的“痛”就显得更加合乎情理。作者能超越当时的游目骋怀之乐,意识到快然自足中孕育着怅然若失、人生易老之痛,不能不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理性思索和人文联想,充斥着乐痛相依、阴阳相伴的人生辩证思想,闪现出人生哲理中理趣美的光芒。比第二段乐倦相伴、人生苦短的理趣美更难得的是,作者在第三段从自己面对昔人文章“临文嗟悼”的不解出发,在结尾得出了虽然“世殊事异”,但人们兴怀作文的情致却有着古今同一的人文价值。由生命的有限之痛又联想到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虽然不认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以老庄思想来麻醉自我的虚无主义思想,但是仍然不明白为什么昔人对生命产生感慨的缘由与自己完全相同,可自己还是要对着古人的文章感慨叹息。这就把对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的死生规律的思索,进一步推向对难以名状、不可捉摸的认识现象的悲叹。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从表面情绪来看,属一种不幸与悲哀,但从古今诗文创作的美育意义来看,却正是审美体验能够引发联想、超越时空、陶冶情操、育化心灵等人文体验的价值所在,是不幸中的大幸、悲哀中的欣慰,这种人文体验与价值也就包含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趣美。和其他古典名作的学习一样,《兰亭集序》的学习难点,不应该是哪一个文言字句本身的讲解和翻译,而是如何从文学作品的趣味品读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境界和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品读此文空灵清淡的景趣、起伏多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合同研究2篇
- 2024年度奢侈品买卖与代理合同
- 2024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分公司毕业生招聘4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河北工程限公司招聘7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电信江西公司校园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海油春季校园招聘笔试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度船舶制造起重机安装调试合同
- 2024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劳务派遣员工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度橱柜企业与物流公司仓储运输合同
- 2024下半年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招聘编外用工人员和部分国企人员1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客户服务标准化手册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临朐县、昌邑县、诸城市、昌乐县、寿光市八年级(上)期中英语试卷
- 幼儿园课件:古诗《绝句》
- 【新教材】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2 Were Family!教案
-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及问题探究9100字(论文)】
- 小学教育集团三年发展规划(2024年-2027年)
- (高清版)TDT 1015.1-2024 地籍数据库 第1部分:不动产
- JT-T-1214-2018港口高杆灯技术要求
- JT-T-1168-2017公路桥梁用氟碳面漆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01绝对值化简的四种考法(原卷版+解析)
- T-CNFPIA 1003-2022 采暖用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