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艺术镜头-人教版_第1页
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艺术镜头-人教版_第2页
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艺术镜头-人教版_第3页
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艺术镜头-人教版_第4页
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艺术镜头-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艺术镜头、不能说的秘密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校

李江华说不出的快乐皇帝带着一群圈定的人去看新衣服,对骗子的新衣服赞不绝口,书中写到“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有学生问:“为什么他们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呢?”课堂就此展开讨论。生:因为别人不知道他们看不见新衣服,这样就可以保住自己的位置了。生:因为皇帝很开心,为了让皇帝开心,也应该表现出开心的样子。师:快乐可能是由此而来!那快乐前面有个修饰词“说不出”,你怎么理解呢?生:“说不出”就是到了某个极点,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程度深。就是非常愉快,快乐极了。师:面对一件自己看不见的新衣服,有可能因此被判定为不称职或者愚蠢的人,果真会快乐至极吗?生: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快乐,而是装出来的。

师:为什么?生:因为看到别人都看到了美丽的布料,而自己没有看到,绝对不能让别人知道这件事,因此要表现的也看到了,也很开心,更开心。生:因为皇帝开心,就应该跟着开心,讨皇帝的欢心。生:其他人都在讨皇帝开心,也应该装着很开心,和大家一样,不然就会被看出来,也不会被皇帝喜欢。师:原来所谓说不出的快乐,其实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表面看起来是快乐极了,内心根本没有什么快乐可言,看不见还硬要说看见了,还要担心别人看穿,这种心理还不能让别人知道。不能说的秘密师:除了我们刚才探讨的这些人心里有不能说的秘密,文中还有哪些人也有这样的秘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皇帝、诚实的官员、诚实的老大臣,骗子……文中有好多地方写到他们心里想的。师:多次出现了“想”这个词,我们一起找一找文中是怎样写皇帝、大臣、官员的心理活动的。比较一下,同样是想,有何异同?学生找到文章相关自然段,思考。交流:生:我找到他们的相同点。在心理活动中都承认自己看不到布料。生:我找到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的共同点,他们都作出了一个相同的决定:隐瞒真相。师:那皇帝呢?生:写皇帝的心理活动用了感叹句、反问句,强调了他当时很恐惧,但没有交代他的决定。生:我发现皇帝心里的想法比两位官员要复杂。一开始他想的是通过这个神奇的布料去检测自己的官员是否愚蠢和称职,见不到布料时,又很担心自己是不是称职,最后被小孩子揭穿后又想着要假装穿着衣服,把游行大典撑到底。师:对,同样是心理描写,但在处理上,还是有差别的。那我们再来比较一下这些人心里想的和说出来的话,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七嘴八舌:正好相反。师:同学们认为作家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生:让我们看到了人们的虚伪、口是心非。生:看到了人们的荒唐,将鉴别一个人是否愚蠢或者称职的重任寄托给一件看不见摸不着的衣服上面,本身就是一个愚蠢的行为。生:看到了人类的自私。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可以说违心话,做违心的事。秘密的背后师:看来这篇童话中的人们之所以都守着一个说不出的秘密,原来是有着自己的欲念的。他们都害怕失去自己现在的职位或者被别人看做是愚蠢的,骗子正是抓住了这样的心理,所以才得逞的。那么这个说不出的秘密最后保住没有呢?生:没有,有一个小孩子说了真话。师:小孩子为什么能说真话?生:因为他很纯真,小孩子总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不会隐藏不会作假的。师:假如你也是游行队伍中的一员,你会选择做大人还是小孩?……生:我虽然知道这是假的,但我绝不说,以免丢了脑袋。生:这是一个愚蠢的皇帝,我要弃暗投明找明君去了。

生:我会选择做那个说真话的小孩,保持纯洁的心灵。坚决不做虚伪的人。生:我既不想像大人那样,也不敢像那个孩子那样,万一那个布料的功能是真的呢,那该多难堪,其他学生笑,有的点头。师:那你会怎么办呢?生: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我可能会保持沉默吧。师:看来,大家觉得文中的那些人们,准确地说大人们,虽然虚伪、荒唐又可笑,但似乎也是比较真实的一种人性体现,是人性的弱点。安徒生借“不能说的秘密”的这么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人都是有弱点的,但是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弱点,正视它,克服它,力争像孩子一样,不被外在的欲念所累,永远保持一颗清澈、纯真的心灵。

、二度解读:想象的艺术河南省林州市第九中学

杨增强

师:同学们,这篇童话很有趣,这和故事中丰富而巧妙的想象不无关系。哪些想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生:我觉得是骗子说过的那句话“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因为这句话本身就是骗人的谎言。师:这是“新装”的特征,这个特征为什么荒谬呢?生:因为骗子抓住了皇帝的“爱新装”的癖好,应该是骗子想象出来的哄骗皇帝的。师:骗子的想象出来的谎言正好迎合了皇帝的癖好,这里的想象有道理。生: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皇帝赤身裸体游行的行为,因为我觉得赤身裸体本身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师:难道皇帝不感到赤身裸体的尴尬吗?生:我觉得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师:夸张常常和想象结合起来使用,二者大多数情况下不可分割。生:我认为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这句话是想象出来的,也带有夸张的意味。师:突出了皇帝怎样的形象?生:突出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的,骄奢淫逸的本性。师:通过以上探讨,我们知道文中的想象和夸张结合起来,既奇特又符合生活逻辑。据说这个故事是依据民间传说《赤身裸体的国王》改编而来的。从民间故事到《皇帝的新装》,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想象,精心进行了二次创作。那么,同学们也能从字里行间展开哪些想象呢?请思考。(学生静静读书、思考。)生:第三自然段中写到皇帝“付了许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好使他们马上开始工作”。我想这两个骗子得到现款以后,心理肯定是很高兴的。生:应该是窃喜。师:为什么?生:他们的预谋得逞了,但是又怕别人看出来。师:你的意思是,骗子还是担心真正有人看出他们的鬼伎俩。不敢张扬,所以用“窃喜”。请同学们想象这样的情景:一个深夜里,暗室内,这两个骗子之间会有怎样的窃窃私语呢?(两个学生排练)师:哪两位同学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生:这个皇帝真愚蠢,愚蠢透顶!生:今天我们终于发大财了,我们要过好日子了。(捂着嘴笑)生:(用手指头放到嘴边示意对方)嘘……可不能太高兴了,万一……万一要是有人发现破绽,我们……我们可怎么办呢?生:是啊,我们且走且看吧,万一露馅了,我们就一走了之。(课堂有笑声,师生鼓掌)师:骗子的阴谋得逞以后,一般会逃之夭夭。那么请同学们想象如果皇帝在游行大典的过程中,两个骗子也混在人群里,他们又会怎样呢?生:逃跑。生:也许不会,我想着两个骗子在观察皇帝,尤其是在观察观察看游行的人,看看有没有说出真相的人。师:如果没有呢?生:有可能还要回到皇宫,继续行骗。师:可是,终于还是有个小孩子说出了真相“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时两个骗子又会怎样呢?生:肯定是要逃走了。

生:也许,皇帝没有听到小孩子的话,因为,那么大型的游行场面,小孩子的声音根本不可能传到皇帝耳朵里。师:可是课文中写道“‘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讲的话是真的”生:所以我觉得两个骗子肯定要逃走了。生:或许没有,骗子还要再心生骗术,继续骗皇帝。师:假如皇帝游行完毕,在皇宫门口碰到了两个骗子,他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情形呢?生:两个骗子一定会大声恭维皇帝,说皇帝的衣服如何如何漂亮,游行大典如何如何成功。生:皇帝一定会夸赞骗子,说他们做的衣服很漂亮,回去以后,要大大犒赏他们。生:如果皇帝真的识破了骗子的真相,也有可能命令手下人把两个骗子带进皇宫,再行处理。师:同学们想象合理、丰富。能从字里行间读出自己的理解,也是一种二度解读。

、必不可少的“后裙”山东省淄博市教学研究室

陈鲁峰师:同学们,《皇帝的新装》后半部分多次写到新装的“后裙”,能找一下相关的语句吗?

生:“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这是骗子们给皇帝系后裙。

师:对,系后裙,怎么系的?“弄了一阵子”,这里怎么理解?

生:这是“摆弄”,骗子们装腔作势摆弄着衣服,假戏真做地逗引着皇帝穿戴好后裙。师:说得好。为了写出这丑态,还要注意哪个词?生:“一阵子”,指时间不算短,让皇帝、大臣们体会到骗子们在精心打扮皇帝。生:很狡猾。

师:对,狡猾狡猾得很。既是做给皇帝看的,又是做给其他人看的,目的是让人信以为真。

生:老师,我认为,这个“弄”还有耍弄的意思。骗子们一边假装给皇帝系后裙,一边在心里暗暗嘲笑这些人的愚蠢!

师:不错,这样这句话更有讽刺挖苦的味道了!

生:下面还写到内臣们拾后裙、托后裙的情形,也挺有趣的。“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师:白描的手法,有何妙处呢?

生:“东摸西摸”最滑稽,因为“后裙”是不存在的。生:我也觉得滑稽,你看,每个内臣只能按照自己设想的后裙位置去拾,场面一定很凌乱。这样,就把内臣们怕人看出自己看不见新装的恐惧心态写出来了。师:什么恐惧心态?

生:怕被别人认为不称职或者愚蠢,怕丢了官职,怕遭到别人耻笑;于是争先恐后“东摸西摸”,给别人造成一种看得见新装的印象。

生:老师,下文还有“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议论“后裙”。“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一个感叹句,简直就是睁着眼说瞎话!

师:明明什么也没有,可这些人为啥要睁着眼说瞎话呢?生:他们也不敢啊。说了真话就倒霉了。

生:照应上文提到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内臣们托后裙的样子太逼真了。师:仅仅如此吗?生:主要是怕别人认为自己愚蠢嘛!抓紧时间表态说自己看见新装的后裙了。

师:对。盲从大家伙的看法,哪怕是把黑说成白呢!这是一种集体的无意识啊!安徒生不仅讽刺挖苦了皇帝、大臣们,还把讽刺的针刺向了一般的老百姓们!这一点让我们惊奇不已!同学们,你能理解吗?……

生:老师,童话也是要教育大人们的。师:对,这与安徒生写作童话的目的有关。补充一下,安徒生

《童话集》

前言的标题是“致成年读者”。年月日,安徒生接到为他建造纪念雕像的设计草图:他坐着讲童话,周围簇拥着一大群孩子。对这样的构思,安徒生断然予以否定,他说:“我的童话与其说是为孩子们写的,不如说是为成年人写的!”所以,如果仅仅把安徒生童话理解为逗逗孩子们玩的话,那可窄化了他的创作目的。让成人从他的作品中获得一些教益与感悟,才是他深层的创作动机!师:让我们看看文本最后一次提到“后裙”的用意吧。“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能读出点想法吗?

……生:感觉作者有很多话想说。

生:骗局揭穿了,皇帝不仅没有改正,还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意味深长啊!

生:错不怕,知错不改就可怕了。师:是的,意识到了荒谬、错误与欺骗,出于某种目的,不立即改变与改正。这真是让人不寒而栗!这些人主要指的谁?

生:统治阶级啊!

师:是皇帝,是达官贵人,不包括一般的老百姓吧!

生:我觉得不包括,但也是对老百姓一个提醒。生:老百姓也需要反思,但是皇帝与官员更是讽刺挖苦的重点。

师:说得好。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却让我们领略到了安徒生的写作思想与意图,让我们领略到了皇帝与大臣们的傻帽与可笑,让我们也感悟到自身的一些人性弱点。不长的文章,却让人回味悠长,品味悠长啊!

、比较中“讲”出童话的味道浙江省平湖市黄姑中学

贾龙弟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发现教学的课文对原文是进行了删减的,而这种删减的很多地方恰恰是削弱了童话的味道。于是,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我就出示了几个典型句子,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童话的语言。比较:原文: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课文: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生:我觉得没有了“可是他”,课文更简洁了。师:是这样吗?如果你是安徒生,分别念一下这两个句子,你会选择哪一个句子?生:我选择原文!因为刚才我在念原句的时候,我会想象的。师:哦,你想到什么呢?再读读。生:老师,这“可是他”后面我会故意地停顿一下,吊起听故事人的胃口。师:对的,这里就有一个故事叙述的时间感了。安徒生可能会在激起孩子们的期待后,两手一摊,不无遗憾地叹口气说“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唉生:还是原文好,讲起来味道浓!口语化,孩子气!师:你的想象力丰富,让人身临其境,现场感很强!师:孩子般的讲述语言,啰嗦得很有味道的语言。安徒生童话的语言不仅具有有口语化的风格,而且这种口语还是“孩子式”的口语。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学生找,讨论。教师PPT出示①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②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③他们急迫地请求发给④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⑤他们把这些东西都装进自己的腰包。”师:你平时会这样用“他们”吗?生:不会,有点啰嗦,没有必要,除了①和③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可以省略,即使没有,根据上下文也能理解。师:是安徒生不知道这些“他们”完全可以去掉的吗?生: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句子有点孩子气,像是一个孩子写的,童话嘛,就应该这样。师:嗯,孩子气!确实如此,这正是一个孩子表达能力欠缺的表现。安徒生自己也说,“乐于象一个小学生那样地写”童话,故意暴露出孩子因知识经验的不足、表达能力的欠缺等造成的语言问题。这也正是安徒生能赢得孩子们喜爱的真正原因吧。孩子式的讲述,让童话的味道才更浓。比较:原文:他们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而课文把“人类所能想到的”课文:他们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间最美丽的最美丽的布。生:“人间最美丽”好,说明这布特别美。生:我还是觉得“人类所能想到的”更好,比“最美丽”还要美。生:“人类所能想到的”,我们就会去想啊,去找这想象中可能存有的最美丽的布。生:它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也更符合童话富于想象的特点。师:对,孩子式的讲述是富有想象力的,童话是富有想象的,童话的语言也得要有想象力才行。你还能从文中找找体现童话这一特点的语句吗?生:“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亏得作者想得出,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布,也难怪皇帝要上当了。生:一个皇帝竟然会光着身子上街游行,也只有安徒生才想得出。……比较:原文:“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的满意!”课文:“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的满意!”生:我感觉原句中的“十二分”改成了“十分”,讲起来就不够夸张。生:十二分,比十分更夸张。师:你在讲述时把“十二分”的语调往上扬一扬,看看有没有这股子味?学生故意强调“十二分”。生:嗯,味道纯正!(众笑)师:童话就得够夸张,课文中够夸张的地方还有吗?生:

“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两个骗子却介绍得这么认真,郑重其事,装腔作势,大呼小叫,假意卖弄,拿腔捏调的滑稽样子活灵活现,讽刺味十足,真够夸张的!师:这么多成语啊!真的很夸张!看到学生们读得很起劲,我做了这样的小结:“童话的味道就在童话的语言中,就在童话孩子气的讲述中,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孩子般的天真,都在孩子般的讲述中娓娓流淌出来……”没等我说话,一学生站起来说:“那么,老师,编书的人为什么要这么改呢?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不好吗?”这个问题难住了我,朋友们,你们说,我该怎么回答呢?

、“讽刺”主题下的悲悯与宽恕厦门第六中学

蔡鸿菲

生:老师,我看到课本的地下注释中,说这篇课文“有删节”,那骗皇帝的大臣和两个骗子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安徒生写了吗?师:你很认真,也懂得把握课本的助读信息来学习,非常不错。根据老师所看到的资料,结尾就是我们课文中的那样。如果让你来续写,你会如何处理那两个大臣呢?生:我还没想好。生:抓起来杀了呗。师:刚才同学们都在嘲笑大臣和说谎话的人,那么我们再读读相关信息,看一下大臣也好,皇帝也罢,真的就是同学们口中所说的“坏人”吗?学生阅读。师:我们先来看一下那两位大臣,他们真的是坏人吗?真的一无是处吗?生:文中描述他们时,都提到了具有“诚实”的特点。但,他们说了谎话,的确有些讽刺;但在那种情形下,可能我也会怀疑自己,遮掩自己的“不足”。师:呵呵,你找到了“诚实”,同时还做了换位思考。生:其实,这两个大臣只是怀疑自己,并有反思自己是否愚蠢;而不是去责怪别人,或者杀人灭口,所以大臣也并不坏。(笑)师:没有做损人利己的事情,没有怪罪别人并且会反思。很好,有自己的思考。生:老师,其实那个皇帝也不是特坏,他爱新衣服、奢侈浪费很不对;但做这件衣服他原意是帮助他看清人,好选贤任能。初衷是好的。师:他关心衣服制作的进度,并自己穿着去游行,这些又是为了——生:炫耀。我想,这个皇帝有炫耀、奢侈浪费等缺点,但还没到无耻的地步。师:“无耻”,你能不能再换一个更适合的词。生:昏庸无道生:那个皇帝看不到衣服的时候,也是心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他也没有想到是别人的不对,或者干脆杀人灭口,把两个织布的人先杀掉,这样就可以彻底的杜绝后患了……所以这个皇帝有缺点,但也不是特别的坏。生:这样看,大臣其实也不坏。课文中第二位大臣想“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他也是在反思自己。师:你提到了一个词叫“滑稽”,是什么意思?生:言语、动作等引人发笑,这里是荒唐的意思,书上有的。师:那么“荒唐”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再解释一下——生:……是可笑,不正确的意思吧……师:其实这个词是指夸大不实、荒谬无理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官员自己认为自己不愚蠢,很称职,所以当他看不到时,他认为不符合常理,很离奇。但,他没有怀疑别人,而是开始怀疑自己,所以也就有了后面的“谎言”。(生点头)生:其实这样看来,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们都不是坏人,虽然他们有不对的地方,但也是有值得同情的。师:是的,虽然他们做了不好的事情,但在作者安徒生笔下仍然有着值得我们同情、宽恕的地方与理由了。那么,骗子呢?现在你们觉得安徒生会怎样“处理”他们?生:骗子虽然可恨,但他们骗的是皇帝,并且对老百姓没有造成什么伤害,所以安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