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观念对青年夫妻“出轨”态度的影响研究分析-以苏州地区为例 法学专业_第1页
性别角色观念对青年夫妻“出轨”态度的影响研究分析-以苏州地区为例 法学专业_第2页
性别角色观念对青年夫妻“出轨”态度的影响研究分析-以苏州地区为例 法学专业_第3页
性别角色观念对青年夫妻“出轨”态度的影响研究分析-以苏州地区为例 法学专业_第4页
性别角色观念对青年夫妻“出轨”态度的影响研究分析-以苏州地区为例 法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3第一章研究设计 4一、概念界定 4(一)“出轨” 4(二)性别角色 5二、研究假设 5三、数据来源 6(一)调查方法 6(二)问卷内容 7(三)变量测量 7(四)有效样本信息 9四、研究方法 11(一)问卷法 11(二)文献法 11第二章研究结果 11一、青年夫妻“出轨”态度状况分析 11(一)青年夫妻的“出轨”态度与性别角色观念 11(二)青年夫妻“出轨”态度的性别差异 12(三)青年夫妻“出轨”态度的城乡差异 13二、性别角色观念对青年夫妻“出轨”态度的影响分析 13第三章研究结论 15参考文献 17致谢 19 中文摘要本文通过在苏州市内部分幼儿园小学家长群、社区微信群、妈妈育儿群等青年夫妻聚集的社群进行的“青年夫妻性别角色观念与婚外性行为态度”问卷调查,对获得的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性别角色观念对青年夫妻的“出轨”态度具有显著影响,越接受“男强女弱”性别观念的青年夫妻,“出轨”态度越开放,越容易接受“出轨”。另外,婚前性行为态度、婚龄、收入、受教育程度也对青年夫妻的“出轨”态度具有显著影响。关键词:“出轨”态度,性别角色,婚外性行为,青年夫妻

Abstract:BasedondistributingthequestionnaireontheinfluenceoftheEMS’sattitudeforyoungcouplesongenderrolesconceptinthegroupofkindergartenandprimaryschoolparents,communitygroupofWechat,mother’sgroupandotheryoungcouples’

groups,thisthesisisgoingtoanalyzetheinfluenceoftheEMS’sattitudeforyoungcouplesongenderrolesconceptbyanalyzingthefirst-handdata.TheresultsshowsthatthegenderrolesconcepthasanobvioussignificancetotheEMS’sattitudeofyoungcouples.Themoreyoungcouplesacceptastereotypeofastrongmanwithaweekwoman,themoreopeningattitudetheywillaccept.AnditismoreeasierforthemtoacceptEMS.Inaddition,theattitudeofpremaritalsex,marriageableage,incomeandeducationaldegreealsohaveanobvioussignificanceontheattitudeofEMS.Keywords:

AttitudeofEMS,EMS,GenderRoles,YoungCouples.

前言中国的离婚水平在近50年多次大幅度变化,近年来的高离婚率引起的“离婚潮”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苏理云,柳洋,彭相武,中国各省离婚率的空间聚集及时空格局演变分析,人口研究,2015(6):74-83。2013~2015苏理云,柳洋,彭相武,中国各省离婚率的空间聚集及时空格局演变分析,人口研究,2015(6):74-83李洪洋,我国离婚率上升的特点及其法律对策,社会科学战线,2015(6):218-226侯晓然,中国妇女报,2017/2/6第B01版国外有关婚外性行为的研究开展的较早,1947年阿尔弗雷德·C·金赛出版的《男性性行为》报告基于对美国中上层人士中12000例个案的面对面访谈,报告涵盖了性学问题中的几个方面,其中就有关于婚外性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关于影响婚外性行为的风险因素,Treas和Giesen(2000)将影响婚外性行为风险的各种因素归入四个领域:个人的个人价值观,婚外性行为的机会,夫妻关系以及人口学风险因素。人口特征和个人价值是诱发因素,他们仅仅为婚外性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比如,男性性趣更强烈,对性变化的渴望使得他们具有将性与爱分开的能力。因此,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参与婚外性行为TreasJ,GiesenD.SexualinfidelityamongmarriedandcohabitingAmericans.JournalofMarriageandtheFamily.2000;62:48–60.。男性对性的更大兴趣以及更少的社会限制性,会增加他们婚外性行为的发生TreasJ,GiesenD.SexualinfidelityamongmarriedandcohabitingAmericans.JournalofMarriageandtheFamily.2000;62:48–60.国内有关“出轨”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已经有学者做出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发现我国婚外性行为的发生率正在快速增加。其中大部分研究发现人口学因素对婚外性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潘绥铭(2003)认为性别、收入、年龄、婚龄、职业、城乡和文化等因素都对婚外性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郭琨和蒋海涛(2016)通过分析美国芝加哥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于2003年组织的中国人健康状况和家庭生活调查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潘绥铭的观点,男性的“出轨”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在“出轨”机会和“出轨”容忍度上男性和女性也有显著性的差异,男性的“出轨”机会多于女性,且在“出轨”容忍度上也高于女性。程璆、郑逸芳(2017)进一步探讨了婚外性行为态度中性别差异。他们利用2012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女性对婚外性行为的反对态度比男性更坚决。这主要是由性别歧视因素造成的,且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家庭因素和两性婚姻观念影响。但是,国内关于“出轨”的研究更集中于部分亚群体(如:农民工、留守妇女等),暂时还没有对青年夫妻“出轨”态度的研究,缺乏相关数据和定量研究较为深入地分析青年夫妻“出轨”态度及其影响因素。随着婚姻观念和性观念的开放化和多样化,婚姻关系作为家庭构成中最重要的关系,其质量影响着家庭的发展与稳定,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由于“出轨”是导致离婚的重要原因之一,探究“出轨”与性别角色观念的关系有助于稳定婚姻关系,提高婚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更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降低“出轨”对婚姻稳定性的破环。本文主要关注性别角色观念对青年夫妻“出轨”态度的影响。笔者通过“青年夫妻性别角色观念与婚外性行为态度”问卷调查,对苏州地区青年夫妻的“出轨”态度,性别角色观念,婚前性行为态度等相关变量的回答情况进行统计,在研究样本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检验了性别角色观念与“出轨”态度之间的关系,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做出总结与思考,为当前关于婚外性行为影响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第一章研究设计一、概念界定(一)“出轨”“出轨”是指实际上已构成婚姻关系的夫妻,其中一方或双方和结婚对象以外的人发生亲密关系的现象,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精神“出轨”和身体“出轨”。本文探讨的“出轨”主要指的是身体“出轨”即发生“婚外性行为”(extramaritalsex,EMS)。也就是实际上已构成婚姻关系的夫妻,其中一方或双方和结婚对象以外的人发生性行为的现象。这里婚外性行为的界定只需发生过性行为,不考虑“出轨”一方与“出轨”对象间是否存在感情基础、权钱交易、持续时长等其他因素。在此基础上,婚外情/恋、包养、一夜情等相近概念和婚外性行为有着相似的地方,婚外性行为更注重性关系的发生而其他概念侧重各有不同,包括性、情感、权力等其他因素。在本文的语境下,“出轨”与婚外性行为概念同时出现,视为同义,“出轨”是更生活化的语言,两者可以互换。“出轨”态度是对“出轨”行为的接受度,金赛认为婚外性行为的接受态度包括对婚外性行为普遍接受态度和对配偶婚外性行为的接受态度。前者侧重于被调查者对自身或无关对象发生婚外性行为的接受态度,后者更侧重于被调查者对配偶发生婚外性行为的接受态度。(二)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模式。国内对性别角色研究较为深入,对其定义也较为全面。张积家(2000)认为“性别角色是个体在自身解剖学、生理学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文化的两性规范影响下形成的性格、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上的特征。”张积家,大学生性别角色观的研究,青年研究,2000(11):2张积家,大学生性别角色观的研究,青年研究,2000(11):23时蓉华,新编社会心理学概论,1998,北京:东方出版社p97二、研究假设家庭中的性别角色观念与性别角色模式是家庭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就是制约家庭角色互相交往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它总是与一定的家庭制度相适应的杨善华,家庭社会学[M],200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p112。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家庭角色模式,主要通过家庭成员所担当的经济角色来显现。家庭角色模式的变化是和生产方式的改变相联系的,从而随父系父权家庭制度的逐步瓦解而日益显现出来。在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的地区,主从型的家庭关系开始改变,而妇女外出打工则为“男主外,女主内”这种性别角色模式的改变创造了前提,这使妇女的自我意识融入新的内容,为家庭中夫妻的权利和义务趋于平等和开放杨善华,家庭社会学[M],200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杨善华,家庭社会学[M],200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p112杨善华,家庭社会学[M],200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p112。在传统的家庭角色模式(即“男主外,女主内”模式)中,夫妻关系往往是一种主从关系。这使得家庭角色分工十分明晰,妇女往往担当的是做饭洗衣服照看孩子等家务,这样的分工结果是狭窄了妇女的眼界,束缚了妇女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强化了“男主外、女主内”与“男强女弱”的社会性别观念(杨善华,2006:119)。在这样的家庭角色模式中,男性因为工作原因有更多的“出轨”机会和不同的生活圈子,而女性因为限制于家庭环境,生活圈子和信息比较闭塞,容易产生心理依赖,幸福感降低,容易发生“出轨”行为寻求刺激。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假设1:性别角色观念越传统的青年夫妻,“出轨”态度越开放。金赛在《男性性行为》中指出,婚前性交合经历越多的男性婚后更容易发生婚外性行为。他们更具备将“性”与“爱”分开的能力,由此认为与他人发生性关系并不影响自己与伴侣的爱恋关系。大多数男性的婚外性行为是自己变换意向的产物,为寻求更多样化的性交合前爱抚技巧又遭到妻子拒绝时,男性会选择婚外性行为满足自己的性欲。而在金赛的《女性性行为》中又指出,婚后易于接受非婚性交合的正是婚前也易于接受非婚性交合的那些女人。婚前的经历使得她们确信,婚后也照样可以接受非婚性关系金赛著,潘绥铭译,金赛性学报告[M],2016金赛著,潘绥铭译,金赛性学报告[M],2016,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p101,假设2:婚前性行为态度越开放的青年夫妻,“出轨”态度越开放。三、数据来源(一)调查方法青年一词的年龄界定在全世界不同的社会中是不同,大致为15岁~35岁的人群,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新的年龄分段,青年人的年龄上限已经提高到44岁。我国国家统计局将青年划分为15~34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为青年夫妻,部分少数民族和农村地区存在“成人便成婚”已存在事实婚姻的情况,笔者将年龄下限调整为18岁。又考虑到我国存在“晚婚晚育”政策,大部分年轻人结婚年龄较晚,笔者将年龄上限调整为38岁。因此,本文研究对象为18~38岁的夫妻。本文以青年夫妻为调查对象,在苏州市内部分幼儿园小学家长群、社区微信群、妈妈群等青年夫妻聚集的社群中,发放“性别角色观念对青年夫妻婚外性行为态度的影响研究问卷”。问卷发放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社群里发放问卷,邀请青年夫妻填写;二是通过一些青年夫妻相关的公益机构发放问卷。笔者共分发问卷27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27份,有效回收率为84.07%。在获得的226个有效样本中,我们剔除了18个38岁以上的样本及8个未婚样本,最终纳入分析的操作样本共200个。其中有男性样本90个占总样本量的45.0%,女性样本110个占样本总量的55.0%。(二)问卷内容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被调查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现居住地、收入情况、城乡别;第二部分是性态度的调查,包括婚前性行为经历、婚前性行为认同、婚外性行为经历、婚外性行为认同、配偶婚外性行为接受度以及配偶发生婚外性行为是是否会选择离婚;第三部分是性别角色量表。(三)变量测量1.因变量由于本文的因变量为青年夫妻的“出轨”态度。问卷中“出轨”态度主要从以下三个问题衡量。问题一:“您是否有过婚外性行为的经历”,回答“有”,取值为1,回答“没有”,取值为0。问题二:“您认为婚外性行为对不对?”回答“总是不对的”取值为1,回答“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对的”取值为2,回答“说不上对与不对”取值为3,回答“有时是对的”取值为4,回答“完全是对的”取值为5。问题三:“您能接受配偶婚外性行为吗”回答“完全不能”取值为1,回答“大多数情况不能”取值为2,回答“说不上能不能”取值为3,回答“有时候能接受”取值为4;回答“完全能接受”取值为5,将三个问题回答的得分加总,得分越高则“出轨”态度越开放,越能够接受“出轨”行为,得分越低则“出轨”态度越保守,越不能接受“出轨”行为。2.自变量性别角色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一套行为模式。在家庭生活中夫妻双方的性别角色观念对两性分工的规范性期望和社会互动中与性别相关的规则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结合了Bem性别角色量表中与家庭生活有关的问题,参考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编制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家庭问卷中的相关问题,编制了一个衡量性别角色观念的李克特五维量表。具体如下:您是否同意以下说法(完全不同意=1,比较不同意=2,无所谓同意不同意=3,比较同意=4,完全同意=5)“男人以事业为重,女人以家庭为重”、“男性能力天生比女性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在经济不景气时,应该先解雇女性员工”、“夫妻应该均等分摊家务”,将五个项目的答案得分进行累加,取值范围为0-25分,得分越高表明被调查者性别角色观念越保守即更接受“男强女弱”的性别角色观念,在家庭性别角色模式上更接受“男主外,女主内”。该量表的Alpha信度系数为0.59,可以接受。3.控制变量潘绥铭(2003)认为性别、收入、年龄、婚龄、职业、城乡和文化等因素都对婚外性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被调查者的社会人口特征变量包括性别(男=0,女=1)、年龄组(18~22岁=1,23~27岁=2,28~32岁=3,33~38岁=4)、收入(0~3000元=1,3000~6000元=2,6000~9000元=3,9000~12000元=4,12000~15000元=5,15000~18000元=6,18000元以上=7)、婚龄组(1~5年=1,5~10年=2,10~15年=3,15~20年=4,20年以上=5)、城乡别(城市=0,农村=1)、受教育年限,受教育年限根据原始数据中的受教育程度进行了数据转换。即没上过学=0年,小学/私塾=6年,初中=9年,高中/职业高中/中专=12年,大学专科=14年,大学本科=16年,研究生及以上=19年。另外,问卷采用以下两个问题测量婚前性行为态度,“您有过婚前性行为/婚前同居的经历吗?”回答“没有”=0,“有”=1。“您认为婚前性行为对不对?”,“总是不对”=1,“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对的”=2,“说不上对与不对”=3,“有时是对的”=4,“完全是对的”=5,两个问题得分进行加总,得分越高则表明越能接受婚前性行为。

(四)有效样本信息1.性别结构从性别结构来看,样本中男生占45%,女生占55%。性别结构呈现为女多男少,在笔者发放问卷的家长群中,家长群中的女性也多于男性,社群中女性的参与度相较于男性更高,样本的分布情况与其基本吻合。2.年龄结构由于本文研究对象是青年夫妻,有限样本的年龄段为18岁~38岁,笔者在调研时以5年为一个分组,将年龄段分为了4组。图2是样本年龄分布的条形图。从年龄分布来看,以23~32岁为主,其中23~27岁占了46.5%,28~32岁占了30.5%。18~22岁有12.5%,33~38岁所占比例最少,为10.5%。图1样本年龄分布3.婚龄情况婚龄即截止目前为止婚姻的持续时间,有限样本的婚龄段为1年~20岁,与年龄分组标准一致,笔者在调研时以5年为一个分组,将婚龄段分为了4组。图3是样本的婚龄分布图,超过半数的样本婚龄为1~5年,占比56.5%,其次是6~10年,占比39%,10~15年仅有2.5%,15~20年占比最少,仅有2%。图2样本婚龄分布4.受教育程度从受教育程度来看,31.5%的样本受教育程度为大学专科,24.5%的样本受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24%的样本受教育程度为高中/职业高中/中专,研究生及以上的仅有2.5%,初中的为8.5%,小学/私塾也为8.5%,从未上过学的占0.5%。图3样本受教育程度分布

5.城乡结构在样本的城乡结构分布中,有47%的样本来自城市,有53%的样本来自农村,样本的城乡结构基本平衡。四、研究方法(一)问卷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以苏州地区青年夫妻为研究对象,旨在于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状况、性态度和性别角色观念。首先,本文考察青年夫妻的性别角色观念对“出轨”态度的影响。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在研究样本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OLS回归分析性别角色观念对青年夫妻“出轨”态度的影响。在模型中,以青年夫妻的“出轨”态度为因变量,以性别角色模式为自变量纳入模型分析。由于性别、收入、年龄、婚龄、职业、城乡和受教育程度、婚前性行为态度都对婚外性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故将这些因素作为控制变量也纳入分析模型。(二)文献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大量期刊、书籍等文献资料进行阅读整理,一方面,了解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出轨”问题的研究现状,启发自己的思维,帮助自己不断深化对本文主题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和整理,发现多篇关于“出轨”的研究采用了CGSS的调查数据,笔者参考了CGSS问卷中的相关量表和问题,对本研究调查问卷的编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二章研究结果一、青年夫妻“出轨”态度状况分析(一)青年夫妻的“出轨”态度与性别角色观念在样本中,青年夫妻的出轨态度平均得分为4.02分,其中最低分为2分,最高分为11分,从均值上看青年夫妻的出轨态度比较保守。性别角色观念平均得分为14.46分,其中最低分为5分,最高分为22分,从均值上看青年夫妻性别角色观念更偏向于保守,即更容易接受“男强女弱”的性别观念,在家庭中更偏向于“男主外,女主内”。婚前性行为态度平均得分3.07分,其中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6分,婚前性行为态度较为宽容。进一步分析性别角色观念的性别差异可以看出,男性性别角色观念均值为15.08,女性性别角色观念均值为13.95,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接受“男强女弱”性别角色观念,在家庭角色模式上,也更倾向于“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模式。青年夫妻性别角色观念的性别差异显著(见表1)。表1青年夫妻性别角色观念的性别差异性别性别角色观念均值t检验男15.08<0.05显著女13.95(二)青年夫妻“出轨”态度的性别差异表2是样本在性别维度下“出轨”态度均值显著性检验的结果,结果说明青年夫妻“出轨”态度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其中男性“出轨”态度均值为4.27,女性“出轨”态度均值为3.80。由于“出轨”态度包含婚外性行为态度和配偶婚外性行为态度两个维度,接下来笔者将根据以上两个维度,分别进行性别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2青年夫妻“出轨”态度性别差异性别“出轨”态度得分均值t检验男4.27>0.05不显著女3.80表3和表4是将“出轨”态度下的两个维度即婚外性行为认同和配偶婚外性行为认同进行性别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婚外性行为认同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男生的认同均值为2.26,女生的认同均值为2.13。样本对于婚外性行为认同的均值在“大多情况下是不对的”(2分)左右。而配偶婚外性行为认同的性别差异显著,男生认同均值为2.01即“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接受”配偶婚外性行为(2分),女生的认同均值为1.67.在“完全不能”接受配偶婚外性行为(1分)和“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接受”婚外性行为(2分)之间。从均值上来看,女生对配偶的忠诚度期望值更高,更不能接受配偶发生婚外性行为。表3青年夫妻婚外性行为认同性别差异性别婚外性行为认同均值t检验男2.26>0.05不显著女2.13表4青年夫妻配偶婚外性行为认同性别差异性别配偶婚外性行为认同均值t检验男2.01<0.05显著女1.67(三)青年夫妻“出轨”态度的城乡差异表5是样本在城乡维度下“出轨”态度均值显著性检验的结果,结果说明青年夫妻“出轨”态度观念的城乡差异显著。其中城市的“出轨”态度均值为3.73,农村的“出轨”态度均值为4.26。从均值来看,相较于来自城市的青年夫妻,来自农村的青年夫妻对“出轨”态度更开放,更容易接受婚外性行为。表5青年夫妻“出轨”态度城乡差异城乡别“出轨”态度均值t检验城市3.73<0.05显著农村4.26二、性别角色观念对青年夫妻“出轨”态度的影响分析表6是性别角色观念对青年夫妻“出轨”态度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模型1考察了在不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性别角色观念与“出轨”态度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说明性别角色观念对“出轨”态度有显著影响,模型2加入了婚前性行为态度这一控制变量,加入后结果仍显示性别角色观念对“出轨”态度有着显著影响,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了性别、年龄、婚龄、收入、城乡别、受教育年限等控制变量,加入后结果依旧显示性别角色观念对“出轨”态度有着显著影响。三个模型均表明性别角色观念对“出轨”态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了性别角色观念得分越高,“出轨”态度得分就越高即性别角色观念越保守,越接受“男强女弱”的青年夫妻,“出轨”态度越开放,越容易接受“出轨”,这一结果验证了假设1。从模型2和模型3可以看出,婚前性行为态度对“出轨”态度也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婚前性行为态度越开放的青年夫妻,“出轨”态度越开放,这一结果验证了假设2.对比模型1、模型2、模型3可以看出,在加入性别、年龄、婚龄、收入、城乡别、教育年限控制变量后,性别角色观念的系数显著性明显下降,说明婚龄、收入、受教育年限与性别角色观念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婚龄、收入与“出轨”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婚龄越长的青年夫妻“出轨”态度越越开放;收入越高,“出轨”态度越开放。受教育年限与“出轨”态度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受教育年限越长也就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出轨”态度越保守,越不容易“出轨”。表6性别角色观念对青年夫妻“出轨”态度影响的OLS分析(N=200)模型1模型2模型3性别角色观念0.124***0.142***0.092**(0.034)(0.034)(0.034)婚前性行为态度0.359**0.335**(0.119)(0.119)性别:女性(男性)-0.380(0.251)年龄-0.030(0.161)婚龄0.447*(0.205)收入0.253*(0.110)城乡别:农村(城市)0.282(0.253)受教育年限-0.165***(0.043)常数项2.222***0.8562.634**(0.506)(0.671)(1.00)R20.0640.1050.234BIC-7.879-11.616-10.803注:括号内为标准误;*p<0.05;**p<0.01;***p<0.001;括号内斜体为基准类别。第三章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在苏州市内部分幼儿园小学家长群、社区微信群、妈妈育儿群等青年夫妻聚集的社群进行的“青年夫妻性别角色观念与婚外性行为态度”问卷调查,收集青年夫妻“出轨”态度、性别角色观念等调查数据,对青年夫妻性别角色观念对“出轨”态度影响研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越接受“男强女弱”性别观念的青年夫妻,“出轨”态度越开放,越容易接受“出轨”。第一,性别角色观念越传统的青年夫妻,“出轨”态度越开放。假设1得到验证在性别角色观念传统,越接受“男强女弱”的性别观念的家庭中,其家庭性别角色模式也更加偏向“男主外,女主内”。在这一模式下,男性长时间在外工作与妻子的接触时间变少,“出轨”机会变大。而女性被禁锢在家庭中,生活圈子和接收的信息相对比较闭塞。夫妻之间的交流话题变少,传统女性将精力集中于照顾家庭和养育子女上,个人魅力值降低。同时长时间处于“独居”状态也增加了“出轨”机会。男性在经济方面比较独立,受到的约束也比较小,导致男性的“出轨”的成本下降,使得男性的“出轨”态度较为开放。同时,在这一家庭模式下,女性在经济上更加依赖男性,考虑到家庭和经济状况更容易原谅男性的“出轨”行为。使得女性的“出轨”态度也更叫开放。因此,性别角色观念越传统的青年夫妻,“出轨”态度越开放。第二婚前性行态度越开放的青年夫妻,“出轨”态度越开放。假设2也得到了验证。伴随着当代青年人才大规模的地区流动,婚前同居成为了关系稳定的情侣的最经济的选择。对于情侣双方来说,婚前同居可以减少生活成本,增加亲密度,验证彼此是否适合生活在一起,大部分婚前同居都伴随着婚前性行为的发生。但是婚前性行为在增加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的同时会减少对对方的热情。亲密是伴侣之爱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伴侣聚在一起越久,亲密关系越来越紧密。然而,Baumeister和Bratslavsky认为,亲密关系最终会达到一个最高限额,在这个限额内不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彼此的信息。尽管高度的亲密关系在合作伙伴之间形成了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激情可能因此而处于低潮,因此过早地进入同居生活,会使“低潮期”在婚姻关系中提前来到,影响婚姻关系的稳定。在婚前同居生活中,情侣双方没有缔结婚姻契约关系,相比解除婚姻关系来说,婚前同居的分手成本较低,关系较不稳定。同时,经历过婚前同居的夫妻,容易将婚后生活与同居生活混淆,从而对婚姻失去更高的忠诚度,背叛婚姻契约选择“出轨”。第三,研究还发现,受教育程度对“出轨”态度影响十分显著,受教育程度越高,“出轨”态度越保守,越不容易接受“出轨”。总的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意味着获得道德教育的机会越多,在我国传统道德伦理中,认为“出轨”是不道德的。在一定程度上,“出轨”会影响社会大众对当事人的评价,从而影响其更好的教育机会、工作机会的获得。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出轨”承担的社会风险更大,更容易受到道德伦理的牵制。另外,婚龄对“出轨”态度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婚龄越长,“出轨”态度越开放。收入对“出轨”态度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收入越高,“出轨”态度越开放。收入高的人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可能为了追求心理和生理的刺激和满足选择“出轨”,从而对“出轨”态度更开放。另一方面,“出轨”需要承担一定的经济成本,无论是对“出轨”对象的花费,还是“出轨”过程中所产生的开支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成本,因此收入高的人更容易支付这一成本,其“出轨”态度也更加开放。综上所述,青年夫妻应该多接受性别角色教育,更开放的性别角色观念有利于妇女在家庭生活中保持经济独立的地位,在家庭性别角色模式中不再选择“男主外,女主内”这一传统模式,同时,更开放的性别角色观念有利于降低“出轨”的开放态度,降低婚外性行为风险,保持婚姻关系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储兆瑞,论性社会学巨著《金西报告》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J],学海,1998(5):75-80.程璆、郑逸芳,婚外性行为态度中的越轨成本与性别差异研究[J],社会学评论,2017(4):74-85.郭琨,蒋海涛.“出轨”背后的逻辑[J].青年研究.2016(03):81-90+100.何芸,当代社会生活中“婚姻出轨”现象的法哲学思考[J],2016(9下):161-162+179.金赛著,潘绥铭译,金赛性学报告[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靳小怡,任峰,悦中山,农民工对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的态度:基于社会网络的研究[J],人口研究,2008(5):57-77.李洪祥.我国离婚率上升的特点及其法律对策[J].社会科学战线.2015(06):218-226.李银河,冯小双,独身现象及其文化含义[J],中国社会科学,1991(3):83-94.卢勤,苏彦捷,对Bem性别角色量表的考察与修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