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PAGE27-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1卷为选择题,第n卷为非选择题。2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第1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24小题,每题15分,共36分)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A.GP-SRS-GISB.RS-GPS-GISC.GIS-RS-GPSD.RS-GIS-GPS2.“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直接用于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答案】1.D2.D(1)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和一定的划分指标。“二”是指区域划分指标的两个“二”:(1)单一指标与综合指标;(2)自然要素特征与人文要素特征。“三”是指区域特点的三个方面:(1)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特征;(3)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下图为“鄱阳湖2000年~2010年间枯水期不同水位的天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据图可知鄱阳湖图示年间A.枯水期天数波状上升B.丰水期天数不断减少C.丰水期呈现开始早、结束晚的趋势D.枯水期水位不断上升7.2015年初,鄱阳湖逼近极枯水位。下列对鄱阳湖出现近极枯水位的原刚分析不正确的是A.长江干流水位下降,水被长江抽空B.降水少,入湖径流量减少C.湖区周围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D.上游植树造林,湖区泥沙沉秘减少8.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江西省将实施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这是鄱阳湖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项目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A.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位,增加湖区而积B.导致鱼类江湖交流减少,增加生物多样性C.调蓄长江洪水的能力下降,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增大D.减少与长江水体之间的交换,影响部阳湖自身的水质【答案】6.A7.D8.A【考点定位】读图分析能力、湖泊的调节作用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该流域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盐碱化D.地面沉降10.对该地区的判断,准确的是A.种植业比重在减小B.气温日较差增大C.城镇用地增加最多D.河流流量增大【答案】9.A10.B【考点定位】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的影响下图是某区域不同时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l.有关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初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B.受地形影响,聚落间联系不便C.聚落沿河流、交通线分布明显D.聚落间均有便捷交通线路相连12.下列不属于该区域20年来发生明显变化的是A.交通条件明显改善B.矿产资源得到开发C.旅游业的兴起D.逆城市化明显【答案】11.C12.D气温和降水适中的地区人口稠密,有利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中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城市较多,例如世界上三大城市群的分布。(2)地形、地貌因素平原区有利于农业发展、人们生活,平原区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中纬度平原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但热带地区平原区气候过于湿润,不利于人们生活,人口稀少城市较少,例如亚马孙平原区。(3)河流因素河流的供水功能和运输功能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有利,所以在河口、河流干支流交汇处、航道的起止点容易出现城市,世界上许多大河的中下游地区,河流入海口城市密集。(4)地质因素城市有许多高层建筑物,这些建筑物重量很大,城市用水经常大量开采地下水,因此城市要有比较稳固的地质基础,避免发生地质灾害。城市建设尽可能避开断裂带及地壳活跃地带。下图为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该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生物多样性减少14.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D.种植牧草,严控放牧规模【答案】13.A14.D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该地“村利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5.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高技术工D.农产品加工工业16.近年来在经历“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如下图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得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②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③加强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和深度④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15.B16.D【考点定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下图为“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对该地土地利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面积明显减少B.居住用地变化不大C.林地面积显著下降D.工业用地增加最多18.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地区生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增加B.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C.水污染加重D.湖泊对长江的调蓄能力加强【答案】17.A18.B之源”,专家特别指出,在考虑淡水资源的问题时,许多人都忽视了淡水湿地的重要作用。淡水湿地是大自然中最大的滤水池,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水,并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水源。(4)降解污染物。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的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是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使当地和下游区域的环境免受污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由2003年的1204.2百万吨油当量上升到2012年的2735.2百万吨油当量;能源消费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如下图中外圆为2012年、内圆表示2003年能源消费结构,读下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9.关于能源消费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煤炭消费量变化较小B.原油消费量明显增加C.水电消费比重下降D.核电和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最慢20.下列关于能源消费变化影响表述合理的是①减少灰霾天气②减少紫外线辐射③加剧全球温室效应④加剧能源供应紧缺程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9.B20.C再生能源消费发展速度快,D错。故选B。20.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加,排放的粉尘等颗粒物增多,灰霾天气增多,①错。紫外线辐射多少与能源消费无关,②错。能源消费量增加,会加剧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能源供应紧张状况,③④对。故选C。【考点定位】读图分析能力能源消费增加对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某循环经济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1.图中A、B、C分别代表A.环境资源市场B.环境市场资源C.资源市场环境D.资源环境市场22.在此循环经济体系中A.各产业之间以主产品为原料发生联系B.所需要能源完全由余热发电提供C.污染物实现了零排放D.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答案】21.A22.D供物质和能量,可能包含电能;对废弃物进行达标排放进入A,说明有污染物的达标排放;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例如对硫酸的回收利用。故选D。【考点定位】循环经济我国曾经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下图为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3.北大荒、西大荒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分别是A.市场交通B.土壤光照C.热量水源D.热量地形24.如今的“南大荒”人己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的变化B.农业技术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改善D.农业政策的支持【答案】23.C24.B自然条件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季风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是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水分: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农业。地形: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利于实现农业的水利化和机械化,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垂直化,多样化。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例如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土壤的肥沃程度也对农业的影响较大。例如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华北平原(钙质土)等地土壤肥沃,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10小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错选、少选、漏选均不得分)。图中的乙图为甲图中M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5.M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有A.洪涝灾害频率增加B.气候由暖干变为冷湿C.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剧26.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是A.扩大开垦,提高湿地生产能力B.退耕还湿,恢复自然生态环境C.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D.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答案】25.AD26.BC【考点定位】湿地的环境效益及保护湿地的措施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改变了以往单纯以煤炭开采为主的生产结构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7.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A.减轻对外交通压力B.增加采煤企业数量C.促使煤炭产业外移D.提高企业综合利润28.有关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C.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D.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答案】27.AD28.CD【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考查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名师点睛】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扩大开采规模;增加产量。(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形成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下图为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9.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资源B.乙表示环境C.丙表示人口D.丁表示经济系统30.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A.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B.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C.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D.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答案】29.CD30.AD【考点定位】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下图为“我国某区域资源开发与流域治理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1.关于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有 A.矿产资源储量大,分布集中B.水陆交通便利,开发条件优越 C.适宜发展重化工业D.稀土矿开采过程中易导致水土流失32.该地流域坡面治理的措施主要有A.上部以封山育林为主B.中部以退耕还林为主C.下部以梯田与农业耕作区为主D.坡面治理和沟渠治理相结合【答案】31.AC32.AD【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定位】区域能源资源开发与水土流失的治理33.下表表示影响四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如果四个区域分别是黑龙江、上海、香港和四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香港,交通位置好;国际大都市,信息通达B.②是黑龙江,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较落后C.③是四川,幽人口大量外出打工,劳动力资源缺乏D.④是上海,除自然资源缺乏外,其他发展经济的条件部比较好33.【答案】AD【解析】33.试题分析:在题干四个地区中,充分结合基础知识可知香港和上海自然资源最少,位置、交通及信息最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上海比香港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廉价所以①为香港④为上海;从人口和劳动力资源来说,四川比黑龙江人口多,劳动力资源更丰富,所以②四川③黑龙江,故选AD。【考点定位】区域经济发展条件34.山西通过建设坑口电站,输出电力的方法,部分替代原煤输出的传统方式。这样做可能给山西带来的好处有A.改善山西的大气环境质量B.缓解铁路运输紧张的局而C.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现状D.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34.【答案】BD【考点定位】能源资源的开发第II卷(非选择题共59分)二、综合题35.表l为“二十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跃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统计”,图为“K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1)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大1000多亿元。1998年洪灾时的降水量比1954年小,但长江洪水最大流量比L954年多1万多立方米每秒,水位创历史最高。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现象的人为原因,并针对此原川提出防治洪灾的措施。(4分)人为原因:上游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游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上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江流域综合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除防洪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4)针对睦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水量大落差大(2分)(2)原因:①植被破坏②围湖造田(2分)措施:①营造防护林,保持水土②退耕还湖(2分)(3)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至少写出两点得4分)(4)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治理环境污染(2分)【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考查长江三角洲环境污染的措施【名师点睛】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措施1、夏季降水集中,中下游地势低平。2、流域面积广汇水面积大,尤其是夏季风反常年份,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流量剧增。3、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围湖造田.水土流失严重,水面上升,湖泊分洪蓄洪能力降低。4、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弯曲段裁弯取直,加固堤坝,修建分洪蓄洪区。36.下图为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中箭头A、B表示出现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A表示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2分)(2)图中箭头C、D表示出的含义是:C.表示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2分)(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_________,当前全球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4分)(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4分)①滥采滥用石油等自然资源②燃煤产生的烟尘⑧I业“二废”排放④过度抽取地下水⑤通过绿化改造局部气候⑧酸雨⑦水利工程⑧环境保护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答案】(1)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1分)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1分)(2)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1分)人类作用于环境(1分)(3)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4分)(4)②③①④⑥⑤⑦⑧【考点定位】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7.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3分)材料一:是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图。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北粮南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转移。(1)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简要说明甲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农业发展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4)2009年春季我国华北、江淮等地区遭受50年以来的特大干旱,而甲地区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旱情较轻,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1分),商品率高,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3分)(2)自然原因:地块小,土质黏重,河网密布。社会原因: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大量土地,农业结构调整。(答对1点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3分)(3)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湿地沼泽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答对1点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分)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需求,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3分)东北地区纬度高,蒸发量小;东北地区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增加了土壤水分。(答对1点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分)【考点定位】东北平原粮食生产特点、环境问题及发展方向分析。38.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____________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____________为主的景观特色。(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荒漠草原和____________,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南向西北____________而形成。(2分)(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2分)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冰川作用D.波浪作用(6)近年来,我国在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北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主要是为了()(2分)A.调整农业产业结构B.防治荒漠化C.提高森林覆盖率D..减轻农民负担【答案】(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1分)(2)过垦、过牧,植被遭破坏;营造“三北”防护林(2分)(3)干旱荒漠(2分)(4)荒漠减少(2分)(5)B.(2分)(6)B.(2分)【考点定位】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39.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