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益阳市2023年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舆地写作可论之处甚多,地名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作为术语,“地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形方氏》:“原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之可以封邑者。”古人为地命名,多依地物的一两个主要特征,或以山,或以水,或以植物,或以动物,或以姓氏,或以官职,或以气象,或以色泽等,不一而足。只是小说家写地,可以虚构,亦可据实,或虚实相间。以地名为小说篇名,本是中国小说命名法的一种。《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本就有极饱满的地学元素。就小说本身而言,地名作为小说的名称,意味着小说某种空间上的限定性,意味着故事将在特定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空间中展开。小说家们在特定的空间和异空间,即小说地名所呈现出的相对固定的地域社会,与外部更大的时代、社会、历史空间的互动中展开叙事,这是《红楼梦》《水浒传》等的共同特点。当代小说亦不乏其例,如古华的《芙蓉镇》,作为一部反思小说,作品开篇呈现给读者的,就是“一览风物”,写镇子旧时的繁华。小说中的芙蓉镇以何镇为蓝本,究竟是作家古华故乡嘉禾县的唐村镇,还是湘西永顺县的王村(谢晋电影《芙蓉镇》拍摄地,现已改名为芙蓉镇)?不得而知。但是古华以“芙蓉镇”名之,且写到芙蓉河、河岸的木芙蓉树、“芙蓉姐子”等,“芙蓉”显然是一种别有深意、别有意涵的预设。《芙蓉镇》是借名,借“芙蓉”之名,强化小说的批判功能。相比较而言,贾平凹的《高老庄》则是另一种借名。小说取境《西游记》中“高老庄”,借用猪八戒在高老庄娶亲,酒后现出猪妖原形的故事,“假道于山川,不化而应化”,以比附《高老庄》的主旨。《高老庄》写的同样是现形的故事,只不过现形的不再是猪八戒,而是大学教授高子路。原本子路应该像孔子的弟子子路那样,勇武而刚直,辨别是非,行仁义,但《高老庄》中的子路,却一心要洗脱农家子弟的身份和趣味。为父亲去世做三周年祭,他再次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时,那些潜存在高老庄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如封闭、狭隘、自私、小气、粗鄙等一一再现。贾平凹借道于《西游记》中的“高老庄”,表达的其实是对乡土文明中人的精神退化的精深思考。和《芙蓉镇》《高老庄》的借名相比,赵本夫的《天漏邑》更有哲学的、人类学的复杂气象。此作颇有《红楼梦》的味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小说中,两条线索交叉轮替,作家一边以田野调查的方式,以简笔写出天漏村的亘古、蛮荒、偏僻、神秘的历史,另以繁笔写出天漏村人的天性与人性。天漏村是个与世隔绝的所在。世间传说,天漏村是远古遗民的部落,古舒鸠国的都邑,历朝囚徒的流放之地,天象诡异,时有雷电伤人之事发生,人也诡异,沿袭着古老的法则。《天漏邑》的故事极为复杂、情节奇特,但究其宗旨,写的不外是人的罪性与恶性。天有“漏”,故有女娲补天之说,但天之“漏”又岂可尽补?哪里会有无“漏”之天呢?“漏”,是事物的本质。于事和物而言,是亏欠、欠缺;于人而言,则是德性有亏。对小说家来说,地和地名可以利用之处很多。地,不单提供小说故事情节展开和人物活动需要的物理空间,地名更是以其不可替代的地方性地理文化特质,构成小说家的标识。区域性的地名系统,无论虚与实,多会构成各地独特的地名景观。如汪曾祺,居于高邮地区,地处江淮之间,中间有运河相连,湖泊星罗棋布,他的小说的地理景观,就难免会有“水”的韵味和智慧。水系地名景观,给汪曾祺的小说带来盎然的生机和无尽的韵致。“自然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水无定法,亦无形法,故以万物为形法,所以,汪曾祺的小说,总是有任性、任情而不拘礼法和敢于突破世俗陈规的力量。汪曾祺小说的地名景观,承载着高邮人的记忆,东大街、泰山桥、竺家巷等,无一不带着高邮的地方特色。相比较而言,贾平凹对地名的运用,则有更多的主观创造性。他的小说地名之多、类型之丰富、命名之讲究,实为当代作家中所罕见。比如《老生》,作品中的地名系统就几乎涉及秦岭山地环境中的所有地学类型。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地名作为小说的叙事构成时,对《老生》这部小说的成形及其主旨的深化实有莫大的帮助。这种微观地理学意义上的地名所连缀的叙事空间,使得整部书情节紧凑,叙事富有跳跃性,没有丝毫的沉闷。小说因了秦岭的体势和形法,而有了某种跳跃的、晦暗不明但又纵横吞吐的气象。贾平凹因为擅用秦岭的地名和山川形势,因此让《老生》窥得天地之理,进而有了生生不息的气机。(摘编自《地方志与中国当代小说诗学建构》,周保欣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第一版)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有极饱满的地学元素,意味着小说某种空间上的限定性和故事展开的特定性。B.古华在《芙蓉镇》中预设了芙蓉河、木芙蓉树、“芙蓉姐子”等等,别有深意和意涵。C.贾平凹的《高老庄》借高子路形象表现潜存在高老庄人骨子里的封闭、狭隘等文化基因。D.赵本夫《天漏邑》以田野调查方式,用简笔和繁笔展现天漏村的历史、人的天性和人性。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第一、二段的内容可以看出,舆地写作,地名是写作中最基础的部分,只是小说家写地,或虚或实,或虚实相间。B.分析《红楼梦》《水浒传》的共同特点,可见小说家们是在小说地名所呈现出的地域社会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展开叙事。C.“当代小说亦不乏其例”,古华的《芙蓉镇》以地名命名,作者认为古华可能是想表明“芙蓉镇”就是其故乡嘉禾县的唐村镇。D.从小说家对地和地名利用的情况可以发现,地和地名构成了小说家的标识,如汪曾祺的水系地名景观就构成了其小说家的标识。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小说家写地亦可据实”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贾平凹的《老生》B.吴承恩的《西游记》C.赵本夫的《天漏邑》D.曹雪芹的《红楼梦》4.请结合文本材料谈谈鲁迅小说《祝福》中“鲁镇”的作用。5.赵本夫的《天漏邑》“颇有《红楼梦》的味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请参照作者对《天漏邑》的解读来分析《红楼梦》“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这一特点。【答案】1.C2.C3.A4.①“鲁镇”为《祝福》中的祥林嫂等人物的活动和悲剧故事的展开铺设了特定的空间。②“鲁镇”以其不可替代的地方性地理文化特质,构成鲁迅的标识。鲁镇的新年“祝福”“爆竹”“祭品”等承载着绍兴人的记忆。③“鲁镇”是封闭、保守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吃人”罪恶的批判力度。5.①《红楼梦》书中江宁织造、金陵等是实有的地名,而“大观园”“怡红院”“潇湘馆”等是虚构的地名。包括人名:贾雨村、甄士隐;贾宝玉、甄宝玉……真真假假,虚实相间。②《红楼梦》以双线结构,明暗交织,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叙事框架。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纠葛为明线,另一条是以通灵宝玉在人世的历劫或绛珠仙草报恩与神瑛侍者的故事为暗线,虚虚实实、错综复杂。③小说中荣宁二府:或讲述着烈火烹油的富贵荣华,或叙述者雪夜出家的凄凉落寞……,整部小说讲述“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没落,是虚构的;但,曹雪芹借助这部小说反映封建贵族的没落腐朽,揭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规律,又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极饱满的地学元素,意味着小说某种空间上的限定性和故事展开的特定性”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就小说本身而言,地名作为小说的名称,意味着小说某种空间上的限定性,意味着故事将在特定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空间中展开”,也就是作者说的以地名命名的小说具有限定性和特定性,而不是“极饱满的地学元素”。B.“预设了芙蓉河、木芙蓉树……别有深意和意涵”的说法错误。原文是“‘芙蓉’显然是一种别有深意、别有意涵的预设”,而不是“芙蓉河”等具体意象。D.“用简笔和繁笔展现天漏村的历史、人的天性和人性”的说法错误。原文是“作家一边以田野调查的方式,以简笔写出天漏村的亘古、蛮荒、偏僻、神秘的历史,另以繁笔写出天漏村人的天性与人性”,即“简笔”对应的是历史的书写,“繁笔”对应的是人的天性与人性。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推理判断能力。C.“作者认为古华可能是想表明‘芙蓉镇’就是其故乡嘉禾县唐村镇”的说法错误。原文是“究竟是作家古华故乡嘉禾县的唐村镇,还是湘西永顺县的王村(谢晋电影《芙蓉镇》拍摄地,现已改名为芙蓉镇)?不得而知”,即作者并没有确定古华的“芙蓉镇”的原型是哪个地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和把握能力。A.贾平凹的《老生》几乎涉及秦岭山地环境中的所有地学类型,最能作为论据来支撑“小说家写地亦可据实”这一观点。B.吴承恩的《西游记》地名是虚构;C.赵本夫的《天漏邑》中的地名属于“虚实相间”;D.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地名属于“虚实相间”。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本中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鲁镇”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自然环境,祥林嫂、鲁四老爷、“我”、“柳妈”等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结合原文“地名作为小说的名称,意味着小说某种空间上的限定性,意味着故事将在特定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空间中展开”,可以提炼出:“鲁镇”作为特定的场景,意味着祥林嫂的悲剧故事将在这里展开。借助原文“贾平凹借道于《西游记》中的‘高老庄’,表达的其实是对乡土文明中人的精神退化的精深思考”,可以想到鲁迅《祝福》中的“鲁镇”作为封闭、保守的空间,封建礼教的“三纲五常”的绳索还束缚着祥林嫂等下层民众的思想意识,作者借助“鲁镇”增强了对“吃人”的礼教制度的批判力度。根据文本中“汪曾祺小说的地名景观,承载着高邮人的记忆,东大街、泰山桥、竺家巷等,无一不带着高邮的地方特色”可联想到鲁迅《祝福》笔下的“鲁镇”中的新年祈福、爆竹、摆放对祖先神灵祈福的祭品等活动,承载着绍兴人太多的乡土记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观点的理解和运用,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首先要弄懂“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概念,本文主要是谈论小说作者在写地名时的方式:或实,或虚,或虚实相间。文本作者说道——赵本夫的《天漏邑》“颇有《红楼梦》的味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言下之意,《红楼梦》就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当然,他不仅是从地名角度,还从线索结构的明暗,小说的内容的虚和小说主题的实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我们仿照写作即可。接着,从《红楼梦》中的地名的虚与实角度看:小说的“金陵”“江宁织造”等具体名称是可考的,是实在的,而“太虚幻境”“大观园”“潇湘馆”“蘅芜苑”等是虚构的,可以说是虚虚实实、做自己。再次,从小说中的双线结构,一个是涉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纠葛故事,到底是木石前盟,还是金玉良缘,这是明线;另一个就是通灵宝玉在人世的历劫或神瑛侍者、绛珠仙草之间的报恩故事为线,这是暗线,一明一暗,虚实相生。最后,从文本的主题来看,小说表面是写“贾王史薛”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没落,这是虚构的;但是作者却以艺术手法的反映了封建社会贵族的腐朽没落,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由盛转衰。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雨中的猫海明威这家旅馆里只住着两位美国旅人。他们住在二楼,面朝大海,也面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大棕榈树和绿色的长凳。意大利人大老远跑来看战争纪念碑。纪念碑是青铜铸的,在雨里泛着光。这会儿正下着雨。雨水从棕榈树上滴下来。石子路上出现一汪汪积水。雨水滂沱,海浪裹着雨水像一条长长的线涌上岸,又沿着沙滩滑下去,然后再裹着雨水涌上来。泊在战争纪念碑旁边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有个侍者站在咖啡馆门口,正朝着空荡荡的广场张望。美国人的妻子正站在窗边往外看,外面有只猫刚好蜷缩在他们窗子底下一张滴着雨水的绿桌子下。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我要去逮那只猫咪。”妻子说。“我去。”丈夫躺在床上说。“不,我去。外面那只可怜的猫咪想在桌子底下躲雨呢。”丈夫靠在床头的两只枕头上,继续看书。“别淋湿了。”他说。他的妻子下楼去了。经过旅馆营业处的时候,店主起身向她哈哈腰。他是个老头儿,个子很高。“下雨了。”妻子说。“是啊,是啊,太太,坏天气,真是个坏天气。”美国太太喜欢他,喜欢他接到任何投诉时都那么认真的态度;喜欢他的修养,喜欢他乐意为她效劳的模样;喜欢他作为店主的那种感觉,喜欢他那张苍老、严肃的脸和他那双大手。她怀着对他的喜爱,打开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那只猫应该就在右边。她站在门口还没迈出去,背后有人为她撑开一把伞。原来是负责照料他们房间的女侍者。“您可千万别淋湿了。”她面带笑容,用意大利语说道。毫无疑问,是店主派她来的。女侍者撑着伞,美国太太沿着石子路走到他们房间的窗子底下。那张桌子就在这儿,被雨水冲洗得鲜绿鲜绿的,可是猫不见了。她突然大失所望。女侍者望着她。“您丢东西了吗,太太?”“刚才有只猫。”年轻的美国太太说。“有只猫?”“对,一只猫。”“一只猫?”女侍者哈哈一笑,“雨里的猫?”“对。”她说,“就在这张桌子底下。”她又加了一句,“噢,我可真想要它,我就想要只猫咪。“来吧,太太。”她说,“我们该回里面去了,要不您会淋湿的。”“我想也是。”年轻的美国太太说。她们沿着石子路往回走,进门后,女侍者在外面收了伞。那个美国太太经过办公室时,店主在写字台那头向她哈哈腰。太太从心里觉得某些东西又渺小又麻烦。这个店主让她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却又十分重要。她一时觉得自己太重要了。她走上楼梯,打开房门。乔治还在床上看书。“猫逮到了吗?”他放下书问道。“跑了。”“奇怪,会跑到哪儿去呢?”他把目光从书上移开,说道。“我真想要那只猫。”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想要它。我就是想要那只可怜的猫咪。可怜巴巴地淋着雨对一只猫咪来说有点悲惨。”乔治没有说话,目光又挪到了书上。②她站起身,在梳妆台前坐下,拿起镜子左照照右看看,从这一侧看到那一侧,又照照后脑勺和颈窝。“你觉得我把头发留长好不好?”她一边再次端详自己的侧影,一边问。乔治抬起头来,看着她的颈窝,她的头发很短,像个男孩儿。“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这个样子,我可烦死了。”她说,“像个男孩子,真够恼人的。”“你看上去漂亮极了。”他说。“我要把头发扎到后面,扎得又紧又光滑,在后脑勺盘个大大的髻,坠在后面沉甸甸的。”她说,“我真想有只猫咪坐在我的膝头上,我一摸它,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是吗?”乔治躺在床上应道。③“我还希望现在就是春天,我要对着镜子梳妆,我要一只猫咪,还要几件新衣裳。”“亲爱的,别说了,还是去读点什么吧。”乔治说着,又继续读他的书。天很黑了,雨点敲打着棕榈树。“不管怎么说,我都想要一只猫。”她说,“要是我没有长头发,也没什么别的好玩儿的,总能有只猫吧。”④乔治没有注意听,他在读自己的书。太太又望着窗外,广场上的灯都亮了。有人敲门。“请进。”乔治说着,抬眼望去。女侍者站在门口,怀里紧紧抱着一只大花斑猫。“不好意思,打扰了,”她说,“老板让我把这只猫送给太太。”(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一段将“细雨”“纪念碑”“广场”等这些意象叠加起来,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女主人公空虚失落的内心世界,为下文寻猫设置了心理背景。B.当妻子提出要留长发,丈夫说他就喜欢她现在的样子,可见丈夫对妻子的欣赏与爱;而旅馆老板将另一只猫送回的行为也反映了当时对女性的关注。C.小说中的“猫”和“雨”都有象征意义,猫弱小的形象以及在雨中孤寂无援的处境,反映了女主人公的境遇,隐喻当时社会仍然是男性掌握着主导权。D.小说结尾写侍女送了一只猫给太太后,只说了一句话,小说就戛然而止。对之后的事,作者只字未提,情感含而不露,思想隐而不晦,很吊读者胃口。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作者以“雨中的猫”为标题,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并留有余地,意蕴丰富。B.②写妻子坐在梳妆台前拿着小镜子仔细地端详自己,表现了作者对这个女子的鄙夷。C.③写妻子空手而归后向丈夫倾诉的种种需求和愿望,反映了她追求独立的强烈渴望。D.④面对妻子的倾诉,丈夫没有倾听并一直躺在床上看书,由此可见丈夫的冷漠与虚伪。8.《雨中的猫》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初以“美国太太”为代表的女性的觉醒,请结合全文分析概括。9.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简洁、单纯的“电报式风格”,请根据《雨中的猫》,从人物、结构和语言等方面作简要分析。【答案】6.B7.B8.①女性意识萌芽:妻子想去救避雨的猫,说明她意识到需要拯救。
②女性意识觉醒:妻子对老板给予的尊重与关切感到开心,说明她明确感知到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
③女性意识达到高潮:妻子对于长头发和新衣服的强烈态度,说明她渴望找回属于女性自己的权利。9.①人物塑造上:通过简洁的对话塑造人物形象。面对妻子的问话,丈夫的回话总是极为简短,显示出丈夫对于妻子的忽视。
②结构上的单纯性:通常人物较少,情节简洁,不复杂。小说讲述的是一对美国夫妇在一家旅馆里发生的平常故事。
③简洁的叙述语言:文中少有修饰语,而用“端详”“望着”等简练的动词,表现了妻子迷茫渴盼的心态;同时具有凝练含蓄的风格:文中头发寓意深刻,“长头发”隐喻着妻子对女性地位转变的渴望。【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可见丈夫对妻子的欣赏与爱”错误,妻子想留长发而丈夫否定,说明了丈夫对妻子想要回归传统心愿的反对,丈夫的冷落令女主人公陷入深深的彷徨与苦闷,没表现出丈夫对妻子的欣赏与爱;“也反映了当时对女性的关注”错误,“大花斑猫”并不是原先那只“雨中的猫”,这只大花斑猫就代替雨中的猫,成为被动接受的符号,女性的内心要求和感受被忽略,没能反映当时对女性的关注。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表现了作者对这个女子的鄙夷”错误,作者写妻子的这一系列动作,表现妻子的烦闷、压抑和无奈的心情。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人物形象能力。此题先找出文中的有效信息,再结合全文的主旨分析概括。结合“不,我去。外面那只可怜的猫咪想在桌子底下躲雨呢”“外面有只猫刚好蜷缩在他们窗子底下一张滴着雨水的绿桌子下。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我要去逮那只猫咪。’妻子说。”可知,妻子看到弱小的雨中的猫,她想主动地去抱它,救它,这说明她意识到需要拯救,这是女性意识的萌芽。结合“店主起身向她哈哈腰”“美国太太喜欢他,喜欢他接到任何投诉时都那么认真的态度;喜欢他的修养,喜欢他乐意为她效劳的模样;喜欢他作为店主的那种感觉,喜欢他那张苍老、严肃的脸和他那双大手。她怀着对他的喜爱,打开门向外张望”“这个店主让她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却又十分重要。她一时觉得自己太重要了”“‘不好意思,打扰了,’她说,‘老板让我把这只猫送给太太。’”可知,妻子在老板这里感受到了尊重和自己的重要性,说明她明确感知到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这是女性意识觉醒。结合“我要把头发扎到后面,扎得又紧又光滑,在后脑勺盘个大大的髻,坠在后面沉甸甸的”“我还希望现在就是春天,我要对着镜子梳妆,我要一只猫咪,还要几件新衣裳”可知,她希望回归女性角色,主动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不是被迫接受的,美国新女性写得活灵活现,妻子对于长头发和新衣服的强烈态度,说明她渴望找回属于女性自己的权利,这时女性意识达到高潮。【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表现手法和审美取向能力。此题先要理解“电报式风格”的特点,再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从人物、结构和语言等方面依次分析。结合“乔治抬起头来,看着她的颈窝,她的头发很短,像个男孩儿。‘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你看上去漂亮极了。’他说”和“‘是吗?’乔治躺在床上应道”可知,言简意赅的回答,是丈夫的应付,对妻子的需求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关注他自己的看法,显示出丈夫对于妻子的忽视,作者对人物不做显露性的评价,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结合小说情节,从开端——美国太太看到猫,发展——寻猫,高潮——寻猫不得,结局——店主送猫,小说情节简单明了。结合“她站起身,在梳妆台前坐下,拿起镜子左照照右看看,从这一侧看到那一侧,又照照后脑勺和颈窝”“她一边再次端详自己的侧影”“太太又望着窗外,广场上的灯都亮了。有人敲门”可知,文中几乎避免使用过多的形容词和华丽的辞藻,而用“端详”“望着”等简练的动词,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表现了妻子迷茫渴盼的心态,简洁的叙述语言,便于读者直接吸取印象,减少理解障碍。结合“你觉得我把头发留长好不好?”“我要把头发扎到后面,扎得又紧又光滑,在后脑勺盘个大大的髻,坠在后面沉甸甸的”“要是我没有长头发,也没什么别的好玩儿的,总能有只猫吧”可知,文中头发寓意深刻,“长头发”隐喻着妻子对女性地位转变的渴望,尽管电报式风格的作品在语言上简洁明了,但作者仍然致力于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使读者在简洁的语言中感受到深远的意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节选自《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材料二: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节选自《孟子·尽心上》)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若布A与帛B必蚕绩C而后成者也D其他E所以养生之F具G皆待人力H而后完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约,指简约,与《送东阳马生序》“不敢稍逾约”中的“约”词义不同。B.直,指价值,文中指工钱,与流行语“直男”中“直”的意思并不一样。C.利,意为“使……得利”,与“外连衡而斗诸侯”中的“斗”用法相同。D.达,与前文“穷”相对,指读书人智慧明达,因而为人处世不背离道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承福认为社会各阶层有不同的分工,大家各负其责,各尽所能,他赞成劳力者被人驱使、劳心者治人的观点。B.在王承福看来,功劳大的人,能拿来供养自己的物品就多,而他只是一名圬者,能力不足,成家只会劳力又操心。C.对于王承福的做法,韩愈由疑惑而思考再到肯定,最终认为他是一位深受杨朱之道影响的损自己而利天下的贤者。D.孟子认为,无论世人是否理解自己,都要保持自得无欲的心态,崇尚道德、喜爱仁义,得志之时要施惠于百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2)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14.结合第二则材料,概括说说圬者王承福是如何“独善其身”的。【答案】10.BDG11.D12.B13.(1)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的泥镘子去游戏嬉戏。(2)而王承福把有家当作劳心费力的事,不肯操点心来养活妻子儿女,难道会肯操劳心智为其他的人吗!14.①乐善好施,有仁爱之心。②自食其力,问心无愧。③有清醒认识,心态平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之后才完备的。“若布与帛”承接上文,由“粟”的话题,转移到“布与帛”,作为主语,所以在B处断开。“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是用“……者也”表判断的判断句,所以在D处断开。“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而后完也”是用“皆”为标志判断句。“其他所以养生之具”作主语,其中“具”是中心词,“其他”“所以养生”作定语,因成分较复杂,所以在G处断开。故选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约:简约。/约:约定的期限。句意: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B.正确。直:价值,文中指工钱。句意:取得应有的报酬。C.正确。利:使动用法,“使……得利”。/斗,使动用法,“使……争斗”。句意:不肯拔自己一根毫毛去有利于天下。/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D.错误。达,指显达时不离开道。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能力不足,成家只会劳力又操心”错误。文中“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是说他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选项说法曲解文意。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怠”,懈怠,荒废;“殃”,灾祸;“故”,所以;“嬉”,游戏,嬉戏。(2)“夫人”,代词,代指王承福;“畜”,养活;“妻子”,妻子儿女;“以”,连词,表目的。【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材料二中“独善其身”是指不得志时就修养自身品格以此立于人世。“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王承福粉刷墙壁,把自己剩余的钱给遭遇不好的流民。可见他乐善好施,有仁爱之心。“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王承福心里十分坦然。可见他能自食其力,问心无愧。“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王承福认为自己能力低下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活自己尚且吃力,所以不便娶妻生子。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同时一身二任。可见他有清醒的认识,心态平和。参考译文:材料一: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镘子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屋主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之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所以,国君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的泥镘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我听了他的话,起初还很疑惑不解,再进一步思考,觉得他这个人大概是个贤人,是那种所谓独善其身的人吧。但是我对他还是有些批评,觉得他为自己打算得太多,为别人打算太少,这难道是学了杨朱的学说吗?杨朱之学,是不肯拔自己一根毫毛去有利于天下,而王承福把有家当作劳心费力的事,不肯操点心来养活妻子儿女,难道会肯操劳心智为其他的人吗!但尽管如此,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一心唯恐得不到富贵,得到后又害怕失去的人,比那些为了满足生活上的欲望,以致贪婪奸邪无道以致丧命的人,又好上太多了。而且他的话对我多有警醒之处,所以我替他立传,用来作为自己的借鉴。材料二:孟子对宋句践说:“你喜欢游说么?我来和你谈谈游说。别人理解你,你自得其乐;别人不理解你,你也要自得其乐。”宋句践问:“怎样才能自得其乐呢?”孟子答道:“崇尚德,喜爱义,就可以自得其乐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丧失义,显达时不离开道。穷困时不丧失义,所以士人自得其乐;显达时不离开道,所以老百姓不会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恩泽广被百姓,不得志时就修养自身品格以此立于人世。也就是说,穷困便独善其身,显达就兼善天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赵秉文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溏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即《念奴娇》,“用东坡先生韵”指采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原韵,意为和韵之作。B.上片以问月起句,与苏轼词《水调歌头》起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设问方式一致,答案均巧寓其中。C.下片承“人杰”句写到“骑鲸人去”,“骑鲸人”借指苏轼,思想内容上与上片一脉相承,透露出对苏轼的景仰。D.全词始以秋光桂影,结以玉箫明月,浑然一体。“乘风归去”表现他在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中,最终转入升仙求道。16.清代徐缺评价此词“壮伟不羁,视‘大江东去’信在伯仲间”,请对此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D16.该词是和韵之作,豪放壮美,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表现氛围意蕴不相上下。①从内容上看,该词与苏词一样,都是借写对古人的仰慕,表达自己的壮志未酬、伤感无奈却不甘沉沦,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用豪壮情调抒写胸中块垒。②从结构层次看,该词以高洁苍凉、广阔无垠的画面开篇,与苏词一样,都是由写景转入抒情,借景抒情,借古伤今。苏词由缅怀英雄人物周瑜转入自己早生华发、怀才不遇的悲叹,该词由对苏轼一生坎坷际遇的深切同情及愤慨转入自抒悲感,意境开阔博大,寄寓的感慨深沉。③从情感主旨看,都有仰慕人杰、感慨自身遭遇和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苦闷,也都有把满腔心事寄于景物,有失意而不悲观的超脱旷达。④从表达技巧看,该词借景抒情,借古伤今,以景作结,把满腔心事寄于玉箫明月,希望脱却苦闷,让精神获得自由,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在表现氛围意蕴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表现他在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中,最终转入升仙求道”错。“我欲从公”三句语意是决绝的,由“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可知,作者欲与苏轼仙去,有出世思想,但毕竟仙山难寻,只有徘徊月下,把满腔心事寄于玉箫罢了,故并未最终转入升仙求道。选项曲解原文。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清代徐缺的评价“壮伟不羁”是指词的风格壮美的特点,“视‘大江东去’信在伯仲间”是说该词比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表现氛围意蕴上确实难分优劣。由题目可知,该词是和韵之作,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样借古抒怀,从整体内容看,作者借古伤今,表达了词作者对苏轼被谪黄州际遇的深切同情与不平,也表现了作者自己忧国忧民,但又无力挽救国之危亡,因而产生的消极出世的思想,感怀、伤感与无奈之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开篇以景入题,以问月起句。以“桂影”代月,以“秋光”衬托“桂影”,又以“苍苍”形容秋光,随后,笔锋一转,由月及人,寥寥数语将当年苏轼夜游赤壁的情景尽现读者眼前。“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这两句由写景转入对苏轼的怀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片”“万顷”“万里”,此处描写的自然景物具有一片高洁苍凉之气,意境开阔博大,寄寓的感慨深沉,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特点相近。下片由“人杰”不得见容引发到“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表达了对苏轼一生坎坷际遇的深切同情及愤慨,继而转入自抒难以实现志向的悲感。“我欲从公”三句表露了欲与苏轼仙去的消极出世的思想。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极言周瑜之儒雅智勇、年轻有为来和自己的功业无成一样,都以怀古抒情的方式,借写对古人的仰慕,表达自己的壮志难酬、不甘沉沦,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用豪壮情调抒写胸中块垒。“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但毕竟仙山难寻,只有徘徊月下,把满腔心事寄于玉箫明月罢了。这一结尾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尾一样,以情寄景,希望脱却苦闷,让精神获得自由。两词在风格表现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做题时,结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登泰山记》中,“______”写作者刚登上山时看到的雪光反射之景;待日出后回观,山峰呈“______”,有鞠躬之态。(2)古代行军作战鸣鼓而攻、鸣金收兵。高适在《燕歌行》中“______,______”两句在描写行军场面时就提到了这两样事物。(3)园艺小镇拟开展围炉煮茶活动,老板想引用两句含“茶”的古诗词作为活动主题,他正读高三的儿子认为,不如用“______,______”就很好。【答案】①.明烛天南②.绛皓驳色③.摐金伐鼓下榆关④.旌旆逶迤碣石间⑤.矮纸斜行闲作草⑥.晴窗细乳戏分茶(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绛、旌、迤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社交恐惧症”简称“社恐”,是当下的一个流行词汇。许多年轻人喜欢给自己贴上“社恐”的标签,以表明自己在社交场合会感到不适,进而称A那么,“社恐”是一种疾病吗?①当一个人的社交焦虑症状影响其无法正常进行社会活动,②比如大量回避社交场所、想到社交场景便会产生紧张情绪,③甚至恐惧与他人碰面等,④类似症状持续达6个月以上,便有可能存在病理性的“社交恐惧症”,⑤其主要特点就是持久性地害怕社交情境或可能诱发社交的行为。⑥针对症状较为严重、经常处于惴惴不安状态的患者,⑦临床上会使用一些可持续服用的抗焦虑药物。⑧而针对症状较轻的患者,⑨则可以在开始社交行为之前服用一些短效药物,⑩以此缓解焦虑症状。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选择通过网络社交媒体进行线上社交,甚至有不少线下木讷的年轻人,到了线上B,反差明显。线上社交是现实社交的延伸和补充,不能完全代替现实社交。刻意回避现实社交,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想要克服“社恐”,还应在现实中与他人多沟通、多互动,感受现实社交带来的愉悦感。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自己患了“社恐”病 B.却变得十分活跃19.①“影响”改为“导致”④去掉“达” ⑦“使用”改为“采用”【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根据后文“‘社恐’是一种疾病吗?”可知所填句子是许多年轻人认为自己患病了,可填:自己患了“社恐”病;B.根据“甚至有不少线下木讷的年轻人”和后文“反差明显”可知,线下木讷的人到了线上就很活跃,可填:却变得十分活跃【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搭配不当:“无法正常进行社会活动”是因为“社交焦虑症状”,应将“影响”改为“导致”;④成分赘余:“达”后跟确数,应去掉“达”;⑦搭配不当:“采用”是指认为合适而选用,临床应是选用合适的药物,应将“使用”改为“采用”。(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挡眼是几座巨大的沙山。只能翻过它们,别无他途。上沙山实在是一项无比辛劳的苦役。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底就松松地下滑。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也越加厉害。才踩几脚,已经气喘,不禁恼怒。我在浙东山区长大,在幼童时已经能够欢快地翻越大山。累了,一使蛮劲,还能飞奔峰巅。这儿可万万使不得蛮劲。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力气。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至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松,与它厮磨。沙山的顶越看越高,爬多少它就高多少,简直像儿时追月。已经担心今晚的栖宿。狠一狠心,不宿也罢,爬!再不理会那高远的目标了,何必自己惊吓自己。它总在的,看也在,不看也在,那么,看又何益?还是转过头来打量一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吧。我竟然走了那么长,爬了那么高!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平静而飘逸地画下了一条波动的曲线。曲线一端,紧系脚下。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20.文中的重叠形式如“松松”“软软”“款款”在表意上各自有什么作用?请分别简要分析。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若改成“永久的、不断浮动的、自我的、未曾后退的顶端”,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2.语言文字运用I和Ⅱ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是问句,试分析二者的不同。(1)“社恐”是一种疾病吗?(2)看又何益?【答案】20.①“松松”是“非常疏松”的意思,突出脚踩到沙山上无力的感觉,突出脚底下面沙山的松软,不紧密;“软软”表示非常柔软,表现出细沙十分轻软;“款款”意为缓缓,慢慢,表现出细沙对人的力气消耗的很慢很轻。②叠词的使用,强化了语意,增强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21.①原文运用了反复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琅琅上口。②原文更能突显顶端的特征,表达情感更强烈,更富于感染力。③原文为短句,更有文采,与上文的风格更加协调一致。22.句①是设问句,引起下文的内容。句②是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语意更为强烈。【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赏析词语意义的能力。“松松”写出踩在沙山上用力时脚底下滑时的感觉,写出脚下沙土的松软,也写出脚无法用力的状态。“软软”写出细沙对脚踩在上面产生的细柔轻软感觉,突出沙之细,沙之柔,沙之软的状态。“款款”写出细沙慢慢地抹去人的全部力气的状态,突出过程之慢,过程之轻,过程之让人不易察觉。三个叠词的使用,使描写更加形象生动,使和谐音律,富有音乐美,从整体上突出了沙山软绵的状态。【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比较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首先要找到不同点,然后结合不同点从手法、内容、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手法上,和改句相比,原句“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中“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构成对仗,四个“顶端”形成反复,整体上使用了整齐的句式,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同时,原句由四个短小的句子组成,和上文的整体风格一致。从内容和情感上,原句用四个关于“顶端”的偏正短语,更能强调“顶端”及其与众不同的特点,突出表现“我”登沙山后产生的人生感悟。【22题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