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唇;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前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旗号征伐楚国。后楚国不断北上争霸中原,楚共王(公元前600年—公元前560年)时已“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B.楚国取代齐国成为了霸主C.周天子仍有一定权威 D.争霸战争推动了华夏认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春秋前期,楚国还被作为蛮夷遭到齐桓公的征伐。到楚共王时期,楚国已经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由此可说明争霸战争推动了华夏认同,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华夏认同的发展,而不是礼崩乐坏的现实,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能说明楚国成为霸主,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周天子,无法说明周天子权威的大小,排除C项。故选D项。2.秦朝沿袭商鞅时代的奖励军功制:杀敌一人者赐爵一级,可以任五十石之官;杀敌二人者赐爵二级,可以任百石之官,由此出现大批军吏担任地方官员的现象。这一现象()A.加剧秦朝统治的暴政倾向 B.标志着秦代官僚政治的形成C.推动了秦统一天下的步伐 D.有利于秦朝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中国。材料反映了秦朝沿袭商鞅变法的做法,任用大批按军功授爵的军吏担任地方行政长官,这在一定层度上凝聚了国力,强化中央集权,D项正确;任用军吏担任地方官员不一定出现暴政现象,排除A项;秦朝推行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B项;“秦朝”一词说明这时期秦已经完成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3.隋唐对江南运河的疏浚,使得水上运输畅通无阻。从贞观到天宝年间,江南运河沿线四州的户数增长率为353.3%,户口增长率为570.7%,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江南地区的冶炼、造船、制瓷、编织、制盐、造纸、制茶也迅猛发展。这反映了()A.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C.运河沿线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 D.国家对运河运输的高度重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中国古代)。根据材料可知,隋唐对江南运河的疏浚,推动了江南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手工业迅猛发展,这反映了交通建设推动经济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南北经济对比,无法得出南移趋势,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推断运河沿线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排除C项;材料强调运河疏浚对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雍正四年(1726年),朝廷要求各省推行保甲法,拣选宗族中的人士为族正;道光时期,相关律例赋予族长、绅士以“捆送”族人权力。金田起义后,清政府要求乡绅办团练,形成“族团”以维护治安。据此可知()A.清朝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强化 B.宗族族长获得地方的治理权C.宗族在基层治理中作用加大 D.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最初各省推行保甲法到法律赋予族长“捆送”族人权力再到乡绅办团练,可知乡绅逐渐获得了基层维系治安,组建团练的权力,宗族在基层治理中作用加大,C项正确;清朝的中央集权在金田起义后受到冲击,不断加强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族长不是地方官员,不能获得地方的治理权,只是协助管理地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这种管理模式威胁了中央统治,而是主要体现了宗族在基层治理中作用加大,排除D项。故选C项。5.如表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文件中常出现涉及西方国家的词汇。这些词汇的出现是由于()体现中国对外关系基本哲学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看法丑类、逆夷、夷性犬羊、夷情叵测、夷祸、狼狈为奸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政策查办、秉公办事、恩准、格外施恩、办理夷务、羁縻、驭夷体现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仰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四夷来服、就抚A.统治阶层尚未认识到西方先进 B.中国外交仍固守传统观念C.清政府对外政策日益转向强硬 D.清王朝并未受到外界冲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丑类、逆夷、夷性犬羊”“恩准、格外施恩、办理夷务、羁縻、驭夷”“仰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四夷来服、就抚”和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观念,视国家之间的交往为夷夏往来,缺乏近代外交观念,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部分统治阶层已经睁眼看世界,如林则徐、魏源等人,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割地赔款,对外政策日益转向强硬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B项。6.甲午战争前,西方国家的一些报刊认为日本出兵是致力于争取朝鲜的国家独立。战争爆发后,这些报纸又纷纷刊文称:“日本不仅挑起了战争,而且现在所显露出的目标远远超出了半岛的平定或是从外国压迫势力下解放朝鲜。”这种变化()A.源于清政府外交活动的努力 B.反映了列强对日本扩张的警惕C.利于中国救亡运动争取支持 D.直接导致三国干涉还辽的发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甲午战前,西方认为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争取朝鲜独立,甲午战争爆发后,西方人认为日本挑起战争的原因超出了朝鲜范围,说明西方国家认识到了日本是通过这场战争扩大侵略范围,反映了列强对日本扩张的警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清政府的外交作为,排除A项;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日本都是对中国的侵略,这种转变并不利于中国救亡运动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西方对日本侵略中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只是表明了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7.如图为漫画《国民党1934年度统税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 B.可以佐证当时国民经济发展遭遇挫折C.体现官僚资本对经济的破坏 D.证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封建政权性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4年(中国)。根据材料“国民党1934年度统税图”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漫画登载于“围剿”与“反围剿”时期,中共根据地刊登的国民党1934年统税漫画,反映出当时国民党对中共进行“围剿”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国民党中央及各省财政破产,‘围剿’与‘建设’均感困难,故增加了劳苦群众的税收,这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B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发展艰难”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国民党增加了劳苦群众的税收,并没有体现官僚资本对经济的破坏,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国民党增加了劳苦群众的税收,并未涉及南京国民政府政权的性质,且国民党并非封建政权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8.抗战时期,中共在建立“三三制”政权的同时,将“遇事协商”与“投票选举”有机结合。毛泽东提出:“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这表明()A.政权建设提高了人民抗战热情 B.中共致力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D.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抗战时期”“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和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积极推动三三制原则,同党外人士进行合作,致力于抗日民主政权建设,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人民抗张热情提高的影响,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于1949年,排除D项。故选B项。9.如表是1949—1952年中国社会总产值情况表(单位:亿元)。这()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社会总产值5576838201015农业326384420461工业140191264349建筑业4132457运输业19192435商业687688113A.说明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B.表明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的成就C.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 D.反映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正确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2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49—1952年中国社会总产值稳步增长,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商业和运输业发展较慢,无法说明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排除A项;1952年,“一五计划”尚未开始,排除B项;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阶段中的总路线,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20世纪80年代初,承包大户、雇工、长途贩运、个人购置农机和农副产品加工机具、私人开办工商业、农民外出打工等现象在中国农村涌现。这些现象的出现()A.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 B.表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C.说明市场经济已成社会共识 D.反映农村经济活力的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出现的承包大户、雇工、长途贩运、农民外出打工等现象,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这一政策赋予了农民生产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农村经济活力的增强,农民开始积极寻求更多的经济机会和收入来源,D项正确;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是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而不是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排除A项;承包大户、农民外出打工等现象与乡镇企业无关,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故选D项。11.中古早期的西欧王权弱小,地方割据势力林立。后期,国王与贵族、封建诸侯以及市民实行联合专政,并通过议会沟通以获得支持,于是国王超越直属领地限制,逐渐建立对全国统治。这种变化()A.根源于议会君主制的建立 B.标志着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D.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爆发〖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中世纪早期的西欧王权弱小,而到后期,国王与贵族、封建诸侯以及市民实行联合专政,并通过议会沟通以获得支持,逐渐建立对全国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C项正确;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议会君主立宪制,而材料描述的是中世纪时期,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封君封臣制度是否瓦解,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王权的加强,没有体现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排除D项。故选C项。12.近代,欧洲的一些思想家从自然科学的发展中认识到人类可以征服自然,自然规律可以被探寻,人类社会的规律也可以被探寻。他们提出一系列涉及宗教、哲学、伦理、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主张。这些理论()A.鼓励人们追求现世幸福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C.促进了民族教会的建立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精神动力〖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自然规律可以被探寻,人类社会的规律也可以被探寻。他们提出一系列涉及宗教、哲学、伦理、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理论强调了人类可以通过科学和技术手段征服自然,从而获得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满足,追求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从而鼓励人们追求现世幸福,A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的理论思想是启蒙思想中的政治学说,但是材料主要表现近代欧洲的思想发展,排除B项;民族教会的建立于宗教革命时期,但是材料没有体现宗教改革的主张与思想特点,排除C项;工业革命的动力更多地来自于技术革新和生产力的发展,精神动力的影响不大,另外材料没有体现这些思想与工业革命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13.如表为19世纪后半叶英国进出口情况表。据此可推知()

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单位:百万英镑)工业制成品(单位:百万英镑)进口出口进口出口1874年173.423.747.1205.31884年169.024.659.6196.61894年156.430.675.3173.5A.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对外贸易发展 B.英国始终居贸易顺差地位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步被撼动 D.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格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4--1894(英国)。根据材料图表显示,英国进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数量在下降,同时工业制成品进口量在上升,出口量在下降,说明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不占据优势,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步被撼动,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得出,工业制成品进口量在上升,出口量在下降,说明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不占据优势,无法得出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对外贸易发展,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仅有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额,无法判断英国是否始终居贸易顺差地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二战后,世界贸易经历了从一个中心向多中心格局的转变,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14.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构成了世界革命风暴的新源泉,宣告了帝国主义另一个掘墓人已经站起来了。列宁对此曾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这反映了亚洲的觉醒()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C.使世界历史进入了新阶段 D.壮大欧洲无产阶级的力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亚洲。根据“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构成了世界革命风暴的新源泉”、“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可知,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与欧洲无产阶级斗争成为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所以反映了亚洲的觉醒使世界历史进入了新阶段,C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亚洲觉醒开创了世界历史新阶段,无法说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势力,排除AB项;材料反映的是亚洲的觉醒,和欧洲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图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的分布变化(单位:%)。这种变化()A.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比例失衡 B.反映日本经济在二战后的崛起C.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D.源于二战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西方。材料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美国、日本、德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呈现上升趋势,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呈现下降趋势,据所学可知,二战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兴起,西方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第三产业兴起,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部分西方国家就业人口变化的情况,不能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比例失衡,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日本,还包括美国、联邦德国,排除B项;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与社会矛盾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科举制的特点是不拘一格遗拔人才,公平是其内在的重要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科举制的公平性材料一隋文帝平陈后,以天下太平,大兴学校。“开皇七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工商不得入仕”.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确立了朝廷设科招考以考试成绩决定去取的考试制度。正所谓,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定继世。——摘编自田磊《科举制与唐前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换》材料二由于寒人便于驱策,宋代科举从一开始便奠定了裁抑子弟,选拔寒士的鑍调。为此,宋太祖废除唐代科举中的“公荐”旧制,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为杜绝“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之风”,采取“糊名”“誊录”。宋太宗淳化三年,朝廷明诏:“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摘编自李雅娜《唐宋之际的寒门崛起与士族衰弱—以科举制为切入点》材料三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证明主考官并未舞弊,但明太祖为笼络北方士人,亲自阅卷,取任伯安等六十一人,皆北士也,史称“南北榜争”。这把长期存在的科考录取的地域分配问题提上了日程,宣德二年(1425年),杨士奇向明宣宗建议:“会试取士分南北卷,北四南六。”明代完整意义上的南北“分地而取”的分卷制度正式形成、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摘编自林白、朱梅苏《中国科举史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的公平性进行评析。〖答案〗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隋朝开始至1905年废止,存在1300年之久,公平是其内在的重要精神。从选官标准来看,科举制是以考试成绩决定去取的制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相比以血缘关系为标准的世官制以及家世门第为标准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强调考生的学士才能,选官标准更科学更公平,一定程度上选拔了真正有才学的人;从选官方式来看,相比以前察举制采用推荐人才方式而言,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选官方式更公正,且历经数朝发展,为防止考试舞弊,采取各种措施,如糊名法、誊录制、锁院制等,也体现了其公平性的一面;从选官范围来看,科举制打破了以前九品中正制下选官局限于社会上层的局限,科举制下则将选官范围扩大至社会中下层,打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更显公开性,明朝时期出现南北榜争,是从侧面反映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因此,科举制实行公平竞争,公开录取,公平是其内在的重要精神。〖解析〗本题为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的公平性进行评析。首先应该介绍科举制的基本情况,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隋朝开始至1905年废止,存在1300年之久,公平是其内在的重要精神。然后重点解释其公平性的表现,从选官标准来看,科举制是以考试成绩决定去取的制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相比以血缘关系为标准的世官制以及家世门第为标准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强调考生的学士才能,选官标准更科学更公平,一定程度上选拔了真正有才学的人;从选官方式来看,相比以前察举制采用推荐人才方式而言,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选官方式更公正,且历经数朝发展,为防止考试舞弊,采取各种措施,如糊名法、誊录制、锁院制等,也体现了其公平性的一面;从选官范围来看,科举制打破了以前九品中正制下选官局限于社会上层的局限,科举制下则将选官范围扩大至社会中下层,打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更显公开性,明朝时期出现南北榜争,是从侧面反映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最后小结,因此,科举制实行公平竞争,公开录取,公平是其内在的重要精神。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清末统治阶级挽救危机的努力材料一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大事记(部分)1901年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逐步推出各项“新政”。同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清政府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展开1902年清政府饬令各省,选派留学生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成为仅次于外务部的第二大部1905年清廷废除科举制,大办新式学堂。清廷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清廷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其条款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1911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军机处,实行责任内阁制,组建第一届责任内阁。在13名内阁成员中,满族9人,其中皇族占5人,汉族官僚仅4人,被讥为“皇族内阁”,材料二清末最后十年所遭遇的转型困境致使其改制带有自毁的意味,最终不得不让位于被认为更迅捷有效的革命,其客观效果和主观动机背道而驰。——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罗志围《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答案〗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设立督办政务处、推行新政、改革教育、编练新军、振兴商务、预备立宪等。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并未能真正解决清政府面临的问题。 首先,清末新政的实质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这些改革却加剧了社会的矛盾。例如,编练新军和废除科举制度等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和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但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新军的反叛和知识分子的激进思想,都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埋下了伏笔。其次,清政府虽然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但这并未能真正实现宪政。清政府的权力仍然高度集中,没有实现权力的分立和制衡。同时,清政府试图通过实行责任内阁制来限制皇权,但第一届责任内阁却被讥为“皇族内阁”,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失望和不满。 综上所述,清末新政的改革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专制统治,这些改革并未能真正解决社会的问题。相反,这些改革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不满,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王朝的灭亡。因此,材料二的观点是正确的,清末的转型困境确实导致了清政府的改制带有自毁的意味。〖解析〗本题是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为近代中国。首先结合所学,分析清末新政的时代背景,即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再点出这些改革措施并未能真正解决清政府面临的问题。其次,用史实论证清末改革“自毁的意味”及“客观效果和主观动机背道而驰”,如编练新军和废除科举制度等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和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但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清政府试图通过实行责任内阁制来限制皇权,但第一届责任内阁却被讥为“皇族内阁”,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失望和不满等。最后得出结论,清末新政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但改革并未能真正解决社会的问题。相反,这些改革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不满。因此,材料二的观点是正确的,清末的转型困境确实导致了清政府的改制带有自毁的意味。18.下图是上海发展缩影,也是时代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粮票到股票1955年,第一套全国粮票开始发行,自此,粮票与家家户户息息相关。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小到柴米油盐,大到自行车、缝纫机、冰箱、洗衣机,人们的衣食住行全都得靠这些票来换。1993年,随着粮油的敞开供应,粮票终于走进了历史里。——摘编自江南月《粮票,一个特殊年代的“记录者”》1984年发行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小飞乐”股票,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位于武夷路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由上海电声总厂发起成立,是一家接受个人和集体自愿认购股票并以此筹集资金的新型公司,于1984年11月正式开业。公司委托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证券部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一万股,每股50元。这是“文革”结束以来中国金融机构第一次发行的股票。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极大震动。——摘编自《人民网》票证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反映,图中票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结合所学加以阐释。〖答案〗示例:论点:票证:一个时代的记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阐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建立之初,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我国的国民经济遭遇到严重困难,物资匮乏,商品短缺。为保障供应,控制销售,国家对生活必需品全面实行按票证供应制度,推行计划经济体制,从粮、油、布、肉、蛋、煤炭,到烟、酒、糖、茶等,都按期、按人、按工种类别发票,凭票供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党和国家不断推进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增强活力,到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及股份制试点,再到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正是在这样的改革历程中,股票和股票交易再次出现并发展起来,为社会主义经济繁荣作出贡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票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它记录了那段物资匮乏的历史,也见证了那段岁月的辛酸与无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