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C1046年BC771年BC476年BC256年BC221年西周春秋战国东周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1.通过春秋时的政治变动和经济的发展,理解战国变法的必然性。2.了解孔子、老子的学说和“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3.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迁徙与交融的史实,认识“华夏”观念的形成。课标要求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材料一周平王死后,其孙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随后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此后诸侯纷争不断,“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返。材料二楚庄王曾经率军到周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定王派来劳军的代表王孙满询问鼎之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周天子以德服天下,不在于鼎的大小轻重”。楚庄王说:“你无法阻止我铸九鼎。楚国单用折掉戟的钩尖,就足以铸造九鼎。”礼崩乐坏,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周天子诸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烽火戏诸侯!周天子诸侯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背景: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礼崩乐坏,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2.表现:春秋五霸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一)列国纷争郢睢阳临淄咸阳蓟秦楚鲁越卫韩赵魏邯郸郑大梁中山洛邑晋燕齐宋河水渭水汉水淮水江水东周都城诸侯国国都诸侯国疆域秦楚韩赵魏燕齐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中原南蛮北狄西戎东夷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比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华夏”华夏认同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之间通过战争,迁徙,交流,相互学习,社会经济较快发展,在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二)华夏认同局部统一、华夏认同为大一统提供了前提!(一)经济发展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农业:手工业:商

业:影响: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芍陂)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冶铁技术出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中心城市(人口众多、商贾云集)战国铁犁战国青铜牛尊(二)变法运动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兴起背景: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结果: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目的:富国强兵郢睢阳临淄咸阳蓟秦楚鲁越卫韩赵魏邯郸郑大梁周中山洛邑晋燕齐宋河水渭水汉水淮水江水东周都城诸侯国国都诸侯国疆域秦楚韩赵魏燕齐乐毅改革胡服骑射改革邹忌改革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申不害变法吴起变法战国七雄与战国时期的变法11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普遍推行县制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政治经济2、评价①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1、内容(一)百家争鸣根本原因三、春秋战国思想文化1、背景①铁犁牛耕推广,____________兴起,社会经济发展。③旧的____________开始瓦解,新兴的________崛起。④各诸侯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土地私有制贵族等级体系士阶层②_______兴起,造就大批人才私学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三、春秋战国思想文化2、诸家代表及其思想(1)儒家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政治主张:社会规范:教育理念:整理六经:主要思想:“仁”统治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有教无类”(打破,推动)私学发展,“因材施教”等《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弟子整理为《论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思想主张:政治:“仁政”(核心)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人性论:人性本善义利观:重义轻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思想主张:政治:以礼为主,礼法并施民本思想:君舟民水人性论:人性本恶天命观: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孟子(1)儒家荀子(2)道家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哲学核心:“道”万物本源归为道朴素的辩证法:事物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物极必反,以弱胜强,柔能克刚政治主张: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唯物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主要著作:《老子》又名《道德经》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老子》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道家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阴阳家邹衍(3)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把“道”作为最高准则,宣扬天道,崇尚逍遥自由,提出“齐物”的思想。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讲求实际功利,代表下层平民利益。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代表新兴地主阶层利益。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三、春秋战国思想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

____________

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基础。构成了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3、百家争鸣历史意义4、性质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大动荡:王室衰微,列国纷争,诸侯争霸,战争频繁;2、大融合:战争冲突,频繁往来,民族融合,华夏认同;3、大发展:铁犁牛耕,地制流变,转公为私,经济发展;4、大变革:诸雄争霸,适者生存,变法运动,富国强兵;5、大解放:时局动荡,救国救民,著书立说,百家争鸣。本课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融合、大发展、大变革、大解放的时代:课堂练习1.春秋战国实现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A西周政治制度崩溃B兼并争霸战争的推动C百家争鸣的出现D春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商鞅变法具备的条件有()①秦王嬴政的支持②地主阶级的支持③争霸斗争的需要④守旧派的支持⑤法学思想的支持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DC3、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A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统治C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D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追根溯源,所有变革发生的根源都在于()A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D变法改革浪潮的推动DA5、下列言论是孟子思想的体现的有()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制天命而用之”④“人之初,性本善”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B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体现了()A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B荀子“人定胜天”思想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