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九上《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部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篇目,本文是晚清著名小品文作家张岱的传世代表之作。作者技艺精湛,通过追忆一次夜晚西湖乘舟赏雪的经历,描摹了一幅动人的水墨湖山夜雪图,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淡淡写来,字里行间情真意长。学情分析此阶段学生正处于九年级第一学期,已经对散文文体有一定了解,但对古代写景记游类散文的阅读和理解仍显生疏。尤其是对《湖心亭看雪》中万籁俱寂、天人合一的景物描写以及对文中“痴”的感受力和理解度均仍需在教师指引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要字词如“绝”“更定”“沆砀”“一”“芥”“而已”“焉得”“强”“痴”等。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反复朗读,调动前沿知识,结合文中三个“与”和介词的品析,进一步理解文中写景文字的妙处,从不同角度赏析本文的艺术境界。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朗读雪景的文字,体会作者张岱笔下天地苍茫、物我合一的唯美境界,感受民族文化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情境创设,体会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故国之思,领悟作者张岱孤高自赏、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激励学生学习榜样,树立远大志向。教学思想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资源部编版语文教材、多媒体设备、学生已有知识基础。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调动前沿知识,结合文中三个“与”和介词的品析,进一步理解文中写景文字的妙处,从不同角度赏析本文的艺术境界。难点:通过朗读雪景的文字体会作者张岱笔下天地苍茫、物我合一的唯美境界,体会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故国之思,领悟作者张岱孤高自赏、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阅读指导法小组讨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安排2课时预习任务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标准字音。2、查阅作者张岱的相关资料。教学设计一、创情境,西湖赏雪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那你见过哪里的雪景呢?是北国的万里雪飘,或是边塞的万树梨花,请说说有关“雪”的古诗词。【学生活动】:根据教师引导回忆以往所学有关“雪”的古诗词。今天,我们就要跟随诗人张岱前去西湖赏雪,将会是怎样一幅景象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与老师一同领略西湖之雪的淡笔浓情。【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其学习兴趣,快速引起注意,同时巧妙引入主题。二、品词句,淡笔浓情1.走近作者【任务一】了解作者概况张岱: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清兵南下灭亡明朝,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可后来失败了。于是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擅长散文,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绝代文学名著。2.聆听范读,明确字音、节奏【任务二】明确字音节奏要求:这篇文章用词精妙、意深而长,请同学们聆听名家范读并标注字音,划分节奏。师生交流,明确字音节奏,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任务三】品析淡笔浓情1.合作学习:疏通文意(1)古今异义:余住西湖:古义:我今义:剩余是日更定: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今义:白色,与“黑”相对(2)词类活用:大雪三日(名词用作动词,下雪)客此(名词用作动词,客居)4.思考:作者是在西湖赏雪,那此地之雪景有何特点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说一说你找到的关键词句,并以四字短语归纳特点。预设:(1)湖中人鸟声俱绝——万籁俱寂(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干净雅致(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人画合一、天地相融师:同学们寻找关键句精准,概括贴切。请男生齐读第(1)(2)句,女生齐读第(3)句,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安排。(生读后明确男生声音浑厚圆润,适合朗读宏大之景,女生声音清脆细弱,适合朗读局部之景)5.赏析句子:同学们归纳后,我们对湖心亭雪景之美有了更深的认知,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出这种美景的呢?请同学们从词语和描写的角度赏析找出来的写景句。预设:(1)“天与云与山与水”三个“与”字实在巧妙,作者从整体勾勒,将天、云、山、水浑然一体之感描写得淋漓尽致。(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处是特写镜头的局部渲染,“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是数量词的神来之笔。痕”:“痕迹”,长堤就如水墨画中云天之间淡淡的一抹痕迹,若隐若现,留给世人无尽的想象。“痕”不仅是量词,而且还是形容词,像一道痕,并且长堤本身就是“一道痕迹”。所以“痕”是量、形、物三者兼顾。“点”不仅是量词,且形亦如“点”,同时湖心亭远看就是苍茫大地中的一点,“点”也是量、形、物三兼。“芥”字理解时补充出处,(出示PPT:《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意思是指把一杯水倾倒在地上的小洼洼之中,那么一枚小草叶便可以做小舟了。所以“芥”本指小草,常用来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芥”既是量词,也指小舟像小草叶,远看小舟就是小草叶,也是量、形、物三者兼顾。“粒”不仅是相当于“个”的量词,而且“粒”形容小而圆的事物,也指舟中人形如“米粒”,远看本就是“粒”,量、形、物三兼。师:请全班齐读这一句,读出韵味。师:本文语言简洁凝练,写景没有华丽辞藻、浓墨重彩,而是淡雅精练,这是一种描写手法,是什么呢?(白描手法)何为白描呢?明确: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是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手法,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总结:作者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擅用用精要的文字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景物的神韵。师:请全班配乐齐读全文,读出感情。6.探究作者之“痴”身处如此动人之雪景,作者会是何种心境呢?如果要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张岱的话,你会选择哪个字呢?预设:我会选择“痴”这个字。师:是啊,这般雪景怎叫人不痴呢?细心的同学也许发现文中有个谜团。前面我谈到作者是只身一人赏雪,而后文却写到: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你知道此人为何人吗?预设:金陵人师:作者与金陵人同为赏雪之人,可为何结尾又说: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请同学们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探讨:作者的“痴”表现在何处。【材料一】“湖心亭看雪”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张岱参加反清复明失败,入山著书,两年后写《湖心亭看雪》。【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材料三:明末宰相朱国桢,著有《明史》稿一部,清兵入关后,朱氏将书稿卖给庄氏,庄氏请人增补、润色,并出版,书中提到明朝旧事时,仍用明朝习惯用语、明朝年号;对清室先世直呼其名,不加尊称,后被以“诋毁清朝”的大罪入狱处死,牵连七千多人。【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引导逐一完成学习任务。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合作探究,踊跃交流不同想法,随后进行课堂分享展示。预设:(1)“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众不同、不随流俗。(2)“痴”于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既痴迷,又倍感孤寂落寞。(3)“痴”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综上:痴行——痴景——痴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师:作者与文中“金陵人”看似同类实则不同。张岱不仅痴迷于山水的天人合一,还痴迷于那种高雅脱俗的冰雪人格,更痴迷于故国之思。从他“独往”“拥”的细节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凄苦。注解里也提到“明亡后不仕”,以至于生活穷愁潦倒。而“金陵人”更多的是痴迷于“游山玩水的怡然自乐”,从“铺毡对坐”“煮酒炉正沸”“大笑”等可以感受到他心情愉悦,毫无感伤之苦。教师总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时年已经五十岁的张岱只身一人,西湖赏雪。他以白描画雪景,他以淡笔写浓情。无论是开篇的“崇祯五年十二月”还是结尾的“金陵人”,作者张岱那难以言喻的苦闷之情和故国之思都跃然于纸上,我们也领悟到了他孤高自赏、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设计意图】:设置情境任务群,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从读文到解文,结合阶段性评价给予针对性指导和纠正,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直观性和生动力,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实现学习目标。三、析心理,陶庵梦忆张岱《自题小像》有云:"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辞。联系课文,你觉得张岱的《自题小像》中包含了他怎样的深意?请写出你的理解。【设计意图】:以课文为桥梁,帮助学生加深体会作者张岱笔下流露出的故国之思,以及其孤高自赏、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自嘲中讽世,显示了自己的卓然独立。教学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生成情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本课的亮点在于“读”。从最开始的全文朗读到重点句子的品味读,“读”是整堂课的主线。在读中寻找疑问,在读中解决疑点。“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读出兴趣,读出韵味,读出精神,读出灵魂。2注重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品析景物特点,这个过程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3.通过赏析、品读,使学生能较好的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使得课堂的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