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级组编号:日期:编制:审核:《过秦论》《课程标准解读》学习本单元,要“回到历史现场”,鉴赏作品的叙事艺术和说理艺术,领会其中体现的历史观念、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理解史家笔下对人物的认识和评价,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教学目标】1.积累并掌握本课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和铺排渲染的语言艺术。3.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教学重点】掌握本课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教学难点】学习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和铺排渲染的语言艺术【知识讲解】一、作者简介文才超众的汉赋作家——贾谊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著有《新书》十卷。以文才显名,后被汉文帝任命为博士,掌管文献典籍。不久就擢升为太中大夫参与政事,深受倚重。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老臣嫉妒毁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贾谊的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辞赋著名的有《吊屈原赋》《服鸟赋》。其文议论风发,雄辩有力,颇有文采,针砭时弊,酣畅淋漓,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所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并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因此,后世往往把屈原和贾谊并称为“屈贾”。二、思想情怀贾谊名言集锦1.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2.蓄积者,天下之大命也。3.自古至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民必胜之。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5.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大于去善而为恶。[情境活动]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贾谊年少得志,后来遭文帝幸臣的诬陷排挤,但文帝惜才,不忍心把他放逐太远。于是灵机一动,便派贾谊去做自己最疼爱、寄望最深的小儿子梁怀王刘揖的梁国太傅。贾谊知道刘揖在文帝心目中的位置,如果能教导、辅佐好小刘,假以时日,封侯拜相绝不是妄想。岂知人事能料,天命难违。前169年,贾谊任梁怀王太傅四年之后,刘揖不慎坠马而死。而刘揖之死,让他肩负的使命与责任轰然委地。文帝虽没有直接怪罪于他,可文帝的悲恸更让贾谊心如刀绞。贾谊整日茶饭不思、诗书不进,以泪洗面,一年后,撒手人寰,年仅33岁。写作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贾谊从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他目睹现实,深感忧虑。写作《过秦论》,明为“过秦”,实为“规汉”,希望汉朝统治者以秦为鉴,施行仁政,改革政治,缓和矛盾,避免爆发社会危机。一、文学常识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二、文化常识1.履至尊而制六合六合: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2.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荒为荒远之地。八荒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3.序八州而朝同列八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其他八州。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崤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5.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西河:战国时魏地。【提问学生】请你思考一下,贾谊郁郁而死的深层原因到底是什么?贾谊是政论家而不是政治家,官场上的显规则与潜规则他都不放在心上,他的政治理想全系于明君,文帝听他的,却受制于幸臣。他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梁怀王身上,所以在贾谊看来,梁王坠马不仅非寻常之事,简直是“梁柱折而泰山崩”,他的死不仅是因为内心的愧疚,更是自己心中理想的破灭。【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结合资料翻译课文。【教学反思】本节课从标题的含义。写作目的以及作者贾谊不凡而短暂的的一生进行讲解,教学目标明确,对于作者抑郁而死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过秦论》2《课程标准解读》学习本单元,要“回到历史现场”,鉴赏作品的叙事艺术和说理艺术,领会其中体现的历史观念、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理解史家笔下对人物的认识和评价,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教学目标】1.积累并掌握本课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和铺排渲染的语言艺术。3.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教学重点】掌握本课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教学难点】学习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和铺排渲染的语言艺术【知识讲解】[NO.1文本初读]阅读课文,填写框图空缺处,整体感知文意。(可用原文语句填空)①叙史实②仁义不施③攻任务驱动一文段理解和分析第1段的作用是什么?本段用排比写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气势,突出秦孝公独霸天下的野心以及对诸侯各国虎视眈眈的情态。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统一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做了铺垫。第3段中哪些句子阐述秦始皇“攻”天下取得的业绩?哪些句子体现了秦始皇“守”天下采取的措施?(用原句回答)(1)“攻”天下取得的业绩:①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2)“守”天下采取的措施:①于是废先王之道;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第4段从哪些方面将陈涉之众与九国之师作了对比?从领袖地位、指挥作战能力、部队的素质和装备方面将九国之师与陈涉之众作了对比,均不可“同年而语”。任务驱动二综合理解和分析1.《过秦论》中为什么写九国“合从缔交”、会盟弱秦时的地广人众?这种铺陈渲染有什么作用?为什么铺写九国人多势众而又极写陈涉的卑微弱小?《过秦论》对秦国以外的其他九国——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势力进行了极为铺张的叙述。作者铺叙九国的“强大”是为了写秦国。九国这样人多势众,却被秦国轻而易举地彻底击败,更显出秦国的强大。作者极写陈涉的卑微弱小,目的也在于对比映衬。一个卑微弱小的陈涉一举消灭秦国,可见秦国已经“攻守之势异也”。这种对比映衬的写法,有助于引人深思:为什么强盛了“百有余年”、曾经并吞天下诸侯国的秦国,会如此迅速地败亡于卑微弱小的陈涉之手呢?作者“过秦”的深意已经隐含在这里面了。2.作者为什么从秦孝公起笔,而不从秦孝公以前的国君(如秦穆公)写起呢?战国初期,万乘之国共有七个,秦居其一,实力与其余六国相当。直至孝公之初,秦与各诸侯国相比,也并无优势。这一点,首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已经说明了。孝公在摄政之初虽然已有了“地利”(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和“人和”(君臣固守)的条件,但仍是固守秦地,对周室只是窥伺,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动。材料是为论点服务的,本文的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攻夺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所以作者从秦孝公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大型并网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机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安防电子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租房合同协议书如何编写
- 2025年房屋租赁合同范本中介版
- 2025聘育儿嫂合同范本模板
- 用工合同签竞业协议
- 用电维修合同协议书范本
- 电力公司绿化合同协议
- 环保生产协议书范本
- 电器原材料购销合同协议
- (广东二模)2025年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二)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武汉四调)
- 2025-2030中国磁悬浮发电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4年四川宜宾环球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期中测试(范围:第1-4章)(A卷·夯实基础)-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原卷版)
- 脑出血病人护理新进展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A卷(原卷+答案)
-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电子教案 5-2 旅行社接待业务2
- 医疗器械操作规范与安全知识培训试题库
- 安全阀培训课件
- 市场集中度与消费者行为-全面剖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