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史才、史学、史识、史德之关系_第1页
浅析史才、史学、史识、史德之关系_第2页
浅析史才、史学、史识、史德之关系_第3页
浅析史才、史学、史识、史德之关系_第4页
浅析史才、史学、史识、史德之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史才、史学、史识、史德之关系内容摘要:史家四长已经成为判断史家和史学著作的标准体系,包含才、学、识、德四个方面的内容,近人梁启超在刘知几、章学诚提出史家四长的基础之上,曲解古人之意,定要给四长排个顺序,但经过仔细理解古人之意,史家四长是没有主次先后之分的,四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关键词:史家四长关系作为历史这门学科的初学者,不敢说自己有独到的见解,但学术贵在讨论,方可见真理,绝不是什么问题都等着名家大师来说了算,那还有什么研究的意义呢?对于史学工作者来说,必须应该具备一些素质才行,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所谓史家“四长”。大家都知道这四长的重要性,由古到今,也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但峨所有的讨论都只是强调了这四长的必要,附会了古人的说法而已。后生在阅读了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的“史家的四长”之后,发现了这样一个不被人重视的问题,那就是前辈提出了自己关于四长的顺序的见解,我们来看:“至于这几种长处的排列法,各人主张不同:子元以才为先,学次之,识又次之;实斋又添德于才、学、识之后,今将次第稍为变更一下,先史法,次史学。又次史识,最后才说到史才。”①我们从史家四长这个论点最初提出的出处来看一下,是否是这样,首先是刘知几提出的史家三长:“礼部尚书郑樵忠尝问子玄曰:‘自古以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对曰:‘史才顺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夹有学而无才,亦犹良田而顷,黄金满赢,而使愚都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宝者矣。”②“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柟斧斤,弗能成实,善恶必书,便骄君贼臣知棋,此无可加者。”③两段话出处不同,意思大体相近,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对史家素质的四长理论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为难,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职是故也。记诵以为学也,辞采以为才也,去断以为识也。非良史之才,学、识也。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可谓?著书者之心术也,所患夹心术者,谓真君子之心,而所养本底于粹也,而文史之儒,竞言才、学、识而不知辩心术以仪史德,乌乎可哉。”④由此可见,从刘知几到章学诚,到梁启超,都明确系统地提出了史家必备的素质:史家四长,而也正如梁启超所言,前人所表述的四长顺序有所不同,那么是否正如梁先生说的这四长要按照“史德、史学、史识、史才”这样的顺序来分个先后主次呢?如果不是,那又该怎样排?四者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先来剖析一下史家四长的含义:前文中章学诚说到“记诵以为学也,辞采以为才也,去断以为识也”“德者诃谓,著书者之心术也”,对于这四者的含义,是没有多大争议的,顶多是增加完善一些具体内涵。当代史家仓修良也说:“刘知几所说的史才,是指史书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达和史书编纂形成以及选择,组织史料的能力,文字表达即文采。所谓史学,指的是史事,即材料,所谓史识,是指研究历史的观点和方法。”⑤简单地说,史学指的是历史学家应掌握的历史知识,史料等;史识指的是见识,即对历史的见解认识能力,观点;史才指的是对历史著作的表述水平,写作能力,文采;史德指的是史书撰写者的态度和心术。这四者共同构成了判断史家是否是真正的史家,史书是否是良史的一个科学判断标准,这四者各有各的专指方面,相互依托,相互渗透,既分工又合作,缺一不可,是一个整体,就像人的左手右手,就像人的五官,无所谓主次先后,是并列的、共同发挥作用的四个部分。“史家四长”的一个发展,并不是首创“史德”,因为史德的基本内容在刘知几所论的“史识”中已经具备,章学诚专门作《史德》来证明自己与刘先生的不同认识,只是一种误解。刘知几在“史识论”中提到的“彰善贬恶、不避强御”,即是史德的内容,也是历史本和央的基本功能之一。刘知几还说到:“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⑥也提出了史德的要求:秉笔直书。那么史德到底是不是应该位居才、学、识三都之上呢?章学诚曾说:“夫秽书者所以自秽,谚书者所以自谚,素行为人所羞,文辞何足取重。”⑦意思是说那些被称为秽史,谤史的史书都是由于作都心术不正,没有史德造成的恶果,而文辞法等其他方面都不重要于影响是否是良史、信史,这种说法可能也是梁启超认定史德重于才、学、识的理由吧,但是我们知道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讯赞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仅仅是因为司马迁具备史德吗?史德固。刘知几的史家三长在最初提出之际,散见于《史通》的《直言》《曲笔》《辨职》等篇,“三长”是后人它集中起来说的,而《旧唐书》中的记载只是后人根据这个意识总结出来的,因此我们看不出“三长”的顺序,即使按“才、学、识”来理解,“才”为先,如梁启超所言,然而余观其原文“夫有才无学……”又“有学无学……”,很明显,辩证法思想,二者不可或缺,没有任何表明“才”重于“学”的言辞,因此在他的初衷里就没有这样一个排序的观点。我们再来看一下史德。几乎大家都认同史德是由章学诚所提出,史德就是著述者的心术,被放到了四长之后。观章氏原文,人家也没有说把史德置于才、学、识之后啊,而是说“竞言才、学、识而不辨心术之仪史德,乌乎可哉”,从行文上看,只是因为时间先后,逻辑原因而后出口,愿意反倒可以理解为史德乃著史之前提,不能不着重提出,因此梁启超先生恐怕是有一点误解或武断吧。实际上,史德的提出,仅仅是对刘知几“三然重要,才、学、识也重要。有了史德、秉笔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