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桥梁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桥梁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桥梁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桥梁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桥梁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CJJ/TXXX-201X

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桥梁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2018-××-××发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发布

I

II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andSymbols...............................................................................2

2.1Terms...............................................................................................2

2.2Symbols...........................................................................................2

3BasicRequirements..............................................................................5

3.1General............................................................................................5

3.2StructuralCalculation.....................................................................5

4Materials................................................................................................7

4.1Concrete..........................................................................................7

4.2Fiber-Reinforced-Polymer..............................................................8

4.3OtherMaterials...............................................................................9

5UltimateLimitStatesDesign..............................................................11

5.1General..........................................................................................11

5.2CalculationofFlexuralandAxialCapacity.................................12

5.3CalculationofShearCapacity......................................................21

6CheckingofServiceabilityLimitStates.............................................24

6.1General..........................................................................................24

6.2CheckingofCracks.......................................................................24

6.3CheckingofDeflectionofFlexuralMembers..............................27

7DetailingRequirements......................................................................30

7.1General..........................................................................................30

I

7.2AnchorageandOverlapofFRP...................................................30

7.3ReinforcementRatioofFRP........................................................31

7.4PrestressedFRPtendon................................................................31

8ConstructionandQualityControl.......................................................32

8.1Manufacture,StorageandHandlingofFRP................................32

8.2Placement,InstallationandColligationofFRP.........................32

8.3AcceptanceInspection..................................................................33

8.4FRPtendonPrestressing...............................................................33

8.5ConcreteCasting...........................................................................33

8.6AnchoragePlacementandInstallation.........................................34

8.7QualityControlandInspection....................................................34

AppendixACoefficientsofYieldCurvature.........................................36

AppendixBCoefficientsofUltimateCurvature......................................38

ExplanationofWorkinginThisCode......................................................40

ListofQuotedStandards...........................................................................41

II

1总则

1.0.1为使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桥梁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符合安全可靠、适用

耐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城市道路工程中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桥梁的设计、施工及

验收。

1.0.3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按分项系数的表达式

进行设计。

1.0.4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桥梁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纤维fiber

本规程中特指土木工程中所采用的各类高性能纤维,其种类主要为碳纤维、

玻璃纤维和芳纶纤维。

2.1.2纤维增强塑料fiberreinforcedpolymer

指采用连续纤维或纤维织物为增强相,聚合物树脂为基体相,两相材料通过

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一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简称FRP。

2.1.3碳纤维增强塑料筋carbonfiberreinforcedpolymerreinforcement

碳纤维或碳纤维织物为增强相,聚合物树脂为基体相,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

成的筋材,简称CFRP筋。

2.1.4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glassfiberreinforcedpolymerreinforcement

玻璃纤维或玻璃纤维织物为增强相,聚合物树脂为基体相,通过复合工艺组

合而成的筋材,简称GFRP筋。

2.1.5芳纶纤维增强塑料筋aramidfiberreinforcedpolymerreinforcement

芳纶或芳纶织物为增强相,聚合物树脂为基体相,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

筋材,简称AFRP筋。

2.1.6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筋basaltfiberreinforcedpolymerreinforcement

玄武岩纤维或玄武岩纤维织物为增强相,聚合物树脂为基体相,通过复合工

艺组合而成的筋材,简称BFRP筋。

2.2符号

2.2.1材料性能

EfEfp——FRP筋、预应力FRP筋的弹性模量;

Ec——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s——钢筋的弹性模量;

fckfcd——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tkftd——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fkffd——FRP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skfsd——普通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pkfpd——预应力筋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sdfpd——普通钢筋、预应力筋抗压强度设计值。

2.2.2作用与作用效应

2

M——弯矩设计值;

Mk——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

Mq——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

N——计算轴向力;

V——剪力设计值;

Vc——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f——构件斜截面上箍筋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fpe——预应力筋的有效应力;

fpu——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

fe——预应力筋的弹性应力增量;

fpu——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增量;

wmax——按荷载准永久组合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计算最

大裂缝宽度。

2.2.3几何参数

、纵向受拉和受压筋的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的距离;

afaf'——FRP

'

as——受压区纵向钢筋面积重心至受压边缘的距离;

Ac——混凝土桥面板的截面面积;

Af——受拉FRP筋的截面面积;

'受压筋的截面面积;

Af——FRP

B——受弯构件的截面刚度;

I——截面惯性矩;

h——截面高度;

L——计算跨径;

b——构件的截面宽度;

'

bf——T形、I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计算宽度;

ea——附加偏心距;

ei——初始偏心距;

h0——截面有效高度;

'

hf——T形、I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高度;

i——偏心方向的截面回转半径;

j——内力臂系数。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fE——FRP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当筋与受压边缘混凝土同时达到极限应变时,筋混凝

fb——FRPFRP

3

土梁的平衡配筋率;

f——纵向受力FRP筋的配筋率;

min——纵向受力FRP筋的最小配筋;

cu——正截面混凝土极限压应变;

0——混凝土最大压应力对应的应变;

x——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γ0——桥梁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φ——稳定系数;

Cm——构件端截面偏心距调整系数;

ns——弯矩放大系数;

k受压区高度与受拉FRP筋合力点距构件顶面的距离之比;

�u——

——裂缝间纵向受拉FRP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

4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FRP筋混凝土桥梁应对结构及其构件进行下列验算:

1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持久状况及偶然状况的承载力、整体稳定计算;

2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持久状况的抗裂性、应力、挠度、局部稳定验算,

以及耐久性设计;

3按短暂状况结构受力状态的要求进行施工等工况的验算。

3.1.2FRP筋混凝土桥梁的设计基准期应为100年。

3.1.3FRP筋混凝土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表3.1.3FRP混凝土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

类别设计使用年限(年)桥梁类型

130小桥

250中桥、重要小桥

3100特大桥、大桥、重要中桥

注:对有特殊要求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可在上述规定基础上经技术经济论证后予以调整。

3.1.4FRP筋桥梁的安全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3.1.4的规定。

表3.1.4FRP筋混凝土桥梁设计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结构类型桥梁类型

一级重要结构特大桥、大桥、中桥、重要小桥

二级一般结构小桥、重要挡土墙

三级次要结构挡土墙、防撞护栏

注:1表中所列大、中、小桥系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中的单孔跨径确定,对

于多跨不等跨桥梁,以其中最大跨径为准;本表冠以“重要”的中桥和小桥,系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

国防公路上、城市快速路上、主干路和交通特别繁忙的城市次干路上的桥梁。

2对有特殊要求的桥梁,其设计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3.2结构计算

3.2.1FRP筋混凝土桥梁的作用、作用组合及结构重要性系数,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公

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的规定执行。

3.2.2FRP筋混凝土桥梁的温度作用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的混凝土桥梁取值。

5

3.2.3FRP筋混凝土桥梁的抗震设计应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CJJ166、《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进

行。

3.2.4FRP筋混凝土桥梁的抗风设计应依据《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D60-01

进行。

3.2.5FRP筋混凝土构件的疲劳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有关规定;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中非预应力筋应力幅限值取120MPa。

6

4材料

4.1混凝土

4.1.1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边长为150mm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

4.1.2纤维增强塑料(FRP)筋混凝土桥梁的主要受力构件中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普通FRP筋构件不应低于C30;

2预应力FRP筋构件不应低于C40。

4.1.3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和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表4.1.3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

强度等级

C30C35C40C45C50C55C60

强度种类

fck20.123.426.829.632.435.538.5

ftk2.012.202.402.512.652.742.85

4.1.4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d和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d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表4.1.4混凝土强度设计值(MPa)

强度等级

C30C35C40C45C50C55C60

强度种类

fcd13.816.118.420.522.424.426.5

ftd2.401.391.521.741.831.891.96

4.1.5混凝土受压或受拉时的弹性模量Ec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表4.1.5混凝土的弹性模量(MPa)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35C40C45C50C55C60

4444444

Ec3.00×103.15×103.25×103.35×103.45×103.55×103.60×10

注:当采用引气剂及较高砂率的泵送混凝土且无实测数据时,表中C50~C60的Ec值应乘以折减系数0.95。

4.1.6混凝土的剪切模量Gc可按本规程表4.1.5数值的0.4倍采用;混凝土的泊松比νc

-5

可采用0.2;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αc可取为1×10/℃。

7

4.2纤维增强塑料筋

4.2.1FRP筋外观规格、力学性能、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方法应满足

现行国家标准《结构工程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GB/T26743的要求。

4.2.2FRP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弹性模量和伸长率应取平均

值,常用FRP筋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表4.2.2常用FRP筋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

FRP筋类型抗拉强度标准值(MPa)弹性模量(GPa)伸长率(%)

CFRP筋18001401.5

AFRP筋1300652.0

d10mm7001.8

GFRP筋22mmd10mm600401.5

d22mm5001.3

4.2.3FRP筋的密度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表4.2.3FRP筋密度

FRP筋类型密度(g/cm3)

CFRP筋1.5~1.6

AFRP筋1.25~1.4

GFRP筋1.25~2.1

4.2.4FRP筋的线膨胀系数指标应符合表4.2.4的规定。

4.2.5FRP筋的抗拉强度应按筋材的截面面积(含树脂)计算,截面面积应按名义直

径计算。预应力FRP筋和非预应力FRP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应分别按式(4.2.5-1)和

(4.2.5-2)确定:

ffpk

ffpd(4.2.5-1)

fe

ffk

ffd(4.2.5-2)

fe

式中:ffpd——预应力FRP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fpk——预应力FRP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ffd——非预应力FRP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fk——非预应力FRP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γf——FRP筋的分项系数,取1.4;

γe——环境影响系数,按表4.2.5取值。

8

表4.2.4FRP筋的线膨胀系数

FRP筋类型方向线膨胀系数(×10-6/℃)

纵向-2~0

CFRP筋

横向23~32

纵向-6~-2

AFRP筋

横向60~80

纵向6~10

GFRP筋

横向21~23

表4.2.5FRP筋的环境影响系数γe

环境条件纤维类型γe

CFRP1.1

一般环境AFRP1.3

GFRP1.4

CFRP1.2

海洋环境

侵蚀性环境AFRP1.5

GFRP1.6(强碱环境中取2.0)

4.3其他材料

4.3.1FRP筋混凝土桥梁中的普通钢筋可选用HPB300、HRB400、HRB500、HRBF400、

HRBF500和RRB400钢筋,选用的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

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或《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带肋钢筋》GB1499.2

的规定。

4.3.2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sk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普通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钢筋种类符号公称直径d(mm)fs(kMPa)

HPB300A6~50300

C

HRB400

HRBF400CF6~50400

RRB400

CR

9

D

HRB500

6~50500

HRBF500

DF

4.3.3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sd和抗压强度设计值fsd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表4.3.3普通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钢筋种类fsdfsd

HPB300250250

HRB335

280280

HRBF335

HRB400

HRBF400330330

RRB400

HRB500

415415

HRBF500

注:1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大于330MPa时,应按330MPa取用;在斜

截面抗剪承载力、受扭承载力和冲切承载力计算中垂直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箍筋或间接钢筋等横向钢筋的抗拉强

度设计值大于330MPa时,应按330MPa取用。

2构件中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应采用各自的强度设计值。

4.3.4普通钢筋的弹性模量Er应符合表4.3.4的规定。

表4.3.4普通钢筋的弹性模量(MPa)

钢筋种类Er

HPB3002.1×105

HRB335、HRB400、HRB500

HRBF335、HRBF400、HRBF5002.0×105

RRB400

4.3.5FRP筋混凝土桥梁中的预应力筋可选用钢绞线、钢丝;中、小型构件或横向预

应力筋,也可选用精轧螺纹钢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绞线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要求;

2钢丝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的要求;精轧螺纹

钢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GB/T20065的要求。

3无粘结钢绞线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161的要求;

4成品与非成品体外索的保护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4.3.6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以及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可按现行行业

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进行取值。

10

5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5.1一般规定

5.1.1FRP筋混凝土桥梁中非预应力筋可选用耐碱GFRP筋、BFRP筋、AFRP筋或

CFRP筋,亦可选用环氧涂层钢筋。预应力FRP筋应选用CFRP筋或AFRP筋。

5.1.2当按弹性或弹塑性分析方法得到构件的应力设计值分布后,可根据主拉应力设

计值的合力在配筋方向的投影确定配筋量,按主拉应力的分布区域确定受力筋布置,并

应符合相应的构造要求。对于受弯构件,可忽略受压区FRP筋对承载力的贡献;对于受

压构件,可考虑受压区FRP筋对承载力的贡献。

5.1.3FRP筋桥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应采用下式:

γ0Sud≤R(5.1.3-1)

当采用预应力的超静定结构时,应采用下式:

γ0Sud+γpSp≤R(5.1.3-2)

式中:γ0——桥梁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对应于设计安全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的FRP筋

混凝土桥梁应分别取不小于1.1、1.0、0.9;

γp——预应力分项系数,当预应力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应取1.0,不利时应取1.2;

Sud——作用效应的组合设计值,对于汽车荷载应计入冲击系数;

Sp——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预应力引起的次效应;

R——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5.1.4FRP筋混凝土桥梁的刚体倾覆稳定计算,应采用下式:

γqfSsk≤Sbk(5.1.4)

式中:γqf——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应小于2.5;

Ssk——不平衡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

Sbk——平衡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

5.1.5计算倾覆稳定的汽车荷载及其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验算倾覆稳定的汽车荷载应采用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

或《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中的车道荷载,集中荷载标准值应乘以1.2的系数;

2汽车荷载横向应按相应规范的最不利位置布置,多车道桥梁汽车荷载产生的效应

不得折减;

3汽车荷载应计入冲击作用;

4应计入风荷载与汽车荷载的共同作用。

5.1.6FRP筋混凝土桥梁进行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效应组合应采用基本组合;进行倾

覆稳定计算时,作用的效应组合应采用标准组合。

11

5.2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2.1FRP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基本假定进行计算:

1截面应变保持平面;

2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受拉FRP筋的应力应取FRP筋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但其绝对值不应大于

其抗拉强度设计值ffd。

5.2.2纵向受拉FRP筋达到设计强度与受压区混凝土破坏同时发生的相对界限受压区

高度及相应的配筋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fbfb

1cu

fb(5.2.2-1)

cuffd/Ef

1fc

fbfb(5.2.2-2)

ffd

式中:α1、1——系数,按表5.2.2确定;

cu——正截面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取0.0033;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Ef——FRP筋的弹性模量;

ffd——FRP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当筋与受压边缘混凝土同时达到极限应变时,筋混凝土梁

fb——FRPFRP

的平衡配筋率。

表5.2.2系数α1、1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C50及以下C55C60C65C70C75C80

α110.990.980.970.960.950.94

10.800.790.780.770.760.750.74

5.2.3不同FRP筋配筋率下的FRP有效设计应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ffd(minffb)

0.2(5.2.3)

ffe[10.23(f/fb1)]ffd(fbf1.5fb)

0.55

(f/fb)ffd(1.5fbf)

式中:f——Af

纵向受力FRP筋的配筋率,取f,其中h0f为受拉区FRP筋合力

bh0f

作用点到构件顶面的距离。

min——纵向受力FRP筋的最小配筋率,按本规程第7.3.1条计算。

12

5.2.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0MAfffejh0f(5.2.4-1)

0.07f

ffe

10.5minffb

1400ffd/Effcd

j(5.2.4-2)

f

1ffe

ffb

21fcd

式中:

0——桥梁结构的重要性系数,按本规程第3.1.4条的规定采用;

M——弯矩设计值;

b——构件的截面宽度;

h0f——FRP筋合力点距构件顶面的距离;

j——内力臂系数;

Af——受拉区FRP筋的面积。

5.2.5有粘结预应力FRP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本规程第5.2.1条的

基本假定进行计算。如同时配有纵向非预应力钢筋,则钢筋的应力取值应取等于钢筋应

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但其绝对值不应大于其相应的强度设计值。纵向受拉钢筋的极

限拉应变应取0.01。

5.2.6纵向非预应力受拉钢筋屈服与受压区混凝土破坏同时发生时的相对界限受压区

高度b,应按下式计算:

1cu

b(5.2.6)

cufy/Es

式中:Es——纵向受拉钢筋的弹性模量;

fy——纵向受拉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5.2.7纵向预应力FRP筋达到设计强度与受压区混凝土破坏同时发生的相对平衡受压

区高度fp,b,应按下式计算:

1cu

fp,b(5.2.7)

cu(ffpdfp0)/Efp

式中:Efp——预应力FRP筋的弹性模量;

预应力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筋的应

fp0——FRPFRP

力;

ffpd——预应力FRP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13

5.2.8同时配有预应力FRP筋和普通钢筋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当fp,bh0fpxbh0时:

xxxxh'

MfA(h)A(h)f'A'(a')f(b'b)h'(f)(5.2.8-1)

0ys02fpfp0fp2ys2s1cdff22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预应力FRP筋的应力按下列公式确定:

''''

1fcbxfyAsfyAsfpAfp1fc(bfb)hf(5.2.8-2)

1cu

xh0fp(5.2.8-3)

cu(fpfp0)/Efp

式中:x——混凝土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高度;

fy——受拉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受拉区所配钢筋的截面面积;

'

fy——受压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

As——受压区所配钢筋的截面面积;

Afp——所配预应力FRP筋横截面面积;

fp——预应力FRP筋的应力;

h0——受拉钢筋面积重心至受压边缘的距离;

b——构件截面宽度;

'

hf——T形、I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高度;

'

bf——T形、I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计算宽度,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

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的规定计算;

h0fp——预应力FRP筋面积重心至受压边缘的距离;

'

as——受压区纵向钢筋面积重心至受压边缘的距离。

'

2当按式(5.2.8-2)和式(5.2.8-3)计算所得2asxfp,bh0fp时,混凝土实际受

压区高度xc应按下列公式重新计算确定,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符合下列规定:

1111h'

MfA(hx)fA(hx)f'A'(xa')f(b'b)h'(xf)

0ys02cfpdfp0fp2cys2cscfff2c2

(5.2.8-4)

中和轴高度和等效矩形应力系数、按下列公式确定:

xc

14

''''()

fcbxcfyAs1fc(bfb)hffyAsffpdAfp5.2.8-5

x

cc(5.2.8-6)

h0fxc(ffpdfp0)/Efp

当0c0时:

4

0c(5.2.8-7)

602c

12

cc(5.2.8-8)

(2)

030

当0c0.0033时:

2

60

2

2c(5.2.8-9)

620

c

1

(10)(5.2.8-10)

3c

'

3对于矩形截面,以上各式中bf取等于b进行计算;对于T形截面,首先取以上各

'''

式中b等于bf进行计算,当计算所得的xhf时,用实际的b、bf重新计算。

5.2.9同时配有预应力FRP筋和非预应力FRP筋的混凝土受弯构件,应按平截面假定

根据截面上内力平衡和力矩平衡建立方程组设计计算,设计时应保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下非预应力筋的。

FRPfffd

5.2.10FRP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0N0.9fcbh0EfAf(5.2.10)

式中:φ——稳定系数,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

规范》JTGD62的规定确定;

b——柱的截面宽度;

h——柱的截面高度;

Ef——FRP筋的受压弹性模量;

Af——FRP筋的总面积;

ε0——混凝土最大压应力对应的应变,取为0.002。

5.2.11弯矩作用平面内截面对称的偏心受压构件,当同一主轴方向的杆端弯矩比不大

于0.9且轴压比不大于0.9时,若构件的长细比满足式(5.2.11)的要求,可不考虑轴向

压力在该方向挠曲杆件中产生的附加弯矩影响;否则应根据本规程第5.2.12条的规定,

15

按截面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轴向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附加弯矩影响。

lc/i2912M1/M2(5.2.11)

式中:M1、M2——分别为已考虑侧移影响的偏心受压构件两端截面按结构弹性分析确

定的对同一主轴的组合弯矩设计值,绝对值较大端为M2,绝对者较

小端为M1,当构件按单曲率弯曲时,M1/M2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lc——构件的计算长度,可近似取偏心受压构件相应主轴方向上下支撑点

之间的距离;

i——偏心方向的截面回转半径。

5.2.12偏心受压构件考虑轴向压力在构件中产生的二阶效应后控制截面的弯矩设计

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0MCmnsM2(5.2.12-1)

M1

Cm0.70.3(5.2.12-2)

M2

2

1lc

ns1c(5.2.12-3)

1000M2/Nea/h0h

0.5fcA

c(5.2.12-4)

N

式中:Cm——构件端截面偏心距调整系数,当大于0.7时取0.7;

ns——弯矩放大系数;

�N——与弯矩设计值M2相应的轴向力设计值;

ea——附件偏心距,取20mm和偏心方向截面最大尺寸的1/30中的较大值;

A——构件的截面面积;

5.2.13当相对受压区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