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标准-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_第1页
《电力行业标准-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_第2页
《电力行业标准-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_第3页
《电力行业标准-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_第4页
《电力行业标准-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准分类号

备案号: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604-20XX

替代DL/T604-2009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high-voltageshunt

capacitorinstallation

(征求意见稿)

200x-xx-xx发布200x-xx-xx实施

DL/T604—20XX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high-voltageshunt

capacitorinstallation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行业使用的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术语、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安全

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中35kV及以上变电站(所)内安装在6kV~110kV电压等级的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和10kV(或6kV)配电线路的柱上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本标准不适用下列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电力电子器件控制的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用自愈式电容器组成的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电力滤波装置;

——有载调压型高压并联补偿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1.1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

GB/T1094.10电力变压器第10部分:声级测定

GB/T1984交流高压断路器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1022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11024标称电压1000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

GB/T14808高压交流接触器、基于接触器的控制器及电动机启动器

GB/T26218.1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1部分:定义、信息

和一般原则

GB/T30841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通用技术要求

GB5022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DL/T40310kV-40.5kV高压真空断路器使用技术条件

DL/T442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使用技术条件

DL/T462高压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840高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

DL/T1415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保护导则

3术语和定义

GB/T308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high-voltageshuntcapacitorinstallation

由高压并联电容器(组)和所有附件,如开关电器、保护设备、控制器等按照设计要求

组装的装置。以下简称装置。

[GB/T30841—2014,定义3.8修改]

3.2

电容器组capacitorbank

电气上连接在一起的若干电容器(单元)的组合体。

[GB/T30841—2014,定义3.4]

3.3

装置的额定容量ratedcapacityofaninstallation

QNb

设计电容器组时所规定的无功功率。通常也称为电容器装置的额定容量。

[GB/T30841—2014,定义3.17]

3.4

装置的额定无功输出ratedreactivepowerofaninstallation

QN

在额定频率和装置额定电压下的装置总的无功功率,由包括电抗器(如有的话)在内的

装置中的所有阻抗计算得出。

[GB/T30841—2014,定义3.19]

3.5

装置的额定电流ratedcurrentofaninstallation

IN

在额定频率和电容器(组)额定电压下流过装置内电容器(组)的相电流。

[GB/T30841—2014,定义3.20]

3.6

装置的额定电容ratedcapacitanceofaninstallation

CN

单相电容器组的额定电容量。

3.7

串联电抗器seriesreactor

与电容器组串联连接,用以限制合闸涌流或控制流过电容器的某次特定谐波电流的电抗

器。

[GB/T30841—2014,定义3.11修改]

3.8

额定电抗率ratedreactanceratio

K

额定频率下,装置中串联电抗器感抗与电容器容抗的百分比值。

[GB/T30841—2014,定义3.22修改]

3.9

装置的额定电压ratedvoltageofaninstallation

UN

装置接入系统处电网的标称电压。

3.10

串联段seriessection

在单台或多台电容器连接组合中,相互并联的单台电容器的组合体。

3.11

电容器组的额定电压ratedvoltageofacapacitorbank

UNb

设计电容器组时所规定的交流电压方均根值。

注:当电容器组含有一个或多个独立的电路时(例如拟用于多相连接的单相电容器组),UNb系指每

一电路的额定电压,通常其值等于电容器单元额定电压乘以单元串联数。对于相间已有电气连接且中性点

不能触及的三相电容器(例如三相电容器单元、三相集合式或箱式电容器),UNb系指线电压。电容器单

元额定电压乘以串联段数所得的电压值。

[GB/T30841—2014,定义3.16]

3.12

柱上式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polemountedhigh-voltagepowerfactorcorrection

installation

并联连接于交流高压架空电力线路上,用来补偿线路和负载的感性无功、调整网络电压、

降低线路损耗的并联电容器装置。

[GB/T30841—2014,定义3.26]

3.13

框(台)架式并联电容器装置framemountedcapacitorinstallation

将若干个电容器单元安装在开放式框(台)架上,并与附属电器进行电气连接构成的并

联电容器装置。

[GB/T30841—2014,定义3.28]

3.14

柜式并联电容器装置cabinettypeshuntcapacitorinstallation

将电容器(组)及其附属电器组装在一个或多个电气柜中,进行电气连接而构成的并联电

容器装置。

[GB/T30841—2014,定义3.29]

3.15

集合式并联电容器装置assemblingtypeshuntcapacitorinstallation

将集合式电容器与附属电器进行电气连接而构成的并联电容器装置。

4产品分类

4.1按使用地点分类

a)变电站型

b)线路型

4.2按安装场所分类

a)户内型

b)户外型

4.3按结构类型分类

a)柜式

b)框(台)架式

c)集合式

5使用条件

5.1海拔

安装运行地点的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

注:用于海拔超过1000m地区的装置,绝缘水平按GB/T311标准要求校正各组件设备的外绝缘耐受

电压。

5.2温度

安装运行地点的环境空气温度范围为-50℃~+55℃。在此温度范围内按装置所能适应的

环境空气温度范围分为若干温度类别,每一温度类别均由下限温度和上限温度来表示。

下限温度为装置可以投入运行的最低环境空气温度,其值从5℃、-5℃、-25℃、-40℃、

-50℃中选取。

上限温度为装置可以在其中连续运行的最高环境空气温度,其值从40℃、45℃、50℃、

55℃中选取。它们对应的代号分别为A、B、C、D,相应的24h平均和年平均最高环境空气

温度见表1。

表1是以装置不影响环境空气温度这一使用条件(例如户外装置)为前提确定的。

如果装置运行影响环境空气温度,则应加强通风或另选电容器。在这样的装置中冷却环

境空气温度应不超过上限温度加5℃。

表1上限温度的分类

环境空气温度℃

代号

最高24h平均最高年平均最高

A403020

B453525

C504030

D554535

任何下限温度和上限温度的组合均可选作装置的温度类别。

装置的温度类别应与安装运行地点的环境空气温度24h平均最高温度相适应。

注:这些温度值可参考安装地区的气象温度表。

5.3抗污秽能力

装置能在一定的污秽环境下运行取决于装置外绝缘的性能。装置外绝缘由绝缘子和套管

构成,GB/T26218.1~3规定了5个污秽等级下绝缘件选择及其尺寸确定的方法。对户内轻

污秽环境:a级、b级和c级应不小于2.0cm/kV(相对于系统最高工作线电压);对户外中级

污秽环境:c级和d级应不小于2.5cm/kV(相对于系统最高工作线电压);对户外重污秽环境,

使用方应按照上述方法,根据运行经验或试验结果确定外绝缘类型及其尺寸,并与制造方达

成协议。

5.4抗震要求

装置应能承受水平加速度0.2g、垂直加速度0.1g的作用不损坏,其瓷套管和瓷绝缘子

应有不小于1.67倍的安全系数。

注:地震强度超出该范围的,由使用部门与制造厂协商确定。

6.装置的基本构成;

装置构成:主要由并联电容器单元组合或集合式电容器及相应的一次和二次配套设备组

成;

6.1变电站(所)的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配套设备一般应包括:开关电器、串联电抗器、放

电线圈、避雷器、继电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电容器故障保护器件及继电保护装置等。

6.2线路用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配套设备一般应包括:开关电器、高压熔断器、串联电抗器、

放电器件、避雷器、取能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装置等。

7.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设备配置

7.1开关电器的选择

开关电器的选择应满足下列相关要求。

7.1.1变电站(所)的装置所选用开关电器,其开合电容器组的性能应满足GB/T1984标准

中C2级断路器的要求。

7.1.2机械寿命应满足GB/T1984标准中M2级断路器的要求。

7.1.3保护开断性能

7.1.3.1对变电站(所)选用的断路器应满足装置安装地点的短路开断要求。

7.1.3.2对线路装置其选用的操作开关不能满足短路开断要求的场合,可用性能合格的高压

熔断器作为保护开断电器。

7.2电容器选择

装置的电容器组可由单台电容器或多台电容器串、并联组成,也可选用集合式电容器。

电容器组的单台电容器数量应根据补偿容量并考虑电容器并联数对保护的要求进行选择。电

容器组的一次接线应满足内部故障保护的配置要求,并按三相星形接线。

电容器组接线形式应考虑电容器单元外壳耐受爆破能量的限制,一个串联段直接并联

的电容器总容量不应超过3900kvar。

7.3电容器组的额定电压选择

装置内电容器组的额定电压选取;应考虑串联电抗器带来的容升,其额定电压按表2

要求选择。

表2电容器组额定相电压标准值

电抗率装置的额定电压kV

%610203566110

≤16.3/310.5/312224070

5~66.6/311/313234273

127.2/312/314254479

7.4装置的额定容量配置

7.4.1变电所装置的额定容量按表3推荐选用。

表3变电所用装置的额定容量推荐值Mvar

级差

装置的额定容量

容量

0.30.30.60.91.21.5

0.61.82.43.03.64.2

1.01.02.03.04.05.0

1.24.86.07.28.49.6

2.06.08.01012

4.08.012162024

6.0303642485460

1224364860728496

30120150180210240

7.4.2线路用装置额定容量按表4推荐选用。

表4线路用装置的额定容量推荐值Mvar

级差容量装置的额定容量

0.100.100.200.300.40

0.150.150.30.450.6

0.30.30.60.91.2

0.60.61.21.8

1.01.02.03.0

7.5装置的串联电抗器及额定电抗率选择

装置中使用的串联电抗器其性能应符合DL/T462标准要求,串联电抗器的额定电压和

绝缘水平,应符合接入处的电网电压要求。额定电抗率应满足限制涌流及对某一次谐波电流

形成较低阻抗回路的要求。串联电抗器原则上宜安装在电源侧,并应校验其耐受短路电流的

能力。当铁心电抗器的耐受短路电流的能力不能满足装设于电源侧要求时,应装设于中性点

侧。户内宜选用干式铁芯电抗器。额定电抗率应在下列范围内选取:≤1%,5%~6%,12%。

7.6导体及支柱绝缘选择

装置电器和导体选择应符合GB50227的有关规定要求。

电容器单元的连接线应采用软导线,其长期允许电流不宜小于电容器单元额定电流的

1.5倍。

装置的总回路和分组回路,应按不低于1.37倍电容器组额定电流选择回路导体截面积,

电容器组的汇流母线和均压线截面应与分组回路的导体截面相同。

双星形电容器组的中性点连接线和桥式电容器组的桥中间点连接线,其长期允许电流应

不小于电容器组的额定电流。

装置的所有连接导体除了应满足长期允许电流的要求外,还应满足动稳定和热稳定要求。

装置用支柱绝缘子,应按电压等级、统一爬电距离、机械荷载等技术条件,以及运行中

可能承受的最高电压选择和校验。

7.7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选择

无内熔丝电容器单元保护采用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以下简称外熔断器),

用内熔丝的电容器时,不应采用外熔断器。

当釆用三相电容器单元、电容器配内熔丝或单相电容器单元并联数少于4台时,不宜采

用外熔断器作为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

外熔断器的熔丝额定电流,应按电容器单元额定电流的1.37~1.50倍进行选择。

外熔断器的耐受爆破能量应不小于15kW·s。

外熔断器的技术参数和保护性能:额定电压、耐受电压、开断性能、熔断性能、抗涌流

能力、机械性能和电气寿命等,应符合DL/T442标准的规定。

7.8放电线圈及放电电阻选择

放电线圈应采用电容器专用的全密封油浸式或干式放电线圈,其放电容量不应小于相配

套的电容器组的容量。放电线圈额定一次电压应与电容器组的额定电压相一致。三相放电线

圈的励磁特性的偏差应基本一致。

全密封油浸式放电线圈,其内部压力应满足使用环境温度变化的要求,在最低环境温度

下不得出现负压。

放电线圈的额定绝缘水平应根据安装方式确定。安装在地面上的放电线圈,额定绝缘水

平应不低于同电压等级电气设备的额定绝缘水平。安装在绝缘框(台)架上的放电线圈,其

额定绝缘水平应与安装在同一绝缘框(台)上的电容器的额定绝缘水平一致,不应设二次绕

组,绝不允许用二次绕组作为电容器的不平衡电压保护。

放电线圈的放电性能应能满足电容器组断开电源后,在5s内将电容器组的剩余电压降

至50V及以下的要求。

放电线圈带有二次绕组时,其额定输出、准确级应满足保护和测量的要求。

线路用柱上式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不选用放电线圈时,其电容器单元内部必须装设放

电电阻,其放电性能应能满足电容器组断开电源后,在10min内将电容器单元的剩余电压

从2UNC放电到75V或更低值的要求。在电容器组不装设外接放电器件(放电线圈)的场

合,这种放电电阻是必不可少的。

7.9保护装置选择

装置宜根据运行时间、补偿点的负荷特征和电压无功运行要求等设置手动、自动等不同

的控制方案。装置宜具有就地和远程控制功能。

变电站用装置宜采用计算机监控和微机型保护。装置的二次回路,包括信号、测量、控

制、继电保护和自动投切等的设计,应与变电站其他部分的相应设计统一考虑,满足安全可

靠、协调配合和便于使用的要求。

线路用装置可以采用人工投切和自动投切等方式。

保护装置根据装置本身接线方式和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应符合GB50227的要求。

7.10自动控制装置选择

控制方式根据系统电压及无功负荷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设置。

7.11避雷器选择原则及接线。

MOA应装于电容器器组进线侧相-地之间,其2ms方波电流选择按GB/T30841选用。

7.12并联电容器组不平衡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选择

并联电容器组不平衡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额定电压应按装置接入处电网电压选择;

b)额定一次电流应不小于最大稳定不平衡电流;

c)应能承受电容器极间短路故障状态下的短路电流和高频涌流而不损坏,并可加装保

护措施;

d)准确等级应满足继电保护要求。

8布置和安装

8.1装置的布置和安装应符合GB50227的有关规定要求。

8.2框(台)架式装置的结构件应具备通用性与互换性。

8.3最小电气间隙

8.3.1户内装置的带电体间、带电体与接地体间的最小空气间隙应不小于表5所列数值。

表5户内装置的最小空气间隙单位:mm

装置额定电压二次回路

相关位置

6kV10kV20kV35kV66kV110kV500V以下

不同相的裸导体间100125180300550900(1000)a4

带电裸导体至接地框架10012518030055095015

带电裸导体至板状遮栏13015521033058098015

带电裸导体至网门及网

200225280400650105050

状遮栏

a括号内数值为1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选用。

8.3.2户外装置的带电体间、带电体与接地体间的最小空气间隙可按表6推荐的数值选用。

表6户外装置的最小空气间隙单位:mm

装置额定电压

相关位置

6~10kV20kV35kV66kV110kV

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

网状遮栏向上延伸线距地2.5m处与遮栏上方带2003004006501000

电部分之间

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

2003004006501100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断口两侧引线带电部分之间

设备运行时,其外廊至无遮栏带电部分之间

交叉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带电部分之间9501050115014001750

栅状遮栏至绝缘体和带电部分之间

网状遮栏至带电部分之间3004005007501100

无遮栏裸导体至地面之间

27002800290031003500

无遮栏裸导体至建筑物、构筑物顶部之间

平行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带电部分之间

22002300240026003000

带电部分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边沿部分之间

8.4电容器组的安装尺寸

8.4.1对于变电所安装框(台)架式的电容器组的安装尺寸不应小于表7所列数值。

表7电容器组安装尺寸表单位:mm

电容器(户外、户内)电容器底部距地面框(台)架顶部

名称

间距排间距离户外户内至屋顶净距

最小尺寸701003002001000

8.4.2对柜式(底部用钢板封闭)电容器组(电容器外壳直接接地)的安装尺寸不应小于表

8所列数值。

表8电容器组安装尺寸表单位:mm

电容器(户外、户内)

名称电容器底部距地面柜顶部至屋顶净距

间距排间距离

最小尺寸701001501000

注:采用更小尺寸,由用户与厂家协商决定

8.5柜式装置外壳的防护等级

装置柜体应符合外壳防护等级设计要求,外壳应根据使用条件按照GB/T4208选择相应

的防护等级。户内柜式装置柜壳的正面应不低于IP20要求。

8.6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的安装

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的安装角度、喷口方向和弹簧拉紧位置应符合制造方

规定的安装要求,熔断喷逐方向不得朝向电容器另一个极,熔断器尾线与熔断器外绝缘管不

得有摩擦状态,保证熔断器动作后尾线能顺利弹出,且不应搭在电容器外壳上同时与柜体有

足够的安全距离。

9装置性能要求

成套装置中所采用的设备和器件都应是型式试验合格、出厂试验合格的产品,其性能要

求除符合各自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性能要求。

9.1电容偏差

9.1.1电容器组容许的电容偏差为装置额定电容的0~+5%。

9.1.2三相电容器组的任何两线路端子之间,其电容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应不超过1.02。

9.1.3电容器组各串联段的最大与最小电容之比应不超过1.02。

9.1.4线路上用装置若使用三相电容器单元,其任何两线路端子之间测得的电容的最大值

与最小值之比应不超过1.05。

9.2电感偏差

9.2.1当装置中带有串联电抗器时,在额定电流下,额定电抗率K≥5%的电抗器,其电抗

值的容许偏差为0~+5%;K≤1%的电抗器,其电抗值的容许偏差为0~+10%。

9.2.2对于三相电抗器或单相电抗器组成的三相电抗器组,每相电抗值不超过三相平均值

的±2%。

9.2.3对于铁芯电抗器,在1.8倍额定电流下的电抗值与额定值之差不超过-5%。

9.3绝缘水平

装置的一次电路(不含原部件)的各相之间及相与地之间、二次电路与地之间应能承受

表9规定的耐受电压。工频耐受电压施加的时间为1min。

表9绝缘水平单位:kV

一次电路

二次电路工频耐受电压

装置额定电压工频耐受电压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方均根值)

(方均根值)[(1.2~5)/50μs,峰值]

63260

104275

2065125

3

3595185

66140325

110200450

9.4温升

对于框(台)架式装置,其母线之间连接处及主电路中各连接处的温升应不超过50K,

各电器设备的温升应不超过各自的规定。

对于柜式装置,除各电器设备的温升不超过各自的规定外,其余应符合GB/T11022的

有关规定。

9.5耐受短路电流能力

主回路中的电器设备、连接线及机械结构应能耐受短路电流和电容器内部极间短路放电

电流的作用而不产生热的和机械的损伤及明显的变形。

变电所装置的额定短路耐受电流值推荐在下列数值中选取:12.5kA、20kA、25kA、

31.5kA、40kA、50kA、63kA。

线路装置的额定短路耐受电流值推荐在下列数值中选取:2.5kA、8kA、12.5kA、20kA。

9.6过负荷能力

9.6.1稳态过电流

装置应适于在电流方均根值为1.3倍电容器(组)在额定正弦电压和额定频率下产生的

电流下连续运行,暂态过程除外。由于实际电容最大可达1.05CN,故最大电流可达1.37

IN。

这些过电流是考虑到谐波和1.10UN及以下的过电压共同作用的结果。

9.6.2稳态过电压

装置中电容器(组)应适于在表10的电压水平下运行。

电容器(组)能耐受而无明显损伤的过电压幅值取决于过电压的持续时间、施加的次数和电

容器(组)的温度。表10中给出的高于1.15的过电压是以在电容器寿命内发生不超过

UNb

200次为前提确定的。

装置的连续运行电压为1.05UN,且能在表10所规定的稳态过电压下运行相应的时间。

表10运行中允许的电压水平

工频过电压最大持续时间说明

长期(每24h不超过

1.10UN指长期工作电压的最高值不超过1.1倍

12h)

1.15UN每24h中30min系统电压的调整和波动

1.20UN5min轻荷载时电压升高

1.30UN1min

9.6.3涌流

在将电容器装置接入电网时,尤其是将电容器装置背靠背接入时,将产生高频率和高幅

值的暂态过电流。为了将暂态过电流降低到电容器与设备能承受的水平,需要通过限流器接

入电容器装置或在装置中串联电抗器。

装置应能将投入电容器组时产生的涌流限制在电容器组额定电流的20倍以下。

9.6.4暂态过电压

装置选用的开关电器,操作产生电容器极间过电压不得超过倍(峰值)。

22Un

9.7保护性能

装置保护设置包括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装置(整体)的继电保护和操作过电压的限制。

装置的继电保护配置按DL/T1415《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保护导则》要求配置。

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方式有:内熔丝保护、外熔断器保护和继电保护等,应在满足电容

器(组)安全运行的条件下,根据装置的容量、接线方式以及各地的实践经验进行配置选择。

电容器的各种保护器件应按规定顺序动作。通常第一级是外熔断器或内熔丝动作,第二

级是电容器组的继电保护(不平衡电流、不平衡电压、差流或差压等保护方式)动作,第三

级是电网或设备的保护动作。

9.7.1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

装置应具备完善可靠的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性能。

电容器内部部分元件击穿时,不论采用内熔丝、外熔断器保护或无熔丝保护,保护配置

方案应能及时将故障元件或单元隔离,保证装置能够安全可靠运行。

电容器极间短路时,保护配置应能迅速使装置脱离电源。

9.7.2短路故障保护

当发生短路时,断路器或高压熔断器应可靠动作。

9.8投切性能

开关电器的投切性能应符合7.1的要求。

开关应能正常切合,机械运动灵活,无操作力过大或卡住现象,与其相连接的机械联锁

或其他附件承受12.10型式试验规定的操作次数后应未受损伤,且不应发生重击穿或NSDD

(非持续击穿放电)。

9.9噪音

装置运行中产生的噪声应符合安装处对噪声环境质量的有关要求。

9.10自动控制

装置可按无功功率的流向和大小、电压高低、负荷轻重以及适当的延时时间等组合条件

进行分组自动投切,变电站用装置还应具备与电网电压调节和变压器分接开关调整等协调控

制功能。

自动投切控制装置应具有满足运行需要的控制、调节、闭锁、联络和保护功能,同时应

设置改变投切方式的选择开关。

并联电容器装置自动投切宜选用在满足无功平衡的条件下,开关动作次数较少的技术方

案。

多组装置自动投切时,宜采用循环投切方式,防止部分装置及开关电器长期使用和频繁

操作,并尽量减小对系统的冲击。

具有不同串联电抗率的多个分组的装置投运时,应先投入电抗率较大的分组,后投入电

抗率较小的分组;切除时,应先切除电抗率较小的分组,后切除电抗率较大的分组。

对并联电容器装置、并联电抗器组与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开关综合控制时,应对变压器

分接头调节方式设置相关的系统电压闭锁,或设置与系统交换无功功率的优化闭锁。当系统

监视点的运行电压在允许变动范围内时,应以控制投切并联电容器装置或并联电抗器组为主,

并应防止发生投切振荡。

装置因故障保护跳闸切除后,应闭锁该装置的自动投切控制回路,不再投入;多组装置

运行,一组发生故障时,不应影响其他并联电容器装置、并联电抗器组的正常运行。故障排

除,手动解除保护闭锁后,该组装置才能投入运行。

带有总断路器的自动投切的多个分组,当总断路器分断后,各分组应全部切除并闭锁自

动投切回路。总断路器闭合后,自动投切控制装置解除闭锁,才能重新启动运行。

接入装置的母线失压时,装置应切除并闭锁自动投切回路。母线电压恢复正常后,自动

投切控制装置解除闭锁,才能重新启动运行。严禁电容器装置设重合闸。严禁变压器带电容

器装置组合一起投入。

10安全要求

电容器装置应具有断开电源后使电容器(组)放电的器件。放电器件有放电线圈和装于

电容器单元内部的放电电阻两类,其主要性能及选用应符合7.8的相关要求。

放电线圈必须直接并接于电容器组两端,电容器单元或电容器组与放电线圈之间不得

有开关、熔断器或任何其他隔离器件(电容器配用的熔断器除外)。

装置应具备退出运行后间隔足够的时间再投入的控制功能,以保证电容器的放电,使

得装置再次投入运行之前,电容器上的剩余电压不超过其额定电压的10%。

以下情况应予注意:

1)由内熔丝电容器单元内部电气故障产生的剩余电荷,仅靠端子间的放电电阻可能在

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消除,因此内熔丝电容器单元宜在内部每个串联段上并接放电电阻。

2)当电容器组内由于单元局部故障而存在不平衡状态时,若断开电源后仅靠放电线圈

放电,单元的放电会出现不一致或不彻底的情况。

3)外熔断器保护的电容器单元内部的电气故障或跨越电容器组的局部闪络均可能在电

容器组内部产生局部剩余电荷,此电荷是不能用连接在电容器组端子间的放电线圈在规定的

时间内消除的。

在某些情况下,内部电阻失效可能导致电容器单元中留存电荷。

对于安装在对地绝缘的框(台)架上的电容器组,其每层绝缘框(台)架、电容器单元

外壳及相配套的放电线圈(如有的话)外壳,均须固定电位。

对于柜式(或柱上)并联补偿装置之间均须设置隔离铁板或防火绝缘板。

11装置的外观、接地及设备器件报告要求

装置的金属件外露表面应有可靠的防腐蚀层。且应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

装置应设置挂接地线的母线接触面和地线连接端子;应有显著的接地标识,接地桩尺寸

应不小于M10的螺栓。大容量装置应装设接地开关。

电容器金属外壳的电位应予固定,对于额定电压10kV及以下的框(台)架电容器组,

电容器单元外壳与框(台)架可直接接地。

装置中开关电器、电容器、熔断器、串联电抗器、放电线圈、避雷器、电流互感器、隔

离开关、接地开关等独立设备和器件应通过按相关产品标准进行的试验,并提供合格有效的

型式试验报告。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基本条件

a)除一次电路元件应分别进行试验外,进行装置整体试验时,有关接线都必须按实际运

行情况连接好;

b)试验电压的频率应为50±0.5Hz;其波形应接近正弦波形(即两个半波基本一样,且峰

值和方均根值之比不超过、总谐波畸变率不大于5%);

c)试验时的环境温度为10~40℃,并作记录。

12.2外观检查

12.2.1目测检查绝缘子是否有损伤,金属件外表面是否有损伤或腐蚀,各配套件是否有渗

油、表面损伤、外壳变形。用量具按GB50227的要求检验有关的尺寸。

12.2.2检查断路器、电容器、熔断器、电抗器、放电线圈等设备的安装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要求。

12.2.2柜式(或柱上式)有多个并联补偿装置组合的,检查每个并联补偿装置之间均须设

置隔离铁板或防火绝缘板。

12.3电容测量

装置的电容偏差应满足第9.1的要求。电容的测量,可在降低的电压下进行,所用测量

方法应能排除由于谐波和测量回路内附件所引起的误差。测量的分辨率应能满足检测电容偏

差的要求,对电容器单元,应能检测出一个元件击穿或一根内部熔丝动作的电容变化。

12.4电感(电抗)测量

干式空芯电抗器测量电感时,可以在降低电流和电压的情况下进行,也可以用电桥法测

量。

测量垂直叠装的干式空芯电抗器的电感时,应使用三相电源对三相电抗同时进行测量。

当忽略电阻成分时,电抗为试验端电压和电流的比值。

12.5耐电压试验

试验前应将不能承受试验电压的电器元件(如避雷器)拆除。

12.5.1工频耐电压试验

工频耐电压试验在装置的相间、相与地之间、辅助电路与地之间以及带电部件与绝缘材

料制成或覆盖的外部操作手柄之间进行,试验电压由表9中选取。

试验时,应从装置额定电压的一半或以下开始升压,在2~10s内均匀升高到试验电压

值,并在该电压下保持规定的时间。

12.5.2雷电冲击耐电压试验

雷电冲击耐电压试验电压施加于装置的相与地之间,试验电压及波形由表9中选取。

试验时,先施加15次正极性冲击,紧接着再施加15次负极性冲击。改变极性后,施加

负极性冲击之前,允许施加数次低幅值的冲击。

如果每一极性试验中均未发生多于2次的闪络且未发生击穿,则认为装置通过了该项试

验。

12.6温升试验

本试验只对柜式装置或具有封闭外壳的装置进行。

试验时,装置应按正常布置;应给装置施加不低于UN的电压,并使装置的容量在整个

试验过程中等于1.3QN。

试验时应有足够的时间使温度达到稳定。每隔1~2h用温度计或热电偶或其它测温仪测

取各规定部位的温度,同时测量最热区域2台电容器中间的冷却空气温度。当3h内连续3

次测量温度的变化不超过1K时,认为温升达到稳定。

试验期间应测量装置的周围空气温度,此测量应用不少于3支经标准温度计校验过的水

银温度计或热电偶进行。温度计或热电偶均匀布置在距装置安全围栏(或柜面)约1m之处,

放置高度应为装置各载流部分高度的平均值。取最后2次所测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装置的

周围空气温度。

为了避免由于温度的迅速变化而引起的误差,温度计或热电偶应置于盛有油的容器中,

使热时间常数约为1h。

注:如受试验条件限制,本试验也可根据装置中电容器的等值损耗,按相等损耗的电阻

片帖在电容器表面,在回路中施加1.37倍额定电流,各部分温升不得大于限值。

12.7短路强度校验

试验时,装置按正常使用情况安装,并将电容器组进线端子处短路。

试验后若母线没有过大变形,导线、绝缘支持件和电器没有任何损坏,电气间隙和爬电

距离仍符合规定,则认为装置通过本项试验。

也可根据装置母排尺寸和绝缘瓷瓶参数和安装位置,用计算方式进行验证装置耐受由短

路电流引起的热应力和电动应力的能力。如计算结果表明装置能承载所要求的短路电流,则

认为装置符合短路强度要求。

12.8防护等级检验

本检验只对柜式装置进行。

检验时根据所选取的防护等级,按GB/T4208规定的相应方法进行。

12.9放电试验

放电试验应分别在每一组电容器上进行。可用系统额定交流电压加到并补装置上,断开

电源测量电压下降及所经历时间。也可用直流将电容器组充电至额定电压的峰值,然后接通

放电装置进行测量。

变电所使用装置其放电试验要求:测量电容器极间电压下降至50V所经历的时间,应

在5s以内。

线路使用装置其放电试验要求:测量电压极间下降至75V所经历的时间,应在10min

以内。

注:自动投切装置的放电试验可结合投切试验进行。

12.10投切试验

变电所使用装置的投切试验应参照GB/T1984的有关规定进行。

线路装置使用装置的投切试验应参照GB/T14808的有关规定进行。

对于由多组电容器组成的装置,试验应对每一组进行,各投切操作30次,测量过电压

及涌流;背靠背试验仅需对投入最后一组电容器组时进行测量,操作10次。

试验时,断路器应能正常切合,机械运动灵活,无操作力过大或卡住现象,与其相连接

的机械联锁或其它附件承受上述操作次数后应未受损伤,且不应发生重击穿或NSDD,过电

压及涌流均不应超过规定值。

12.11内部故障保护试验,验证装置保护的保护配置方案

线路使用的装置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试验仅做12.11.2条要求的试验。

12.11.1电容器外熔断器保护试验

在某台电容器两端并接1或2台与其同容量的电容器,模拟内部故障,通电后观察外熔

断器动作情况,应能正确动作。

12.11.2保护装置试验

试验项目包括:电容器内部故障引起的中性点不平衡电流保护、桥式差电流保护、相电

压差动保护、开口三角电压保护等(根据装置的接线而定);过电流保护、过电压保护、低

电压闭锁等,具体根据厂家技术条件和要求,以模拟方法进行。对于变电所并补装置,可在

一次电路上并接或撤出1~2台电容器以模拟电容器内部故障,或在二次回路上设定等价故

障信号,保护装置在整定范围内应能正常动作。

对于线路用的装置,由于一般采用三相电容器或每相只有1~2台单相电容器,无法在一

次电路上模拟电容器内部故障,可根据故障率计算故障状态的产生在二次回路信号大小,在

二次回路上设定等价故障信号,保护装置在整定范围内应能正常动作。

不包含开关电器的装置,对保护装置进行输出量的验证。

每项试验次数不少于3次。

12.12自动控制试验

本试验只对自动投切的装置进行。试验时,按控制方式的要求设置运行状态,自动投切

装置应能正确动作,也可以在二次回路上进行,试验次数不少于3次,其性能符合9.10相

关要求。

12.13噪音试验

本试验应在额定电压下进行。试验时,按GB/T1094.10-2003电力变压器第10部分:

声级测定的要求进行。

13检验规则

装置的试验分为:例行试验、型式试验和验收试验。装置试验类别及项目表见表11。

13.1例行试验

每套装置出厂时均应进行例行试验,其项目如下:

a)外观检查;

b)电容测量;

c)电感测量;

d)工频耐电压试验;

e)保护装置试验。

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