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级“贵百河”4月高二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生物学(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是人体的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内环境是血浆B.氨基酸依次经过消化系统→A循环系统→①血浆→②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C.组织水肿的原因是途径②→①过强导致组织液增多D.机体所有细胞都需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中国女足发挥出色,5连胜进入决赛。球场上球员会主动踢出弧线球,俗称“香蕉球”,是指使球呈弧线运行的踢球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员在奔跑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速度,与大脑皮层对低级中枢的调控有关B.运动员反复回顾球赛规则形成长期记忆的过程与大脑皮层的海马区密切相关C.从反射类型分析,踢弧线球技术的完成过程属于条件反射D.若踢出的球撞击到某球员头部导致其听不懂话,可能是大脑皮层的H区受损3.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a能识别、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B.细胞c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并且在物质Y的作用下细胞周期变短C.首次接触抗原时存在细胞c→细胞f以及细胞c→细胞g→细胞f的两条途径D.细胞e可以识别并裂解细胞X,随后抗原被物质Z结合4.种子休眠是植物抵御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性现象。种子从休眠到萌发的转变可受光和多种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种子萌发B.油菜素内酯除了能促进种子萌发外,还能促进花粉管生长C.光可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从而调节种子的萌发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5.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生物适应性不同的群落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B.森林中阴生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适合弱光生存C.在热带雨林地区,林中植物的花多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D.群落外貌和结构会随着阳光、温度和水分等季节性变化而有规律性的变化6.氮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之一,在自然界以多种形式存在。氮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所示为氮循环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固氮和硝化作用可增加土壤肥力B.氮循环指氮气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C.氮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能够循环往复利用D.氮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生物富集不具全球性特点7.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特征之一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C.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生态系统各组分恒定不变,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平衡D.树木在旱季扩展根系以获得足够的水分,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8.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明显增长,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研究者统计了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961年到1967年生态盈余逐年减少B.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人均生态足迹小D.生态足迹总量大于生态承载力总量时出现生态赤字9.某兴趣小组利用葡萄制作果酒和果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B.当缺少糖源和氧气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C.传统酿酒过程中,初期可以往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空气,后期再密封发酵D.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的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发酵液的pH不变10.如图是实验室培养和纯化酵母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步骤使用的培养基已经灭菌并已调节pHB.①②③步骤操作时均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④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需要将平板倒置D.步骤④应多次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便于计数11.微生物的纯培养既需要适宜的培养基、防止杂菌污染,又要考虑培养基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有的微生物能寄生在多种细菌内,使细菌裂解,这种方法属于生物消毒法B.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对微生物的生长不一定有利C.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就是不含有代谢废物的微生物培养物D.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12.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酵工程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大B.传统发酵技术通常未严格灭菌,发酵工程则需严格灭菌C.传统发酵技术常用混合菌种,发酵工程菌种则较为单一D.进行发酵工程时,优良菌种可从自然界中筛选,也可通过基因工程育种获得13.当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释放大量“集群信息素”,蝗虫通过触角感知该种信息素,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要预测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则需要调查蝗虫种群密度B.天敌青蛙和流行性疾病均属于蝗虫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可根据“集群信息素”的分子结构人工合成拮抗剂,阻止蝗虫的聚集D.蝗虫释放的“集群信息素”体现了化学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1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乙、丙是初级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若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丁的数量在短期内可能不变C.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戊在该食物网中处在第四、五、六营养级D.该食物网中的全部生物构成群落15.分布于碎片化生境中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个体数量极少,一般都已低于种群延续所需要的最小数量。若不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保护,这些极小种群植物将在当地消失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多样性属于生物多样性B.若是长时间不可逆环境退化导致某种植物出现极小种群则应采取易地保护C.若建立生态廊道联系碎片化生境,可增加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D.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目的是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16.下列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B.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C.发酵工程生产的食品添加剂可延长食品保存期,不能食用D.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农药,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60分。17.一般的高速路都有限速规定,且在高速路上行驶,要与前车保持适当的距离,如200m。另外,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禁止酒后驾驶机动车,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司机开车遭遇危险情况时,支配肾上腺髓质的自主神经的______神经兴奋,使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量增加,提高了人体的应激反应能力。这体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______。该激素的作用还有______(答出1点即可)。(2)对饮酒后人员进行测试会发现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测试显示,乙醇可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______处的传递。饮酒过量会影响人的小脑、______和______等处的神经中枢,使人分别出现行走不稳、心跳呼吸加快和胡言乱语的现象。18.在华北地区植树造林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在人工林群落中容易发生鼠害。研究人员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人工林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发现防治后过一段时期,鼠害还会反复,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使用该方法短时间内山鼠种群数量会明显下降,但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这种灭鼠方法缺点有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调查山鼠的种群密度(不考虑山鼠的迁入和迁出)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54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55只,其中有6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山鼠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山鼠种群密度估算值比实际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3)通常,在种群、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同,从群落的视角出发,人工林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除了研究其范围和边界、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还应包括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调查人工林群落中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是______。(4)实践发现,在保护好原有植被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育草等方法,形成乔、灌、草植物相结合,多种林、多种树合理配置的防护林,鼠害的威胁要小得多,据此推测其原因是______。19.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1是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图,图2是能量流经该稻田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单位:10kJm2,a),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1)稻田养蟹是我国稻作区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稻田内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______。(2)据图1可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形式有______。在“藻类→浮游生物→河蟹”的食物链中,浮游生物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______的粪便流向分解者。(3)图2中,C代表______;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4)稻蟹综合种养、稻——萍——蛙、蔬菜大棚中的多层育苗等立体生态农业,体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可以帮助人们______。(5)稻田昆虫稻螟被蜘蛛网粘住后,会不断扇动翅膀企图逃生,蜘蛛通过感知振动等信息确定稻螟的位置,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的功能,在生态系统中振动属于______信息。20.西山万亩生态园是山西太原历时十余年打造的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这里曾是采煤废弃地,政府为加快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修复,经填土、植被恢复、引入水系、园林绿化等治理,如今已是绿树掩映、蝉鸣鸟叫,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昔日的污染源变成“绿水青山”,是太原最大的“城市绿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______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2)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矿区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同时还要考虑节省投资和维护成本,这分别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3)矿区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中______群落的重建。为加速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具体采用的措施有______(答出1点即可)。恢复植被的过程中不宜种植农作物的原因是:______。(4)西山万亩生态园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固碳供氧、调节气候的功能,生态园中启春阁如今成为“网红打卡”胜地,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5)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的特点是______。21.纤维素是厨余垃圾中占比较多的一种成分,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某生物兴趣小组欲从牛的瘤胃内容物中分离并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纤维素分解菌,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常规微生物实验中,下列物品及其消毒或灭菌方法错误的是______(填编号)。编号①②③④物品培养基超净工作台涂布器培养皿消毒或灭菌方法干热灭菌紫外线照射灼烧灭菌干热灭菌(2)初选候选菌时使用的培养基中除含有水、无机盐、氮源等营养物质,还要以______为唯一碳源。(3)为了获得能高效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过程③应选择残余纤维素浓度______(填“最高”或“最低”)的培养瓶中的微生物进一步接种。(4)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提取的瘤胃样品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甲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1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56;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43、54、266,然后取其平均值121作为统计结果。请判断这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是否有效,并说出理由:①甲同学:______。②乙同学:______。(5)该小组又利用筛选到纤维素分解菌获取纤维素酶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2。(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该小组判断______酶更适合用来处理厨余垃圾,依据是______。2022级“贵百河”4月高二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生物学(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是人体的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B.氨基酸依次经过消化系统→A循环系统→①血浆→②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C.组织水肿的原因是途径②→①过强导致组织液增多D.机体所有细胞都需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图中,根据②→③→①是单箭头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液),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详解】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B、氨基酸消化系统被肠道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浆进入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所利用,B正确;C、途径①(血浆)→②(组织液)过强,导致组织液增多是组织水肿的原因之一,C错误;D、机体大部分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依赖内环境,有些细胞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以从消化道中直接获取葡萄糖等营养物质,D错误。故选B。2.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中国女足发挥出色,5连胜进入决赛。球场上球员会主动踢出弧线球,俗称“香蕉球”,是指使球呈弧线运行的踢球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员在奔跑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速度,与大脑皮层对低级中枢调控有关B.运动员反复回顾球赛规则形成长期记忆的过程与大脑皮层的海马区密切相关C.从反射类型分析,踢弧线球技术的完成过程属于条件反射D.若踢出的球撞击到某球员头部导致其听不懂话,可能是大脑皮层的H区受损【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详解】A、大脑皮层可通过对脊髓中低等神经中枢的调控进而控制躯体的运动,运动员在奔跑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速度,与大脑皮层对低级中枢的调控有关,A正确;B、球员们能长期记住球赛的各种规则,这可能与大脑皮层中刺激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而海马区负责学习和记忆与短期记忆密切相关,B错误;C、从反射类型分析,踢弧线球技术的完成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训练得到的,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条件反射,C正确;D、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受损伤时,病人听不懂话语,D正确。故选B。3.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a能识别、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B.细胞c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并且在物质Y的作用下细胞周期变短C.首次接触抗原时存在细胞c→细胞f以及细胞c→细胞g→细胞f的两条途径D.细胞e可以识别并裂解细胞X,随后抗原被物质Z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免疫: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②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③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④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⑤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⑥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详解】A、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A正确;B、细胞c为B细胞,激活B细胞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物质Y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使B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B正确;C、细胞g是记忆细胞,首次接触抗原时,不存在细胞c→细胞g→细胞f的这条途径,再次免疫时抗原才能刺激记忆细胞,C错误;D、细胞e是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细胞X(靶细胞),随后抗原被物质Z抗体结合,D正确。故选C。4.种子休眠是植物抵御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性现象。种子从休眠到萌发的转变可受光和多种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种子萌发B.油菜素内酯除了能促进种子萌发外,还能促进花粉管生长C.光可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从而调节种子的萌发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光照可以调节种子萌发,油菜素内酯、赤霉素和乙烯均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则是抑制种子萌发。【详解】A、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因此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种子萌发,A正确;B、油菜素内酯已经被正式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B正确;C、种子萌发过程中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光不能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光能调节种子萌发是因为种子中含有光敏色素能感受光信号,C错误;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构成的网络,D正确。故选C。5.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生物适应性不同的群落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B.森林中阴生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适合弱光生存C.在热带雨林地区,林中植物的花多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D.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着阳光、温度和水分等季节性变化而有规律性的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1、荒漠生物群落:(1)环境特点:①分布在极度干旱地区;②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2)群落特点: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3)生物与环境的适应: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2、草原生物群落:(1)环境特点:①分布在半干旱地区;②分布在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2)群落特点: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3)生物与环境的适应:①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抗抵干旱;②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3、森林生物群落:(1)环境特点: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2)群落特点: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3)生物与环境的适应:①动物: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②植物:阳生植物多居上层,能吸收比较强的阳光。阴生植物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详解】A、荒漠生物群落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这有利于保存水分,A正确;B、森林生物群落中,林下光线相对较弱,阴生植物的茎细长,叶薄,但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B正确;C、热带雨林中空气流通不畅,风媒花植物很少,大多数是虫媒花植物,而落叶阔叶林多数是风媒花植物,C错误;D、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因此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可发生规律性的变化,D正确。故选C。6.氮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之一,在自然界以多种形式存在。氮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所示为氮循环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固氮和硝化作用可增加土壤的肥力B.氮循环指氮气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C.氮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能够循环往复利用D.氮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生物富集不具全球性特点【答案】A【解析】【分析】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氮循环是指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详解】A、生物固氮可将空气中的氮气固定形成氨,硝化作用则将氨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NO3,因此生物固氮和硝化作用可增加土壤的肥力,A正确;B、氮循环是指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B错误;C、由于农田生态系统中N元素伴随农作物输出,故氮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不能够循环往复利用,C错误;D、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氮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一些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具有生物富集的特点,由于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因此有害物质的循环也具有全球性,即生物富集也具全球性特点,D错误。故选A。7.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特征之一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C.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生态系统各组分恒定不变,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平衡D.树木在旱季扩展根系以获得足够的水分,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第二,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第三,收支平衡,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由此可见,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详解】A、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特征之一,A正确;B、生物种群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即生态平衡的维持需要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B正确;C、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而非恒定不变,C错误;D、当森林遭遇持续的干旱气候,树木通过扩展根系分布空间以获得足够的水分以维持生长,这反映的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故选C。8.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明显增长,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研究者统计了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961年到1967年生态盈余逐年减少B.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人均生态足迹小D.生态足迹总量大于生态承载力总量时出现生态赤字【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题图分析,分析图中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变化曲线图,生态足迹总量逐年增大,1970年前比生态承载力总量低,但表现为生态盈余;1970年后比生态承载力总量高,逐渐超载,出现生态赤字。【详解】A、题图显示,1961年到1967年,生态足迹总量比生态承载力总量增长幅度大,两者差值为生态盈余,呈现逐年下降趋势,A正确;B、生态承载力指的是地球能为人类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的总和,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B正确;C、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发达国家虽然人口增长慢,但是经济发展快,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技术条件高,而这些方面都可能会增大人均生态足迹,C错误;D、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就会出现生态盈余,当低于时出现生态赤字,D正确。故选C。9.某兴趣小组利用葡萄制作果酒和果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B.当缺少糖源和氧气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C.传统酿酒过程中,初期可以往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空气,后期再密封发酵D.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的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发酵液的pH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发酵前期酵母菌先进形有氧呼吸,促进酵母菌的繁殖,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原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详解】A、若用带盖的瓶子制葡萄酒,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2,使瓶内气压增大,故每隔12h左右拧松瓶盖一次放出CO2。打开瓶盖是错误的,应该是拧松,A错误;B、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氧气充足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是需氧型,缺氧会抑制其繁殖,B错误;C、传统酿酒过程中,发酵初期通入无菌空气,可促进菌体大量繁殖酵母菌,后期密闭,其原理是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D、果醋制作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产生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也有二氧化碳产生发酵液pH也逐渐降低,D错误。故选C。10.如图是实验室培养和纯化酵母菌过程中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步骤使用的培养基已经灭菌并已调节pHB.①②③步骤操作时均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④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需要将平板倒置D.步骤④应多次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便于计数【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③是进行平板划线,④是培养结果。【详解】A、①为倒平板,该步骤使用的培养基已经灭菌,并在灭菌前进行了pH的调节,A正确;B、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被杂菌污染,B正确;C、④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需要将平板倒置,防止冷凝水滴入培养基,造成污染,C正确;D、④是平板划线法接种,不能用于菌体计数,D错误。故选D。11.微生物的纯培养既需要适宜的培养基、防止杂菌污染,又要考虑培养基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有的微生物能寄生在多种细菌内,使细菌裂解,这种方法属于生物消毒法B.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对微生物的生长不一定有利C.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就是不含有代谢废物的微生物培养物D.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答案】C【解析】【分析】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其中碳源和氮源常采用蛋白胨和牛肉膏,因为它们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另外,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要求。例如,在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在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酸性;在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在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详解】A、有的微生物能寄生在多种细菌内,使细菌裂解,这种方法能够利用微生物抑制细菌生长,甚至死亡,属于生物消毒法,A正确;B、按照微生物对营养基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适宜,对微生物的生长有利,如果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失水,影响其生长繁殖,B正确;C、微生物的纯培养是指获得由单一个体繁殖而形成的微生物群体的过程,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是不含杂菌的微生物,而不是不含有代谢废物,C错误;D、为了满足乳酸杆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保证乳酸杆菌能正常生长繁殖,培养乳酸杆菌的时候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D正确。故选C。12.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酵工程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大B.传统发酵技术通常未严格灭菌,发酵工程则需严格灭菌C.传统发酵技术常用混合菌种,发酵工程菌种则较为单一D.进行发酵工程时,优良菌种可从自然界中筛选,也可通过基因工程育种获得【答案】A【解析】【分析】许多国家以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制糖工业的废液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了大量的微生物菌体,即单细胞蛋白。用酵母菌等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能使家畜、家禽增重快,产奶或产蛋量显著提高。另外,在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可以提高饲料的品质,使饲料保鲜,动物食用后还能提高免疫力。【详解】A、发酵工程以其生产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产物专一、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小和容易处理等特点,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农牧业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错误;B、与发酵工程相比,传统发酵技术中菌种来源于多种天然微生物,发酵过程未经过严格灭菌,所以产品质量较低且品质不稳定,而发酵工程则需严格灭菌,保证单一菌种的繁殖,B正确;C、传统发酵技术常用来自自然界中的混合菌种发酵,发酵工程通常接种经人工选育的较为单一的菌种,C正确;D、进行发酵工程时,优良菌种可从自然界中筛选,也可通过基因工程育种或诱变育种获得,D正确。故选A。13.当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释放大量“集群信息素”,蝗虫通过触角感知该种信息素,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要预测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则需要调查蝗虫种群密度B.天敌青蛙和流行性疾病均属于蝗虫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可根据“集群信息素”的分子结构人工合成拮抗剂,阻止蝗虫的聚集D.蝗虫释放的“集群信息素”体现了化学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详解】A、年龄结构可以预测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B、天敌青蛙和流行性疾病是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C、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释放大量“集群信息素”,在蝗虫的触角上的嗅觉受体可感知该种信息素,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可根据“集群信息素”的分子结构人工合成拮抗剂,阻止蝗虫的聚集,C正确;D、蝗虫释放的“集群信息素”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无法体现生物的种间关系,D错误。故选C。1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乙、丙是初级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若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丁的数量在短期内可能不变C.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戊在该食物网中处在第四、五、六营养级D.该食物网中的全部生物构成群落【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生产者→甲→乙→戊、生产者→甲→乙→丁→戊、生产者→甲→丙→戊、生产者→甲→丙→丁→戊。【详解】A、图中乙、丙是次级消费者,A错误;B、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丁对乙的捕食增多,丁的数量在短期内可能不变,B正确;C、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生产者→甲→乙→戊、生产者→甲→乙→丁→戊、生产者→甲→丙→戊、生产者→甲→丙→丁→戊,戊在该食物网中属于第四、第五营养级,C错误;D、食物网中缺乏分解者,食物网中的全部生物不能构成群落,D错误。故选B。15.分布于碎片化生境中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个体数量极少,一般都已低于种群延续所需要的最小数量。若不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保护,这些极小种群植物将在当地消失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多样性属于生物多样性B.若是长时间不可逆环境退化导致某种植物出现极小种群则应采取易地保护C.若建立生态廊道联系碎片化生境,可增加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D.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目的是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保护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进行就地保护,其与迁地保护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详解】A、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多样性属于生态系统多样性,属于生物多样性,A正确;B、若是长时间不可逆环境退化导致某种植物出现极小种群,说明其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则应易地保护,B正确;C、生态廊道联系碎片化生境,使分布在不同栖息地的同种生物能突破地理隔离限制,可增加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错误;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目的是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D正确。故选C。16.下列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B.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C.发酵工程生产的食品添加剂可延长食品保存期,不能食用D.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农药,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答案】D【解析】【分析】1、微生物肥料利用了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生物活性物质等来增进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2、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制糖工业的废液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了大量的微生物菌体,即单细胞蛋白,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能使家畜、家禽增重快,产奶或产蛋量显著提高。【详解】A、啤酒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是在主发酵阶段完成,故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主发酵阶段完成,A错误;B、单细胞蛋白即微生物菌体,不需要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B错误;C、发酵工程生产的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加食品营养,改善食品口味、色泽和品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可以食用,C错误;D、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的,微生物农药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将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正确。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60分。17.一般的高速路都有限速规定,且在高速路上行驶,要与前车保持适当的距离,如200m。另外,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禁止酒后驾驶机动车,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司机开车遭遇危险情况时,支配肾上腺髓质的自主神经的______神经兴奋,使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量增加,提高了人体的应激反应能力。这体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______。该激素的作用还有______(答出1点即可)。(2)对饮酒后的人员进行测试会发现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测试显示,乙醇可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______处的传递。饮酒过量会影响人的小脑、______和______等处的神经中枢,使人分别出现行走不稳、心跳呼吸加快和胡言乱语的现象。【答案】(1)①.交感神经②.肾上腺素③.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④.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2)①.抑制性②.突触③.脑干④.大脑皮层【解析】【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①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②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小问1详解】当人遭遇危险情况下,支配肾上腺髓质的自主神经的交感神经兴奋,神经细胞产生的神经递质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和甲状腺细胞,导致体内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高了人体的应激反应能力;这体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肾上腺素的作用还有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等。【小问2详解】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人类的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会明显降低,由此可以推测,乙醇的作用可能会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延长,从而降低了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据此推测,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控制呼吸的中枢位于脑干,而控制语言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18.在华北地区植树造林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在人工林群落中容易发生鼠害。研究人员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人工林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发现防治后过一段时期,鼠害还会反复,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使用该方法短时间内山鼠种群数量会明显下降,但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这种灭鼠方法缺点有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调查山鼠的种群密度(不考虑山鼠的迁入和迁出)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54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55只,其中有6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山鼠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山鼠种群密度估算值比实际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3)通常,在种群、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同,从群落的视角出发,人工林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除了研究其范围和边界、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还应包括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调查人工林群落中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是______。(4)实践发现,在保护好原有植被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育草等方法,形成乔、灌、草植物相结合,多种林、多种树合理配置的防护林,鼠害的威胁要小得多,据此推测其原因是______。【答案】(1)①.迁出率②.造成环境污染、会使山鼠种群基因库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等(2)①.495②.偏大(3)①.物种的生态位、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②.样方法(4)生物组分多,营养结构复杂,存在山鼠天敌的制约【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小问1详解】决定种群数量大小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药物灭鼠短时间内山鼠种群数量会明显下降。但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这种灭鼠方法会造成环境污染、会使山鼠种群基因库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小问2详解】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数(m),即种群数量为54×55÷9=495只,则种群密度为495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会导致重捕的标记个数减少,从而导致动物甲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偏大。【小问3详解】从群落的视角出发,人工林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除了研究其范围和边界、种间关系,还应包括物种的生态位、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植物并不能运动,故调查天然林中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是样方法。【小问4详解】多种林、多种树合理配置的防护林,生物组分多,营养结构复杂,存在制约山鼠数量增加的天敌,因此鼠害的威胁要小的多。19.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1是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图,图2是能量流经该稻田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单位:10kJm2,a),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1)稻田养蟹是我国稻作区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稻田内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______。(2)据图1可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形式有______。在“藻类→浮游生物→河蟹”的食物链中,浮游生物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______的粪便流向分解者。(3)图2中,C代表______;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4)稻蟹综合种养、稻——萍——蛙、蔬菜大棚中的多层育苗等立体生态农业,体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可以帮助人们______。(5)稻田昆虫稻螟被蜘蛛网粘住后,会不断扇动翅膀企图逃生,蜘蛛通过感知振动等信息确定稻螟的位置,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的功能,在生态系统中振动属于______信息。【答案】(1)生态系统(2)①.太阳能和饵料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②.河蟹(3)①.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能量②.17.6(4)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了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5)①.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②.物理【解析】【分析】题意分析,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或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而且降低生产成本、或增加鱼的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小问1详解】稻田内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小问2详解】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该生态系统中还有外部能量输入,因此流经该稻蟹共生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饵料中的化学能。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在“藻类→浮游生物→河蟹”的食物链中,浮游生物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河蟹的粪便流向分解者。【小问3详解】摄入量=粪便量(100)+同化量(A),同化量A=呼吸散失的能量(1220)+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1280),因此C代表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第二营养的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1220)+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1280)=2500,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500)-粪便量(60)=440,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440÷2500×100%=17.6%。【小问4详解】稻蟹综合种养、稻萍蛙、蔬菜大棚中的多层育苗等立体生态农业,这些均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生物的实例,即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实现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率,进而提高了产量。【小问5详解】稻田昆虫稻螟被蜘蛛网粘住后,会不断扇动翅膀企图逃生,被蜘蛛感知振动后捕食。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在生态系统中振动属于物理信息。20.西山万亩生态园是山西太原历时十余年打造的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这里曾是采煤废弃地,政府为加快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修复,经填土、植被恢复、引入水系、园林绿化等治理,如今已是绿树掩映、蝉鸣鸟叫,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昔日的污染源变成“绿水青山”,是太原最大的“城市绿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______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2)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矿区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同时还要考虑节省投资和维护成本,这分别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3)矿区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中______群落的重建。为加速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具体采用的措施有______(答出1点即可)。恢复植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电脑购销法律协议样稿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车拍卖交易管理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协议互联网金融3篇
- 2025年团队拓展训练与团队精神锻造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共场所视频监控系统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度海洋工程班组工人劳务合同范本3篇
- 薪酬定档述职报告范本
- 2024版特许经营合同-(燃气供应)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厂区生态园林养护管理合同2篇
- 2025年度酒店股份回购与清算协议范本3篇
- GB/T 41120-2021无损检测非铁磁性金属材料脉冲涡流检测
- GB/T 2-2016紧固件外螺纹零件末端
- GB/T 12467.5-2009金属材料熔焊质量要求第5部分:满足质量要求应依据的标准文件
- GB 17740-1999地震震级的规定
- 安全生产事故举报奖励制度
- 冠心病健康教育完整版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理工英语1》单元自测8试题答案
- 重症患者的容量管理课件
- 期货基础知识TXT
- 《尖利的物体会伤人》安全教育课件
- 安全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