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10/3D/wKhkGWZKFdiAUeZ5AAM3XxCme9E612.jpg)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10/3D/wKhkGWZKFdiAUeZ5AAM3XxCme9E6122.jpg)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10/3D/wKhkGWZKFdiAUeZ5AAM3XxCme9E6123.jpg)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10/3D/wKhkGWZKFdiAUeZ5AAM3XxCme9E6124.jpg)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10/3D/wKhkGWZKFdiAUeZ5AAM3XxCme9E61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课题: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时:1课时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第一课,在整本书中的位置编排,具有承上启下之功用。上承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下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本课的内容上看,共分为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下列史实:1919年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爱国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共一大后,中共积极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但多以失败告终,1923年中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革命形势的发展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产生浓烈的爱国情,能够深刻理解“五四爱国精神”和“红船精神”并在新时代中国继续践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二、说学情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等历史事件,能陈述相关的基本史实,但尚未能洞察史事间的联系和史事背后的意义。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停留于口号化、教条式的僵化记忆,未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理性的理解,感性认识缺少理念支撑。学生经过半个多学期的高中历史学习,已逐渐适应高中历史学习。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新情境的创设下围绕关键概念和基本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对历史学科性质的认识正不断加深。三、说教法学法【学生学法】探究法、归纳法、对比法等。【教师教法】讲授法、史料研习法、小组讨论法、情景创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问题探究法: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史料教学法:通过史料的解读,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认识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内在联系,知道五四运动在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革命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知道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因果关系;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后制定的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推动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史实及其伟大意义。时空观念:以教材直观的地图引导学生掌握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以教材史料、课堂准备的史料为基础设问,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五四运动的背景、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意义;国共合作的条件、特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历史解释: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加深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几个历史事件的认识,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唯物史观: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加深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理解;家国情怀:理解“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感悟民之于国的责任,培养家国情怀。五、教学重点: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六、教学难点:巴黎和会、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各历史事件的关系及意义。七、板书设计:民族危机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八、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设计意图用时间轴梳理五四运动之前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引出本单元和本课的主题——救亡图存。并基于此主题展开分析,梳理本课框架,明确学习主线。自学展示步骤一:自学教材掌握基础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下列时间轴。123456五四运动导火线阶段时间中心主力斗争方式口号结果性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纲领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时间标志结果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读本课文本,增强时序性,掌握本课基础知识,厘清“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时间相继,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的基本内容。二是为后续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奠定基础,达成学业质量水平14、22和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水平1、2。步骤二:分析五四运动背景与意义问题探究一:材料一材料二根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那时,上海的产业工人近二十万人,加上交通运输工人、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共达五十万人。五日上午,日本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的工人首先罢工,其他工人签响应罢工。——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1919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封面材料四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的背景。思路提示:国内背景:政治——北洋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激起人民反抗;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国际背景:帝国主义(日美)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原因)2.阅读教材“学习之窗”,进一步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体会其时代价值。思路提示:(1)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2)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3)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设计意图材料是历史学习、教学、研究、命题的基础;在该环节中,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引导分析材料,培养实证意识;透过事件的表象去分析事件发生的深层次背景(可从国内、国际背景、导火线,亦可从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还可从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等分析),将其置于世界大历史发展趋势之下,放眼世界,达成学业质量水平12、23、32、34、41、42。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惊涛拍岸才见中流砥柱。步骤三:研讨中国共产党诞生条件与意义问题探究二:材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加快了这一进程。——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1.研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思路提示:(1)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5)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思路提示: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设计意图材料是历史学习、教学、研究、命题的基础,在该学习环节中,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引导分析材料,培养实证意识;通过示范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让学生掌握分析政党或团体或组织的条件的一般方法;达成学业质量水平11、21、32、34、41以及核心素养11、21、32、34、4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后制定的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推动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步骤四:国共第一次合作问题探究三:材料(二)……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根据上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条件。思路提示:(1)“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2)中共总结教训,寻求同盟;(3)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有威信、有实力;(4)孙中山斗争失败,转变思想,同意合作;(5)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步骤五:归纳国民革命的特点问题探究四:阅读材料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指出《国民革命歌》的“国民”在当时指哪些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民革命的特点。思路提示:(1)“国民”指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中国国民党代表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2)特点:①革命任务: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②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③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④革命成就:组建国民革命军,并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⑤局限:最后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以失败告终。设计意图材料是历史学习、教学、研究、命题的基础,在该学习环节中,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引导分析材料,培养实证意识;通过对《国民革命歌》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材料的丰富性,达成学业质量水平11、21、32、34、41以及核心素养11、21、32、34、41。九、作业布置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津总商会于6月9日发出布告称:“对于外交失败,惩办国贼,惟有以罢市为最后要求。本会鉴于人心趋向,局势危迫;无可挽回,当即决定自明日起罢市。”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商人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B.五四运动的中心已从北京转移到天津C.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D.“罢市”是商人爱国行动的一种方式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发生在()A.1919年B.1920年C.1921年D.1922年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曾在无锡省立第三师范学院演讲。据亲历者回忆:“一位穿着竹布长衫的青年登上讲台,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场。他从孙中山逝世谈起,讲到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对当时反动、卖国的北洋政府,号召青年奋起救国。”此类演讲有利于()A.国民革命的发展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土地革命的开展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江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宣言》中提到,“几千年来被压迫被剥削被轻视的我们,此次因组织了农民协会,才能在江西政治中心地点——南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 小学德育活动的信息化教学策略研究
- 编程教育助力孩子成长科技时代的必由之路
- 紧急情况下用电设备的快速反应与急救措施
- 质量管理体系在教育行业的推广与应用
- 2024年不见面审批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环保意识培养与孩子的未来成长
- 新医改背景下少数民族医药的机遇与挑战
-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
- 现代家庭亲子关系的挑战与对策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简要分析课件
- 2023年MRI技术操作规范
- 办公用品、易耗品供货服务方案
- 自行联系单位实习申请表
-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 媒介社会学备课
- 2023年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手册(依据2023年版评审准则编制)
- 三相分离器原理及操作
-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每节课后练习+答案(共28份)
- 葫芦岛尚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项目环评报告
- 全国物业管理项目经理考试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