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高三语文5月三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河南省高三语文5月三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河南省高三语文5月三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河南省高三语文5月三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河南省高三语文5月三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河南省高三语文5月三模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024.05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历史的车轮行过辽阔大地,总能在某些特殊拐点留下难以磨灭的辙痕。打开神州地图,我们可以在历史的天空看见无常的风云变幻,又可以在岁月长河磨洗出文明古国的精神图腾。盘点沿革至今与远古传说关联的地名,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与大禹治水的故事关联的特别多。今河南省开封市下辖的禹王台区,因著名古迹禹王台而得名。禹王台又称古侯台,最初与大禹并无关系,相传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曾在此吹奏乐曲,称此台为“吹台”。自元朝以来,开封屡遭黄河水患,到明嘉靖二年(1523年),人们于古台之上建禹王庙,为其供奉香火,才有了“禹王台”这个名称。以知名度而论,杭州绝对算得上“顶流”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杭州地名的由来也与大禹有些渊源。杭州古称临安、钱塘、武林、杭城等,但它在历史上的第一个名字叫余杭。清嘉庆《余杭县志》记载说“余杭”本为禹杭,因大禹在此治水而得名,后转讹为余杭。不过这种说法存在争议,也有学者认为,“余杭”系百越语地名,和大禹是否在此治水无关。打开河南省地图,在洛阳、焦作、新乡这三座城市下辖的区县里,会发现有不少地名皆因3000多年前的一场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战争——武王克商之役而诞生。周武王率大军行至黄河北岸一处渡口时,举行了一次具有强烈政治意义的阅兵仪式——“盟津观兵”。武王此举有两个目的:一是带有军演性质,熟悉地形与路线,预先作好部署,以便日后大军渡河北伐;二是约定诸侯在此会盟,约定日期,今后于此会合誓师打响灭商的最后一战。这个影响历史进程的“盟津”究竟在什么位置呢?今天地图上有两处地名与此皆有渊源,一处是河南洛阳市下辖的孟津区,另一处是焦作市下辖的孟州市,相距大约60千米。公元前1046年,周军与诸国部落组成联合军,渡过盟津,东进伐纣。如今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下辖的武陟县之名,与这场大进军有关。此地因是周武王进军克商、提牧野之师、兴兹土之地,遂名“武陟”。另有一种说法认为“陟”有登高之意,认为可能是武王进军途中在这里登上一座高山而命名。大军向商王都朝歌不断推进,在决战打响之前,周武王作《牧誓》进行全军总动员,随后于朝歌城外的牧野与殷商展开最后决战。当时都城朝歌由内而外的位置分别以城、郭、郊、牧、野来称呼。“牧野”指的是都城郊外的地方。但牧野之战后,人们但凡见到此地名,联想到的却是这场决定商亡周兴的命运之战,以及发生决战的那一片地区,大体相当于今河南省卫辉市。灭商后,周武王罢兵西归,我们也跟随武王回师的路线,将目光再转回洛阳地区。与孟津区毗邻、位于洛阳盆地东隅的偃师区,其名同样源于这场战役。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首次载其名之源:“偃师,武王伐纣,回师息戎,遂名偃师焉。”西周时,统治者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君主主要是王室亲族与开国的功臣谋士。至今,在中原大地上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古国封邑的名字。比如今天河南省省会郑州与其下辖的新郑市的来历,就都与春秋时期的郑国有关。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是周宣王之弟,最初分封在西周王畿之内的“郑”,就以地名称其国。那个“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在位时,郑桓公身为皇叔,在镐京担任司徒。他眼见“王室将卑,戎狄必昌”,只得替自己家族留一条退路。公元前779年,郑桓公把家族、部属、财产搬到“济、洛、河、颖(济水、洛水、黄河、颖水)之间”,建了一个新邦,仍然称之为“郑”,于是就有了“新郑”这个地名。西周王朝还在汉水以北、淮水上游一带设置了随、蔡、蒋、唐、息等诸多同姓封国,“来头最大”的大概是蔡国了。其开国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蔡叔。可惜进入春秋时代以后,蔡国国势不振,先为楚灭,而后幸运地异地复国。这一来一去,就在今天河南省驻马店市留下了“上蔡”“新蔡”两个县名。秦统一六国后,改分封设郡县,此后近百年间诞生的一系列地名,绝大多数与秦始皇和汉武帝这两位政治强人有关。今河南省洛阳市下辖的新安县在秦时属战略要地,秦始皇给地名取“安”字,有长治久安之寓意。我们再来看河南省新乡市下辖的获嘉县。仅凭地名,人们恐怕很难想到,它的由来与一场千里之外的叛乱有关。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国宰相吕嘉起兵反汉,后被汉伏波将军路博德诛杀。汉武帝出巡行至汲县新中乡时,正好收到献来的吕嘉首级,武帝大喜,改新中乡为“获嘉县”。丰富多彩的神州地名里,三国这个时代自然也有巨大贡献,例如今河南省许昌市下辖的魏都区和建安区。前者是1986年2月设立的,命名由来也比较好理解,曹丕称帝后,定都洛阳,又设了4个陪都,曾经曹操王霸之业的“起飞点”许昌就是其中之一。至于建安区,是2016年11月才改的名,意在纪念许昌建安文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影响。唐时,武则天称帝后曾驾临嵩山,并亲登太室山封中岳之神,她将少室山下的阳城县改为“登封县”,年号改为“万岁登封”,这个称谓一直沿用到今河南省登封市。河南省灵宝市之名也是唐玄宗因个人崇信道教,喜得“灵符”后御赐。从远古到现代,留在神州版图上一个个别具一格的地名,可以说是几千年风雨中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的见证。这些名称从诞生到演变乃至含义发生变化,折射出的也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中国人所追求的道德标准与人文精神。(摘编自国家人文地理《华夏青史的地理印记》)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禹王台”的原名为“吹台”,后来人们为表达对大禹治理水患的感激之情而在其上建庙,自此改称。B.武王会盟诸侯的所在地“盟津”之名逐渐演化为“孟津”,地域范围也分划为现在的孟津区和孟州市。C.武王伐纣后,“牧野”这一地名由专指变成了泛指,其指代的地域范围也比决战打响前的所指缩小了。D.新安县会对军事战争有重大影响,秦始皇用“安”取名,寄予自己希望此地安宁、江山水固的理想。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孟津、孟州出师,途经武陟,战于牧野,西归偃师,这些地名反映了武王伐纣的行军路线。B.“郑”与“新郑”、“上蔡”与“新蔡”这两组地名命名的源头一致,每组地名在时间上的后相继。C.曹操的帝王霸业从许昌开始,不断发展兴盛,后来曹丕继位,将许昌设为魏国的五都之一。D.地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政治内涵,中国人追求的道德标准与人文精神可以从中找到出处。3.“也有学者认为,‘余杭’系百越语地名,和大禹是否在此治水无关。”下面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此观点的一项是()A.通过溯源发现,与大禹相关的地名,大多是源于人们对英雄的崇拜怀念之情,当地并不是大禹治水之处。B.夏禹生活的时代,社会生产力较低下,交通闭塞,禹不可能同时活跃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两处地区。C.记载说“余杭”本为禹杭的《余杭县志》成书于清朝嘉庆年间,出现的时间远远晚于大禹治水发生的时间。D.远古时代的夏部落联盟活动地区,大致西至今河南西部和陕西南部,东至河南、河北和山东三省交界地。4.下面表格空缺处内容填充不正确的一项是()5.文本在讲述地名文化时,是如何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趣、言之有物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弟弟凌叔华下午,弟弟独自蹲在饭厅的一张椅子边,数着纸烟筒里装的小人画——《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个像。“来一张武松打虎,再来一张鲁智深大闹山亭,”他把一张张的小人纸摆开,口里喊着没有的名字。“你对《水浒》很熟呵!”忽然门被推开,林先生进来,满面带笑道。“剩你一个人看家吗?”“都出去了,林先生。还短一个黑旋风李逵,一个一丈青扈三娘。”弟弟受了称赞,声音提高了些。他捡起小人画,口里嘟囔着:“白叔叔答应给我送小人画来没来,大姊说让小叔叔分一些给我也给忘啦!”林先生笑望着弟弟噘起的嘴,那尖尖的可爱的红润小嘴唇很像他的二姊。“我有个朋友在南洋烟公司办事,明天我找他替你要一张全套《水浒》的小人画好吗?”“你得要全一百零八个像的!要来了我挂在床上。”弟弟高兴得紧拉着林先生的手,那双带着可爱长睫毛的大眼发光的向着林先生。“姊姊抽屉里还有你的相片。你那张照得不好,脸上很黑的。”弟弟忽然说。“你看错了,不是我的相片吧?”林先生很喜欢可又不信的样子。“是你的,那天我看见姊姊从那本报上剪下来的。不信我找给你看。”他说着就去拉开姊姊书桌底下一个抽屉,翻出一大沓从报上剪下来的字纸堆在桌上,末了找出一块有花的硬纸片,笑让林先生瞧。“这个脸照得太黑,不像你。我喜欢这块纸,这些花多好看,都是姊姊画的。贴上这一张相片,多难看呵!”弟弟见林先生不作声的笑着出神看相片,他知道他也喜欢那块有花的硬纸片。“你看这堆纸都有你的林字,这是姊姊从报上剪下来的,不知她留着做什么。”他从林先生手里夺过那块花纸,和那一沓的字纸放在抽屉里,拉着他出了书房,“咱们出去吧,妈妈不让我在这书房里玩的。”林先生一只手轻轻的抚着弟弟的头,“你姊姊天天晚上做什么?你一定听她讲不少笑话了吧?”“从前吃过晚饭我就拉她说笑话,这些日子,她懒得讲,晚上常坐在屋里看报,有时拿着报纸剪着玩。”他忽然又记起小人画,小身子挨倒在林先生臂上,笑着叮嘱,“明天你可别忘了去给我要小人儿的画呵。”“一定不忘记,若是要着,我立刻拿来送给你。”他搂抱着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林先生。”“你也是我的好朋友!”他笑着问,“你明天让你姊姊给我一张那样有花的硬纸片行不行?”“那张可不能给你,她看都不许人看的。”“你姊姊不许人看,你怎知道有我的相片呢?”“昨晚上我走进去叫她替我在红模纸上画圈儿,那个抽屉正开着,我看见了。平常她不许我翻抽屉的,今天我们偷着开她的抽屉,你可别告诉一个人呵,好朋友!啊,姊姊晓得要生气的。”“告诉她们我看见那照片不要紧吧?”“可别——昨晚上姊姊看见我看那抽屉,她立刻就关上,告诉我以后不许偷看人家的抽屉。”他说着有些怕起来,“你答应了不要告诉人说我开姊姊的抽屉呵?”“不要紧的。”林先生好像很平常的答。“不,你起一个誓,你要说了你是什么呢?”他接着道。“说了就不是好朋友。”林先生笑应着。第二天弟弟散学后,连白叔叔带他去公园都不要去,坐在饭厅里等林先生。爸爸妈妈都在那里,大家坐着谈话。“我们今天给林先生做媒人来。”听大姊提到林先生,弟弟顿时提起精神来。爸爸说:“我们没有什么,只要你二妹妹同意。”弟弟听着摸不着门儿,什么媒人啊,门当户对的什么啊,这些话都不是他的言语里所有的字眼,那里耐烦听下去?于是就去看小人儿画。可一本《小朋友》看完了,林先生还不来。他索性爬在靠窗户的桌子上,守着院子看,呵气在玻璃上,用手指头画着各样东西玩。二姊走进来后,他赶着大声叫道:“姊姊你看我画的汽车!”二姊却似乎没有听见,没答应他,脸上涨红,好像生气的样子,下了台阶,一直往自己屋里跑。太阳下了,弟弟边玩边自语:“怎么林先生还不送我的画儿来呢?他说了今天来的。”“林先生那里想起你的画呀,他只想你姊姊的画了!”大姊夫笑着说。“姊姊的什么画儿呢?”他不懂得说的什么。但是从大姊夫的笑样子看来,有些奇怪。他们今天说的话也不大懂,常提起林先生同姊姊。有什么事呢?弟弟忽然脸上热起来,想道,“坏了,林先生一定把昨天我开开二姊姊抽屉的事情告诉他们了。他们来告诉妈妈吧?什么姊姊的画?怪不得姊姊方才生我的气。”他愈想愈怕!晚饭时,姊姊只低头吃了一碗饭,话也不说。他没有猜错,姊姊生气了,若不是,怎么吃得这样少,也不同他说话呢?他后悔极了:“别是大姊夫真的来告诉她们我昨天偷开她的抽屉了吧?”吃饭时,妈妈很起劲的同爸爸商量德义馆好或忠信堂好,也不同弟弟说话。“妈妈也生我的气了,今晚连菜都不给我捡,也不搭理我。”他心想这都是林先生不好,“弄得姊姊妈妈都生我的气。起了誓也不算的,不是好人,再来,我不理他。”第二天是星期天,他好容易盼了六天的早十点真光的学生电影,姊姊也没带他去看。每个星期都同他去的,这次一定很气他,所以取消了。“都是他害的,弄的妈妈姊姊都不见我好了。”他恨恨的又想起林先生,委屈得要哭出来。四点多钟,有客来,弟弟忙跑出去看,原来是林先生,他手里拿着一大把花,一个大纸包。“他又来做什么呢!”弟弟厌恨林先生的自语。忽然一大张花花绿绿闪金子光的《水浒》小人儿画现在脑子里,但是一霎时便不见了。“好朋友,昨天你等我了吗?”林先生笑着喊他。“谁是你的……”弟弟很委屈的在嗓子里讲着这几个字,脸上飞红,回身便想跑开,被大姊一把拖住。“我给你带了小人儿的画来了。”林先生拉着他的小手,递给他一个纸卷。他的脸涨得更红一些,摇着头一摔手就想跑。“拿着吧,我们俩是好朋友。”林先生又递纸卷给他。“不要,你不是我的好朋友。”他的话带着哭声。纸卷已落在地上。他使劲摔脱了手,跑向小院子去。张妈正从小院出来,他见了一把抱着她,便呜呜哭起来。“好乖乖,别哭,上房看新姊夫去,还有好东西吃呢。”张妈很怜惜的轻轻摸着他的头发。(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先生的一句“你对《水浒》很熟呵”,让弟弟感觉受到了林先生的称赞,于是想要表现自己,所以故意提高了说话的声音。B.林先生没有保守秘密,违背了誓约,将看到二姊所存相片的事告诉了别人,所以大姊夫笑着对弟弟说林先生只想你姊姊的画了。C.二姊回来后没有和弟弟说话,第二天也没有带弟弟去看电影,是因为想着自己的人生大事无暇顾及弟弟,更因为对弟弟的气恼。D.小说结尾处张妈说带弟弟去房间里看新姊夫,说明家里人都知道林先生已经成了弟弟的二姊夫,只有弟弟还不知道事情的原委。7.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一段用平实质朴、明白如话的语言,描写弟弟独自玩小人画的场景,将一个单纯可爱、自娱自乐的小孩儿形象地刻画了出来。B.吃饭时妈妈爸爸商量德义馆好或忠信堂好,没理弟弟,与弟弟认为是妈妈生气不同自己说话形成认知上的错位,增强了小说张力。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以弟弟的视角展开,记述了弟弟的经历,没有成人的眼光和思想在里面,使得小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D.小说描写人物对话时大都采用短句,叙述情节时多使用长句,长短参差使全文节奏明快、活泼,语言朗朗上口,呈现一种童趣美。8.为什么弟弟见了张妈,“一把抱着她,便呜呜哭起来”?9.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加点的“有花的硬纸片”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庄子)以谬悠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②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③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④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狞⑤无伤也;其辞虽参差⑥,而敵诡⑦可观。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⑧而上遂矣。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节选自《庄子·天下》)材料二: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⑨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记于溪石上。(节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注】①谬悠:虚空悠远。引申为荒诞无稽。②端崖:边际。③卮言:指不着边际的议论。曼衍:流行不定的意思。④敖倪:即“傲睨”,傲视。⑤连狞:宛转的样子。⑥参差:谓其辞旨神奇多变。⑦敵诡:奇异。⑧稠适:亦作“调适”,条达之意。⑨是溪:指愚溪,原名冉溪。柳宗元因参加政治革新被贬永州,定居于此,并更其名为“愚溪”。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无以A利世B而适C类于予D然E则F虽辱G而愚之H可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荒唐,广大而不着边际,与现代汉语成语“荒唐不经”中的“荒唐”意思不同。B.造物者,创造天地万物的神,道家中指无穷无尽的大道。苏轼《前赤壁赋》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也曾提到。C.颜子,指孔子得意弟子颜回。《论语》中孔子评价他“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可见孔子对其学习态度的批评。D.牢笼,包罗、囊括,今义为关住鸟兽的东西,属古今异义词。12.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当时的社会沉沦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言论与之交流,只能以不着边际的言辞,放纵而不拘执,不持一端之见,不责问世俗的是非对错,从而与之和谐相处。B.庄子对“道”的阐释博大而通彻,深广而畅达,然而他对于事物变化的反应和解释,没有止境,不离于道,在茫然暗昧之中,永远也无法穷尽其中的奥妙。C.柳宗元认为自己生逢明时,遇有道明君,却违背了道理,做错了事情,是世间至愚之人。言辞中饱含其懊悔自责之情。D.柳宗元托物兴辞,寓意深远,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作者将无人游赏,无人涉足的愚溪与自己类比,暗喻贤能之士被新人猜忌、排挤,表现其愤懑与无奈之情。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2)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14.清代蔡铸评价《愚溪诗序》“通篇俱就一‘愚’字生情”,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与材料二中“愚辞”的异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南朝刘筠华林酒满劝长星①,青漆楼②高未称情。麝壁灯回偏照昼,雀航③破涨欲浮城。钟声但恐严妆晚,衣带那知敌国轻。千古风流佳丽地,尽供哀思与兰成④。[注]①劝长星:为王朝的命运而祝祷。典出《世说新语·雅量》,东晋太元末,晋孝武帝于华林园中饮酒,“举杯属星云:‘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②青漆楼:《南齐书·东昏侯纪》载,齐武帝所建兴光楼,颇高大华丽,以青漆涂饰、世谓之“青楼”。③雀航:即朱雀浮桥,在建康朱雀门外秦淮河上,以船舶连接而成。④兰成: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庾信的小字,其曾作《哀江南赋》。这里以兰成代指后代的骚人墨客。15.下列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东晋之事概括南朝败亡相续的形势,以一种危机四伏的气氛笼罩全篇,为以下各句所咏之事提供背景。B.诗人在颔联提及“麝壁”“雀航”等事物,借此抨击南朝君主醉生梦死、苟且偷安,最终导致国家覆灭。C.诗人在颈联话锋一转,将目光聚焦于下层,慨叹宫女每日不辞辛劳早起梳妆,意在展现其对下层人民的同情。D.诗人多处用典,借用典故揭示南朝君主荒淫误国、败亡相续的历史事实,在铺陈中即含讽刺之意。16.本诗为《西昆酬唱集》的代表作之一,《西昆酬唱集》结集不久,御史中丞王嗣宗批评其“述前代掖庭事,词涉浮靡”。请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本诗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尤其重视谋臣能士,甚至不惜用珍宝土地来招揽他们,如在《六国论》中苏洵提出如果“______________”,齐心协力进攻秦国,那么秦人会食不下咽;《过秦论》中诸侯谋弱秦也是“______________”以达到招揽读书人的目的。(2)京剧传统剧目《四郎探母》中“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浅水龙被困沙滩”的唱词,唱出了陶渊明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3)越是有志之士,对时光的流逝越是敏感,古人常借鬓发的细微变化来抒写对生命易衰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纵览古今,聪俊灵秀之人,于万万人中仅是①。虽然其落草之境大有参差,所行之事更是②,但都有一深蕴其中的共同特点,那就是“无争”。身居尘世,递生人海,面对争名逐利之潮起,竞心所牵,人人跻身其中,③,难免身不由己。唯“不争”者,结庐大隐之市,其精气内敛,定力自生,独能拥有完全之自我——顺乎天性行止,进退叩问心声,不为世俗所缚,免受他人役使,淡淡然率性而居,乃天地间一自在人耳。“无争”是一种自由。有此自由之身、空灵之心,精神自与天地大通。如启天聪天目,自能独步当时,感悟超凡脱俗的真知灼见,聆听天鸣地籁的化外之音。偶与心弦鸣和,豁然解悟,信手拈来,辄得千古奇作。这些极具才情、极其聪慧、性情又极为乖张的人,历来被世人视为“异类”。A在造成独立人格的同时,B他们是点染历史,C创造了中华文明的艺术绝品,D这些艺术绝品使历史更精彩。E倘若把历朝历代这些异类大家的绝世作品全部剔除,F真不知该怎么写中华文学艺术史还会剩下什么。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几个句子中有三个有语病,请分别找出并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顺应天性,进退自如,是天地间一个自由自在的人”,不如原句,请简要分析原句的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经过200多年的观测,人们证实地球逐渐转慢了,时间也跟着慢了,有时还会突然减慢很多。1959年7月,许多地方都记录到地球自转速度减慢的情况。①,我们的感官根本觉察不出来;但长期积累下来,就可观了。有人认为20亿年前,一昼夜仅相当于现在的8小时。②?许多人认为这是潮汐的影响。因为在涨潮退潮时,潮水都要和地面发生巨大的摩擦。大气和地面的摩擦也可能使地球自转速度减慢;此外,地球体积的膨胀和收缩,地球内部物质因为运动而发生的密度变化,③。尽管以上种种看法都还值得讨论,但时间在变却是事实,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时间是不是在变呢?这就需要一种最标准的钟来校正。当然这种钟不能是常见的普通的钟,需要利用自然界中别的东西作为计算时间的标准。人们发现,气体分子的振动频率总是固定不变的,这是一种比地球自转速度更可靠的时间标准。能准确地起着“摆”作用的还有石英片,将它连接在电路中,它便会产生可以调节时钟行程的振动,这种石英钟的准确性比前一种方法要差一点,但比普通的钟表准确了许多。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2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的”字可以删除的一项是()A.这就需要一种最标准的钟来校正B.能准确地起着“摆”作用的还有石英片C.它便会产生可以调节时钟行程振动D.但比普通的钟表准确了许多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中提到,“无争”之自由可不为世俗所束缚,使精神“与天地大通”。这与本试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一中提到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颇有相似之处,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以上材料结合文言文阅读材料一中的其他语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D2.D3A4.C5.①以总分总的结构,按照时间顺序,分类讲述地名得名的内在历史,能让读者建立更为清晰立体的历史通感;②以讲故事的口吻讲述史实,语言生动风趣;③讲述地名文化时,引用典籍,举例丰富,内容充实。【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人们为表达对大禹治理水患的感激之情”有误,应该是表达饱受水患之苦的百姓祈求庇佑的心愿;B.“地域范围也分划为现在的孟津区和孟州市”有误,文本原意是“现在的孟津区和孟州市都有可能是当时的盟津”;C.“‘牧野’这一地名由专指变成了泛指”有误,应该是由泛指变成了专指。【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中国人追求的道德标准与人文精神可以从中找到出处”有误,原文是指可以从地名的发展变化中看出中国人追求的道德标准与人文精神,不能据此认为这些道德标准与人文精神就出自地名。【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A.不能由“……大多是源于人们对英雄的崇拜怀念之情,当地并不是大禹治水之处”断定所有地方都是这种情况,余杭还是有可能是因大禹在当地治水而命名的,所以不适合充当论据;BD.主要从事件本身推断,以大禹以及夏部落联盟的活跃范围作为论据支撑观点;C.“‘余杭’本为禹杭”的说法出现时间非常晚,可能是出于后人杜撰,可作为论据支撑观点。【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帝王命名”错误。“魏都区”的得名来源是后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纪念。【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言之有序”指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文章共有13段,第1段,先总说地名是岁月长河磨洗出文明古国的精神图腾;第2~12段,以时间为序,分类讲述地名得名的内在历史;第13段总结,地名不仅是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的见证,也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中国人所追求的道德标准与人文精神。故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按照时间顺序,能让读者建立更为清晰立体的历史通感;“言之有趣”指文章的语言富有趣味。从“盘点沿革至今与远古传说关联的地名,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与大禹治水的故事关联的特别多”“曾经曹操王霸之业的‘起飞点’许昌就是其中之一”等处来看,作者以讲故事的口吻讲述史实,语言生动风趣;“言之有物”指文章的内容充实丰富。如“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首次载其名之源:‘偃师,武王伐纣,回师息戎,遂名偃师焉。’”“大军向商王都朝歌不断推进,在决战打响之前,周武王作《牧誓》进行全军总动员,随后于朝歌城外的牧野与殷商展开最后决战。当时都城朝歌由内而外的位置分别以城、郭、郊、牧、野来称呼”,讲述地名文化时,引用典籍,举例丰富,内容充实。6.C7.D8.①对林先生的失望;②对告诉林先生姐姐秘密的后悔;③妈妈和姐姐不理睬自己的委屈;④想要林先生送的小人儿画但又不能要的矛盾与难受。9.内容上,补充内容,交代二姊对林先生的感情;暗示情节,使后文林先生成为弟弟姐夫的情节变得合理。结构上,交织双线,弟弟和林先生的故事、林先生与姐姐的故事,两条线索通过“有花的硬纸片”这一物象交织在一起。【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更因为对弟弟的气恼”错,依据“没答应他,脸上涨红,好象生气的样子,下了台阶,一直往自己屋里跑”“每个星期都同他去的,这次一定很气他,所以取消了”等内容都只是弟弟自己的猜测,可知二姊不一定是对“对弟弟的气恼”。【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叙述情节时多使用长句”错,叙述情节时也是多使用短句。【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尾处“弟弟呜呜哭起来”,意思是弟弟心里委屈难过,分析弟弟内心委屈难过原因,需要由此逆推,梳理出是哪些原因导致了弟弟的委屈难过。①弟弟对林先生的态度变得反常,“都是他害的”“他恨恨的又想起林先生”“他又来做什么呢”“谁是你的……”“不要,你不是我的好朋友”,说明弟弟后来“呜呜哭起来”的原因有:对林先生表示失望。②本来和林先生商量好,告诉了二姊的秘密是两人心照不宣的事情,“你答应了不要告诉人说我开姊姊的抽屉呵”,但是弟弟看到众人的反应,和自己的思想层面产生了错位,于是感到不安,“弟弟忽然脸上热起来,想道,“‘坏了,林先生一定把昨天我开开二姊姊抽屉的事情告诉他们了。他们来告诉妈妈吧?’他愈想愈怕”,并且对告诉林先生姐姐秘密这件事有些许后悔,这也是后来“呜呜哭起来”的原因。③本来星期天是该去看电影的,结果没去,“‘都是他害的,弄的妈妈姊姊都不见我好了。’他恨恨的又想起林先生,委屈得要哭出来”,可知弟弟后来“呜呜哭起来”的原因有:对妈妈和姐姐不理睬自己,弟弟感到莫名和委屈。④林先生带来了弟弟最喜欢的小人儿画,“忽然一大张花花绿绿闪金子光的《水浒》小人儿画现在脑子里”“林先生拉着他的小手,递给他一个纸卷”,但是弟弟此刻内心矛盾,想要而又拒绝,“他的话带着哭声。纸卷已落在地上”,说明弟弟后来“呜呜哭起来”的原因有:这种想要林先生送的小人儿画但又不能要的矛盾与难受。【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分析重要物象在全文中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考。内容上,“有花的硬纸片”是二姊对林先生心有所向的载体和纽带,文中没有直接叙述二人之间的情感,只是从弟弟的角度侧面交代,“末了找出一块有花的硬纸片,笑让林先生瞧”“你看这堆纸都有你的林字,这是姊姊从报上剪下来的,不知她留着做什么”,这样,就补充内容,交代二姊对林先生的感情。同时,还暗示了情节,从后文的情节来看,“上房看新姊夫去,还有好东西吃呢”,林先生成为弟弟的姐夫,变得合理。结构上,全文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一是弟弟和林先生的故事,主要通过“小人儿画”“姐姐的秘密”(“有花的硬纸片”)等内容前后贯穿;二是林先生与姐姐的故事,虽然没有直接叙述二人的交往和感情,但是“有花的硬纸片”成了二人之间的纽带。这样,“有花的硬纸片”将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使得文章更加丰富有意蕴。10.BDH11.C12.C13.(1)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轻视万物,不谴责谁是谁非,以此和世俗相处。(2)这条溪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很好地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14.①同:表面之下别有深意。异:材料一庄子为了保持自我的清白,不问是非对错。材料二柳宗元在表面自我谴责之下,掩盖的是内心的愤激和不平,可见心中有明确的是非观念。【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无以利世”是动宾结构,中间不断开;“而”表转折,其前B处断开;“适类于予”是状语后置句,“适”作“类”的状语,中间不断开,D处断开;“然则”是固定词组,不断开,且作为连词不能独立成句,应与后面内容连接;“虽”表假设,“辱而愚之”是假设的内容,其中“而”字连接“辱”和“愚”,不断开,“之”是宾语,其后H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广大而不着边际;夸大不实或荒谬无理。句意:以广大而不着边际的言论。/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B.正确。句意:上与造物者同游。/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C.“可见孔子对其学习态度的批评”错误。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是夸赞颜回。D.正确。句意:包罗各种形态。【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言辞中饱含其懊悔自责之情”错,“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表面看是作者在自责,实际上正是借此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这几句应看作愤激之语。【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敖倪”,傲视;“谴”,谴责;“处”,相处。(2)“莫利于世”,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莫于世利”;“鉴”,映照;“锵鸣金石”,水声像金石一样铿锵作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同:材料一“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指的是迂远的说教,广大而不着边际的言论,无头绪和无边际的言词,即刻意掩饰自己真心的荒唐言辞;材料二说小溪“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说自己“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实际上却是正话反说,借此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可见二者的相同点是表面之下别有深意。异:材料一庄子的言论目的是“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即不探究是非,以与世俗和谐相处,而自己则“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即为了保持自我的清白,不问是非对错。材料二柳宗元“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在表面自我谴责之下,掩盖的是内心的愤激和不平,可见心中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参考译文:材料一:庄子以以迂远的说教,以广大而不着边际的言论,以无头绪和无边际的言词,时常恣意发挥而不片面,从不以为标新立异。庄周以为天下是深沉污浊沉于物欲的,不能用庄重的语言交谈,而是以无心的言论委曲随顺,以为人所重视的言论使人信以为真,以寄寓他人他物的言论来广泛的阐述道理,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轻视万物,不谴责谁是谁非,以此和世俗相处。他的书虽然不平凡而随和无有伤害;书中的言辞虽然参差不齐,而奇异变幻可观赏。他的书充实而无止境,上与造物者同游,而下与超脱死生无终始分别的人做朋友。书中对道的阐述既弘大而又透僻,深闳而广阔;书中讲到道的主宰作用,可说是相吻合上达真理了。虽然如此,它在顺应变化和解释事物时,道理是讲不完的,它来时找不到原本的行迹,恍惚芒昧窈冥深邃,没有尽头。材料二: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水中有很多高起的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这条溪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很好地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洗涤万物,包罗各种形态,而无所避忌。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与自然混同,物我不分,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写了《八愚诗》,记在溪石上。15.C16.①掖庭是宫中旁舍,是妃嫔居住的地方。诗歌借掖庭之事讽刺统治者不吸取前代荒淫误国的教训。如颔联和颈联描写了齐武帝夜间与宫妃宴乐,天色始明,又要与宫女,妃嫔外出游玩;尾联警醒后世人励精图治,切勿重蹈覆辙。②诗歌大量用典,词涉浮华,辞藻华丽。诗歌内容从危机写到荒淫,再到败亡相继,多用典故展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意在展现其对下层人民的同情”错误。“钟声但恐严妆晚”指钟声催促宫女们早起梳洗妆扮,恐怕耽误了皇帝的游乐。此句旨在抨击君主好佚游,每日早起外出游玩,荒废朝政。【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先需要对王嗣宗的评语进行解析。王嗣宗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对以《南朝》为代表的西昆体诗歌进行评价,认为其诗歌多涉及前朝宫廷的奢靡生活,在语言方面则注重词句的选择与锤炼,词涉浮华。因此考生须以此为切入点,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对诗歌进行剖析,分析刘筠叙述诸如“华林酒满劝长星”“青漆楼”等前朝旧事的目的所在,以及探讨其在华丽辞藻的背后所蕴含的对现实的担忧与讽喻。①掖庭是宫中旁舍,是妃嫔居住的地方。诗歌借掖庭之事讽刺统治者不吸取前代荒淫误国的教训。如诗人在颔联提及“麝壁”“雀航”等事物,借此抨击南朝君主醉生梦死、苟且偷安,最终导致国家覆灭。颈联将目光聚焦于下层,慨叹宫女每日不辞辛劳早起梳妆,旨在抨击君主好佚游,每日早起外出游玩,荒废朝政。尾联“千古风流佳丽地,尽供哀思与兰成”警醒后世人励精图治,切勿重蹈覆辙。②诗歌大量用典,词涉浮华,辞藻华丽。首联以东晋之事概括南朝败亡相续的形势,以一种危机四伏的气氛笼罩全篇,接下来“麝壁”“雀航”“兰成”多处用典,诗歌内容从危机写到荒淫,再到败亡相继,借用典故揭示南朝君主荒淫误国、败亡相续的历史事实。17.(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赂、羁、渊、衰鬓、艰。18.①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屈指可数)②千差万别(天差地别、迥然不同)③随波逐流(随声附和)19.示例:A把“造成”改为“形成”;B在“点染历史”后面加“的旷古奇人”;F删除“该怎么写”或“还会剩下什么”。20.①原文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前四个分句均为六字短句,句式整饬,反复铺排,正反相成,表意丰富,简练明快,有韵律感;后两个分句用散句,错落有致。②原文仿骈偶句式,点缀文言字词,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并用,句式活泼,语言雅洁,与上文语境衔接更协调。【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积累及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运用的能力。根据空缺①处上下文语境中的“于万万人中仅是”“大有参差”等的提示,该处应填入的成语意思是形容少之又少,故可填“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凤毛麟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形容数量很少,没有几个。根据空缺②处上下文语境中“大有参差”“但都有一深蕴其中的共同特点”等的提示,该处应填入的成语意思是强调差别之大,故可填“千差万别(天差地别、迥然不同)”。千差万别(天差地别、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根据空缺③处上下文语境中的“争名逐利之潮起”“人人跻身其中”“身不由己”等的提示,该处应填入的成语意思是受潮流摆布,故可填“随波逐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