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44-人教课标版_第1页
兰亭集序教案44-人教课标版_第2页
兰亭集序教案44-人教课标版_第3页
兰亭集序教案44-人教课标版_第4页
兰亭集序教案44-人教课标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教案山东省兖州市第六中学刘培金【教学目标】、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体会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能背诵。【教学重点】、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教学设想】文言文四步诵读法。【教学过程】一、导语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二、关于“序”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序的体裁,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还有的近似抒情散文。三、学习方法介绍今天我们采用诵读的方式来学习这篇文章,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读百遍,这节课我们读四遍,平时我们学习古文采用四步诵读法:(放映幻灯片)出示:四步诵读法: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懂文意;三读,读出感情;四读,读出心得。让每一遍读书都有目的,每一遍读书都有收获。四、诵读并研讨课文(一)初读,读准字音。(听录音,学生跟读)开始诵读《兰亭集序》,第一遍诵读,大家听录音,完成以下任务:1、边听边校正自己的读音、句读错误,2、勾画出自己有疑问的字词。(检查预习学案“字词储备”。)、诵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癸(ɡǐ)丑会(à)稽修禊(ì)激湍(ā)流觞(āɡ)骋(ěɡ)怀放浪形骸(á)趣(ǔ)舍万殊一契(ì)嗟(ē)悼(à)彭殇(āɡ)(二)再读,读懂文意。(检查预习学案“字词储备”—。)、重点虚词。所以游目骋怀用来……的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原因或因寄所托助词,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知老之将至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以之兴怀代词,指上文的事、词类活用群贤毕至 贤,形容词作名词,贤才,贤德之人少长咸集 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年龄小的人和年龄大的人所以游目骋怀 游、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极视听之娱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用作动词,把……看成一样齐彭殇为妄作 齐,形容词作动词,把……同等看待、古今异义()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文言句式(指出何种句式)()、判断句修禊事也信可乐也死生亦大矣()、介宾结构后置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映带左右()、定语后置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难句解释(一一对应,字字落实)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看寥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以前感到欢快的事转瞬间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的寿命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终走到尽头。③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虽然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产生感慨的原因和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第二自然段中关于天气情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文中对天气的描写起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承上是说上文的地理环境、景物、人们的活动如果没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天气,便都不会呈现出欢快的气氛;就启下而言,由“天”、“气”而及于下文之“宇宙”,显得紧密而自然。、从原文找出两句话来说明“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杯,其致一也。”明确:“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后人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用最精练的话概括第四自然段的层意:第一层写古人、今人对生死的感慨、嗟悼;第二层写后人对生死的同悲;第三层概括作序的目的:使后人了解“我”的感触。、填空下文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已经盛行。本文在修辞上不尚藻饰,不堆砌典故;在句法上骈散兼行而以散为主,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构成了和谐统一,确实是一篇“不类常流”的佳作。(三)三读,读出感情。下面我们来诵读第三遍。大家齐读课文。、每一段找出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感情。明确:第一段是“乐”,第二段是“痛”,第三段是“悲”。、我们一起看看第一段作者为何而乐?(“背诵指导”)①时间:“永和……岁在……暮春……”地点:“会于……兰亭”目的:“修禊事也”②人物:“群贤……少长……”同道相逢为一乐;③环境:“此地有……又有……”环境幽雅为一乐;④活动:“引以为……一觞一咏……”饮酒赋诗为一乐;⑤天气:“是日也……”天气清朗为一乐;⑥感受:“仰观……俯察……信可乐也”游目骋怀为一乐。、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作者刚刚还在说“信可乐也”,但在接下来的一段中,为什么一下子就又成了“岂不痛哉”?请用原文回答并分析。这种“痛”是什么?痛苦?痛心?痛惜?悲痛?不忙作答,先看作者是因何而痛?明确:①“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②分析:符合一般人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就有散,“相见时难别亦难”,聚散太匆匆,快乐的易逝,人生的短暂,皆令人感慨万分。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事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2)、“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就着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负?明确: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有的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况修短随化,……”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终期于尽”,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这种“痛”是痛什么?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作者是不是一味的悲痛下去呢?有没有因为人生苦短而主张及时行乐,醉生梦死,了此一生呢?我们接着来看下文。思考:“悲”与“痛”是一样的情感吗?不一样,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为什么“悲”?“悲”什么?作者为什么“悲”,与他的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找出这句话:“固知……”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死生,齐彭殇”,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可这种生活观在“我”看来是何等的虚伪可笑。正因为“我”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贤者……”。“我”“悲”古人,因为“我”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后之观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他询问古今,发出悲叹。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四)四读,读出心得。思考: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感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明确:从第一、二自然段中作者对此次宴集环境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快乐的,“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如,信可乐也”道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第三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从而与第一自然段的乐生之旨相一致。第四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生死”、“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思想,这在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时代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五)小结同学们,在这样一个清冷的上午,我们一起聆听了王羲之关于人生的悲叹,但悲叹不等于悲观。人类虽然无法改变死亡的命运,但是人类的精神却可以永照千古。老师最喜欢第四段中的一句话:“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后来的人看我们,就象我们看过去的人一样。王羲之虽然死去了,但他的书法艺术却永远散发着魅力。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兰亭集序》,我们,又该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什么呢?这是这节课留给大家思考的问题。最后,让我们再诵读一下课文最后一段,体味王羲之的人生态度。【拓展延伸】古往今来,多少人对生死问题做过深刻的思考:“不知生,焉知死。”——孔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练习:结合我们所学的课文,每人写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感悟,一起交流。示例:因为短暂,人生中一切欢乐和美好的东西更显得珍贵。【教后反思】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一把重要的钥匙,一把不可替代的钥匙。学生在诵读中就能够有所感知,就能够增加积累,就能够形成语感。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缺憾,而我感到最大的缺憾,就是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展开更充分的诵读活动,如果学生在这节课中能够当堂背诵全文,那么,即使没有分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是一节成功的“文言课”。【课后作业】、背诵全文。、完成课后练习。附【板书设计】人杰兰乐景美事雅亭生命将老爱好将倦痛集生死随化欢乐有尽“一死生”虚诞序悲“齐彭殇”妄作生死问题古今同慨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她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期待使她们的心中时刻升腾着爱的灵焰,情的灵光。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中,追求着未来的事业,成就着辉煌的人生。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更不缺少语文,而是缺少我们发现语文的眼睛,善于发问的心。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更有趣、更广阔、更丰富的语文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不是天才,但我愿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就让所有的困苦艰难一起来吧,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你做什么事,一开始时不要被唱反调的人把信心击溃。请记住,信心是希望的膏油!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