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29057-2023 用区熔拉晶法和光谱分析法评价多晶硅棒的规程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5/04/wKhkFmZJ5DuAKZt_AAC7k_R8cPk089.jpg)
![(高清版)GBT 29057-2023 用区熔拉晶法和光谱分析法评价多晶硅棒的规程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5/04/wKhkFmZJ5DuAKZt_AAC7k_R8cPk0892.jpg)
![(高清版)GBT 29057-2023 用区熔拉晶法和光谱分析法评价多晶硅棒的规程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5/04/wKhkFmZJ5DuAKZt_AAC7k_R8cPk0893.jpg)
![(高清版)GBT 29057-2023 用区熔拉晶法和光谱分析法评价多晶硅棒的规程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5/04/wKhkFmZJ5DuAKZt_AAC7k_R8cPk0894.jpg)
![(高清版)GBT 29057-2023 用区熔拉晶法和光谱分析法评价多晶硅棒的规程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5/04/wKhkFmZJ5DuAKZt_AAC7k_R8cPk08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区熔拉晶法和光谱分析法评价多晶硅棒的规程2023-08-06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29057—2012《用区熔拉晶法和光谱分析法评价多晶硅棒的规程》,与GB/T29057—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删除了目的(见2012年版的第1章);b)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2年版的第2章);c)将第3章“局限性”改为第5章“干扰因素”,并完善了干扰因素内容(见第5章,2012年版的第3章);d)更改了方法提要(见第4章,2012年版的第6章);e)增加了籽晶的要求(见6.6);f)增加了取样方案的选择(见9.8);g)更改了试验数据处理(见第12章,2012年版的第13章);h)更改了精密度(见第13章,2012年版的第14章);i)删除了关键词(见2012年版的第15章);j)增加了试验报告(见第14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3)与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3/SC2)共同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疆新特新能材料检测中心有限公司、陕西有色天宏瑞科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鑫华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南玻硅材料有限公司、青海丽豪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乐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新疆协鑫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于201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用区熔拉晶法和光谱分析法评价多晶硅棒的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多晶硅棒取样、将样品区熔拉制成单晶以及通过低温红外光谱法或光致发光光谱法对拉制好的单晶硅棒进行分析以确定多晶硅中施主、受主、代位碳和间隙氧杂质含量等的规程。本文件适用于评价硅芯上沉积生长的棒状多晶硅。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20化学试剂氢氟酸GB/T626化学试剂硝酸GB/T1550非本征半导体材料导电类型测试方法GB/T1551硅单晶电阻率的测定直排四探针法和直流两探针法GB/T1553硅和锗体内少数载流子寿命的测定光电导衰减法GB/T1554硅晶体完整性化学择优腐蚀检验方法GB/T1555半导体单晶晶向测定方法GB/T1557硅晶体中间隙氧含量的红外吸收测量方法GB/T1558硅中代位碳原子含量红外吸收测量方法GB/T4842氩GB/T11446.1电子级水GB/T13389掺硼掺磷掺砷硅单晶电阻率与掺杂剂浓度换算规程GB/T14264半导体材料术语GB/T24574硅单晶中Ⅲ-V族杂质的光致发光测试方法GB/T24581硅单晶中Ⅲ、V族杂质含量的测定低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GB/T25915.1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1部分:按粒子浓度划分空气洁净度等级GB/T35306硅单晶中碳、氧含量的测定低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3术语和定义GB/T1426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从多晶硅棒均匀沉积层上取得的已经确定其施主、受主、代位碳和间隙氧含量值的多晶硅圆柱体。注:监控棒用以监测样芯制备、酸腐蚀槽和区熔工艺洁净度。2使用空心金刚石钻头从多晶硅棒上钻取的用于制样分析的多晶硅圆柱体。4方法提要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案从多晶硅棒上选取多个样芯,采用悬浮区熔拉晶法将多晶硅样芯制备成单晶硅样棒,采用光谱分析法测量单晶硅样棒中的施主、受主、代位碳和间隙氧杂质含量,通过计算得出整批多晶硅棒产品的施主、受主、代位碳和间隙氧杂质的含量来评价多晶硅产品的质量。5干扰因素5.1有裂缝、高应力或沉积疏松的多晶硅棒在取样过程中容易碎裂,不宜用来制备样芯。5.2钻取的样芯应通过清洗去除油脂或加工带来的沾污。表面有裂缝或空隙的样芯不易清洗,其裂缝或空隙中的杂质很难被完全腐蚀清除;同时,腐蚀残渣也可能残留在样芯裂缝中造成污染。5.3腐蚀用的器皿、酸及超纯水中的杂质都会对分析的准确性、重复性产生影响,因此应严格控制酸和超纯水的纯度。环境也可能造成污染,因此应在洁净室中进行腐蚀和区熔。其他如酸的混合比例、酸腐蚀温度、酸腐蚀剥离的速率、腐蚀冲洗次数以及暴露时间等都可能产生杂质干扰,应加以控制;所有与腐蚀后的样芯接触的材料和容器都可能沾污,应在使用前清洗;手套和其他用来包裹腐蚀后样芯的材料应检测和监控。5.4样芯腐蚀好后,为了避免表面沾污,应尽快进行区熔。5.5区熔炉的炉壁、预热器、线圈和密封圈等都是常见的污染源,应保持洁净。5.6区熔过程的任何波动都会影响易挥发杂质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中的分布,从而改变测试结果。样芯直径、熔融区尺寸、拉速、密封圈纯度与炉膛条件的变化都可能改变有效分凝系数或蒸发速率,使晶体中的杂质含量发生变化。5.7每种杂质都有其特定的分凝系数,宜拉制几支不低于20倍熔融区长度的晶体,以测出和公开发表的数值一致的有效分凝系数。应从晶棒上与分凝系数对应的平衡位置处切取硅片,从其他部分切取的硅片不能准确代表多晶硅中的杂质含量。如果单晶不能拉制到足够长度,就不能获得轴向含量分布曲线的平坦区;在此情况下,可从晶棒上切取硅样片,并根据重复测量监控棒得到的有效分凝系数来修正测量结果。5.8籽晶中的杂质含量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如果籽晶中的杂质含量高于多晶硅样棒中的杂质含量,应选用杂质含量更低的籽晶。5.9多晶硅样棒烘干过程中因接触器具和空气时间较长,会对表面产生一定的污染影响检测结果。5.10区熔炉的真空泄漏率和氩气中的氧含量会影响检测结果。5.11样芯区熔后如果不是单晶,晶棒中过多的晶体缺陷会对光致发光或低外光谱造成较大的干扰,很难准确分析。6试剂和材料6.1氢氟酸:符合或优于GB/T620中规定的优级纯。36.2硝酸:符合或优于GB/T626中规定的优级纯。6.3混合酸腐蚀剂:硝酸、氢氟酸的体积比通常在4:1到10:1之间。6.4超纯水:纯度等于或优于GB/T11446.1中的EW-I级。6.5氩气:符合GB/T4842中高纯氩的规定。6.6籽晶:无位错N型<111>高阻单晶硅,施主和受主杂质含量(原子数)小于2.5×10¹²cm-3,碳含量(原子数)小于5×10¹⁵cm-3,晶向偏离度小于5°。7设备7.1样芯制备设备7.1.2金刚石样芯钻:平行样芯的钻头尺寸应能钻出直径约为20mm且长度不小于100mm的多晶硅平行样芯;垂直样芯的钻头长度应能完全钻穿多晶硅棒直径。7.2.1腐蚀柜:具备酸雾排放功能,包括酸腐蚀槽、超纯水漂洗装置。腐蚀柜应放在GB/T25915.1中规定的ISO6级洁净室中以避免外界污染。7.2.2耐酸腐蚀器皿:用于在腐蚀、冲洗和干燥过程中容纳一定直径和长度的样芯。7.3悬浮区熔晶体生长设备7.3.1区熔炉:具备惰性气体氛围,具有保证规定直径和长度的晶体生长的水冷炉膛。安放在GB/T25915.1中规定的ISO6级及以上的洁净室内。装置可有相对于线圈的垂直移动,但不应有明显的水平移动。垂直移动可由螺杆、缆索或液压装置来完成。此外,有一根支持样芯的轴和一根支持籽晶的轴,至少有一根轴能相对于另一根轴作垂直移动,籽晶轴应能绕其轴旋转以避免熔融区中热量和溶质的不平衡。在熔融区冷凝时,样品卡头和籽晶卡头应能相对于轴自由转动,卡头由对硅污染少的钼、钽或钨等制成。线圈设计和电源控制应能在晶体生长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熔融区的稳定且完全熔透。设备中所用的材料应能在工作条件下承受不超过1.3×10-4Pa的气压。预热器应由钽或其他对硅污染的材料制成。7.3.3真空吸尘器:适合洁净室使用,带有灵活的软管和窄吸嘴。7.3.4圆片锯:能够从晶棒上切取2mm~4mm厚的样片。8设备准备8.1清洁取样钻,避免样芯污染。8.2清洗腐蚀柜,检查冲洗用的超纯水的总有机碳含量和电阻率。8.3清洁区熔炉炉膛,用刷子刷炉壁使硅沉积物变松,并用真空吸尘器除去松弛的颗粒,用超纯水浸湿的专用抹布擦抹炉壁、预热器和线圈。检查冷却水水流、水温,检查线圈和预热器连接,检查轴、线圈引8.4定期清洗线圈及连接部件,定期更换密封圈。清洗后,应用氩气吹洗干燥和抽真空,并将炉膛和预热器烘干处理至少15min。49样品9.1样芯应能反映多晶硅棒生长过程的特征,并能代表被取样的多晶硅棒。9.2为满足不同的取样方案,可在多晶硅棒的不同位置取一系列样芯,取样位置涵盖硅棒的两端。有两种典型的取样方法,平行样芯的取样位置见图1,垂直样芯的取样位置见图2。图1平行样芯的取样位置图2垂直样芯的取样位置9.3平行样芯9.3.1如图1所示,平行于硅芯方向钻取的长度不小于100mm、直径约为20mm的样芯。计算多晶硅棒杂质总含量需要钻取两种不同的平行样芯,即平行硅芯样芯和平行生长层样芯,对平行样芯进行区熔、分析,并结合平行硅芯样芯和平行生长层样芯数据计算多晶硅棒中的总体杂质含量。9.3.2平行硅芯样芯是包括硅芯和初始沉积层的平行样芯,代表硅芯和硅芯上的初始沉积层质量。9.3.3平行生长层样芯是只包括生长层的平行样芯,代表沉积在硅芯上的多晶硅质量。59.4平行样芯取样位置9.4.1径向位置:沿多晶硅棒直径方向取样,用以检测沉积层的径向均匀性。由于多晶硅棒外表面可能不平或有裂缝,不应在距硅棒表面5mm范围内取样。9.4.2轴向位置:对于U型多晶硅棒,通常在横梁部分或在长棒上距任一端50mm范围内取样,也可在任意位置取样,以检查沉积层的轴向均匀性。9.5垂直样芯9.5.1如图2所示,垂直样芯是沿着多晶硅棒直径方向钻取的约20mm直径的样芯,其长度和多晶硅棒直径相同,所取的样芯要包括硅芯和沉积层的所有部分,为了准确计算各个生长层中的杂质,垂直样芯至少有一端包括表层;如果硅棒直径小于60mm,将不能拉制出准确分析所需要的足够熔融区长度的单晶棒,在这种情况下,应取平行硅芯样芯来分析。9.5.2垂直于生长层的样芯是没有与硅芯相交的样芯,可进行区熔和分析,以确定沉积层中的杂质含量。为了确定整个多晶硅棒中总体杂质的含量,应单独分析硅芯,并结合生长层的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平行样芯的公式(见12.2)来计算多晶硅棒中各种杂质的总体含量。9.6垂直样芯取样位置对于整个U型多晶硅,垂直样芯一般在横梁部位取样或在长棒上距任一端50mm内的位置取样。因为有应力,不应在U型硅棒的弯曲部分取样。9.7硅芯分析如果不能制取平行或垂直的硅芯样芯,硅芯可单独区熔成单晶棒后进行分析,然后与生长层的分析结果相结合评价。如果硅芯是单晶或接近单晶,可直接切片、制样后按GB/T1557和GB/T1558或GB/T35306规定的光谱技术分析间隙氧和代位碳杂质,按GB/T24574或GB/T24581规定的光谱技术分析施主和受主杂质。9.8取样方案的选择初次投用或检修后初开车装置生产的多晶硅棒,应采用9.3或9.5的取样方案取出规定的样芯,并分析所有取出的样芯;对于稳定生产的装置,如果硅芯和初始沉积层杂质水平稳定或对整批硅棒质量评价无影响时,可只取平行生长层样芯分析。10过程控制10.1使用多晶硅监控棒监测样芯制备、酸腐蚀槽和区熔工艺的洁净度。从具有均匀沉积层的多晶硅棒上钻取多个直径约20mm、长度为100mm的沉积层样芯。选用杂质含量较低的监控棒(如施主、受主含量约5×10¹¹cm-3,碳含量约2.5×10¹⁵cm-3,氧含量约5×10¹cm-3),预先测量来自干扰源的痕量杂质。反复测试,分别得出施主、受主、碳和氧杂质的含量值。定期对监控棒加以腐蚀、区熔和分析,以监测样品制备、腐蚀和区熔工艺过程的污染程度。10.2分析监控棒的施主、受主、碳和氧含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果超过控制范围,则应校正并重新分析。11试验步骤11.1样芯和籽晶腐蚀11.1.1样芯和籽晶腐蚀的所有操作均应在洁净室或洁净区中进行,人员应穿戴专用洁净服并做好相应防护。11.1.2配制新的混合酸腐蚀剂(6.3),把样芯和籽晶放入清洁的腐蚀槽内进行腐蚀、漂洗、干燥。用混合酸腐蚀剂(6.3),至少腐蚀两次,使样芯表面除去不少于100μm的厚度,以消除样芯和籽晶表面的污6染。也可使用其他混合酸腐蚀剂,但应进行评价和控制,以确保其有效并避免杂质污染。11.1.3腐蚀清洗后,样芯应尽快区熔,以减少被污染的可能。如果样芯和籽晶超过了保存期,应重新腐蚀。为了延长保存期,样芯应用干净材料密封,并贮存在洁净室。11.2.1把样芯和籽晶装入区熔炉炉膛,悬挂于炉膛中心位置,并对准垂直旋转轴。11.2.2通过一系列抽真空和氩气吹洗循环处理除去炉膛内的空气。在炉膛中充满氩气并在整个晶体生长过程中继续通氩气,保持炉室内氩气为正压。11.2.3把样芯朝向籽晶的一端放入线圈,将预热器靠近该端,调节预热器功率,使样芯和预热器产生初始耦合;同时加热至样芯开始发光(约为600℃~700℃)。移开预热器,使样芯靠近线圈开口处,通过控制线圈的功率,建立熔融区。11.2.4在籽晶端建立小熔融区后,垂直移动籽晶直到与熔融区接触为止。回退籽晶形成一个圆锥形熔融区,确认籽晶已经熔入,然后开始缩颈形成无位错的晶体。11.2.5调整熔融区顶部和底部的移动以及旋转速率来完成缩颈,检查三条棱线以确保晶体是单晶。调节移动速度和功率以形成晶棒的最终直径。调节移动速度和旋转速度,以3mm/min~5mm/min的生长速度一次区熔成无位错单晶。11.2.6当获得所需长度的单晶时,让晶棒和熔融区在未凝固时分离。分离后,停止轴的移动和旋转,11.3.1目视检查晶棒的直径均匀性、生长面线和颜色的连续一致性,以确定晶棒是否为无位错单晶棒、是否存在因炉膛漏气或氩气不纯而产生的氧化物沉积。11.3.2按GB/T1550的规定检测沿晶棒长度方向的导电类型,以验证是否存在p-n结。11.3.3按GB/T1554的规定抽样检查晶体的完整性,以验证目测检查的结果。11.3.4按GB/T1555的规定检查晶向,以验证目测检查的结果。11.3.5按GB/T1551的规定用直流两探针法检测沿晶棒长度方向的电阻率分布曲线,分析施主和受主杂质的分布均匀性,电阻率沿晶棒长度方向的变化应与在各个点测得的施主、受主含量相一致,分布曲线上的突然变化表明在该点存在污染或样品沉积层不均匀。11.3.6按GB/T1553的规定检测晶棒体内少数载流子寿命,以验证晶体的完整性和金属杂质污染。单晶棒经晶体完整性、外观、均匀性检查并判定为合格后,选择施主、受主样片和碳氧样片的取样点。在选定的位置切取硅片,按GB/T24574或GB/T24581的规定分析施主和受主含量,按GB/T1557和GB/T1558或GB/T35306分析碳、氧含量。从单晶棒上切取大约2mm~4mm厚的样片并按照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制备样片。根据样芯类型,按照11.4.2和11.4.3中的步骤来确定晶棒的取样方案。11.4.2.1根据各杂质的特定分凝系数选择取样点,这些取样点的杂质含量不应低于实际含量的90%。11.4.2.2分凝效应是在晶体生长过程中,晶体从熔体中结晶,由于分凝,固相中的杂质含量和液相中的杂质含量不同。不同杂质具有不同的分凝系数K。,平衡分凝系数的计算按公式(1)进行:7GB/T29057—2023……(1)式中:K₀——平衡分凝系数;C,——固相中的杂质含量,单位为每立方厘米(cm-3)(以原子数计);C₁——液相中的杂质含量,单位为每立方厘米(cm-3)(以原子数计)。11.4.2.3对较高的凝固速度,杂质原子受到前进熔融区的排斥,其速度超过杂质原子扩散进入熔融区的速度,杂质原子聚集在靠近熔融区的界面,形成杂质含量梯度。不应用平衡分凝系数来进行计算,因为它只适用于以很低的生长速度进行凝固的情况。该含量梯度取决于生长速度、熔融区和掺杂剂的扩散行为。有效分凝系数K的计算按公式(2)进行:式中:K—有效分凝系数;K₀——平衡分凝系数;δ——扩散层厚度,单位为厘米(cm);v——生长速度,单位为厘米每秒(cm/s);D——熔体中杂质扩散系数,单位为平方厘米每秒(cm²/s)。……………11.4.2.4通过测量掺杂曲线来确定杂质沿晶棒长度方向的含量分布。熔融区长度测量和晶棒取样位置如图3所示,熔融区长度取决于样品直径、线圈设计和拉晶速度。熔融区长度确定后,只有在方法或装置发生变化时才需重测。测量每一种杂质的掺杂曲线,从而确定在晶棒上的切割位置,以便提供准确的杂质含量。选择的取样点应能够代表90%以上的杂质含量。图3中,测得的熔融区长度为15mm,对于一种杂质,如果掺杂曲线表明曲线的平坦部分位于12倍熔融区长度处(12×15mm=180mm),则从距晶棒最初凝固端12倍熔融区长度处取样。12倍熔区长度时(12×15mm)=180mm,在180mm处切制晶锭图3熔融区长度测量和晶棒取样位置11.4.2.5晶棒杂质分布曲线:杂质的有效分凝系数会因区熔炉类型、线圈设计、拉晶速度、晶棒与样芯直径不同而变化。可通过测量实际的分凝曲线来确定各区熔炉的参数和工艺。示例:为了确定碳的分布曲线,可沿长度方向将晶棒切成硅片,测量每个硅片的碳含量,然后绘制含量与熔融区长度的分布曲线。为准确得到碳含量,所生长的晶棒长度要达到轴向含量分布曲线出现平坦部分所需的熔融区倍数的长度。图4是碳含量的轴向分布曲线,从图中可看出,以熔融区长度为15mm的区熔方式把直径为20mm的样芯拉制成810mm直径的晶棒,有效分凝系数为0.175。在此例中,生长的晶棒达到12倍熔融区长度,这就确保了最大量的碳熔入晶体。在12倍熔融区长度处切片分析测试碳含量,可得到具有重复性的碳含量值,能准确反映多晶硅中的碳含量。熔区长度倍数图4碳含量的轴向分布曲线11.4.2.6切片位置:在一定的区熔条件下,一旦建立了每个元素具有较高的分凝系数,其曲线相对平坦。在6倍熔融区长度处切片,所测得数值与12倍熔融区长度处切片的值几乎相同。如果一个值明显高于另一个值,则说明可能发生了污染,应重新取样分析。磷的分凝系数较小,6倍熔融区长度处与12倍熔融区长度处测得的值不同,6倍熔融区的值应比12倍熔融区的值约低10%~15%;否则,表明有污染,应重新取样分析。碳具有非常低的分凝系数,在6倍熔融区长度和12倍熔融区长度处数值变化很大;否则,表明有污染,应重新取样分析。碳含量值在晶棒最长处切片检测。11.4.3.1垂直样芯的单晶直径约为14mm,其长度视多晶硅棒直径而定,约为100mm。对这类晶棒,由于碳的分凝系数小,测定施主、受主含量的取样和测定碳的取样不同,取样选点按11.4.3.2、11.4.3.3、11.4.3.4的规定进行。11.4.3.2电阻率分布曲线:按照GB/T1551的测试方法以10mm的间隔绘制晶棒电阻率分布曲线来确定施主杂质、受主杂质沿晶棒长度的分布。同时按照GB/T1550的测试方法以10mm间隔绘制晶棒导电类型分布曲线。受11.4.2.2中分凝效应、硅芯本身的纯度以及第5章中干扰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实验室中绘制的电阻率曲线不尽相同。在反复测试监控棒和样芯后建立典型的电阻率、导电类型曲线。电阻率曲线上突变点表明该处有污染或沉积层不均匀。11.4.3.3切片位置:根据电阻率、导电类型分布曲线建立每种元素的取样规则。单晶棒的长度与多晶硅棒的直径有关,在硅芯和多晶硅棒外层之间中点的对应处切取样片。按照GB/T24574或GB/T24581来测试施主、受主、碳和氧含量。对多晶硅棒的横截面,这些含量代表R/2处的值。如果电阻率、导电类型曲线和标准曲线明显不同,可在其他位置切片,以确定每种杂质的分布情况。含量明显变化表明该处有污染,应重新分析。11.4.3.4碳分析:由于不能在长度较短的单晶棒得到准确的碳含量值,因此应在经过退火的多晶硅片上进行分析。取第二个垂直样芯,在约1360℃退火处理2h,按GB/T1558或GB/T35306规定的测试方法切两块2mm~4mm厚的硅片作碳分析。在代表生长层中点的位置取一个样,在代表硅芯位置的点取另一个样。如果需要也可在其他位置取样用于测量杂质径向分布。12试验数据处理12.1通过测量取得样品的施主、受主杂质和代位碳、间隙氧杂质含量,再按公式(3)计算多晶硅棒中这9GB/T29057—2023些杂质的总体含量。12.2平行样芯在掺杂硅芯或硅芯与沉积层杂质含量不同的情况下,用公式(3)计算多晶硅棒中各种杂质的总体含量:………………式中:CrRp——多晶硅棒中杂质的总体含量,单位为每立方厘米(cm-3)(以原子数计);A:——平行硅样芯截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²);C;——平行硅样芯的杂质含量,单位为每立方厘米(cm-3)(以原子数计);A,——硅棒截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²);CDL.——平行生长层样芯的杂质含量,单位为每立方厘米(cm-3)(以原子数计)。上述计算假定生长层沿多晶硅棒径向均匀分布,可通过在整个生长层钻取足够多样品来验证该假设。12.3垂直样芯生长的单晶棒符合11.4.3时,按公式(3)计算来确定多晶硅棒中杂质的总体含量。12.4单晶棒长度与多晶硅棒横截面大小有关,熔融区长度与截面积有关,如图5所示。硼分凝系数较大,可假设硼在整个横截面上均匀分布。磷的分凝系数较小,沿横截面各熔融区磷的含量值应根据分凝系数来进行修正。可通过对特定样品直径、线圈设计和拉速下的监控棒的重复测量来确定磷元素的有效分凝系数。单晶锭单晶锭多品籽品图5单晶棒熔区长度和多晶棒横截面12.5按GB/T24574或GB/T24581中硼的光谱测量值,在不考虑分凝系数修正的情况下,多晶硅棒中硼杂质的总体含量按公式(4)进行计算:式中:Cv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蜗杆传动设计ch》课件
- 《资产定价基本原理》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串联式聚丙烯薄膜电容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物业管理的成本控制课件
- 大学语文练习试题及答案
- 《两只笨狗熊》课件
- 课文《台阶》课件
- 《巴斯克维尔猎犬》课件
- 《读后感讲评课》课件
- 《烧伤护理查房》课件
- 企业关停方案
- 铝冶炼生产技术指标元数据规范
- 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章程
- 高三一本“临界生”动员会课件
- 浙江省2023年中考科学真题全套汇编【含答案】
- 《公益性公墓管理章程》-
-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双语教程(第3版)课件全套 ch01Introduction-ch08Templates
- 小说标题作用探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dk胶原蛋白培训课件
- 2023年vfp表单所有习题参考答案
- 短视频拍摄时间计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