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聚乙烯(PE-RTⅡ型)保温复合供热管道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陕西_第1页
耐热聚乙烯(PE-RTⅡ型)保温复合供热管道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陕西_第2页
耐热聚乙烯(PE-RTⅡ型)保温复合供热管道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陕西_第3页
耐热聚乙烯(PE-RTⅡ型)保温复合供热管道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陕西_第4页
耐热聚乙烯(PE-RTⅡ型)保温复合供热管道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陕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备案号: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xxxx—xxxx

耐热聚乙烯(PE-RTⅡ)复合供热管道工程

应用技术规程

前言

根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对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耐热聚乙烯(PE-RTⅡ型)保温复合

供热管道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立项的批复》(陕建发[2017]133号)的要求,为提高供热管道防腐性能,

减少热损失及管道阻力,促进我省城镇供热事业的发展,推广耐热聚乙烯(PE-RTⅡ)复合供热管道在

供热领域的应用,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国内采用PE-RTⅡ型管道应用于供热管道的实践经验,

借鉴了相关国外标准和先进技术,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设计;5、施工;6、压力

试验、清洗和试运行;7、工程竣工验收及附录。

本规程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标准化处负责管理,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解

释。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注意总结经验,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至中国建筑西

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景路中段98号,邮编:710018,电话: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宁夏青龙塑料管材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西安市热力总公司

西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季伟尹留成李永峰赵勇李华

唐涤王军孙珏龙吴谨

主要审查人员:

1

目次

1总则...............................................................................1

2术语与符号.........................................................................2

3材料要求...........................................................................4

4设计要求..........................................................................10

5安装与施工........................................................................17

6试验与验收........................................................................20

附录A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的检验..................................................22

附录BPE-RTⅡ管材及管件原材料的质量要求............................................24

附录CPE-RTⅡ复合供热管道水利计算..................................................26

附录D管道热熔对接焊接方法.........................................................43

附录E管道电熔承插焊接连接方法.....................................................48

本规程用词说明........................................................................50

引用标准名录..........................................................................51

附:条文说明..........................................................................53

2

1总则

1.0.1为提高供热管道防腐性能,减少热损失,促进我省城镇供热事业的发展,推广耐热聚乙烯(PE-RT

Ⅱ)复合供热管道(以下简称“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在低温供热领域的应用,做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安全运行和工程质量保证,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工作压力≤1.0MPa,热水温度≤85℃的直埋、地沟及建筑物内外架空的PE-RTⅡ型

复合供热管道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本规程不适用于以蒸汽、高温水为热媒的供热管网。

1.0.4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盐渍土等地区除遵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的《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

《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T50942等标准的相关规定。

1.0.5PE-RTⅡ型供热管道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技术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

1

2术语与符号

2.1术语

2.1.1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PE-RTⅡheatingpipes

以耐热聚乙烯(PERTⅡ)树脂经挤出成型为工作内管,聚氨酯材料为芯层保温层,高密度聚乙烯或

聚氯乙烯管材为外护管,组成的三层一体式结构管道系统。

2.1.2低温热水供热管网lowtemperaturehot-waterheatingnetwork

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工作压力不大于1.0MPa,介

质温度不大于85℃,与用户室内系统连接的室外低温热水供热管网。

2.1.3无补偿敷设installationnocompensator

直管段不采取人为热补偿措施的敷设方式。

2.1.4锚固段fullyrestrainedsection

在管道温度产生变化时,不产生热位移的管段。

2.1.5固定点fixpoint

管道上采用强制固定措施不能发生位移的点

2.1.6管系列Spipeseries

与公称外径和壁厚有关的无量纲数值,可用于指导工作内管规格的选用。S值可按下式计算,并按

一定规则圆整:

/PS

式中:

——诱导应力,管材圆周方向的应力或管材/管件材料的设计应力;单位为MPa。

P——管材内压;单位为MPa。

2.1.7管件fitting

按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承插热熔管件、电熔管件、热熔管件、机械连接管件。

2.1.8公称外径

外径要求的最小值,本规程中的公称外径专指复合供热管道的工作内管外径。

2.1.9外护管

复合管材的外护层,阻挡外力和水等环境因素对保温层的破坏和影响,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可靠的

防水性能。

2.1.10保温层

在工作管与外护管之间,为保持管道输送介质温度而设置的保温材料层。

2.1.11电熔承插管件

2

具有一个或多个组合加热元件,能够将电能转换成热能从而与管材或管件插口端熔接的PE-RTⅡ

管件。

2.1.12插口管件

插口端的连接外径等于相应配套使用管材的公称外径(dn)的PE-RTⅡ管件。

2.1.13机械连接管件

通过机械作用将PE-RTⅡ管件与另一段管材或管道附件连接的管件。一般可在施工现场装配或由制

造商在工厂预装。可以通过螺纹、压缩接头或法兰与金属部件连接装配。

2.1.14热熔对接焊接

采用专门的热熔对接焊接设备,用加热板将管材或管件端面加热,撤去加热板,将两个端面对接在

一起。

2.1.15电熔承插焊接

采用专门的电熔管件,由专用的电熔焊机,按照一定的规则控制流过管件中埋设的电阻丝中的电流

量,使其合理发热,加热管件与管材的连接界面,经过一定时间的熔融,达到熔接目的。

2.1.16热熔承插焊接

采用专门的热熔承插管件,由专用的热熔承插焊机,按照一定的工艺参数,将管件承口端内壁和管

材插口端外壁均匀熔融,将管材插入管件承口一定深度,从而达到热熔承插连接的目的。

2.2符号

dn——公称外径,mm;

de——外径,mm;

dem,min——最小平均外径,mm;

dem,max——最大平均外径,mm;

en——公称壁厚,mm;

E——计算温度下PE-RTⅡ型管材的弹性模量,MPa;

PN——公称压力,MPa;

Rm——比摩阻,Pa/m;

α——PE-RTⅡ型管材的线性膨胀系数,m/m﹒K;

σs——计算温度下PE-RTⅡ型管材的设计应力,MPa;

A——管道截面面积,mm2。

3

3材料要求

3.1一般规定

3.1.1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应为PE-RTⅡ型工作管、保温层、外护管为一体的工厂预制产品。产品

质量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复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3.1.2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应在工厂预制,现场只进行接口施工及接口保温。

3.1.3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从生产到使用,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年,超过上述期限时应按本规程要

求进行出厂检验项目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1.4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的检验规则应按附录A规定进行。

3.1.5地库或地沟架空敷设的管道,其管道材料应考虑必要的防氧化和防紫外线措施。

3.1.6地库及室内架空用的管道,其管道保温层应考虑阻燃,其阻燃等级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2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

3.2.1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包括PE-RTⅡ工作管、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层和高密度聚乙烯或聚氯

乙烯外护管三部分一体式结构,如图3.2.1:

图3.2.1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构造

图中:

1—PE-RTⅡ型管材;2—外护管(聚乙烯);3—保温层(聚氨酯);4—支架;d1——外护管的外径;e1——外护管的厚

度;e2——保温层的厚度,e2=1/2(d1-dn)-en;dn——工作管的公称外径;en——工作管的壁厚。

3.2.2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的规格尺寸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表3.2.2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的规格尺寸(单位:mm)

公称壁厚en

公称外径管系列S/SDR值

S8/SDR17S6.3/SDR13.6S5/SDR11S4/SDR9

202.02.3

PE-RTⅡ型工作管252.32.8

322.93.6

403.74.5

504.65.6

635.87.1

4

公称壁厚en

PE-RTⅡ型工作管公称外径管系列S/SDR值

S8/SDR17S6.3/SDR13.6S5/SDR11S4/SDR9

756.88.4

905.46.78.210.1

1106.68.110.012.3

1257.49.211.414.0

1408.310.312.715.7

1609.511.814.617.9

18010.713.316.420.1

20011.914.718.222.4

22513.416.620.525.2

25014.818.422.727.9

31518.723.228.635.2

35521.126.132.239.7

40023.729.436.344.7

匹配的工作管公称外径,dn保温层最小厚度,e2

dn≤11020

保温层110<dn≤20025

200<dn≤35535

40045

外护管外径,d1外护管最小壁厚,e1

75≤d1≤1803.0

2003.2

2253.5

1

外护管250≤d1≤2653.9

315≤d1≤3404.9

365≤d1≤4006.3

420≤d1≤4507.0

5007.8

注1:外护管外径及最小壁厚也可以根据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应影响本部分的性能。

3.2.3保温层的挤压径向变形量应小于等于设计保温层厚度的15%。

3.2.4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及管件管端与工作管的轴线垂直,角度误差应小于2.5°。

3.2.5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端头应预留出尺寸以备热熔、机械连接。

3.2.6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发泡前后,外护管任意位置同一截面的外径增大率不应大于2%。

3.2.7运行时,管道外护管表面温度应≤50℃。

3.2.8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任一位置外护管轴线应和工作内管轴线保持一致,最大轴心偏距应符合下

列规定:

5

1外护管外径≤160mm时,最大轴心偏距为3.0mm;

2外护管外径>160mm时,≤400mm时,最大轴心偏距为5.0mm;

3外护管外径>400mm时,最大轴心偏距为8.0mm。

3.2.9保温层、外护层原材料及产品外观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硬质聚氨酯

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及管件》GB/T29047的规定,采用其他材料做保温层和外护管的应符合相关

标准要求。

3.3PE-RTⅡ管材及管件

3.3.1颜色和外观应符合下列规定:

1PE-RTⅡ型管材及管件颜色宜为灰色,其它颜色可由供需双方确定;

2PE-RTⅡ型管材及管件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清洁,不应有影响产品性能的明显划痕、凹陷、

气泡、杂质等缺陷;

3PE-RTⅡ型管材及管件表面颜色应均匀一致,不允许有明显色差,端面应切割平整并与轴线垂

直。

3.3.2制造PE-RTⅡ型管材及管件的原材料,其性能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并应有生产厂商提供第三

方原材料检测分级证明。

3.3.3配套的PE-RTⅡ型管件,其所用原材料牌号应与管材使用原材料相同,不允许使用不同牌号的

原材料生产的制品相互配套。

3.3.4PE-RTⅡ型管材规格尺寸偏差

PE-RTⅡ型管材长度宜为8米、9米,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长度偏差为+0.4%,-0.2%。

PE-RTⅡ管型材平均外径与不圆度、壁厚偏差分别符合表3.3.4-1、表3.3.4-2的规定。

表3.3.4-1平均外径和不圆度(单位:mm)

公称外径最小平均外径最大平均外径

最大不圆度

dndem,mindem,max

2020.020.31.2

2525.025.31.2

3232.032.31.3

4040.040.41.4

5050.050.41.4

6363.063.41.5

7575.075.51.6

9090.090.61.8

110110.0110.72.2

125125.0125.82.5

160160.0161.03.2

200200.0201.24.0

225225.0226.44.5

250250.0251.55.0

315315.0316.911.1

355355.0357.212.5

400400.0402.514.0

6

表3.3.4-2任一点壁厚的偏差(单位:mm)

最小壁厚最小壁厚

ey,min允许正偏差ey,min允许正偏差

>≤>≤

230.423242.5

340.524252.6

450.625262.7

560.726272.8

670.827282.9

780.928293.0

891.029303.1

9101.130313.2

10111.231323.3

11121.332333.4

12131.433343.5

13141.534353.6

14151.635363.7

15161.736373.8

16171.837383.9

17181.938394.0

18192.039404.1

19202.140414.2

20212.241424.3

21222.342434.4

22232.443454.5

3.3.5PE-RTⅡ管件规格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件的结构尺寸应符合GB/T13663.2或GB15558.2国标中相关规定;

2管件主体任一点最小壁厚应不小于本规程表3.2.2中PE-RTⅡ型工作管材最小壁厚的规定;

3不同规格管件承口尺寸应符合相应的公称直径的要求;

4电熔管件承口端的最大不圆度应不超过0.015dn。

3.4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管件)的物理力学性能

3.4.1PE-RTⅡ型管材、管件的静液压强度应符合表3.4.1的规定。

7

表3.4.1管材、管件的静液压强度

试验参数

材料要求

静液压应力(MPa)试验温度(℃)试验时间(h)

11.2201

无渗漏

管材、管件4.19522

无破裂

4.095165

3.4.2PE-RTⅡ型管材、管件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3.4.2的要求。

表3.4.2管材、管件的物理性能

试验参数

项目要求

参数数值

密度≥0.945g/cm3—

温度110℃

试验时间:

纵向回缩率≤2%en≤8mm1h

8mm<en≤16mm2h

en>16mm4h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与对原料测定值之差,不应超过±20%

氧化诱导时间>20min试验温度200℃

管材耐慢速裂纹增长(en>试验温度80℃

≥500h

5mm)试验压力0.92MPa

脆性破坏所占百分比

电熔管件的熔接强度试验温度(23±2)℃

≤33.3%

试验到破坏为止:

插口管件—对接熔接管件的

韧性:通过试验温度(23±2)℃

拉伸强度

脆性:未通过

3.4.3保温层物理性能应符合表3.4.3的规定。

表3.4.3复合塑料保温管及其保温层物理性能

项目指标

保温层密度≥60kg/m3

保温层轴向剪切强度≥0.09MPa

吸水率≤10%

未进行老化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在50℃状态下的导热系数λ50

导热系数,W/(m•K)

≤0.033

3.4.4外护管物理力学性能符合表3.4.4的规定

表3.4.4外护管物理和力学性能

项目指标

聚乙烯外护管硬聚氯乙烯外护管

密度≥0.94g/cm3≤1.55g/cm3

断裂伸长率≥350%-

8

纵向回缩率≤3%≤5%

二氯甲烷浸渍试验(15℃,15min)-表面变化不劣于4N

维卡软化温度-≥80℃

落锤冲击试验-1kg,2m无破裂

3.5管道标志、运输和贮存

3.5.1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应采用任何不损伤外护管性能的方法进行标识,标识应能耐受运输、贮

存和使用环境的影响。

3.5.2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除有客户特殊要求外应在工作管或外护管上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如下:

1商标、生产厂名;

2工作内管规格尺寸、管系列、原材料名称牌号等标识;

3生产日期及批号;

4产品执行标准;

3.5.3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应采用吊带或其他不伤及管道的方法吊装,严禁用吊钩直接吊装管端,

在装卸过程中不得碰撞、抛摔、挤压,不得在地面直接拖拉滚动。在长途运输过程中,PE-RTⅡ型复合

供热管道必须固定牢靠,不得损伤外护管及保温层。

3.5.4产品的堆放贮存应符合下列规定:

1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不应受烈日照射、雨淋或浸泡,露天存放时应用篷布遮盖,堆放处应

远离热源和火源,在环境温度低于-20℃以下时,不宜露天存放;

2堆放场地应挖排水沟,场地内不得有积水,地面应平整、无碎石等坚硬杂物;

3不得与油类或化学品混合存放,库区应有防火措施;

4管材应水平堆放在平整的支撑物或地面上。当直管采用三角形式堆放或两侧加支撑保护的矩形

堆放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5m;当直管采用分层货架存放时,每层货架高度不宜超过1m,

堆放总高度不宜超过3m。

9

4设计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供热管网设计时,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当无建筑设计热负荷时,民用建筑的热

负荷计算应符合CJJ34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4.1.2对既有建筑应调查历年实际热负荷、耗热量及建筑节能改造情况,按实际耗热量确定设计热负

荷。

4.1.3应采用温度不高于85℃的热水作为供热介质,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力站间接或混水连接系统供热管网水质,应满足CJJ34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

2连接锅炉房等热源的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管网水质,应满足GB/T1576国家标准对热水锅

炉水质的要求;

3应满足室内系统散热设备、管道及附件的要求;

4.1.4供热管网最佳设计供回水温度,应结合具体工程条件,考虑热源、供热管线、热用户系统等方

面的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1.5供热管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

4.1.6用于生活热水的管道系统,应有温控装置,并采取防止超温的可靠措施。

4.1.7用于生活热水系统管道水质的卫生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的规定。

4.1.8应随管道走向设计示踪线(带)和警示带。管道出地面位置应有合适的标识和标志。

4.2水力计算

4.2.1管网管径和循环泵的设计参数应根据水力计算结果确定。当用户分期建设时,主干管应按远期

负荷进行管网水力计算、选择管径。

4.2.2对全年运行的空调系统管道,应分别计算供暖期和供冷期设计流量及管网压力损失,分别确定

循环泵运行参数。

4.2.3用于供暖、空调系统的管网,设计流量应按照供热要求计算确定,用于生活热水系统的管网,

设计流量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确定。

4.2.4用于供暖系统的管网,确定主支管线管径时,宜采用经济比摩阻。主管线比摩阻宜采用60Pa/m~

100Pa/m;支线管径应按允许压力降确定,比摩阻不宜大于400Pa/m。

4.2.5用于空调系统的管网,支线管径应按照允许压力降确定,比摩阻不宜大于200Pa/m。

4.2.6用于供暖、空调系统的管网最不利用户的资用压头,应考虑用户系统安装过滤装置、计量装置、

调节装置的压力损失。

4.2.7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的最大允许设计流速不宜大于3.0m/s。

4.2.8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管网设计,应保证循环水泵运行时管网压力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中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超过设备、管道及管件的最大允许压力;

2系统中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10KPa;

3循环水泵吸入口压力应不低于50KPa。

10

4.2.9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管网设计,应保证循环水泵停止运行时管网静态压力符合下列规

定:

a)系统中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超过设备、管道及管件的最大允许压力;

b)系统中任何一点的压力,当设计供水温度高于65℃时,不应低于10KPa;当设计供水温度等于

或低于65℃时,不应低于5KPa。

4.2.10水力计算参数

当PE-RTⅡ型供热管道输送冷水时,单位长度沿程水头损失应按下式计算:

.0011.487qdi.185

jg

式中:

i——管道的水头损失(KPa/m);

d

j——管道的计算内径(m);

q3

g——管道的设计流量(m/s)。

4.2.11热水管道单位长度沿程水头损失,应按冷水管道计算的单位长度沿程水头损失的80%计算。

4.2.12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可按管网沿程水头损失的12%~18%取值计算。

4.2.13供热管网的水力计算及管径选型参见附录C。

4.3管网的布置与敷设

4.3.1供热管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管网的水力平衡调节装置和热量计量装置应设置在建筑物热力入口;

2当系统较大、阻力较高、各环路负荷特性或阻力相差悬殊、供水温度不同时,宜在建筑物热力

入口设二次循环泵或混水装置;

3在满足室内各环路水力平衡和供热计量的前提下,宜减少建筑物热力入口的数量;

4建筑物热力入口装置宜设在专用的房间内,当设在室外热力小室内时,其防水及排水设施应能

满足设备、控制阀和计量仪表对使用环境的要求;

4.3.2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直埋复合供热管道最小覆土深度

管道公称直径(mm)机动车道(m)非机动车道(m)

≤1250.80.7

140~3151.00.7

355~4001.20.9

注:当管道布置最小深度不符合此表时,穿越机动车道时应增加外护套管或采用混凝土防护。

4.3.3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直埋敷设与相邻设施的净距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表4.3.3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直埋敷与相邻设施的最小净距

名称最小水平净距(m)最小垂直净距(m)

给水管1.50.15

排水管1.50.15

燃气管道压力≤400kPa1.00.15

11

压力≤800kPa1.50.15

压力>800kPa2.00.15

压缩空气或CO2管1.00.15

排水盲沟沟边1.50.50

乙炔、氧气管1.50.25

公路铁路坡底脚1.0-

地铁5.00.80

电气铁路接触网电杆基础3.0-

道路路面-0.70

建筑物公称直径≤250mm2.5-

基础公称直径≥300mm3.0-

通讯电缆管块1.00.30

电缆电力及≤35kV2.00.50

控制电缆≤110kV2.01.00

注:热力网与电缆平行敷设时,电缆处的土壤温度与月平均土壤自然温度比较,全年任何时候,对于电压10kV的电

力电缆不高出10℃,对电压35~110kV的电力电缆不高出5℃时,可减少表中所列距离。

4.3.4地上铺设的PE-RTⅡ型复合供热管道与设施的净距应符合CJJ34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4.3.5湿陷性黄土地区供热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建筑物重要性及具体情况,以及场地湿陷

等级和排水情况等确定,并应符合表4.3.5的规定:

表4.3.5管道与建筑物间的防护距离(单位:m)

地基湿陷等级

各类建筑

ⅠⅡⅢⅣ

甲--8~911~12

乙56~78~910~12

乙456~78~9

丁-567

注2:当湿陷土层内有碎石土、砂土夹层时,最小距离可大于表中数值。

注3:采用基本放水措施的建筑,其最小距离不得小于本表的规定。

4.3.6管道敷设应满足下列条件:

1供热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2‰,进入建筑物的管道宜坡向干管。管道高处宜设放气阀,低处宜

设放水阀;直接埋地的放气管、排水管与管道有相对位移处应采取保护措施;

2供热管道应充分利用转角做自然补偿,自然补偿管段应布置成60°~90°角;当供热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