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教学课件_第1页
财政学教学课件_第2页
财政学教学课件_第3页
财政学教学课件_第4页
财政学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特点

■1.理论性强;2.政策性强;3.涉及面广。

■二、研究对象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收支分配及其所特有的分配规律。

■财政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政府理财学。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财政的一般概念

一、财政概念(财政一般)

财政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并以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要点:

(-)主体…-国家;(二)目的…保证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

(三)对象…-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四)形式--实物、力役和价值形式;(五)本质--分配关系。

二、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条件

1.生产力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2.国家的产生

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二)财政的发展

1.奴隶制国家财政

(1)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奴隶。

(2)国家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3)财政实质:反映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对抗性的剥削关系。

(4)财政特点

①国家财政收支与国王个人的收支没有严格的界限;

②财政收入主要有:直接占有奴隶劳动所得、贡物收入等;

③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军事开支、宗教和祭祀等方面支出;

④财政分配形式基本上是实物和劳役。

2.封建制国家财政

(1)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一农奴,

同时也存在着农民和手工业者等小私有经济。

(2)国家实质:是封建主阶级统治农奴及其他劳动人民的工具。

(3)财政实质:反映封建制国家与农奴及其他劳动人民之

(4)财政特点

①国王个人收支和国家财政收支逐渐分离,但仍然混杂不清。

②财政收入主要有:官产收入、诸候贡赋、专卖收入和特权收入。

③财政支出主要有:战争支出、行政支出、皇室享乐支出及封建文化、宗教等支出。

④封建社会末期财政分配逐步采取货币形式;

⑤封建社会末期产生了国家预算、公债等财政范畴。

奴隶制国家财政和封建制国家财政为自然经济社会财政。

3.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1)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国家实质: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

(3)财政实质:反映资产阶级国家与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人民之间的对抗性的分配关系。

(4)资本主义国家财政一般特征

①收入:税收、公债和通货膨胀等;②支出:满足公共需要的支出;③财政分配形式:完

全货币化

(5)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财政特征

①节俭的财政(收支尽量少);②非生产性财政(国家财政支出主要用于非生产性支出);

③主张财政收支平衡。

(6)垄断资本主义财政特征

①财政成为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份额显著增加;

②财政支出不限于非生产性支出,生产性支出有所加强;

③主张发行公债和实行赤字政策。

4.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1)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2)社会主义国家实质:实现国家职能,巩固人民政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

(3)社会主义财政实质:社会主义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分配关系。

(4)特点

①财政分配的人民性

②社会主义财政是建设型公共财政,具有明显的生产性

③社会主义财政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具有双重性。

第二节财政职能与作用

一、财政职能与作用的概念

(-)职能与作用概念

1.职能——人或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

2.作用——运用职能产生的效果。

(二)财政职能与作用概念

1.财政职能——财政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

2.财政作用——运用财政职能产生的效果。

二、财政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1.为何要进行资源配置?

经济学的基本命题——“稀缺存在”。

需要——无限

资源—有限

2.何为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就是通过资金——财力的分配,引导人力和物力的流向,最后形成一定的资

产结构和产业结构。

3.为何需要通过财政分配最终实现现代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没有必要排除任何人对他的消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但市场存在失灵的

领域。

(1)公共物品通常不能采用市场机制获得有效配置。

含义:公共物品是指那种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消费加以排他的物品;或同时具有非

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物品。

特征:①非排他性一一旦公共物品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他的消费。

②非竞争性一一旦公共物品提供出来

(2)外部性的存在使通过市场对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外部性(Externalities,又称外在性)指个人或企业不必完全承担其决策成本或不能充

分享有其决策成效(Benefit)。

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

(3)不完全信息影响到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收入分配职能

1.收入分配职能内容

(1)集中组织收入功能

(2)收入分配功能

2.为何需要通过财政来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呢?

①市场机制收入分配…按投入要素数量和质量分配

②市场决定的收入初次分配是不公平

要素数量和质量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布是不均等。

③分配不公的后果

富裕阶层中财富的浪费。

社会冲突。

低收入集团得不到发展和改善自己处境的机会。

④市场机制不能对初次分配的不公进行有效的收入再分配。

市场中或者不存在以公平分配为目标的分配机制,或者这种再分配机制虽然存在,但作

用很小。

3.财政收入再分配的方式

⑴税收转移

⑵间接再分配

⑶现金或实物的转移

⑷税种设置

(三)经济稳定增长职能

1.宏观经济目标

(1)经济稳定增长;(2)物价稳定;(3)充分就业;(4)国际收支平衡。

2.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基本条件

总供给=总需求

3.财政可以通过调节财政收支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总供给=总需求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1)调节总量

供>求一增加需求(扩张的财政政策)或减少供给(税收政策);

供〈求—减少需求(紧缩的财政政策)或增加供给(税收政策)。

(2)调节结构

某部分供〉求的产品——增加需求(扩张的财政政策)或减少供给(税收政策);

某部分供〈求的产品——减少需求(紧缩的财政政策)或增加供给(税收政策)。

(3)如何实现?

“相机抉择”

“内在稳定器”

三、财政作用

1.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资源的高效使用;

2.实现收入的合理公平分配,防止贫富两极分化;

3.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第三节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一、财政与其他分配范畴的关系

(-)社会总产品分配原理

1.社会总产品一一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年)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社会产

品的总和。

2.马克思的社会总产品分配原理

社会总产品在进行个人按劳分配之前要进行的扣除:

⑴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补偿基金);

⑵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

⑶用来应付不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⑷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

⑸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部分;

⑹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救济基金。

扣除后余额分配。

(二)我国财政参与社会总产品的分配过程

1.社会总产品提供者

(1)国有经济(2)集体经济(3)个体经济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

(4)私营经济(5)三资企业

2.财政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

留归企业

国有企业纯收入税收

国家集中部分

上交利润

留归企业

集体企业纯收入

国家集中部分一一税收

留归企业

股份制企业纯收入税收

国家集中部分

上交利润(国家股息红利)

留归企业

独资、私营企业、

个体经济纯收入国家集中部分一一税收

(三)财政与其他分配范畴的关系

1.财政分配与工资分配的关系

(1)工资的分类

①物质生产企业职工工资A

②商业等服务企业职工工资B

③机关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c

(2)工资分配对财政分配的影响

增加一一会相应减少利润一一减少财政收入

(A、B)

减少一一会相应增加利润一一增加财政收入

增加一一增加财政拨款一一增加财政支出

(C)

减少---减少财政拨款---减少财政支出

(3)财政分配对工资分配的制约

工资分配受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的制约。

2.财政分配与价格分配的关系

(1)价格与价格分配的含义

①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价格分配是指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发生背离,直接影响到交换双方占有国民收入份额所

形成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2)价格分配对财政分配的影响

流转税增加

上升

所得税增加

价格

流转税减少

下降

所得税减少

上升一一财政支出增加

价格

下降一一财政支出减少

(3)财政分配对价格分配的制约

①财政分配对价格分配具有财力制约作用。

②合理的财政分配是价格基本稳定的基础。

3.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关系

(1)银行信贷分配影响财政分配

①国家财政资金的运动也是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来进行的。

②银行信贷资金使用合理与否,影响财政收入。

银行主要收益=贷款利息收入一存款利息支出

贷款利息变动

存款利息变动

③银行信贷收支平衡或出现顺差有助于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分配对信贷分配的制约

①财政分配的规模制约着信贷分配的规模。

财政性存款是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

②银行利率的变动要受到财政承受能力的制约。

③信贷收支平衡受到财政收支平衡的影响。

4.财政分配与企业财务分配的关系

(1)企业财务分配对财政分配的影响

①企业财务分配是否正确,影响着财政收入。

②企业应上交的数额的正确核算和及时解缴,是国家财政收入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和财政

支出适时安排的保证。

(2)财政分配对企业财务分配的制约

①国家财政通过《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成本开支范围。

②财政分配制约企业纯收入的分配。

二、财政与经济诸环节的关系

(-)社会主义财政与生产的关系

生产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生产。

1.生产决定财政

(1)生产的规模、速度和水平决定财政分配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的规模和结构。

(3)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

(4)社会经济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

2.财政反作用于生产

(1)财政分配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制约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2)财政分配结构影响着生产结构。

(3)财政分配影响着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

(二)社会主义财政与交换的关系

1.交换制约财政

(1)交换的顺利实现是财政分配的前提

收入一一企业产品价值的实现

支出一一购买各种商品

(2)交换影响财政分配的数量及速度

(3)交换形式决定财政分配的形式

2.财政影响和制约交换

(1)合理的财政分配是交换顺利实现的前提;

(2)财政分配速度和结构直接制约交换实现速度和商品交换供求关系。

(三)社会主义财政与消费的关系

1.消费制约财政

(1)消费引导财政分配的去向;

(2)消费通过作用于生产和流通影响财政分配;

(3)消费标志着财政分配的最终实现。

2.财政分配制约消费

(1)财政分配直接影响消费的规模和增长水平

(2)财政分配结构影响消费的结构及制约人民眼前消费和长远消费的关系。

财政作为一种分配形式,与生产、交换、消费经济诸环节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章小结

1.财政概念

2.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3.财政职能

4.社会总产品分配原理

5.财政参与社会总产品的分配过程

6.财政分配与其他分配范畴的关系

7.财政与经济诸环节的关系

一、单选题:

■1.财政的范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其中公债和国家预算最早出现于()。

■A.奴隶社会后期B.封建社会前期

■C.封建社会后期D.资本主义社会早期

-2.资本主义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是()•

■A.税收B.以通货膨胀等手段获得

>C.公债D.国有资产收益

■3.财政产生的根源在()。

■A.国家B.战争C.经济D.生产

■4.封建社会末期,由于收不抵支,出现了取得财政收入的新形式,即()。

>A.捐税B.公债C.国家预算D.官产收入

■5.财政收入完全采取价值形式,最先存在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6.国家财政起源于0

>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D.封建社会初期

■7.财政发展先后经历了()

・A.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B.原始、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C.原始、封建、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D.在我国应为: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8.不同性质的国家,财政分配的方向、内容和形式0

■A.可能完全相同B.没有任何相同点

■C.各不相同,但都围绕政府职能来组织

■D.如果都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则相同。

■9.财政作为一种国家理财现象,最早起源于0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0.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A.国家B.剩余产品C.商品经济D.私有制

■11.财政作为一种特殊的分配属()范畴。

>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既是经济基础又是上层建筑

>D.既非经济基础又非上层建筑

■12.财政分配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A.国家B.企业C.行政事业单位D.个人

■13.财政的本质是()。

■A.物物交换B.货币收支关系C.剩余产品的分配关系D.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4.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国家B.企业C.事业单位D.个人

・15.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

■A.C+VB.C+MC.C+V+MD.M

二、多选题

■1.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0等不同形态的财政。

・A.原始社会财政B.奴隶社会财政C.封建社会财政

■D.资本主义社会财政E.社会主义社会财政

・2.奴隶制国家财政采取的收支分配形式较主要的有0。

■A.实物B.货币C.力役D.价值

■3.在封建社会末期产生的财政新范畴有()。

・A.捐税B.公债C.专卖收入D.国家预算E.赤字财政

■4.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国家财政是指()

■A.原始社会国家财政B.奴隶制国家财政C.封建制国家财政

■D.资本主义国家财政E.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5.国家财政是一个()。

■A.政治范畴B.经济范畴C.社会范畴D.历史范畴E.永恒范畴

■6.财政概念的要素主要指0

■A.财政分配的主体B.财政分配的客体C.财政分配的目的D.财政分配的实质E.财政

分配的内容

三、判断题

■L国家预算早在封建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

>2.公债是封建社会末期出现的财政范畴()。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4.财政分配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但它是通过处理国家与有关各方面分

配关系来实现的。()

■5.财政作为国家集中性的分配,但未必是以国家为代表。()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财政?如何正确理解财政的概念?

■2.试述财政的职能。

■3.试说财政分配与其他分配范畴的关系。

■4.试述财政与生产、交换和消费的辩证关系。

■5.请谈谈你对该门课程的要求和建议。

第二章财政收入

■第一节财政收入概述

■一、财政收入概念

・是指国家为满足实现职能的资金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通过一定的方

式和渠道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所形成的由国家集中掌握的货币资金。

■动态:组织收入的过程;

■静态:组织收入的的结果,一定量的公共性质货币资金。

■二、财政收入的作用

■L改善资源配置

■2.公平收入分配

■3.稳定经济发展

■三、财政收入的原则

・(一)组织财政收入的现代原则

■1.效率原则:国民经济效率;筹资活动效率。

■2.公平原则:受益;支付能力。

(二)我国财政收入的具体原则

・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

・2.兼顾三者两级利益原则

・“三者”:国家、企业和个人

■“两级”:中央与地方

■3.“合理负担”原则一“量能负担”

■四、财政收入分类

・(一)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

・1.税收收入2.国有资产收入3.公债收入4.政府性收费收入

■(D规费:行政规费;司法规费。(2)使用费:

・5.其他收入

・(1)对政府的捐赠(2)罚没收入

(二)按取得财政收入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分类

1.经常性收入2.临时性收入

・(三)按财政资金管理方式分类

■1.预算内收入2.预算外收入

■(4)按财政收入的行政归属分类

■1.中央财政收入2.地方财政收入

五、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

■(-)财政收入的经济来源

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

■(1)扩大生产(2)降低成本(3)提高价格

■(二)财政收入规模

・1.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增长趋势

2.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几个因素

(三)财政收入结构

・1.财政收入的产业结构

・(1)来自第一产业的财政收入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牧业、鱼业)

■农牧业税3%~5%

■农业间接提供的财政收入。

■(2)来自第二产业的财政收入

■第二产业——工业(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煤气等)和建筑业

・税收

■利润

(3)来自第三产业的财政收入

■第三产业:

■①流通部门。

■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税收

■利润

■③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④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2.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

・(1)来自国有经济成分的财政收入;

・(2)来自非国有经济成分的财政收入。

3.财政收入的地区结构

・(1)来自东部地区的财政收入;

■(2)来自中部地区的财政收入;

■(3)来自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

4.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

五、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含义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协调和优化。

■(二)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

・1.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财政收入规模。

・2.经济结构决定财政收入结构。

■3.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合理发挥财政收入对经济的反作用力

・1.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

■(1)因素分析法

■通过寻找最优的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从而得出最优财政收入量。

即:财政收入/国民收入=剩余产品率X财政集中率

(2)图形法一拉弗曲线

m点:产生最大生产量和税收收入。

-m线以上是税收“禁区”,政府税率不应高于此线。

・(3)经验数据法

2.合理发挥各种财政收入形式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力

・(1)税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税收动员储蓄并诱导投资。

・通过自动稳定和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通过税收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

・通过税收促进环境保护。

(2)公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公债调节投资结构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通过公债调节社会总需求。

>调节需求总量

■调节需求结构

■(3)国有资产收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为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提供了财力保障。

・为国有资源重新配置提供了财力保障。

还要收多少税费教育投入才能达标

第二节国有资产收入

一、国有资产收入及形式

(-)国有资产概念与分类

1.国有资产概念

(1)广义: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

依据国家法律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基于国家行政权力行使而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形成的各项资产:

由于接收各种馈赠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的财产;

由于已有资产的收益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资产。

(2)狭义:

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主要指由法律规定和国家资本投资形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

2.国有资产分类

(1)按国有资产经济用途分

经营性国有资产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2)按国有资产存在形态分

有形资产

无形资产

(3)按国有资产行政隶属关系分

国有中央政府管理的资产

国有地方政府管理的资产

(4)按国有资产所处的地理位置

境内国有资产

境外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收入

1.国有资产收入

(1)概念:是指国家凭借其所拥有的资产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2)国有资产收入、国有企业经营收益与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三)国有资产收入形式

1.从国有资本投资取得的收入形式

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形式主要取决于国有资产的经营方式。.

2.从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清算取得收入的形式

3.从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取得收入的形式

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

(一)企业利润的分解

(二)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设置

1.全额利润上缴制度(统收统支)

(1950—1952)(1969—1977)

企业实现的利润全部上缴财政,作为财政收入,企业所需资金(主要是扩大再生产投资)全

部由国家预算拨款。

2.企业奖励基金制度

(1953—1957)(1962—1977)

企业完成:产量、质量、成本、利润计划,按企业工资总额3.5%从实现的利润中提取企业奖

励基金。

3.企业基金制度

(1978)

企业完成:产量、质量、成本、利润、品种、耗、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占用计划,按企业

工资总额5%从实现的利润中提取企业基金。

4.利润留成制度

(19581960年)(19791982)

1958年:企业实现利润由国家和企业实行全额分成

利润留成比例(以“一五”资料核定)=(四项费用+奖励基金+超计划利润奖金)/利润总额

留成部分用于四项费用和职工集体福利等方面。

1979年:利润留成比例(以1978年资料核定)=(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金+企业基金+国家拨付

的科研经费+职工培训费+新产品试制费)/利润总额

1980年:基数利润留成:当年利润中相当于上年的利润的部分按原定比例留成

增长利润留成。

5.利改税制度

(1979年试行,1983年正式实行)

“以税代利”:是将国有企业上交利润改为按国家规定税种和税率交纳税金,税后利润由企

业支配的一种利润分配制度。

(1)1983年6月实行第一步利改税。

对有盈利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润,征收55%的所得税,税后利润用多种形式(利润递增包

干、固定比例上缴、缴纳调节税等)上交一部分给国家,余下留给企业。

对国有小型企业征收八级超额累进税,企业自负盈亏,税后利润归企业支配。

(2)1984年10月实行第二步利改税。

调整税种、税率;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征收55%的所得税同时,分户定率征收调节税:

国有小型企业按新八级超额累进税交纳所得税,税后利润归企业形成生产发展基金、职工福

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

6.承包制度

(1987年开始实行)

(1)“承包制度”:是在坚持国有资产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

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关系,使企业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的国有资产经营形式。

(2)内容

一是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切实落实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是按照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分成、欠收自补的原则,确定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

系;

(3)承包形式

两包一挂:包上缴利润、包技术改造项目,工资总额同上交利税挂钩;

上交利润递增包干;

上缴利润基数包干,超收按比例分成:

微利、亏损企业利润包干或亏损包干;

行业投入产出包干:石油、煤炭、石化、冶金、有色、铁路、邮电等。

7.税利分流制度

(88年试点、94年全面推行)

(1)概念

国家将企业利润中凭借政治权力应征收的所得税和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应获得的利

润分渠道征收,并改税前还贷为税后还贷的利润分配制度。

(2)理论依据

①国家对国有企业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

②两权分离理论。

(3)主要内容

①实行税利分流、分征和分渠道管理;

②统一企业所得税率为33%;

③基建贷款改税前还贷为税后还贷;

④取消调节税,停止征收“两金”,实行税后利润多种办法上交。

(三)国家参与国有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形式

L股份制与国有股分红

①弥补被没收的财产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②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③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④提取公益金。

⑤支付优先股股利;⑥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⑦支付普通股股利。

2.承包制与税后承包上交利润

实行税利分流以后,实行税后承包上交利润。

3.租赁经营与租金

承租方向国家交纳租金并依照合同实行自主经营。

三、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

(-)国有资产管理

1.概念

是国家以产权为基础,以提高国有资产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资产占有

者和使用者为对象开展的管理活动。

2.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内容

・投入的管理

>存量经营的管理

-收益分配的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3.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确保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

(二)通过资本运营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目标

1.资本运营的概念

资本运营是把企业所拥有的有形与无形的资本存量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动资本,通过优

化配置的流动、收购、兼并、重组、参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有效运营,使企业

具有资本扩张、置换的能力,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

2.资本运营的特征

(1)增值性⑵流动性⑶风险性

3.资本运营是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目标的理想路径

资本运营有助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资本运营有助于确保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

(三)国有资本运营的操作方法

1.企业并购

兼并:A+B=A

联合:A+B=C

收购:参股收购、控股收购和全面收购。

2.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3.出售变现

4.优势企业托管效益差的国有企业

5.股权与债权互换

国有资产流失方式

一是政府干预,强行向企业摊派和担保。

二是缺乏科学论证,造成决策失误。

三是大办三产,进行关联交易,转移利润。

四是利用改制、重组,转移资产和利润。

五是利用职权徇私舞弊,为配偶、子女谋私。

六是被外商特别是假冒外商套取资金。

七是炒作、私分股票和期货、债券。

八是私设小金库、账外账,吃喝玩乐,挥霍浪费。

九是贪小利,吃大亏,有些企业违规拆借。

第三节公债

一、公债概述

(-)公债概念

是指国家以债务人身份,采用信用的方式,按规定的办法和程序向国内外举借的债务o

1.公债是各级政府借债的统称。

2.公债是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

3.公债是政府信用或财政信用的主要形式;

4.公债是政府可以运用的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二)公债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1.公债产生的条件

(1)财政支出的需要——客观要求

(2)借贷资本的存在——可能性

2.公债发展的条件

(1)需要一弥补赤字、调控经济

(2)条件一物质条件、技术条件和政治条件

(三)我国公债的历史与现状

清朝光绪20年(1894)举借第一次公债——息借商款

清朝光绪24年(1898)发行了第一次公债券——昭信股票

1.内债的历史与现状

(1)1950年一胜利折实公债

(2)1954-1958—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3)1959-1980—停止公债发行

(4)1981至今一公债大发展时期

2.外债的历史与现状

1951T957年i㊀苏联、东欧

1958-1978/停止借外债

1979至今i,外债大发展时期

(三)公债的作用

1.从财政角度讲

(1)公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

(2)公债是筹集建设资金的较好方式。

2.从经济角度看

(1)调节积累与消费,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化;

(2)调整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3)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

(4)调节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①调节需求总量

总需求>总供给——发行公债

总需求〈总供给——收回公债

②调节需求结构

发行国内公债将消费需求转化为积累需求

③发行外债影响需求和供给

外债一外汇储备一中央银行购入一增加货币投放一增加需求

外债——购买物资——增加国内供给

(四)公债的种类

1.按发行期限划分

短期公债:1年以内

中期公债:no年

长期公债:10年以上

永久公债(无期公债)

2.按举债形式划分

(1)政府契约性借款(2)发行公债券

3.按发行区域划分

(1)国内公债(2)国外公债

4.按流通与否划分

(1)上市公债(2)不上市公债

5.按发行的性质划分

(1)自由公债(2)强制公债

6.按发行主体划分

(1)中央公债(2)地方公债

7.按公债用途划分

(1)行政公债(2)财政公债

8.按公债利率形式分

(1)固定利率公债(2)浮动利率公债

二、公债制度

(-)公债发行

1.公债发行条件

(1)公债发行额(2)公债的期限(3)公债的发行价格(4)公债券的利率

公债票面金额及编号等

2.公债发行方式

(1)公募法

①直接公募法②间接公募法③公募招标法

竞争投标

价格投标——定率竞价

利率投标---定价竞率

非竞争投标

(2)包销法(承受法)

(3)公卖法

(-)公债的偿还

1.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

(1)预算直接拨款(通过预算列支)(2)预算盈余(3)设立的偿债基金

(4)每年新发行公债收入的一部分

2.公债偿还的方法

公债付息方式

(1)按期分次支付法(2)到期一次支付法

公债还本方式

(1)分期逐步偿还法(2)抽签轮次偿还法(3)到期一次偿还法

(4)市场购销偿还法(买销法)(5)以新替旧偿还法

三、公债管理

(一)内债管理

1.确定合理的内债规模(需要、可能、偿还)

(1)从用债的需要来看

政府预算差额。

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需要。

(2)从发债的可能性来看

公债的承受能力

应债客体——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水平

应债主体——收入水平

公债的偿还能力

债务依存度=当年的债务收入/当年财政支出X100%

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为应避

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25%~30%

偿债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X100%

一般认为应为8%、1096

债务负担率=当年国债累积额/国内生产总值X100%

发达国家一般认为不超过避

2.建立合理的内债结构(成本、风险)

(1)合理的公债期限结构;(2)合适的持有者结构;(3)合适的利率水平与结构。

(-)外债管理

1.外债的主要形式

(1)外国政府贷款;(2)国际金融机构贷款;(3)外国银行贷款;

(4)出口信贷:(5)发行国际债券。

2.确定适度的外债规模(需要、可能、偿还)

(1)指标衡量

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出口收入X100%

国际公认安全线20%危险线30%。

经济债务率=当年外债余额/GDPX100%

国际公认安全线<30机

出口债务率=当年外债余额/当年出口收入X100%

国际公认安全线<100%»

我国外债风险指标一览表

(2)国内配套能力

资金配套

措施配套

物资配套

3.建立合理的外债结构

(1)外债来源结构(地区来源结构、主体来源结构);(2)外债期限结构;

(3)外债币种结构;(4)外债利率结构;(5)外债借入者结构。

(1)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结构贷款25.76%;商业贷款74.24%o

(2)中长期贷款43.6%;短期贷款56.40%。

(3)美元68.55%;日元11.3%;欧元7.27%;其他1288%

本章小结

1.财政收入概念2.财政收入形式3.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

4.国有资产收入概念与形式5.税利分流制度6.公债概念

7.公债作用8.公债发行与偿还9.公债管理

第三章税收

第一节税收原理

■一、税收概念与特征

■(一)税收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地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

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1)主体(2)目的(3)征税依据(4)实质

(二)税收特征

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规范性)。

二、税收原则

概念一一是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也是评价税收政策好坏、鉴别税

制优劣斩的准绳。

(-)古典税收原则

■1.威廉•配第的税收三原则

■《赋税论》(1662)、《政治算术》(1690)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公平(税负)

简便(手续)

节省(费用)

2.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

平等

确实

便利

3.以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为标准

4.以计税依据为标准

(-)税制结构

1.概念

是指由若干个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税种而形成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税收体系。

2.分类

①单一税制结构

是指只有一个税种构成的税收体系。

②复合税制结构

是指由若干个税种构成的主次有序、相辅相成的税收体系。

3.税制结构模式

(1)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以全值流转税为主体

以增值流转税为主体

(2)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3)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五、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概念

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办法的总称,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二)税收制度构成要素

1.纳税人(课税主体或纳税主体)

(1)含义:

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纳税人与负税人(3)纳税人与代扣代缴义务人

2.征税对象

(1)征税对象(2)税目(3)计税依据(税基)

3.税率

含义: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

形式:

(1)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2)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

平均税率(Ta)=T(全部应纳税额)/Y(全部税基)

边际税率(Tm)=△!1(应纳税额增量)/(税基增量)

⑶附加与加成

(4)比例税率、定额税率与累进税率

1)比例税率

含义:是指不分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

特点:税率不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变化而变化。

优点:具有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计算简便。

缺点:不能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

具体形式:

统一比例税率

差别比例税率

一一产品差别比例税率(消费税)

一一行业差别比例税率(营业税)

一一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农业税)

幅度比例税率(娱乐业5%-20%)

2)定额税率

含义:是按征税对象的自然单位数量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税额的税率。

特点:税率与征税对象的价格没有直接联系。

优点:有利于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计算简便。

缺点:难以实现财政收入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

适用范围比较窄。

形式:地区差别定额税率

幅度定额税率

分类分级定额税率

3)累进税率

含义:是将征税对象按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级距,且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渐递增的税率,

即边际税率递增。

特点:税率与征税对象同方向变化。

优点:符合量能负税原则;

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明显。

缺点:计算比较复杂;

有i°鞭打快牛i土的负作用。

形式: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将征税对象全部数额作为计税依据,按最高边际税率计算税额的一种形式。

超额累进税率

是将征税对象按数额由小到大分成若干等级部分,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递增比

例税率的税率。

4.纳税环节

指在商品流转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同一种税

一一只在一个流转环节课征(一次课征制);

一一在每一个流转环节课征(多次课征制)。

5.纳税期限

是指纳税人应向国家缴纳税额的法定期限。

按期纳税;

按次纳税;

按年计征、分期预缴。

6.减税免税

(1)含义

对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减税、免税

(2)减免的形式

①税基式减免

A、起征点B、免征额C、项目扣除

②税率式减免

③税额式减免

7.违章处理

①含义:是税法规定的对违反税收规定行为所采取的处罚措施。

②违章行为

A、一般违章行为B、欠税C、漏税D、偷税E、抗税

③违章处理的主要方法

A、批评教育B、经济制裁C、追究刑事责任

六、九四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个人所得税一一个人所得税

■个人调节税一一个人所得税

■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一一个人所得税

■免征额800元/月

■外籍人员4000元/月

■采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5%—45%)

(2)企业所得税的改革

■国营企业所得税一一企业所得税

■集体企业所得税一一企业所得税

■私营企业所得税一一企业所得税

■税率统一为33%

■取消国营企业调节税及征收的“两金”,建立新的规范化的企业还贷制度。

(3)流转税的改革

■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

(4)其他税种的改革

■a、开征土地增值税

■b、开征证券交易税

■c、改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城乡维护建设税

■d、取消奖金税、特殊消费税、烧油特别税、集市交易税、牲畜交易税。

■筵席税、屠宰税是否征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e、将盐税并入资源税

第二节流转税

・一、概述

■(一)概念

・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对象征收的各种税的总称。

・(二)特点

・1.间接税--转嫁性2.对物税一中性税(累退性)3.收入稳定4.计征简便

・(三)种类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二、增值税

(一)概念

是以商品流转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二)怎样理解增值额?

■L从理论上看:增值额=(C+V+M)-C部分

■2.从商品流转全过程看:各流转环节的增值额之和=最终销售额

■产销环节购入额销售额增值额

・原材料生产003030

・产成品生产307040

■批发709020

・零售9010010

■合计290100

・3.从单个单位看:

・增值额=商品销售额或经营收入额-规定的非增值性质项目

■(三)增值税类型

■L生产型增值税

■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折旧

■国民生产总值

■增值额X+V+M(销售额)-G(劳动对象的转移价值)

■2.收入型增值税

■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国民收入

■增值额=C+V+M(销售额)-C(G+Cz)

■3.消费型增值税

■增值额=C+V+M(销售额)-3一同期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

・总产品一投资品=消费品

■(四)增值税特点

■1.税不重征2.普遍征收3.道道征税4.转嫁税负

(五)增值税基本税制要素

■1.纳税人

■在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

■2.征税对象

■(1)销售货物

・A、货物——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气体,不包括不动产及无形资产。

・B、销售——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

・有偿——从购买方取得货币、实物和其他经济利益。

・C、视同销售货物——是将不属于销售范围或尚未实现的销售货物,视同销售处理,纳入

增值税征收范围。

・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销售代销货物;

・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

(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分配给股东或

投资者、无偿赠送他人;

■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仄混合销售——是指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

・对从事货物的垄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以及以从事货

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非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

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

・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征收增值税。

■(2)加工、修理修配

■加工是指有偿受托加工货物;

■修理修配是指有偿受托修理修配。

■(3)进口货物

■指由国外进入我国关境的货物。进口货物增值税由海关代征。

■3.税率

■一般纳税人:

销售或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17%;

销售或进口五类商品:13%;

出口货物:0;

小规模纳税人:

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3%o

(六)增值税的计算

1.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1)直接计算法

应纳增值税额=(企业本期销售额一法定外购扣除项目)X税率

(2)扣税法

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X税率一法定外购扣除项目X税率

=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2.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一进项税额=当期销售额X税率一进项税额。

(1)销项税额的计算

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计税依据)X税率

销售额=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价外费用:手续费、补贴、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包装费、储存费、优

质费、包装物租金、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和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费用。

销售额不包括:

①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非本企业收入。

②同时符合以下两条件的代垫运杂费。

承运部门的运费发票是开具给购货方的;

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货方的。

③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代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

A.由国务院或者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由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

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B.收取时开具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印制的财政票据;

C.所收款项全额上缴财政。

④销项税额。

采用价税合并定价——将含税的销售额调整为不含税的销售额。

计算公式: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由税务部门确定销售额的情况

如果企业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以及企业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

为而无销售额时,税务部门按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

一、按企业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二、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属于应征消费税的货物: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消费税额

・(2)进项税额的计算

■A、进项税额

■=外购额X税率

・B、准许抵扣的进项税额

・①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②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③购进免税农产品的的进项税额,按照买价的13%抵扣。

■④购进或者销售货物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运输费用按7%抵扣。

■C、不准许抵扣的进项税额

・①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

税劳务;

・②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

・③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④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

・⑤上述①〜④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

■(3)举例

■例题1: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3月份销售商品1000件,每件200元(不

含税)。该商品适用17%的税率。当月购进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注明的税

款为17000元,当月该公司还购进免税农产品10000元,支付运输费用10000元。请计算该

公司2009年3月份需要缴纳多少增值税?

答案:

■解:

■该公司销项税额=1000X200X17%=34000元

・该公司购进原材料的进项税额=17000元

・购进免税农产品的进项税额=10000X13%=1300元

■支付运输的进项税额=10000X7%=700元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一当期进项税额

■=34000-17000-1300-700=15000元

・例题2: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钢材2000吨,共付款480万元,已验收入库并取得增值

税专用发票。当期将其中1500吨用于生产应税产品,500吨用于本单位福利设施工程,该

纳税人本期对外销售各种应税产品500万元,应税产品用于本企业基本建设工程按出厂价

计算计60万元,该应税产品适用税率17%,试计算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解:

■不含税购入额=480/(1+17%)

■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480—480/(1+17%)]X3/4=52.31万元

■应税产品销售额:500+60=560万元

■销项税额=560X17%=95.2万元

■应纳税额=95.2—52.3=42.9万

・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销售额X征收率

■例题3:某企业是从事商品零售的为小规模纳税人,2009年3月,取得商品销售额(含增

值税)10万元,取得进货普通发票,发票上记载的进货数额是6万元。该企业2009年3月

当缴纳多少增值税。

■解: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100000+(1+3%)=97087元

■应纳税额==97087X3%=2913元

■4.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X适用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例4:某公司进口一批货物,海关确定的关税完税价格为1000万元,需要缴纳关税100万

元,需要缴纳消费税200万元。该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请计算该货物需要缴纳多

少增值税?

・解:该货物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为:(1000+100+200)X17%=221万元

习题

>某工业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999年10月购销业务情况如下:

・(1)购进生产原料一批,已验收入库,取得的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价、税款分别为23万元、

3.91万元,另支付运费(取得发票)3万元;

・(2)购进钢材20吨,已验收入库,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税款分别为8万元、

1.36万元;

・(3)直接向农民收购用于生产加工的农产品一批,经税务机关批准的收购凭证上注明价款

为42万元,同时按规定交纳了收购环节的农业特产税2.1万元;

■(4)销售产品一批,货已发出并办妥银行托收手续,但货款未到,向买方开具专用发票注

明销售额42万元;

・(5)将本月外购20吨钢材及库存的同价钢材20吨移送本企业修建产品仓库工程使用;

・(6)期初留抵进项税额0.5万元。

■要求:计算企业当期应纳增值税和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答案:

■(1)销售产品办妥托收手续计算销项税额=42X17%=7.14万元

・(2)进项税额=原材料+自算可抵运费+钢材+自算农产品-改变用途进项税转出

■=3.91十3X7%十1.36十(42+2.1)X13%—(1.36X2)=10.383万元

■(3)当期应纳税额=7.14-10.383-0.5=-3.743万元

■期末留抵3.743万元

三、消费税

(-)消费税概念

■以某些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消费税的特点

■1.从征税范围看,选择性商品税。

■2.从纳税环节看,单一环节征收。

■3.从计税依据看,实物量与价值量并存。

■4.从税率结构看,实行差别比例税率。

(三)消费税税制基本要素

■L纳税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生产

■委托加工

■进口

■2.征税对象

■是选择部分消费品作为课税对象征税。

■3.税率

新税制实现以来消费税率调整

・(1)从1994年1月1日起,对甲类卷烟暂减按40%的税率征收消费税。

■(2)从1994年1月1日起对香皂暂时减按5%的税率征收消费税。

・(3)从1994年1月1日起,对金银首饰消费税由10%的税率减按5%的税率征收。

・(4)从1995年1月1日起,金银首饰消费税由生产环节改在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税

率调整为5%。

・(5)以对摩托车胎消费税从1996年1月1日起至1997年12月31日止,暂按

5%的税率征收。

■(6)从1998年7月1日起,将卷烟消费税税率由现在执行的40%调整为:甲类卷烟

50%;乙类卷烟40%;丙类卷烟和雪茄烟25%;进口卷烟50%。

■(7)2001年卷烟消费税改为从量定额与从价定率相结合复合计税。先从量定额征收,税率

为150元/箱(5万支),然后按照调拨价再从价征税(每条200支)调拨价(不含增值税)

<50元,税率30%;每条调拨价(同上)》50元和进口卷烟,税率为45%。

■(8)2001年对白酒改为从价和从量相结合复合计税.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在维持按出厂

价25%和15%从价定率征收的基础上,再对白酒按0.5元/斤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

・适当调整啤酒的定额税率.每吨啤酒出厂价(不含增值税)23000元,税率为250元/吨;每

吨啤酒出厂价(不含增值税)<3000元,税率为220元/吨...\消费税改革

4.纳税环节

(1)生产

对外销售一销售

自产自用

■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

■用于其他方面的,于移送使用时纳税。

(2)委托加工一交货

(3)进口一报关进口

(四)消费税的计算

■方法:

■从价定率、从量定额,或者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税。

1.从价定率计算应纳税额方法

■(1)销售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销售额X比例税率

・销售额同增值税

(2)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

・应纳税额=同类消费品销售单价X自产自用数量X比例税率

・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

・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比例税率)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X消费税比例税率

(3)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

・应纳税额=同类消费品销售单价X委托加工数量义比例税率

・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

■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

・组成计税价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