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突破复习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多元起源,相对独立;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原核心,多元一体;华夏认同,天下一家。一、历史线索(一)原始社会:
1.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约1.5万年)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5万年——约5000年)
三皇五帝传说时代:公元前26世纪——公元前22世纪(新石器时期)
三皇:伏羲(天皇)、神农(地皇)、黄帝(人皇)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一、历史线索(一)原始社会:
原始农业诞生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础。
农业出现的影响:①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改善生存条件,促进人口增长)②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迁徙而居到定居,聚落、城市产生,生产分工,宗教、文学产生)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一、历史线索唯物史观——生产力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1)国家的实质:是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行使国家权力的工具。(2)国家的基本特征:按地域划分居民和公共权力的建立。(3)早期国家起源的突出标志:金属器具使用、贫富分化产生、文字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等。一、历史线索(二)先秦:夏、商、周三代夏:公元前2070年(家天下,世袭制,启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商朝:汤灭夏)
启的夺权是质变,是野蛮与文明、部落制度与国家的分野
禅让制:儒家理想政治—推位让贤;后世的禅让闹剧——政治合法性的获得;商:公元前1600年(定都亳(商丘))——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殷——公元前1046年(纣王执政)
国家结构:内外服制。内服:又称王畿,天子直接统治区域;
外服:通过地方诸侯管理一、历史线索(二)先秦:夏、商、周三代
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定都丰镐)——公元前771年,西周亡,东周建立(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杀妻欲灭太子(周平王),宜臼祖父申侯联合犬戎灭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二、西周的制度(一)西周的封建制度(春秋战国分封制逐渐瓦解)1.封建:又称分封制或封邦建国2.背景:1046年,灭商,东征疆域扩大3.封建的目的:巩固周王室统治(封建诸侯,以藩屏周)4.分封概况:兄弟之国,姬姓之国四十;封七十一国,姬姓五十三人。
齐:姻亲太公吕望;鲁:周公长子伯禽
卫:武王之弟康叔;唐:成王之弟叔虞
燕:贵族召仁奭;宋:殷贵族微子启
营建东都洛阳:为看守殷残余势力叛乱。二、西周的制度(一)西周的封建制度(春秋战国分封制逐渐瓦解)二、西周的制度(一)西周的封建制度(春秋战国分封制逐渐瓦解)5.影响(1)积极: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传播了周文化,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2)消极: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二、西周的制度(一)西周的封建制度(春秋战国分封制逐渐瓦解)5.影响问题思考:分封制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1)从分封对象看:王族—旨在使封国宗亲化,以实现“选建明德(王室亲族),以蕃屏周”。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天子对其分封并与之联姻,一方面,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族众的交流,另一方面,便于对其进行统治,有利于“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
(2)从封国的人群看:封国都城及近郊,居住着被分封子弟及其率领的军队、专业技工等,谓之“国人”。居住在乡野的土著居民,称为“野人”。封国内的不同人群,构成了一个多元的复杂社会,推动文化大融合。【真题演练】(2017年全国卷I)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政治文化—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二、西周的制度(二)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建立权力的分配标准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实质:族权的延伸作用: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维护周王室统治,解决和缓和贵族内部权力利益分配矛盾大宗与小宗:大小宗相对,大宗——家族领袖,行政权,军权(里)宗法制====分封制(表)宗法制维护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二、西周的制度(二)宗法制
二、西周的制度(三)礼乐制
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一簋概念“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内容要求不同等级都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目的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解决权力认同问题实质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影响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瓦解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三、夏商周政治特点1.属早期国家阶段,国家机器初具形态,体系尚未完备;2.政治权力尚未高度集中,权力分散与各级贵族,王是松散的方国联盟首领,维系联盟的主要纽带,是王室的实力。王室实力一旦衰落,导致方国离心叛乱。(西周对地方的控制有所加强。)3.最高统治者王或天子是族权王权和宗教权的最高领袖。【商周时期王权的特点:君主权力并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选择性必修1)】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故夏、殷间政治与文物之变革,不似殷、周间之剧烈矣。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殷周制度论》)王国维(1877--1927)【拓展提升】殷周之变
国家治理—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商周时期的国家治理
材料一商人与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以此认同。在王畿之外,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
同意识。——许倬云《西周史》
材料二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
“藩(蕃)屏”。——摘编自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探究问题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朝、西周国家管理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探究说明本主题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商代、西周时期的地方治理情
况,认识到从商到西周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严密,感悟周代分封对
各地开发、文化传播、民族交融的促进作用,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答案
变化: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度。
影响: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的政治控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纽带,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人们的心理认同,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形成与发展。分封制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传统文化格局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拓展提升】殷周之变
国家治理—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商周时期的国家治理
【拓展提升】殷周之变内服(王畿)外服
商王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方国联盟的首领,维系这个联盟的纽带主要是商王朝的实力,维系的标志是方国向商王室的贡奉。商王朝实力的衰弱往往会导致方国的离心乃至叛乱。
政治文化—从“神本”到“民本”——商周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材料一
商代统治者认为,上帝是商王的祖先,而商王则是上帝的嫡系子孙。这就使商王从血缘关系上找到了作为上帝合法代理人的依据,不仅
上帝与祖先合而为一,而且上帝—祖先—商王也三位一体了。
材料二周公告诫成王说,“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他主张“裕民”,所谓“裕民”,就是宽以待民。宽以待民就要“明德慎罚”。
——以上均摘编自董英哲《从神本主义到民本主义》
探究问题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商相比,西周的治国思想有何新变化。
探究说明本主题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商代、西周时期统治者的统治思想,明晰商至西周时期,统治者的治国理念由对神和祖先的绝对崇拜发展到萌发“敬德保民”意识,认识到“敬德保民”能够适应西周统治的需要,从而厚植为民情怀,同时提高运用材料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参考答案商代时把上帝当作商王的祖先,形成了帝、祖、王三位一体的观念,强调统治者权力的神圣性,把“天之罚”的思想推向高峰。西周时强调统治者“德”的重要性,形成“敬德保民”“裕民”“明德慎罚”的理念,初步实现治国思想由“神本”到“民本”的转变。【拓展提升】殷周之变
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曹兵武《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战国纷争之际,各国都恪守着天下定予一的信念,他们争论的出发点是如何统一,却不是是否统一。—许倬云《文化与亲缘——中国人双重认同的根源》【拓展提升】政治文化—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2017年全国卷I)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拓展提升】政治文化—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2020天津,3,3分)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拓展提升】政治文化—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由于受中国传统的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社会形成了长幼尊卑的等级观念和“尊祖敬宗”的文化认同,形成了基本的生活秩序,使乡村得以基本实行自治和自律
(2011年全国卷I)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拓展提升】政治文化—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2.农业的出现奠定了文明的基础,为什么?3.文明的起源实质上就是国家的起源,为什么?4.夏、商、西周的国家形态属于早期国家,其特点有哪些?【问题思考】
第二讲
中华文明的转型
—春秋张国(BC770-BC476-BC221)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春秋争霸,战国兼并。铁器牛耕,精耕细作;土地私有,小农经济。变法图强,富国强兵;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学在民间,百家争鸣;华夏认同,缔造统一。一、历史线索时间: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封晋,标志着春秋结束;战国:公元前453——公元前256年东周被灭—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一、历史线索
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在听命于周天子。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史书将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一、历史线索
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如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不满足自己的封号,纷纷改称“王”。一些诸侯国为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天下。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周王室也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二、历史概况大变革时代——中国历史第一次转型1.政治领域:(1)礼崩乐坏,王室衰落,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2)私家、卿大夫阶层新起(田氏代齐,三家分晋,陪臣执国命);(3)地主阶级(商鞅变法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军功贵族、“士”阶层兴起;(4)变法图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兴起(战国);(5)集权制度开始形成—郡县制,封建官僚体系(文武分职);二、历史概况大变革时代——中国历史第一次转型2.经济领域:
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表现:大量私田出现,导致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小农经济形成,由此导致租税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工商食官局面打破;重农抑商。3.文化领域:
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教育的垄断局面打破,百家争鸣,文化繁荣。4.民族融合,华夏认同。二、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三、百家争鸣(一).儒家孔子(创始人),代表没落贵族阶级利益。
1.核心主张:
(1)仁者爱人。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2)克己复礼。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但也承认制度因时代变化而有所损益。
2.贡献:首倡私学,有教无类;整理六经,文化传承;3.著作: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三、百家争鸣(一).儒家孟子(约BC372-BC289):
主张:仁—仁政(前提:制民之产)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伦理观—人性本善(人性善,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养浩然之气”
荀子(约BC313-BC238,诸子百家集大成者):
主张:仁义、王道(圣人的统治)民本思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性恶论:隆礼重法(人性本恶,法家思想,需用礼乐制度约束自己)
儒家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二、百家争鸣(二)道家老子(约BC571—BC471):
(1)朴素的唯物论: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
(2)朴素的辩证法: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3)政治观: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庄子(约BC369-BC286):抛弃差别等级观念,崇尚逍遥自由,追求精神解放。二、百家争鸣(二)道家(三)法家
韩非(约BC280--BC233):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历史进步观(法后王);循名责实(按照职位落实责任)。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要赏罚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最终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四)墨家
墨子: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二、百家争鸣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易大传: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我曾经在私下里研究过阴阳之术,发现它注重吉凶祸福的预兆,禁忌避讳很多,使人受到束缚并多有所畏惧;但阴阳家关于一年四季运行顺序的道理,是不可丢弃的。】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儒家学说广博但殊少抓住要领,花费了气力却很少功效,因此该学派的主张难以完全遵从;然而它所序列君臣父子之礼,夫妇长幼之别则是不可改变的。】二、百家争鸣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墨家俭啬而难以依遵,因此该派的主张不能全部遵循;但它关于强本节用的主张,则是不可废弃的。】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却刻薄寡恩,但它辨正君臣上下名分的主张,则是不可更改的。】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道家使人精神专一,行动合乎无形之"道",使万物丰足。道家之术是依据阴阳家关于四时运行顺序之说,吸收儒墨两家之长,撮取名、法两家之精要,随着时势的发展而发展,顺应事物的变化,树立良好风俗,应用于人事,无不适宜,意旨简约扼要而容易掌握,用力少而功效多。】二、百家争鸣(五)百家争鸣的意义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得到了大发展,奠定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3.促成士人主体人格的形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4.构成中华文化主体精神;儒家——伦理与社会责任法家——改革图治道家——人生之哲理三、选择性必修连接先秦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选择性必修3)(一)发展历程1.先秦:中华文化的起源(1)多元起源、分布广泛,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2)西周:敬天保民,建立了以人(宗法制)为中心的礼乐制度。2.春秋战国:(1)华夏认同: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2)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选择性必修3)(二)内涵1.重视以人为本
周公—“敬天保民”,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孔、孟为代表的的儒家—民本思想/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法家管子—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老子—道法自然;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天人合一—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选择性必修连接先秦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选择性必修3)(二)内涵4.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西周初年—“明德”、“敬德”;孔子—“为政以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墨子—“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5.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6.主张和而不同
孔子、孟子—“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三、选择性必修连接先秦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选择性必修3)(三)特点和价值特点本土性: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连续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装作业合同范例
- 天价豪宅拆迁合同范例
- 商标异议合同范例
- 使用林地合同范例
- 井盖验收合同范例
- 正规电脑供货合同范例
- 电脑设备供货合同范例
- 医药公司委托销售合同范例
- Unit 9 Yes,I can!(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沪教版(五四制)(2024)英语一年级上册
- 辐射安全管理复习题
- 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安全操作资格培训教材课件
- 绘画心理治疗专家讲座
- 合同Amazon店铺代运营协议模板
- 小学少先队活动课赣教三年级上册主题一唱响嘹亮的队歌勇敢前进
- 拉丁字母字体造型规律课件
- 《穿井得一人》《桑中生李》阅读练习及答案
-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虎门销烟》教案
- 装饰装修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 2022年《导游业务》期末试卷及答案
-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习题20题版含答案及解析
- 人员信息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