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秋寄子由赏析这首七律是王令二十二岁时的作品,当时他在天长束氏学塾伴读已有三年,感叹壮志难伸,念及同里友人满执中〔字子权〕平昔互相砥砺的情谊,在这年秋天寄去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怀抱。诗的头两句:“楼前暮霭暗平林,楼上人愁思意深。〞写秋天的黄昏,诗人独自登楼,楼前纵目,远处的树林,已经笼罩在暗淡的烟霭中间,他抱着深深的愁思,感叹时光易逝,在客地怀念自己的友人。前一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后一句写此时此境人的思绪,为全诗定下基调。第三四两句:“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是即景抒情之笔。诗人想到,这眼前薄薄的云彩,只怕未必能降下雨来;又想到已是秋天,秋天从来就是多阴的。自己是一个书生,就想浮在天空的薄云,能够兴霖作雨吗?当时的局势,正像这么一个多阴的秋天,诗人不知道它有没有放晴的时候。少年时候,他和满子权都怀有济时的壮志,他曾称颂满子权的诗作,有“万古晴天雾雳飞〞阵样的奇思壮采。他不知道他的友人,对着这多阴的秋天,怎样操持自己的生涯。兴念至此,他感到自己和满君一样,虽有“神龙攀白日,挟雨万里飞〞的壮志,但是这薄云载不了神龙,难以挟雨奋飞,只好付之一叹而已。诗人接着用五六两句,写他自己的近况:“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在天长束氏家塾转瞬三年,束家因为怜恤他贫穷,所以招他来伴读。虽然东家束伯仁待他很好,得暂时免受饥寒之苦,但并非久计;在潦倒沉沦、一贫彻骨的困境中,所以有“三年客梦迷归路〞的感叹。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在天长的时候,“虽贫不应举〞,“不干仕〞,但坚持“虽穷贱死而不回〞的操守。他认为当时是“天下无道〞,谋到官位也不能达到“有功于天下〞的目的,诗中“一夜西风老壮心〞之句,不只是抒发怀才不遇的哀怨,更在于吐露将从此而无法实现政治抱负的愤慨。“壮心〞是指“壮志〞,本来已有壮志难伸之感,加上一夜西风的劲吹,这就迸发出壮心已老的哀痛。在结尾两句,更深沉地向友人倾诉说:“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并不是一个消极人物,他也有冲决黑暗的雄心,在贫穷、饥饿、困厄的状况下,他曾把自己的悲伤写入了很多诗歌,试图在这些篇章中寄托自己难以实现的“憾恨〞,此时“欲作新声〞,也正是为了这点,他把在新声中所要倾吐的心志,说成是“遗恨〞,可见哀痛之深。接着他又感到知已难逢,知音殊少,满子权兄弟虽然和他是至交,而且也是有志之士,但同样沉沦下层,爱莫能助,所以才有“直弦先断泪盈琴〞的感概。此调未弹,琴弦先断,在《哭诗六章》中也曾写道:“哀弦直易绝,哭词曲难终!〞“切切复切切,泪尽琴弦绝!〞他朝歌暮哭,只想对知己一诉这样的衷曲,充分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悲怆之情。全诗惜时光的易逝,感壮志的难酬,伤客地的凄凉,慨知音的难遇,是当时有志的贫士的共同遭遇,有一定的社会意义。2.诗歌鉴赏《秋日寄满子权》这首七律是王令二十二岁时的作品,当时他在天长束氏学塾伴读已有三年,感叹壮志难伸,念及同里友人满执中〔字子权〕平昔互相砥砺的情谊,在这年秋天寄去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怀抱。诗的头两句:“楼前暮霭暗平林,楼上人愁思意深。〞写秋天的黄昏,诗人独自登楼,楼前纵目,远处的树林,已经笼罩在暗淡的烟霭中间,他抱着深深的愁思,感叹时光易逝,在客地怀念自己的友人。前一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后一句写此时此境人的思绪,为全诗定下基调。第三四两句:“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是即景抒情之笔。诗人想到,这眼前薄薄的云彩,只怕未必能降下雨来;又想到已是秋天,秋天从来就是多阴的。自己是一个书生,就想浮在天空的薄云,能够兴霖作雨吗?当时的局势,正像这么一个多阴的秋天,诗人不知道它有没有放晴的时候。少年时候,他和满子权都怀有济时的壮志,他曾称颂满子权的诗作,有“万古晴天雾雳飞〞阵样的奇思壮采。他不知道他的友人,对着这多阴的秋天,怎样操持自己的生涯。兴念至此,他感到自己和满君一样,虽有“神龙攀白日,挟雨万里飞〞的壮志,但是这薄云载不了神龙,难以挟雨奋飞,只好付之一叹而已。诗人接着用五六两句,写他自己的近况:“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在天长束氏家塾转瞬三年,束家因为怜恤他贫穷,所以招他来伴读。虽然东家束伯仁待他很好,得暂时免受饥寒之苦,但并非久计;在潦倒沉沦、一贫彻骨的困境中,所以有“三年客梦迷归路〞的感叹。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在天长的时候,“虽贫不应举〞,“不干仕〞,但坚持“虽穷贱死而不回〞的操守。他认为当时是“天下无道〞,谋到官位也不能达到“有功于天下〞的目的,诗中“一夜西风老壮心〞之句,不只是抒发怀才不遇的哀怨,更在于吐露将从此而无法实现政治抱负的愤慨。“壮心〞是指“壮志〞,本来已有壮志难伸之感,加上一夜西风的劲吹,这就迸发出壮心已老的哀痛。在结尾两句,更深沉地向友人倾诉说:“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并不是一个消极人物,他也有冲决黑暗的雄心,在贫穷、饥饿、困厄的状况下,他曾把自己的悲伤写入了很多诗歌,试图在这些篇章中寄托自己难以实现的“憾恨〞,此时“欲作新声〞,也正是为了这点,他把在新声中所要倾吐的心志,说成是“遗恨〞,可见哀痛之深。接着他又感到知已难逢,知音殊少,满子权兄弟虽然和他是至交,而且也是有志之士,但同样沉沦下层,爱莫能助,所以才有“直弦先断泪盈琴〞的感概。此调未弹,琴弦先断,在《哭诗六章》中也曾写道:“哀弦直易绝,哭词曲难终!〞“切切复切切,泪尽琴弦绝!〞他朝歌暮哭,只想对知己一诉这样的衷曲,充分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悲怆之情。全诗惜时光的易逝,感壮志的难酬,伤客地的凄凉,慨知音的难遇,是当时有志的贫士的共同遭遇,有一定的社会意义。3.苏轼词《满江红》“辜负当年林下意〞出自哪个典故夜雨对床:公元1061年,苏轼平生第一次和苏辙分手到凤翔赴任时〔据记载分手的地点就在郑州西门〕,提到夜雨相对之事:“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之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公元1079年,苏辙在徐州写了一首《逍遥堂会宿》,提醒他哥哥退休的约定:“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苏轼在《逍遥堂会宿》,提醒他哥哥退休的约定:“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苏轼在《满江红.寄子由》中也写了这样的诗句:“辜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苏轼贬官黄州时,在《初秋寄子由》中又写下了描写兄弟重聚的词句:“雪堂风雨夜,已作对床声〞……4.苏轼《颍州初别子由二首》的赏析苏轼《颍州初别子由二首》的赏析〔作诗时间及背景〕: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天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移任湖州〔浙江省吴兴县〕,七月遭御史台所派遣的皇甫遵等人逮捕入狱,他们指证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做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挖出一句二句,断章截句的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法律一类的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以法律教导、监督官吏;又如“东海假设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说他是指责兴修水利的这个措施不对。其实苏轼自己在杭州也兴修水利工程,怎会认为那是错的呢?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总结一句话,是认定他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十恶不赦,应该处死刑。苏轼在御史台内遭到严刑拷问,他自认难逃死罪。最后终能幸免一死。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蒙神宗的恩赐被判流放黄州〔湖北省黄冈县〕,苏轼被拘禁近百日,后获释离开御史台之狱。后人把这桩案件的告诉状和供述书编纂为一部《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汉书·朱博传》:“是时,兀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后世便以御史府为乌府,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他们包括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御史台的见习史官〕舒覃、何正臣等,因此称为“乌台诗案〞。说苏轼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苏轼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幺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漫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幺,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又问小孩说这是什幺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幺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这段记载的真伪已不可考。从史实上看,王安石罚苏轼,错改两句诗似乎不是王安石讨厌苏轼的真正原因。其实质上的原因,当是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所以,苏轼才会在仕途有所不顺。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显然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慢慢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扩展资料:其一征帆挂西风,别泪滴清颍。留连知无益,惜此须臾景。我生三度别,此别尤酸冷。念子似先君,木讷刚且静。寡词真吉人,介石乃机警。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嗟我久病狂,意行无坎井。有如醉且坠,幸未伤辄醒。其二従今得闲暇,默坐消日永。作诗解子忧,持用日三省。近别不改容,远别涕沾胸。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始我来宛丘,牵衣舞儿童。便知有此恨,留我过秋风。秋风亦已过,别恨终无穷。问我何年归,我言岁在东。离合既循环,忧喜迭相攻。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多忧发早白,不见六一翁。解释:六一翁:指的是六一居士欧阳修。飞蓬:象征苏东坡的一生。参照。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小题1:“催〞有“催促〞之意,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晚秋天凉,促织鸣声四起,催促妇女织布,赶制裘衣。〔1分〕今又到了晚秋的季节,光阴徒催人老,〔1分〕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当年也曾想要干一番事业而至今落魄,一事无成的郁闷心境〔1分〕小题2:在草木凋零、小虫鸣叫的晚秋时节,唯有一棵老松安卧云壑,冷眼静观,只有沧江挽纤的万牛才能把老松拉走。〔2分〕老松正是看透炎凉世态、不与世俗合污、毅志坚定的诗人形象的象征。〔2分〕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为炼字题。答题格式基本为:字的含义+句中意义+情感。开头两句,表面上是在描写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而实际上是借此来反衬诗人落魄无依的郁闷心境。“小虫〞,指促织〔即蟋蟀〕。晚秋天凉,促织鸣声四起,催促妇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同步课件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 江苏省常州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段考数学试卷(11月份)(含答案)
-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龙凤镇民族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12月测试题无答案
- 高一 粤教版 物理 上册 第二单元《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 《啊-船长-我的船长》课件
- 2025年中考英语一轮教材复习 九年级(上) Unit 4-1
- 旅游英语(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西游记读书交流会课件
- 《仓库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学生假期规划怎做
- 2023年内蒙古恒正集团呼和浩特第三工贸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组”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苏州大学《自然语言处理》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DB32T-中小学生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心理健康
- 2024年“安全生产月”暨“安康杯”竞赛活动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七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 信息安全培训
- 治安保安员试题库+参考答案
-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衰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 第02讲 原电池、化学电源(讲义)(教师版)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