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知识-3-1
(总分:83.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3,分数:83.00)
1.肠热症病人粪便标本病原分离率最高的时期是
•A.发病第1周
•B.发病第2周
•C.发病第3周
•D.发病第4周
•E.急性期
(分数:1.00)
A.
B.
C.V
D.
E.
解析:肠热症(伤寒、副伤寒)发病第2、3周可取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其中第3周粪便标本中沙门
菌分离率最高。
2.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
A.荚膜,鞭毛,芽胞,质粒
B.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C.荚膜,质粒,鞭毛,菌毛
D.菌毛,鞭毛,质粒,芽胞
E.菌毛,荚膜,质粒,芽胞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细菌的特殊结构是指某些细菌特有的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3.细菌生长所需元素,根据所需浓度不同,可分为
•A.微量元素和稀有元素
•B.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有元素
•C.常用元素和微量元素
•D.常量元素和稀有元素
E.常量元素、常用元素和微量无素
(分数:1.00)
A.
B.
C.J
D.
E.
解析:细菌需要各种无机盐以提供细菌生长的各种元素,其需要浓度在10'〜103nlol/L的元素为常用元
素,如磷、硫、钾等;浓度在10*〜107moi/L的元素为微量元素,如钻、锌、镒等。
4.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效力强于干热灭菌是因为
•A.湿热有•定潜热,穿透力大,促进菌体蛋白的凝固
•B.干热条件下,细菌存活时间长
•C.湿热条件下,细菌DNA更易破坏
•D.湿热条件下,细菌更易吸收水分,膨胀破裂
•E.干热条件下,细菌的耐热性更强
(分数:1.00)
A.V
B.
C.
D.
E.
解析:同一温度下干热灭菌效果小于湿热灭菌,原因是蛋白质在湿热中易凝固变性,湿热的穿透性比干热
强,湿热有潜热存在。
5.表示对微生物杀灭程度的术语包括
A.清洁,消毒,灭菌,防腐,无菌
B.清洁,消毒,抑菌,防腐,灭菌
C清洁,灭菌,抑菌,防腐,无菌
D消毒,灭菌,抑菌,防腐,无菌
E.消毒,灭菌,抑菌,防腐,灭毒
(分数:1.00)
A
B
C
D
E
解析: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来抑制或杀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常用的表示杀灭程度的术语
有:①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②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含芽胞)的方法;③无
菌是指物体上不含活菌;④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⑤抑菌是指抑制体内或体外微生
物生长繁殖。
6.解服支原体基础培养基为
•A.U—9基础培养基
•B.BCYE培养基
•C.BG培养基
・)I.罗氏培养基
•E.MH培养基
(分数:1.00)
A.-J
B.
C.
D.
E.
解析:解臊支原体营养要求较高,常用的培养基是以牛心浸液为基础,添加了小牛血清、新鲜酵母浸液、
尿素、酚红、抗生素等的U-9基础培养基。
7.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包装上常标有纯度标准,其中,“GB”代表
•A.国家标准
•B.化工行业标准
•C.国际标准
•D.商业行业标准
・E.商品检验行业标准
(分数:1.00)
A.J
B.
C.
D.
E.
解析: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标(GB)和推荐性国标(GB/T)。
8.密尔染色可使菌体和荚膜分别染成
A.红色,紫色
B.蓝色,红色
C.红色,蓝色
D.蓝色,紫色
E.红色,褐色
(分数:1.00)
A.
B.
C.V
D.
E.
解析:用于荚膜染色的密尔染色中,菌体呈鲜明红色,荚膜呈蓝色。
9.可调节细菌温度的成分是
•A.无机盐
•B.脂质
•C.蛋白质
•D.水
•E.多糖
(分数:1.00)
A.
B.
C.
D.V
E.
解析:水是细菌吸收营养、渗透、分泌、调节温度及一切代谢的媒介。
10.能与肥大细胞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M
•B.IgE
•C.IgG
•D.IgA
•E.IgD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特异性IgE可经Fc段与肥大细胞的FcR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再与相应变应原结合,即
可引发I型变态反应。
11.蛋白质等电点pl=9,其在pH=7的两性电解质溶液中
A.处于酸性环境,带负电荷
B.处于酸性环境,带正电荷
C.处于中性环境,不带电荷
D.处于碱性环境,带正电荷
E.处于碱性环境,带负电荷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蛋白质分子是两性电解质,其解离状态和解离程度受溶液酸碱度的影响。当溶液的pH达到某一数
值时,蛋白质分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目相等,在电场中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此时溶液的
pH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l)。当蛋白质溶液的pH。小于其等电点时,蛋白质溶液带正电。
12.液体诊断血清中,NaCl的含量通常是
•A.0.2%〜0.3%
•B.0.55%〜0.75%
•C.0.65%〜0.75%
•D.0.85%〜0.9%
•E.1%〜5%
(分数:1.00)
A.
B.
C.
D.V
E.
解析:液体诊断血清中,NaCI的含量通常为0.85%〜0.9%。
13.能够提取琼脂糖线状高聚物的生物体是
•A.海藻
•B.海带
•C.海马
•D.海菜
•E.海绵
(分数:1.00)
A.V
B.
C.
D.
E.
解析:海藻能够提取琼脂糖线状高聚物。
14.EHEC的全称是
•A.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B.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D.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E.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
(分数:1.00)
A.
B.
C.J
D.
E.
解析:某些血清型大肠埃希菌能引起人类腹泻。其中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ThagicE.coli,
EHEC)引起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
15.PFU是指
•A.半数致死量
•B.50%细胞培养感染滴度
•C.空斑形成数
•D.半数感染量
•E.半数死亡量
(分数:1.00)
A.
B.
C.V
D.
E.
解析:空斑形成单位(plaquefomlingLmit,PFU)是计量病毒(或噬菌体)的一种单位,但只限于用在有产
生空斑能力的病毒。用少量有破坏宿主细胞能力的病毒去感染已形成致密单层状态的宿主细胞群体时,经
过一定培养时间使每个感染细胞周围的细胞逐渐感染崩溃,形成肉眼可见的空斑。
16.痰标本涂片抗酸染色,如镜检找到抗酸杆菌,报告时符号“++”代表
•A.多数视野能发现1〜9个以上的抗酸杆菌
•B.多数视野发现10个或10个以上的抗酸杆菌
C.全片发现1〜2个抗酸杆菌
D.全片发现1〜9个抗酸杆菌
E.全片未发现抗酸杆菌
(分数:1.00)
A.V
B.
C.
D.
E.
解析:痰标本检查结核分枝杆菌,行涂片与抗酸染色,如镜检时多数视野能发现1〜9个以上的抗酸杆
菌,可报告“++”。
17.EB试剂是指
•A.溟化乙锭
•B.聚丙烯酰胺
•C.滨麝香草酚蓝
•D.考马斯亮蓝
•E.琼脂糖
(分数:1.00)
A.V
B.
C.
D.
E.
解析:澳化乙锭(ethidiumbromide,EB)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荧光染色剂,用于观察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
胶中的DNAo
18.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简写是
•A.RNA
•B.cRNA
•C.DNA
•D.mRNA
•E.sRNA
(分数:1.00)
A.
B.
C.V
D.
E.
解析:脱氧核糖核酸(Deoxyryibomacleicacid,DNA),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内,携带遗传信息,决定细
胞和个体的基因型。
19.志贺菌表达黏附、侵袭、胞内繁殖等活性的基因存在于
•A.DNA上
•B.大质粒上
•C.染色体和大质粒上
•D.噬菌体上
•E.染色体和噬菌体上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志贺菌表达黏附、穿透上皮细胞、细胞间扩散等活性的基因,均存在于一个大质粒上,该大质粒一
旦丢失,有毒株就成无毒株。
20.关于钩端螺旋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钩端螺旋体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B.钩端螺旋体可以引起肺部感染
•C.钩端螺旋体病不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D.钩端螺旋体的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感染
•E.钩端螺旋体的主要传染源是节肢动物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钩端螺旋体以鼠类和猪为主要储存宿主,感染动物后,在肾中长期存在,随尿液排菌,污染水源和
土壤,人类与污染的水或土壤接触而受感染。轻者似感冒,重者可有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肺大出血,甚至死亡。
21.细菌的生长繁殖主要表现为
•A.细菌的组分和数量的增加
•B.细菌质量倍数增长
•C.细菌数量倍数增长
•D.细菌组分的增长
E.细菌的组分和质量的增长
(分数:1.00)
A.V
B.
C.
D.
E.
解析: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细菌的生长繁殖包括菌体各组分有规律的增长及菌体数量的增
加。
22.病毒进行细胞培养常用
•A.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传代细胞等
•B.原核细胞,原代细胞,真核细胞等
•C.原核细胞,原代细胞,双倍体细胞等
•D.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双倍体细胞等
•E.原代细胞,传代细胞,双倍体细胞等
(分数:1.00)
A.
B.
C.
D.
E.V
解析:常用于病毒培养的细胞根据细胞来源、染色体特性及传代次数不同分为3种:原代细胞、双倍体细
胞和传代细胞。
23.正确的质量单位符号是
•A.mm
•B.L
•C.kg
•D.m
•E.cm
(分数:1.00)
A
B
C
D
E
解析:质量的基本单位名称是千克(公斤),单位符号是kg。
24.显微镜的接目镜为10X,接物镜标有100X,则物像放大倍数为
•A.110倍
•B.400倍
•C.1000倍
•D.1100倍
•E.10000倍
(分数:1.00)
A.
B.
C.J
D.
E.
解析:显微镜的物像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放大倍数为10,物镜放大倍数为100,
则物像放大倍数为1000o
25.能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的微生.物称
•A.噬菌体
•B.支原体
•C.螺旋体
•D.类病毒
•E.肮粒
(分数:1.00)
A.V
B.
C.
I).
E.
解析: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的一类病毒,体积微小,可通过细菌滤器。
26.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cm
•B.mm
•C.gm
•D.pm
E.nm
(分数:1.00)
A.
B.
C.-J
D.
E.
解析:细菌通常以微米(岬)作为测量它们大小的单位,观察细菌要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上千倍才能
看到。
27.细菌生长所需的常用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浓度分别为
AI01~103mol/L,103~10mol/L
B10'3~10-5mol/L,107~10mol/L
C102-10mol/L,10-6~10^niol/L
D103〜10°mol/L,10~10Smol/L
E10*〜10%ol/L,103~106mol/L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细菌需要各种无机盐以提供细菌生长的各种元素,其需要浓度在10,〜I0"mol/L的元素为常用元
素,如磷、硫、钾等;浓度在10*〜10%ol/L的元素为微量元素,如钻、锌、镒等。
28.中和抗体是指
・A.机体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能与相应的病毒结合,并使病毒丧失感染力的抗体
•B.能特异性的与相应病毒结合的IgA抗体
•C.机体产生的能与相应病毒结合的抗体
•D.能特异性的与相应病毒的IgE抗体
•E.能特异性的与病毒结合的IgM抗体
(分数:1.00)
A.V
B.
C.
D.
E.
解析:具有吸附穿入作用的病毒表面抗原所诱生的抗体,称之为中和抗体。活病毒与中和抗体结合,导致
病毒丧失感染力,称为中和反应。结合这种抗体的病毒不能再吸附和穿入易感宿主的细胞,但中和抗体不
能进入细胞,对已进入细胞的病毒无效。
29.DNA的二级结构中呈左手双螺旋的是
•A.Z构象
•B.a一螺旋
•C.B一折叠
•D.B一转角
•E.超螺旋
(分数:1.00)
A.J
B.
C.
D.
E.
解析:在DNA的二级结构中,Z构象呈左手双螺旋。
30.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毒素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内毒素不耐热
•C.内毒素毒性较外毒素弱
•D.内毒素的免疫原性较外毒素弱
•E.内毒素经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内毒素较稳定,耐热,60℃耐受数小时,121℃,20min不被破坏。
31.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
•A.多糖
•B.维生素
•C.蛋白质
•D.核酸
•E.脂质
(分数:1.00)
A.
B.
C.J
D.
E.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蛋白质分子量较大,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32.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
•A.细胞核
•B.核糖体
•C.线粒体
•D.图尔基体
•E.内质网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核糖体是游离于细胞质中的微小颗粒,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33.制备抗生素MH琼脂平板时,抗生素加入的最适温度是
•A.45℃
•B.50℃
•C.60℃
•D.70℃
•E.80℃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抗生素不耐热,配制培养基时,应以无菌操作技术加入经冷却50℃左右的培养基中。
34.对紫外线消毒最敏感的是
•A.革兰阴性菌
•B.革兰阳性菌
•C.细菌芽胞
•D.真菌胞子
•E.细菌荚膜
(分数:1.00)
A.V
B.
C.
D.
E.
解析:革兰阴性菌对紫外线最敏感,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细菌芽胞和真菌胞子抵抗力最强。
35.与免疫球蛋白类别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有关的部分是
•A.L链的V区
•B.H链的V区
•C.2H链的Fab部分
•D.H链和L链的V区
•E.2H链的Fc部分
(分数:1.00)
A.
B.
C.
D.
E.J
解析:2H链的Fc部分与免疫球蛋白类别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有关。
36.病毒的特点是
•A.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B.病毒颗粒均>30nm
•C.病毒核酸由单链DNA或RNA组成
•D.含包膜的病毒对乙醛不敏感
•E.可以通过除菌滤器
(分数:1.00)
A.
B.
C.
D.
E.V
解析:除菌滤器常用的滤膜孔径为0.22um,病毒的大小在20〜300nm,可通过除菌滤器。
37.RNA病毒的RNA经反转录合成
A.cDNA
•B.dRNA
•C.tDNA
•D.tRNA
•E.mRNA
(分数:LOO)
A.J
B.
C.
D.
E.
解析:反转录又称逆转录,是RNA指导下的DNA合成过程,即以RNA为模板,4种dNTP为原料,合成与
RNA互补的DNA单链(cDNA)。
38.正确的换算关系是
•A.lml=109ul
•B.1L=103dm3
•C.lg=10ng
•D.lmg=102ug
•E.lL=ldm3
(分数:LOO)
A.
B.
C.
D.
E.J
解析:体积、容积的单位名称:升;单位符号:L;换算:lL=ldn)J103m"
39.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是
•A.支原体
•B.放线菌
•C.噬菌体
•D.病毒
•E.真菌
(分数:L00)
A.J
B.
C.
D.
E.
解析:支原体无细胞壁,可通过除菌滤器,是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
40.近年来,一种能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人亦能受其感染的病毒是
・A.狂犬病病毒
•B.SARS冠状病毒
•C.禽流感病毒
•D.口蹄疫病毒
•E.埃博拉病毒
(分数:1.00)
A.
B.
C.
D.J
E.
解析: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口蹄疫,是•种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有个别口蹄疫病
毒的变种可传染给人。由于口蹄疫传播迅速、难于防治、补救措施少,被称为畜牧业的“头号杀手”。
41.可产生IL—2的细胞是
・A.活化T细胞
•B.巨噬细胞
•C.单核细胞
•D.神经细胞
•E.B细胞
(分数:1.00)
A.V
B.
C.
D.
E.
解析:白细胞介素-2(IL-2)的产生细胞是活化的T细胞。
42.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结合抗原的受体是
•A.Smlg
•B.SPA受体
•C.IL—2受体
•D.补体受体
•E.Fc受体
(分数:1.00)
A.V
B.
C.
D.
E.
解析:人类B细胞表面受体BCR,本质是B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
43.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增殖为
•A.巨噬细胞
•B.肥大细胞
•C.浆细胞
•D.树突状细胞
•E.巨核细胞
(分数:1.00)
A.
B.
C.V
D.
E.
解析:特异性B细胞经过抗原识别、活化、增殖和分化过程成为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
44.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不包括
•A.炭疽芽胞杆菌
•B.淋病奈瑟菌
•C.猪链球菌
•D.鼠疫耶尔森菌
•E.布鲁菌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对人和动物都能致病的病原微生物,称为人兽(畜)共患病原微生物。淋病奈瑟菌是人类淋病的病原
菌,人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自然情况下,只感染人类。
45.细菌L型是指
•A.细菌细胞壁缺陷
•B.细菌染色体缺陷
•C.细菌质粒缺陷
•D.细菌鞭毛缺陷
•E.细菌核糖体缺陷
(分数:1.00)
A.J
B.
C.
D.
E.
解析:细菌L型是指在人工诱导或自然情况下,细菌细胞壁可被破坏,形成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46.SPA是指
•A.肺炎克雷伯杆菌A蛋白
•B.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
•C.链球菌A蛋白
•D.表皮葡萄球菌A蛋白
•E.大肠埃希菌A蛋白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SP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成分中的A蛋白,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血清中的IgG类抗体的Fc
段非特异结合,常用作协同凝集试验。
47.高压蒸汽灭菌时,分装的量不能超过容器的
•A.1/4
•B.1/2
•C.2/3
•D.3/5
•E.2/5
(分数:1.00)
A.
B.
C.J
D.
E.
解析:培养基配制好后,应根据不同用途和形态,分装在不同容器内。分装量不能超过容器的2/3,以避
免高压灭菌时培养基外溢,且有利于灭菌完全。
48.获得性免疫包括
•A.体液免疫和组织免疫
•B.器官免疫和组织免疫
•C.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器官免疫和细胞免疫
•E.体液免疫和器官免疫
(分数:1.00)
A.
B.
C.-J
D.
E.
解析:获得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与致病菌及其毒性代谢产物等抗原分子接触后产生的一系
列免疫防御功能,又称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两
类。
49.关于RNA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链RNA病毒的RNA直接起mRNA的作用
•B.负链RNA病毒的RNA直接起mRNA的作用
•C.正链RNA病毒的RNA是合成互补链的模板
•D.负链RNA病毒的RNA是合成互补链的模板
・.E一般情况下,正链RNA病毒的基因组RNA具有感染性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病毒RNA的碱基序列与mKNA完全相同者,称为正链RNA病毒。这种病毒RNA可直接起病毒mRNA的
作用;病毒RNA碱基序列与mRNA互补者,称为负链RNA病毒。负链RNA病毒的颗粒中含有依赖RNA的
RNA多聚酶,可催化合成互补链,称为病毒mRNA,翻译病毒蛋白。
50.细菌通过革兰染色可分为
A.3类
•B.2类
•C・5类
•D.6类
•E.4类
(分数:1.00)
B
C
D
E
解析:革兰染色后,根据染色性不同,细菌可分为革兰阳性菌(染为紫色)和革兰阴性菌(染为红色)2类。
51.病原菌人工培养时采用的温度和培养基的DH为
A.28〜35℃,7.2-7.6
B.35〜37℃,7.2〜8.6
C.35〜37℃,7.2~7.6
D.35〜37C,6.0~8.6
E.25〜35C,7.2-8.0
(分数:1.00)
A.
B.
C.J
D.
E.
解析:大多数病原菌都为适温菌,最适生长温度37℃。大多数病原菌最适的酸碱度为pH7.2〜7.6,在此
pH下,细菌的酶活性强,生长繁殖旺盛。
52.传播汉坦病毒的主要动物宿主是
•A.禽类
•B.啮齿动物
•C.哺乳动物
•D.灵长类动物
•E.家畜
(分数:L00)
A.
B.J
C.
D.
E.
解析:汉坦病毒是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传播汉坦病毒的主要动物宿主是啮
齿动物---鼠。
53.抗原表面与抗体结合的部位称为
•A.互补决定区
•B.超变区
•C.抗原决定簇
•D.半抗原
•E.完全抗原
(分数:1.00)
A.
B.
C.J
D.
E.
解析: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抗原通过抗原决定簇与相
应的抗体结合。
54.卡介苗的获得是通过
•A.形态变异
•B.毒力变异
•C.酶活性变异
・D.结构变异
•E.表型变异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卡介苗(BCG)是将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接种于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
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株,用于预防结核病。
55.外毒素根据对宿主细胞的亲和性及作用方式等,可分为
•A.神经毒素、组织毒素、细胞毒素
•B.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
・C.组织毒素、神经毒素和肠毒素
・D.组织毒素、器官毒素和细胞毒素
E.神经毒素、组织毒素和器官毒素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根据外毒素对宿主细胞的亲和性及作用方式等,可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
56.ELISA全称为
•A.放射免疫技术
•B.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
•C.酶联免疫试验
•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荧光抗体技术
(分数:1.00)
A.
B.
C.
D.J
E.
解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e—SOtbentassay),简写为ELISA。
57.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包括
A.IgG、IgM>IgK、IgN和IgE
B.IgG、IgM、IgA、IgD和IgE
C.IgK.IgM、IgA、IgD和IgH
D.IgG、IgH、IgA、IgM和IgE
E.IgG、IgM、IgH、IgD和IgE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特异性B细胞经过抗原识别、活化、增殖和分化过程成为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
包括IgG、IgNkIgA、IgD和IgE5类。
58.琼脂的主要成分是
•A.多糖
•B.蛋白质
•C.单糖
•D.脂质
•E.脂蛋白
(分数:1.00)
A.V
B.
C.
D.
E.
解析:琼脂是从石花菜、紫菜及江蒿类海生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多糖(硫酸酚酯半乳聚糖)。
59.测定细菌生化反应的培养基是
•A.普通培养基
•B.含糖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
•E.特殊培养基
(分数:1.00)
A.
B.
C.
D.V
E.
解析:鉴别培养基是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定底物,如糖、氨基酸、蛋白质等和指示剂,用以测定细
菌的生化反应,以鉴别和鉴定细菌的培养基。
60.嗜冷菌的生长温度是
•A.-10〜20℃
•B.0〜30℃
•C.-5〜30c
•D.10〜30℃
•E.0-10℃
(分数:1.00)
A.
B.
C.V
D.
E.
解析: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嗜冷菌(-5〜30℃),最适温度10〜20℃;嗜温菌(10〜
45℃),最适温度30〜37℃;嗜热菌(25〜95℃),最适温度50〜60℃。
61.细菌命名采用
•A.罗马命名法
•B.拉丁命名法
•C.罗马双命名法
•D.拉丁双命名法
•E.罗马拉丁法
(分数:1.00)
A.
B.
C.
D.V
E.
解析:细菌的命名国际上多采用拉丁双命名法,每个菌名由2个拉丁文组成,前一字为属名,用名词,大
写;后一字为种名,用形容词,小写。中文菌名则将次序颠倒,种名在前,属名在后,如
Escherichiacoli(大肠埃希菌)。
62.免疫胶体金技术可用于检测
•A.抗原,抗体
•B.抗原,半抗原,抗体
•C.抗原,半抗原
•D.半抗原,抗体
•E.抗原,半抗原,毒素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免疫胶体金技术可用于抗原、半抗原、抗体的检测。
63.为提高食品标本中志贺菌的检出率,可预先使用的增菌液为
•A.亚硒酸盐增菌液
•B.碱性蛋白陈水
•C.GN增菌液
•D.四硫磺酸盐增菌液
•E.血清肉汤
(分数:1.00)
A.
B.
C.V
D.
E.
解析:志贺菌属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最为常见的病原菌,俗称痢疾杆菌。志贺菌检验增菌可使用革兰阴性
菌(GN)增菌液。
64.正确的长度单位符号是
•A.m
•B.g
•C.L
•D.mol
•E.W
(分数:1.00)
A.J
B.
C.
D.
E.
解析: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65.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包括
・A.镜筒、镜臂、镜座、目镜和物镜
•B.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C.光源、载物台和聚光镜
•D.目镜和物镜
・E.聚光镜和反光镜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显微镜的主要构成部件包括: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66.从河水、池塘水等采水样进行霍乱弧菌检验时,一般采集
・.A1市尺以内的表层水
•B.中层水
•C.底层水
•D.各层水均可
・E.中层水和底层水
(分数:1.00)
A.V
B.
C.
I).
E.
解析:霍乱弧菌一般在液体表面生长,所以从外环境水中采水样进行霍乱弧菌分离时,一般采集1市尺以
内的表层水。
67.对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体积微小、结构简单
・B.根据细胞结构不同,可分为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3大类
・C.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器不完整
•D.病毒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E.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器不完整
(分数:1.00)
A.
B.
C.J
D.
E.
解析: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核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多种完整的细胞器。
68.关于肠杆菌科细菌发生s,R变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细菌发生S—R变异后,菌落由光滑型变为粗糙型
•B.细菌发生S—R变异后,毒力明显降低
・C.病人体内新分离的菌株,在人工培养基上多次传代后易发生s-R变异
・D.细菌发生S-R变异是因为细胞壁失去外层0特异性多糖侧链所致
E.细菌发生S-R变异后,菌株毒力明显增强
(分数:1.00)
A.
B.
C.
D.
E.V
解析:肠杆菌科细菌自标本初次分离的细菌,菌体都有特异性多糖,菌体为光滑(S)型。经反复人工传代
或保存日久,其胞壁特异性多糖链消失,菌落变为粗糙(R)型。毒力明显降低。
69.不参与PCR反应体系的成分是
•A.特异性引物
•B.模板DNA
•C.DNA聚合酶
•D.dNTP
•E.DNA酶
(分数:1.00)
A.
B.
C.
D.
E.V
解析:参加聚合酶链反应(PCR)的物质主要有5种,即特异性引物、DNA聚合酶、dNTP、模板DNA和含Mg:
的缓冲液。
70.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常用的接种方法是
•A.平板分区划线
•B.曲线划线
•C.棒涂布法
•D.穿刺接种
•E.倾注平板
(分数:1.00)
A.
B.
C.V
D.
E.
解析:目前常用的药物敏感试验为纸片琼脂犷散法,接种细菌时以无菌棉拭蘸取已制备好的菌液,均匀涂
布接种于琼脂平板表面。
71.煮沸100℃,杀死一切细菌的繁殖体至少需要
•A.25rain
•B.5min
•C.lOmin
•D.15min
•E.30min
(分数:1.00)
A.
B.
C.V
D.
E.
解析:煮沸法煮沸100℃,lOmin,能杀死一切细菌的繁殖体。
72.防腐是指
•A.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以防污染
•B.杀灭和清除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C.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
•D.没有活菌存在
•E.杀灭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
(分数:1.00)
A.J
B.
C.
I).
E.
解析: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以防污染的技术。
73.关于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分辨距离越大
•B.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分辨距离越小
•C.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能分辨出两点之间最大距离的能力
•D.显微镜的分辨率即放大率
•E.显微镜的分辨率主要取决于目镜的分辨能力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衡量显微镜性能好坏的指标主要是显微镜的分辨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显微镜将样品上相互接近
的两点清晰分辨出来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物镜的分辨能力,物镜的分辨力是所用光的波长和物镜数值口
径的函数。分辨率用镜头所能分辨出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表示,距离越小,分辨能力越高。
74.食品的卫生学细菌检验指标是
•A.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
•B.菌落总数和链球菌
•C.链球菌和大肠菌群
•D.菌落总数和葡萄球菌
•E.菌落总数和沙门菌
(分数:1.00)
A.J
B.
C.
D.
E.
解析:食品的卫生细菌学检验中,作为卫生学细菌检验指标的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是指食品
检样经过处理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lmg(ml)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
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大肠菌群是一大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以此来作为粪便
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
75.ATCC是指
•A.美国菌种保存中心
•B.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C.美国典型菌株保存中心
•D.美国标准典型培养物中心
•E.美国典型菌株标准中心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ATCC为AmericanTypeCuitureCollection的缩写,即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76.微生物学发展的3个时期是
•A.微生物学经验时期,试验微生物学时期,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B.微生物学经典时期,试验微生物学时期,当代微生物学时期
•C.微生物学经典时期,微生物学经验时期,当代微生物学时期
•I).微生物学经典时期,微生物学经验时期,试验微生物学时期
•E.微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个人出租房屋委托合同(2篇)
- 2025年专业版来料加工合同模板(三篇)
- 2025年上海市企业招聘员工劳务合同模板(2篇)
- 2025年专有技术转让合同标准样本(2篇)
- 2025年上海教职工聘用合同范文(2篇)
- 机要室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汽车检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公司租车合同范本
- 中国IT物流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举一反三专题17.6勾股定理章末八大题型总结(培优篇)(学生版+解析)
- 2024届上海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背诵默写篇目(精校版)
- DL-T5024-2020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 2024年度-美团新骑手入门培训
- 初中数学要背诵记忆知识点(概念+公式)
- 驾照体检表完整版本
-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及风险评估
- 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研究的中期报告
- 20100927-宣化上人《愣严咒句偈疏解》(简体全)
- 4-熔化焊与热切割作业基础知识(一)
- 单元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