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中考二模语文卷_第1页
2024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中考二模语文卷_第2页
2024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中考二模语文卷_第3页
2024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中考二模语文卷_第4页
2024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中考二模语文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质量监测试题卷请考生注意: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6页,共16题。全卷满分120分(含全卷书写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作文不能另加附纸。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表现!一、班级开展“意象”探究活动,请完成学习任务。(20分)1.“月”字意义探究。(6分)在分析汉字的结构,探究汉字的意思时,小文同学搜集了一些带“日”字部件的字,结果发现:“晶”“明”“星”中的“日”,都有亮的意思。“晚”“昏”“昧”“时”“晨”中的“日”,都表示时间的意思。“莫”“杲”“杳”中的“日”,仍是太阳的意思。请你依照上述归纳方法,将下面语句中“月”字部件所表示的意思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并解释“月”字部件所表示的意思。①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③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④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⑤脍炙人口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月”的形象。(8分)按要求完成表格中的任务。诗歌中的“月”意蕴你的发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_(5)_请梳理左边两列表格中的内容,写出你的发现。(7)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边人悲愁_(1)_,_(2)_(杜甫《月夜忆舍弟》)思念家乡(3),(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美好祝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6)_3.除了“月”这一形象,你还知道古诗文中的哪些形象?请写出其中一个,并写出相关诗句。(3分)4.毕业分别之际,你想借助哪个形象来表达你对同学的情意?请说明理由。(3分)二、班级开展散文学习活动,请完成学习任务。(18分)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节选)沈从文①小船去辰州还约三十里,两岸山头已较小,不再壁立拔峰渐渐成为一堆堆黛色与浅绿相间的邱阜,山势既较和平,河水也温和多了。两岸人家渐渐越来越多,随处可以见到毛竹林。山头已无雪,虽尚不出太阳,气候干冷,天空倒明明朗朗。小船顺风张帆向上流走去时,似乎异常稳定。②但小船今天至少还得上三个滩与一个长长的急流。③大约九点钟时,小船到了第一个长滩脚下了,白浪从船旁跑过快如奔马,在惊心眩目情形中小船居然上了滩。小船上滩照例并不如何困难,大船可不同一点。滩头上就有四只大船斜卧在白浪中大石上,毫无出险的希望。其中一只货船,大致还是昨天才坏事的,只见许多水手在石滩上搭了棚子住下,且摊晒了许多被水浸湿的货物。正当我那只小船上完第一滩时,却见一只大船,正搁浅在滩头激流里。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激流带走了。在浪声哮吼里尚听到岸上人沿岸追喊着,水中那一个大约也回答着一些遗嘱之类,过一会儿,人便不见了。这个滩共有九段。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④小船上第二段时,河流已随山势曲折,再不能张帆取风,我担心到这小小船只的安全问题,就向掌舵水手提议,增加一个临时纤手,钱由我出。得到了他的同意,一个老头子,牙齿已脱,白须满腮,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光着手脚蹲在河边那个大青石上讲生意来了。两方面都大声嚷着而且辱骂着,一个要一千,一个却只出九百,相差那一百钱折合银洋约一分一厘。那方面既坚持非一千文不出卖这点气力,这一方面却以为小船根本不必多出这笔钱给一个老头子。我即或答应了不拘多少钱统由我出,船上三个水手,一面与那老头子对骂,一面把船开到急流里去了。见小船已开出后,老头子方不再坚持那一分钱,却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自动把背后纤板上短绳,缚定了小船的竹缆,躬着腰向前走去了。待到小船业已完全上滩后,那老头就赶到船边来取钱,互相又是一阵辱骂。得了钱,坐在水边大石上一五一十数着。我问他有多少年纪,他说七十七。那样子,简直是一个托尔斯太①!眉毛那么长,鼻子那么大,胡子那么多,一切都同画相上的托尔斯太相去不远。看他那数钱神气,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这人给我的印象真太深了。但这个人在他们弄船人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⑤小船上尽长滩后,到了一个小小水村边,有母鸡生蛋的声音,有人隔河喊人的声音,两山不高而翠色迎人。许多等待修理的小船,一字排开斜卧在岸上,有人在一只船边敲敲打打,我知道他们正在用麻头与桐油石灰嵌进船缝里去。一个木筏上面还搁了一只小船,在平潭中溜着。忽然村中有炮仗声音,有唢呐声音,且有锣声;原来村中人正接媳妇。锣声一起,修船的,放木筏的,划船的,无不停止了工作,向锣声起处望去。——多美丽的一幅画图,一首诗!但除了一个从城市中因事挤出的人觉得惊讶,难道还有谁看到这些光景矍然神往。⑥下午二时左右,我坐的那只小船,已经把辰河由桃源到沅陵一段路程主要滩水上完,到了一个平静长潭里。天气转晴,日头初出,两岸小山作浅绿色,山水秀雅明丽如西湖。船离辰州只差十里,我估计过不久,船到了白塔下再上个小滩,转过山嘴,就可以见到税关上飘扬的长幡信了。(选自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记》)【注释】①托尔斯太:即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影响深远。5.上文主要写了作者在辰河途中看到的哪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6.同学们在朗读文章时,对下面语句的重读处理把握不准。你认为哪些地方需要重读?请说明理由。(4分)我问他有多少年纪,他说七十七。那样子,简直是一个托尔斯太!眉毛那么长,鼻子那么大,胡子那么多,一切都同画相上的托尔斯太相去不远。7.文章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这主要体现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请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一组,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5分)A.“我”对水手被激流卷走的态度与船上人对此的态度B.“我”对辰河美景的态度与其他人对辰河美景的态度C.自然美景与人的生存8.沈从文在“老头子”身上着墨不少,寄寓了深厚情感。下面选项中作家对自己所创作的人物的情感与沈从文对老头子的情感相似的一项是哪一项?请选择并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你也可以自选其他作者及人物。(5分)A.老舍对祥子B.鲁迅对长妈妈C.路遥对孙玉厚D.▲三、班级开展“非遗+校园”活动,请完成学习任务。(10分)◎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简称“非遗”,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星。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材料二三五好友,起炭生火,煮一壶茶,烤红薯、柿子等,边烤边吃、边煮边聊。“围炉煮茶”,成为时下备受青年追捧的社交方式。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需要青年一代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非遗的保护传承,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中国茶文化中的社交意味和仪式价值被年轻群体所提炼,与都市生活巧妙结合后便让“围炉煮茶”焕发新生机;短视频平台上来自戏校的青年学生将京剧与流行音乐结合演绎戏腔歌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戏剧……让非遗拥抱新平台、拥抱新生活、拥抱新时代,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守正创新。(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三“当木版年画脱离木板母体,被绣在被面上、画在葫芦上时,这些创新作品还能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木版年画’么?”长期从事民俗学研究的江玉祥教授对绵竹木版年画目前的“创新”作品——刺绣年画、葫芦年画提出了质疑。和绵竹年画一样,在继承传统与开拓市场中徘徊,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工作中难以绕开的困境。市场的萎缩促使一些“非遗”走上求变图存之路。拿传统表演类曲艺杂技来说,面对主流娱乐方式的挤压,开始“嫁接”大量流行、外来元素。“一些地方在‘非遗’项目创新上走了弯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变为精髓尽失的‘转基因’产品,弱化甚至异化了其传统文化内涵,实质上是对传统文化、技艺的一种破坏、伤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田青忧心忡忡地表示。那么,该如何在恪守传统与创新发展之间走好平衡木?部分专家提出“非遗”文化“优质基因”的观点,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是保护其中的优质基因不变异。(摘编自新华网《“非遗”保护存三大误区:传承与创新之间把握失衡》)材料四为了更好地促进非遗传承和发展,国家大力支持非遗与其他领域相互融合借力,共同发展。运用广泛的融合形式主要有“非遗+校园”“非遗+文创”等,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保护意识,激发学生一代积极继承非遗项目的兴趣。例如“非遗+旅游”,将非遗与旅游融合,开发好非遗旅游商品,可达到提升旅游体验、推广地方文化的双重作用。值得关注的是,传统手工艺制作等非遗项目体验也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兴产品。以观看、体验传统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景点、景区不断增多,成为地方旅游的热门业态,也成为非遗工坊等传习场所扩展旅游观光功能的重要方式。这一类旅游景点让非遗生产性保护与体验经济挂钩,将非遗的独特工艺流程、手工制作场景、特色生产风貌等转化为景区、景点的旅游元素,用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品牌、人们耳熟能详的地方特色产品等吸引目标人群,通过“观光工厂”实现文化传播和产品营销的有机整合。(摘编自民生智库、《光明日报》,有删改)◎材料五“五一”期间,央视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摄制团队来湖州拍摄,单霁翔、龙洋、黄轩等明星在湖州荻港感受非遗魅力。话题#从非遗里的中国看湖州#也妥妥地登上了微博同城热搜榜NO.2。荻港陈家菜制作技艺,是湖州非遗项目之一。湖州的桑基鱼塘千百年的沉淀与发展,使得荻港陈家菜也成为了舌尖上的非遗味道。石锅鳜鱼、生熯肉饼子、烂糊鳝丝、水乡鱼圆……可谓道道经典,口口美味!陈家菜体现的是湖州舌尖上的非遗,陈家菜更是蕴含着运河文化的精髓。没有华丽的装饰,却让人尝出别具一格的江南风味。(摘编自“湖州文旅”,2024-05-03)9.请根据以上五则材料,为本次活动选定一个最合适的主题。(▲)(3分)A.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B.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C.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领域融合D.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10.请结合以上相关材料,分析“从非遗里的中国看湖州”这一话题登上同城热搜榜NO.2的原因。(3分)11.在编辑荻港陈家菜宣传册时,有同学提议把张志和的《渔歌子》编入宣传册,以宣传“石锅鳜鱼”这道菜。你认为合适吗?请说明理由。(4分)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四、班级开展“典故”学习活动,请完成学习任务。(18分)◎材料一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①。翰有清才②,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闾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谈,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③。”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④。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⑤。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⑥。”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⑦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⑧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选自《晋书·文苑列传·张翰》)【注释】①吴大鸿胪:吴县大鸿胪。大鸿胪:古代官署,掌管接待宾客之事。②清才:品行高洁才华卓越。③有事北京:到北方京城谋事。④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齐王冏征召张翰,授予大司马东曹掾的官职。⑤无望于时:对时势不感兴趣。⑥三江:吴淞江、娄江和东江。⑦鲈鱼:吴淞江的特产,又名四腮鲈。⑧羁宦:被官职所束缚。◎材料二秋日田园杂兴(其十一)〔南宋〕范成大①细捣橙姜有脍鱼,西风吹上四腮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②到处无。【注释】①范成大,吴县(今江苏苏州,古代吴国属地)人。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书法家。②松江,吴淞江的古称,因流域在古代吴国境内,故称之为“吴淞江”。◎材料三渚畔鲈鱼舟上钓,羡君归老向东吴。(选自唐·崔颢《维扬送友还苏州》)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选自唐·李郢《江亭晚望》)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选自宋·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12.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蕴,结合文章内容写出其表达效果。(4分)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谈,便大相钦悦。……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13.材料二中“除却松江到处无”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评析。(4分)14.材料二、材料三中的诗人为何喜欢引用“鲈鱼”这一故事?请简述理由(4分)15.请仿照所给示例,为“鲈鱼”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