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第九单元 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社会 民国初年的社会经济 教案_第1页
中国历史 第九单元 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社会 民国初年的社会经济 教案_第2页
中国历史 第九单元 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社会 民国初年的社会经济 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社会民国初年的社会经济一、目标1.了解民国初年经济发展的状况。2.概括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与发展原因。二、情境导入展示一组位于江苏无锡的江南大学的图片,提问:这所院校是谁创办的?从荣氏兄弟导入民国初年的经济。三、讲解新知(一)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讲述: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道路。陈其美、周学熙、张謇等工商界人士担任了政府要职,南京临时政府以及其后的北京政府,都制定了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致力于振兴实业。如国民政府专设实业部,规划经济发展,令各省成立实业公司;颁布《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法令;鼓励民众开矿办厂,发展实业;鼓励民间开办银行,为工商业贷款服务;裁撤厘金、苛税等。这些措施令工商界欢欣鼓舞,全国掀起了兴办实业的热潮。我们看到的商标反映了中华民国的建立对工商业发展的积极影响。运用一组数据,讲述:我们看“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的指数图”,可以看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欧洲各国要消耗大量商品,一方面输出的商品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对中国商品的需要会大量增加,尤其是面粉、面纱等轻工业产品。如此,中国的市场空间得到不断拓展,从而使民族工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到1918年,法国货的进口额比战前减少了三分之一,英国货减少了一半,德国货则完全停止进口。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则显著增长,从1915到1918年,年增长额在14.8%到20.5%之间。因为一次大战带来的市场空间的扩大,成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问:除了这些原因,还有没有其他经济因素?讲述:由于日本利用一战和袁世凯称帝的时机侵略中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各地不断掀起群众性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争取了部分国内市场空间。例如“本店不进日货”招贴、火柴大王刘鸿生的自述……就充分说明了“提倡国货”的爱国行为对民族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现在,我们可以归纳如下: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实业的法令;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得以改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在国内外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民族工业在民国初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二)民族工业发展的概貌请学生根据数据图分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呢?讲述:我们从厂家数量、资金数量、地区分布、经济结构等方面来了解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概貌。从柱状图所示数据的对比来看,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1912—1919年,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讲述:面粉与纺织业的发展尤其迅速。柱状图显示,纺织工业,1911年全国共有200多家工厂,纱锭50万枚,资本1000多万元,到1919年,厂家数量增加到475家,纱锭数增为65万枚,资本6000多万元。面粉业,1919年全国的工厂数才47家,日产量5万袋,资本数量为600万元,到1919年,工厂数增加到100多家,日产量提高到20万袋,资本数量扩大到4500万元。重工业也有所发展,饼状图显示,重工业的比重已经从19世纪60年代的8%发展到了民国初年的13%。化工、电气等新兴工业迅速崛起,例如1913年全国共有电力工业30家,到1918年增至81家,5年增加了51家。提问:我们能否以一个企业个案为例来具体说明?讲述:拥有资本1200万元以上的荣氏企业就这个时候出现。此时,荣氏企业在不断发展和扩充,行业上,从面粉到纺织到精盐等,地域上,从上海到天津到海外。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从长远利益出发,开设各类学校,造就子孙后代,是荣氏企业培养人才的重要思想。自1919年到新中国成立,荣家先后开办了无锡公益工商中学、上海中国纺织染工程学校、江南大学、上海中国纺织染专科学校等,培养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并培训整个系统几万工人。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日本全面侵华后,他们经营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许多工厂被日军炸毁或占有,损失总计约值三千五百万元,相当于战前总资产的35%。出示一组数据对比图,讲述:当然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虽然有了发展,但终究还是弱小的。相对当时国内已有的外商企业来说,华商还无法与外资相抗衡,从外商煤矿和华商煤矿的年产量来看,年产量100万吨的煤矿都是外商把持着,没有一家华商企业;年产量10-99吨的煤矿中,华商仅占11.5%,而年产量在1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都是华商企业。可见华商煤矿的弱小。相对于国民经济的整体结构来说,民族工业所占份额也偏弱,数据显示,1920年前后近代民族工业的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7.84%。在中国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仍占着主导地位。四、总结提升讲述:民国初年,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民族工业取得了进一步发展,面粉、棉纱、火柴等轻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重工业也有明显进展。民族工业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