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文档_第1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文档_第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文档_第3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文档_第4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第1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面的旋转第1课时学习目标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名称。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活动,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教法设计观察、动手操作教具学具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教学过程活动一。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活动二。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学生体验:线动成面教学过程活动三。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1——1(圆柱)2——3(球)3——4(圆锥)4——2(圆台)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找一找。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说一说。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板书设计面的旋转教学反思在教学夲节课时,重点要从操作入手,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总第2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圆柱的表面积第2课时学习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2、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教法设计自主探究、练习、小结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一、复习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二、新授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1、初步印象,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教学过程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4、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

==

C

×

h三、练习1、运用知识进行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板书设计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教学反思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总第3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运用侧面积公式、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第3课时学习目标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侧面积公式、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法设计练习法教具学具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一、复习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2.质疑。怎样推倒圆柱的侧面积呢?二、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说说:圆柱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教学过程三、新课1.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2.教学例1。示例1。(1)独立完成(2)质疑、个别指导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4.理解圆柱表面”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5.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体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的求法教学反思使用新教材的学生是幸福的,教材的设计非常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了数学是有用的。总第4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圆柱的体积第4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法设计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教具学具十六等分圆柱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复习引新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

(2)d=4分米;

(3)C=6.28米。

2.想一想:指出: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二、探索新知教学过程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

3.公式推导。

(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切拼转化)

(3)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

(4)讨论并得出结果。(板书:V=Sh)

(5)小结。

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4、圆柱的体积教学例题解题过程课时小节教学反思教后记:有了前面的扎实叫教学,后面这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知识掌握的较扎实。总第5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第5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2、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教法设计练习法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一、导言如课二、教学例题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学生: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半径,求表面积。教师: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应该先求什么?后求什么?随后教师出示一圆柱模型,将数据标在图上。教学过程三、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四、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状的水桶,高是45厘米,底面半径是22厘米,做这样一个水桶,至少需要用多少材料?五、作业板书设计4、圆柱的表面积教学例题解题过程、课时小节教学反思学生很喜欢感受到了数学的美。总第6课时时间:年月日课题圆柱的体积第6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2.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法设计练习、实践法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一、基本练习二、实际应用说解题思路教学过程这道题的注意的地方:单位的统一三、深化练习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94.2平方厘米,底面直径是4厘米,它的高是多少?2、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8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涂上水泥,涂水泥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水池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把有些题的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教学反思教后记: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前一节课的深刻理解,后面的练习变的简单了,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上。总第7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圆柱的体积第7课时学习目标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教法设计练习、应用、实践教具学具圆柱体模具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一、揭示课题二、基本练习

1、练习

1题回忆计算公式,并逐个计算。2、选择:(1)一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2)做一只圆柱体的油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3)做一节圆柱形铁皮通风管,要用多少铁皮是求通风管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教学过程(4)求一段圆柱形钢条有多少立方米,是求它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三、深化练习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94.2平方厘米,底面直径是4厘米,它的高是多少?2、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8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涂上水泥,涂水泥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水池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

四、课堂作业板书设计版书课题教学例题解题过程课时小节教学反思教后记:有了前面的扎实叫教学,后面这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知识掌握的较扎实。总第8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圆锥的体积第1课时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教法设计探究、练习教具学具圆锥体模具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一、铺垫孕伏1、提问:(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二、探究新知(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过程1、教师谈话:2、学生分组实验3、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4、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三、全课小结。四、课后反思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教学例题解题过程课时小节教学反思学生基本掌握。总第9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圆锥的体积第2课时学习目标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教法设计练习、应用、实践教具学具小黑板、圆锥体模具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一、基本练习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二、实际应用教学过程三、实践活动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教学例题解题过程课时小节教学反思学生基本能掌握这一类应用题,对于一些联系实际的变式应用题,学生还有一定的难度。应加强练习。总第10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变化的量第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教法设计观察、思考、回答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教学过程:活动一:观察并回答。下表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观察后请回答。2、

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3、

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小结: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6岁和6---10岁是体重的增长高峰。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学过程活动二: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观察书上统计图: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3、

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4、

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5、

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6、

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变化的规律吗?活动三。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教学例题解题过程课时小节教学反思努力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以及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总第11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正比例第1课时学习目标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结合丰富事例,认识正比例。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法设计观察、填表、思考、反馈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一)情境一:1、

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3、

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说说你发现的规律。教学过程(二)情境二: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三)情境三: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5、正比例关系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教学例题解题过程课时小节教学反思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总第12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画一画第1课时学习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2、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3、

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教法设计画图、思考、分析教具学具三角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一、复习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1、

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2、

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3、

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4、

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5、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6、

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7、

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8、

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9、

圆的半径与周长。10、

圆的面积与半径。11、

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过程二、新授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1、

求出一个数的5倍,填写书上表格。自己独立完成。2、

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说说你判断的理由小结: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三、练习活动三:试一试。1、

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2、

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活动四:练一练。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教学例题解题过程课时小节教学反思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主体性,在交流中发表他们各自的见解,展示他们的思维,最终使学生的学识与智慧为整个集体所共享。同时,学生在自由表达他们的思维和见解的宽松氛围中,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总第13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反比例第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难点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成反比例。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教法设计观察、思考、小结教具学具三角板、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是正比例的量?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2)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一定,奶牛的头数和产奶总量。(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二、导入新课利用反义词来导入今天研究的课题。今天研究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三、进行新课情境(一)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情境(二)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独立观察,思考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一定)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乘积(路程)一定四、反比例意义引导小结:都有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活动四:想一想P26页第1、2、3题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教学例题解题过程课时小节教学反思使用新教材的学生是幸福的,教材的设计非常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了数学是有用的。总第14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观察与探究第1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2、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教学重难点动手操作,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教法设计观察、思考、反馈、小结。教具学具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一、复习长方形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二、新课呈现情境这节课我们用图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用x、y表示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略1、观察表格,根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这8个长方形。2、把图中的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起来。3、长和宽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长扩大,宽缩小,相对应的长和宽的乘积是24。教学过程关系式: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4、图上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三、小结:四、课后反思: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教学例题解题过程课时小节教学反思这一小节学完了,回想起上周在学校值班和老师探讨怎样讲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我用4课时,我觉得我很扎实,学生掌握很透,也为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打下基础。总第15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图形的放缩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教法设计讨论、分析、小结、探究。教具学具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呈现情境图讨论谁画得像呢?引导学生分析这三名学生是如何画的。1、笑笑:图中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量多少?图中的宽与实际的宽的比是多少?教学过程笑笑是按相同的比来画。2、淘气:图中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淘气也是按相同的比来画。小结3、他们都是按相同的比来画,所以都画得像。4、为什么同样大小的贺卡,却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而且有的像,有的不像呢?5、将较大的长方形画成较小的长方形,首先可能量出原来的长和宽缩+相同的倍数,才能画得像。画一画探究活动P28引导学生把原来的长和宽按3:2扩大。小组交流后,独立操作,教师指导板书设计图形的放缩小结:将较大的长方形画成较小的长方形,首先可能量出原来的长和宽缩+相同的倍数,才能画得像。教学反思有了前面的扎实叫教学,后面这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知识掌握的较扎实。总第16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比例尺第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法设计教具学具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一、呈现情境图思考、讨论我家的房屋平面图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教学过程图上距离2、比例尺=--------------实际距离3、独立完成P30页第2、3题。4、P30页第4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注意比成相成的单位后再计算。5、指导完成P30页第5题。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P31页第1题,说明清楚两地距离一般假设是直线距离,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P31页第2题,自己尝试独立完成。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试一试练一练板书设计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教学反思一般把缩小图的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而把放大图的比例尺写成后项是1的长。

总第17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运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第2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的方法。教法设计练习、探究、讨论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一、复习准备。1、什么叫比例尺?2、求比例尺?二、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根据比例尺的关系式,求实际距离。(1).出示例2

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学生独立解答,同时抽一生板演)教学过程解:设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3.5∶x=1∶3000000

x=1050答(略)(2)学习例3:1、独立学习完成。2、交流汇报。(3)认识线段比例尺三、.巩固练习

四、回顾总结:五、作业: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教学例题解题过程课时小节教学反思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时,应注意那些事项?总第18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第1课时学习目标根据成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教学重难点根据成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教法设计思考、讨论、探究。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一、复习准备1、请你说一说正比例的意义。2、根据刚才所说的,想一想成正比例需要几个要素?二、探究新知

京东啤酒厂有一条自动生产线,每分钟生产啤酒60瓶,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产啤酒多少瓶?讨论学习:生产啤酒的数量与生产的事件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学过程、分组学习,可以利用列表的方法。2、检查学习效果。3、练一练: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三、巩固练习1、同桌出题并判断2、判断练习四、作业板书设计京东啤酒厂有一条自动生产线,每分钟生产啤酒60瓶,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产啤酒多少瓶?

总量:时间=效率(一定)所以成正比例教学反思根据成正比例的意义,学生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都很熟练,旭强比小龙强多了,会判断。总第19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判断反比例第1课时学习目标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重难点能够掌握判断反比例的方法。教法设计复习、判断、交流、反馈、小结。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一、复习反比例的意。1、指名同学说一说回忆反比例的意义。2、提出:你还记得如何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吗?二、新授

(一)学习新知

总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是不是成反比例的?

1、学生读题。2、学生独立完成。3、回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教学过程二)比较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别

小组内比较区别

在班内交流。三、巩固练习

判断:1、圆锥的地面积已定,圆锥的高和体积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2、自行车有两个泳联条连接起来的齿轮,他们的齿数和转数城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3、路程一定,车轮的半径和车轮的转数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四、作业板书设计总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成比例每组的人数×组数=总人数(一定)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正比例意义的分析、判断,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学生学习的很快。总第20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第1课时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正比例的意义解答最基本的正比例应用题。渗透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正比例应用题的解体思路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及逻辑分析能力。教法设计复习、练习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一、复习1、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火车的速度一定,行使的路程和时间。(2)圆的直径和圆的面积。(3)出油率一定,出油的重量和大豆的重量。2、

根据下列已知条件,先判断已知条件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教学过程二、新授1、

出示例题

例12、

你们会做吗?自己做一做。3、

汇报:(1)17.5÷(7.5÷3)4、用比例的方法解答。要强调验算。三、练习四、说说用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的步骤?五、作业:2、7、8、10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教学例题解题过程课时小节教学反思正比例应用题中要让学生透彻的分析像“照这样计算”的意义等。还要让学生探求一题多解。总第21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圆柱与圆锥的复习第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教学重难点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教法设计系统归纳整理法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2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并呈现了两种操作的方法:一种是把圆柱形纸盒剪开,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另一种是用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3.引导学生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教学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4.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鼓励学生计算薯片盒的包装纸的大小、通风管需要的铁皮的面积、压路机压路的面积等,由于实际情形变化比较多,需鼓励学生计算水桶的容积、圆木的体积、圆锥形小麦堆的体积、铅锤的质量等。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使学生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情感和态度。5.鼓励学生计算水桶的容积、圆木的体积、圆锥形小麦堆的体积、铅锤的质量等。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情感和态度。板书设计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系统的整理在黑板上。教学反思注意转化、化曲为直等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在验证说明“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时,引导学生把圆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进行研究,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总第22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圆柱与圆锥的复习第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教学重难点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教法设计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课本37叶、38页的1至6题。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一、复习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1、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指名读题,说出题意以及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做指出。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明确题意,以便做出。学生互评互议。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二、复习圆柱体体积的求法。教学过程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1)r=1厘米;(2)d=4分米;(3)C=6.28米。2.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三、复习圆锥体积的求法。1、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2、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教学反思目标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总第23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练习二第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或者反比例。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实例。教学重难点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或者反比例。教法设计归纳整理法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一、复习变化的量。1、什么是变化大量?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它们之间在变化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可以用表格、图像、关系式来表示二什么是正比例。二、两个相关联的量中,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两个量的比值相同,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教学过程y÷x=k(一定)三、什么是发比例?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变大(小),另一个量反而变小(大),它们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四、布置作业。1、练习二1至四题。板书设计把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字母表达式写在黑板上。教学反思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总第24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复习比例尺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持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体会比例持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体会比例持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教法设计归纳整理法。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①口答:长度单位换算相关题目。②脑筋急转弯:从上海到南京的铁路长300千米,而一只蚂蚁从上海爬到南京只用了5秒钟,这是为什么?(地图)③中国土地那么大是怎样画出来的?④你能把长9米,宽7米的教室地面画在纸上吗?纸不够教学过程画,怎么办?⑤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图形的放缩,把教室的长和宽都缩小一定的倍数在纸上表示出来?这就是“比例尺”→板书课题2.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预设问题:①什么是比例尺?②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③比例尺有什么作用?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第30页的内容,尝试解决其中的问题。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单位要统一;、比例尺的前项一般都是1教学反思在画图或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活动中,体验比例尺的应用对于比例尺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如地图上的比例尺等。尽管如此,比例尺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总第25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学习目标1、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3、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或者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上过两单元的知识教法设计系统整理法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整理第一单元的概念。1、面的旋转2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教学过程圆柱体的体积。(板书:V=Sh)圆锥的体积。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4、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二、整理第二单元的概念。1、变化的量。2、正比例。3正比例的图像。、4、反比例。5、反比例的图像。6、图形的放缩。7、比例尺。三、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把两单元的提纲写在黑板上。教学反思使用新教材的学生是幸福的,教材的设计非常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了数学是有用的。总第26、27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检测第2、3课时学习目标1、做整理与复习的练一练。2、检测成长展示。3、月考教学重难点1、弄清本单元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为重新辅导打好基础。教法设计1、作业。2检测教具学具配练、东关定的月考卷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做整理与复习的作业。二、检测成长展示。三、月考。四、阅卷。五、讲试卷。六、评卷。七、更正试卷上的错题。八、学生查找自己的失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讲试卷时,把有些难题的解法写在黑板上。教学反思一、第一单元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第二单元的学习还可以。要想办法补救。总第28课时时间:2011年月日课题数与代数第1课时学习目标复习目标;1.加深对整数的理解,能正确写数和读数。2.会比较整数的大小,能把几个数按要求排列。3.会改变计数单位进行数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值。4.进一步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5.能区别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教学重难点1,会改变计数单位进行数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值,2,能区别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教法设计归纳、整理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

1.整数的意义。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整数。在数物体时,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都是自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负数:比0还小的数都是负数。如-1、-2.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整数数位顺序表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数级…亿

级万

级个

级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教学过程3.整数的读写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往下读;每级都按个级来读,亿级后面加读“亿”字,万级后面加读“万”字;每级开头0必读,每级末尾0不读;每级中间0需读,连续有0读一个。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正数、负数的读法和写法:如“+5”读作“正5”;“-5”读作“负5”;“正5”写作“+5”,正数前面的“+”也可以省略不写;“负5”写作“

4、练习解题。一个数由5个亿、3个百万、4个万和7个千组成,这个数写作

,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得到的近似数是

。5.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复习整数的意义整数数位顺序表整数的读写教学反思由题意可知,这个数的亿位上是5,百万位上是3,万位上是4,千位上是7,其他数位上的数是0。根据数位和计数单位就能写出这个数。后面两个问题,你只要根据数的改写和省略的方法就可以搞定了。总第29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数与代数第2课时学习目标会比较整数的大小,能把几个数按要求排列。3.会改变计数单位进行数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值。4.进一步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5.能区别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教法设计归纳、整理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

1.整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数的改写:在万位或亿位右下方点上小数点,再写上“万”字或“亿”字。改写后的数的大小与原数的大小相等,所以要用“=”。省略尾数:根据题目要求或根据实际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有下列三种情况(方法)。①四舍五入法——看省略(去掉)尾数的最高位,如果尾数最高位比5小,就直接省略;如果尾数最高位满5,就省略尾数,并向前一位进一。因为得到的是近似数,所以要用“≈”。②进一法(收尾法)——把一个数的多余部分去掉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上加上1。③去尾法——把一个数的多余部分去掉后,保留部分不变。教学过程

2.整数的大小比较自然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多者为大;②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大者为大;左起第一位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的大小……正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所有的负数都小于0,所有的正数都大于0,正数一定大于负数。负数的大小比较:在数轴上,负数的数值越接近0,这个负数就越大,所以负数的数值越小,负数就越大。3.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如果、、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在中,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4、3、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板书设计把本节课的大提纲写在黑板上。教学反思复习基本概念时,一定要复习的全面,深刻。总第30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巩固与应用第1课时学习目标1、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学会改写用亿喝完作单位的数。3用正副数表示一些数。4、体会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重难点1、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学会改写用亿喝完作单位的数。教法设计在练习中感悟法。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例1

一个数由5个亿、3个百万、4个万和7个千组成,这个数写作

,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得到的近似数是

。分析与提示:由题意可知,这个数的亿位上是5,百万位上是3,万位上是4,千位上是7,其他数位上的数是0。根据数位和计数单位就能写出这个数。后面两个问题,你只要根据数的改写和省略的方法就可以搞定了。例2

用3个“7”和2个“0”组成一个五位数,使读起来:

①一个0也不读的数是(

);②只读一个0的数是(

)、(

)、(

)、(

);

③读两个0的数是(

)。分析与提示:①一个0也不读,则两个0只能放在末尾。教学过程数的中间,可写出两个数。③读两个0,则这两个0必须被7隔开,并且不在数的末尾,可以写出一个数。例3

笑笑向东走300米记作+300米,那么向西走500米记作

;如果+2000元表示笑笑爸爸本月收入2000元,那么-500元表示

。分析与提示:正数和负数表示两个意义相反的量的关系,如向东与向西、收入与支出、运进与运出等等,其中一个规定为正,那么另一个就是负。例4

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第一个数最接近9亿,第二个数最接近10亿。①9

5130000

②9

5130000例5

在三位数8□□的十位上和个位上各填上一个数,使这个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

)种不同的填法。例6

A=2×2×3×5,B=2×3×3×7,A、B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把有些重要的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教学反思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积极思考。总第31课时时间:年月日课题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和比的意义,能读写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2.掌握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进行互化。3.能正确比较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大小。教学重难点1.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和比的意义,能读写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2.掌握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进行互化。教法设计归纳整理法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知识要点

一、小数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二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点后面从左到右)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小数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十进制。即:10个十分之一是1,10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小数的组成:小数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如:1.23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是几就读作几。如:0.25读作零点二五,120.405读作一百二十点四零五。教学过程小数的写法:从左到右,先写整数部分,二写小数点,三写小数部分。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者为大;整数部分相同的,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者为大;十分位同的,比较百分位,百分位大者为大;……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如:2.5=2.50=2.500=……小数点位移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就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反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就缩小到它的、、……

二、分数。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者几份的数。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如:表示把单位“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大小的比较:①分母相同,分子大者为大;

②分子相同,分母小者为大;③分子、分母都不同,先通分,再比大小。板书设计有些重要的解题过程把写在黑板上。教学反思真正理解和掌握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熟练进行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对分析解答实际问题具有极大的作用,通过转换,能使比较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从而使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变得容易理解、容易解答。总第32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第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和比的意义,能读写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2.掌握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进行互化。3.能正确比较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大小。教学重难点1.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和比的意义,能读写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2.掌握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进行互化。教法设计归纳整理法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

一、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没有单位。百分数的组成:百分数是由“一个数”和“一个百分符号%”组成的。百分数的读法:先读%,读作“百分之”,再读具体的数。如:25%读作百分之二十五。百分数的写法:先写“百分之”后面的数,再写百分号。如:百分之二十五写作25%。百分数的大小比较:数字大的百分数较大。比如:35%>30%。二、比教学过程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如,3÷5=3:5。在3:5中,3叫做比的前项,5叫做比的后项。3:5还可以写作。表示比的时候,不能读成五分之三,应该读作三比五。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的商叫做比值。即:前项÷后项=比值。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真正理解和掌握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熟练进行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对分析解答实际问题具有极大的作用,通过转换,能使比较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从而使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变得容易理解、容易解答。比的化简:根据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把一个化成前项和后项互质的整数比。如

0.2:3=(0.2×10):(3×10)=2:30=(2÷2):(30÷2)=1:15三、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三种数的关系:分数、小数、百分数都是分数,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百分数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们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换。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把有些重要的概念写在黑板上。教学反思分数、小数、百分数都是分数,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百分数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们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换。如:。总第总第33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常见的量第1课时学习目标1.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理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体会常见量的实际大小,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理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体会常见量的实际大小,明确他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名数改写的方法,能正、正确进行同类名数的改写。教法设计回忆、练习、整理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知识结构:质量(重量)单位:计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质量单位。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时间单位:计量时间长短的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季度,世纪。1世纪=100年

1年=4季度=12个月

1季度=3个月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其他的年份是平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为大月,每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月为小月,每月有30天。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货币单位:我国使用的货币为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教学过程相邻两个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单位名称与名数的区别:单位名称不是名数。单位名称是计量单位的名称,如千克、元.、小时;名数是指含有单位名称的数,是数和单位名称的结合体,如3千克、5元.、4角1分、6时25分。名数又分单名数和复名数。只含有一个计量单位的名数叫单名数,如3千克、5元;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计量单位的名数叫复名数,如4角1分、6时25分。名数的化法:高级单位的名数×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如0.25时=15分(0.25×60=15)名数的聚法:低级单位的名数÷进率=高级单位的名数。如15分=0.25时(15÷60=0.25)二、练习。练习达标1.如果今天是2011年6月30日,那么明天是(

)年(

)月(

)日。2.2012年的二月份一共有(

)天,第一季度一共有(

)天,全年一共有(

)天。板书设计质量(重量)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单位名称与名数的区别名数的化法名数的聚法教学反思练习时,一定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必须做到使每一位同学都有问题回答。总第34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常见的量第1课时学习目标1.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理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体会常见量的实际大小,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理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体会常见量的实际大小,明确他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名数改写的方法,能正、正确进行同类名数的改写。教法设计回忆、练习、整理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1.如果今天是2011年6月30日,那么明天是(

)年(

)月(

)日。2.2012年的二月份一共有(

)天,第一季度一共有(

)天,全年一共有(

)天。3.8.2吨=(

)千克

120时=(

)日

12元零8分=(

)元3元8角=(

)角=(

)分

6580千克=(

)吨(

)千克=(

)吨2.50元=(

)元(

)角

2.05吨=(

)吨(

)千克

2.6小时=(

)小时(

)分4.李老师早上7:30到校,中午11:30回家,他上午在校时间是(

)小时。5.现在是2时30分,再过50分是(

)时(

)分。教学过程6.在

里填上“>”、“<”或“=”。1时30分

90分

6500克

5千克500克

120时

6天

150分

7.在1900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2年、2000年、2004年、2008年这八个年份中,有(

)个年份是闰年。板书设计把有些题的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教学反思在科学、合理的练习过程中,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智力。总第35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4.运算的意义第1课时学习目标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用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灵活应用这些关系进行验算。教学重难点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用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灵活应用这些关系进行验算。教法设计回忆、练习、整理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1.运算的意义加法:把两个数a和b合并成一个数c的运算,a+b=c。在加法里,a和b都叫做加数,加得的数c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c与其中的一个加数a,求另一个加数b的运算,c-a=b。在减法里,c叫做被减数,a叫做减数,b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都是部分数。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乘法:求a个相同加数b的和c的简便计算,a×b=c或b×a=c。“×”可用“·”代替,也可省略。在乘法里,a和b都叫做因数,c叫做积。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c与其中一个因数a,求另一个因数b的运算,教学过程c÷a=b(a≠0)。在除法里,c叫做被除数,a叫做除数,b叫做商。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注意: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也就是说零做除数没有意义。

2.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练习达标1.将一根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5段,每段占这根绳子的(

),是(

)米。2.甲2小时做14个零件,乙做一个零件用小时,丙每小时做8个零件。在这三个人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是(

)。板书设计加

法减

法乘

法除

法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教学反思总复习要做到整理概念和练习的并种。总第总第36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5.计算与应第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能口算,会笔算。2.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灵活应用关系进行验算。3.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步骤和方法,会计算两、三步计算的混算式题。4.能根据计算的需要,使用小括号和中括号。5.能联系实际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能口算,会笔算。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灵活应用关系进行验算。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步骤和方法,会计算两、三步计算的混算式题。根据计算的需要,使用小括号和中括号。联系实际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法设计整理、练习。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一、知识要点

1.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整数、小数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整数、小数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整数乘法: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对齐那一位,最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整数除法: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教学过程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三.整数和小数的实际问题。四.练习。1.在(

)里填上“>”、“<”或“=”。(

)

(

)

(

)12×2÷3

(

)(

)

(

)

(

)12÷2×3

(

)2.用竖式计算,并且验算。486+235=

60.4-5.41=

48×35=

2460÷1.2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整理概念练习教学反思分数(百分数)加、减法:分数(百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总第37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5.计算与应第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能口算,会笔算。2.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灵活应用关系进行验算。3.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步骤和方法,会计算两、三步计算的混算式题。4.能根据计算的需要,使用小括号和中括号。5.能联系实际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能口算,会笔算。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灵活应用关系进行验算。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步骤和方法,会计算两、三步计算的混算式题。根据计算的需要,使用小括号和中括号。联系实际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法设计整理、练习。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

一.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总量=效率×时间

效率=总量÷时间

,时间=总量÷效率总产=单产×数量

单产=总产÷数量

,数量=总产÷单产二.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分数(百分数)加、减法:分数(百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分数(百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教学过程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弄清三个量,量与率对应;看准所求量,列出关系式;

求得未知数,还需去检验。分率句的一般形式的分析:甲数量是(占、相当于、等于)乙数量的几分之几去比量=被比量×分率(基本式)分率=去比量÷被比量(变

式)被比量=去比量÷分率(变式)对应关系:被比量————“1”去比量————分率三.用递等式计算。

58.64-24.79-5.21

3745-2.8+265-7.2

2.5×16×1.25

1735+980÷35×16

3.4÷[(1.25+0.45)×3]

25.78×99+25.78板书设计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总量=效率×时间

效率=总量÷时间

,时间=总量÷效率总产=单产×数量

单产=总产÷数量

,数量=总产÷单产教学反思从“练一练”两道题的解答,你认为可以怎样分析应用题?指出: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就是分析数量关系.分析时,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总第38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学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算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算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法设计整理、练习。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一、揭示课题

在复习了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后,我们再来复习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运算的过程中,注意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算法。二、复习运算顺序

1、提问:在四则运算里,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2、整理运算顺序。

请同学们先看课本第67页上关于混合计算的几个问题,再讨论一下问题的答案,然后告诉大家.

3、做“练一练”。

(1)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做上面四道。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注意运算顺序,检查计算过程。

(3)做第三行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奉上。集体订正。三、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1、做练习第9题。

(1)做第1小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计算过程,老师板书。追问:能先算1.5-O.5吗?为什么?指出:计算时,不能简便计算的一定要按运算顺序算.

(2)做后3小题。

指名三人扳演,其余学生分组练习,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习第10题。

让学生估算,并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

3、做练习第12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依次列出综合算式。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要求说一说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四、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提问:数量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根据甲数与乙数的和是345,这道题怎样做比较简便?(列方程)请同学们课后再想一想,试着把这道题做一做。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第10题和第11题后三道题。

家庭作业:练习第11题前四道题。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整理概念练习教学反思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就是分析数量关系.分析时,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总第39课时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整数、小数应用题第1课时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应用题及其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推理过程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整数和小数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应用题及其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析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