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荷、枫香混交林营造(森林营造技术)_第1页
木荷、枫香混交林营造(森林营造技术)_第2页
木荷、枫香混交林营造(森林营造技术)_第3页
木荷、枫香混交林营造(森林营造技术)_第4页
木荷、枫香混交林营造(森林营造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掌握小班的概念及划分小班的依据及技术标准。、会独立完成某山场林地的勾绘,现场判读,实地填图勾绘界线。一、小班的概念小班为界线、面积永久固定的地籍小班,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营造林规划设计的最基本单位。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小班、细班县、林场、分场、工区、林班、小班、细班小班面积资源调查中,小班面积商品林小班不应大于450亩;生态公益林小班一般不大于600亩顷,自然保护区可以放宽标准。在营造规划设计中,造林小班一般不大于300亩,封山育林小班一般不大于450亩,其最小面积以能在地形图上调绘细班轮廓并注明小班、细班编号为原则(比例尺1:1万的地形图为4.5亩)。二、划分小班的依据小班区划调绘时应以明显的地物(如山脊、山谷、溪谷、道路等)界线、山林权属界为主,同时兼顾宗地的完整性,尽量做到一个小班内权属一致、宗地完整、林种相同。区划小班的依据:①地类不同;②起源不同;③林种不同;④权属不同;⑤立地条件差异大;⑥优势树种不同;⑦明显地物标记。土地种类(地类)土地类型分为林地和非林地两大地类,其中林地根据利用现状划分为8个地类,详见下表。序号一级二级三级四级1林地有林地乔木林纯林2混交林3竹林

4疏林地

5灌木林地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

6其它灌木林

7未成林地人工造林未成林地

8封育未成林地

9苗圃地

10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

11火烧迹地

12其它无立木林地

13宜林地宜林荒山荒地

14宜林沙荒地

15其它宜林地

16辅助生产林地

17非林地农地

18水域

19未利用地

20其它土地

起源人工林天然林飞播林林种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分为5个林种、23个亚林种,详见下表。森林类型林种亚林种一、生态公益林(地)㈠防护林11.水源涵养林12.水土保持林13.防风固沙林14.农田牧场防护林15.护岸林16.护路林17.其它防护林㈡特种用途林21.国防林22.实验林23.母树林24.环境保护林25.风景林26.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27.自然保护区林二、商品林(地)㈢用材林31.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32.速生丰产用材林33.一般用材林㈣薪炭林41.薪炭林㈤经济林51.果木林52.食用原料林53.林化工业原料林54.药用林55.其它经济林权属1、土地所有(土地使用)权属土地所有权包括国有和集体。土地使用包括国有、集体、民营、外资、个人等。2、林木所有(林木使用)权属包括国有、集体、民营、外资、个人等。调查中,我们一般按土地使用权进行区划。立地条件1、海拔高:坡位:分脊、上、中、下、谷、平地及全坡七个坡位。2、坡向3、坡度分为六级。Ⅰ级为平坡(0~5°);Ⅱ级为缓坡(6~15°);

Ⅲ级为斜坡(16~25°);Ⅳ级为陡坡(26~35°);Ⅴ级为急坡(36~45°);Ⅵ级为险坡(≥46°)。4、土壤1、母岩:2、土壤种类3、土层厚度4、土壤质地5、肥力等级优势树种树种组成不同,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明显地物标记小班区划其它次要依据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0以上,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龄组不同;经营类型不同、实施的工程类别不同;可及度差异等。三、实地勾绘技巧对坡勾绘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小班的概念、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以及实地勾绘技巧,希望大家课后加强巩固。立地条件因子填写上节课我们讲到造林规划设计外业调查小班区划,按要求每一个规划的小班相应要填写一张调查卡片,下面我们主要来学习小班调查卡如何填写。因小班调查卡填写因子较多,我们这节课主要来讲解小班地类、权属、面积及立地条件因子填写。一、记录小班所在地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小班、细班县、林场、分场、工区、林班、小班、细班小班是造林规划设计、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小班面积商品林小班不应大于450亩;生态公益林小班一般不大于600亩顷,自然保护区可以放宽标准。其最小面积以能在地形图上调绘细班轮廓并注明小班、细班编号为原则(比例尺1:1万的地形图为4.5亩)。小班编号1、外业编号:按调查顺序进行编号,在图面上可能会比较乱。2、内业编号:小班编号以行政村(分场)为整编单位统一编号,在同一村(分场)内按1、2、3…依次连续编号,不允许有空号出现。编号按照书写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编号。国营单位插花在集体山场小班,其编号按国营单位统一编号,图上小班号后面加注林场(分场)名称。小班面积小班面积实际作业面积(小班面积-扣除面积)扣除面积指不能造林与经营的面积,如房屋、坟墓、石山等。二、土地种类(地类)土地类型分为林地和非林地两大地类,其中林地根据利用现状划分为8个地类,详见下表。一、序号一级二级三级四级1林地有林地乔木林纯林2混交林3竹林

4疏林地

5灌木林地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

6其它灌木林

7未成林地人工造林未成林地

8封育未成林地

9苗圃地

10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

11火烧迹地

12其它无立木林地

13宜林地宜林荒山荒地

14宜林沙荒地

15其它宜林地

16辅助生产林地

17非林地农地

18水域

19未利用地

20其它土地

三、权属1、土地所有(土地使用)权属土地所有权包括国有和集体。土地使用包括国有、集体、民营、外资、个人等。2、林木所有(林木使用)权属包括国有、集体、民营、外资、个人等。调查卡里我们一般填土地使用权。四、立地条件情况(一)地形地势1、海拔高:高差范围、平均海拔。2、坡向: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无坡向、全坡向十个方位。地形图AB试问:A点在B点的哪个方向?3、坡位:分脊、上、中、下、谷、平地及全坡七个坡位。4、坡度分为六级。Ⅰ级为平坡(0~5°);Ⅱ级为缓坡(6~15°);

Ⅲ级为斜坡(16~25°);Ⅳ级为陡坡(26~35°);Ⅴ级为急坡(36~45°);Ⅵ级为险坡(≥46°)。5、坡形平直坡凸坡凹坡复合坡(二)土壤1、母岩:指土层下的岩石。可在周围自然崩缺口中观察。在江西省分布的母岩主要有:页岩、花岗岩、砂砾岩、砂岩、板岩、千枚岩、红粘土、石灰岩、片麻岩。2、土壤种类江西省土壤类型主要有以下10种:红壤、黄红壤、黄壤、黄棕壤、沼泽土、水稻土、草甸土、紫色土、石灰土、风沙土、山地草甸土等。3、土层厚度土层厚度根据A+B层的总厚度确定,划分标准为:

厚层:>80厘米;

中层:40~80厘米;

薄层:<40厘米。4、腐殖质层厚度:根据A层(黑土层)的厚度确定;若有AB层,则A层的厚度为A+1/2AB。其划分标准为:

厚层:>20厘米;

中层:10~20厘米;

薄层:<10厘米。5、土壤质地砾石土砾质土砂土砂壤土壤

土(轻壤、中壤、重壤)粘

土6、肥力等级土壤肥力等级:按土层厚度和腐殖质层厚度两个因子组合确认,分为四个等级:

⑴肥沃级:土层厚度>80厘米,腐殖质层厚度>10厘米。

⑵较肥沃级:土层厚度40~80厘米,腐殖质层厚度>10厘米。

⑶中等肥沃级:土层厚度>40厘米、腐殖质层厚度<10厘米,或土层厚度<40厘米、腐殖质层厚度>20厘米。

⑷脊薄级:土层厚度<40厘米,腐殖质层厚度<20厘米。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小班地类、权属、面积及立地条件因子填写,特别是立地条件因子有多项,希望大家课后加强巩固。植被与林况调查上节课我们讲到调查卡片立地条件因子填写,下面我们主要来学习植被与林况调查内容的填写。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分为5个林种、23个亚林种,详见下表。森林类型林种亚林种一、生态公益林(地)㈠防护林11.水源涵养林12.水土保持林13.防风固沙林14.农田牧场防护林15.护岸林16.护路林17.其它防护林㈡特种用途林21.国防林22.实验林23.母树林24.环境保护林25.风景林26.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27.自然保护区林二、商品林(地)㈢用材林31.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32.速生丰产用材林33.一般用材林㈣薪炭林41.薪炭林㈤经济林51.果木林52.食用原料林53.林化工业原料林54.药用林55.其它经济林类别树

种龄

组龄级期限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杉柏类杉木、柳杉、水杉、池杉≤1516—2526—3031—40>405柏木≤2021—4041—6061—100>10020松

类马尾松、台湾松≤2021—4041—5051—70>7010湿地松、火炬松≤1516—2526—3031—40>405硬阔类木荷、枫香≤2021—4041—5051—70>7010栎、槠、栲、樟、楠、其它硬阔≤3031—5051—6061—80>8010软阔类杨、擦、楝、泡桐、拟赤杨、其它软阔≤1011—1516—2021—30>305竹

类毛

竹1—23—45—67—8≥92树种组龄

组龄级期限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杉木、马尾松≤56-1516—2021—25≥265水杉、池杉≤56-1011—1516—20≥205湿地松、火炬松≤56-1011—1516—20≥215桤木、拟赤杨、香椿、泡桐、檫木、楝、酸枣、杜英≤56-1011-1516-20≥215杨树、桉树≤45-89-1213-16≥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