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湘潭市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湘潭市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湘潭市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湘潭市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湘潭市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预测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以下是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原因的分析,与“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对应的原因是()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B.战略战术运用得当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党的正确领导2.下图的隋唐历史时间轴中①②依次是A.安史之乱、贞观之治B.贞观之治、安史之乱C.澶渊之盟、安史之乱D.贞观之治、澶渊之盟3.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B.C.D.4.宋初大将曹輸(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当时流行一句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些情况反映了宋朝推行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5.传说中教民制造船只,发明弓箭和指南车的远古部落首领是A.黄帝B.尧C.舜D.禹6.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A.万隆会议的召开 B.不结盟运动发起 C.印度独立 D.新中国的成立7.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这两部文献都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脱离了社会现实,未能实行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8.下列描述属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是()A.美国是会议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B.都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C.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D.英国和日本都受到程度不同的限制9.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百科全书”,他曾说过“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个力量无边的人”。“他”是A.列夫·托尔斯泰B.梵·高C.巴尔扎克D.贝多芬10.“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材料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A.过程B.原因C.表现D.影响11.下表是某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的整理。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不正确的表述是事件德国突袭波兰日本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日本投降时间1939年9月1941年12月1942年7月~1943年2月1945年9月影响二战全面爆发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转折点二战结束选项ABCDA.A B.B C.C D.D1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苏联率先举起改革大旗,力图改变这种“僵化”体制的领导人是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13.下图反映的历史共同主题是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对外开放C.祖国统一D.科技进步14.以下是两幅商标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东亚公司“抵羊(洋)”牌商标(1932年创办);华强火柴厂“7·7”牌火花(1937年创办)。这些商标图案的设计体现了民族资本家怎样的民族情感A.实现民生幸福B.建立民主共和C.发展民族经济D.反对帝国主义15.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16.“罗马从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共和国转变为一个庞大的帝国,是突然而惊人的,这使人联想起亚历山大的征服。”下列对材料理解表述正确的是()A.罗马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同时建立B.亚历山大征服迦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帝国C.亚历山大征服迦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共和国D.罗马取得布匿战争胜利后称霸地中海17.这一事件“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新局面的出现。这一事件是()A.五四运动B.国民革命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18.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民族友好、民族团结、民族相互交融的局面。下列能够说明唐朝民族和睦的史实A.遣唐使来华B.文成公主入藏C.鉴真东渡日本D.玄奘西行天竺19.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的历史事件是()A.B.C.D.20.电影(伴床棉被》讲述了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一床被子,剪成两半,永远相连,体现的长征精神是A.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B.革命乐观主义C.军民紧密团结患难与共D.革命英雄主义21.小明想知道下列哪一地区的古代奴隶制民主共和国发展水平最高,请你帮他定夺A.中国 B.两河流域 C.埃及 D.希腊22.下图漫画,左边人物为肯尼迪,下边人物为赫鲁晓夫。该漫画表明“冷战”局面长期存在的原因是美苏双方:A.力图避免直接军事冲突B.根本利益基本趋向一致C.敌对意识逐渐走向淡化D.企图共同主宰世界秩序23.下列是当今世界四个国际组织的标志。这四个国际组织按其成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24.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主要强调了:A.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B.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C.国家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的紧迫性 D.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对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时代”。26.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27.1848年发表的《________》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________创建的苏联模式形成。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史书的目录有助于导读历史。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全球通史》的目录,作者以什么为顺序编写史书?“美国独立战争应属于目录中的哪一章?作者在第28章中认为“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下面是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第二编目录,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其第十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有哪些?第十五章“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史学观和史学方法影响着我们理解和解释历史。结合所给目录及已学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填入一个动词,表达工业革命与世界的关系,并请说明理由。(求观点明确;2、史论结合)工业革命世界。29.(6分)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素养一时空观念,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图一至图三反映了一个主题,请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提炼该主题。素养二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材料:《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的作者认为:“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根据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17世纪至19世纪成为世界大国的主要原因。素养三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图四、图五是对工业革命的不同历史理解比较图四、图五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作者各自历史理解的不同意图。素养四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说明图六反映的实质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0.(7分)中美建交40年来,中美关系发展不顺利情节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图1、图2分别属于哪场战争期间的形势图?图1中的转折性发生于图1______处。(填写相应字母)。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1972年,尼克松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地。把我们带到一起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2)上述两端材料反映了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哪些“新形势”致使美国态度发生转变?尼克松为应对“新形势”所采取的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2017年4月,访美,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了会晤。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双方将就重大问题再次进行战略性沟通。2018年4月,美国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涉及约500亿美元。2018年5月,中美发表经贸联合声明,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停止互加关税。2019年5月,主席特使刘鹤访美,与美方就经贸问题进行了第十一轮磋商。依据上表概括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中共中央及时、果断的战略决策、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等。与“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对应的原因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人民军队的情况,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战术问题,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出来党的正确指挥,故排除D项。故选C。2、B【解析】

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故B符合题意;澶渊之盟指的是辽与宋之间的议和,故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C【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约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礼器,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是最重的青铜器,排除,故选C。4、B【解析】

据材料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可知,北宋时期,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即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的政策。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5、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弓箭,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初祖”。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6、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是亚非独立国家召开的会议,是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这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故选A。7、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脱离了社会现实,未能实行,前者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后者符合时代潮流,却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故B符合题意。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对应《资政新篇》,而《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战争的产物,没有提出资本主义的方案;《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废除封建剥削、获得土地的理想追求,而《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的是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8、C【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故C符合题意;美国是华盛顿会议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故A不是相同点;巴黎和会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华盛顿会议不是。故B不是共同点;巴黎和会没有限制英国和日本,故D不是共同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9、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尔扎克是法国人,他的代表作《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10、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当时为了满足解放区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解放区无地少地农民分得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故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1、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日军在几个小时内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其他国家也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而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诺曼底登陆,所以不正确的表述是B,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2、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这种“僵化”体制是指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初期和二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后来日益僵化。苏联率先举起改革大旗,力图改变这种“僵化”体制的领导人是赫鲁晓夫。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去世后,针对斯大林模式这一“僵化”体制的弊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率先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改革虽没有彻底改变该模式,但是开苏联改革之先河,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列宁、B项斯大林都是在赫鲁晓夫改革之前,不符合题意。D项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是在赫鲁晓夫改革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3、A【解析】

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8户农民按手印”“大包干纪念馆”,联系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开始实行以“分田到户,自负盈亏”为特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所以图片反映的历史共同主题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与图片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14、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东亚公司“抵羊(洋)”牌商标,体现中国创办公司抵抗洋人;结合课本所学,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创办的火柴厂,叫做华强。体现了对日本人的憎恨,振兴中华。D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故选D。15、B【解析】

北伐战争的军队是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因此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题干材料反映出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A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16、D【解析】

题文材料“罗马从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共和国转变为一个庞大的帝国,是突然而惊人的,这使人联想起亚历山大的征服。”体现的是战争与征服。罗马帝国的建立时间晚于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没有征服迦太基;罗马取得布匿战争胜利后称霸地中海。由此可见,AB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7、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C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重庆谈判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不属于民族关系,属于对外交流的典型事例。ACD不符合题意;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与吐蕃之间的关系,能够说明唐朝民族和睦,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区分“对外交往”和“民族之间的交往”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对外交往是与他国之间的交往,民族交往是在本国与其它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19、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的历史事件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奔赴西安积极协调,最终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项是中国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D项抗战时期,共产党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0、C【解析】

根据“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一床被子,剪成两半,永远相连”这个反映的是红军长征时老百姓与红军战士的关系,体现的长征精神是军民紧密团结、患难与共。故C项正确。A、B、D选项均属于长征精神的内涵,但均不能由题干材料信息体现出,故A、B、D错误。所以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女红军借宿老人家中,体现的是军民关系。21、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时期在伯利克里时期古代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22、A【解析】

根据漫画主要信息可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共同压住核武器的柜子,肯尼迪还要求加把锁,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现的是美苏双方都不希望核危机进一步升级,力图避免直接军事冲突。所以A符合题意,美苏根本利益没有趋向一致,B不符合题意;图片体现不出美苏敌对意识逐渐走向淡化,C不符合题意。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准确解读漫画,提取有效信息是解决漫画题的关键。本题漫画的关键信息是美苏给核武器“加把锁”。23、C【解析】

①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1989年该组织成立;②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标志,1994年该组织成立;③是不结盟运动的标志,1961年该组织成立;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标志,2001年该组织成立;因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是③①②④,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4、B【解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起步。题干的“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表明邓小平强调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故B符合题意;经济体制改革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国家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的紧迫性不是邓小平强调的主要问题,排除C;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题干材料未涉及,排除D。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英国;电气时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机器进入生产领域,蒸汽代替了人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故答案为英国;电气时代。26、九一八事变【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7、共产党宣言斯大林【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时间顺序;“美国独立战争”应属于第27章;俄国1861年改革。(1861农奴制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均可)(2)主要发明:哈格里大斯发明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或轮船等。重要成果:《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或冋答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观点: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论述: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加紧了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并且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等。政治方面: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并完善了近代民主政治,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经济方面:通过工业革命改变经济结构,实现了工业化,增强了经济活力和综合国力,使欧洲各国经济实力领先世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发展。思想文化:启蒙运动使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弘扬,推动欧洲人的思想解放,增强了欧洲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活力;自由主义思想成为欧洲人全球贸易和扩张的思想武器。科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欧洲人走向全球提供了技术支持。国际关系:通过殖民战争、殖民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途径,欧洲实现了对世界的控制,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解析】

(1)根据《全球通史》的目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以时间为顺序编写史书。“美国独立战争应属于目录中的27章。因为美国独立战争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这也是政治革命。作者在第28章中认为“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的历史事件是1861年改革。因为28章是俄国,俄国的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2)根据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第二编目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其第十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有哈格里大斯发明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或轮船等。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8世纪80年代,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1825年,“旅行者”号试车成功。第十五章“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最重要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3)工业革命使欧洲成为世界的主人,也就是说,欧洲确立了对全球的统治,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和国际关系等角度来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论证。如:观点: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论述: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加紧了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并且随着Ⅰ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等。政治方面: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并完善了近代民主政治,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经济方面:通过工业革命改变经济结构,实现了工业化,增强了经济活力和综合国力,使欧洲各国经济实力领先世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发展。思想文化:启蒙运动使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弘扬,推动欧洲人的思想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