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959-2015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运营评价指标体系_第1页
JT-T-959-2015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运营评价指标体系_第2页
JT-T-959-2015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运营评价指标体系_第3页
JT-T-959-2015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运营评价指标体系_第4页
JT-T-959-2015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运营评价指标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运营评价指标体系2015-04-24发布JT/T959—2015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运营评价指标体系 24.1指标体系结构 24.2指标释义和评分标准 25运营评价等级分类 5.1评价等级分类 5.2评价等级概述 附录A(规范性附录)BRT系统乘客满意度调查和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IⅢ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9)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济南市城市交通研究中心、乌鲁木齐市城市综合交通项共交通总公司、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市城市快速公交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等。1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运营评价指标体系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GB/T22484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GB/T2248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标台standardbusunit不同类型的运营车辆按统一的标准当量折算成的运营车辆数的计量单位。专用道dedicatedright-of-way通勤班车通行).2JT/T959—20154运营评价指标体系4.1指标体系结构BRT运营评价指标体系由17项指标组成,每项指标按照其在BRT系统中的相对重要程度,给出了最高分值(分)运营设施专用道比例水平登乘站台比例7车外售检票比例7BRT站点衔接7交叉口优先通行比例7B₆调度指挥系统6BRT网络衔接度5车均场站面积3新能源车辆比率2运营服务B高峰小时平均运送速度9乘客满意度7B₁₂BRT客流强度7BRT行车正点率6乘客服务信息系统6行车责任事故率3B₁₆高峰小时满载率3BRT站台高峰小时人均面积34.2指标释义和评分标准4.2.1专用道比例4.2.1.1释义4.2.1.2计算公式专用道比例指标计算公式见公式(1)。L用通——设置BRT专用道的道路网长度,3JT/T959—20154.2.1.3评分标准专用道评分标准见表2。表2专用道评分标准专用道的类型及比例评价分值(分)专用道及其全面的执法措施或物理隔离覆盖率超过全程公交走廊的90%以上专用道及其全面的执法措施或物理隔离覆盖率超过全程公交走廊的75%以上没有任何执法,只有标线或者彩色铺装隔离占到全程公交走廊的75%以上8没有任何执法,只有标线或者彩色铺装隔离占到全程公交走廊的40%以上5只有在交叉口的摄像头作为执法工具24.2.2水平登乘站台比例4.2.2.1释义水平登乘站台数量占BRT线路途经站台总数的比例,用“%”表示。4.2.2.2计算公式水平登乘站台比例指标计算公式见公式(2)。式中:B₂——水平登乘站台比例;4.2.2.3评分标准水平登乘站台评分标准见表3。表3水平登乘站台评分标准水平登乘站台比例(%)评价分值(分)76543214.2.3车外售检票比例4.2.3.1释义具有车外售检票的BRT车站数量占BRT停靠车站总数的比例,用“%”表示。4.2.3.2计算公式车外售检票比例指标计算公式见公式(3)。4JT/T959—2015车外售检票比例(%)评价分值(分)76543214.2.4.1释义表5BRT站点衔接率评分标准BRT站点衔接率(%)评价分值(分)7543215JT/T959—20154.2.5交叉口优先通行比例4.2.5.2计算公式交叉口优先通行比例指标计算公式见公式(5)。4.2.5.3评分标准交叉口优先通行评分标准见表6。表6交叉口优先通行评分标准交叉口优先通行比例(%)评价分值(分)76543214.2.6调度指挥系统4.2.6.2评分标准b)全部站点实现视频监控;BRT调度指挥系统评分标准见表7。表7BRT调度指挥系统评分标准BRT调度指挥系统功能评价分值(分)全部站台和车辆满足a)、b)、c)、d)675%的站台和车辆满足a)、b)、c)、d)56JT/T959—2015表7(续)BRT调度指挥系统功能评价分值(分)65%的站台和车辆满足a)、b)、c)、d)455%的站台和车辆满足a)、b)、c)、d)345%的站台和车辆满足a)、b)、c)、d)235%的站台和车辆满足a)、b)、c)、d)1不具备上述功能04.2.7BRT网络衔接度4.2.7.1释义BRT线路之间或BRT与轨道线路之间200m范围内衔接条数占所有BRT线路条数的比例,用“%”4.2.7.2计算公式4.2.7.3评分标准BRT网络衔接度评分标准见表8。表8BRT网络衔接度评分标准BRT网络衔接度(%)评价分值(分)543214.2.8车均场站面积4.2.8.1释义4.2.8.2计算公式车均场站面积指标计算公式见公式(7)。7JT/T959—20154.2.8.3评分标准车均场站面积评分标准见表9。表9车均场站面积评分标准车均场站面积(m²/标台)评价分值(分)32104.2.9新能源车辆比率4.2.9.2计算公式新能源车辆比例指标计算公式见公式(8)。4.2.9.3评分标准新能源车辆评分标准见表10。表10新能源车辆评分标准新能源车辆比率(%)评价分值(分)2104.2.10高峰小时平均运送速度4.2.10.1释义统计期内,高峰小时BRT车辆从线路的起点至终点实际运送乘客的平均运送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8JT/T959—2015高峰小时BRT平均运送速度(km/h)评价分值(分)9876543214.2.11乘客满意度4.2.11.1释义4.2.11.3评分标准乘客满意度(%)评价分值(分)769JT/T959—2015表12(续)乘客满意度(%)评价分值(分)543214.2.12BRT客流强度4.2.12.1释义单位时间内,客流量与线路长度的比值,单位为万人次每千米天。4.2.12.2计算公式BRT客流强度指标计算公式见公式(12)。式中:B₂——BRT客流强度,单位为万人次每千米天;PASμ——总客运量,单位为万人次;4.2.12.3评分标准BRT客流强度评分标准见表13。表13BRT客流强度评分标准BRT客流强度[万人次/(千米·天)]评价分值(分)76543214.2.13BRT行车正点率4.2.13.1释义统计期内,BRT车辆实际正点发车和末站正点到站的次数与计划排班发车次数之比,用“%”表示。4.2.13.2计算公式BRT行车正点率指标计算公式见公式(13)。式中:B₃——BRT行车正点率;Z实际——始发到站正点班次之和;始发到站正点包括发车正点与末站到站正点;发车时间以公共汽电车首站离站时间为准,实际发车比计划排班晚2min以内(不允许提前发车)记为发车正点;末站到站正点定义为“快2慢5”,即实际末站到站时间比计划排班早2min或晚5mn以内记为末站到站正点;P#——计划发车班次,单位为班次。4.2.13.3评分标准BRT行车正点率评分标准见表14。表14BRT行车正点率评分标准BRT行车正点率(%)评价分值(分)6543214.2.14乘客服务信息系统4.2.14.1释义乘客服务信息系统包括静态信息系统和动态信息系统。静态信息系统包括网络图、路线图、周边地4.2.14.2评分标准乘客服务信息系统评分标准见表15。表15乘客服务信息系统评分标准乘客服务信息系统得分项评价分值(分)a)所有车站和车内设有静态信息系统;b)车站和车内设有完整的动态信息系统6a)所有车站和车内设有静态信息系统;b)车站和车内设有动态信息系统(手机客户端、网站或广播,且电子站牌安装使用率70%以上)5a)所有车站和车内设有静态信息系统;b)车站和车内设有动态信息系统(手机客户端、网站或广播,且电子站牌安装使用率60%以上)4a)所有车站和车内设有静态信息系统;b)车站和车内设有动态信息系统(手机客户端、网站或广播,且电子站牌安装使用率50%以上)3a)所有车站和车内设有静态信息系统;b)车站和车内设有动态信息系统(手机客户端、网站或广播,且电子站牌安装使用率40%以上)2所有车站和车内设有静态信息系统1JT/T959—20154.2.15行车责任事故率4.2.15.1释义统计期内,BRT运营车辆每行驶相应里程发生的交通和客伤一般及以上责任事故次数,单位为次4.2.15.2计算公式行车责任事故率指标计算公式见公式(14)。4.2.15.3评分标准行车责任事故率评分标准见表16。表16行车责任事故率评分标准BRT车辆行车责任事故率(次/百万千米)评价分值(分)32104.2.16高峰小时满载率4.2.16.1释义4.2.16.2计算公式高峰小时满载率指标计算公式见公式(15)。4.2.16.3评分标准高峰小时满载率评分标准见表17。表17高峰小时满载率评分标准高峰小时满载率(%)评价分值(分)0132JT/T959—20154.2.17BRT站台高峰小时人均面积4.2.17.1释义高峰小时站台有效面积与站台中的人数之比,单位为平方米每人。4.2.17.2计算公式BRT站台高峰小时人均面积指标计算公式见公式(16)。式中:Bn站台高峰小时人均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每人(m²/人);M——站台中人数为各站台高峰小时每10min采集一次的平均值,单位为人。4.2.17.3评分标准BRT站台高峰小时人均面积评分标准见表18。表18BRT站台高峰小时人均面积评分标准BRT站台高峰小时人均面积(m²/人)评价分值(分)32105运营评价等级分类5.1评价等级分类5.1.1BRT系统运营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和一星级(☆)。5.1.2BRT运营评价等级评定采用量化方法打分,满分为100分。其中:评价等级低于50分,不进行BRT等级评定。BRT评价等级划分见表19。表19BRT评价等级划分表1四星级总分值达到85分以上2三星级总分值达到70分~84分3二星级总分值达到60分~69分4一星级总分值达到50分~59分5.2评价等级概述5.2.1评价等级描述被评为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的BRT系统都能反映出较好的设计和服务,且系统的运营取得了卓JT/T959—2015越的成就。得分较低的则反映出BRT系统一些重要的要素没有得到重视。5.2.2评价等级界定评价得分85分以上为四星级BRT系统。四星级BRT具备完善的运营设施和科学的运营管理,能够取得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和快速的高品质出行服务。5.2.2.2三星级BRT评分得分70分~84分为三星级BRT系统。三星级BRT具备较为完善的运营设施和科学的运营管理,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较高标准的运营和服务质量。5.2.2.3二星级BRT评分得分60分~69分为二星级BRT系统。二星级BRT符合BRT的通用定义。二星级BRT系统有一些优于一星BRT的特征,具有比一星BRT更高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5.2.2.4一星级BRT评分得分50分~59分为一星级BRT系统。一星级BRT系统涵盖BRT定义的一些基本要素,但在运营设施、运营管理或运营服务方面有所欠A.1采集频率每年度1次。A.3调查对象面向全体城市居民,样本量应具有代表性。残障人士比例不低于1%,60岁以上年龄比例不低于10%,15岁以下年龄比例不低于10%。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场所(公交枢纽站、轨道站点和公共汽电车站点等)占调查地点的比例约60%。约40%。A.5调查抽样率有效调查问卷总数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