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微专题01“化”中有“化”-化学与传统文化 -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解析版)_第1页
【升级版】微专题01“化”中有“化”-化学与传统文化 -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解析版)_第2页
【升级版】微专题01“化”中有“化”-化学与传统文化 -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解析版)_第3页
【升级版】微专题01“化”中有“化”-化学与传统文化 -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解析版)_第4页
【升级版】微专题01“化”中有“化”-化学与传统文化 -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01“化微专题01“化”中有“化”—化学与传统文化1.(2022·山东·高考真题)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A.金(Au):“虽被火亦未熟"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D.石钟乳():“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答案】C【解析】A.金“虽被火亦未熟”是指金单质在空气中被火灼烧也不反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与其氧化性无关,A不合题意;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是指CaO+H2O=Ca(OH)2,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的水汽,而CaO由块状变为粉末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B不合题意;C.石硫黄即S:“能化……银、铜、铁,奇物”是指2Ag+SAg2S、Fe+SFeS、2Cu+SCu2S,反应中S作氧化剂,与其氧化性有关,C符合题意;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是指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2.(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医学入门》中记载我国传统中医提纯铜绿的方法:“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其中未涉及的操作是A.洗涤 B.粉碎 C.萃取 D.蒸发【答案】C【解析】水洗净是指洗去固体表面的可溶性污渍、泥沙等,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洗涤;细研水飞是指将固体研成粉末后加水溶解,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溶解;去石澄清是指倾倒出澄清液,去除未溶解的固体,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倾倒;慢火熬干是指用小火将溶液蒸发至有少量水剩余,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发;因此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萃取,答案选C。3.(2022·江苏·高考真题)我国为人类科技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下列成果研究的物质属于蛋白质的是A.陶瓷烧制 B.黑火药 C.造纸术 D.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答案】D【解析】A.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陶瓷烧制研究的物质是硅的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B.黑火药研究的物质是硫、碳和硝酸钾,B不符合题意;C.造纸术研究的物质是纤维素,C不符合题意;D.胰岛素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究的物质是蛋白质,D符合题意;答案选D。材料信息材料信息信息提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分离与提纯方法化学反应原理对照检验选项一、中国古代化学的工艺简介1.炼制陶器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它的基本原料是黏土。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物质。2.冶炼青铜冶炼青铜的过程大致是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入炼炉内,点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弃去炼渣得初铜。初铜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3.锌的冶炼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其冶炼Zn的方程式为ZnCO3+2Ceq\o(=,\s\up7(高温))Zn+3CO↑。4.银的冶炼银虽有以游离状态或银金合金状态(黄银)存在于自然界的,但很少,主要以硫化矿形式存在,并多与铅矿共生。中国大约在春秋初期才开始采集银,东汉时期发明了以黑锡(铅)结金银的“灰吹法”。明代著作《菽园杂记》、《天工开物》中有翔实记载。5.汞的冶炼在自然界中虽有游离态汞存在,但量很少,主要以丹砂(硫化汞)状态存在。方士们在密闭的设备中升炼水银,先后利用过石灰石、黄矾、赤铜、黑铅、铁和炭末来促进硫化汞的分解。南宋时期发明了蒸馏水银的工艺,设计了专用的装置,《天工开物》中也有类似记载。在中国的医药化学中还曾利用过铅汞齐、锡汞齐。唐代已开始用银锡汞齐作为补牙剂。6.造纸以我国古书《天工开物》卷中所记载的竹纸制造方法为例,步骤如下:①斩竹漂塘:将新砍下的嫩竹放入池塘中,浸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的青皮。②煮徨足火: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利用石灰的碱性脱脂、杀死微生物等。③舂臼:把上述处理的竹子,放入石臼中打烂,形同泥面。④荡料入帘:将被打烂的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⑤覆帘压纸:将竹帘反过来,使湿纸落于板上。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叠积上千张湿纸后,加木板重压以挤去大部分的水。⑥透火焙干:将湿纸逐张扬起,生火焙干。7.黑火药主要成分:硝酸钾、木炭和硫黄。反应原理:2KNO3+S+3Ceq\o(=,\s\up7(点燃))K2S+N2↑+3CO2↑。8.酿酒先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分解(水解)为葡萄糖,称为糖化;再用酵母菌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9.染色染色是一个很古老的工艺,即用染料使物品着色。10.淘冶黄金黄金都是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自然界,分沙金和脉金(小金)两种。历史上的早期采金技术都是“沙里淘金”。例如,《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丽水之中生金”。二、常考经典史籍材料归纳1.《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2.《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3.《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是K2CO3。4.《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5.《神农本草经》中“水银……熔化还复为丹”里的“丹”是HgO。6.《本草经集注》中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7.《梦溪笔谈·器用》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里的“剂钢”是铁的合金。8.《本草图经》中“绿矾形似朴消(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里的“绿矾”是FeSO4·7H2O,描述了绿矾受热分解的现象。9.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巴石主要化学成分为KAl(SO4)2·12H2O。10.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CaO。11.《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12.《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13.《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到: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鼻冲水指的是氨水。14.古代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硇水”指的是硝酸;15.《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中有火”是石油蒸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石油蒸气是指沼气,即甲烷气体。16.《天工开物》记载“人贱者短褐、臬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臬、麻、苘、葛……”文中的“臬、麻、苘、葛”属于纤维素。17.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HgS。18.《本草纲目》如下叙述:“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有酒色、紫色、白色,莹澈与水精相似”——指玻璃。19.《清嘉录》中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其中“雄黄”的主要成分是As4S4。20.《集注》:“鸡屎矾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內质不变”中鸡屎矾指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三、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烈火焚烧若等闲”,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碳酸钙的分解。2.北宋《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来自于矿物质,并经研磨、溶解、过滤这三道工序获得,这三道工序涉及的均是物理变化。3.《本草图经》中“绿矾形似朴消(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里的“绿矾”FeSO4·7H2O,描述了绿矾受热分解的现象。该过程为化学变化。4.“熬胆矾(CuSO4·5H2O)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该过程为化学变化。四、传统文化中的分离和提纯1.“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槽入甄,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该过程涉及蒸馏操作;2.《本草纲目》中记载:“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煎炼”涉及蒸发、结晶操作;3.《本草纲目》中对碱式碳酸铅制备过程有如下叙述:“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封甑缝。风炉安火四周,养一七,便扫入水缸内。依旧封养,次次如此,铅尽为度。”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4.“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这种分离方法是蒸馏;5.《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涉及的操作有加热、蒸发、结晶。6.《本草纲目》中记载:“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文中涉及的操作为蒸馏。7.《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泡茶过程涉及的操作有溶解、过滤。8.《物理小识》中“以汞和金涂银器上,成白色,入火则汞去而金存,数次即黄”,该过程为汽化。9.《游宦纪闻》中记载了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气体的冷凝过程。10.《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五、成语中的化学(一)成语中有关燃烧的知识1.刀耕火耨(nòu)2.火树银花3.炉火纯青

4.石破天惊

5.水火不容

6.抱火厝薪7.火上浇油8.抱薪求火(二)成语中的化学物质1.信口雌黄

2.味同嚼蜡3.百炼成钢

(三)成语中生活饮食知识1.争风吃醋

2.甘之如饴

3.水乳交融

4.涂脂抹粉

5.饮鸩止渴

6.如胶似漆

(四)成语中日常生活知识1.万紫千红2.风烛残年3.

陶犬瓦鸡4.流水不腐5.染苍染黄6.撮盐入水8.恶(wù)醉强酒1.(2022·河北·高考真题)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白瓷闻名于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 B.陶瓷主要成分为和C.陶瓷烧制的过程为物理变化 D.白瓷的白色是因铁含量较高【答案】A【解析】A.陶瓷是良好的绝缘体,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常用于高压变压器的开关外包装和器件,A正确;B.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而不是SiO2和MgO,C错误;C.陶瓷烧制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由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D.由于Fe2+、Fe3+和铁的氧化物均有颜色,故陶瓷中含铁量越多,陶瓷的颜色越深,白瓷的白色是因为铁含量较低甚至几乎不含,D错误;故答案为:A。2.(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武当山金殿是铜铸鎏金大殿。传统鎏金工艺是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火除汞,使金附着在器物表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鎏金工艺利用了汞的挥发性 B.鎏金工艺中金发生了化学反应C.鎏金工艺的原理可用于金的富集 D.用电化学方法也可实现铜上覆金【答案】B【解析】A.加热除汞,说明汞易挥发,A正确;B.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然后加热汞挥发后留下金,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C.金溶于汞中,然后再加热除去汞,使得金的纯度增大,所以可以用于金的富集,C正确;D.用电解的方法,铜做阴极,电解液中含有可溶性的含金离子,则可实现铜上镀金,D正确;故选B。3.(2022·广东·高考真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汉字居功至伟。随着时代发展,汉字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其载体也发生相应变化。下列汉字载体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汉字载体选项A.兽骨B.青铜器C.纸张D.液晶显示屏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兽骨,甲骨文的契刻载体之一,主要是牛的肩胛骨,一小部分是羊、猪、鹿的肩胛骨,还有极少部分的牛肋骨,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其它钙盐,故A不符合题意;B.青铜器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属于合金材料,故B项符合题意;C.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C不符合题意;D.液晶显示器是一种采用液晶为材料的显示器,液晶是一类介于固态和液态间的有机化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项。1.(2023·广东汕头·统考二模)化学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解读错误的是A.《天工开物》“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硝”指硝酸钾B.《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冰的能量更低,转化为水需要吸热C.《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着自然界中的碳、氮循环D.《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飞絮”与“马尾”的化学成分均为蛋白质【答案】D【解析】A.火药的成分为一硫二硝三木炭,硫指硫磺,硝指硝酸钾,木炭是碳单质,故A正确;B.冰转化为水的过程吸收热量,故B正确;C.枝头掉下的落花,进到土壤中腐烂发酵最终又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该过程中实现了碳、氮的循环,故C正确;D.“飞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马尾”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D错误;故选:D。2.(2023春·河北沧州·高三校联考期中)中华文化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卓著,文献记载了很多与化学相关的内容。下列对文献记载的解释或说明错误的是选项文献记载解释或说明A(火药)乃焰消、硫黄、杉木炭所合制备火药的原料均属于电解质B(玛瑙)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水晶)同名,……有酒色、紫色、白色,莹澈与水精相似水晶和玛瑙的主要成分均为C金黄色(栌木煎水染,碱水漂)象牙色(栌术煎水薄染)栌木提取物可作酸碱指示剂D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丝和麻可用灼烧法鉴别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硫黄、杉木炭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A错误;B.水晶和玛瑙的主要成分均为,B正确;C.栌木煎水染,碱水漂,呈现金黄色,栌术煎水薄染,呈现象牙色,故栌木提取物可作酸碱指示剂,C正确;D.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麻属于纤维素,可以用灼烧法鉴别丝和麻,D正确;故选A。3.(2023·西藏拉萨·统考一模)我国有着雄浑醇厚的青铜(铜锡合金)文化,包括冶炼、铸造、雕刻和造型纹饰等一系列的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锡合金有固定熔点,属于纯净物B.青铜的冶炼、铸造、雕刻均为化学变化C.调整青铜中铜、锡的比例不会影响青铜性能D.古代冶炼铜的方法包括湿法炼铜、火法炼铜【答案】D【解析】A.铜锡合金中铜、锡比例不同时熔点有所不同,属于混合物,A错误;B.青铜的冶炼、铸造、雕刻,铸造、雕刻不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C.调整青铜中铜、锡的比例可以影响青铜的熔点、硬度等,C错误;D.古代冶炼铜的方法包括湿法炼铜:、火法炼铜:,D正确;故选D。4.(2023·辽宁·模拟预测)古代科学典籍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还原性者为A.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B.脂水(石油):“高奴县出脂水,……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C.胡粉:“胡粉得雌黄()而色黑(PbS),盖相恶也”D.炉甘石():“其(炉甘石)底铺薪,发火煅红,……即倭铅(Zn)也”【答案】B【解析】A.题中涉及反应,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A项不符合题意;B.脂水指石油,燃烧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石油体现还原性,B项符合题意;C.“胡粉得雌黄()而色黑(PbS)”过程中Pb元素化合价不变,胡粉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D.最终转化为Zn,Z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体现其氧化性,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5.(2023·广东佛山·统考二模)起源于西汉的丝绸之路是最早的东西方文明交流通道。下列商品主要成分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商品选项A.玉器B.丝绸C.铁器D.纸张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玉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错误;C.铁器是金属材料,C错误;D.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错误;故选A。6.(2023·北京·统考二模)“齐天圣鼓”又称“猴鼓”,起源于唐朝,堪称中原一绝,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猴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牛皮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耐高温 B.竹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C.桐油是从桐籽中提炼出来的油脂,属于酯类 D.铜质鼓环不宜采用铁质铆钉固定【答案】A【解析】A.牛皮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物,不耐高温,A错误;B.竹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正确;C.桐油是天然植物油,其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C正确;D.鼓环常与手接触,易沾上汗液,使铁与铜形成原电池,铁钉作负极,被腐蚀,故铜质鼓环不宜采用铁质铆钉固定,D正确;故选A。7.(2023·山东·高三专题练习)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诗歌描述中存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答案】B【解析】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里描述了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也就是生石灰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错误;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草木的燃烧反应,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C.水滴石穿蕴含着石灰石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石灰乳也就是碳酸氢钙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这里提及了淘沙取金的采金法,在淘沙的过程中由于金的重量比沙大得多,因此先沉降,与沙分高,利用了物理方法,D错误;故选B。8.(2023春·河南·高三专题练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化贡献巨大。下列古代文献涉及的化学研究成果,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A.《开宝本草》中记载了铁华粉的制法:“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由此判断铁华粉是指醋酸亚铁B.《天工开物•五金》中记载:“若造熟铁,则生铁流出时,相连数尺内……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炒铁是为了降低铁水中的碳含量,且熟铁比生铁质地更硬,延展性稍差C.《梦溪笔谈》中“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中的剂钢是指铁的合金D.《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试验【答案】B【解析】A.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与铁反应生成醋酸亚铁和氢气,因此铁华粉是醋酸亚铁,故A正确;B.铁的合金含碳量越低,其硬度越小、延展性越好,故熟铁比生铁硬度小、延展性好,故B错误;C.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属大,剑刃硬度要大,所以剂钢为铁的合金,故C正确;D.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试验不同,钠元素焰色试验为黄色,钾元素焰色试验为隔着钴玻璃为紫色,故D正确;故选B。9.(2023·福建漳州·统考三模)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详细介绍了竹纸的制造工艺流程,其中“煮楻足火”工序是指加入石灰蒸煮以除去竹料中的木质素、树胶等杂质。另外,为了防止书写时墨迹在纸面扩散,古代及现代造纸都要加入一些矿物性白粉填充纸纤维之间的孔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多糖B.纸张中的纤维素之间是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结合的C.纸张燃烧后产生的灰白色部分主要成分为碳D.推测木质素分子中可能含有酸性官能团【答案】C【解析】A.纸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是由单糖缩合而成的大分子,属于多糖,A正确;B.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聚合链组成的高分子多糖,这些链之间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形成了纤维素,B正确;C.纸张燃烧后产生的灰白色部分主要成分为瓷土、碳酸钙钛等造纸填充料,C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木质素能与碱反应,说明其具有一定的酸性,故推测木质素分子中可能含有酸性官能团,D正确;故答案为:C。10.(2023·辽宁辽阳·高三统考期末)我国古书《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以竹子制造竹纸的方法,其步骤大致有以下几步:①斩竹漂塘(杀青)

②煮楻足火

③春臼

④荡料入帘

⑤覆帘压纸

⑥透火焙干。其中未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⑤⑥【答案】A【解析】①斩竹漂塘(杀青):斩伐嫰竹,放入池塘,浸泡数百日,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以洗去竹子之青皮,此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①不合题意;②煮楻足火:将以上所得竹子,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此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②不合题意;③舂臼打烂:去除以上处理的竹子放入石臼中将其打烂,该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③符合题意;④荡料入帘: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此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符合题意;⑤覆帘压纸:然后将帘反复过去,是湿纸落于板上,即成纸张,重复荡料与覆帘,使一张纸的湿纸叠积上千张,然后加上木板重压挤出大部分的水分,此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⑤符合题意;⑥透火焙干:将试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此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⑥不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③④⑤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2023·广东韶关·统考二模)中国文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源自广东韶关的文物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硅酸盐的是A.清绿地素三彩花卉撇口碗B.明代三彩孩童骑牛陶俑C.南朝弦纹三足铜铛D.东晋咸和二年酱褐釉陶牛车模型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清绿地素三彩花卉撇口碗的主要成分为陶瓷,属于硅酸盐,A不符合题意;B.明代三彩孩童骑牛陶俑的主要成分为陶瓷,属于硅酸盐,B不符合题意;C.南朝弦纹三足铜铛的主要成分为铜,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硅酸盐,C符合题意;D.东晋咸和二年酱褐釉陶牛车模型的主要成分为陶瓷,属于硅酸盐,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23·广东汕头·统考二模)广东作为中国南大门,保存着不少国宝级文物。下列国宝级文物主要由陶瓷制成的是A.元青花人物图玉壶春瓶 B.南宋鎏金腰带 C.清象牙雕空雕八仙福寿提梁盒 D.北宋木雕罗汉像【答案】A【解析】A.元青花人物图玉壶春瓶属于青花瓷,由陶瓷制成;故A符合题意;B.南宋鎏金腰带与金属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C.清象牙雕空雕八仙福寿提梁盒与象牙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D.北宋木雕罗汉像与木材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3.(2023·山东济宁·统考二模)中华文化富载科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硇水者,剪银块投之,则旋而为水”,“硇水”是硝酸溶液B.“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生产“瓷”的主要原料为黏土C.“蜡炬成灰泪始干”,“泪”是蜡烛燃烧的产物D.古剑“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是铁的合金【答案】C【解析】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不活泼的金属银发生反应,“硇水”是硝酸溶液,A正确;B.陶瓷属于硅酸盐产品,生产陶瓷主要用黏土为原料,B正确;C.蜡烛是混合物,没有固定化的熔点,燃烧时会熔化,所以“蜡炬成灰泪始干”,“泪”是液态的蜡烛,C错误;D.合金熔点低于组成成分的金属,硬度较大,“剂钢”是铁的合金,D正确;故选C。4.(2023·广东·统考二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下列载体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载体选项A.玛瑙围棋子B.竹笛C.青铜器D.中国山水画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玛瑙为非金属材料,A不符合题意;B.竹为天然植物材料,B不符合题意;C.青铜为合金,属于合金材料,C符合题意;D.山水画为宣纸、锦帛等不是金属材料,D不符合题意;故选C。5.(2023·山东泰安·统考二模)“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泥的颜色主要来自氧化铁 B.乳和粥的分散质是蛋白质C.酿酒发酵时有二氧化碳生成 D.酒在人体内被氧化释放能量【答案】B【解析】A.氧化铁为红色,红泥中含有氧化铁,A项正确;B.乳分散质为蛋白质,粥分散质为淀粉,B项错误;C.酿酒的反应为,C项正确;D.乙醇在酶的作用下被氧化为乙酸和乙醛,最终代谢为CO2和H2O释放能量,D项正确;故选B。6.(2023·云南·统考二模)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众多的非遗技艺传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斑铜制作技艺在铜中掺杂金、银等金属,斑铜的熔点比纯铜低B.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利用酒和水的密度不同,蒸馏提高酒精度C.传统棉纺织、蚕丝制造技艺中的棉、丝主要成分相同D.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使用的靛蓝、赭石等颜料均属于有机化合物【答案】A【解析】A.斑铜为铜的一种合金,熔点低于纯铜,A正确;B.蒸馏是利用了酒和水的沸点不同,不是密度,B错误;C.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C错误;D.赭石主要成分为Fe2O3,为无机物,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7.(2023·河北沧州·统考一模)“泥人张”是中国传统案上雕塑的代表,“泥人”的制作过程中除用到上等泥外,辅助材料还有木材、竹藤、纸张等,塑造好的作品自然风干后入窑烘烧,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即可着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泥人”属于陶瓷作品,属于传统的硅酸盐材料B.“泥人”制作过程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C.“泥人”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木材、竹藤、纸张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D.出窑后着色时的黑色颜料可用氧化铁【答案】D【解析】A.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A正确;B.泥土中主要是含有硅元素与水的混合物,"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B正确;C.木材、竹藤、纸张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C正确;D.氧化铁是红棕色的,D错误。故答案为:D。8.(2023·河北邢台·统考一模)中国古代涉及的“铜”文化丰富多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铜器时期”早于“铁器时期”的原因之一是铜比铁稳定B.诗句“庐山山南刷铜绿”中的“铜绿”借指的是的颜色C.铸造“铜钱儿”用的材料黄铜是单质铜D.“石胆化铁为铜”中涉及金属键的断裂【答案】C【解析】A.“青铜器时期”早于“铁器时期”的原因之一是铜比铁不活泼,化学性质比铁稳定,A正确;B.“铜绿”的主要成分为,呈绿色,B正确;C.单质铜呈紫红色,黄铜是铜锌合金、呈黄色,C不正确;D.“石胆化铁为铜”指铁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铁属于金属晶体,反应中金属键断裂,D正确;答案选C。9.(2023·广东江门·统考一模)很多珍贵文物都记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下列文物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选项ABCD文物名称西汉青铜雁鱼灯秦代竹简唐代兽首玛瑙杯秦朝兵马俑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青铜为铜和锡的合金,A项符合题意;B.竹简为纤维,B项不符合题意;C.玛瑙杯为SiO2,C项不符合题意;D.兵马俑为陶瓷类,属于硅酸盐材料,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0.(2023·广东惠州·统考一模)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BCD复原变形金属补配玉器缺损青铜器除锈见新剥离丝绸残片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复原变形为外观形状的变化,它为物理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B.玉器补缺,外观填补,它为物理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C.青铜除锈,即将铜绿用酸溶解,该过程为化学变化,C项符合题意;D.剥离属于物理的分离,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2021·辽宁卷)《天工开物》中记载:“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B.“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豆油的主要成分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答案】C【解析】A.由题干可知,“乌金纸”是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故“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A正确;B.造纸的原料主要是纤维素,故“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正确;C.豆油的主要成分油脂,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豆油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D.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正确;故答案为:C。2.(2021·湖北卷)“乌铜走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该工艺将部分氧化的银丝镶嵌于铜器表面,艺人用手边捂边揉搓铜器,铜表面逐渐变黑,银丝变得银光闪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B.通过揉搓可提供电解质溶液C.银丝可长时间保持光亮D.用铝丝代替银丝铜也会变黑【答案】D【解析】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A项正确;B.通过揉搓,手上的汗水可提供电解质溶液,B项正确;C.银丝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银转化为单质银,单质银活动性较弱,可长时间保持光亮,C项正确;D.铜的活动性比铝弱,氧化铝不能被铜还原为单质铝,因此铜不会变黑,D项错误;答案选D。3.(2021·河北卷)“灌钢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钢铁冶炼技术的重大贡献,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中提到“钢铁是杂炼生鍒作刀镰者”。“灌钢法”主要是将生铁和熟铁(含碳量约0.1%)混合加热,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钢是以铁为主的含碳合金B.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C.生铁由于含碳量高,熔点比熟铁高D.冶炼铁的原料之一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答案】C【解析】A.钢是含碳量低的铁合金,故A正确;B.钢的硬度和脆性与含碳量有关,随着含碳量的增大而增大,故正确;C.由题意可知,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说明生铁的熔点低于熟铁,故C错误;D.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可用于冶炼铁,故D正确;故选C。4.(2021·江苏卷)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火药中含有两种单质 B.爆炸时吸收热量C.反应中S作还原剂 D.反应为置换反应【答案】A【解析】A.黑火药中含有S、C两种单质,A正确;B.爆炸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C.该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C错误;D.该反应不符合“单质+化合物=另一种单质+另一种化合物”的形式,不是置换反应,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5.(2021·广东卷)今年五一假期,人文考古游持续成为热点。很多珍贵文物都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寓意和极高的学术价值。下列国宝级文物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选项ABCD文物名称铸客大铜鼎河姆渡出土陶灶兽首玛瑙杯角形玉杯【答案】A【解析】A.铸客大铜鼎属于铜的合金,A符合题意;B.河姆渡出土陶灶属于陶器,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不属于合金,B不符合题意;C.兽首玛瑙杯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属于合金,C不符合题意;D.角形玉杯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不属于合金,D不符合题意;故选A。6.(2021·广东卷)广东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广东剪纸、粤绣、潮汕工夫茶艺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运动的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答案】D【解析】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涉及化学变化,A正确;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是因为茶水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B正确;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混合物,D错误。故选D。7.(2021·海南卷)元末陶宗仪《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日发烛……,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有助于发火和燃烧B.“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C.“发烛”发火和燃烧伴随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D.硫磺是“发烛”发火和燃烧反应的催化剂【答案】D【解析】A.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有助于发火和燃烧,A正确;B.发烛具有可燃性,“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B正确;C.“发烛”发火和燃烧伴随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如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C正确;D.硫磺也燃烧,不是催化剂,D错误;选D。8.(2020·全国Ⅱ卷)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答案】A【解析】A.胆矾为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A说法错误;B.湿法冶铜是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制取铜,B说法正确;C.加热浓缩硫酸铜溶液可析出胆矾,故“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C说法正确;D.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故选A。9.(2020·全国Ⅲ卷)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答案】C【解析】A.字画主要由纸张和绢、绫、锦等织物构成,为防止受潮和氧化,保存古代字画时要特别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