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学生专用)_第1页
2022-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学生专用)_第2页
2022-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学生专用)_第3页
2022-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学生专用)_第4页
2022-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学生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2022-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学生专用)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字形字音有误的一项是()A.怂恿(yǒnɡ)污涩(sè)蜷伏(quán)嗔怪(chēn)B.丰腴(yú)斑斓(lán)迷惘(wǎnɡ)蹒跚(pán)C.窗棂(línɡ)温煦(xù)笨拙(zhuō)放肆(sì)D.暮霭(ài)卑劣(liè)羞怯(què)余辉(huī)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朗润小心翼翼各得其所混为一谈B.瘫痪尴尬烂慢蛛丝马迹C.点缀搏学笃志众目睽睽人迹罕至D.荫蔽折散祷告恍然大悟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玉龙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B.苏州园林在设计上处处别有用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C.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D.张璐同学在“文明礼仪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三城联创”签字仪式,使我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B.“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参加户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这对青少年来说,无疑不是个好消息。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D.灯月交映、水波粼粼,西河乐园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班主任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我。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C.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D.长城仿佛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6、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③从古自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7、按原文填空:(1)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4)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_____________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_________。(8)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楚有养由基者①,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②曰:“善射,可教射也矣③。”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④。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⑤,少⑥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⑦,一发不中,前功尽矣。”(《西周策》)(注释)①养由基:人名。②过:经过。③可教射也矣:可以教他射箭了。④支左屈右:支起左臂,弯曲右臂。⑤而不已善息:却不因射得好趁此时休息。已,通“以”,因。⑥少:过了不久。⑦弓拨矢钩:弓身不正,箭杆弯曲。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惟手熟尔惟:_____(2)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3)左右皆曰“善”善:_____(4)子乃曰可教射乃: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2)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3.(甲)(乙)两文都和射箭技术有关,但所揭示的道理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三、现代文阅读。(30分)1、军装周海亮①1937年。南京。②天空不见一丝蓝色,废墟般的城市里,烧焦的残肢断臂随处可见。子弹和炮弹编织成密集的网,城在网中,毫无还手之力。③第一波日本人很快扑进了城。他们就像在丛林里狩猎,动作越来越熟练,神色越来越悠闲。突然一排轻飘飘的子弹从一栋摇摇欲坠的楼房里射出,几个日本兵猛然栽倒。④躲在楼房里的,是最后一支战斗着的守军,只有三十多个人,只有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的命令。(A)三十多个人挤在狭小的建筑物里,就像被捆绑在一起的手榴弹。他的左边挤着强子,右边挤着死去的连长。强子的手里紧攥着一挺机枪,那机枪严重变形,弯弯扭扭,好像一根天津麻花。机枪“哒哒哒”地响起来,子弹激起远处的尘烟,切断日本人的喊叫。他认为强子是一名出色的机枪手,一名合格的士兵。⑤可是他呢?他是兵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他参军没几天,他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军装。他跟连长说过,连长说,哦,寻一杆枪给他,就指挥士兵摞沙袋去了。那些沙袋摞得很高,摆成了怪异的阵式。连长说他们的防线坚不可摧。可是当战斗打响,那些沙袋,霎时同兵的尸体一起飞上了天。⑥他跟连长说过三次。他说他得有一身军装,有军装,才有兵的样子。连长终于恼了,他说那你随便从哪个死人身上扒下一套!他试了试,终于没敢。他想那样的话,那些死去的战友,就不再是兵了。他们战死了,却不再是兵,他不能这么干。……他在死人的缝隙里坚守,就像坚守在隆隆战车前的螳螂。后来他们撤进了城,躲进那栋随时可能坍塌的小楼。连长说,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咱们就可以散了——追上队伍,或者回家。然后弹片划过,他的脑袋仅剩一半了。他用仅剩一半的脑袋冲他微笑,他的笑容凄惨并且绝望。⑦日本人迅速将他们包围,他们腹背受敌。甚至有日本士兵冲进屋子,他的枪筒几乎捅进日本人的嘴巴。子弹清脆地击穿日本人的后脑,那是他的最后一颗子弹。拖着血丝的子弹飞向天空,天空与天空之间,尸体,尸体,尸体……他们跑向广场,他们知道战斗结束了。突围的过程异常惨烈,三十多个人,也许仅剩他一个。⑧广场上挤满了人,老人,女人,医生,孩子,学生,士兵……士兵们慌慌张张将枪扔掉,又慌慌张张地脱掉自己的军装。有人将军装埋进花坛,那些花儿全都失去了头颅;(B)有人将军装投向烈焰,它们很快燃烧,如同一面面战败的旗子,却裹起阵阵腥风。脱掉军装的士兵马上挤进人群,缩着脖子,眼睛死死地盯着地面——他们试图用参军以前的职业来救回自己的性命。⑨军装染上鲜血。军装熠熠生辉。军装五彩斑斓。军装坚硬如铁。军装躺在地上,缩在火焰里,沦为尘土,或者化为青烟。一座城沦陷了,一起沦陷的,还有军装。⑩他跑过去,泪飞如雨。他从火焰里抢出一套军装,动作迅疾滑稽。那是一套几乎全新的军装,没有枪眼,没有鲜血,没有褶皱,甚至没有灰尘。他将军装抖开,浓重的草绿色刺伤他的眼睛。他向火焰跪下,向城跪下,向废墟跪下,向军装跪下。他说,我还是兵。⑪仍然有人胡乱地脱着自己的军装。他却胡乱地往身上套着陌生的军装。一模一样的军装,几个小时以前,它们还在战壕里并肩作战。连日本人都愣住了,他们赶过来,端起枪,眯起眼,却忘记扣动扳机。终于他穿戴整齐,他甚至有时间整理一下衣襟,然后他“啪”的一声立正,向火焰和废墟行一个并不标准的军礼。⑫枪响,军装上多出两个圆圆的小洞。他号叫着伸手去捂,牙齿将舌头咬断。⑬他想捂住的不是鲜血,而是军装上的洞。1.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小说的情节。开端:南京失守,日军扑进了城,射杀每一个活动的目标。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潮:广场上的士兵将军装脱掉,他却从火中抢出一套穿在身上。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⑤⑥段属于哪一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我选________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⑧~⑪段运用了对比与衬托的写法,请选择其一,结合文意表述作用。1.发展:最后一支战斗着的三十多个守军顽强地阻击日军,突围后只剩下了他一个。结局:日军枪响,他临牺牲还号叫着伸手去捂军装上的枪洞。2.插叙。交代了这支守军的经历,突出了他们的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也表明了他对拥有一身军装的渴望,为下文他从火中抢出一套军装穿在身上的情节埋下伏笔。3.示例:A将挤在一起的三十多个人比作“捆绑在一起的手榴弹”,生动形象地表明了他们处境的危险,突出了他们不怕牺牲、精诚团结的精神品质。4.(示例一)对比:将众多士兵与他对军装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了他对军装和国土的热爱与崇敬,赞美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示例二)衬托:用日军发愣的表现衬托他的精神之伟大,甚至令敌人侧目。2、一棵小白杨朱金平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⑩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⑪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⑫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⑬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⑭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⑮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B.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是略写。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颗小白杨。2.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①“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在世界上,总会有邻居,人与人、人与动物、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可能成为邻居。邻居家的人或事,因近切定会引起你更多的关注,给你留下更深的印象;邻里之间有的还曾演绎出许多故事,结下深厚的情缘。中国文化中也有很多词语描述邻居间的关系,如“德不孤,必有邻”“远亲不如近邻”“以邻为伴”“以邻为壑”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