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知识点必考必练试题库200题(含详解)_第1页
一级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知识点必考必练试题库200题(含详解)_第2页
一级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知识点必考必练试题库200题(含详解)_第3页
一级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知识点必考必练试题库200题(含详解)_第4页
一级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知识点必考必练试题库200题(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一级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知识点必考必练试题库200题(含详解)一、单选题1.某8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属丙类建筑,建于Ⅱ类场地,设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室内外高差450mm。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fc=16.7N/mm2,ft=1.57N/mm2),钢筋采用HRB335钢(fy=300N/mm2),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2011年真题]4.已知首层框架角柱EF截面尺寸为500mm×600mm,与其相连的首层顶边跨梁截面为250mm×650mm,假定该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该柱顺时针方向的组合弯矩设计值为:柱A、380B、405C、415D、445答案:D解析:Hn=4.8-0.65=4.15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式(6.2.5-2)计算,柱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2.6条规定,一、二、三、四级框架的角拄,经本规范调整后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尚应乘以不小于1.10的增大系数,则剪力设计值为: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2.某12m跨重级工作制简支焊接实腹工字形吊车梁的截面几何尺寸及截面特性如图所示。吊车梁钢材为Q345钢,焊条采用E50型。假定,吊车最大轮压标准值Pk=441kN。[2013年真题]3.假定,该吊车梁截面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max=3920kN·m。试问,该梁下翼缘在最大弯矩作用下的应力设计值(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20B、150C、200D、220答案:D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4.1.1条式(4.1.1)计算,在有弯矩存在的情况下,梁下翼缘的正应力设计值为: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3.一商店的单层平面框架,如图所示。由屋顶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D点柱顶弯矩标准值MDgk=50kN·m,由屋顶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Dqk=30kN·m,由此可算得上述两种情况D点的弯矩设计值MD=()kN·m。A、130B、102C、96.9D、95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4条可得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又根据第3.2.3条规定,可变荷载效应及永久荷载效应下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分别计算如下:当为屋顶均布活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MD=1.2×50+1.4×30=102kN·m;当为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MD=1.35×50+1.4×0.7×30=96.9kN·m;96.9kN·m<102kN·m,故荷载效应组合由活荷载效应控制,即D点的弯矩设计值为102kN·m。4.某16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为64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场地类别Ⅱ类。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92%。下列关于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的确定何项正确?()[2012年真题]A、框架三级.剪力墙三级B、框架二级.剪力墙二级C、框架三级.剪力墙二级D、框架二级.剪力墙三级答案:D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1.3条第1款规定,本结构应按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且其中的框架部分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根据表3.9.3可知,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5.某学校田径场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由于场地原始地面标高较低,需要大面积填土2m,填土及地基土层分布情况见图。为减少田径场的后期沉降,需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建设所在地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①预压法;②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③振冲法;④砂石桩法;⑤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⑥水泥土搅拌桩法。[2011年真题]3.条件同(2),并已知旋喷桩采用等边三角形形式布置,假设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280kN,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取0.3,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1.0试问,要求①层淤泥质黏土经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20kPa,初步设计时,估算的旋喷桩合理中心距s(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由置换率求桩间距可参考砂石桩。A、1.8B、2.1C、2.4D、2.7答案:A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7.1.5条第2款,对有粘结强度增强体复合地基应按下式计算:代入数据可得:解得,面积置换率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7.2.2条第4款,砂石桩间距为:【说明】最新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已将旧规范第7.2.2条第4款的相关公式删除。6.某住宅为8层框架结构,各层层高均为3m,无地下室,原始地面标高为10.000m,室内外高差0.300m,结构荷载均匀对称,初步设计阶段,考虑采用人工处理地基上的筏板基础,筏板沿建筑物周边外挑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16m×42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力值pk=145kPa。场地土层分布如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9.000m。[2014年真题]5.条件同(4),假定,复合地基承载力不考虑深度修正,增强体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按200kN控制。试问,水泥土桩的桩体试块(边长70.7mm)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fcu(N/mm2)最低平均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3.0B、4.0C、5.0D、6.5答案:A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7.1.6条规定,对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强度应符合7.3.3条第3款的要求,则水泥土桩的桩体试块(边长70.7mm)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为: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7.某混凝土简支梁桥由多片T型梁,其计算跨径L=19.5m,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其单片主梁断面尺寸如图7-22所示,采用C30混凝土,fcd=13.8M图7-22Pa,ftd=1.39MPa,主筋为HRB400钢筋,fsd=330MPa。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试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进行设计计算。假设T型主梁Ic=0.2m4,跨中处每延米重度G=10kN/m。假设单片主梁跨中弯矩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为0.452,汽车荷载冲击系数为0.355时,其主梁跨中截面汽车荷载引起的弯矩值最接近于()kN·m。A、508.13B、1016.26C、1270.33D、2032.53答案:B解析:8.关于非抗震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受拉一侧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的以下3种说法:Ⅰ.预应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得少于0.2和45∫z/∫y的较大值;Ⅱ.非预应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为0.2;Ⅲ.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不得少于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等于正截面开裂弯矩值的原则确定的配筋百分率。试问,针对上述说法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2012年真题]A、Ⅰ.Ⅱ.Ⅲ均错误B、Ⅰ正确,Ⅱ.Ⅲ错误C、Ⅱ正确,Ⅰ.Ⅲ错误D、Ⅲ正确,Ⅰ.Ⅱ错误答案:D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0.1.17条规定,受拉钢筋最小配筋量不得少于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等于正截面开裂弯矩值的原则确定的配筋百分率。而单独针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非预应力钢筋,配筋百分率均没有0.2和45∫z/∫y的限制。9.某简支梁计算跨度l0=6.9m,截面尺寸b×h=250mm×650mm,混凝土为C30,钢筋为HRB335级。该梁承受均布恒载标准值(包括梁自重)gk=16.20kN/m及均布活载标准值qk=8.50kN/m,活荷载准永久系数取为ψq=0.4。梁跨中下部配有纵向受拉钢筋3Φ20(As=941mm2),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25mm。1.跨中截面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σs最接近于()N/mm2。A、232B、293C、310D、330答案:A解析: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弯矩值:由有效高度ho=650—35=615mm,纵向受拉钢筋面积As=941mm2;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7.1.4条式(7.1.4-3)计算,可得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为: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10.某现浇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地上35层高130m,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阻尼比ζ=0.04,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l=2.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3.外周边框架底层某中柱,截面700mm×7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50(fc=23.1N/mm2),内置Q345型钢(fa=295N/mm2),地震作用组合的柱轴向压力设计值N=19000kN,剪跨比λ=2.4。当要求柱轴压比μN≤0.8时,其采用的型钢截面面积应最接近于()mm2。A、15000B、19500C、36000D、45720答案:D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1.1.4条表11.1.4可知,7度、高130m的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根据第11.4.4条规定,型钢混凝土柱轴压比计算公式为:根据第11.4.5条第6款规定,当柱轴压比大于0.4时,柱型钢含钢率不宜小于4%,该中柱含钢率为:满足规范要求。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11.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6.假定Fk、Mk、b和x值同题(5),并已计算出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160.36kPa。已知:黏性土层①的压缩模量Es1=6MPa,淤泥质土层②的压缩模量Es2=2MPa,则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最接近于()kPa。A、63.20B、64.49C、68.07D、69.47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7条规定,对于条形基础,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可按下式计算:式中,(pk-pc)为基底附加应力,经计算为:pk-pc=160.36-(17×0.8+19×0.4)=139.16kPa;θ为地基压力扩散角,由Es1/Es2=6.0/2=3,z/b=2.6/2.2=1.182,查表5.2.7可得,θ=23°;则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为: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12.某方形独立柱基,底面尺寸为B=L=2.0m,埋置深度为1.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竖向力设计值F=600kN,相应的竖向力标准值Fk=480kN(恒载占60%,活载占40%,准永久值系数ψq=0.5)。已知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设计值G=130kN,相应的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Gk=115kN。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5-22所示。假定勘察报告提供①黏性土土层的孔隙比e=0.8,液性指数IL=0.8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2kPa,该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fa最接近于()kPa。A、162.0B、176.0C、78.7D、189.2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4条规定,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为:fa=fak+ηbγ(b-3)+ηdγm(d-0.5);式中,ηb、ηd为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由于e=0.8<0.85,且IL=0.84<0.85,即均小于0.85,查表5.2.4可得,承载力修正系数为:ηb=0.3,ηd=1.6;则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a为:fa=fak+ηbγ(b-3)+ηdγm(d-0.5)=162+0+1.6×17×(1.5-0.5)=189.2kPa。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13.在混凝土结构或结构构件设计中,常遇到的计算或验算有:Ⅰ.承载力计算;Ⅱ.倾覆、滑移验算;Ⅲ.裂缝宽度验算;Ⅳ.抗震设计计算。试问,在下列的计算或验算的组合中,何项全部不考虑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A、Ⅰ.Ⅲ.ⅣB、Ⅱ.ⅢC、Ⅱ.Ⅲ.ⅣD、Ⅲ.Ⅳ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2条规定,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而Ⅰ、Ⅱ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根据第3.2.7条规定,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时不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Ⅲ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4.2条规定,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表达式不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而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Ⅳ为抗震计算,不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14.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5.当Fk=300kN/m,Mk=0,b=2.2m,x=1.1m,验算条形基础翼板抗弯强度时,假定可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进行,则翼板根部处截面的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于()kN·m。A、61.53B、72.36C、83.07D、97.69答案:C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4条第1款第1项规定,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35;故条形基础基底净反力设计值为:翼板根部处截面的弯矩设计值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公式计算如下: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15.在8度抗震区有一高21m的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裙房,与高12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主楼之间,设防震缝一道。该防震缝的最小宽度δ应为()mm。A、70B、77C、140D、539答案:C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4条第1款第3项规定,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防震缝的最小宽度理论上应为缝两侧结构在地震时的最大水平位移之和。因此,防震缝的最小宽度为:16.某多层砖砌体房屋,底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外墙厚370mm,内墙厚240mm,轴线均居墙中。窗洞口尺寸均为1500mm×1500mm(宽×高),门洞口尺寸除注明外均为1000mm×2400mm(宽×高)。室内外高差0.5m,室外地面距基础顶0.7m。楼、屋面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接34题,试问,L1梁在端部砌体墙上的支承长度(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20B、240C、360D、500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7.3.8条规定,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17.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l~3层墙体厚度均为250mm,地上其余层墙体厚度均为200mm,在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其短肢剪力墙承担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5%。其中一榀剪力墙一至三层截面如图所示。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7层楼板面以下为C35(fc=16.7N/mm2,ft=1.57N/mm2),7层以上为C30,墙体竖向、水平分布钢筋以及墙肢边缘构件的箍筋均采用HRB335级钢筋,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2011年真题]3.已知首层墙肢2一端边缘构件截面配筋形式如图6-19所示,假定其抗震等级为一级,轴压比等于0.4,箍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y=300N/mm2),箍筋保护层厚度取10mm。试问,其边缘构件箍筋采用下列何项配置时方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构造要求?()提示:1.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作答;2.不计入墙水平分布筋;3.假定不计入箍筋重叠部分。A、Φ8100B、Φ10150C、Φ10100D、Φ12100答案:C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4.5条表6.4.5-2可知,箍筋最小直径为8mm,最大间距为l00mm;根据表6.4.5-3可得,λv=0.2,则根据式(6.3.9)计算,其相应体积配箍率的最低要求为:满足最小箍筋构造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6.3条规定,体积配箍率即指核心面积范围内单位混凝土体积所含间接钢筋的体积,根据式(6.6.3-2)计算,可求出剪力墙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故箍筋应采用Φ10100配置。18.某房屋轴心受压基础短柱墩,截面尺寸为490mm×490mm,采用MU15烧结多孔砖(孔洞率为28%)和M10水泥砂浆砌筑,其轴压承载力(kN)与下列()项数值接近。A、469B、499C、521D、555答案:C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3.2.1条表3.2.1-1可知,抗压强度设计值f=2.31MPa;根据第3.2.3条第1款规定,A=0.492=0.24m2<0.3m2,则砌体强度调整系数为:γa2=0.7+A=0.7+0.24=0.94,故砌抗压强度设计值f=0.94×2.31=2.1714MPa;对轴压短柱φ=1.0,根据式(5.1.1)计算,该柱的轴压承载力为:N=φAf=4902×2.17=521.53kN。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19.下列关于荷载作用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地下室顶板消防车道区域的普通混凝土梁在进行裂缝控制验算和挠度验算时可不考虑消防车荷载B、屋面均布活荷载可不与雪荷载和风荷载同时组合C、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其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D、计算结构的温度作用效应时,温度作用标准值应根据50年重现期的月平均最高气温Tmax和月平均最低气温Tmin的差值计算答案:A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表5.1.1可得,消防车的准永久值系数为0,A项正确;根据第5.3.3条规定,不上人的屋面均布活荷载可不与雪荷载和风荷载同时组合,B项错误;根据第3.2.4条规定,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其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其它情况应取1.4,C项错误;根据第9.3.1条规定,对于结构最大温升和最大温降的工况,其计算公式是不同的,D项错误。20.1.试问,该墙梁跨中截面的计算高度H0与下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6.0B、4.5C、3.5D、3.1答案:D解析:21.对不同墙体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需采用不同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假定构件受力状态均为受剪,试问,下列哪一种墙体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yRE不符合规范要求?()[2012年真题]提示: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作答。A、B、C、D、答案:D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10.1.5条表10.1.5可知,对不同墙体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需采用不同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自承重墙yRE应为1.0。22.某钢烟囱设计时,在邻近构筑物平台上设置支撑与钢烟囱相连,其计算简图如图所示。支撑结构钢材采用Q235—B钢,手工焊接,焊条为E43型。撑杆AB采用填板连接而成的双角钢构件,十字形截面(╃100×7),按实腹式构件进行计算,截面形式如图所示,其截面特性:已知撑杆AB在风荷载作用下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185kN。[2012年真题]2.试问,计算撑杆AB绕对称轴y轴的稳定性时,以应力形式表示的稳定性计算数值(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210B、200C、180D、160答案:D解析:23.某商住楼地上16层地下2层(未示出),系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如图6-25所示(仅表示1/2,另一半对称),2~16层均匀布置剪力墙,其中第①、②、④、⑥、⑦轴线剪力墙落地,第③、⑤轴线为框支剪力墙。该建筑位于7度地震区,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Ⅲ类,结构基本周期1s。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底层及地下室为C50(fc=23.1N/mm2),其他层为C30(fc=14.3N/mm2),框支柱截面为800mm×900mm。[2012年真题]提示:①计算方向仅为横向;②剪力墙墙肢满足稳定性要求。假定,承载力满足要求,第1层各轴线横向剪力墙厚度相同,第2层各轴线横向剪力墙厚度均为200mm。试问,第1层横向落地剪力墙的最小厚度bw(mm为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有关侧向刚度的最低要求?()提示:①1层和2层混凝土剪变模量之比为G1/G2=1.15;②第2层全部剪力墙在计算方向(横向)的有效截面面积Aw2=22.96m2。A、200B、250C、300D、350答案:B解析:24.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A、1900B、2100C、2500D、2800答案:C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2.7条式(7.2.7-4)计算,剪力墙剪跨比可按下式计算,墙下端截面:25.如图节点形式,斜向构件与钢管柱通过节点板连接。斜向构件为由两个等边角钢┗80×7组成的T形截面,钢材为Q235-B·F,斜杆所受的轴心力设计值N=±200kN。如果斜杆改成单角钢┗110×10,它与节点板用3个C级普通螺栓相连时,那么应选用()公称直径的螺栓。A、M22B、M24C、M27D、M30答案:C解析:26.某钢结构办公楼,结构布置如图所示。框架梁、柱采用Q345,次梁、中心支撑、加劲板采用Q235,楼面采用150mm厚C30混凝土楼板,钢梁顶采用抗剪栓钉与楼板连接。.次梁AB截面为H346×174×6×9,当楼板采用无板托连接,按组合梁计算时,混凝土翼板的有效宽度(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050B、1400C、1950D、2300答案:C解析:27.某矩形基础底面尺寸3m×3m,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分布图如图所示,第②层土的室内压缩曲线如图所示。1.根据图所示的应力分布图和压缩曲线,第②层土的压缩系数a最接近于()。A、0.0013B、0.0018C、0.003D、0.006答案:A解析: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第14.1.9条规定,某一压力范围内的压缩系数为:p1相当于第②层土的平均自重应力,经计算为:p2相当于第②层土的平均自重应力与平均附加应力之和,p2=pc+p0z;式中,p0z为第②层土的平均附加应力,经计算为:则:p2=pc+p0z=66.4+84.3=150.7kN/m2。由图5-14(b)查得,p1=pc=66.4kN/m2时的孔隙比为:e1=1.06,p2=150.7kN/m2时的孔隙比为:e2=0.95,则压缩系数为: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28.某钢结构平台,由于使用中增加荷载,需增设一格构柱,柱高6m,两端铰接,轴心压力设计值为1000kN,钢材采用Q235钢,焊条采用E43型,截面无削弱,格构柱如图3-18所示。提示:所有板厚均≤16mm。柱脚底板厚度为16mm,端部要求铣平,总焊缝计算长度取=1040mm。试问,柱与底板间的焊缝采用下列何种做法最为合理?()A、角焊缝连接,焊脚尺寸为8mmB、柱与底板焊透,一级焊缝质量要求C、柱与底板焊透,二级焊缝质量要求D、角焊缝连接,焊脚尺寸为12mm答案:A解析:29.某多层刚性方案砖砌体教学楼,其局部平面如图所示。墙体厚度均为240mm,轴线均居墙中。室内外高差为0.3m,基础埋置较深且有刚性地坪。墙体采用MU10蒸压粉煤灰砖、M10混合砂浆砌筑,底层、二层层高均为3.6m;楼、屋面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为250mm×550mm。假定,墙B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底层墙底的荷载为172.8kN/m,两端设有构造柱。试问,该墙段截面每延米墙长抗震受剪承载力(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45B、50C、60D、70答案:B解析:30.某三层砌体结构房屋局部平面布置图如图所示,每层结构布置相同,层高均为3.6m。墙体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10级混合砂浆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级。现浇钢筋混凝土梁(XL)截面为250mm×800mm,支承在壁柱上,梁下刚性垫块尺寸为480mm×360mm×180mm,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梁端支承压力设计值为Nl,由上层墙体传来的荷载轴向压力设计值为Nu。[2014年真题]4.假定,上部荷载产生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σ0=0.378MPa,试问,梁端有效支承长度a0(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360B、180C、120D、60答案:C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3.2.1条表3.2.1-1可知,MU10烧结多孔砖、M10混合砂浆砌筑的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1.89MPa。根据第5.2.5条表5.2.5可知,刚性垫块的影响系数为:δ1=5.7。根据第5.2.5条第3款式(5.2.5-4)计算,梁端有效支承长度为: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31.某三层砌体结构房屋局部平面布置图如图所示,每层结构布置相同,层高均为3.6m。墙体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10级混合砂浆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级。现浇钢筋混凝土梁(XL)截面为250mm×800mm,支承在壁柱上,梁下刚性垫块尺寸为480mm×360mm×180mm,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梁端支承压力设计值为Nl,由上层墙体传来的荷载轴向压力设计值为Nu。[2014年真题]5.假定,上部平均压应力设计值σ0=0.7MPa,梁端有效支承长度a0=140mm,梁端支承压力设计值为Nl=300kN。试问,垫块上N0及Nl合力的影响系数φ,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0.5B、0.6C、0.7D、0.8答案:A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4.2.5条第3款规定,梁端支承压力合力作用点到壁柱内边的距离为:0.4a0=0.4×140=56mm。根据第5.2.5条式(5.2.5-2)计算,垫块面积为:Ab=480×360=172800mm2。N0=0.7×172800=120960N,此力作用在不计入翼缘的壁柱截面重心上,偏心距为零。N0与Nl合力的偏心距:e=300×(480/2-56)/(300+120.96)=131.1mm。根据第5.2.5条第1款规定,应按β≤3.0,e/h=131.1/480=0.273,查附表D.0.1-1可得,φ=0.52。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32.某框架—剪力墙结构高40m,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建筑场地类别为Ⅳ类。则框架的抗震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答案:A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表3.3.1-1可知,该框架属于A级高度;又根据第3.9.7条规定,该场地属于Ⅳ类,应提高1度考虑抗震构造措施,故按8度设防。则根据第8.1.3条规定,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考虑,根据表3.9.3可知,该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一级。33.某16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为64.3m,如图6-9所示,楼板无削弱。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丙类建筑,Ⅱ类建筑场地。假定,方案比较时,发现X、Y方向每向可以减少两片剪力墙(减墙后结构承载力及刚度满足规范要求)。试问,如果仅从结构布置合理性考虑,下列四种减墙方案中哪种方案相对合理?()A、X向:W1;Y向:W5B、X向:W2;Y向:W6C、X向:W3;Y向:W4D、X向:W2;Y向:W7答案:C解析:该结构为长矩形平面,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1.8条第2款规定,X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宜减W1或W3墙。根据第8.1.8条第1款规定,Y向剪力墙间距不宜大于3B=45m及40m之较小者40m,宜减W4或W7。综合上述原因,同时考虑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原则,C项方案相对合理。34.某屋架中部再分式受压斜杆,见图3-30,其上段承受轴压设计值48kN,下段承受轴压设计值60kN,杆长3300mm,居中分段,选用2个不等边角钢63×40×5,短边相连,填板t=6mm,双角钢A=998.6mm2,非对称轴ix=11.2mm,对称轴iy=31.1mm,此受压斜杆的受压稳定性强度计算数值接近()N/mm2。A、169.9B、178.8C、189.5D、194.3答案:C解析:35.2.假定作用于底层顶标高处的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V=1000kN。试问,作用于每个框架柱KZ上的地震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4B、18C、22D、25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7.2.5条规定,底层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则每个框架柱分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为: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36.某承重墙下条形基础,底宽2.6m,埋深1.2m,板高0.35m,如图所示,已知上部结构传来荷载设计值F=290kN/m,M=10.4kN·m。采用C20混凝土,HPB235钢筋。3.如题中条件时,则Ⅰ—Ⅰ截面处的弯矩最接近于()kN·m。A、60.91B、72.67C、83.42D、87.95答案:B解析:Ⅰ—Ⅰ截面处弯矩可按三角形和矩形均布荷载两部分计算,再求和,则Ⅰ—Ⅰ截面处的弯矩为: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37.某钢结构办公楼,结构布置如图所示。框架梁、柱采用Q345,次梁、中心支撑、加劲板采用Q235,楼面采用150mm厚C30混凝土楼板,钢梁顶采用抗剪栓钉与楼板连接。当进行多遇地震下的抗震计算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该办公楼阻尼比宜采用下列何项数值?()A、0.035B、0.04C、0.045D、0.05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8.2.2条第1款规定,多遇地震下的计算,高度不大于50m时阻尼比可取0.04;高度大于50m且小于200m时,可取0.03;高度不小于200m时,宜取0.02。该办公楼48.7m,阻尼比应取0.04。38.A、1120B、1250C、1380D、2680答案:A解析:39.某软弱地基采用换填法处理:①某一内墙基础传至室内地面处的荷载值为Fk=204kN/m,基础埋深d=1.20m,已知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二者折算平均重度γG=20kN/m3;②换填材料采用中、粗砂,已知其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重度γ=18kN/m3,压缩模量Es=18MPa;③该建筑场地是很厚的淤泥质土,已知其承载力特征值fak=70kPa,重度γ=17.5kN/m3,压缩模量Es=1.7MPa。1.确定该内墙的最小基础宽度b最接近于()m。A、1.6B、1.4C、1.2D、1.0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3.0.4条第2款规定,仅对砂垫层的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深度修正,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为:ηd=1.0,则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为: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1、第5.2.2条进行计算,则基础宽度应满足: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40.一级公路上的一座桥梁,位于7度地震地区,由主桥和引桥组成。其结构:主桥为三跨(70m+100m+70m)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两引桥各为5孔4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台为埋置式肋板结构,耳墙长度为3500mm,背墙厚度400mm;主桥与引桥和两端的伸缩缝均为160mm。桥梁行车道净宽15m,全宽17.5m。设计汽车荷载(作用)公路-Ⅰ级。试问,该桥用车道荷载求边跨(L1)跨中正弯矩最大值时,车道荷载顺桥向布置,下列哪种布置符合规范规定?()提示:三跨连续梁的边跨(L1)跨中影响线如下:A、三跨都布置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B、只在两边跨(L1和L3)内布置均布荷载,并只在L1跨最大影响线坐标值处布置集中荷载C、只在中间跨(L2)布置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D、三跨都布置均布荷载答案:B解析: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第4.3.1条第4款第3项规定,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应满布于使结构产生最不利效应的同号影响线上;集中荷载标准值只作用于相应影响线中一个最大影响线峰值处;根据上述规定,ACD三项三种荷载布置都不会使边跨(L1)的跨中产生最大正弯矩,只有B项布置才能使要求截面的弯矩产生最不利效应,且C项布置甚至使边跨相应截面产生负弯矩。41.某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烟囱,如图6-26所示,烟囱基础顶面以上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18000kN,烟囱基本自振周期T1=2.5sA、B、如果烟囱建于非地震区,基本风压w0=0.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试问,烟囱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风荷载按下列何项考虑?()C、提示:假定烟囱第2及以上振型,不出现跨临界的强风共振。D、答案:A解析:42.某方形独立柱基,底面尺寸为B=L=2.0m,埋置深度为1.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竖向力设计值F=600kN,相应的竖向力标准值Fk=480kN(恒载占60%,活载占40%,准永久值系数ψq=0.5)。已知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设计值G=130kN,相应的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Gk=115kN。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5-22所示。当对地基承载力进行验算时,作用在该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pk最接近于()kPa。A、182.5B、150C、148.8D、120答案:C解析:43.一商厦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0g)。该建筑的入口处采用悬挑长度为17.5m的钢桁架(见图),桁架高度为2.5m。钢桁架节点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Pgk=90kN。由此,可算得该桁架端部斜腹杆a仅由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kN。A、50B、76.4C、80D、100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3.3条规定,8度(0.30g)抗震时,桁架节点上的竖向地震作用PEvk为节点上重力荷载代表值Pgk的15%,即:PEvk=0.15×90=13.5kN;由于桁架端部斜腹杆a与下弦杆之间的夹角为45°,则由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为:44.某建筑为两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结构荷载均匀对称,采用筏板基础,筏板沿建筑物外边挑出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20m×20m,结构完工后,进行大面积的景观堆土施工,堆土平均厚度为2.5m。典型房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图。[2013年真题]5.假定条件同(4)。试问,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简化公式计算,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20B、26C、28D、30.5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3.8条式(5.3.8)计算,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b(2.5-0.4lnb)=20×(2.5-0.4×ln20)=26m。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45.已知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截面尺寸为b×h=250mm×500mm,C25混凝土,纵筋用HRB335级钢筋,箍筋用HPB300级钢筋,as=35mm。6.若此梁的受弯纵筋As=675.8mm2,受扭纵筋Astl=218.4mm2,受扭箍筋Astl/s=0.2mm2/mm,受剪箍筋Asv/s=0.37mm2/mm,则此梁最后纵筋配筋与下列哪一项最为接近?()A、B、C、D、答案:A解析:验算最小配筋率如下:由此可知,A项配筋最为接近。46.现有一西南云杉(TC15B)原木檩条(未经切削),标注直径为156mm,计算简图如图所示,该檩条处于正常使用条件,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原木沿长度的直径变化率为9mm/m。[2012年真题]2.若不考虑檩条自重,试问,该檩条达到挠度限ι250时,所能承担的最大均布荷载标准值q(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4B、1.2C、0.8D、0.7答案:A解析:47.某二级于线公路上一座标准跨径为30m的单跨简支梁桥,其总体布置如图7-5所示。桥面宽度为12m,其横向布置为:1.5m(人行道)+9m(车行道)+1.5m(人行道)。桥梁上部结构由5根各长29.94m、高2.0m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组成,梁与梁间用现浇混凝土连接;桥台为单排排架桩结构,矩形盖梁、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0kN/m2。.假定,前述桥梁主梁结构自振频率(基频)f=4.5Hz。试问,该桥汽车作用的冲击系数μ与下列何项数值(Hz)最为接近?()A、0.05B、0.25C、0.30D、0.45答案:B解析:48.在某大城市市中心有一特重要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结A、1.3B、1.5C、1.7D、1.8答案:D解析:该楼属于特别重要、高度超过60m且对风荷载较为敏感的大楼,其基本风压应按100年一遇的标准取用,即w0=0.60kN/m2;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2.80s。49.某6层住宅(见图),各层层高为2.8m。室外高差为0.6m,基础埋深1.6m,墙厚190mm,建筑面积为1990.74m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块为MU15,第1层到第3层采用Mb10砂浆,第4层到第6层采用Mb7.5混合砂浆,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基础形式为天然地基条形基础。场地类别Ⅳ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2.根据表列出的4个轴线的墙段(平面图见图),哪一个轴线墙段的抗侧力刚度应同时考虑弯曲和剪切变形?()A、①轴B、②轴C、④轴D、⑤轴答案:C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7.2.3条第1款规定,在进行地震剪力分配时,层间墙段抗侧力刚度应计及高宽比的影响,当高宽比不大于4且不小于1时,应同时计算弯曲和剪切变形。④轴墙段,高h=2.8m、宽b=1.1m,1<h/b=2.8/1.1=2.545<4,故④轴墙段应同时考虑弯曲和剪切变形。50.某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为d=1.5m,基础平面和各层土的压缩模量如图所示。设基础底面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153kPa,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准永久荷载标准组合产生的轴心压力Fk=1080kN。2.假定考虑基础Ⅱ对基础Ⅰ的影响,基础Ⅰ基底中心在基底下深度4m范围内的土层压缩量s′最接近于()mm。A、36.1B、45.2C、60.3D、78.3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3.9条规定,计算地基变形,当存在相邻荷载时,应计算相邻荷载引起的地基变形,其值可按应力叠加原理,采用角点法计算。对基础Ⅰ:荷载面积为odea:长宽比为:l/b=1.5/1=1.5;对于Ⅰ中心o点,应为4倍荷载面积odea产生压缩量。基础Ⅱ对基础Ⅰ的影响:荷载面积为odgc-odfb:odgc长宽比为:l/b=5/1.5=3.3;odfb长宽比为:l/b=3/1.5=2;对Ⅰ中心o点,应为2倍荷载面积(odgc-odfb)产生压缩量。查附录K表可知,列表进行计算:考虑基础Ⅱ影响,基础Ⅰ基底中心在基底下深度4m内土压缩量为:s′=45.2mm。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51.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如图,柱距均为8.4m。由于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且有错层,设计时拟设置防震缝,并在缝两侧设置抗撞墙,如图1所示。已知:该房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A栋房屋高度为21m,B栋房屋高度为27m。[2011年真题]5.已知:A栋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A栋底层中柱KZl的柱净高Hn=2.5m,柱上节点梁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b=360kN·m,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n=320kN·m,反弯点在柱层高范围内,柱轴压比为0.5。试问,为实现“强柱弱梁”及“强剪弱弯”,按规范调整后该柱的组合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①柱上节点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按平均分配。②A、390B、430C、470D、530答案:A解析:求解本题的关键是确定框架柱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和柱端剪力增大系数。先考虑“强柱弱梁”把柱上端弯矩放大,同时放大底层柱下端弯矩,而后考虑“强剪弱弯”用增大后的柱端弯矩和柱剪力增大系数求解柱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已知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2.2条及第6.2.3条规定,A栋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则柱下端截面弯矩设计值增大系数为1.5,根据第6.2.5条式(6.2.5-1)计算,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52.如图,当墙体采用MU10蒸压灰砂砖及M5水泥砂浆砌筑时,且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C级。试确定梁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关系式(ψN0+Nl≤ηγfAl)左、右端项数值最接近于()。A、55.0kN<66.4kNB、55.0kN<59.8kNC、55.0kN>59.1kND、55.0kN>53.2kN答案:D解析:53.关于钢材和焊缝强度设计值的下列说法中,何项有误?()Ⅰ.同一钢号不同质量等级的钢材,强度设计值相同;Ⅱ.同一钢号不同厚度的钢材,强度设计值相同;Ⅲ.钢材工作温度不同(如低温冷脆),强度设计值不同;Ⅳ.对接焊缝强度设计值与母材厚度有关;Ⅴ.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与焊缝质量等级有关。A、Ⅱ、Ⅲ、ⅤB、Ⅱ、ⅤC、Ⅲ、ⅣD、Ⅰ、Ⅳ答案:A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条文规范逐项判别。前三项,根据第3.4.1条表3.4.1-1可知,钢材强度设计值随钢材厚度增加而降低,与工作温度和质量等级无关;后两项,根据第3.4.1条表3.4.1-3可知,对接焊缝强度设计值随母材厚度增加而降低,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仅与焊条型号有关。54.已知某条形基础埋置深度为1.5m,作用于其底面的荷载为390kN/m,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见表5-2,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5m处。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要求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假定基础宽度为1.8m,按规范推荐的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于()kPa。A、250B、220C、200D、185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5条规定,当偏心距e小于或等于0.033倍基础底面宽度时,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并应满足变形要求:fa=Mbγb+Mdγmd+Mcck;式中,Mb、Md、Mc为承载力系数;查表5.2.5可得:Mb=0.43,Md=2.72,Mc=5.31;则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Mbγb+Mdγmd+Mcck=0.43×9×1.8+2.72×19×1.5+5.31×25=217kPa。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55.下列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对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及连续梁,在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要求的条件下,均可考虑内力重分布B、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在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在弯矩设计值中次弯矩应参与组合C、当预应力作为荷载效应考虑时,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效应对结构有利时,预应力分项系数取1.0;不利时取1.2D、预应力框架主箍筋应沿柱全高加密答案:A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0.1.8条规定,对允许出现裂缝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及连续梁,在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要求的条件下,当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0.1≤ξ≤0.3时,可考虑内力重分布,调幅幅度不宜超过重力荷载下弯矩设计值的20%;ξ>0.3时,不考虑重分布。56.A、17.44B、23.75C、24.22D、30.13答案:B解析:57.按塑性设计某钢框架时,其对钢材力学性质的要求与按弹性设计相比,()。A、仅要求有更高的强度B、仅要求有更高的塑性C、要求有更高的强屈比和塑性D、没有不同答案:C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9.1.3条规定,按塑性设计时,钢材的力学性能应满足强屈比fu/fy≥1.2,伸长率δ5≥15%,相应于抗拉强度fu的应变εu不小于20倍屈服点应变εy。则与按弹性设计相比,要求有更高的强屈比和塑性。58.某公路桥梁由梁高1.5m的5片T型主梁和5片横梁组成,计算跨径为28m。采用混凝土为C40,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人群荷载qr=3.0kN/m2。桥梁横截面尺寸如图7-22所示。该桥主梁跨中截面由两列汽车荷载引起的总弯矩值最接近于()kN·m。A、2199B、2921C、2945D、2956答案:A解析:59.某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柱网尺寸9m×9m,各层层高均为4.5m,位于8度(0.3g)抗震设防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已知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18000kN。A、B、C、D、答案:D解析:60.某7层住宅,层高均为3.1m,房屋高度22.3m,安全等级为二级,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震等级三级,结构平面立面均规则。某矩形截面墙肢尺寸bw×hw=250mm×2300mm,各层截面保持不变。假定,底层作用在该墙肢底面的由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压力NGk=3150kN,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活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压力NQk=750kN,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压力NEk=900kN。试问,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计算,底层该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0.35B、0.40C、0.45D、0.55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知该墙肢的截面尺寸为bw×hw=250mm×23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震等级为三级,结构平面立面均规则,因此可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要求进行计算。首先,根据永久荷载标准值和活荷载标准值,可计算出该墙肢底截面的轴向压力为:Nk=NGk+NQk=3150kN+750kN=3900kN然后,根据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可计算出该墙肢底截面的水平地震作用轴向压力为:Ne=NEk×αI×αII×αIII=900kN×1.0×1.0×1.0=900kN其中,αI、αII、αIII分别为地震作用影响系数,根据抗震等级为三级,可查得αI=1.0、αII=1.0、αIII=1.0。最后,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要求,可计算出该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为:μ=Nk/(0.85fckbwhw)+Ne/(0.85fckbwhw)=3900kN/(0.85×35MPa×250mm×2300mm)+900kN/(0.85×35MPa×250mm×2300mm)=0.45因此,该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与选项C中的数值0.45最为接近,故选C。61.7度区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房屋,高度25m,剪力墙长4000mm、高2800mm、宽190mm,墙体承受弯矩设计值M=490kN·m、轴力设计值N=600kN、剪力设计值V=175kN,墙体采用MU10砌块、孔洞率46%、Mb10砂浆、Cb20灌孔混凝土、灌孔率33%,as=300mm。不考虑水平钢筋时,墙体的抗剪承载力最接近于()kN。A、193B、227C、233D、885答案:B解析:则:62.轻型屋面檩条跨度6m,中间设一道拉条体系作为侧向支承点,作用于檩条的弯矩设计值Mx=48kN·m,My=1kN·m,檩条用I22a,Wx=309cm3,Wy=40.9cm3,钢号为Q235B,其整体稳定性强度计算值为()N/mm2。A、155.8B、187.5C、190.5D、201.3答案:C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附录B表B.2可知,整体稳定系数为:b=1.8>0.6,故应取整体稳定系数为:查表可知,截面塑性发展系数为:γy=1.2;则根据第4.2.3条式(4.2.3)计算,整体稳定强度为:63.在一展览馆的楼面上,有一静止的展品及其墩座,其自重的标准值共为30kN;墩座经厚50mm的垫层坐落在板跨为3m(单向板)、板厚为150mm的钢筋混凝土楼板上。该展品的四周无其他展品的展览区(见图)。l——板跨;bcx、bcy——分别为平行、垂直于板跨的荷载作用面的计算宽度;b——局部分布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3.单向板上在(b×l)面积上的等效均布荷载q最接近于()kN/m2。A、10.11B、6.61C、4.8D、3.5答案:A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C第C.0.4条式(C.0.4-1)计算,单向板上的局部荷载的等效均布活载为:由于展览厅楼面活载为3.5kN/m2,则等效均布荷载为:q=6.61+3.5=10.11kN/m2。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64.某建筑物的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独立柱基的尺寸及桩的布置见图。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设计值Fk=8000kN,力矩设计值Mk=1200kN·m;基础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d=600mm,承台埋置深度3m,各土层的桩基础设计参数见表。.8.在验算桩身混凝土强度时,下列()不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规定。A、预制桩的工作条件系数取0.85B、灌注桩的工作条件系数取0.7~0.8C、取结构重要性系数1.0D、取安全系数1.0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8.3条,关于验算桩身强度的规定中,采用了工作条件系数,在条文说明表14中可知,说明是参考了上海地区的经验,未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即取这个系数为1.0。在计算公式中,采用了的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采用分项系数描述的设计表达式,不存在安全系数的问题。65.若ψ=0.506,σsk=270.0N/mm2,则该梁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wmax最接近于()mm。A、0.266B、0.293C、0.304D、0.344答案:D解析:66.一客车停车库的楼面结构平面如图所示,该结构采用单向板及主次梁结构,次梁的间距为4m,主梁(框架梁)的间距沿纵向为9m,沿横向为8m。次梁将楼面永久荷载及楼面活荷载以集中荷载传递给主梁见图6-21(b),当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规定考虑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时,则可算得次梁传给主梁的活荷载集中荷载标准值Pqk=()kN。A、144B、120C、90D、86.4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5.1.1条表5.1.1第8款可知,对于客车停车库单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2m)时,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4.0kN/m2;根据第5.1.2条第1款第3项规定,单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2m)的汽车通道及停车库,对单向板楼盖的主梁应取楼面活荷载标准值折减系数0.6;则次梁上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传至主梁上的集中荷载标准值为:Pqk=4×4×9×0.6=86.4kN。67.某五层中学教学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最大跨度9m,层高均为3.6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建筑场地类别Ⅱ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C30。[2014年真题]假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顶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于层高中点,当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时,水平地震作用效应计算取前3个振型,某顶层柱相应于第一、第二、第三振型的层间剪力标准值分别为300kN、-150kN、50kN。试问,地震作用下该顶层柱柱顶弯矩标准值Mk(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360B、476C、610D、900答案:C解析: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标准值为:M1k=300×3.6/2=540kN·m;M2k=-150×3.6/2=-270kN·m;M3k=50×3.6/2=90kN·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2.2条式(5.2.2-3)计算,当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时,该顶层柱柱顶弯矩标准值为: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68.某矩形基础上作用均布荷载,已知中点下1m深度处的附加应力为200kPa,则可知角点下2m深度处的附加应力为()kPa。A、10B、50C、100D、150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附录K表K.0.1-1可知,设基础宽度为B,中点应力用角点法计算时取1/4的基础面积,计算宽度b取基础宽度B的一半,用z/b查应力系数,再乘以4求得;计算角点应力时计算宽度取基础宽度B,Z=2z处的应力(用Z/B=2z/2b=z/b查应力系数)等于1/4基础面积的应力值,即为中点应力的1/4。故角点下计算深度为中点下计算深度的2倍时,附加应力值为中点的1/4,即200×1/4=50kPa。69.某多层框架结构顶层局部平面布置图如图所示,层高为3.6m。外围护墙采用MU5级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对孔砌筑、Mb5级砂浆砌筑。外围护墙厚度为190mm,内隔墙厚度为90mm,砌体的容重为12kN/m3(包含墙面粉刷)。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2014年真题]2.假定,外围护墙无洞口、风荷载沿楼层高度均布,墙下端由风荷载引起的弯矩设计值为0.375kN·m/m,墙的计算高度H0为3m。试问,每延米外围护墙下端的承载力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88B、77C、66D、55答案:C解析:外围护墙下端受到墙体自重压力和风荷载引起的弯矩的作用,承载力按压弯构件计算。每延米墙体自重设计值为:N=1.2×12×0.19×3=8.21kN/m。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5.1.2条式(5.1.2-1)计算,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的高厚比为:偏心矩为:e=M/N=0.375/8.21=0.046m<0.6×0.19/2=0.057m,e/h=0.046/0.19=0.242,根据附录D表D.0.1-1可得,承载力影响系数为:φ=0.30。根据第3.2.1条表3.2.1-4可得,MU5单排孔混凝土砌块、Mb5砂浆砌体抗压强度为:f=1.19MPa。根据第5.1.1条式(5.1.1)计算,每延米墙体的承载力为:φfA=0.30×1.19×1000×190=67.83kN/m。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70.下列关于无筋扩展基础的论述不正确的观点是()。A、无筋扩展基础系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B、无筋扩展基础只能用于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C、如在墙下条形砖基础中配了纵向钢筋以加强纵向刚度,就不能称为无筋扩展基础D、无筋扩展基础的台阶宽高比随基底平均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答案:C解析:C项,为了加强纵向刚度而在砖基础中配置了纵向钢筋,但不会改变横向的受力条件,仍然是无筋扩展基础。71.一冷杉方木压弯构件,承受压力设计值构件截面尺寸为120mm×150mm,构件长度l=2310mm,两端铰接,弯矩作用平面在150mm的方向上。1.该构件的稳定系数与下列何项数值接近?()A、0.554B、0.598C、0.625D、0.688答案:B解析:72.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得到砂土的锤击数N=28,则可判定砂土的密实度为()。A、松散B、稍密C、中密D、密实答案:C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4.1.8条表4.1.8可知,砂土的密实度可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具体如表所示。73.下列不属于永久荷载作用的是()。A、结构自重B、土压力C、预应力D、温度作用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1.1条规定,建筑结构的荷载可分为下列三类:①永久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②可变荷载,包括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荷载、温度作用等;③偶然荷载,包括爆炸力、撞击力等。74.某挡土墙截面尺寸如图所示,其高5.0m,顶宽0.8m,底宽2.0m,置于黏性土地基上,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200kPa,墙底与土的摩擦系数μ=0.60。墙后填土为中密砂土,填土面水平,砂土的重度γ=19kN/m3,含水量w=13%。挡土墙圬工材料的重度取γG=23kN/m3,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δ=0°。假定挡土墙的构造与排水措施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6.6.1条的规定。假定填土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从零增大到15°,作用于挡土墙基础底面的合力的偏心距将会()。A、减小B、增大C、不变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由于倾斜填土面比水平填土面的土压力大,因而当填土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增大时,合力的偏心距将增大。75.一钢筋混凝土排架,由于三种荷载(不包括柱自重)使排架柱柱脚A处产生三个柱脚弯矩标准值,MAgk=50kN·m、MAqk=30kN·m、MAck=60kN·m(见图6-28(a)、(b)、(c)),MAgk是柱顶处屋面桁架上永久荷载的偏心反力产生的,MAqk是柱顶处屋面桁架上活荷载的偏心反力产生的,MAck是柱中部吊车梁上A5级软钩吊车荷载的偏心反力产生的。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柱脚弯矩标准值MAwk=65kN·m(见图)。1.由桁架上永久荷载、活荷载和吊车荷载产生的柱脚最大弯矩设计值MA应为()kN·m。计算时对效应的组合不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4条的简化规则。A、160.8B、166C、173.4D、180答案:C解析:屋面活荷载及吊车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均是ψ=0.7。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3条规定,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分别为:①当属屋面活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MA=1.2×50+1.4×30+1.4×0.7×60=160.8kN·m;②当属吊车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MA=1.2×50+1.4×60+1.4×0.7×30=173.4kN·m;③当属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MA=1.35×50+1.4×0.7×60+1.4×0.7×30=155.7kN·m;取三者中的最大值,故应按吊车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确定最大柱脚弯矩设计值,即MA=173.4kN·m。76.一木柱截面100mm×150mm,采用新疆落叶松制作,其计算简图如图所示,柱顶和柱底采取了限制侧移的措施。试问,柱轴心受压的稳定系数φ,与下列何值最为接近?()[2014年真题]{图1}A、0.26B、0.28C、0.35D、0.47答案:A解析:根据《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2005年版)第5.1.4条和第5.1.5条,计算过程如下:77.某8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属丙类建筑,建于Ⅱ类场地,设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室内外高差450mm。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fc=16.7N/mm2,ft=1.57N/mm2),钢筋采用HRB335钢(fy=300N/mm2),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2011年真题]2.已知二层顶某跨框架边梁AB,在地震及各荷载作用下梁B端截面所产生的弯矩标准值如下:永久荷载下MGk=-65kN·m;楼面活荷载下MQk=-20kN·m;风荷载下Mwk=±70kN·m;水平地震作用下MEhk=±260kN·m。试问,满足规范要求时,AB梁B端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最不利组合弯矩设计值MB(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430B、-440C、-530D、-540答案:A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表5.6.4可知,高度超过60m的高层建筑尚需考虑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及风荷载的组合;本题结构未超过60m,不应考虑风荷载作用效应参与组合,重力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分别取1.2和1.3。根据第4.3.6条第2款,一般民用建筑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0.5,则:MB=-[1.2×(65+0.5×20)+1.3×260]kN·m=-428kN·m。78.某城市快速路上的一座立交匝道桥,其中一段为四孔各30m的简支梁桥,其总体布置如图7-1所示。单向双车道,桥梁总宽9.0m,其中行车道净宽度为8.0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面连续),桥墩由扩大基础上的钢筋混凝土圆柱墩身及带悬臂的盖梁组成。梁体混凝土线膨胀系数取α=0.00001。设计荷载:城-A级。试问,当城-A级车辆荷载的最重轴(4号轴)作用在该桥箱梁悬臂板上时,其垂直于悬臂板跨径方向的车轮荷载分布宽度(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0.55B、3.45C、4.65D、4.80答案:B解析:根据《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第10.0.2条第4款规定,计算箱梁悬臂板上的车辆荷载布置见题35解图所示。79.某五层中学教学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最大跨度9m,层高均为3.6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建筑场地类别Ⅱ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C30。[2014年真题]假定,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底层角柱上端截面考虑地震作用并经强柱弱梁调整后组合的弯矩设计值(顺时针方向)为180kN·m,该角柱下端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顺时针方向)为200kN·m,底层柱净高为3m。试问,该柱的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作答。A、165B、181C、194D、229答案:D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1.4.2条规定,二级抗震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5。根据第11.4.5条规定,二级框架的角柱,剪力设计值应乘以1.1的增大系数。根据第11.4.3条第2款式(11.4.3-2)计算,该柱的剪力设计值为: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80.某4层钢结构商业建筑,层高5m,房屋高度20m,抗震设防烈度8度,采用框架结构,布置如图3-6所示。框架梁柱采用Q345。框架梁截面采用轧制型钢H600×200×11×17,柱采用箱形截面B450×450×16。梁柱截面特性如下:.假定,框架柱几何长度为5m,采用二阶弹性分析方法计算且考虑假想水平力时,框架柱进行稳定性计算时下列何项说法正确?()A、只需计算强度,无须计算稳定B、计算长度取4.275mC、计算长度取5mD、计算长度取7.95m答案:C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5.3.3条第1款第2项规定,当采用二阶弹性分析方法计算内力且在每层柱顶附加考虑假想水平力时,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1.0。故计算长度为5m。81.某挡土墙截面尺寸如图所示,其高5.0m,顶宽0.8m,底宽2.0m,置于黏性土地基上,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200kPa,墙底与土的摩擦系数μ=0.60。墙后填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