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观念调查分析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_第1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观念调查分析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_第2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观念调查分析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_第3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观念调查分析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_第4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观念调查分析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观念调查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家庭教育缺失,人格发展不健全,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学校教育乏力,学业成绩差,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品质失范,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等。解决对策主要有强化体制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强化家庭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缺位;强化社会保障,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目录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描述 11.1.家庭教育缺位 11.2.学校教育乏力,学习成绩较差 2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观念分析 22.1.根本原因 22.2.直接原因 23、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观念的因素 33.1家庭教育的缺失 33.1.1父母角色的淡出 33.1.2.监护人监管不力 33.2.学校方面的原因 33.3.社会反应淡漠,社会制度不健全 43.4.自身原因 44、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观念的对策 44.1.要强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 44.2.发挥学校优势,为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44.2.1.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54.2.2.增设与留守儿童相关的课程 54.2.3.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54.3.强化政府对公共教育的责任 54.3.1.取消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减小城乡差距 54.3.2.大力发展地方经济 64.3.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64.4.留守儿童本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态 6参考文献 7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描述1.1.家庭教育缺位人格发展不健全,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新世纪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既重大又艰难的问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形成合力,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严重的家庭教育缺位。一是监护缺位。据调查,留守小学生单亲监护学生占56.1%,隔代托管学生占35.9%,亲属托管学生占7.2%,无人监管学生占0.7%(见表1);留守初中生单亲监护学生占48.6%,隔代托管学生占37.8%,亲属托管学生占11.2%,无人监管学生占2.4%。有的进城务工农民受现实环境的误导,认为不用读多少书也一样能够在城里赚钱。1.2.学校教育乏力,学习成绩较差47.2%的小学留守儿童和50.4%的初中留守儿童,无疑打破了中小学教育的平衡,造成学校教育方面的诸多问题。留守儿童多数被父母“金钱+自由”模式惯着,有相应的经济支配权力,学习上怕吃苦,请人做作业,自由散漫,不思进取,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诸多麻烦。留守儿童所处的年龄段本身就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加之在学习中缺少父母督促帮助,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是学困生,对他们的教学态度不是很认真。1.3.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平常的心理状态和不良行为不了解也看不见,忽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同时,父母因无法照顾好子女存在着负疚感,往往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对子女进行补偿,使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支配的自由度提高,无形之中形成了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1.4.道德品质失范,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农村留守儿童本身就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由于没有父母的直接监管,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留守儿童处于青春成长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交友缺乏选择性,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分子的唆使,误入不法团伙,以致于走上了犯罪道路。有的留守儿童因孤单寂寞而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业荒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观念分析2.1.根本原因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体制,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造成了农民工子女接受城市教育的种种壁垒。2.2.直接原因农村家庭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是产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直接原因。一是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观念的因素3.1家庭教育的缺失3.1.1父母角色的淡出20世纪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著《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系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首先,漫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例如,这些孩子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成年后会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等等。3.1.2.监护人监管不力监护人监管不力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又一重要因素。由于父亲外出打工是当前留守儿童父母打工的主要模式。我国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以及女性自身的生理特征、我国就业制度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以及农村女性的传统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母亲在家能使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得到更细心的照顾。加上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只能给予孩子生活上的照应,不能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帮助。3.2.学校方面的原因目前他们对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和方法。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学校甚至放松了对部分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这些因素无疑都会促使留守儿童大面积失学、辍学。作为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的学校,不仅对留守儿童问题缺乏重视,而且由于师资力量和经费的限制,也很少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对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加以解决。3.3.社会反应淡漠,社会制度不健全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天,不知有多少农村剩余劳力外出务工,而留给我们广大农村社会的“留守儿童”又不知有多少?又不知因此而引发有多少社会矛盾和问题?如现有的城乡网吧经济,由于管理不严,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量“留守少年儿童”在假期和放学后进入其间,作为网吧老板并没有按《互联网管理条例》查身份证、“未成年人”不准进入的门牌形同虚设,文化管理部门督查不力。全社会对这一严峻问题却不甚敏感,反映淡漠,缺乏战略性的理性思考和高度重视。3.4.自身原因留守儿童的年龄普遍偏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留守儿童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留守儿童因自身年龄的因素,阅历和经验并不充足,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好坏,交友不当,很容易被一些坏人引入歧途,由于长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导致情感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留守儿童心理和性格朝着非健康和非积极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大大高于其他的孩子,在行为上容易出轨。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观念的对策4.1.要强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对家长来说应该摆脱狭隘思想观念的束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切实重视子女的教育。完整的家庭结构中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和自身发展最为有利的环境。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父母可以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与子女进行经常性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肯定他们所取得的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4.2.发挥学校优势,为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4.2.1.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留守儿童之所以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主要是因为其父母不在身边,家庭的教育和亲情功能不健全。因此,学校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和实地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4.2.2.增设与留守儿童相关的课程学校要创造有效的育人环境,使留守儿童受到特别的呵护与关爱,能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和幸福,消除低调的自卑闭锁、盲目反抗、寂寞空虚等不良情感体验,树立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开通“亲情热线”,开设“倾诉信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欢乐和充实、真情与温暖,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条件的学校工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老师,他们和其他任课教师一起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4.2.3.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学校的科学管理以及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但我们广大中部农村地区的实际状况却令人担忧,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必须提升广大农村中小学的学校管理水平,这就给学校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领导们应该真正重视、切实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尤其是不能以班级的学业成绩、升学率等指标来考核教师,而应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怀列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教师的绩效考评体系,形成一种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校园氛围。4.3.强化政府对公共教育的责任4.3.1.取消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减小城乡差距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却继承了传统户籍制度的等级性、世袭性,存在三大弊端:一是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化管理,二是迁徙不自由,三是户籍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权利挂钩。因此,必须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制定实施各种优惠政策与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与城市人口享受平等的权利和社会利益。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4.3.2.大力发展地方经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实质上是如何促进“三农”更好发展的问题。目前而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跨区域的特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偏好“东南飞”。这是由比较利益所决定的,沿海地区较多的工作岗位和较高的经济收入吸引了西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也导致了留守家属问题的产生。如果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能得到好的发展,那么应当能够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完成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这不仅能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农民工兼顾农业生产和留守家属生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4.3.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共同关注留守儿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会越来越多,过去那种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已经打破,经常性缺位的家庭结构开始形成。对于处于儿童时代的孩子,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会越来越多。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首先,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巴、游戏厅、录像厅等,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4.4.留守儿童本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态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应要学会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态,应确立远大的学习志向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看成是提升自我素质、谋求人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留守儿童还要认识到学习本身是一个把外在知识内化的过程,学习的好坏最终依赖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所以,留守儿童本人应该学会自己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创造条件,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地对学习产生兴趣,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勇于面对和克服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自我培养自主学习、自主评价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要与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困境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走出困境的信心和实际行动。因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是别人赋予的,自己才是保存自我价值和意义的真正力量!参考文献[1]王爱莲.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