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学案_第1页
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学案_第2页
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学案_第3页
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学案_第4页
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知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有关。

3、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学习过程:

一、惯性定义

1.复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

,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完成如图1所示实验,用手指猛力弹击纸片,会看到什么现象?并

且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什么叫做惯性?

图1

3.为什么说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

二、利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走路的人,被脚下的障碍物绊倒时都是向前倾倒,这是因为:人

的脚受力停止运动,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

状态,所以会向前倒.这是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请你思考探究,利

用身边的器材,能演示哪些惯性现象?说出具体做法并与同学交流.

2.阅读课本图7—8,图7—9,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讨论总结

解释惯性现象的一般思路。

三、惯性的利用与预防

惯性现象无处不在,请你列举几个生活中利用惯性和预防惯性的实

例;

1.利用惯性:

2.预防惯性:

课堂巩固:

一、惯性定义

1.在平直公路上停止蹬车后,自行车仍然能向前运动,是因为

,最后又慢慢停下来是因

为.

2.子弹脱离枪膛后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因为()

A.子弹受惯性推力B.子弹具有惯性

C.子弹受重力作用D.子弹受惯性力的作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静止时不易被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在运动时惯性大

B.物体在高速行驶时不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当物体没有受到外力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

不受力时才有惯性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二、惯性现象的解释

4.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后,很容易摔倒,下面是对这种现象的解

释:

①人的脚着地后受地面摩擦力作用而停下来

②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③人向车行驶方向摔倒

④从行驶的车上跳下的人原来与车共同处于运动状态

解释这个现象的合理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5.下列现象与惯性无关的是()

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B.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C.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

D.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飞行

三、惯性的利用

6.发射卫星时要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发射运载火箭,这是利

用.

7.惯性有时要利用,有时要防止其危害。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

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的汽车限速行驶D.跳远时快速助跑

8.如图2所示,现代汽车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带外,还安装有

安全气囊系统,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

身造成的伤害()

图2

A.汽车速度太慢B.汽车转弯

C.汽车突然启动D.汽车前端发生严重撞击

9.阅读下面方框中的新闻报道,其中出现了一处科学性错误,请在

错误的字句下面画上横线.

遇险情急刹车乘客受伤

本报讯今天清晨6:30,本市21路公共汽车在行驶途中遭遇险情,司机紧

急刹车,有三名坐在后排的乘客由于突然失去惯性向前急冲而受伤.

课后提升:(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如图3所示,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女选手在进行冰壶比

赛,掷出的冰壶能在冰面滑行,是由于冰壶具有,而冰

壶最终会停止下来,是因为

图3

2.雨雪天气,车轮与路面间的较小,车辆必须减速

慢行;在高速公路上行车两车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且驾乘车辆

的人员都必须系好安全带,这都是为了防止刹车时给人

带来危害;高速公路经过村庄时,往往在两旁安装较高的墙板,其

主要作用是减小O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3.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的车厢里,如果你竖直向上起跳,下落

时将会落到()

A.起跳点的前方B.起跳点的后方

C.起跳点上D.都有可能

4.氢气球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共同匀速上升,当到达某一高度

时,绳子突然断开,这个重物将()

A.继续上升一段,然后下落B.立即下落

C.以原来的速度一直上升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地球在不断的高速自转,转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则对于跳远运

动员来说()

A.自东向西跳可以跳得更远一些B.向西或向东跳可以跳得更远

C.无论向什么方向跳,结果都相同D.向南或向北趺可以跳得更远

—些

6.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身边个别司机开车时不喜欢系安全带。对

于交通规则中要求系安全带的理由,你认为正确的是()

A.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的惯性

B.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车内人员的惯性

C.系安全带可以减小由于惯性对车内人员造成的伤害

D.安全带没有必要

7.秦动同学做物理小制作时,发现锤子的锤头与木柄之间松动了。

他将锤子倒着举起,用木柄的一端撞击硬木凳,锤头就紧套在木柄

上了,如图4所示。他利用的物理知识是()

A.惯性B.速度C.压力D.压强

8.图5为某同学拉着一盛水的器具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瞬间所发生

的现象示意图,对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5⑹

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

B.都是在小车突然起动时发生

C.图(a)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在运动中突然加速时发生

D.图(b)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在运动中突然减速时发生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8分)

9.工人用铲子向炉膛内送煤时,铲子并不进到炉膛,而是停在炉

前,煤顺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炉内,这是为什么?

10.农村秋收后打场时要把稻谷和桃谷分开,过去靠人力把稻谷扬

起,让风把枇谷吹到远处,饱满的谷粒落在近处;现代的扬场机把

稻谷以一定的速度向斜上方抛出,饱满的谷粒落到远处,枇谷落在

近处,这主要是因为O

四、综合题(8分)

11.如图6所示的实验中,在小车上竖放一木块.

图6

⑴当小车静止时,突然向右拉动小车,你看到一现象

是O

⑵当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使小车突然停下,你看到的现象

是O

参考答案:

课堂巩固:

1.自行车有惯性,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

2.B【解析】考查点: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A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

C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子弹在空中飞行不是因为

受重力作用

D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

3.D【解析】考查点: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4.D

5.B【解析】考查点:惯性现象分析:A选项是利用惯性;C、D选

项也是由于惯性现象造成的;B选项与惯性无关。

6.惯性

7.C

8.D

9.失去惯性

课后提升:

'"、

1.惯性摩擦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或受到摩擦力)

2.1.5;摩擦;惯性;噪声

二、3.C考查点: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A考查点:利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解析:重物与气球一起上

升,当绳子突然断开时,重物仍然是运动的,由于惯性它要继续保

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重物要上升一段距离,然后由于重力作用

向下落。

5.C

6.C

7.A解析:锤头与木柄原来一'起向下运动,当木柄的一■端撞击硬木

凳时,木柄停止运动,而由于惯性,锤头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

态,继续向下运动,因此就紧套在木柄上了。

8.D【解析】考查点:利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分析:图(a)是由于突

然起动或突然加速时发生的;图(b)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

在运动中突然减速时发生,所以ABC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9.用铲子往炉膛里送煤时,铲子和煤一起向膛口运动,当铲子突然

停止运动,煤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从而飞进炉膛。

10.饱满谷粒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难改变;桃谷质量小,运动

状态容易改变

四、

11.(1)木块向左倾倒(2)木块向右倾倒(3)木块在小车上向

右做匀速直线运动(4)惯性

*第二节力的合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理一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力的合成.

②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归纳总结.

②用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要素,提高科学探究的素

学习重点: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

学习难点: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

学习过程

课前热身1.力的三要素:、、

2..力的作用效果有,.和-

课堂研讨

阅读P131

1..合力与分力

小组讨论:小组展示:

讨论:什么叫合力,什么叫分力?

举举生活中的其他例.子

2.力的,合成

思.考:同一直线上怎样求两个力的合成?怎样设计实验,需要些什么器材?

小组讨论:,小组展示:

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F1/NF2/NF/N

大小:大小:

F1与F2同向大小:.

方向:方向:

大小:大小:

F1与F2反向方向:

方向:方向:

小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方向,即F=F1F2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方向,即F=F1F2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训练反馈L-]

1.如图7-47,两个同学分别用Fl=200N,F2=300N的----

/////////

力共同拉动物体水平向右滑动,则物体受到的合力为图777

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大小分别为F1=8N,

F2=15N,则它们合力.的大小为N,方向跟的方向相同.

3.关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较.大的一个力

B.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其中较小的一个力

C.两个力的合力一定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D.两个力的合力不能为零

4.力F1和F2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它们的合力大小为30N,方向向左,已

知F1的大小为40N,关.于F2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2的大小一定是70NB.F2的大小一定是10N

C.F2的方向一定向右D.F2的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

5.一台起重机用59000N的拉力吊起质量为5t的货物,则货物所受的合力为多

少牛,方向怎样?(g取10N/kg)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力的平衡

学习目标

1.认识到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3.在探究实验中要求自己处理实验数据,并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

中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

4.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5.在讨论与交流中感受在力的平衡状态下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习要点

1.在物理学中人们把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状

态。

2.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称

为,也叫二力平衡。

3.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

小、方向、作用在上。

导学过程

一、二力.平衡

观察课本P135图7-18、P136图7-19及图7-20。

想一想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能或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

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

持或.,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

两个力就互称为O

图7-18、P图7-19中的绳、跳伞运动员,都处于,状

态,都受到力的作用。

(1)观察图7-20,杯子在托盘上静止不动,处于平衡状态,作

用在杯子上的和是一对平衡力。

(2)观察图7-19,跳伞运动员能匀速下降,处于平衡状态,运

动员和降落伞作为整体受到的和是

一对平衡力。

试一试请在图6-25中画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饮料瓶的受力

示意图。

图〃25»止次。次和值

二、二力平衡条件

在课本P136图7-21二力平衡的实验中

(1)当两个盘子里装着祛码.质量相同时,纸板在水平方向上受

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不相等),方向(相同、

相反),(是、否)在同一直线上,纸板(平

衡、不平衡)。

(2)若把纸板转动一小角度,此时两个力(是、否)

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纸板(能、否)静止。

(3)若在右边的盘子里再加一个祛码,而左边的盘子不增加硅

码,此时纸板o(平衡、不平衡),受到的两个力大

小(相等、不相等),方向(相同、相

反),(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

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

小.,、方向、作用在上。

想一想当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并且二力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

为O

做一做用弹簧测力计吊50g钩码,使钩码匀速上升或下降,观察测

力计示数是否变化。为什么?若.使钩码变速上升或下降,观察测力

计示数是否变化。为什么?

自我检测

1.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是[]

A.苹果从树上落下来B.汽车在弯道上匀速转弯

C.物体在斜坡上匀速直线滑下D.向上抛出的石块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

B.物体如果有外力作用,不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C.两个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

一定是平衡的

D.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它受到的力一定不平衡

3.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个要素完全相同,

那么这两个力[]

A.一■定不是平衡力B.一定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

平衡力的是.[]

A.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B.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C.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D.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5.某人用力50N的力提起水平地面的重为200N一只箱子,但箱

子没有动,箱子受到的合力为[.]

A.200N.B.250NC.150ND.ON

6.汽车在1500牛牵引力作用下,沿.水平路面向东做匀速运动,汽车

受摩擦力为牛,方向向;若汽车行驶的牵引力减小为

1200N,则汽车将做运动.汽车所受合力是______N,方向向

___________________O

自我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压力,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2.掌握压强的概念、公式及单位,能利用压强公式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

3.理解改变压强的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预习要点:

1.在物理学中将作用在上的力叫做压力。.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利

O

3.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_=3,叫做压强。

4.压强的计算公式为:o

5.压强的国际单位是:,简称:,符号是:o

6.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减小压.强的方法有:

导学过程

一、感受压力的效果

1.活动一:观察与作图

请同学们分别作出杯子垂直压在桌面上的力、

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的示意图。

【讨论思考】:你所画的这两个力的示意图有哪些共同点?

概念:在物理学中将作用在上的力叫做压力。

2.活动二: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

⑴图8—2,体验一下两手指的感觉有怎样的感觉?

⑵用一只手掌平压在气球上,用另一只手的食指顶住气球,观察气球的形

变情况。

【讨论思考】通过观察与体脸,你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

关?有什么关系?请你做出合理的猜想。.

3..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同学们参考课本图8-4,利用已有的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想一想:在实验中你们需要采用什么方法?每次实验中需保持什么不变?)

实验步骤

(1)保持不变,改^,比.效果.,

(2)保持不变,改变______________,比效果.

实脸压力的作用效果

次数明显与否

实验结论:由实验探究可

1

知:当受力面积相同时,

2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

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交流与讨论】

压力与重力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压力与重力。

1、压力和重力.是.的两类力。

2、压力可以引起的。也可以与重力o

二、压强的计算

1.在物理学中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与否。.

2.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_________与,叫做压强。

3.压强的计算公式为:,其中p表示,广表示

,STJ'。

4.压强的国际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其中:lPa=lo

5.例题:一辆质量为50t的坦克,停在水平地面上,它的每条履带与地

面的接触面积是1.5m2。一颗图钉尖的面积是0.05mm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

20N.o试比较坦克对地面的压强与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的大小?

已知:

求:

解:

答:

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1.增大压强的方法有:

6=如::=;

⑵:如:。

2.减小压强的方法有:

⑴——•如::

⑵:如:。

自我检测

1.物体与,叫压强。一个箱子对地面的压强是

6000Pa,则“6000Pa”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

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a)

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比较

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

显;比较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

果越明显。

3.如图所示的各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书包的背带很窗铁轨铺在枕木上刀刃磨得很稳推土机安装JB带

我的收获: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能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预习要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

强大小o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压强随之________;

2.不同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

大,液体的压,强0

导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课本P148插图,想一想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

形状?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和同学讨论交流。

二、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想一想: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

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

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

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

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

特点呢?

(a)(b)

演示实验:1.看上图(a),橡皮膜向下凸

出,说明了水对容器有压强。

2.看上图(b)容器侧壁上的橡皮膜向外凸出,说明由于水

的流动性,对阻碍它的也具有压强?

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有压

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也有压强.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

把橡皮膜放入溶液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

强?

实验结论:液体内部是有的。

想一想:

1•.游泳时,当你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觉?

2..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时,为什么有可能

发生决堤的事故?

猜想: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有哪些因素呢?

怎样采用控制变量法来验证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因素呢?请设计出你的实

验方案以及设计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

参考表格: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mm)

深度(cm)橡皮膜方向

盐水水酒精

3朝上

3朝下

3朝,侧面

.6朝上

9朝上

讨论总结:各学习小组讨论总结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是:

1.水对容器的和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2.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

3.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_______(填"有"、"无")关,在同一深度

密度越________压强越大.

本节总结:

1.本节研究了液体的压强,认识了液体压强的规律。

2.在对液体压强规律的认识上,要特别注意:对同一液体,液体的压强只与

有关,而与液体的无关.

自我检测:

1.一正方体悬浮于某液体中,上表面与液面平行,则其上表面与下表.面受

到的液体压强p上pT,左表面和右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p笈p

右,

2.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扎有橡皮膜.如右图,

当把它按入水中使橡皮膜处于水面下10cm处,时,橡皮

膜—;当在管内注入10cm的.水时,橡皮.膜;当在管内注

入10cm的盐水时,橡皮膜;当在管内注入10cm酒精时,橡皮膜(填

“上凸”“下凹"或"水平")

3.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下列现象:

(1)水库大坝总是造成上窄下宽.

(2)深水炸弹到了一定的深度会自动爆炸.

4.有A、B、C三个容器,分.别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煤油、硫酸,且儿〉

%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相同,则A、B、C三容器中分别装有()

(A)水、煤油、硫酸;(B)煤油、硫酸、水;

(C)煤油、水、硫酸;(D)无法判断。

5.一个水池的深度为2米,池底有一个面积为10厘米2的孔,用塞子塞

住,塞子所受水的压强大小为,帕,塞子所受水的压力大小

为牛.(取g=10牛/千克)

6.底面积相同的量筒和量杯内倒入相等质量的水,则水对底部压强大小关

系是()

A.量筒较大.B..量杯较大.C.一样大.D.无法判断.

自我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液体压强的基本特点;

2..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会简单的相关计算;

3.知道连通器原理并会识别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

预习要点

1、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由公式我们知道,液体内部压强

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和有关。

2、上端.,下端的容器叫连通器,当连通器里只装

而且液体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的。

3、帕斯卡定律是-。

导学过程

一、液体压强的大小

㈠尝试回答:要知道某种液体(密度。某一深度(h),的压强(p)有多大,

可以设想在此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

(把液柱当作固体)对这个平面的压强(如图)即可。设平面

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求P=?

(用题目给出的符号写表达式)

①水柱体积V=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柱质量m=

③水柱重力G=即水柱对底面压力大小F=

④底面受到压强p=

结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㈡理解液体压强的公式:(第4条课下结合题目好好理解)

①单位:密度。用—,深度h用_,压强p才是经,

②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受力面积、体积、形状等因素均无关,只跟一和_有关,深度h指:

从液体表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

③适用范围:凡是液体产生的压强,都可用p=°gh来计算和讨论。

④区另Up=F/S和p=°gh两个公式的不,同,p=F/S是从压力出.发的定义式,对固体、液体、

气体都普遍适用,在研究物体压强时,一般都是从这个定义出发;但液体由于压力不好确定,

所以常,用p=°gh来确定液体内部的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一般.(只有当容器是规则形状

的柱形容器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才.与容器内液体的重力相等.)

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时,应先根据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

由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强

没有关系,求解盛有.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强时,应将容器作为一个整体,先求出压

力F=,再运用来求解.

二、液体压强的应用(一)——连通器

1、什么是连通器?

上端,下端的容器叫连通器。

2、连通器原理:连通器中只有.液体(填同种或异种),在液体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液面保持相平)

3、了解连通器的实例:

(1)过路涵洞(2)水壶

组成连通器

密闭的液体,其传递压强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加在液体上的压强,能够

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递。这个规律被称为.定律。通过阅读

课本pl54图8-28了.解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o

自我检测

1、在图示的几种情况中,不能称为连通器的是(.)。

2、在桌面上放春E个底面积不同说容器A、B、CCD都装有高度相月的同种液体,如图所

示,则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关系为:.(

A、月,>《>《>£/B、P“=Pb=P,=PdB二二

C、Pa<Ph<Pc<PdD、由于底面积不同所以无法判断

3、一个装满水后瓶盖密封的硬塑.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

水对瓶底的压强为白,瓶底对桌面的压强为将瓶倒置后(如图乙所

示),水对瓶盖的压强为小,瓶盖对桌面的压强为小‘,则().

甲乙

A.p\>pzp\>piB.px—pIp;<区C.p\<pipi

4、珠江上,一艘船的一船底在水下0.5m处被撞了一个洞,洞口的面积为lOcn?,用来堵洞

的堵塞物受到水的压力为是多少?(oj^rOXlCPkg/m:.g取10N/Kg)

自我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学习目标

1.确认大气压强的存在。

2.知道.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3.知道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学习要点

1.地球周围包裹着厚厚的大气层,大气层和液体一样也受到的作用,且具

有性,所以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________,称为_____________,

简称O

2.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实验。

3.最早测量出大气压强数值的实验是—实验.测量出的大气压相当

于mm高汞柱产生的压强、人们通常把这个压强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其

数值约为一=Pao

4.大气压与高度有一定的关系,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

5.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液体表面上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

导学过程

一、大气压强

1.知识回顾I______

⑴如右图所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强?「〒.

⑵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

(3)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讨论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所包围,即大气层,也有

性.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

虽然我们平时感觉不到空气有质量,但实际上,In?的空气有1.29kg的.质

量,试计算充满你教室的空气的,质量=kgo

那么大气对浸它里面的物体是否有压强呢?说说你的猜想,并举出一些你

日常所见的现象来支持你的猜想。

3.马德堡半球实验

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做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这个实验.最早

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实验。

4.活动: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请你利用手边的器材.:两个小皮碗、杯子、纸片和水,设计两个小实验来

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请试着做出解释。

我的实验:

我的解释:

5.结论

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称为,简称==1^^=

或O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作.用,且具有——性。

二、测量大气压

1.托里拆利实验

⑴取一根长约一、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将玻璃管汞液。

(2)戴上薄塑料手套,用手指堵住管口—在汞液槽中。

(3)放开堵管口的手指,让管内的汞液流出。

实验结果发现:玻璃管内汞柱下降一段就.不再下降了,经测量,管内外汞

柱面的高詹差约。原来,玻璃管内汞液的上方为、管外汞面

上受到,大气的压强跟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正好相等(如.

课本图8-40)o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实验,它第一次测出了大

气压强的大小。

2.气压计

现在,人们通常利用各种测量大气压强。如课本图8-42和图8-43

所示,.它们分别是_________和气压计。

三、大气压强的变化

1.人们通常把mm高汞柱产生的压强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其数值约

为_Pao

2.大气压与高一度有一定的关系,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______o

3.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液体表面上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

小结与评估

1.我学到的知识:

2.我知道的过程和方法:

3.我的感悟和体会:

4.我还想知道……:

自我检测

1.在物理学史上是哪位科学家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A.马德堡.B.奥托•格里克

C.托里拆利D.帕斯卡

2.如右图所示在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能上升到口中,这是由于:()

A.嘴的吸力的作用B.大气压的作用

C.液体压.强的作用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A.医生.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人体B.钢笔吸墨水

C.人体进行呼吸D.茶壶盖上开有小孔

4.小强在用水银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数值时,不慎混入了少量.的空气,则

他测得的气压值比实际气压值要:()

A.相等B.偏大C.偏小D.无法判断

5.明明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出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74cm,而

当时实际的大气压是latm,其原因可能是:()

A.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B.玻璃管内进入了空气

C.玻璃管太粗了D.玻璃管放倾斜了

自我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学习要点

1.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O

2.气体在流速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的地方压强较大°

导学过程

一、阅读讨论:航海奇案

.1912年秋天,“奥林匹克”号正在大海上航行,在距离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

远洋轮的100米处,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正在向前疾

驶,两艘船似乎在比赛,彼此靠得较拢,平行着驶向前方。忽然,正在疾驶中

的“豪克”号好像被大船吸引似的,一点也不服从舵手的操纵,竟一头向“奥

林匹克”号闯去。最后,“豪克”号的船头撞在“奥林匹克”号的船,舷上,撞

出个大洞,酿成一件重大海难事故。据说海事法庭在处理这件奇案时,也只得

糊里糊涂地判处船长指挥不当呢!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总算明白

了,这次海面上的飞来横祸,与流体的压强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又是什.么关

系?

二、探究活动:研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提出问题:流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猜想1:液体和气体流动越快,它的压强越大。

猜想2:液体和气体流动越快,它的压强越小。

猜想.3:液体和气体流动越快,它的压强不变。

(3)设计并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利用下述器材进行实验:乒乓*球、漏斗、筷子、塑料管、小纸

船、纸、水盆、矿泉瓶。

a.象课本图8—50那样往两乒乓球中间吹气,你看到的现象是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o

结论是: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

b.象课本图8--51那样将事先折好的两只小船,放入水盆内,然后用矿泉

瓶当作水管向船中间的水域冲水,两船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

结论是.: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_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

(4)交流与合作:请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三、学以致用

问题1:生活中流体压强、流速又有哪些应用呢?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飞

机,.那飞机是如何在天空飞翔呢?

问题2:现在改变一下,用双手将一张纸靠在.嘴唇下,另一端自然下垂,

沿纸的上方水平吹气,手中的纸会怎样?

问题3:飞机升力的产生是否也是这样?观看飞机起飞和飞机的机翼特

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飞机的机翼有什么特点?

2.飞机飞行时升力是如何产生的?

四、释疑解难

我们根据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可以解释开始的事故原因了。原来,

当两艘船平行着向前航行时,在两艘船中间的水比外侧的水流得快,中间水对

两船内侧的压强,也就比外侧对两船外侧的压强要小。于是,在外侧水的压力

作用下,两,船渐渐靠近,最后相撞。又由于“豪克”.号较小,在同样大小压力

的作用下,它向两船中间靠拢时速度要快的多。因此,造成了“豪克”号撞击

“奥林匹克”号的事故,现在航海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船吸现象”。鉴于这类

海难事故不断发生,而且轮船和军舰越造越大,一旦发生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