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自考真题带答案3套_第1页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真题带答案3套_第2页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真题带答案3套_第3页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真题带答案3套_第4页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真题带答案3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10月《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C】

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

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

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C】

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

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D】

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

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D】

A.和睦B.团结

C.和平D.统一

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D】

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

C.原始狩猎业D.农业

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C】

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

C.夏代D.商代

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D】

A.教师B.官吏

C.说客D.辩士

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C】

A.唐朝B.北宋

C.南宋D.元朝

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

A.出人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

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

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D】

A.查B.验

C.测D.切

11.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C】

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

C.公元12世纪D.公元16世纪

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B】

A.周代B.汉代

C.隋代D.唐代

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C】

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

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

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C】

A.五帝时期B.夏朝

C.周代D.春秋时期

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D】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

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

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

A.《左传》B.《周礼》

C.《论语》D.《孟子》

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D】

A.《周礼》B.《庄子》

C.《周易》D.《诗经》

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B】

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

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这位“天师”是【A】

A.张道陵B.张角

C.张鲁D.张衡

20.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这位诗人是【D】

A.王维B.柳宗元

C.杜牧D.白居易

2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A】

A.仁B.义

C.礼D.智

2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C】

A.三大语系B.四大语系

C.五大语系D.六大语系

2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B】

A.白虎观会议B.熹平石经

C.三体石经D.五经文字

24.认为文化的发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学者是【C】

A.陈独秀B.胡适

C.陈寅恪D.钱穆

25.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除《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之外,另外一部是【B】

A.《金瓶梅》B.《红楼梦》

C.《聊斋志异》D.《牡丹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A.渔业的布局

B.盐业的兴办

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

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A.战争

B.宗教

C.农耕

D.渔猎

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A.求子礼俗

B.催生礼

C.洗三

D.满月礼

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A.陶渊明《归园田居》

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

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A.北朝的鲜卑语

B.隋代的高丽语

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

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2)例如:桐城人以文章扬名,是因方苞、姚鼐等人的影响所致;浙东重史学,是因黄宗羲的影响所致;徽州尚经术,是因戴震的影响所致。

37.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是什么?

答:(1)传统礼俗的等差性;

(2)传统礼俗的调和性;

(3)传统礼俗的规范性。

38.简述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

答:(1)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主要以儒家的理想人格为代表。

(2)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圣贤包括两个层次的人格追求,即圣和贤。

(3)圣指圣王,贤通常用“君子”一词来表示。

39.简述建国后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答: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亲自领导了文字规范工作。一是针对方言歧异不便交流的状况,大力推行普通话;二是针对汉字繁难问题,成功开展了简化字运动,并不断针对应用中的新问题进行及时的规范工作。上述两大措施,保证了语言文字在大陆地区的健康发展。

40.简述科举取士制度对我国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

答:中国的科举取士制度,带来语言教育中重文言轻口语的做法和作文中言文脱节的严重后果。言文脱节不利于文化的普及,却有利于文化的统治和专制。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出现过民族大融合。

(1)南朝:中原人群的南迁及对南方的开发过程也正是南朝民族融合的过程。

(2)北方:十六国时代许多政权的建立者,都对中原文化有较深的熏染。

(3)北魏与其说是汉化,还不如说是“南朝化”。

(4)不能将北朝的民族融合简单地视为汉化,融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胡化”。

(5)隋唐立国思想的许多方面,须从其制定者的北方文化背景去考虑,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

42.试述我国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

答:(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提出整地、浇水、种植、施肥、收获和准备再耕一盘棋的思想,指出关键在于控制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限度,任何农业经营都不得违反自然规律。

(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要整体地看待农作物的栽培,要协调好劳力、农具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注意选择雇工、勤俭持家等。

(3)“荒政”思想。认为全社会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自觉意识,在中央国策中应包括“备荒”、“救荒”的内容。

(4)人力胜天说。即强调人的知识能力和奋斗精神,认为人的合理作为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取得人力胜天的成全国2012年01月《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政策的是(A)

A.税收政策B.民族政策

C.宗教政策D.语言文字政策

2.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将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分为(D)

A.一个大的时期B.二个大的时期

C.三个大的时期D.四个大的时期

3.古地理专家认为,与渭水、黄河、济水这条东西交通线相交的南北交通线共有(C)

A.一条B.二条

C.三条D.四条

4.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的进犯,在一些边关要塞处广种榆树,用来拦截敌人的骑兵,也同时起到了(D)

A.练兵作用B.实战作用

C.保护作用D.绿化作用

5.考古发掘证明,建立在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是各地古代文化进一步(D)

A.变异的结果B.退化的结果

C.排斥的结果D.汇聚融合的结果

6.周人重农,他们不仅把农耕当作简单的生产行为,而且赋予它某种(A)

A.“政道”含义B.“武道”含义

C.“文道”含义D.“神道”含义

7.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D)

A.“无为”B.“无不为”

C.“自在”D.“逍遥”

8.在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C)

A.畜牧业的萌芽B.制陶业的萌芽

C.农耕业的萌芽D.手工业的萌芽

9.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主要记录了(A)

A.元代食谱B.宋代食谱

C.清代食谱D.明代食谱

10.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B)

A.先秦时期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D.三国时期

11.相传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他是(C)

A.先秦时期人B.西汉时期人

C.东汉时期人D.三国时期人

12.三省六部制中,六部隶属于(B)

A.三省B.尚书省

C.中书省D.门下省

13.下列关于制度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它是无组织的社会规范系统

B.它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D.它在文化体系中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

14.分封制的瓦解开始于(B)

A.西周时期B.东周以后

C.战国时期D.先秦时期

15.天子自称为“朕”开始于(B)

A.轩辕黄帝B.秦始皇赢政

C.汉高祖刘邦D.汉武帝刘彻

16.中国古代思想家多曾思考过礼的起源问题。其中,认为礼的设立在于节制人的欲望,约束人的行为的思想家是(C)

A.孔子B.孟子

C.荀子D.韩非子

17.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

A.《老子》B.《管子》

C.《商君书》D.《韩非子》

18.东晋葛洪所撰重要道教理论著作是(D)

A.《老子五千文》B.《太平洞极经》

C.《神农本草经集注》D.《抱朴子·内篇》

19.人生在世,应该有所害怕,有所畏惧。提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思想家是(A)

A.孔子B.孟子

C.老子D.周公

20.下列选项中,演化出汉赋的是(A)

A.楚辞B.大雅

C.小雅D.周颂

21.尊崇自然作为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其哲学基础是(A)

A.天人合一B.知行合一

C.中庸之道D.抽象思维

22.现代汉语主要有(B)

A.六大方言B.七大方言

C.八大方言D.九大方言

23.在言语形式方面反对言辞华美的著名历史人物是(B)

A.宋玉B.王充

C.萧统D.陆机

24.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将明清以来的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的历程分为(D)

A.三个阶段B.五个阶段

C.六个阶段D.七个阶段

25.“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B)

A.贺麟和冯友兰B.梁濑溟和熊十力

C.唐君毅和牟宗三D.余英时和杜维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司马迁将楚地一分为三,其分别叫做(BDE)

A东南楚B.东楚

C.西南楚D.南楚

E.西楚

27.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作用有(ABCDE)

A.物质交流B.中外文化的沟通

C.佛教的东传D.西域丝绸的输入

E.西域先进政治文明的输入

28.科举考试造就了大批优秀文化人才,以下人物属中唐时期人才高峰期涌现的有(ABCDE)

A.韩愈B.柳宗元

C.白居易D.刘禹锡

E.欧阳修

29.下列有关“天人合一”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有(ADE)

A.“天人合一”观念起源于西周

B.“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汉代董仲舒提出的

C.荀子《天论》篇中提出了“天人交胜”的观点

D.“合一”是指对立的双方有着密切的联系

E.“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

30.先秦时期,对“名”、“实”问题提出自己看法的思想家有()

A.孔子B.墨子

C.庄子D.尹文子

E.孟子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狭义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32.“塞北江南”:在西北地区,在南方经济出现之前的先秦两汉时期,曾修过郑国渠、白渠、六辅渠等水利工程,将泾、洛、渭之水引入广阔的农田。而在宁夏地区所形成的引黄灌区,直把“斥卤不毛”之地,改变成“塞北江南”。

33.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

34.《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至迟在孔子出生前就编定了,编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官太师。共收入诗歌305篇,分国风、大雅和小雅、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35.禅宗:禅宗以性净自悟为宗旨,自悟渊源于道生的顿悟成佛说,此说是儒佛两家学说长处的综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为什么说中国具有文化发展的广阔地理舞台?

答:广阔的地域为中国的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回旋的舞台。在中国,虽然中华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但是他广大的地域却为它准备了潜在的历史舞台。每当遇到北方边地民族大举南进的时候,中原文化人群都有一个南国作为他们的后方。广阔的回旋舞台,是中国文明历史悠久的前提条件之一。

37.简述中国古代礼与俗的区别。

答:礼起源于俗,但礼不同于俗。礼与俗的区别在于:俗是民众自发形成的行为习惯,具有纷繁的复杂性特点;礼是自上而下的一套社会行为规范,其中贯穿着特定的整合社会的理念。礼具有规整、严密、适于操作的特点。

38.简述“中庸之道”价值观。

答“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和”意为“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中庸”、“中和”含有深沉广远的价值观念,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观。

39.简述汉语的特点。

答:按照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来看,汉语是借助于虚词和次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汉语构词的一种手段;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

40.简述秦始皇“书同文”的政策及其意义。

答: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书同文就是把各国原有的文字统一为小篆。为了使统一后的文字得以推广,秦始皇在巡游所到之处用标准的小篆书写大量诏版,随权、量等器物颁发各地。文字的统一工作也使书面语得到一定程度的统一,这对于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巩固国家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春秋战国时代是文化观念的原创时代。

答: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势,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目的在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这又引发了各国在君主主持下的变法,及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大思考、大讨论,构成“百家争鸣”最重要的部分。另一方面是民力的大发展。各国为强权竞争,有意刺激本国的经济,更重要的是列国林立,加之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大增,为民间的农业、商业、工矿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隙、机会和条件。民力发育激发出的思想意识,也是“百家争鸣”及其宝贵的部分。百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但也有前后的变化。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教师,他们或是宁静地思考,或是广招门徒。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像学者,孔子、墨子像老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辩士,他们的思想基础一般在春秋时业经前辈创立,他们的作为是在学派间的争论中,捍卫并发展本学派的主张。所以前期的著作多是对老师或创始人思想的语录,后期则多争辩的论说。另一点更重要,诸子百家与时代的互动和相互选择。各学派都在不断调整和深化自己的理论,努力适应着社会的要求。学派与学派之间也不断地相互争鸣中相互吸收、相互影响。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据汉代人的总结,有所谓“九流十家”之说,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刑名家等派别。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最伟大的高峰,所创立的各种观念对后世文化发生过最深刻的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

42.试述我国传统市商的经营之道。

答:市商的经营之道有如下几种:1.市声。指行商招徕顾客的传统代号。市声分两种,一种是叫卖声,一种是代叫声。叫卖声很有讲究,随昼夜、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叫卖的用语都是乡音土语,听来亲切。2.商幌。坐商招徕顾客的传统标志的商幌。我国自宋、元、明以来,商幌增多,类型大致有实物幌子,实物附属品幌子、商品模型幌子、旗帘幌子和灯具幌子等。3.牌匾、字号。坐商经营,讲究牌匾。老字号的店铺牌匾一画二写,都很漂亮,显得买卖兴隆。坐商历来还有起好字号的传统,字号即商号店铺的名称,好的字号是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2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A)0-6

A.文化内涵B.文化现象

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

2.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属于中国气候变迁中的寒暖交错期。这个寒暖交错

期上起西周,下迄(D)1-17

A.秦末B.两汉

C.唐末D.明初

3.在二十四正史中,较为全面地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在太史公司马迁《史

记》一书中的(C)1-26

A.《滑稽列传》B.《秦始皇本纪》

C.《货殖列传》D.《游侠列传》

4.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基调是(B)1-20

A.和睦B.统一

C.和平D.友好

5.新石器时代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A)2-34

A.五六千年之久B.四五千年之久

C.三四千年之久D.二三千年之久

6.周人极端重视的是(B)2-43

A.渔业B.农业

C.林业D.手工业

7.《古代社会》的作者是(D)2-36

A.马克思B.恩格斯

C.斯大林D.摩尔根

8.中国古代普遍使用铁器是在(C)3-116

A.夏代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9.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作(D)3-117

A.市B.集

C.庙市D.墟

10.《周礼•地官•遂人》把大小不同的道路分为五等,下列选项中,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B)3-140

A.径、涂、畛、道、路B.径、畛、涂、路、道

C.径、畛、涂、道、路D.畛、涂、径、路、道

11.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的人是(A)3-121

A.黄帝B.伏羲

C.后稷D.鲁班

12.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A)4-159

A.伦理政治B.强权政治

C.议会政治D.民主政治

13.君主专制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C)4-162

A.前期的禅让制B.前期的母权制

C.后期的父权制D.后期的禅让制

14.科举考试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C)4-175

A.口试B.策问

C.笔试D.殿试

15.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D)4-176

A.分封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6.风、云、雷、雨神的祭祀,属于古代的(A)4-192

A.天神祭祀B.地神祭祀

C.人神祭祀D.四时祭祀

17.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D)5-213

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

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

18.《易•系辞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凶吉生矣。”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B)5-216

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D.抽象思维

19.道教炼丹术,推动了古代化学制药技术的发展,创立道教丹鼎一系的葛洪,其所著名著为(C)5-238

A.《正一经》B.《千金要方》

C.《抱朴子》D.《效验方》

20.北魏时期,创立“北天师道”,使道教由民间宗教变为官方宗教的道士是(D)5-237

A.张道陵B.张鲁

C.丘处机D.寇谦之

21.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著名诗人是(C)5-273

A.李白B.刘禹锡

C.王维D.杜牧

22.普通话的标准是(B)6-289

A.上海语音B.北京语音

C.北方语音D.南方语音

2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C)6-308

A.赵元任B.章炳麟

C.瞿秋白D.钱玄同

24.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交流与融合是(A)7-329

A.佛教的传入B.伊斯兰教的传入

C.基督教的传入D.犹太教的传入

25.现代新儒家的鼎盛时期是(C)7-352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O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6.中国文化又称(ACD)0-9

A.中华文化B.汉文化

C.华夏文化D.炎黄文化

E.民族文化

27.桐城人以文章扬名,其中的代表人物有(CD)1-25

A.黄宗羲B.戴震

C.方苞D.姚鼐

E.章学诚

28.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及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包括(BCD)4-179

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

B.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

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

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

E.以《道德经》作为断狱依据

29.中国古代建筑表现出的显著特点有(ABDE)5-275-276

A.结构上以木结构为主B.布局上左右对称

C.外观的多样性D.强烈的人文性

E.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

30.下列哪些属于与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ABCD)6-323

A.对联B.字谜

C.预言D.姓名

E.敬惜字纸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民族文化0-9

答: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在这一或那一历史时期,相对而言,有比较昌盛、发达、普及的;也有昌盛、发达、普及的程度稍差一些的。但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32.《阿房宫赋》1-32

答:(1)杜牧的作品,其中“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描写了林木的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欢大兴土木;

(2)《阿房宫赋》运用夸张的描写表现了历史上砍伐林木带来的恶果,对后世有指导意义。33.什伍里甲制度4-167

答:(1)什伍里甲制度是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

(2)后代里甲制即由此发展而来,并长期成为国家基层社会的人身控制形式;

(3)国家通过这样的人身控制,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也使帝国的赋税、徭役、兵役政策落到了实处。34.仁爱孝悌5-247

答:(1)仁爱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极为重要而又最具特色的部分,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

(2)在仁的丰富道德内涵中,其核心是爱人。

(3)与中国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结构相适应,儒家的仁爱思想呈现出由己推人、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特点。35.“儒学文化圈”7-343

答: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迅速崛起,引起世界瞩目。这些国家和地区均属“儒学文化圈”范围,历史上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政治伦理、社会风俗、生活方式等方面,无不深受中国本土儒家文化的影响,台湾、香港更是中国的领土。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中国稻作农业未在岭南形成的原因。1-23

答:中国是稻作农业的故乡,然而稻作农业却起源于长江中下游,而不是原始籼稻资源更加丰富的岭南地区。为什么?专家指出,

(1)这是因为岭南籼稻生长四季不缺,那里的原始居民没有改良籼稻品种的必要。倒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籼稻的生长是有季节的,人们必须储备粮食才能过冬,在提高产量的要求下,籼稻才得以改良。

(2)这说明,自然条件优越到“不劳而获”的地步,不利于文化的创造。当然,自然条件太恶劣也不利于文化的创造。

(3)西方有史学家曾提出自然的“挑战”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原因,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古代文明国家最早在黄河中下游兴起,也就不难理解了。37.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4-168

答:宗法制度原则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旧家族的代兴与衰亡。

(1)秦始皇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对宗法血缘关系进行强力破坏,但是他并没有摆脱宗法关系的控制,他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皇位。

(2)(《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二世灭亡之后,代之而起的是刘姓的汉家天下,布衣刘邦一旦成为帝王,就将天下视为私产,他与臣僚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3)在皇位继承上,历代帝王大多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原则。历史上虽然不乏非嫡传子孙继承皇位的事例,但他们没有越出血亲的宗法范围,他们只是对嫡长子继承制的补充。

(4)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社会的政治理想,齐家与治国并称,人们能够将齐家术转换为治国策,说明家国一体的互通性质。38.简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5-274

答:中国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追求神似,注重意境。中国画不要求形象逼真,而强调传神达意。

(2)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

(3)与诗、书、印密切配合。39.简述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6-293

答:与世界上的其他语言类型相比,汉语具有自己的特点。

(1)按词的构造特点来看,汉语的词用在句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按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来看,汉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而是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

(2)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声调是汉语构词的一种手段。

(3)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因为多词同音,所以单凭语音会发生理解的歧义,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单凭听到的语音无法领会语义。40.新中国建立后,为促进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采取了哪些措施?6-293

答: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以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