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作业文件_第1页
压力容器作业文件_第2页
压力容器作业文件_第3页
压力容器作业文件_第4页
压力容器作业文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压力容器作业文件

为了使压力容器材料标识统一规范,具有唯独性和可追溯性。

本规定适用于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和焊接材料。

2.材料标识的内容

2.1进货材料均应按QCP01-04《采购操纵程序》进行检验和试验。并

按QCP01-12《检验、试验和检验、试验状态操纵程序》作好状态标识。

2.2状态标识的合格区、待验区、不合格区以及材料类不和区域标识,

用标牌标识。材料的产品标识用标签。

2.3经检验合格的受压元件和焊接材料要存入在合格区内,并用标签

标识以下内容:

库区排位:

名称、规格、材质、数量;

产地

材料自编号

3.材料自编号

3.1材料自编号由材料检验员编制,并在合格材料入库通知单中注明

交保管员。材料自编号由四部分组成:

到货年度;

到货月份;

材料代号;

批次代号。

3.2材料代号用材料名称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表示。如B—

表示板材,G一表示管材,H一表示焊材,F一表示法兰,Z一表示管咀,W

一表示弯头,FT一表示封头,GD-表示过渡段。

3.3材料自编号的表达方式如下表:

方法适用范畴

钢板、厚度26mm

钢管、DN>50mm,且壁厚>5mm

钢印标记

圆钢、d232nlm

碳钢法兰

钢板、厚度V6mm

低温容器材料和不锈钢

书写标记

管材DNW50MM且壁厚W5mm

管咀

焊接材料

标签标记

换热管

3.4材料自编号的标记位置(布1为标记位置):

3.4.1钢板类:

中心线

100mm

3.4.2钢管、管嘴和元钢类:

3.4.3法兰及法兰盖类

标记处应用白色铅油框出。

钢印标记的钢印采纳低应力印记,打印深度为0.3~0.5mm。

受压元件领出时,打算员按照工艺文件填写限额领料单,保管员按照

限额领料单的规格型号和库存,填写材料自编号,材料检验员核对限额领

料单,实物与工艺文件相符后,在限额领料单上盖章确认。

切割发放的材料,保管员应先将材料自编号移植到没有标记的一边,

并经材料检验员确认无误后,方可切割发放。

当移植的标记磨损或丢失后,应按QCP01-05《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操

纵程序》进行追回和补齐。

压力容器铭牌规定

1.总则:

本工艺适用于压力容器制造的铭牌标识。

2.铭牌的制造

产品铭牌的尺寸、内容、格式一样按图2-1规定执行。

铭牌的边框、文字、方块为凸面磨光本色,底为凹面黑色烤漆面,63

孔为黑色凹面,安装时配钻。

铭牌内的文字均为长仿宋体,铭牌内容及外形尺寸详见图03-1

一样用途的产品,其铭牌可用一般质量硬纯铝板,表面经无色阳极氧

化处理。

若产品设计工艺文件对铭牌有专门要求(包括尺寸、内容、格式、材

料等)时,按设计工艺文件规定执行。

3.产品铭牌的安装

卧式容器一样安装在封头中心线上方或筒体水平中心线的上方。

立式容器(塔器)一样安装在筒体下部L4〜1.6米处。

若图样或工艺文件对铭牌安装位置有专门要求时,以图样或工艺文件

为准。

安装铭牌时,先将铭牌支架焊在产品表面上,然后再将铭牌钾接在其

支架上。

支架所用材料和产品焊接处的材料相同或相近。支架的外形尺寸应为

长X宽X高=200X120X50(若容器有保温层时,按照保温层厚度确定铭牌

的高度),支架板厚为3〜5mm。

产品在压力试验前应将铭牌支架焊在产品上,对有热处理要求的产

品,应在热处理前将铭牌支架焊在产品上,与产品一同进行热处理。

产品制造完后,经劳动部门驻厂检查员检查合格后,在铭牌上打上检

查员钢印号,产品方可出厂。

110

铭牌的拓印件存于压力容器产品质量证明书中

本设备须经当地锅炉压力容瑞安全监察机构登记注册并凄给潮瞬号后掂缎A使ffl~G

图03-

1铭牌尺寸图

容器放样下料工艺

1.总则

1.1本工艺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及不锈复合钢制压力容

器制造的下料工序。

1.2对不锈钢制压力容器还应遵照不锈钢制压力容器制造工艺的规定

执行。

1.3本工艺是压力容器制造指导性通用工艺文件;须与产品工艺文件

配合使用,如产品工艺文件有专门要求时,以产品工艺文件为准。

2.一样要求

2.1排版人员必须由体会丰富的钾工负责进行,排板图通过审批后方

可下料。

2.2下料前必须做好充分预备,对图纸、排板图工艺要求做到心中有

数,所用工具预备齐全。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通过计量检测合格且在有

效期内。

2.3容器受压元件用料必须经检查合格,并有材质标记,关于材质不

清规格不符者不准放样号料,材料不经检查员检查合格的不准号料,如材

料代用时没有代用单不准号料。

2.4关于筒体长度(高度)大于10m的容器,下料时每道环健留出1.

5〜2mm的收缩余量。

3.对压力容器对接焊缝位置的要求

3.1筒节最短一节长度、碳钢、低合金钢不小于300mm。

同一筒节A类焊缝相互平行,相邻焊缝间弧长距离:碳素钢、低合金

钢不小于500mm,不锈钢不小于300mmo

相邻筒节的A类焊缝的距离,或封头A类焊缝的端点与相邻筒节A类

焊接接头边缘的距离应大于36n(6n简体名义厚度)且不小于100mm。

容器内件和筒体焊接的焊缝边缘尽量躲开筒体以及封头焊接接头。

卧式容器A类焊缝不能位于壳体底部140o角度内,B类焊缝位于支座

之外,且支座垫板焊缝与壳体B类焊^距离应大于50mm。

封头由瓣片和顶圆对接制成时,焊缝只承诺是径向和环向,径向焊缝

之间最小距离>36n(6n名义厚度)且不小于100。见图04-1

3.7球壳瓣片最小宽度须大于也应尽量幸免在容器焊缝及其

边缘邻近开孔,如果必须开孔时,则被开孔两侧各许多于1.5倍开孔直径范

畴内的焊缝进行100%的X射线探伤。其执行标准及合格级不与开孔所在的

焊缝要求相同。

4.样杆和样板的制作

4.1在放样时,应熟悉并了解以及图纸、工艺、材料定额表有无不符

之处。

4.2样杆、样板一样用l~2mm厚的薄钢板制作。制作的样板、样杆应

直,做完后禁止锤击以防变形,要经检验员确认,并用代号标在样板

上。

4.3所有的角度卡样板和其他的卡样板,在样板上和板杆上无法用文

字表示者,必须向其操作的工序详细交待清晰。

5.号料

号料前检查样杆、样板是否有弯曲和其它缺陷,并检查材料是否与图

纸要求一致,做到材料无检查员确认标识不得下料。材料标识先移植、后

下料。

吊粉线时两端要拉紧,提稳后垂直下弹,如有模糊不清之处,擦掉重

弹,并不准打出双线。使用的各种尺类、如盘尺、卷尺、钢板尺等都应事

先检查是否完整、数字是否清晰。

对专门零件或同类型的零件要先号大料后号小料,便于穿插套号,互

相借用,合理用料。

号料时所有的切边钢板坡口,均按工艺要求的坡口型式用符号表示出

来。

关于不锈复合钢板号料前,必须对复合结合率进行一定比例(见图纸)

的超声波探伤,其结合率必须大于90%,且单个不贴合面积小于100cm2。

按照切割方法,留出切口余量。当有机加工要求时,按照工艺要求留

出加工余量。

5.7号孔料时,先量出孔的中心距(或中心线的距离),按照中心线定

出孔的位置,然后用样冲子打出冲眼。(不锈钢及不锈复合板复合层除外)

5.8除不锈钢及不锈复合板复合层外,所有切断线,都应打出冲眼及

号,圈子要划圆,冲痕要打在圆周线上。

5.9样板上所有标记应全部写在所号的材料上,以免发生错误。

5.10制做成批同样的件时,制造上又无体会,可先做一个模样,待检

查合格后再连续号料制做。

5.11现场号通用符号

②正或反由QO

①中心线

③卷曲圆曲线—C)—④打二^

⑤位置线二二二—

5.12压力容器下料尺寸确定及其要求:

5.12.1筒体下料总长度的确定:一样情形下应与图纸尺寸相同但关于

长(高)度大于10m的容器排版时,每道环缝应留出1.5〜2mm的焊接收缩

余量。

5.12.2筒体展开长度的确定

5.12.2.1关于不锈复合钢压力容器其展开长度为:L=7T(Dn+6j)

5.12.2.2关于其它钢压力容器其展开长度为:

L=7T(Dn+8)

注:Dn—筒体内直径

的一不锈复合钢板基层厚度

6一钢板厚度

号料时板材边缘留出20~30mm的切边量。

划线公差要求:长度公差±2mm,宽度公差±1mm,对角线尺寸量(e

l,-e2)W2mm,两相互平行线长度差不大于1mm。见图5.12.4

实际用料量

H±1MM

产品编号

检查线产品名称材料规格

排版编号台节数编号

e「e2W2mm

材质代号

3Tl

5(1)e±2mm'

图5.12.4

5.12.5必须划出心线,并标明位号(一样要划四条心线,筒单容器也

可划两条)

5.12.6必须划出50mm的检查线,实际用料线和刨边余量线,所有线

条打上样冲眼,以便下道工序使用,检查线必须划的准确平行。

5.12.7产品试板在号筒体料时要同时号出。

5.13整体冲压椭圆形封头坯按以下公式展开算料。

①=1.20Dg+6n+2h2

式中①一毛坯直径mm

Dg一公称直径mm

8n—名义厚度mm

h2一直边高度mm

封头展开毛坯尺寸见附表5.14,成型封头几何形状与尺寸见表5.13o

5.14分瓣封头号料时,每片小口处同时号出吊耳,瓣片周边留10〜20

mm的切割余量。

6.气割要求

6.1气割前先弄清板面上各种标记、符号、线条的含义。

6.2气割要按划线尺寸进行,切割前须将板料垫平,工件下面要留出

一定间隙,以利于熔渣的吹出。

6.3气割前,应检查割矩切割氧气流的形状,若氧气流是笔直清晰的

圆柱体同时有适当的长度时,方可切割,若不规则,不得切割工件。

6.4碳钢或低合金钢的规范选择可参考表6.4

6.5复合钢板的气割要求

6.5.1气割方法:采纳氧一乙焕气割法由碳钢向复层切割,其规范详

见表6.5.1

表6.4

割矩气体压力MPa

板材厚度mm

型号割咀号码氧气乙快

<3.01-20.3〜0.4

3.0-12G01-301-20.4〜0.5

12-302-40.5~0.70.01~0.2

30-503-50.5〜0.7

G01-100

50-1005-60.6〜0.8

表6.5.1

总厚度复层厚度切割条件氧气压力火嘴直径火嘴距离

割嘴角度

mmmmmm/min公斤n/cm2mmmm

40.75800.51.06-80°

61.55100.71.06-80°

92.04600.81.06-80°

163.03801.01.57~1010°

203.03201.51.57~1010°

224.03101.51.57-1010°

303.03002.01.57〜1010°

503.02602.52.07-1015°

833.02302.82.07〜1020°

6.6不锈钢板的气割要求

6.6.1气割方法:采纳等离子切割方法,为使切口光洁,边缘整齐和

无粘液,应按照板厚选择相应的割嘴,其规范详见表661

表6.6.1

钢板厚度喷嘴孔径切割电压切割电流氮气流量切割速度切割宽度

mmmmVA升/小时米/小时mm

831201852100~230040〜504.2

123120-130200-2102300~2400404.5-5

163120-130200〜2202400〜2600404.5~5.5

203120-130230〜2402500〜270032-404.5〜5.5

253120-135260〜2802500-270045-555~6

303120-140260〜2802500-270035-405.5~6.5

403.5140〜145320~3402500〜270028-356.5-8

453.5145320〜3402400〜250020〜256.5-8

1004.5145380250045___

6.7气割后有关于气割(或冲眼)的偏差一样按表6.7的要求。

表6.7

板厚mmW2525〜50>50

手工气割mm±1.5=2±2

机械气割mm±0.61il.5

6.8气割后的端面应无明显烧塌和大于1.5mm深的风沟及大于1mm

深的凹坑。

7.其它零件下料规定

7.1底座圈下料的压力容器受压零件,如封头、锥体、法兰、大小口

接管、补强圈等,下料后均标明产品编号、产品名称和材质等。

7.2凡型材及板材下料的其它零件尺寸公差若图纸未注明均按表7.2

之中规定。

表7.2

下料尺寸mm200-500500-10001000-15001500-2000

尺寸公差mm±1.5±2±2.5±3

8.安全注意事项

周围环境应无易燃易爆物品。

压力表嘴和氧气带嘴不许与油脂接触,以防爆炸。

操作时氧气瓶与乙烘瓶距离不得小于5m。

氧气和乙焕胶管,应经常检查有无泄漏,压力表要定期校验。

引火时,需用打火机或火柴,不得使用其它方法点火,当发生回火时,

应迅速关闭氧气阀,再关闭气焕阀。

椭圆形封头型式与尺寸(以内径为公称尺寸)

附表5.13

公称直径曲面高度直边高度厚度(mm)

Dg(mm)hl(mm)h2(mm)碳素钢、低合金

局合金钢

钢、复合钢板

30075254~83~9

254〜83〜9

400100

4010〜1610〜16

254〜83〜9

5001254010〜1810-18

502020

254〜83〜9

6001504010〜1810〜18

5020-2420-24

254〜83〜9

7001754010〜1810-18

5020〜2420〜24

254〜83〜9

8002004010-1810〜18

5020〜2620〜24

254〜83〜9

9002254010-1810-18

5020〜2820〜24

254〜83~9

10002254010〜1810〜18

5020〜3020〜24

256~83~9

12003004010-1810-18

5020〜3420〜24

256〜86~9

5020〜24

256〜86〜9

5020-3820-24

续附表5.13

256〜86〜9

16004004010〜1810-18

5020〜4220-24

2587~9

5020〜5020~24

20005002588〜9

4010-1810〜18

5020〜5020〜24

258~9

22005504010〜1810~18

5020〜5020〜24

259

24006004010-1810~18

5020〜5020〜24

259

23006504012〜1810〜18

5020〜5020-24

25

28407004012-1810-18

5020-5020〜24

25

30107504012-1810-18

5020-4620〜24

25

32008004014-1810-18

5020〜4220-24

25

340085040

5020〜36

25

360090040

5020〜36

冷作加工工艺

1.总则

1.1冷作加工是通过号料、剪切,刨边及滚圆等手段为设备提供零部

件,其质量的优劣直截了当阻碍产品质量,操作时必须遵照本工艺。

1.2本工艺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不锈复合钢制

压力容器制造的冷作加工。

1.3本工艺是压力容器制造指导性通用工艺文件,须与产品工艺文件

配合使用,若工艺文件中有专门要求时,以产品工艺文件为准。

2.一样要求

2.1操作前必须识不各号料符号,关于识不不清或标记不清的应与有

关人员联系,直至弄清晰。

2.2按照打算表施工传递卡及有关技术资料(如排板图)弄清制造数

量及下道工序转向。

2.3关于容器的筒节,封头等要紧受压元件,切料前必须认真检查有

无标记移植钢印,对应有标记钢印而模糊不清或全然没有的不得施工。

3.剪切

3.1剪切前按操作规程要求做预备并调整好压料装置的压紧力,以免

在剪切时吃力或退力阻碍质量。

3.2按照所切板料的厚度,调整刀片的角度和间隙,刀片角度一样为

30〜50,切薄板时角度要小,切厚板的角度应大,但最大不得超过50

3.3上下刀片之间隙,一样0.6〜1.2mm,切薄板为0.1〜0.5mm剪板时

文件名冷作加工工艺文件编号QPS01-05

第2页共6页

编制人焦之桢审核人孙乐仙批准人焦同良

表3.3

钢板厚度mm<56〜415-20

间隙mm0.20.50.5-1.2

,1_———E

邓根\\\\丫vmmmmww

上/口间隙正常间隙过大

间隙过小

图3-3

3.4切料时严格按剪床能力进行加工,不得切过厚或过硬的材料,不

准剪切型钢材料。

3.5剪切不锈钢复合板时,必须使复层向上,以幸免界面的分离和切

口毛刺显现或使钢板以防复层表面损害。

3.6剪切不锈钢板时,必须在工作台上及与剪板机平台接触处衬垫胶

皮板或使铜板。

3.7剪切有色金属时,注意爱护金属表面,操作台和脱料台必须先清

理洁净。

3.8简体剪板时按下料线剪切,剪切后必须保证刨边时有足够的余量。

对不刨边的筒体剪板要专门注意找正,剪切后必须留有半个冲眼。

4.刨边

刨边应清除被加工件表面的气割氧化物及泥土等脏物并测量工件的实

际尺寸。

按工艺技术要求的检查线找正,如果被加工件无检查线时,可按工件

里侧边找正,刨削完外侧边后,再以外侧边定位找正后刨削另一侧面。

按照工件材质、厚度选择适当的切削速度和进刀量,并按工艺要求的

坡口型式加工。

刨削不锈钢及不锈钢复合板时工艺要求同本工艺3.6条规定。

刨削有色金属时,其上表面压紧处应用石棉板垫好,以免压伤或划伤

表面。

加工后表面不得有挤压或鳞状痕迹,表面粗糙度为25,坡口几何形状

尺寸允差:钝边±lmm角度±2.5o,工件长度允差见图4.6两相互平行线长

度(两对边长度)差不大于1mm。

图4.6I//___________________"

5.滚圆

滚圆前必须认真检查板料标记、规格、滚圆直径及卷曲正反面。

若发觉下料、刨边等工序的质量不符合要求,不得滚圆。

滚板机在开动前,操作人员应先检查各个部位及油路和防护装置有无

损坏,再进行1-2分钟空转试车,确认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工作。

压头

5.4.1厚度W20mm的钢板可直截了当在滚床上压头,压头部分不宜过

长。一样在200-300mm范畴内,压头部分的曲率用弦长不小于300mm样

板检查,其间隙不大于1.5mm。

5.5滚圆

5.5.1钢板在上下辐之间必须放正,使板材的边缘与辐轴中心线平行,

防止错口,每通过一次滚压后,上辑轴可下降5-10mm。同时,要经常用样

板检查弯曲部,并注意随调整,以免滚曲过渡。为了克服钢板的弹性复原,

应施加一定的过卷量且在此曲率下,往复卷动几次,为了不给组对增加困

难,滚圆后两边互搭接不超过100mm。

有拼接焊接接头的钢板,其焊接接头余高Wlmm,若超过此数值应用

砂轮磨去后方可进行滚圆。

在滚制不锈钢及不锈钢复合板前,应将滚板机的滚子用防腐清洗剂、

清洗洁净,关于滚子有凸凹的地点应补磨平坦,不得使工件表面有伤痕,

油污等缺陷。

当圆筒直径较大且壁厚较薄的筒节,在滚制过程中,可用吊车配合操

作,依靠吊车随时卸去钢板的自重量,以免使已卷好的筒节回直或压扁失

形。并在吊车的配合下,在焊口处点焊板板。弧板弦长1300mm。

当滚圆锥筒时,筒的小口直径必须大于滚床上的辐的直径,其小口靠

近滚架一端(床头一端)且必须有可靠的工装。

钢板放好后,将大口端的上轴头升起一点,将小口端的上轴头下降一

点,直到符合锥度为止,按照样板度量的情形,调整两端丝扛旋进的程度,

文件名冷作加工工艺文件编号QPS01-05

第5页共6页

编制人焦之桢审核人孙乐仙批准人焦同良

筒节滚好后用弦长21/3Dj的内卡样板检查,其间隙不大于3mm为合

格。

在滚制有色金属筒节时,必须采取措施,爱护其表面,在起吊和搬运

时应轻拿轻放。钢丝绳应套胶管,在摆放时,下面垫木板或橡胶板。

分片交货筒节板的标记

按照排板图分不在四条边中心部位距边缘150mm的外侧打上与排板图

一致的焊缝编号(关于不锈钢只能书定,不能打钢印号)同时标明产品编

号及筒节(板片)编号。

5.5.10分片交货筒节片的爱护

经检查合格后,应放在专用的包装底坯上,片与片之间应垫上3〜4条

6=50mm的长木条,以保持其曲率不变,上下条应放在同一位置上,以防

板片产生剪切应力引起变形。

6.管子冷弯

6.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能够采纳冷弯,否则采纳热弯。

6.1.1图纸要求冷弯

6.1.2冷弯半径符合要求。

6.1.2.1碳钢管R2166(5为管件厚度)

6.1.2.2普低钢管R2206

6.1.3Dn<150mm的不锈钢管。

6.2冷弯方法

6.2.1钢管冷弯采纳手动弯管器,液压弯管器和弯管机进行。手运弯

文件名冷作加工工艺文件编号QPS01-05

第6页共6页

编制人焦之桢审核人孙乐仙批准人焦同良

管机用于管径108mm以上。

6.2.2冷弯时,由钢管弹性作用,应比规定的角度多弯30〜50

6.2.3在平台上弯管,钢管与铁柱之间应夹一声垫板。

6.2.4钢管和弯管机胎膜之间应涂一层油脂,以减少工作时的相对磨

擦。

6.2.5管径在60mm以上的钢管,一样要灌砂冷弯。

6.2.6钢管在弯机上进行弯曲时,可酌情使用芯轴,芯轴的直径按下

列运算:

d=Dn-(0.01Dw+0.2S)

式中Dn:钢管内径mm

Dw:钢管外径mm

S:钢管壁厚mm

L:芯轴长度L=(3-5)dmm

文件名炉曲工艺文件编号QPS01-06

第1页共3页

编制人焦之桢审核人孙乐仙批准人焦同良

1.总则

1.1本工艺适用于采纳热煨弯成型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及不锈钢钢管

的弯曲。

1.2本工艺是与产品工艺文件配合使用的通用规定,若与工艺文件有

抵触时,以工艺文件为准。

2.热煨方法

2.1采纳充砂热煨时,要使用洁净、干燥的河砂或海砂填充在管内(不

锈钢管应填充耐热性能好的石英砂),管件两头要用钢板堵焊,且开3-5个

气孔。

2.2碳素钢填充用砂子的粒度应按照管径的大小进行选择,粒径配合

比见表2.2

表2.2

粒径mm

公称直径

31-2①2-3中4-5①5-10中10-15①15-20①20-25

mm

百分比%

25-327030

40-507030

80-150206020

200-300403030

2.3不锈钢管不论其管径大小,其填充用砂均采纳直径小于①3mm的

细砂。

2.4钢管加热长度为弯头展开加2倍管直径

2.5热煨钢管时,关于碳钢管,加热温度1000〜105CTC,终弯温度不

低于70CTC;关于低合金管,加热温度950〜105CTC,终弯温度不低于850C,

文件名炉曲工艺文件编号QPS01-06

第2页共3页

编制人焦之桢审核人孙乐仙批准人焦同良

2.6将加热到要求的管子从炉中取出,置于胎上,碳钢管能够将标记

以外的非弯曲部份用水冷却,然后缓慢平均煨直到成形,稍停片刻进行定

型,取下样板检查合格后,进行清砂。

关于低合金钢管、不锈钢管,不得浇水,操作环境温度不低于5匕。

2.7不锈钢管,合金钢管,热弯后有要求进要进行热处理,热处理规

范见表2.7。

热处理规范表

表2.7

材质热处理形式加热温度恒温时刻冷却方式

16Mn

12CrMo正火900~920℃2分钟/每毫米壁厚5℃以上空气中冷却

15CrMo

以\5℃/小时冷却

Cr5Mo完全退火800〜875c2小时到600℃以后在5c

空气中冷却

!Crl8Ni9Ti

Crl8Nil3MO2Ti淬火1050-1100℃0.8分钟/每毫米壁厚水急冷

Cr23Nil8

对有其它专门要求者按专用工艺执行,不锈钢管,热处理后有要求时

需进行酸洗钝化处理。

3.钢管弯曲后的质量要求

3.1弯曲后角度偏差为±10。

3.2管子弯曲处内侧表面的波浪度不超过3.2的规定,波浪间距t应不

小于48,如图3.20

文件名炉曲工艺文件编号QPS01-06

第3页共3页

编制人焦之桢审核人孙乐仙批准人焦同良

表3.2

钢管外径W76>76-1001332159-2192273-325

波浪度23456

3.3当管径>89mm弯曲后需进行圆度检查,圆度a按下式运算,其

值不超过表3.3的规定。

Dmax-Dmin

Xioo%

Dw

式中:Dmax弯头横断面上最大外径mm

Dmin弯头横断面上最小外径mm

DW管子公称外径mm

表3.3

弯曲半径RW1.4DW1.4DW<R<2,5DWR22.5DW

椭圆度14%12%10%

3.4管子弯头处壁厚减薄量按下式运算,其值不应超过表3.4规定。

So-Smin

在京X100%

式中:Smin弯头横断面最薄处壁厚mm

SO管子实际壁厚mm

表3.4

弯曲半径RRW1.8DW1.4DW<R<2.5DWR23.5DW

减薄量bW25%15%10%

文件名封头制作工艺文件编号QPS01-07

第1页共4页

编制人焦之桢审核人孙乐仙批准人焦同良

1.总则

1.1本工艺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及不锈钢制椭圆形封头的拉伸成

型,其他形式封头也可参照执行。

1.2本工艺是与产品工艺文件配合使用的通用规定,若与产品设计工

艺文件有相抵触或产品设计工艺文件有专门要求时,以设计工艺文件为准。

2.拉伸模与润滑

按照产品工艺明细表中指定的工装号选用胎模。

使用的拉伸模应完好,上模排气孔不得堵死,体会证合格后方可使用。

上下模及压紧分不用螺柱和附具固定在冲头和压力机底座上,调整圆

周方向间隙平均,其差值Wlmm。

每拉伸一个封头前,应检查胎模是否有松动和偏移,以及其他缺陷,

确认完好后,方可连续使用。

每个封头拉伸和压制前,必须清除胎模工件面上的氧化皮、熔渣等杂

物,并给拉环平均地涂刷润滑剂。

润滑剂的配制

热拉伸时:石墨粉+机油

冷拉伸不锈钢:滑石粉+肥皂+机油

3.毛坯予压

3.1为了幸免薄封头拉伸时起皱和鼓包,可先将毛坯第一次予压成拱

形。

椭圆形封头S/Dg=0.6〜2%时,压凸Ry0.8〜0.9Dg

关于直径大而壁薄的封头,可分2〜3次压凸,由浅而深的压至规定的R

文件名封头制作工艺文件编号QPS01-07

第2页共4页

编制人焦之桢审核人孙乐仙批准人焦同良

3.2拼接的毛坯料的焊接接头两端250mm范畴焊接接头余高须打磨

至与母材平齐后方可进行冲压。

3.3拼接的毛坯板料压凸后,需用放大镜严格检查是否有裂纹,当有

怀疑时,可作表面探伤检查。

3.4拼接的毛坯板料压凸时,焊接接头处产生裂纹时,应把裂纹清除

掉,按工艺要求进行焊补与探伤。

4.加热与拉伸

4.1封头毛坯的加热和终压温度见表4.1

专门钢种按专用工艺执行,不锈复合钢板复合层按要求进行加热。

4.2毛坯在加热炉中摆放应加支座,多块毛坯同时加热时毛坯之间要

加50〜100mm厚支垫,不得将坯重叠,防止过烧或烧不透。

压凸的封头毛坯凹面应朝上。

复合板毛坯的复合层向上。

表4.1

材质操作温度℃

力口热终压

A3,A3F>15、20、20g>20R>22g1000〜10502700

16Mn、16MnR、15MnV、15MnVR950-10502700

!Crl8NiTi950-11002850

4.3当工艺要求带试板的封头,试板与封头毛坯同时装炉,同时出炉。

4.4当毛坯加热到800~850℃时应按0.8分/mm厚度进行保温,待毛坯

各处温度平均后再连续升温到加热温度,防止过热及过烧。

4.5封头毛坯出炉后,应赶忙吊运至胎模上,迅速找正,以保证封头

文件名封头制作工艺文件编号QPS01-07

第3页共4页

编制人焦之桢审核人孙乐仙批准人焦同良

压温度。

4.6拉伸的速度应平均适宜。

4.7热压碳钢封头终压温度应不低于700(,一样不进行热处理,但

如终压温度小于70CTC时,必须进行退火处理。有专门要求的封头按专用工

艺执行。

4.8不锈钢及不锈复合钢封头在450〜85(TC范畴内应快速加热(或冷

却)且终压温度不得低于850(,否则应进行固熔处理。

4.9封头脱模后冷至55(TC以下,方可吊运,以防变形。

5.矫形

封头承诺冷矫形或局部热矫形。冷矫形时可用分瓣压模进行,锤击矫

形时,应垫以平锤或垫铁,不准直截了当击打工件。热矫形时始矫形温度

为900~1050℃,终矫温度不低于700℃。

封头直边上的皱折应WL5mm,其他缺陷和伤痕平均打磨平滑,但打磨

深度应小于钢板负偏差,超过以上要求时,承诺补焊后打磨。

封头拼板焊接接头处矫形后,严格检查是否有裂纹若有裂纹应按工艺

规定铲除和补焊。

封头矫形和补焊必须在热处理前进行,热处理后一样只承诺冷矫形。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之冷拉伸封头,以及拉伸终压温度低于其材料所承

诺的终压温度,其封头应进行正火处理。

6.外形检查

6.1热压成形后的封头,其最小厚度不得小于名义厚度5n减去钢板

文件名封头制作工艺文件编号QPS01-07

第4页共4页

编制人焦之桢审核人孙乐仙批准人焦同良

6.2用弦长为设计内直径Di的内样板检查封头内表面的形状偏差(见

图6.2)其最大间隙不得大于封头设计直径Di的1.25%,且存在偏差部位不

应是突变的。偏差的检查应使板垂直于表面进行测量,承诺躲开焊缝部位。

6.3成形后的封头不承诺有裂纹、重皮和过烧等阻碍封头质量的缺陷。

最大间隙

图6.2

7.附加讲明

目前我公司封头制造依靠外协,此工艺作为对外协单位封头制造

过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依据。

文件名容器装配工艺文件编号QPS01-08

第1页共7页

编制人焦之桢审核人孙乐仙批准人焦同良

1.总则

1.1本工艺适用于碳素钢、一般低合金钢制容器、塔器的筒节及容器

整体组装工序。

1.2本工艺若与产品工艺文件相抵触时,以产品工艺文件为准。

2.一样规定

2.1组成容器的受压元件,如筒节,封头及各接管法兰,人孔法兰等,

必须经检查并作出合格标记,才能进行整体组装。

2.2容器整体组装次序,按产品工艺文件规定执行。

2.3组装后经外观整体检查合格(互检和检查员检查)后,方可转入

下道工序。

3.筒体组对

3.1筒节应尽量用组对夹具,幸免或减少点焊临时卡具。筒节两端应

平齐,错边量不得超过1.5mm。

3.2用大锤敲打找圆时,必须加垫板,锤痕深度不大于0.5mm。

3.3筒节A类焊接接头的对口错边量应符合表3.3的规定。

表3.3

按焊缝类不划分的对口错边量b、mm

对口处的名义厚度6mm

AB

<102<1/46n<1/48n

10<6nW20W3Wl/46n

2(X8n^40W3W5

40<8nW50<3Wl/88n

>50<1/66n且不大于10Wl/85n且不大于20

3.4对口的棱角E,用弦长1/6设计内直径Di且不小于300mm的内

样板或外样板检查,其E值不得大于(6n/10+2)mm且不大于5mm。见

4.简体组装

4.1倒装

4.1.1按图纸或排版规定的方位;将筒节外壁相隔900的四条纵向组

装线划出,做为组装依据,并把四条纵向组装线返到内壁上。

4.1.2将相邻两节筒体的下一节外侧上口每隔适当间距焊一限位板,

将上节筒体(或封头)吊到下一节上,使两节的四条纵向组装线对准。

4.1.3用加减丝调整对口间隙,用龙门板及销子调整边缘,平坦后进

行点焊。如此一节一节依次进行。

4.2卧装

4.2.1按排板图或图纸规定的方位,将筒节放在托滚上逐节(或分段)

组装。

4.2.2筒节间的对口处,可用对口调整器等调整边缘,用加减丝调整

文件名容器装配工艺文件编号QPS01-08

第3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