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讲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1页
第47讲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2页
第47讲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3页
第47讲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7讲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7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1)多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2)核心: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2.春秋战国(1)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血缘认同、文化认同。(2)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3.汉朝: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4.魏晋:玄学盛行。5.隋唐: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6.宋代:理学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7.宋元: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8.明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9.近代: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1)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重视以人为本(1)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2)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3)孟子提出“仁政”说,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1)老子提出“道”的概念,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自然而然。他的哲学思想中凸显了人的存在,追求天人合一。(2)荀子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3.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1)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4.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1)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2)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墨子主张“尚贤”,孟子主张“尊贤”。5.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屈原提出“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6.主张和而不同(1)西周太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2)孔子、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本土性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多样性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包容性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凝聚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连续性绵延不绝,传承至今2.价值(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2)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3)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传入中国(1)过程①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②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③隋唐时期: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④宋明时期: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影响: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①文学艺术: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受到佛教影响,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②建筑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③思想观念: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西学东渐(1)明末清初①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②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③《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④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各种人才来到中国。(2)19世纪背景19世纪中叶,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过程①林则徐、魏源等主张学习西方。魏源进一步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②1862年,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④1868年,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引进西方军事、工程等方面的书籍影响①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以及社会改革等内容,展现在国人面前。②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③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对亚洲(1)文字: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2)思想儒学①3—5世纪,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②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佛教大约在4世纪以后,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3)制度: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4)科技: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5)其他: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服饰、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2.对欧洲科技造纸术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在13世纪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渐衰落指南针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印刷术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思想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其他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基础性概念】1.早期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相对于君本(国本)、官本而言的,是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古代民本思想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这一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先秦以来生产力发展的体现,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进步的体现,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发生变化。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为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和荀子的“君舟民水”。2.经世致用:“经世”,治理世事;“致用”,尽其所用。《辞海》对“经世致用”的解释为:明清之际主张学问有益于国家的学术思潮。由此可以给经世致用下一个定义: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关键处提问】1.阅读教材P4“史料阅读”,吴兢在《贞观政要》中记载:“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提示]民本思想。2.张载有一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摘编自教材P5)这体现了儒家学者的什么追求?[提示]儒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3.教材P11图片“韩国首尔景福宫”和“日本法隆寺的金堂和五重塔”及其下方的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中华传统文化对韩国、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4.教材P12“史料阅读”中马克思的话说明了什么?[提示]中国的三大发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典例1](2023·北京等级考,1)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A.重视选贤任能 B.尊重个性自由C.强调多元互鉴 D.注重仁义道德解析:“恻隐而爱人”体现的是“仁”,“方正而好义”体现的是“义”,“温舒而广大”体现的是“道”,“乐善而好施”体现的是“德”,“整齐而好礼”体现的是“礼”,即材料中的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仁义道德,故选D项;选贤任能指选拔和任用贤能的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个性自由是社会生活允许人们自主地追求自身与他人的特异性,且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处理群己关系,强调群体的利益高于个体的利益,排除B项;多元互鉴指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典例2](2024·辽宁葫芦岛模拟)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尊为天子,设官“抚万民,度四方”;帝尧之时,“百姓昭明,合和万国”;虞舜设官分职,“播时百谷”以解除饥馑,“敬敷五教”以教化民众。《尧典》《舜典》《大禹谟》等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些文献()A.论证了皇权专制合理性 B.突出了农业的邦本地位C.说明教化百姓的重要性 D.强调以民为本的合理性解析:选择D项:据“抚万民,度四方”“百姓昭明,合和万国”“播时百谷”“敬敷五教”可见,材料所述文献反映出黄帝及尧舜禹时期,重视安邦为民,强调以民为本。排除A项:五帝时期尚未出现君主专制。排除B项:材料只有虞舜“播时百谷”与农业有关,其他人都没有涉及农业。排除C项:材料只有对虞舜的叙述体现了教化百姓,“说明教化百姓的重要性”是对材料的片面概括。【重点理解】历史解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在核心思想理念方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理念。(2)在传统美德方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以及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等中华传统美德。(3)在人文精神方面:有讲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处世方法,勤俭节约、和谐向善的生活理念,以及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等。主题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维度1】中西文化的交流[典例3](2024·河北唐山模拟)明清时期,“中学西渐”逐渐达到高潮。罗马出版了《中华大帝国史》;利玛窦把中国的儒家经典“四书”译成拉丁文;卜弥格所著的《中医津要》和《中国药物标本》则是关于中国医药学方面的论著。据此推知,“中学西渐”()A.有利于冲破礼教的束缚 B.促使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C.启迪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D.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开端解析:材料中的“中学西渐”推动了中学在西方的传播,推动了西方在科技思想上的发展,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具有推动作用,故选C项;中古时期束缚西方的主要是宗教,而非礼教,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的“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排除B项;在明清时期之前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就存在联系,排除D项。【重点理解】历史解释——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政治:推动了中国近代的社会改革和革命运动以及政治民主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2)经济:为中国工业的现代化起步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文化:促使了中国近代文化的演进。(新文化运动)(4)社会生活: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衣食住行)【维度2】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典例4](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在汉代,朝鲜半岛上的政权曾邀请中国医生前去讲学,也有半岛人主动到中国学习中医,朝鲜半岛传统医学著作《东医宝鉴》就是在中国医学典籍《素问》《伤寒论》等基础上编撰而成的;8世纪时,日本仿效唐代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国学,学习《史记》《汉书》《礼记》《尚书》等中华传统经典著作。这反映了()A.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互鉴的密切C.东亚文化具有同源性 D.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解析:据材料可知,古代朝鲜和日本都借鉴了中华文化,如中医、教育制度等,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故选D项;材料与科举制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经济交流和中国向朝鲜与日本学习的相关信息,不能得出交流互鉴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朝鲜和日本文化的起源,无法看出其与中华文化同源,且该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典例5](2023·湖南选考,5)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善》《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 B.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C.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 D.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政权权威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内容和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初期,朝鲜和日本派遣使臣向明王朝请赐,再结合明朝赐予两国的经籍名称可知,这些经籍都体现了儒家思想,联系所学,南宋后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说明当时朝鲜和日本通过请赐,试图借助明王朝强化其政府的权威地位,故选D项;材料反映朝日两国向明朝请赐以强化政权权威以及明朝赐书的内容,并未说明儒家学说有何新发展,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书籍的外流通道是否畅通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朝日两国向明王朝请赐主要是为了强化政权权威,不是吸收中国的先进思想,排除C项。【重点理解】历史解释——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价值(1)中华文化所蕴含的自然人文精神,为当今世界人民解决自然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2)中华文化主张的国家交往艺术是构筑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的文化基石。总而言之,中华传统友好往来文化对于解决当前世界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价值目标符合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华文化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情怀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有助于激励各国人民为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不断努力。1.(2023·全国乙卷,30)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解析:据材料“《神笔》《骄傲的将军》”“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笔》取材自中国古老的民间故事——神笔马良,《骄傲的将军》则从成语“临阵磨枪”发展而来,影片采用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的许多元素,被认为是中国动画民族化探索的先驱作品,A项正确;1955—1956年中国艺术创作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不是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外来艺术形式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创作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对外开放始于197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2.(2020·山东等级考,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解析:从“无礼义,则上下乱”来看,孟子认为如果没有“礼义”,社会就会混乱;从“义者,君臣上下之事”来看,韩非认为“义”是保障君臣有序的工具。从两人的论述可以看出,“义”的实质是维护社会安定、君臣等级秩序的工具,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时间信息“战国时期”,故错误;材料中所说的“义”属于国家统治层面的问题,不属于道德修养层面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所说的“上下”指的是整个社会,不单指统治阶层,故C项错误。答案:D3.(2020·江苏等级考,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解析:根据“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可知,墨家学派主张将普通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代表了下层平民利益,故B项正确。孔子主张恢复礼乐制度,排除A项;儒家强调社会等级和谐,排除C项;法家主张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排除D项。答案:B1.(2024·重庆模拟)1909年,梁启超作《管子传》,指出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是以个人为本位,虽“益于人国者虽不少,而弊亦随之”,而“善言经济者,必合全国民而盈虚消长之……吾国有人焉于二千年前导其先河者,则管子也”。梁启超的这一看法()A.阐述了西学中源主张B.表达了对清末新政的期望C.肯定了本土文化的价值D.发展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解析:据材料“益于人国者虽不少,而弊亦随之……吾国有人焉于二千年前导其先河者,则管子也”可知,梁启超认为虽然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对国人很有帮助,但是弊端也很多,而我国两千多年前的管子就是国民经济观念的经济管理大师,这体现了梁启超对管子的认可,肯定了本土文化的价值,故选C项;西学中源是指西方思想源于中国文化,但是材料中梁启超对亚当·斯密与管仲的经济思想进行对比,并极力推崇管仲的经济思想,因此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清末新政是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