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2963-2016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32-T 2963-2016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32-T 2963-2016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32-T 2963-2016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32-T 2963-2016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B22

备案号:51410-2016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2963-2016

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栽培

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trongglutenwheatafterriceinlimeconcretionblack

soilinHuaibai

2016-09-20发布2016-11-20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2963-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南京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东、马鸿翔、陈怀谷、杨四军、戴廷波、周琴、蔡剑、田中伟、王笑。

II

DB32/T2963-2016

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江苏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播前准备、播种技术、肥水管

理、病虫草害防治、病虫草害防治、化控和防早衰、收获等配套栽培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淮北砂姜黑土稻麦周年生产区,其他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892-1999国家优质强筋小麦

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S/T1211-2008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DB32/T1950-2011淮北农区强筋、中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淮北砂姜黑土

砂姜黑土是指由色泽灰暗有机质含量仅1%左右的黑土层和含较多砂姜甚至成层砂姜的心底土层组

成的土壤,其特点为质地粘重、可耕性差、适耕期短,土壤有机质、N、P含量低。江苏淮北砂姜黑土区

主要分布于徐州市的新沂、邪县和铜山,连云港市的东海和赣榆,淮阴市的洒洪、沐阳、宿迁和泅阳等

县。该区降雨较为充沛,年降雨量约700mm~900mm,耕层厚度在20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约10~

15g/kg、水解氮≥70mg/kg、速效磷≥25mg/kg、速效钾≥90mg/kg,基本满足强筋小麦种植要求。

3.2强筋小麦

角质量率不低于70%,加工成的小麦筋力强,适合于制做面包等食品,主要品质指标符合

GB/T17892-1999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的小麦。

4主要技术指标

4.1产量结构

1

DB32/T2963-2016

在本规程中指小麦产量在500kg/亩以上,适宜的穗粒结构为:40万穗/亩~45万穗/亩、≥32粒/穗、

千粒重≥38g。

4.2群体质量

一般冬前茎蘖数为最终成穗数的1~1.2倍、高峰苗为最终成穗数的2~2.5倍。适宜的群体动态为:

基本苗16万/亩~20万/亩;冬前茎蘖数40万/亩~50万/亩,单株分蘖2.5~3.5个左右;最大总茎蘖数85

万/亩~95万/亩,以不超过100万/亩为宜。

4.3品质

本规程中小麦主要品质指标应达到国家优质强筋二级小麦标准。

4.4效益

与当地常规技术相比,产量提高5%~10%,生产成本有所降低。

5技术规程

5.1播前准备

5.1.1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

在水稻成熟收获和小麦适宜播种期前10~15天排干稻田积水,收获水稻。选用或加装切草和匀铺装

置,实现秸秆切碎和均匀抛撒匀铺。

5.1.2适墒耕整

适墒时,在土壤田间相对持水量为70%时,施足基肥,立即用深耕或深旋方式整地,使秸秆埋深达

15cm左右;因雨土壤田间相对持水量达80%~90%时,拆除部分旋切刀,浅耕浅旋;若田间持水量超过

90%,则不宜进行土壤耕整,应采用免耕直播的方式或稻田套播方式。

5.1.3品种选择

应选择通过审定、并适宜本地区种植的抗寒、耐旱、抗干热风、弱冬性或半冬性高产优质强筋小麦

品种。晒种后应去杂、去劣、去小粒的种子,使质量符合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

类中良种要求。

5.1.4种子处理

播前种子处理:在播种前一周左右,将麦种摊晒2~3天。小麦种子常携带有病菌,要注意应用药肥

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机械包衣一般由供种单位进行。

5.2播种技术

5.2.1播期

为同时满足水稻和小麦周年高产,本区域小麦适宜播种期应宜掌握在10月中旬至霜降节气,最迟不

超过10月25日。

5.2.2播种量

2

DB32/T2963-2016

10月10~20日间播种,用半精量播种技术,基本苗16万/亩~20万/亩,播种量8kg/亩~10kg/亩,

具体用量计算方法根据DB32/T1950-2011中公式(1)计算;稻麦周年地区,水稻往往收获较迟,应根

据播种时间加大播种量,迟于20日播种,每迟播一天,播种量增加0.5kg/亩。

5.2.3播种方式与播种深度

适墒能顺利进行土壤耕整的田块宜采用机械条播的播种方式,行距20cm~25cm左右,播种深度2

cm~3cm;如土壤过湿,拆除条播机的开沟器和排种管,板茬露田直播;对腾茬迟于小麦适播期的田块,

采用稻田套种方式,适期套种套肥套药,开沟覆盖。但要注意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稻套麦共生期0~5

天为宜,并注意碎草匀铺后适墒镇压。

5.2.4播后镇压

秸秆全量还田田块,播种后应适墒机械镇压,确保土壤与种子紧密接触。

5.3肥水管理

5.3.1肥料管理

5.3.1.1肥料用量

强筋小麦亩产500kg~550kg以上时需纯氮约17kg~18kg,土壤肥力偏低且秸秆全量还田时,施

氮量可再增加2kg~2.5kg。需施五氧化二磷6kg/亩~8kg/亩、氧化钾8kg/亩~10kg/亩。

5.3.1.2肥料运筹

5.3.1.2.1基肥

氮肥基追比为5:5或4:6,基肥施纯氮7kg/亩~8kg/亩、五氧化二磷6kg/亩~8kg/亩、氧化钾8kg/

亩~10kg/亩(或高浓度三元复混肥25kg/亩~30kg/亩,加尿素8kg/亩~10kg/亩)。有条件的地

块提倡施优质农家肥3000kg左右。

5.3.1.2.2促蘖肥或平衡肥

3叶期视苗情施促蘖肥纯氮2kg/亩~3kg(尿素5kg/亩左右),以促分蘖发生。半冬性品种4~5

叶期时,根据田间苗情均匀度,施纯氮2~3kg(尿素5kg/亩左右)。

5.3.1.2.3拔节孕肥穗

拔节肥一般在倒3叶露尖、基部第一节间定长、叶色转淡、小分蘖开始大量死亡时追施拔节肥,施

纯氮5kg~6kg(尿素10kg/亩~12kg/亩或复合肥15kg/亩~20kg/亩+尿素8kg/亩~10kg/亩)。

孕穗肥在小麦剑叶露尖前后、麦苗叶色偏淡的情况下追施,施纯氮2kg~3kg(尿素5kg/亩左右)。

可与拔节孕穗肥合并施用,并尽可能与此期降雨或灌水同步进行。

对于播种偏迟、冬前生长不足、个体不壮的晚、弱苗麦田以及叶片发黄、受冻较重的麦田,应及早

追肥。晚播麦拔节孕穗肥要适当增加,约占总施肥量40%~50%。

5.3.2水分管理

5.3.2.1沟系配套

播种后应及时完善沟系,排水顺畅,达到雨止田干。田外沟深1.0m~1.2m,田内“三沟”的标准

为:竖沟间距2.5m~3m,沟深20m~30cm;横沟间距40m~50m,沟深30m~40cm;田头沟深0.4

3

DB32/T2963-2016

米以上;竖沟与横沟相连通,横沟与田头沟相连通,且沟头与田外沟直接相通。及时疏通沟渠、排涝降

渍,特别是拔节孕穗以后要确保田间无积水。

5.3.2.2播后灌跑马水

针对砂姜黑土特点宜播种后立即灌跑马水或利用开好的田内三沟进行窨水(满沟水渗透,田面不积

水),实现一播全苗。

5.3.2.3遇旱象灌越冬水或拔节水

冬前遇旱象(土壤20cm耕作层田间持水量低于60%~65%),灌一定量越冬水,保证足墒越冬;春后

遇旱,在拔节期结合施拔节肥,主动灌溉,促进拔节肥效的发挥。

5.4病虫草害防治

5.4.1农药使用准则

农药的合理用量和安全间隔期执行GB4285-1989和GB/T8321的规定。

5.4.2主要病虫草害防除技术

见附录A。

5.5化控和防早衰

5.5.1化控防倒

建立合适群体,群体较大田块于拔节初期(2月底或3月初)可用矮苗壮60g/亩或15%多效唑可湿

性粉剂50g/亩~75g/亩进行叶面喷雾。

5.5.2防早衰

在4月中下旬的适当时候进行“一喷三防”。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肥料等混配喷

雾,达到预防病虫害、早衰、干热风的目的,提高小麦抗旱能力,提高千粒重。

5.6收获与贮藏

5.6.1收获

优质专用小麦收获时应分类收贮,即同一品种、相近田块与管理技术一致的小麦同期收获贮藏,禁

止混收混贮。

小麦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此时籽粒金黄色,籽粒坚硬,含水量在22~24%左右。

5.6.2贮藏技术

小麦收获后,应尽早晒干或烘干,在小麦籽粒含水量低于12.5%时入库贮藏。按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LS/T1211-2008进行贮藏。

4

DB32/T2963-2016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主要病虫草害防除

A.1主要草害防除见表A.1

表A.1主要草害防除

常用药量安全

施药

防治对象防治时期农药名称剂型(g/667m2次或间隔期

方法

ml/667m2次)(d)

禾本科杂草杂草2叶~3叶期骠马6.9%水剂50~60喷雾10

使它隆20%水剂5015

阔叶杂草小麦2叶~3叶期喷雾

巨星75%可湿性粉剂10~15

A.2主要病害防治见表A.2

表A.2主要病害防治

常用药量安全

剂型施药

防治对象防治时期农药名称(g/667m2次或间隔期

方法

ml/667m2次)(d)

纹枯病播前粉锈宁25%可湿性粉剂50~60拌种14

返青拔节期井冈霉素5%水剂100~50喷雾

锈病抽穗扬花期粉锈宁25%可湿性粉剂35喷雾20

抽穗后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40%胶悬200喷雾

赤霉病30

10%扬花时剂150

粉锈宁20%乳油30喷雾

白粉病抽穗扬花期20

15%可湿性粉剂35~50

A.3主要虫害防治见表A.3

表A.3主要虫害防治

常用药量安全

施药

防治对象防治时期农药名称剂型(g/667m2次或间隔期

方法

ml/667m2次)(d)

苗期氧化乐果40%水剂10014

蚜虫喷雾

穗期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10~20

溴氰菊脂2.5%乳油10~1515

粘虫中后期弥雾

蚜青宁25%水剂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32/T2963-2016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主要技术指标......................................................................1

5技术规程..........................................................................2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主要病虫草害防除................................................5

I

DB32/T2963-2016

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江苏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播前准备、播种技术、肥水管

理、病虫草害防治、病虫草害防治、化控和防早衰、收获等配套栽培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淮北砂姜黑土稻麦周年生产区,其他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892-1999国家优质强筋小麦

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S/T1211-2008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DB32/T1950-2011淮北农区强筋、中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淮北砂姜黑土

砂姜黑土是指由色泽灰暗有机质含量仅1%左右的黑土层和含较多砂姜甚至成层砂姜的心底土层组

成的土壤,其特点为质地粘重、可耕性差、适耕期短,土壤有机质、N、P含量低。江苏淮北砂姜黑土区

主要分布于徐州市的新沂、邪县和铜山,连云港市的东海和赣榆,淮阴市的洒洪、沐阳、宿迁和泅阳等

县。该区降雨较为充沛,年降雨量约700mm~900mm,耕层厚度在20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约10~

15g/kg、水解氮≥70mg/kg、速效磷≥25mg/kg、速效钾≥90mg/kg,基本满足强筋小麦种植要求。

3.2强筋小麦

角质量率不低于70%,加工成的小麦筋力强,适合于制做面包等食品,主要品质指标符合

GB/T17892-1999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的小麦。

4主要技术指标

4.1产量结构

1

DB32/T2963-2016

在本规程中指小麦产量在500kg/亩以上,适宜的穗粒结构为:40万穗/亩~45万穗/亩、≥32粒/穗、

千粒重≥38g。

4.2群体质量

一般冬前茎蘖数为最终成穗数的1~1.2倍、高峰苗为最终成穗数的2~2.5倍。适宜的群体动态为:

基本苗16万/亩~20万/亩;冬前茎蘖数40万/亩~50万/亩,单株分蘖2.5~3.5个左右;最大总茎蘖数85

万/亩~95万/亩,以不超过100万/亩为宜。

4.3品质

本规程中小麦主要品质指标应达到国家优质强筋二级小麦标准。

4.4效益

与当地常规技术相比,产量提高5%~10%,生产成本有所降低。

5技术规程

5.1播前准备

5.1.1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

在水稻成熟收获和小麦适宜播种期前10~15天排干稻田积水,收获水稻。选用或加装切草和匀铺装

置,实现秸秆切碎和均匀抛撒匀铺。

5.1.2适墒耕整

适墒时,在土壤田间相对持水量为70%时,施足基肥,立即用深耕或深旋方式整地,使秸秆埋深达

15cm左右;因雨土壤田间相对持水量达80%~90%时,拆除部分旋切刀,浅耕浅旋;若田间持水量超过

90%,则不宜进行土壤耕整,应采用免耕直播的方式或稻田套播方式。

5.1.3品种选择

应选择通过审定、并适宜本地区种植的抗寒、耐旱、抗干热风、弱冬性或半冬性高产优质强筋小麦

品种。晒种后应去杂、去劣、去小粒的种子,使质量符合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

类中良种要求。

5.1.4种子处理

播前种子处理:在播种前一周左右,将麦种摊晒2~3天。小麦种子常携带有病菌,要注意应用药肥

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机械包衣一般由供种单位进行。

5.2播种技术

5.2.1播期

为同时满足水稻和小麦周年高产,本区域小麦适宜播种期应宜掌握在10月中旬至霜降节气,最迟不

超过10月25日。

5.2.2播种量

2

DB32/T2963-2016

10月10~20日间播种,用半精量播种技术,基本苗16万/亩~20万/亩,播种量8kg/亩~10kg/亩,

具体用量计算方法根据DB32/T1950-2011中公式(1)计算;稻麦周年地区,水稻往往收获较迟,应根

据播种时间加大播种量,迟于20日播种,每迟播一天,播种量增加0.5kg/亩。

5.2.3播种方式与播种深度

适墒能顺利进行土壤耕整的田块宜采用机械条播的播种方式,行距20cm~25cm左右,播种深度2

cm~3cm;如土壤过湿,拆除条播机的开沟器和排种管,板茬露田直播;对腾茬迟于小麦适播期的田块,

采用稻田套种方式,适期套种套肥套药,开沟覆盖。但要注意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稻套麦共生期0~5

天为宜,并注意碎草匀铺后适墒镇压。

5.2.4播后镇压

秸秆全量还田田块,播种后应适墒机械镇压,确保土壤与种子紧密接触。

5.3肥水管理

5.3.1肥料管理

5.3.1.1肥料用量

强筋小麦亩产500kg~550kg以上时需纯氮约17kg~18kg,土壤肥力偏低且秸秆全量还田时,施

氮量可再增加2kg~2.5kg。需施五氧化二磷6kg/亩~8kg/亩、氧化钾8kg/亩~10kg/亩。

5.3.1.2肥料运筹

5.3.1.2.1基肥

氮肥基追比为5:5或4:6,基肥施纯氮7kg/亩~8kg/亩、五氧化二磷6kg/亩~8kg/亩、氧化钾8kg/

亩~10kg/亩(或高浓度三元复混肥25kg/亩~30kg/亩,加尿素8kg/亩~10kg/亩)。有条件的地

块提倡施优质农家肥3000kg左右。

5.3.1.2.2促蘖肥或平衡肥

3叶期视苗情施促蘖肥纯氮2kg/亩~3kg(尿素5kg/亩左右),以促分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