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2885-2016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规范_第1页
DB32-T 2885-2016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规范_第2页
DB32-T 2885-2016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规范_第3页
DB32-T 2885-2016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规范_第4页
DB32-T 2885-2016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80.30

P66

备案号:49009-2016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2885-2016

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规范

Codeformasterdesignofinlandwaterwayservicearea

2016-03-10发布2016-04-10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2885-2016

前言

为完善高等级航道航运服务设施,满足内河水上服务区的设计要求,实现提供船舶靠泊、加油加气、

供水供电、生产生活补给、应急维修、船舶垃圾回收等服务功能,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写。

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吴海根、徐志栓、杨文浩、曹昌志、沈浩。

II

DB32/T2885-2016

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功能划分、分类和设计内容、选

址、建设规模、总平面布置、配套及其他。

本规范适用于内河水上服务区的总体设计,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且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13851-2008内河交通安全标志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39-2014内河通航标准

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56-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863-93内河助航标志

JTS149-1-2007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S150-2007水运工程节能设计规范

JTS165-5-2009液化天然气码头设计规范

JTJ212-2006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

JTJ237-99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内河水上服务区inlandwaterwayservicearea

针对水路运输的特定需要,布置在高等级航道(指四级及以上航道)沿线,为保障水上运输高效、

便捷和安全的需求,具有服务性功能的重要航运配套设施。

水上服务区根据功能和规模大小分为综合服务区、普通服务区。

3.2

综合服务区integratedservicearea

1

DB32/T2885-2016

布置在高等级航道沿线,规模较大,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的水域、场所和建筑设施。

3.3

普通服务区generalservicearea

布置在高等级航道沿线,规模适中,为船舶、船员提供基本服务的水域、场所和建筑设施。

3.4

泊位berth

为满足船舶服务而设置的各类功能停泊位置。

4总则

4.1本规范适用于内河水上服务区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规划和总体设计。湖泊、水库水上服务

区可参照执行。

4.2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应遵循功能合理、资源节约、安全环保的理念。

4.3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应与内河航道、港口等规划相协调。

4.4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应具备必要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等资料。改建或扩建服务区还应具备

服务区现状及运行情况等资料。

4.5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规范、标

准的规定。

5功能划分、分类和设计内容

5.1功能划分

5.1.1内河水上服务区的功能主要根据船舶的实际需求与航运管理的需要综合确定,一般分为必备功能、

基本功能和拓展功能。

5.1.2必备功能

靠泊功能,主要有系、靠泊位置和设施。

5.1.3基本功能

5.1.3.1生产供给功能:主要有船舶加油、加气、加水、岸电等。

5.1.3.2生活供给功能:主要有船员休息、购物、就餐、通讯、住宿等。

5.1.3.3船舶维修功能:主要有船舶的应急修理等。

5.1.3.4环境保护功能:主要有船舶油污水、垃圾的收集等。

5.1.4拓展功能:主要包括文化服务、宣传教育等。

5.2分类

5.2.1内河水上服务区分为综合服务区和普通服务区两类。

2

DB32/T2885-2016

5.2.2普通服务区应具有必备功能,宜具有全部或部分基本功能。

5.2.3综合服务区应具有必备功能、基本功能,宜具有全部或部分拓展功能。

5.3设计内容包括:泊位、护岸、水域、加油(气、水)和岸电设施、道路、供电照明、给水排水、消

防、通讯、环境保护等设施,以及必要的建筑物等。

6选址

6.1选址原则

6.1.1内河水上服务区的布局应根据内河航道网规划进行选址。

6.1.2结合船舶航行密度、自然、社会和建设等条件进行综合论证确定。

6.1.3应根据国家土地和环保政策规定,节约使用水陆域资源,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6.1.4应选择河势、河床及岸线稳定、水流平顺、水深适当、水域面积大的航段,并具备船舶安全回

旋的条件。

6.1.5应符合航道整治、通航安全及防洪等要求。

6.2总体设计应符合《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的规定。

6.3应综合考虑服务、管理、对外交通和陆域配套设施(水、电、通讯、网络等),并应考虑对周边

环境的影响。

6.4宜选择在水域开阔并方便船舶靠离泊的航段或利用方便船舶进出的河汊,也可采用挖入式布置。

6.5位置选择应考虑和收集下列相关资料:

6.5.1水文、气象、河势、地形、地貌、地质和地震;

6.5.2航道、港口、城镇、国土、水利、交通、枢纽开发的现状及规划;

6.5.3区域内船型、货流密度、船舶航行密度和港口、船闸、航道、其他服务区的相关资料;

6.5.4水源、电源、通信和建筑材料;

6.5.5跨河桥梁、过河电缆、管道、隧道和取排水等建、构筑物现状及规划资料;

6.5.6相应的内河水上服务区需求调查资料。

7建设规模

7.1一般规定

内河水上服务区建设规模包括水域规模和陆域规模两部分。

7.2水域规模

7.2.1内河水上服务区的水域包括航道与泊位的连接水域、回旋水域、前沿停泊水域等,其规模和尺度

应按照《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确定。

7.2.2泊位数量的确定

泊位数量主要根据内河水上服务区所在航道的船舶流量、船舶平均吨位、驶入率和平均锚泊时间

等因素确定。

内河水上服务区的泊位计算公式如下:

3

DB32/T2885-2016

PQ/nZX(7-1)

式中:

P—泊位个数;

—不均匀系数,根据航道的历史数据分析确定,无资料可根据航道的货运量、流向、运输特

点等综合确定,一般可取1.2或1.3;

n—为船舶停靠泊位的并靠档数;对500吨级以上的船舶并靠档数取2档,500吨级及以下的船

舶并靠档数取3档。对流速较小及水域面积足够的区域,也可采用顶靠的方式。

Z—1个锚泊位船舶的日周转次数;考虑船舶系靠泊、锚泊时间和离泊等因素确定,如无资料,

一般可取6~8次。

X—考虑加油、加气、应急修理等基数锚泊位,对综合服务区根据其功能设置不同取3~4,普通

服务区取2。

QAT(艘/日)(7-2)

式中:

Q—双向船舶驶入量;

A—航道设计年内日平均的船舶(包括空载)总艘数,如周边相通航道的锚泊设施不完善,宜适当

考虑其相通航道的锚泊位需求;

T—为驶入内河水上服务区船舶占船舶(包括空载)总艘数的比例,可根据服务区设置密度、单趟

船舶运输距离、船舶装载的油料、水量、休息、通航安全有序需要和生活物资等因素确定,如无资料,

一般可取4%~12%,内河水上服务区设置密度大、单趟船舶运输距离短的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7.2.3泊位尺度确定

泊位尺度可根据所靠船舶种类按《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的有关规定确定,普

通泊位富余长度可取下限值,但对加油、加气等泊位的安全距离,应遵循国家有关设计规范。

7.3陆域规模和用地范围

7.3.1设计岸线与相应陆域征地红线之间为内河水上服务区陆域用地范围。

7.3.2内河水上服务区陆域内建筑物应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统筹综合布置。

7.3.3综合服务区和普通服务区的生活、服务辅助用地应有合适的纵深。

8总平面布置

8.1一般规定

8.1.1内河水上服务区总平面布置应满足相关规划要求和行业规范标准。

8.1.2水域与陆域布置应相互协调。

8.1.3布置时应考虑风向和水流的影响。

8.1.4加油区、加气区布置应尽量减少对其他建筑物布置的不利影响,加油站、加气站的设计应符合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的规定。

8.2水域布置

4

DB32/T2885-2016

8.2.1内河水上服务区的泊位布置形式可根据具体的航道、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可布置为

顺岸式、顺岸挖入式和完全挖入式等几种形式,所有的布置形式应满足主航道船舶航行安全及相关规范

标准的要求。

8.2.2水域布置可根据内河水上服务区不同的功能要求单独布置或组合布置。

8.2.3泊位布置按《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考虑以下因素:

8.2.3.1加油加气泊位:与其它泊位布置应满足安全距离要求,宜布置在服务区岸线端部、河汊内或单

独布置。

8.2.3.2应急修理泊位:宜布置在岸线下游。

8.2.3.3危险化学品泊位:应单独布置,并满足《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JTJ237-99)的要求。

8.2.4航道和内河水上服务区的连接水域、回旋水域、停泊水域的平面和高程设计应按《河港工程总体

设计规范》(JTJ212-2006)执行。

8.3陆域布置

8.3.1陆域布置应按功能分区布置,可划分为服务区、辅助区。

8.3.2服务区:是指加油、加气、加水、供电、物资供应等服务设施区域。

8.3.3辅助区:是指综合用房、安保、供电、给排水、环保等配套设施区域。

8.3.4功能区之间应相互协调,功能区内部布置应紧凑、合理。

9配套及其他

9.1一般规定

9.1.1配套及其他包括:道路、给排水、消防、供电、通讯和助航设施等工程。

9.1.2配套及其他工程的设计应符合《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等规定。

9.2道路

道路应根据服务区类型、规模、地形、地质和进线条件等因素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交通、安全、环

保等规定,宜布置成环形,尽头式道路末端应设置回车场。

9.3加油、加气工艺及设施

加油、加气工艺及设施除应满足现行《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的要

求外,同时还应充分考虑船舶使用的相关需求。如加油、加气设施的储存容量,终端管线长度和收放设

施,终端机与护岸前沿的安全距离和防护等。

9.4给水和排水

9.4.1给水宜由附近城镇市政供水管网供水。

9.4.2排水体制应采用雨、污分流制。

5

DB32/T2885-2016

9.4.3加油、加气站的压缩机冷却水供给,应满足压缩机的水量、水质要求,且宜循环使用。

9.5消防

应纳入附近城镇消防分区。建筑消防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执行,加油、加

气消防应按相关规范专项设计。加油、加气站内不得种植油性植物。

9.6供电、照明及控制

9.6.1供电、照明及控制设计应做到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用电、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9.6.2供电、照明及控制设计应根据内河水上服务区的建设规模、进出线方便等条件进行,并应适应

内河水上服务区平面布置和服务管理要求。

9.6.3供电系统应根据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内河水上服务区电力负荷的分级可按现行国家标准《供配

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的有关规定执行。

9.7通信、监控及助航设施

9.7.1综合服务区及普通服务区的通信、网络、视频监控和助航设施的建设,应与内河水上服务区主

体工程同步进行,保障船舶进出安全。

9.7.2内河水上服务区应设置能够引导和提示船舶正常靠泊、航行的信息标志。其标志设置应符合《内

河助航标志》(GB5863-93)和《内河交通安全标志》(GB13851-2008)等的有关规定。

9.8环保与节能

9.8.1内河水上服务区环境保护和节能设计应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9.8.2内河水上服务区的环保设施建设应实行“三同时”原则。

6

DB32/T2885-2016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选址方法和步骤

A.1资料收集整理

收集内河水上服务区域内城镇、国土、航道、环保、综合交通等有关规划,航道沿线地形地貌、水

文地质等自然资料,现有服务设施布局和规模资料。

A.2外部配套调研

调研拟建内河水上服务区与现有设施配套性,与城镇中心联系便捷性,与其它航道沟通性等方面,

分析外部配套对内河水上服务区的支撑程度。

A.3规模确定

根据规划确定的内河水上服务区服务范围,预测范围内服务需求量和发展趋势,确定服务区的规模,

估算水域和陆域面积的需求量。

A.4形成初步选址方案

综合以上资料和调研成果,拟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内河水上服务区的选址方案,并从安全、环保、经

济、便捷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对比。

A.5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选址方案,进行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包括水域和陆域平面布置、高程布置,泊位、护岸、

水域、建筑物、配套设施等方案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DB32/T2885-2016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功能划分、分类和设计内容..........................................................2

6选址..............................................................................3

7建设规模..........................................................................3

8总平面布置........................................................................4

9配套及其他........................................................................5

附录A(资料性附录)选址方法和步骤..................................................7

I

DB32/T2885-2016

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功能划分、分类和设计内容、选

址、建设规模、总平面布置、配套及其他。

本规范适用于内河水上服务区的总体设计,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且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13851-2008内河交通安全标志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39-2014内河通航标准

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56-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863-93内河助航标志

JTS149-1-2007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S150-2007水运工程节能设计规范

JTS165-5-2009液化天然气码头设计规范

JTJ212-2006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

JTJ237-99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内河水上服务区inlandwaterwayservicearea

针对水路运输的特定需要,布置在高等级航道(指四级及以上航道)沿线,为保障水上运输高效、

便捷和安全的需求,具有服务性功能的重要航运配套设施。

水上服务区根据功能和规模大小分为综合服务区、普通服务区。

3.2

综合服务区integratedservicearea

1

DB32/T2885-2016

布置在高等级航道沿线,规模较大,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的水域、场所和建筑设施。

3.3

普通服务区generalservicearea

布置在高等级航道沿线,规模适中,为船舶、船员提供基本服务的水域、场所和建筑设施。

3.4

泊位berth

为满足船舶服务而设置的各类功能停泊位置。

4总则

4.1本规范适用于内河水上服务区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规划和总体设计。湖泊、水库水上服务

区可参照执行。

4.2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应遵循功能合理、资源节约、安全环保的理念。

4.3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应与内河航道、港口等规划相协调。

4.4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应具备必要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等资料。改建或扩建服务区还应具备

服务区现状及运行情况等资料。

4.5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规范、标

准的规定。

5功能划分、分类和设计内容

5.1功能划分

5.1.1内河水上服务区的功能主要根据船舶的实际需求与航运管理的需要综合确定,一般分为必备功能、

基本功能和拓展功能。

5.1.2必备功能

靠泊功能,主要有系、靠泊位置和设施。

5.1.3基本功能

5.1.3.1生产供给功能:主要有船舶加油、加气、加水、岸电等。

5.1.3.2生活供给功能:主要有船员休息、购物、就餐、通讯、住宿等。

5.1.3.3船舶维修功能:主要有船舶的应急修理等。

5.1.3.4环境保护功能:主要有船舶油污水、垃圾的收集等。

5.1.4拓展功能:主要包括文化服务、宣传教育等。

5.2分类

5.2.1内河水上服务区分为综合服务区和普通服务区两类。

2

DB32/T2885-2016

5.2.2普通服务区应具有必备功能,宜具有全部或部分基本功能。

5.2.3综合服务区应具有必备功能、基本功能,宜具有全部或部分拓展功能。

5.3设计内容包括:泊位、护岸、水域、加油(气、水)和岸电设施、道路、供电照明、给水排水、消

防、通讯、环境保护等设施,以及必要的建筑物等。

6选址

6.1选址原则

6.1.1内河水上服务区的布局应根据内河航道网规划进行选址。

6.1.2结合船舶航行密度、自然、社会和建设等条件进行综合论证确定。

6.1.3应根据国家土地和环保政策规定,节约使用水陆域资源,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6.1.4应选择河势、河床及岸线稳定、水流平顺、水深适当、水域面积大的航段,并具备船舶安全回

旋的条件。

6.1.5应符合航道整治、通航安全及防洪等要求。

6.2总体设计应符合《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的规定。

6.3应综合考虑服务、管理、对外交通和陆域配套设施(水、电、通讯、网络等),并应考虑对周边

环境的影响。

6.4宜选择在水域开阔并方便船舶靠离泊的航段或利用方便船舶进出的河汊,也可采用挖入式布置。

6.5位置选择应考虑和收集下列相关资料:

6.5.1水文、气象、河势、地形、地貌、地质和地震;

6.5.2航道、港口、城镇、国土、水利、交通、枢纽开发的现状及规划;

6.5.3区域内船型、货流密度、船舶航行密度和港口、船闸、航道、其他服务区的相关资料;

6.5.4水源、电源、通信和建筑材料;

6.5.5跨河桥梁、过河电缆、管道、隧道和取排水等建、构筑物现状及规划资料;

6.5.6相应的内河水上服务区需求调查资料。

7建设规模

7.1一般规定

内河水上服务区建设规模包括水域规模和陆域规模两部分。

7.2水域规模

7.2.1内河水上服务区的水域包括航道与泊位的连接水域、回旋水域、前沿停泊水域等,其规模和尺度

应按照《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确定。

7.2.2泊位数量的确定

泊位数量主要根据内河水上服务区所在航道的船舶流量、船舶平均吨位、驶入率和平均锚泊时间

等因素确定。

内河水上服务区的泊位计算公式如下:

3

DB32/T2885-2016

PQ/nZX(7-1)

式中:

P—泊位个数;

—不均匀系数,根据航道的历史数据分析确定,无资料可根据航道的货运量、流向、运输特

点等综合确定,一般可取1.2或1.3;

n—为船舶停靠泊位的并靠档数;对500吨级以上的船舶并靠档数取2档,500吨级及以下的船

舶并靠档数取3档。对流速较小及水域面积足够的区域,也可采用顶靠的方式。

Z—1个锚泊位船舶的日周转次数;考虑船舶系靠泊、锚泊时间和离泊等因素确定,如无资料,

一般可取6~8次。

X—考虑加油、加气、应急修理等基数锚泊位,对综合服务区根据其功能设置不同取3~4,普通

服务区取2。

QAT(艘/日)(7-2)

式中:

Q—双向船舶驶入量;

A—航道设计年内日平均的船舶(包括空载)总艘数,如周边相通航道的锚泊设施不完善,宜适当

考虑其相通航道的锚泊位需求;

T—为驶入内河水上服务区船舶占船舶(包括空载)总艘数的比例,可根据服务区设置密度、单趟

船舶运输距离、船舶装载的油料、水量、休息、通航安全有序需要和生活物资等因素确定,如无资料,

一般可取4%~12%,内河水上服务区设置密度大、单趟船舶运输距离短的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7.2.3泊位尺度确定

泊位尺度可根据所靠船舶种类按《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的有关规定确定,普

通泊位富余长度可取下限值,但对加油、加气等泊位的安全距离,应遵循国家有关设计规范。

7.3陆域规模和用地范围

7.3.1设计岸线与相应陆域征地红线之间为内河水上服务区陆域用地范围。

7.3.2内河水上服务区陆域内建筑物应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统筹综合布置。

7.3.3综合服务区和普通服务区的生活、服务辅助用地应有合适的纵深。

8总平面布置

8.1一般规定

8.1.1内河水上服务区总平面布置应满足相关规划要求和行业规范标准。

8.1.2水域与陆域布置应相互协调。

8.1.3布置时应考虑风向和水流的影响。

8.1.4加油区、加气区布置应尽量减少对其他建筑物布置的不利影响,加油站、加气站的设计应符合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的规定。

8.2水域布置

4

DB32/T2885-2016

8.2.1内河水上服务区的泊位布置形式可根据具体的航道、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可布置为

顺岸式、顺岸挖入式和完全挖入式等几种形式,所有的布置形式应满足主航道船舶航行安全及相关规范

标准的要求。

8.2.2水域布置可根据内河水上服务区不同的功能要求单独布置或组合布置。

8.2.3泊位布置按《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考虑以下因素:

8.2.3.1加油加气泊位:与其它泊位布置应满足安全距离要求,宜布置在服务区岸线端部、河汊内或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